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合集下载

毛概第四章

毛概第四章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单选题:1.我国农业合作化采取的原则是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的原则2.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是社会主义性质3.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主要形式是国家资本主义4.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5.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支柱和中国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是封建剥削制度6.土地革命完成后国内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7.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8.1952年,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提出了加快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过渡时期总路线9.我国建国初期属于新民主主义社会10.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提出,在我国,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属于人民内部矛盾11.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中实现工业化是主体,两翼是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12.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支柱和中国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是封建剥削制度13.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方针是积极领导稳步前进14.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是改变生产资料的私有制15.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采取的方式和平赎买16.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17.新中国初期我国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的主要途径是没收官僚资本18.我国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第二步骤是手工业供销合作社19.1974年2月,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提出的重要观点是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观点多选题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成分有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2.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是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并举积极引导、逐步过渡和平改造3.我国对个体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必须遵循的原则有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4."三大改造指的是 "个体农业的改造个体手工业的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5.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6.新民主主义时期,我国的主要阶级力量为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7.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即敌我矛盾人民内部矛盾8.建国初期人民政府将帝国主义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企业收归国有的主要形式有管制征用代管转让9.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四马分肥”是企业利润的分配方式,主要内容有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费资方红利10.在对民族资本主义改造的第一个阶段,国家对私营商业采取了统购包销经销代销加工订货委托加工11.1951年底至1952年5月,在党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中进行三反运动的主要内容有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判断题1.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的主流是好的,但是也出现了一些失误和偏差。

毛概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_2023年学习资料

毛概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_2023年学习资料

2.基本特征:->经济形态上,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经济形态,-一种多元的经济结构,社会主义因素与资本主义素及个体经济同时并存。->在政治形态上,-新民主主义的政治也是多元的,-它不是一个阶级的专政,而是几个革命 级的联-合专政。同样也是社会主义因素与资本主义因素-并存,而社会主义因素(无产阶级的领导占主-导地位。-> 思想文化形态上是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和大众的文化。
3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首先,对资本家进行思想教育。-其次,本着“量才使用 适当照顾”的精神,给-以必要的工作安排。-·再次,在生活上“包到底”,给资本家以高薪。
1952一一1956年国民经济的发展-粮食总产量1955年比1954年增长8.9%,-1956年比1955 增长4.4%。-工业总产值1957年比1952年增长了141%,-平均每年增长19.20-农业和家庭副业总 值1957年比1952年增长-25%-全国职工平均工资1957年比1952年增长-42.8o全国农民收入1 57年比1952年增长了-30%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经济成分与基本阶级力量-国营经济-社会主义经济-工人阶级-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个 经济-农民阶级-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资本主义经济-资产阶级-国家资本
3.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两条道路:资本主义道路与社会主义道路-两个阶级: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舞-中国 0年代为-中国社会向-什么选择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转变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第一,关于过渡的时间-√第二,关于转变的 件-√第三,关于过渡的步骤和方式
1.提出的历史背景-政治上:人民民主专政的建立与巩固-必经济上:-1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的迅速发展的社会主 国营经济-2土地改革完成后,为发展生产、抵御自然灾害,广大农民具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3新中国成立初期 党和国家在合理调整工商业的过程中,出现了加-工订货、经营代销、统购包销、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 资本主义形式-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

毛概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2015年最新版)

毛概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2015年最新版)

二 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 义改造同时并举。
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避免了在改造期间可能发生的剧烈的社会震荡 和经济破坏。
第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无论是资本 主义工商业,还是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所有 制,都具有私有制的性质。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小农经济的局限性;
土地改革后,农村农民
毛 泽
积极性高涨,能够也必
东 在
须积极引导;
家 乡

国营经济在国家经济生
山 与
活中居领导地位,可以
农 民
控制国民经济的脉搏。
座 谈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道路:走农业合作化道路 ♣原则: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 家帮助。 ♣政策:依靠贫下中农,团结其他 中农,限制、消灭富农剥削。 ♣方针:积极领导、稳步前进。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三)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 1956年底,中国生产资料私 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完成。
1956 年的拖广1拉东机月省在某作1农3业日社使,用北新型京国药业全上行海业江南公造私船合厂万营吨,轮下水 乐松生手捧大红喜报代表北京市工商界人士向毛泽东报喜。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3.总路线实现的可能性
★当时的国际形势也有利于中国向社 会主义过渡
★政治上实现大陆的解放,建立各级 地方政府;
★经济上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 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中共初步总结了一些实践经验。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4.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
只只有有➢对实农实现业社现、会国手主工家义业工工和业业资化本化,主国,义家是工才商国能业独家进立独行和社立富会和主富义改强 造强,。才能在的中国物确质立基社会础主和义先制度决。条件

