读胡适自传有感

合集下载

胡适四十自述读后感

胡适四十自述读后感

胡适四十自述读后感《胡适四十自述》是一部由中国现代著名学者胡适所著的自传体散文集,书中记录了他四十年来的人生经历和心路历程。

胡适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位杰出学者和社会活动家,他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风雨,但也充满了智慧和勇气。

阅读这部作品,让我深刻感受到了胡适先生的坚韧不拔和追求真理的精神,也让我对人生和学术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在《胡适四十自述》中,胡适先生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主线,深刻地描绘了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和社会变迁。

他的人生经历涵盖了中国的战乱、革命和改革,也包括了他作为一名学者和思想家的成长历程。

他的文字简洁而深刻,每一句都充满了智慧和力量。

他不仅对自己的成长和奋斗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也对时代和社会进行了深刻的观察和思考。

胡适先生的一生可以说是一部中国近现代史的缩影,他经历了清朝的覆灭、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国共内战以及新中国的建立。

他在这个时代的洪流中,始终保持着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坚定信念,始终追求真理和进步。

他的一生充满了挑战和困难,但他始终坚持着自己的信念,不畏艰险,不屈不挠。

他的坚韧不拔和追求真理的精神,给予了我们很大的启发和鼓舞。

胡适先生的思想和人生观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一直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不受外界的干扰和诱惑。

他对知识的追求和对真理的执着,让我深受启发。

在当今社会,我们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但是只要我们坚持自己的信念,不断追求真理,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实现自己的理想。

通过阅读《胡适四十自述》,我也对中国近现代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胡适先生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线索,深刻地描绘了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和社会变迁。

他的文字简洁而深刻,每一句都充满了智慧和力量。

通过他的文字,我看到了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风云变幻,也看到了中国人民在这段历史中所经历的磨难和挑战。

这让我更加珍惜当下的和平与稳定,也更加坚定了我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未来的信心。

总的来说,阅读《胡适四十自述》给了我很多启发和思考。

胡 适传读后感

胡 适传读后感

胡适传读后感《胡适传读后感》最近读了一本关于胡适的传记,读完之后,心里那叫一个感慨万千。

胡适这个人,真的是太不一般了!在书里,我仿佛穿越回了那个动荡又充满希望的年代,亲身经历着他的种种。

胡适出生在一个普通但又充满文化氛围的家庭。

小时候的他就展现出了对知识的强烈渴望和聪明才智。

他读书那叫一个刻苦,每天早早起来就一头扎进书堆里,那股子认真劲儿,就好像书里藏着什么绝世宝藏一样。

随着年岁渐长,胡适踏上了求学之路。

这一路上,他遇到的困难可不少。

学校的条件不好,生活也艰苦,可他愣是没有被这些打倒。

反而越挫越勇,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后来他出国留学,在异国他乡的日子里,胡适也没闲着。

他拼命地吸收着西方的先进思想和文化,不断地充实自己。

他参加各种学术讨论,和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人才交流切磋。

那时候的他,就像一块干燥的海绵,拼命地吸收着知识的水分。

学成回国后的胡适,那可真是意气风发,准备大干一场。

他积极投身于新文化运动,倡导白话文。

这在当时可是个大胆的举动,很多守旧派都对他冷嘲热讽,说他是瞎折腾。

可胡适根本不在乎,他坚信白话文能够让更多的人接触到知识,能够推动社会的进步。

为了推广白话文,胡适亲自写文章、做演讲。

他的文章通俗易懂,没有那些之乎者也的酸腐气,老百姓都能看得懂。

他讲的话也生动有趣,让人一听就明白。

记得书里有个情节,说胡适在一个小镇上演讲,台下坐的大多是没读过多少书的农民。

胡适就用最朴实的语言,给他们讲白话文的好处。

他举例子说:“以前写信,都要文绉绉的,什么‘敬启者’‘拜上’,多麻烦!现在用白话文,就直接说‘亲爱的朋友,你好’,多简单明了!”大家听了都哈哈大笑,纷纷点头称是。

