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QC七大手法详解
QC新旧七大手法

第一章 品管七大手法简介
一、检查表(资料获取表) 系统地收集资料和累积资料,确认事实并对资料 进行粗略的整理和简单分析的统计图表。 注意几点: §用在对现状的的调查,以备今后作分析; §对需调查的事件或情况,明确专案名称; §确定资料收集人、时间、场所、范围; §资料汇总统计; §必要时对人员进行培训;
Ïî Ä¿ ·Ï Æ·Êý (þ¼ ) Ƶ ÂÊ (%) ÀÛ ¼Æ Ƶ ÂÊ (%)
Ç·Öý 1746 36.23 36.23
Àä ¸ô 1537 31.89 68.12
С ɰÑÛ 913 18.95 87.07
ճ ɰ 493 10.23 97.3
Æä Ëû
130 2.7 100
ºÏ ¼Æ 4819 100
第一章 品管七大手法简介
散Y 布 图 示 例
Y
強正相关
強负相关
0
X
0
X
Y
Y
弱正相关
0
X
0
弱负相关
X
第一章 品管七大手法简介
四、鱼骨图 用于寻找问题产生的原因,即分析原因与结果之间 关系的一种方法。 注意几点: §充分组织人员全面观察,从人、机、料、法、环、 测方面寻找; §针对初步原因,展开深层的挖掘; §记下制图部门和人员、制图日期、参加人员;
第四章 系统图
二、适用范围:
新产品研制过程中设计质量的展开; 制订质量保证计划,对质量活动进行展
开;
可与因果图结合使用; 目标、方针、实施事项的展开; 明确部门职能、管理职能; 对解决企业有关质量、成本、交货期等问
题的创意进行展开。
第四章 系统图
三、系统图的特点 很容易地对事项进行展开; 易于统一成员的意见; 容易整理,手段又一目了然;
新旧QC七大手法对比及使用方法培训

一、旧QC七大手法回顾
1.查检表 2.柏拉图 3.特性要因图 4.散布图 5.直方图 6.管制图 7.层别法
二、什么是新QC手法?
公元1972年,日本科技联盟的纳谷嘉信教 授,由许多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建立体系的手法 中,研究归纳出一套有效的品管手法,这个方 法恰巧有七项,为有别于原有的「QC七大手 法」,所以就称呼为「新QC七大手法」。 生活及工作中当遇到问题时,需要透过问题分 析与解决的程序加以处理,利用「QC七大手 法」与「新QC七大手法」两个工具搭配使用, 能让我们迅速找到问题解决之道。
三、新QC七大手法
(二)关联图法─茶餐质量问题关联图
三星农会地区的田妈田园 料理教室为配合宜兰县政府 每年办理的绿色博览会,再 度聚集在班长家中,针对去 年没办法有计划的在绿色博 览会上推广茶餐进行检讨, 并计划讨论出对策。在一阵 吵杂的共同讨论后,大家在 卡片纸上写下:「影响没有 办法有计划推广茶餐的要因」 是推销的方法不对?还是缺 少卖点?或是和主办单位沟 通不良?不了解活动目的等 因素。
◆收集资料时应注意:
1.搜集正确的资料:避免造假、不实
2.避免主观的判断:保持客观的态度
3.须把握事实真相:利用4W2H进行事件描述
What:什么事、物
Who:与谁有关、对象与执行者 When:何时发生、发生时机
Where:在何处发生、地点与位置 How many/much:发生的次数、数量或程度 How:如何发生的、发生的形式。
【大 意】事先预备
【用途说明】
˙为寻找最佳决策的手法。
˙适用于:想要预测系统上的 结果时使用。
˙帮助大家针对问题的实施顺 序作检讨。
【手法六】箭形图法(Arrow Diagram Method)
QC新旧7大手法

•瓦斯锅
•蒸气
•方
•锅
法
子
•
特性要因图的画法
(1)决定评价特性 自左向右画一横组线代表制程,并将评价特
性写在箭头的右边,以“为何××不良”方式表 示。
•要 因
•为何×××不 良 •评价特性
•
•(2)列出大要因 • ①大要因直接部门可依制程分类,亦 可依4M(人、机械、材料、方法)来分类 。 • ②大要因以 圈起来,加上箭头的大 分枝到横粗线。
