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P网络协议介绍

合集下载

RIP协议路由信息协议详解

RIP协议路由信息协议详解

RIP协议路由信息协议详解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是一种基于距离矢量算法的路由协议,用于在网络中传输路由信息,并实现路由表的自动更新。

本文将详细解析RIP协议的工作原理、优缺点以及在实际网络中的应用。

一、RIP协议的工作原理RIP协议通过将网络中每个路由器的距离向量分享给相邻的路由器,从而完成路由信息的传递。

具体而言,RIP协议的工作过程如下:1. 距离矢量广播首先,每个路由器会将自己的路由表中的所有目的网络及其距离广播给相邻路由器,这个距离可以是跳数或其他度量单位。

2. 距离矢量更新当一个路由器接收到相邻路由器发送的距离矢量时,它会根据自己当前的路由表信息和接收到的矢量进行比较。

如果接收到的距离矢量中包含了之前未知的目的网络或者路径更短的目的网络,那么它将更新自己的路由表,并将这一变化继续广播给相邻路由器。

3. 路由表更新每个路由器会周期性地广播自己的路由表,以达到路由表的全网更新。

RIP协议默认的更新周期为30秒。

二、RIP协议的优点和缺点RIP协议作为一种较为早期的路由协议,具有以下优点和缺点。

1. 优点(1)实现简单:RIP协议的算法比较简单,容易理解和部署。

(2)适用于小型网络:RIP协议适用于小型网络,网络规模较小时,其收敛速度可以满足需求。

(3)低带宽消耗:RIP协议的更新消息较小,对网络带宽的消耗较低。

2. 缺点(1)收敛速度慢:由于RIP协议使用距离矢量算法,其收敛速度相对较慢。

在大型网络中,可能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完成路由表的更新。

(2)跳数限制:RIP协议的度量单位为跳数,理论上最多支持15个跳数。

这意味着当网络规模较大时,RIP协议无法实现准确的路由选择。

三、RIP协议的应用尽管RIP协议有其局限性,但仍广泛应用于小型网络和特定场景中。

1. SOHO网络在小型办公室/家庭办公网络(SOHO)中,往往规模有限且对带宽要求较低。

RIP协议作为一种简单易用的路由协议,被广泛用于此类网络的路由器之间的路由信息传递和自动更新。

RIP协议理解

RIP协议理解

RIP协议理解协议名称: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协议理解一、背景介绍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是一种基于距离向量算法的路由选择协议,用于在互联网中的路由器之间交换网络信息,以确定最佳路径。

RIP协议是一种动态路由协议,能够自动适应网络拓扑的变化,并通过周期性地广播路由表信息来实现路由的更新。

二、协议目的RIP协议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交换路由信息,使网络中的路由器能够动态地更新路由表,从而实现数据包的最佳转发。

其具体目标包括:1. 发现并维护网络中的所有路由器。

2. 交换路由信息,包括网络地址和距离等。

3. 计算出最佳路径并更新路由表。

4. 快速适应网络拓扑的变化。

三、协议原理1. 距离向量算法:RIP协议使用距离向量算法来计算最佳路径。

每个路由器维护一个路由表,其中包含与其相邻路由器的距离信息。

通过交换路由表信息,路由器可以计算出到达目的网络的最佳路径,并更新路由表。

2. 距离度量:RIP协议使用跳数作为距离度量,即将到达目的网络所需经过的路由器数量作为距离的衡量标准。

每个路由器将自身到达目的网络的距离设置为0,并将其他网络的距离初始化为无穷大。

3. 路由表更新:RIP协议通过周期性地广播路由表信息来实现路由的更新。

每个路由器在广播自己的路由表之前,将其距离加1,并将其距离信息发送给相邻路由器。

当收到其他路由器的路由表信息后,路由器会比较距离,选择较短的路径更新路由表。

4. 路由器失效检测:RIP协议通过周期性地发送路由表信息来检测路由器的可达性。

如果一段时间内未收到相邻路由器的路由表信息,则认为该路由器失效,并将其距离设置为无穷大,从而避免将数据包发送到失效的路由器。

四、协议特点1. 简单易实现:RIP协议的设计简单,实现相对容易,适用于小型网络。

2. 较慢的收敛时间:由于RIP协议的更新周期较长,网络拓扑变化时,收敛时间较长,可能导致数据包的延迟。

RIP协议理解

RIP协议理解

RIP协议理解协议名称:RIP协议理解一、背景介绍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是一种用于在局域网或广域网中进行路由选择的动态路由协议。