胡适还特别注重教育。

他觉得教育是改变国家命运的关键。

他四处奔走,呼吁重视教育改革,提倡培养有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学生。

他自己也在大学里授课,对待学生那叫一个耐心和负责。

学生们有问题请教他,他总是不厌其烦地解答,直到学生们弄明白为止。

除了在学术和教育方面的成就,胡适的为人也让我十分敬佩。

胡适传记读后感

胡适传记读后感

胡适传记读后感读胡适的传记就像是走进了一个充满奇妙故事和深刻思想的大杂烩,既有趣又引人深思。

一开始看这传记,就感觉胡适这人像个超级大忙人,在好多领域都插了一脚。

他就像个学术界的“交际花”(这里可没有贬义哈,纯粹是形容他到处活跃的样子),文学、哲学、历史、教育,哪哪都有他的身影。

我当时就想,这人怎么这么能折腾,精力也太旺盛了吧。

胡适在文学方面的贡献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

白话文运动那一块儿,他就像个白话文的超级推销员。

那时候大家都习惯了文言文,觉得白话文上不了台面。

可胡适就不信这个邪,到处鼓吹白话文的好处,又是写文章,又是做演讲。

他就像拿着大喇叭在喊:“白话文多好啊,大家快来用啊!”我仿佛能看到当时那些守旧派皱着眉头,而胡适就像个充满斗志的战士一样勇往直前。

他写的那些白话文作品,简单易懂又充满趣味,就像把那些高高在上的知识从云端拽到了地上,让普通老百姓也能摸得着、看得懂。

再说说他的思想,那也是相当的开放和前卫。

他倡导自由、民主的思想,在那个还比较封建保守的年代,就像一阵清风,吹进了很多人的心里。

不过有时候我觉得他也挺纠结的,一方面接受西方的新思想,一方面又摆脱不了传统文化对他的影响。

就像一个人穿着西装,却又时不时地拿出一把折扇扇两下,有点中西合璧的怪异,但又很有特色。

胡适的教育理念也很有趣。

他特别强调独立思考,就像告诉学生们:“你们别光听老师的,自己也得动脑子想啊。

”这在当时那种老师说啥学生就听啥的教育环境里,简直就是个异类。

我想象着他在课堂上,眼睛亮晶晶的,鼓励学生们提出不同的意见,那场景一定很热血。

但是吧,胡适这人也不是完美无缺的。

他有时候过于依赖西方的那一套东西,就像个追星族追西方文化这个“星”追得有点猛。

在对待一些国内问题上,他的想法有点天真,觉得只要照搬西方的模式就能解决一切问题,可实际哪有那么简单啊。

这就好比看到别人穿一双好看的鞋子,不管自己的脚适不适合就想往脚上套,结果肯定是不合脚的。

读完他的传记,我感觉胡适就像一个复杂的拼图。

《胡适自传》读后感

《胡适自传》读后感

《胡适自传》读后感《胡适自传》是一本令人受益匪浅的读物,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深被胡适先生的才智和勇气所折服。

他的自传不仅展现了他卓越的思想和学术成就,而且为我树立了一个积极向上的榜样。

在读完这本书后,我对胡适先生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胡适的一生可谓是充满了艰辛和挑战。

他在年轻时就展示了非凡的才华,但也经历了许多困难和挫折。

然而,他从未放弃追求知识的梦想。

他在书中描述了自己与传统观念和封建制度的抗争,展示了自己坚定不移的信念和对知识的渴望。

胡适先生对文学的热爱和对新文化运动的参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认为文学是一种反映社会现实和人类内在精神的艺术形式。

他积极参与新文化运动,推动中国社会向现代化迈进。

他的努力和奋斗,为中国文学界带来了一场深刻的变革。

胡适先生的智慧和勇气在他对儒学进行批判时得到了充分展示。

他坚信中国需要接受西方的文化和思想。

他声称儒学已经过时,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他敢于公开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与传统的权威进行辩论。