(5)记入必要的事项 ①制品名称。 ②作程名称。 ③完成日期。 ④参与的圈员及圈长。
(6)整理 ①整理成壁报纸,张贴现场。 ②必要时,可再召开圈会修正。
•
QCC七大手法之二:查检表 1、何谓查检表
在品管圈改善活动,为了便于收集数据与解析判断, 而设计的一种表格,查检表。 2、查检表设计步骤
2—1决定收集数据的项目与数据 项目:问题点的原因或特性 数据:衡量问题点“好”或“坏”的
•不
•100% •累
•良
•70% •计
•影
•率
•响
•度
•A
B CD
•
2、柏拉图的由来 经济学家pareto分析国民所得 品管大师juran应用到品管上 品管圈创始人石川馨博士应用到品管 圈活动中 3、特征 (1)以数据为依据分析问题点。 (2)掌握全体不良情形。 (3)掌握重要不良项目(改善的重点 )。
1
1
2 125 1.60
合计
6 0 3 2 0 11 518 2.12
•收集人:××× 末 •收集时间:11/18~12/21
收集周期:每周周
收集方式:全检
•
QCC七大手法之三:柏拉图 1、柏拉图的意义
新旧QC七大手法简介分析

1.收集数据或意见 2.根据目的不同选择分层标志 3.分层 4.按层归类 5.画分层归类图表
9
Ⅱ.旧QC,生产中发生的缺失总是居高不下,2006年1-6 月平均缺失148次,于是决定对缺失的情况进行深入分析
首先 按机台层别
继续 按缺失层别
机台 总缺失数
点检用查检表:在设计时已定义,只做是非或选择的注记,其主要的功用在于 确认作业执行、设备仪器保养维护的实施状况或为预防事故发生,以防止作业 疏忽或遗漏。
一个完整的查检表,其内容设计应具备以下几个要素: ①查检事件的名称;②查检的项目名称;③查检日期;④收集数据的时间;⑤收集数
据的地点; ⑥数据记录者;⑦记录的方式。
目的:把杂乱无章和错综复杂的数据加以归类汇总,使其增加可比性、显示规 律性,使之能确切地反映客观事实。
8
Ⅱ.旧QC七大手法
层别法
原则:分层原则是使用同一层次内的数据波动(或意见差异)幅度尽可能小, 而层与层之间差别尽可能大,否则都起不到归类汇总的作用。
用途:常与其他统计方法结合起来应用,为寻找较佳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实施 改善提供途径。
1
4
1
4
其它
人为合计
17" 15" 17" 15"
1
2 22 27
7
6
1
1 10 15
Wha1 t 5 2
人员
L0
1
1
7
8
1
水平
L1
1
4 10
0
3
1
4
3
1
12 13
1
1
2 10 14
JBO 2
1
QC七大手法培训(完整版)

③制作步骤:⑴决定不良的分类項目。⑵决定数据收集期间,并且按照分类項目收集数据。⑶记入图表纸。⑷计算累计比率。⑸标记代表意义。⑹记上累计值,并用线连接。⑺记入柏拉图的主题及相关资料。
④举例:
④用途说明:⑴掌握问题点。⑵掌握重要要因。⑶确认改善效果。
⑤改善效果之确认:
⑥效果确认的柏拉图制作要决:⑴必须两个柏拉图并排,分为改善前与改善后。⑵收集数据的期间和对象必须一致。⑶季节性的变化应列入考虑。⑷对於改善项目以外的要因也要加以注意。
一、QC七大手法简介
2.作用:①协助我们作好日常管理。②可在混沌不明的情況下,认清问题关键所在,进而解决问题。
3.意义: ①用事实与数据说话 ②全面预防 ③全因素、全过程的控制 ④依据PDCA循环突破状予以改善 ⑤层层分解、重点管理
1.构成: 品管七大手法是常用的统计管理方法,又称为初级统计管理方法。它主要包括检查表、层别法、柏拉图(排列图)、鱼骨图(因果图)、直方图、散布图、控制图等所谓的QC七工具。
⑵记录用点检表 此类查检表是用来搜集计划资料,应用于不良原因和不良项目的记录,作法是将数据分类为数个项目别,以符号、划记或数字记录的表格或图形。由于常用于作业缺失,品质良莠等记录,故亦称为改善用查检表。
QC七大手法详细讲解

目录