它的主要目的是使网络中的路由器能够自动学习和交换路由信息,以便实现网络中的最佳路径选择。

二、协议目的RIP协议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交换路由信息,帮助路由器确定到达目标网络的最佳路径,并实现路由表的自动更新和维护。

三、协议原理1. RIP协议使用距离向量算法(Distance Vector Algorithm)来计算最佳路径。

每个路由器都会定期广播自己的路由表给相邻的路由器,同时也会接收来自相邻路由器的路由表信息。

2. 路由器通过比较收到的路由表中的距离信息来选择最佳路径。

距离信息通常以跳数(hop count)来表示,即到达目标网络需要经过的路由器数量。

3. RIP协议使用固定的时间间隔来更新路由表。

每隔一段时间,路由器会发送自己的完整路由表给相邻路由器,并接收相邻路由器的路由表进行更新。

4. RIP协议通过使用时间戳(Timestamp)来避免路由环路(Routing Loop)的产生。

当收到的路由表中的某个路由信息发生变化时,路由器会更新自己的路由表,并将时间戳记录为当前时间。

四、协议特点1. 简单易实现:RIP协议的实现相对简单,适用于小型网络环境。

2. 路由信息限制:RIP协议中,路由信息的距离限制为15跳,超过这个距离的路由信息将被认为是无效的。

3. 慢速收敛:由于RIP协议的更新时间间隔较长,路由表的更新速度相对较慢,因此在网络拓扑发生变化时,RIP协议的收敛速度较慢。

4. 广播网络:RIP协议适用于广播网络环境,对于点对点网络或非广播网络,需要进行额外的配置。

五、协议应用场景RIP协议适用于小型网络环境,特别是在拓扑结构相对简单、网络规模较小的情况下。

以下是RIP协议常见的应用场景:1. 家庭网络:RIP协议可以帮助家庭网络中的路由器自动学习和交换路由信息,实现网络中的最佳路径选择。

rip概念

rip概念

RIP(路由信息协议)是一种典型的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常被用于在小型网络中交互路由信息。

它有三个版本,分别是IPv4的RIPv1、RIPv2和IPv6的RIPng。

RIP路由器维护着一个RIP数据库,每台运行RIP的路由器周期性的将自己的路由表通告出去。

当路由器收到RIP路由更新时,如果这些路由是自己并未发现的且有效的,则将其加载到路由表,同时设置路由的度量值和下一跳地址。

度量值就是指到达目的网络所需的代价或成本,通常情况下,度量值更优的那条路由会被优选,而度量值次优的作为备份。

RIP 以跳数作为路由的度量值,就是到达目的网络所经过的路由器的个数,跳数越少,路由被认为越优。

此外,RIP的工作过程中采用了多种机制来防止路由环路的出现,包括定义最大跳数、水平分割、毒性逆转和触发更新等。

RIPv1是一个典型的有类路由协议,不支持VLSM(可变长子网掩码),而RIPv2相对于RIPv1做了些许改进,例如使用组播的方式发送RIP报文、支持无类路由选择、在Response报文携带的路由信息中增加目的网络掩码等。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建议咨询网络工程师获取具体、专业的信息。

RIP 协议

RIP 协议

介绍RIP协议的基本概念和作用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是一种基于距离向量的内部网关协议(IGP),用于在小型和中型网络环境中实现路由选择。

它是最早的距离向量路由协议之一,具有简单、易于配置和实现的特点。

RIP协议的作用是帮助网络中的路由器建立和维护路由表,以便在网络中选择最佳路径进行数据包转发。

它通过交换路由信息来实现这一目标,让网络中的路由器了解到其他路由器的存在以及它们所知道的网络拓扑信息。

RIP协议使用距离作为决策指标,即路由器到目标网络的跳数。

每个路由器维护一张路由表,其中包含到达其他网络的距离信息。

它周期性地向相邻的路由器发送路由更新信息,并接收来自其他路由器的路由更新信息,以便及时更新自己的路由表。

RIP协议的基本概念包括以下几点:‑距离向量:RIP使用距离向量作为路由选择的依据,距离可以表示为跳数或其他度量单位。

‑分割视图:RIP将整个网络划分为一系列的子网,每个子网都有一个唯一的标识符和距离值。

‑更新机制:RIP 通过定期发送路由更新消息来更新路由表,以便及时了解网络拓扑的变化。

‑距离限制:RIP协议中,路由的距离限制为15跳,超过这个距离的路由会被认为是无效的。

尽管RIP协议在小型和中型网络环境中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它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由于其基于跳数的度量方式,RIP可能会导致计算出的路径不是最优的,而且对于大型网络来说,其收敛速度较慢。