毛概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毛概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1: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2.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即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二: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1:1953 年6 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正式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同年12 月形成关于总路线的完整表述。

(党在在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 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

“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它们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离,可以比喻为鸟的“主体”和“两翼”。

“一化”是主体,“三改”是两翼,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三: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1: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

2: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

3: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

4: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第一阶段主要是发展互助组,同时试办初级社。

第二阶段主要是建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第三阶段是发展高级社。

)B: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的三个步骤:第一步是办手工业供销小组,第二步是办手工业供销合作社。

第三步是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三个步骤:第一步主要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第二步主要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

第三步是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1956 年,全行业公私合营进入高潮。

1 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毛概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总结

毛概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总结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第二节主要内容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与特征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三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与特征(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过渡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体现了工人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

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1956)第二,在政治上,新民主主义社会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特征:对人民实行民主、对敌人实行专政人民民主专政的阶级关系:领导阶级——工人阶级阶级基础——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第三,在文化上,新民主主义社会实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即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方针。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五种经济成分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国家资本主义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土地改革的完成,国内阶级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土地革命完成后的主要矛盾是:国内;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

国外:中国同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

土地改革后中国人民面临的任务是: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为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必须适时地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三、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思考:新民主主义社会必然要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然而何时过渡?怎样过渡?(二)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的特征第一,在经济上,新民主主义社会实行在国营经济领导下的五种经济成份并存的经济制度: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内容: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毛概课件)4.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毛概课件)4.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一化三改”)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革命及其经验
2020年12月3日星期四
1
1.新民主主义社会是过渡性质的社会 90
• 社会性质? • 经济构成? • 阶级构成? • 主要矛盾? • 发展前途?
2020年12月3日星期四
2
1954年的中国工业
•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
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
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 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1954年6月
14日),载《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第329页。
2020年12月3日星期四
3
三种基本阶级力量
• 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者:量才使用、适当安排
2020年12月3日星期四
18
工商业改造
2020年12月3日星期四
19
和平赎买
• 和平赎买,就是国家用和平的方法有偿地
将私营企业改变为国营企业,将资本主义 私有制改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 赎买的具体方式不是由国家支付一笔巨额
补偿资金,而是让资本家在一定年限内从 企业经营所获得中获取一部分利润(包含 “四马分肥”和定股定息等两种方式)。
2020年12月3日星期四
10
2.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92
• 提出时间:1952年9月 • 主要内容:过渡时期,“一化(建设、主
体)三改(改造、两翼)”
• 必要性:工业化、社会主义改造 • 可能性:国营经济、农业经济、私营经济、
国际形势 、社会主义因素
2020年12月3日星期四

毛概第四章

毛概第四章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毛泽东指出,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

也就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革命转变时期”。

这是我国过渡时期的一个显著特点。

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是介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之间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既有社会主义的因素,又有资本主义的因素。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转变的理论观点:1882年,马克思答复“各国是否都应该经过资本主义阶段”的问题时说:“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

”“卡夫丁峡谷”一词的含义,理论界主要有两种认识。

一种认为“卡夫丁峡谷”是指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过程。

所谓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就是可以超越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整个阶段,由前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直接进入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生产方式阶段。

另一种认为“卡夫丁峡谷”意指资本主义的社会形态。

前资本主义国家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可以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不仅实现生产方式的变更,同时也实现社会制度的更新。

1、历史背景:P65〔新中国建立之初,人民大众同地主阶级、国民党残余势力和帝国主义势力的矛盾仍然是当①政治上,新民主主义的政权是无产阶级领导的〔通过共产党〕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

它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包括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爱国民主人②经济上: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社会。

五种经济成份包括了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具有社会主义成份的合作社经济、具有社会主义因素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个体经济。

主要的经济成分三种:社会主义经济〔国营经济,国家的经济命脉,领导地位〕;个体经济〔比例上占绝对优势〕;资本主义经济。

毛概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

毛概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
京津沪等9城市有“五 毒”行为的工商业户
天津偷漏税工商业户
上海偷漏税工商业户
1953-1956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渐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
上海大康药房资本家王康 年,借西药供应紧张, 抗美援朝战争又急需西 药之机,先后向65名干 部行贿,骗取国家大量 订货。他把过期失效的 药品卖给志愿军,而前 线急需的药品,则迟迟 不发货,造成许多伤员 死亡。 1953年2月上海 市人民法庭判处其死刑。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不仅工业资本比重小,而且缺 乏重工业的基础,依靠它本身的力量无法有力地推进 工业化的发展 建国初期民族资本的构成状况
20%
工业资本比重
0.1%
500人以上工厂比重
70%
10人以下工厂比重
80%
手工性质的工厂
分散、脆弱的个体经济,难以适应工业化对粮食和工业原料迅速增长的需求, 无力为国家工业化积累资金和扩大工业品的市场。
列宁在指导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和世界被压迫民族解放斗争中, 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转变思想。


