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2019全国第一第二第三产业 从业人数面板数据

合集下载

中国韩国日本三次产业结构的变迁

中国韩国日本三次产业结构的变迁

国际服务贸易作业组员:题目:搜索劳动行业,三次行业结构等数据验证配第—克拉克定理产业结构理论中,“配第-克拉克定理”表述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第一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逐渐下降;第二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上升,经济进一步发展,第三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也开始上升。

下面我们将从中日韩三次产业结构的变迁的具体数据来验证此定理。

1.中国三次产业结构的变迁根据图4—1趋势图分析,不难看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大幅度下降,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重稳步上升。

由于受到文革的影响,也出现了若干年份的回调和波动。

大致来看,我国三次产业结构的演变过程可划分五个阶段(见表2.1),离结构类型最高形态"三二一"只差一个发展阶段。

这反映出我国产业结构变化虽有曲折,但总的来看,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产业结构处于不断优化升级的过程。

与此同时,按从业人员在三次产业中的分布来衡量,建国以来我国产业结构变化也十分明显。

在此期间,我国的劳动力就业分布是从第一产业大量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流动的,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比重大幅下降,同时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比重却大幅上升(见图2.2)。

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重由1950年的84%下降到2004年的46.9%,下降了约3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中的从业人数比重由1950年的7%上升为2003年的22.5%,上升了15.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中的从业人数比重由1950年的9%上升为2004年的30.6%,上升了21.6个百分点。

如果仔细研究这种变动就会发现,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的流动主要出现在1970年以后的工业高速增长期,1985年以后趋于稳定;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的流动则主要出现在1985年以后的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期。

从三次产业就业人数的比重这个角度来看,我国产业结构变化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即1970年以前大致为"一三二"型,1970年至1993年为了"一二三"型,其后为"一三二"型,目前离"三二一"发达类型还差两个阶段。

实现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

实现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

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财政部部长刘昆,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介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国各族人民,砥砺奋进,顽强拼搏,实现了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起来到强起来实现飞跃。

1952年至2018年,我国GDP从679.1亿元跃升至90.03万亿元,实际增长174倍,占世民生活大幅提升。

目前,我国已成为世实现经济平稳健康To Achieve Stable,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EconomicDevelopment16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积极响应。

9月24日上午,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活动新闻中心在北京举办第一场新闻发布会。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绍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推进中国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有关情况,并回答了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等多家媒体记者的提问。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发展7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宁吉喆表示,第一,从站起来、富界经济的比重接近16%;人均GDP从119元提高到6.46万元,实际增长70倍。

第二,综合国力、社会生产力、人界经济第二大国、科研人员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外汇储备第一大国。

移动通信、现代核电、载人航天、量子科学、深海探测、超级计算等领域取得重大科技成果。

2018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1949年实际增长59.2可持续发展文/温济聪倍,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比1956年实际增长28.5倍。

第三,经济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协调推进。

70年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快速增长。

2018年末,我国铁路营业里程13.2万km,其中高速铁路3万km,分别居世界第二和世界第一;公路里程485万km,其中高速公路14.3万km,居世界第一。

2019年度世界500强排行榜中,中国企业数量首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

数说七十年辉煌经济成就

数说七十年辉煌经济成就

龙源期刊网
数说七十年辉煌经济成就
作者:
来源:《今日中学生·初一版》2019年第10期
从1949年到2019年,70年岁月流金,中国已经彻底摆脱了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屈辱历史,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

就让我们通过一组国家统计局的数字来看看中国70年来经济上的不凡成就。

175倍
201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90万亿元人民币,占世界经济比重接近16%。

扣除价格变动因素计算起来,2018年比1952年增长175倍,年均增长8.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刚成立时,国内经济基础极为薄弱。

1952年,国内生产总值仅为679亿
元人民币。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发展走上“快车道”。

1986年国内经济总量突破1万亿元人民币,2000年突破10万亿元人民币,2010年达到41万亿元人民币,超过日本并连年稳居世界第二。

52%
这是2018年我国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1952年,第一、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50.5%、20.8%和28.7%,农业占比较高,工业和服务业相对薄弱。

改革开放以来,产业发展趋于均衡。

2012年,第三产业比重达到45.5%,首次超过第二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第一大产业,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2018年,第一、二、三产业比重分别为7.2%、40.7%和52.2%,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

4.6万亿
2018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达到4.6万亿美元,比1978年增长223倍,连续两年居世界首位;服务进出口总额7919亿美元,比1982年增长168倍,居世界第二位。

水产养殖调查报告

水产养殖调查报告

水产养殖调查报告篇一:水产养殖情况调研报告庆阳市西峰区水产养殖情况汇报按照庆阳市水产工作站《关于在全市开展渔业情况调查研究的通知》文件要求,我站高度重视,以深入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积极组织全体干部职工投入到全区渔业生产情况调查摸底中去。

经过一周的摸底调查,我们基本掌握了西峰区渔业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现将相关情况汇报如下:一、基本情况庆阳市西峰区属于黄河一级支流泾河流域,在泾河流域中属于其一级支流马莲河和蒲河流域。