因此,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中,可能需要考虑其他更高级的路由协议。

总之,RIP协议作为一种简单易用的路由协议,在小型和中型网络中仍然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特别适用于简单的网络拓扑和有限的网络规模。

解释RIP协议的工作原理和算法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是一种距离向量路由协议,其工作原理基于以下几个关键步骤:1.路由表初始化:初始时,每个路由器都有一个空的路由表。

路由表中的条目包括目标网络、下一跳路由器和距离值。

rip协议是什么

rip协议是什么

RIP协议是什么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路由信息协议)是一种基于距离矢量的动态路由选择协议,用于在较小的网络中实现路由器之间的路由信息交换。

RIP协议采用了Bellman-Ford算法,其主要目标是通过距离向量来决定网络中的最佳路径。

本文将介绍RIP协议的基本原理、工作方式以及其优缺点。

RIP协议的基本原理RIP协议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将路由信息以距离向量的形式在网络中进行广播传输,从而让每个路由器都了解到整个网络的拓扑结构和路径距离。

RIP协议使用了一种称为“跳数”的指标来衡量两个路由器之间的路径距离,即将路径中经过的路由器数量作为衡量标准。

当一个路由器接收到其他路由器发送的路由信息时,会根据收到的距离向量更新自己的路由表,并将新的路由信息传递给其他路由器。

RIP协议中的路由器通过周期性地交换路由信息,不断更新自己的路由表。

每个路由器在更新路由表时,会将自己到达目的网络的最佳路径信息广播给其他路由器,其他路由器收到信息后,会根据自己的路由表进行更新。

通过这种方式,网络中的每个路由器都能够了解到整个网络的拓扑结构和路径距离,从而实现数据的正确传输。

RIP协议的工作方式RIP协议的工作方式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初始化阶段和稳定阶段。

在初始化阶段,每个路由器需要广播自己的路由表,以便其他路由器能够对其进行更新。

在稳定阶段,路由器之间会周期性地交换路由信息,以保持路由表的最新状态。

具体而言,RIP协议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实现路由信息的交换:1.初始化阶段:当一个路由器启动时,它会向网络中的其他路由器发送请求,以获取当前的路由信息。

其他路由器收到请求后,会将自己的路由表信息发送给请求的路由器。

2.路由信息交换:在初始化阶段结束后,各个路由器会周期性地广播自己的路由表信息,以便其他路由器进行更新。

当一个路由器收到其他路由器发送的路由表信息时,会比较新旧两个路由表的距离向量,并根据距离向量的大小来判断是否需要更新自己的路由表。

rip协议是什么

rip协议是什么

rip协议是什么RIP协议是什么。

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是一种用于在小型网络中实现动态路由的协议。

它是一种基于距离向量的路由协议,用于在局域网或广域网中交换路由信息,以便确定最佳路径。

RIP协议最初由Xerox公司开发,后来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网络设备中。

RIP协议的工作原理非常简单,它通过交换路由信息来确定最佳路径。

每台路由器都会定期向相邻路由器发送路由更新信息,告诉它自己所知道的所有路由信息。

当一个路由器收到路由更新信息后,它会根据收到的信息更新自己的路由表,并将更新后的路由信息传播给相邻的路由器。

通过这种方式,整个网络中的路由器都能够知道如何到达其他网络,从而实现数据包的传输。

RIP协议使用跳数(hop count)作为路径选择的度量标准,即到达目的网络所经过的路由器数量。

当一个路由器收到多条到达同一目的网络的路径时,它会选择跳数最少的路径作为最佳路径。

这种简单的度量标准使得RIP协议非常容易实现和部署,但也限制了其在大型网络中的应用。

RIP协议有一些明显的优点和缺点。

首先,RIP协议的实现非常简单,对网络设备的要求较低,因此适用于小型网络或者资源有限的环境。

其次,RIP协议能够快速收敛,当网络拓扑发生变化时,路由器能够迅速适应新的路由信息。

然而,RIP协议也有一些缺点,最主要的是它对网络规模的限制。

由于RIP协议使用跳数作为路径选择的度量标准,因此在大型网络中容易出现计数到达最大值的情况,导致路由环路和不稳定性。

为了解决RIP协议的这些缺点,人们提出了许多改进版本,如RIPv2、RIPng 等。

这些改进版本在原有RIP协议的基础上,引入了新的功能和特性,如支持VLSM(可变长度子网掩码)、支持IPv6等。

通过这些改进,RIP协议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优化和改善,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网络的需求。