他的勇气和才华让我敬佩不已。

胡适先生的自传中还涉及了他对政治的关注和投身改革的努力。

他用自己的言论和行动,力图改变当时中国政治的现状。

他关注中国的发展,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尽管改革的道路充满艰辛,但他依然坚定地走在改革的前沿。

通过阅读《胡适自传》,我深刻认识到了个人奋斗和追求的重要性。

胡适先生的一生展示了知识和勇气的力量,他的故事激励着我追求卓越。

在胡适先生的自传中,也经常提到他对教育的关注和投身。

他认为教育是培养人才和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

他热衷于推动教育改革,积极参与学校的建设和思想教育的推动。

他对中国教育的弊端提出了一些独特的见解和解决方案,给我带来了启示。

总之,阅读《胡适自传》是一次难忘的经历。

胡适先生的才华、勇气和对知识的渴望令我深深敬佩。

他在自传中的真挚表达和对社会的关注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胡适自传》激励着我不断学习和进步,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发展的个体。

胡适传读后感

胡适传读后感

胡适传读后感《胡适传》是一部介绍中国现代知识分子胡适生平的传记,作者是胡适的女儿胡愈之。

这本书详细地介绍了胡适的成长经历、学术成就以及个人生活,展现了一个杰出知识分子的风采和风貌。

在读完这本书后,我对胡适这位伟大的学者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更加敬佩他的人格魅力和学术成就。

胡适是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之一,他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他早年留学日本,后赴美国留学,成为中国近代最早的留美学者之一。

他在美国留学期间,接触到了西方的现代科学、哲学和文学,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西方文化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比较,提出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观点,呼吁中国要进行文化变革,推动国家的现代化进程。

他还在美国留学期间结识了许多知名学者和政治家,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中国回国后,胡适投身于中国的新文化运动,成为了一位杰出的思想家和文化领袖。

他积极倡导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主张民主和科学,反对封建迷信和专制统治,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还创办了《新青年》杂志,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宣传者和领导者。

他的思想和行动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中国近代史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胡适的一生是充满了传奇色彩的。

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学者和思想家,还是一位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分子。

他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他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曲折,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不断地追求真理和进步。

他的学术成就和人格魅力深深地感染了我,使我对他产生了深厚的敬意和敬仰之情。

通过阅读《胡适传》,我对胡适这位伟大的学者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更加敬佩他的人格魅力和学术成就。

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思想和行动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

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会不断地向胡适学习,不断地追求真理和进步,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做出自己的贡献。

胡适文章读后感(四篇)

胡适文章读后感(四篇)
学习只是学习现有的,即使是才学丰厚,也不足以沾沾自喜,成功之巅只为创造者专属。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我们青少年更有走在创新前列的责任。创新先要从批评精神开始,这也是胡适提出的少年中国人生观的第一要素,再有,是要有冒险进取精神与社会协进观念,他告诉我们,少年便是为创新而生!
十五岁,似乎还在徘徊,然而毛泽东于十六岁便发出了“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的壮言,周恩来十三岁时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那么,是时候用我们的青春筑起通向梦的阶梯,在梦实现的地方,有你,有我……
去年,唐德刚先生故去,作为胡老夫子的关门弟子,他所有关于胡适的著作中没有粉饰老师为“圣人”,反而客观中肯,毫无隐晦之意,在今天漫天飞的传记里,怕是少有的极品了。唐德刚说胡适是“近代中国惟一没有枪杆子作后盾而思想言论能风靡一时,在意识形态上能颠倒众生的思想家。”但是又说其:“搞政治胡适后天不足,在主观条件上,胡先生所缺乏的是:他没有大政治家的肩膀、中上级官僚的脸皮和政客与外交家的手腕;他甚至也没有足够作政论家的眼光”。这样的论断,胡适先生听了也许只是笑而不语,因为他说:“我受了十年的骂,从来不怨恨骂我的人,有时他们骂的不中肯,我反替他们着急。有时他们骂的太过火了,反损骂者自己的人格,我更替他们不安。”何惧这点小小的评论?
虽然没有精读,通过课堂学习和一些资料翻阅也了解到胡适是一个注重个人独立,强调个人对于社会的责任和义务的人。个人首要的是做好自己份内之事,并且入世以实际行动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大声疾呼男女平等,反对愚忠愚孝,强烈反对伪善的表面文章。坚持无神论,反对迷信,崇尚西方自由、平等、宽容和科学主义精神,反对中国传统文化所教导的一味信天安命,只求诸思想以得安逸。
然而,却又是如此的熟悉,你信么?你我都离胡适很近。有几句话,你一定听说过:“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等等,我们一定能够耳熟能详,但未必所有的人都知道这是胡适说的。“中国需要的是医治贫穷、愚昧、贪污、疾病、扰乱,而不是革命”这样的论调,在激情岁月远离的今天,又似乎有些现实的味道。这就是胡适先生,陌生而又熟悉。