CONTENTS
• 特性要因图法 • 柏拉图法 • 层别法 • 查检表法 • 散布图法 • 控制图法 • 直方图法
01 特性要因图法
定义与特点
01
定义
特性要因图法,也称为鱼骨图 ,是一种用于表示因果关系的 图形工具,通过将问题的结果 (特性)与可能的原因(要因 )关联起来,帮助分析者系统 地研究和分析问题。
使用步骤
1. 确定变量
明确需要分析的两个变量,例如尺寸和不良 率。
2. 收集数据
收集相关数据,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 绘制散布图
将数据绘制在散布图上,通常使用笛卡尔坐标系 。
4. 分析关系
观察散布图上的点分布,分析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
5. 判断关联性
根据散布图中点的分布情况,判断两个变量是否 具有关联性。
绘制控制图
根据收集到的数据,绘制控制图,包 括中心线、上控制限和下控制限。
监控与分析
在控制图上标记数据点,观察数据点 的分布情况,分析生产过程的稳定性。
异常处理
当发现异常数据点时,及时采取措施 进行调整和改进,确保生产过程的稳 定性和产品质量。
实例分析Βιβλιοθήκη 实例某生产线上生产一种电子元件,通过控 制图法监控其电阻值。
6. 监控与评估
对改进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监控 和评估,确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
5. 制定改进措施
针对关键因素制定相应的改进措 施,并实施。
4. 确定关键因素
根据柏拉图的分析结果,确定对 质量影响最大的关键因素。
实例分析
在某生产线上,产品不合格率较高,通过柏拉图法分析发现,主要原因是 原材料质量不稳定和生产设备老化。
QC七大手法与新QC七大手法全文

无相关 (1) X与Y之间看不出有何相关关系;(2) X增大时,Y并不改变。
.................................
..................
46
曲线相关 X开始增大时,Y也隨之增大,但达到某一值后,当X增大时,Y却減小。
QC七大手法& 新QC七大手法
第一部分 QC七大手法在企业
的实际应用
2
QC 七大手法的作用
1、查检表:用来在现场收集数据,尽量让现场作业 简单而有效,它是其它六大手法的起点。 2、层别法:统计方法中最基础的工具,用来对收集 的数据进行分类或分层,以利于统计分析,通常与 柏拉图、因果图结合使用,层别法的重点是了解如 何进行分层。
49
SPC的特点
■ SPC是全系统的,全过程的,要求全员参加, 人人有责。
■ SPC强调用科学方法(主要是统计技术,尤其 是控制图理论)来保证全过程的预防。
■ SPC不仅用于生产过程,而且可用于服务过 程和一切管理过程。
50
SPC的发展历史
1.过程控制 修华特(W. A.Shewhart)提出 20世纪20年代
通常分为点检用检查表或记录用检查表。
8
汽车定期保养点检表
10000KM时的定期保养
工厂名:
公司
保养
日期: 费用: 行驶公里:
✓ 电瓶液量检查
✓ 火星塞清扫 换新机油
A 风扇皮带检查
A 分电盘盘盖检查
✓ 空气滤清器清扫 A 化油器检查
注:图中符号意义- ✓ 查验 A 调整 执行
9
记录用检查表
作用:通过收集到的数据反映不良的状况。
新旧QC 七大手法

一.QC七大手法1.检查表为了能够更加容易地收集数据,简便地整理这些数据预先绘制的表格。
用于为了无遗漏地确认点检查项目、确认项目、记录、调查的内容等进行使用。
(如下图所示)2.图表将数据做成图形,进行视觉上的表现,更容易看出和理解倾向、关系及对比等。
(如下图所示)3.柏拉图将问题按现象和原因进行分类,将数值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列,通过柱状图和累计曲线可以把握问题的重点项目的图表。