总的来说,RIP协议是一种简单而古老的路由协议,虽然在现代网络中已经逐渐被更先进的协议所取代,但它仍然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RIP协议理解

RIP协议理解

RIP协议理解协议名称:RIP协议理解一、协议概述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是一种基于距离向量的内部网关协议(IGP),用于在局域网或广域网中实现路由选择。

本协议旨在提供一种简单而有效的路由选择算法,以便在网络拓扑变化时自动更新路由表。

二、协议功能1. 路由更新:RIP协议通过周期性地广播路由更新消息,使所有路由器能够了解到网络中的其他路由器和目的网络的信息。

2. 距离向量算法:RIP协议使用距离向量算法来计算最佳路径,其中距离是通过跳数来衡量的,每个路由器都会维护一张路由表,记录到达各个目的网络的最佳路径。

3. 路由表更新:当网络拓扑发生变化时,RIP协议会更新路由表,并将更新后的路由信息广播给其他路由器,以确保路由表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4. 路由失效检测:RIP协议通过周期性地发送路由更新消息,检测到失效的路由,并更新路由表中的信息,以避免将数据发送到无效的目的网络。

三、协议流程1. 路由器启动:当路由器启动时,它会发送一个RIP请求消息,请求其他路由器发送它们的路由表信息。

2. 路由表更新:路由器收到其他路由器的RIP响应消息后,会更新自己的路由表,并将更新后的路由信息广播给其他路由器。

3. 路由选择:每个路由器根据自己的路由表,选择到达目的网络的最佳路径,并将数据转发到下一跳路由器。

4. 路由失效检测:当路由器在一段时间内没有收到其他路由器的路由更新消息时,会认为该路由失效,并将其从路由表中删除。

四、协议优缺点1. 优点:a. 简单易实现:RIP协议的设计简单,实现成本低,适用于小型网络。

b. 自动路由更新:RIP协议能够自动感知网络拓扑的变化,并及时更新路由表,减少了管理员的工作量。

c. 适应性强:RIP协议能够适应不同的网络环境和拓扑结构,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2. 缺点:a. 收敛速度慢:由于RIP协议使用距离向量算法,它的收敛速度相对较慢,当网络拓扑变化较频繁时,可能导致路由不稳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 A
D
D
Routing Table
C
Routing Table
B
Routing Table
A
Routing Table
•定期将路由表复制给相邻的路由器并且进行矢量堆加
DV路由协议的特征
• 采用周期性的完全更新(发送整个路由表)和 触发更新结合的路由更新方式
• 采用广播的方式进行路由更新(RIPv2采用 的是组播)
路由回环
10.1.0.0
10.2.0.0
10.3.0.0
10.4.0.0
E0
A
S0
S0
B
S1
S0
C
E0
Routing Table 10.1.0.0 E0 0 10.2.0.0 S0 0 10.3.0.0 S0 1 10.4.0.0 S0 2
Routing Table 10.2.0.0 S0 0 10.3.0.0 S1 0 10.4.0.0 S1 1 10.1.0.0 S0 1
距离矢量—管理路由信息
更新路由表
更新路由表
在下一个周期后 路由器A发送更新
过的路由表
网络结构的 改变将导致 路由表的
更新
B
A
•路由表的更新过程将通过路由器之间一步一步来完成
收敛时间
•收敛时间 (convergence time):从网络拓扑 发生变化到网络中所有路由器都知道这个表 化的时间就叫 收敛时间
C
X
E0
Routing Table 10.1.0.0 E0 0 10.2.0.0 S0 0 10.3.0.0 S0 1 10.4.0.0 S0 4
Routing Table 10.2.0.0 S0 0 10.3.0.0 S1 0 10.4.0.0 S1 3 10.1.0.0 S0 1
Routing Table 10.3.0.0 S0 0 10.4.0.0 E0 0 10.2.0.0 S0 1 10.1.0.0 S0 2
•每一个节点管理着与之相连的所有网络
路由回环
10.1.0.0
10.2.0.0