《四十自述》读后感

《四十自述》读后感

《四十自述》读后感《四十自述》是胡适的一部自传体回忆录,他在书中详述了自己四十岁以前的成长经历和心路历程。

整部作品以其真挚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和富有启发性的观点,深深地吸引了我。

首先,我认为《四十自述》的优点在于其真实和朴素的写作风格。

胡适先生用平实、质朴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自己的人生经历,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他内心的波动和成长。

他没有刻意美化或粉饰自己的过去,而是坦诚地面对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这种勇气和真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其次,通过阅读《四十自述》,我深刻地认识到独立思考和自主选择的重要性。

胡适先生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地思考、探索、尝试,逐渐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和价值追求。

他强调了自主选择的重要性,认为只有自己才能决定自己的人生道路。

这种思想对于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很容易被外界的声音所左右,失去自己的判断力和选择权。

因此,我们需要学会独立思考、自主选择,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和价值追求。

此外,《四十自述》还传递了关注社会现实、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的信息。

胡适先生在书中提到了自己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认为每个人都有责任关注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公共事务。

这种思想对于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在当今社会,我们不仅需要关注自身的利益和需求,也需要关注社会现实、积极参与公共事务,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后,我认为《四十自述》的思想对于当今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在当今社会,我们需要一个开放、多元的环境来促进创新和发展。

只有当我们学会独立思考、自主选择时,才能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独立思考并不是一味地标新立异、反对传统,而是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实现真正的自我实现和社会进步。

总之,《四十自述》是一部真实、朴素、深刻的作品。

它通过胡适先生的自传体回忆录,传递了独立思考、自主选择、关注社会现实、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等思想。

胡 适传读后感

胡 适传读后感

胡适传读后感《胡适传读后感》最近读了一本关于胡适的传记,这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对这位文化名人有了全新的认识。

说起胡适,以前我对他的了解仅仅停留在一些零碎的知识片段中,知道他是个了不起的学者、思想家。

但读了这本传记,我仿佛穿越时空,走进了他的生活,亲身感受了他的喜怒哀乐、他的理想追求。

传记里详细讲述了胡适的成长经历。

他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但从小就展现出了非凡的聪慧和对知识的强烈渴望。

他读书那股子认真劲儿,真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在学校里,别人都在玩耍的时候,他却能静下心来,一头扎进书本里,如饥似渴地汲取着知识的养分。

胡适求学的道路也并非一帆风顺。

家里的经济条件并不宽裕,有时候甚至连学费都成问题。

但他愣是凭着自己的毅力和才华,争取到了各种机会,一步步向着自己的学术梦想迈进。

记得书中有个情节,胡适为了能买到一本珍贵的参考书,省吃俭用了好几个月,每天就吃最简单的饭菜,把节省下来的钱全都攒起来。

当他终于拿到那本书时,脸上洋溢的那种满足和兴奋,仿佛那不是一本书,而是一件稀世珍宝。

后来,胡适出国留学。

在异国他乡,他面临着语言、文化等诸多方面的挑战。

刚开始的时候,他的英语说得还不太利索,听课都有些吃力。

可他没有气馁,每天早早地起来背单词、练口语,还经常找当地的同学交流,不断地纠正自己的发音和语法错误。

慢慢地,他的英语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能够自如地参与课堂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他那种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真的太值得我们学习了。