西峰区面积,其中马莲河流域面积为,占总面积的%,蒲河流域面积,占总面积的%。

1、水面分布及养殖情况①池塘:池塘水面总面积126亩,其中肖金47亩,董志20亩,显胜40亩,后官寨10亩,彭原5亩,温泉乡3亩,西街办1亩。

其中从事养殖生产的为60亩,从事休闲渔业(垂钓)的为76亩(详见附件一)。

②水库:水库总水域面积1770亩左右,共有各类水库5座,均属山谷型黄土坝,分别是巴家咀水库、南小河沟水库、花果山水库、王咀水库及王家湾水库(详见附件二)。

其中:巴家咀水库和南小河沟水库作为人饮水源;花果山水库用于养殖,面积为350亩;王咀水库、王家湾水库目前用于休闲222渔业(垂钓)。

③塘坝:全区塘坝共有70多座,其中适于养殖的塘坝24座,水面面积为1300亩左右,(转载于: 小龙文档网:水产养殖调查报告)基本用于休闲垂钓(详见附件三)。

④人工湖:西峰城区雨洪资源节水工程水域面积232亩,其中北湖166亩,南湖66亩(详见附件四)。

南湖于XX 年投入鱼苗一次,用于休闲垂钓,XX年城区面积扩大后,部分生活污水排入,水质变差,湖中鱼相继死亡。

北湖工程仍在建设之中。

⑤河流:流经西峰区的河流主要有蒲河、黑河、澜泥河、盖家川、砚瓦川和齐家川等6条,流经总长度为公里(详见附件五)。

其中,马莲河支流盖家川、砚瓦川、齐家川因受西峰城区排污影响,水质污染严重,不适于从事养殖生产;蒲河和澜泥河水质没有受到污染,可用于渔业养殖;黑河作为人饮水源汇入巴家咀水库,因此也无法从事养殖生产。

浅析三次产业与我国劳动力就业

浅析三次产业与我国劳动力就业

浅析三次产业与我国劳动力就业摘要:三次产业分别指农业、工业和服务业,是指一个国家的经济体系中所包含的三个主要产业。

这篇论文探讨了三次产业与我国劳动力就业的关系,主要通过分析各产业在我国就业中所占比例的变化来阐明这种关系,并对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三次产业、劳动力就业、经济结构、产业升级正文:一、三次产业在我国经济结构中的变迁在我国的经济发展历程中,三次产业的比例一直在不断变化。

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我国的经济重心主要在农业和工业领域,服务业则规模相对较小。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我国的经济结构逐渐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在21世纪初,服务业的发展呈现出迅猛的增长态势。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9年我国三次产业的比例为28.2%:26.4%:45.4%,其中服务业已经成为了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

二、三次产业对我国劳动力就业的影响随着三次产业比例的变化,对我国劳动力就业带来的影响也日益显现。

在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被称为“大干快上”的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主要在农业和重工业领域,这就形成了大量的劳动力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而在城市则以工业劳动者为主。

服务业从业人数极少,服务业的就业渠道较为狭窄。

而随着服务业的发展逐渐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服务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越来越强。

根据2019年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服务业就业人数达到了3.8亿人,占全国就业人口的45.4%。

服务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亮点之一。

三、三次产业对劳动力就业的未来发展展望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经济结构不断升级,三次产业各自的发展重心也在变化。

相信未来,服务业将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成为我国经济的新的增长点。

而在农村地区,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民也将逐渐转变为技能型劳动力,从而把农村地区的劳动力加入到服务业的大军中来。

同时,我们也需要意识到,三次产业的结构优化将是未来劳动力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为了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劳动力的专业能力与实际需求之间的匹配应成为就业市场中一个重要问题。

面板数据分析

面板数据分析

第十四章 面板数据模型在第五章,当我们分析城镇居民的消费特征时,我们使用的是城镇居民消费和收入的时间序列数据,也就是说,我们的观测对象是城镇居民。

当我们分析农村居民的消费特征时,我们可以使用农村居民的时间序列数据,此时,我们的观测对象是农村居民。

但是,如果我们想要分析全体中国居民的消费特征呢?我们有两种选择:一是使用中国居民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分析,二是把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这两个观测对象的时间序列数据合并为一个样本。

第二种选择中所使用的是由多个观测对象的时间序列数据所组成的样本数据,通常被称为面板数据(Panel Data )。

或者被称为综列数据,意即综合了多个时间序列的数据。

当然,面板数据也可以看成多个横截面数据的综合。

在面板数据中,每一个观测对象,被称为一个个体(Individual )。

例如城镇居民是一个观测个体,其消费记为1tC ,农村居民是另一个观测个体,其消费记为2tC,这样,itC (i=1,2)就组成了一个面板数据。

同理,收入itY (i=1,2)也是一个面板数据。

如果面板数据中各观测个体的观测区间和采样频率是相同的,我们就称其为平衡的面板数据,反之,则为非平衡的面板数据。

例如,表5.3.1中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样本数据具有相同的采样区间和频率,所以,它是一个平衡的面板数据。