10.3.0.0
10.4.0.0
E0
A
S0
S0
B
S1
S0
C
X
E0
Routing Table 10.1.0.0 E0 0 10.2.0.0 S0 0 10.3.0.0 S0 1 10.4.0.0 S0 2
C
E0
Routing Table 10.1.0.0 E0 0 10.2.0.0 S0 0
ng Table 10.2.0.0 S0 0 10.3.0.0 S1 0
Routing Table 10.3.0.0 S0 0 10.4.0.0 E0 0
•路由器从收集到的源信息中选择到达目标地址的最佳路径
Routing Table 10.3.0.0 S0 0 10.4.0.0 E0 0 10.2.0.0 S0 1
•路由器从收集到的源信息中选择到达目标地址的最佳路径
距离矢量—源信息的获得
10.1.0.0
10.2.0.0
10.3.0.0
10.4.0.0
E0
A
S0
S0
B
S1
S0
C
E0
Routing Table
• DV的路由协议有RIPv1,RIPv2,IGRP • EIGRP和BGP属于高级的DV协议,他们学
习路径的方式更多的趋近于DV,但是他们 具备很多LS的特征(比如触发更新,组播 更新等)
距离矢量—源信息的获得
10.1.0.0
10.2.0.0
10.3.0.0
10.4.0.0
E0
A
S0
S0
B
S1
S0
Routing Table 10.2.0.0 S0 0 10.3.0.0 S1 0 10.4.0.0 S1 1 10.1.0.0 S0 1
Routing Table 10.3.0.0 S0 0 10.4.0.0 E0 Down 10.2.0.0 S0 1 10.1.0.0 S0 2
•缓慢的收敛容易造成路由信息的不一致
10.1.0.0 E0 0 10.2.0.0 S0 0 10.3.0.0 S0 1 10.4.0.0 S0 2
Routing Table
10.2.0.0 S0 0 10.3.0.0 S1 0 10.4.0.0 S1 1 10.1.0.0 S0 1
Routing Table 10.3.0.0 S0 0 10.4.0.0 E0 0 10.2.0.0 S0 1 10.1.0.0 S0 2
距离矢量—源信息的获得
10.1.0.0
10.2.0.0
10.3.0.0
10.4.0.0
E0
A
S0
S0
B
S1
S0
C
E0
Routing Table 10.1.0.0 E0 0 10.2.0.0 S0 0 10.3.0.0 S0 1
Routing Table
10.2.0.0 S0 0 10.3.0.0 S1 0 10.4.0.0 S1 1 10.1.0.0 S0 1
•路由器从收集到的源信息中选择到达目标地址的最佳路径
距离矢量—管理路由信息
更新路由表
网络结构的 改变将导致 路由表的
更新
A
•路由表的更新过程将通过路由器之间一步一步来完成
距离矢量—管理路由信息
更新路由表
在下一个周期后 路由器A发送更新
过的路由表
A
网络结构的 改变将导致 路由表的
更新
•路由表的更新过程将通过路由器之间一步一步来完成
Routing Table 10.3.0.0 S0 0 10.4.0.0 S0 2 10.2.0.0 S0 1 10.1.0.0 S0 2
路由器C 推断到达10.4.0.0 网络的最好路径是通过路由器B
路由回环
10.1.0.0
10.2.0.0
10.3.0.0
10.4.0.0
E0
A
S0
S0
B
S1
S0
CCNA网络技术
RIP网络协议介绍
技术创新,变革未来
动态路由协议
• 距离向量(distance vector)主要有:RIP, IGRP
• 链路状态(link state)有OSPF, IS-IS • 混合型(hybrid)有EIGRP
距离矢量的路由协议
C
Distance—How far Vector—In which direction
路由回环
10.1.0.0
10.2.0.0
10.3.0.0
10.4.0.0
E0
A
S0
S0
B
S1
S0
C
X
E0
Routing Table 10.1.0.0 E0 0 10.2.0.0 S0 0 10.3.0.0 S0 1 10.4.0.0 S0 2
Routing Table 10.2.0.0 S0 0 10.3.0.0 S1 0 10.4.0.0 S1 1 10.1.0.0 S1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