在学术研究上,胡适更是一丝不苟。

他对待每一个问题都极其认真,反复查阅资料,深入思考,力求得出最准确、最有价值的结论。

有一次,为了考证一个历史事件的细节,他跑遍了好几个图书馆,翻阅了大量的古籍文献。

在这个过程中,他遇到了很多困难,有的书年代久远,字迹模糊不清;有的书因为借阅的人太多,已经残缺不全。

但胡适没有放弃,他硬是凭借着自己的耐心和细心,从那些蛛丝马迹中找到了关键的线索,最终解开了谜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胡适传》有感
读罗志田新版胡适传,上载胡适初到美国留学时,享受的是美国归还的庚款补贴,数额不菲,除接济家中外,甚至还雇了一个佣人。

胡适常对人言,吾等留学生,在外代表炎黄子孙,不可只图省钱,而须处处注意吾等形象,免为西人歧视也!自己留学在外,对胡适当年此言有直接的体会。

身边的一些中国学生,千方百计地省钱,自己衣食节省无可厚非,但寻机贪图小便宜,遭外人背后议论,实在令人为之汗颜!我是农村里走出来的孩子,当然不会挥金如土,但因对自己的生活质量有一定要求,而且相信千金散尽还复来,决志不做金钱的奴隶,所以衣食住行各方面都只求称心,不图省钱,由此虽落下个“懂得享受”的恶名,也不以为意。

但即便是如我这般消费,每个月的奖学金还是能颇有结余,而一些中国学生想着靠省下的奖学金将来买房买车,实在令人不解。

且不说现在房价已涨,省下的钱实在杯水车薪,买不了几平米,就算高瞻远瞩,未雨绸缪,也应该是在学业上用功,将来谋个好差使,拿高工资,那才是真正的治本之道。

--胡适当年回国到北大任教的时候,也没听说兜里带了多少钱回来啊。

活着应该享受每一天,年轻的时光更是弥足珍贵,为了三十岁之后的事情,亏待自己大好的年华不说,还养成个小器爱占便宜的毛病,甚至于有失国人脸面。

两相衡量,实在觉得不值。

胡适被后人誉为一代大儒,社会导师,大学问家,学贯中西,但其实他的国学功底一部分是在出国前奠定的,另一部分则是回北大后“补课”的。

在美国的几年,据罗织田推测,可能并没有认真读多少书。

先是在康奈尔,书没读好,倒是成了校内小有名气的演说家。

后来转学到哥大,应酬不减反增,平均每天要写好几封信。

记得以前读胡适的留学日记,他常自责不安心读书,朋友来信中也常劝他好好读书。

说胡适在美国没有读书自然不可能,但从日记中按图索骥,其这一时期所读之书,要是比起陈寅恪吴宓等来,就显得黯然了。

胡适日记中记载其与友人打牌、喝酒,动辄半天,多不甚举。

如此留学之胡适,后来竟能得享大名,成为引领时代潮流之人物,虽有时势造英雄的因素,更重要的是胡适本身聪慧过人,又早怀做“社会之导师”之宏志,为此亦做了相当的准备。

胡适读书博杂而不精,自己亦承认此为生平大过,但要成为一代之精神导师,必须是个通达之才,而不能只是一个专功之家,而胡适于专业学习之外尤关注现实政治,实为其归国后呼风唤雨奠定了基础,这些又是陈寅恪吴宓等所不及的。

读至此,不禁想,“浪子回头金不换”,胡适虽在美国虚度了些时日,但后程发力,终成名山大业。

但当年,中国虽处内忧外患之中,没拿学位的胡适尚可回北大任教,既而掀起一次影响深远的思想运动,且在其后的岁月中纵横议论,针砭时弊,还差点参选了总统,其一生可谓传奇而多彩。

试想今日回国之留学生,虽有绝世之才干云之志如胡适当年者,安得成就如彼之洪业乎?思之不禁“西北望长安”,一声叹息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