基于面板数据所建立的计量经济学模型则被称为面板数据模型。

§14.1 面板数据模型一、两个例子1. 居民消费行为的面板数据分析让我们重新回到居民消费的例子。

在表5.1.1中,如果我们将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时间序列数据组成面板数据,以分析中国居民的消费特征。

那么,此时模型(5.1.1)的凯恩斯消费函数就可以表述为:itititY C10(14.1.1)ittiitu (14.1.2)其中:itC 和itY 分别表示第i个观测个体在第t 期的消费和收入。

i =1、2分别表示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两个观测个体,t =1980、…、2008表示不同年度。

中国韩国日本三次产业结构的变迁

中国韩国日本三次产业结构的变迁

国际服务贸易作业组员:题目:搜索劳动行业,三次行业结构等数据验证配第—克拉克定理产业结构理论中,“配第-克拉克定理”表述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第一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逐渐下降;第二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上升,经济进一步发展,第三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也开始上升。

下面我们将从中日韩三次产业结构的变迁的具体数据来验证此定理。

1.中国三次产业结构的变迁根据图4—1趋势图分析,不难看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大幅度下降,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重稳步上升。

由于受到文革的影响,也出现了若干年份的回调和波动。

大致来看,我国三次产业结构的演变过程可划分五个阶段(见表2.1),离结构类型最高形态"三二一"只差一个发展阶段。

这反映出我国产业结构变化虽有曲折,但总的来看,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产业结构处于不断优化升级的过程。

与此同时,按从业人员在三次产业中的分布来衡量,建国以来我国产业结构变化也十分明显。

在此期间,我国的劳动力就业分布是从第一产业大量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流动的,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比重大幅下降,同时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比重却大幅上升(见图2.2)。

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重由1950年的84%下降到2004年的46.9%,下降了约3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中的从业人数比重由1950年的7%上升为2003年的22.5%,上升了15.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中的从业人数比重由1950年的9%上升为2004年的30.6%,上升了21.6个百分点。

如果仔细研究这种变动就会发现,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的流动主要出现在1970年以后的工业高速增长期,1985年以后趋于稳定;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的流动则主要出现在1985年以后的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期。

从三次产业就业人数的比重这个角度来看,我国产业结构变化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即1970年以前大致为"一三二"型,1970年至1993年为了"一二三"型,其后为"一三二"型,目前离"三二一"发达类型还差两个阶段。

首次全国第三产业普查数据公报(第一号)

首次全国第三产业普查数据公报(第一号)

首次全国第三产业普查数据公报(第一号)来源:国家统计局普查中心发布时间:2001-11-21 10:46国务院全国第三产业普查协调小组办公室关于发布首次全国第三产业普查数据的公报(第一号)1994年12月26日根据国务院决定,我国自1993年6月开始对1991年和1992年全国第三产业进行了普查。

在国务院全国第三产业普查协调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在全国各级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各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下,经过全国上下近四百万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和辛勤工作,第三产业普查取得了重大成果。

经抽查检验,普查数据质量符合规定要求。

现将第一批全国第三产业普查数据公布如下:一、第三产业单位数第三产业普查汇总资料显示,到1992年底,全国第三产业单位共2183.8万个,其中企、事业和行政单位495.2万个,从事第三产业的城乡个体户1688.6万个。

在企、事业和行政单位中,独立核算单位269.1万个,单独核算单位226.1万个。

与1991年相比,全国第三产业单位数增长12.9%,其中独立核算单位增长9.3%,单独核算单位增长7.2%,第三产业城乡个体户增长14.3%。

按经济类型划分:1992年 1991年单位数构成单位数构成(万个) (%) (万个) (%)总计 2183.8 100.00 1934.4 100.00国有经济 231.0 10.58 217.5 11.25集体经济 248.1 11.36 226.0 11.68私营经济 2.3 0.11 1.4 0.07个体经济 l688.6 77.33 1477.3 76.37联营经济 1.2 0.05 0.7 0.04股份制经济 0.7 0.03 0.4 0.02外商投资经济 0.3 0.01 0.2 0.0l港、澳、台投资经济 0.4 0.02 0.2 0.01其他经济 11.2 0.51 10.7 0.55按行业类别划分(不包括个体户):1992年单位数构成(万个)(%)总计 495.2 100.00农、林、牧、渔服务业 18.6 3.76地质勘察业、水利管理业 4.6 0.93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 12.9 2.60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 137.6 27.79金融、保险业 16.9 3.4l房地产业 2.9 0.59社会服务业 22.2 4.48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 32.2 6.50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 94.4 19.06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 4.3 0.87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 143.0 28.88其他行业 5.6 1.13第三产业个体户按行业分:1992年个体户户数(万个)构成(%)总计 1688.6 100.00交通运输业 326.3 19.32商业 885.4 52.43饮食业 179.8 10.65服务业 125.3 7.42修理业 96.9 5.74其他行业 74.9 4.44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数1992年底,全国第三产业年末从业人员共11483.8万人,其中企、事业和行政单位8747.7万人,从事第三产业的城乡个体户2736.1万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