“我们现在能够而且应该把两种办法结合起来,一方 面对不文明的资本家,……无情地加以惩治;另一方面对 文明的资本家,对那些肯接受并能实施“国家资本主义”, 能精明干练地组织真正以产品供应千百万人的大企业而对 无产阶级有益的资本家谋求妥协或向他们实行赎买。” ——列宁:《论“左派”幼稚病和小资产阶级性》 (1918年)
一、新民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
结论:新民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
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的过渡性质社会。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及其理论依据 初步的设想: 第一,关于过渡的时间,估计大约15年至 20年时间。 第二,关于转变的条件,认为只有先实现 了国家工业化,才能实现私营企业国有 化和个体农业的集体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毛概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作者:————————————————————————————————日期:
2
3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一节 从新民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一、新民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经济成分与基本阶级力量
社会主要矛盾
❖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两个阶级的矛盾
❖ 随着全国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
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 解决这一矛盾,必然使中国社会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
变。

分析:为什么新民主主义社会是过渡性质的社会?
➢ 有社会主义因素
➢ 有资本主义因素
❖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 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一个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
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①在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的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政治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但非社会主义因素仍有很大的比重。

由于社会主义因素的优越性和领导地位,加上当时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国际条件,决定了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增长并获得最终胜利。

②为了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为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必须适时地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③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
4 1.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提出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的过程
✓第一,怎样过渡(步骤)
✓第二,何时开始过渡
✓第三,用多长时间完成过渡
(2).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概括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一)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的改造
农业改造的方针、政策和办法:
1.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
2.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
3.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
4.实行“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
5
手工业:
(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赎买≠购买
❖马克思恩格斯曾设想过暴力没收与和平赎买这两种方式,尤
其是赎买的方式。

并认为,假如我们能用赎买剥夺资产阶级,“那对于我们是最便宜不过的事情了。


❖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设想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对资产阶级进
行和平赎买,认为这对无产阶级是最有利的事情。

由于后来俄国资产阶级选择了国内战争的反抗方式,使列宁的设想未能实现。

2.创造了由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
❖第二步主要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

❖国家向私营企业投资入股,企业的生产资料由国家和资本家
共同所有;企业利润的分配仍为¡°四马分肥¡±;国家派干部(即公方代表)进入企业内部,根据国家建设需要,同工人、资本
6 家(私方代表)共同管理和改造企业,公方代表居领导地位。

❖ 属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企业。

❖第三步是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1956年,全行业公私合营进入高潮。

年底,全国99%
的工业企业和82%的商业企业实行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生产资料为国家所有。

国家按企业资本的股份额,每年拨付给原工商业者5%的定息,开始决定付息7年,后来又延长3年,共计10年。

❖社会主义国营性质的企业。

把对资本主义企业的改造和对人的改造结合起来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 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 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 第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社会主义改造后期出现的失误与偏差——存在的问题
❖ 所有制结构过于单一,忽视了私营经济和个体经济对经济发展的促进
作用;
❖ 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限制甚至取消了市场经济的作用;
❖ 要求过急,改造过快,工作过粗,工作形式过于简单划一。

作业
7
❖ 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初步确立
❖ 1956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标志着中国历史上长达数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的结束,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
我国经济结构的根本变化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 我国经济结构的根本变化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 我国经济结构的根本变化
❖ 上述情况表明,中国几千年来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阶级
剥削制度已经基本上被消灭,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已经建立起来。

❖ 2.政治:人民民主政治建设也在有步骤地向前推进。

❖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 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
宪法。

❖ 3.伴随着社会经济制度和社会经济结构的根本变化,我国社会的阶级
关系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 分析:改造结束,我国有哪些阶级和阶层?
4.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根本任务也发生了变化。

8 ❖ 主要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
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成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 根本任务:党和全国人民面临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精力来解决这个矛盾,集
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过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二、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 1.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 2、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极大地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
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 3、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 4.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使广大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
资料的主人;
❖ 5、增强了社会主义力量;
❖ 6、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对社会主义改造的评价
❖ 邓小平:我们的社会主义改造是搞得成功的,很了不起。


是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个重大贡献。

❖ 江泽民: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的全面确
立,使我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成为新中国一切进步和发展的基础。

❖ 作业:
P87思考题第二题、第四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