(如下图所示)4.特性要因图将发生问题的结果与可能对其结果产生影响的原因的关系进行归纳,以鱼骨图的形式作成的图表。
(如下图所示)5.直方图将现有数据的范围分成几个区,将该区的宽度作为底边,将进入该区数据数用柱状图表示,可一目了然地看明白偏差的状态。
(如下图所示)6.散点图将对应的两种数据分布在横轴和纵轴,对测定值进行达点的图,可明白项目间是否有无关系。
(如下图所示)7.控制图将特性值按时序顺序画成折线图,根据其特性的变化判断工序是否稳定、有无异常。
(如下图所示)二、新QC七大手法新QC七大手法有:亲合图法、关联图法、系统图法、矩陈图法、PDPC法、箭头图法、矩阵数据解析法7种。
其中,特别说明能灵活运用于工作中常用的亲合图法、关联图法、系统图法、矩阵图法。
1.亲合图法将混沌的问题,将事实、意见、设想,以言语数据的形式进行收集,通过分析其之间的相互亲和性,进行归纳整理,从而引导出解决方法的手法。
(如下图所示)2.关联图法对于目的与手段、原因与结果交织在一起的问题,通过关联图可以找出与此问题有关系的一切要因,从而进一步抓住重点问题并寻求解决对策。
(如下图所示)3.系统图法是针对目的和目标,为了达成的手段和方策按阶段进行展开,寻找到达成目的和目标的具体手段和方策的手法。
(如下图所示)4.矩阵图法要将想要商讨的项目以行和列进行排列,从图中多方面地思考其相互关系的程度,能够把握问题的手法。
(如下图所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品管七大手法简介
检查表示例 鑄造不良情況檢查表
第一章 品管七大手法简介
❖二、排列图
❖用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成矩形,表示各原因出 现频率高低的一种图表。其原理是80%的问题仅来 源于20%的主要原因。 ❖注意几点 ❖明确问题和现象; ❖寻找不良的情况统计资料; ❖频率计算和累计; ❖对频率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
第一章 品管七大手法简介
直方图示例
與要求相比偏高
20 SL=130 15 10
5
Sμ=160
與要求相比偏低
正常
過程波動小
120.5 124.5 128.5 132.5 136.5 140.5 144.5 148.5
過程波動大 規範
第一章 品管七大手法简介
七、控制图
❖控制图是用于分析和控制过程质量的一种方法。 ❖控制图是一种带有控制界限的反映过程质量的记 录图形,图的纵轴代表产质量量特性值(或由质量 特性值获得的某种统计量);横轴代表按时间顺序 (自左至右)抽取的各个样本号;图内有中心线(记 为CL)、上控制界限(记为UCL)和下控制界限(记为 LCL)三条线(见下图)。
第一章 品管七大手法简介
Y
Y
强正相关
0
X
0
Y
Y
强负相关
X
分散图示例
弱正相关
0
X
0
弱负相关
X
第一章 品管七大手法简介
四、因果图
❖用于寻找造成问题产生的原因,即分析原因与结 果之间关系的一种方法。 ❖注意几点: ❖充分组织人员全面观察,从人、机、料、法、环 、测方面寻找; ❖针对初步原因,展开深层的挖掘; ❖记下制图部门和人员、制图日期、参加人员;
第一章
排列图示例
品管七大手法简介
废品统计表
第一章 品管七大手法简介
三、散布图
❖研究成对出现的不同变量之间相关关系的坐标图 。 ❖注意几点: ❖收集足够的资料,至少30对; ❖横坐标表示资料(原因),纵坐标表示因变量( 结果); ❖正确判断变量之间的关系模式; ❖因果图的后续工作,提供直观的相关性验证;
第一章
控制图示例
品管七大手法简介
上控制界限(UCL)
中心線 (CL) 下控制界限(LCL)
第一章 品管七大手法简介
注意几点:
➢确定产品型号、工序名称、质量特性。 ➢确定子组大小(4-5)、收集100个以上数据和频率。 ➢计算各组的平均值X(取至测定值最小单位下一位数) ➢计算各组之极差R(最大值-最小值=R)。 ➢计算总平均 ➢计算极差的平均R ➢计算控制界限 ➢X控制图:中心线(CL)= X ➢控制上限(UCL)= ➢控制下限(LCL)= ➢R控制图:中心线(CL)= ➢控制上限(UCL)= ➢控制下限(LCL)=
五、分层法
❖按照一定的类别,把收集到的数据加以分类整 理的一种方法。 ❖注意几点: ❖确定分层的类别和调查的对象; ❖设计收集数据的表格; ❖收集和记录数据; ❖整理数据并绘制相应图表; ❖比较分析和最终的推论;
第一章 品管七大手法简介
分层法示例
某空调维修部,帮助客户安装后经常发生制冷液泄漏。 通过现场调查,得知泄漏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管子装接 时,操作人员不同(有甲、乙、丙三个维修人员按各自 不同技术水平操作);二是管子和接头的生产厂家不同 (有A、B两家工厂提供配件)。于是收集资料作分层法 分析(见表一、表二),试说明表一、表二的分层类别 ,并分析应如何防止渗漏
品管七大手法: ➢检查表——收集、整理资料; ➢排列图——确定主导因素; ➢散布图——展示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 ➢因果图——寻找引发结果的原因; ➢分层法——从不同角度层面发现问题; ➢直方图——展示过程的分布情况; ➢控制图——识别波动的来源;
第一章 品管七大手法简介
一、检查表(数据采集表)
❖系统地收集数据和累积数据,确认事实并对资 料进行粗略的整理和简单分析的统计图表。
第一章 品管七大手法简介
❖表一 泄漏调查表(人员分类)
❖表二 泄漏调查表(配件厂商分类)
第一章 品管七大手法简介
六、直方图
❖用于分析和掌握资料的分布状况,以便推断特性 总体分布状态的一种统计方法。 ❖注意几点: ❖确定过程特性和计量标准值; ❖收集数据,必须是计量值数据; ❖资料针对一个范围时期收集至少50-100个; ❖确定积差R,分组数K,组间距h,分组组界; ❖作次数分配表;
新旧QC七大手法详解
2020年7月13日星期一
前言
❖当前企业应具备质量意识、问题意识、危机意 识、改善意识,寻求自身工作的改善方法,在管 理上应用统计技术的方法和观念,在全员努力之 下来满足顾客要求和社会要求。
❖在质量活动中所采用的统计方法,即我们常讲 的“品管七大手法”和“品管新七大手法”。
第一章 品管七大手法简介
第一章 品管七大手法简介
因果图示例
作业员问题
加工困难
2 不熟悉工作图
马达座 4 3
导板加工取放困难
导板 隔板 2 寻找资料困难 模具搬运费力
1 屑料清理费时
光线不足
外壳冲剪模 托料架不当
2
1
导柱,顶柱阻 碍作业路线
3
4
马达座脱料困难
隔板抽孔脱料困难 5
固定梢设置不当
其他
设备不当
冲压作业效率低
第一章 品管七大手法简介Leabharlann 第二章 品管新七大手法概述
一、品管新七大手法的来源:
❖1972年日本科技联盟整理出七个新手法; ❖1977年在日本开始在企业中推行实施; ❖1978年由日本水野滋、近藤良夫教授召开研讨会 命名为“品管新七大手法”; ❖1979年日本科技联盟正式公布品管新七大手法。
第二章 品管新七大手法概述
二、品管新七大手法
❖品管新七大手法的特点:
❖整理语言数据; ❖引发思考,有效解决零乱问题; ❖充实计划; ❖防止遗漏、疏忽; ❖使有关人员了解; ❖促使有关人员的协助; ❖确实表达过程。
❖关联图——理清复杂因素间的关系; ❖系统图——系统地寻求实现目标的手段; ❖亲和图——从杂乱的语言数据中汲取信息; ❖矩阵图——多角度考察存在的问题,变量关系; ❖PDPC法——预测设计中可能出现的障碍和结果; ❖箭条图——合理制定进度计划; ❖矩阵数据解析法—多变量转化少变量数据分析;
二、品管新七大手法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