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南郑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陕西省南郑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陕西省南郑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陕西省南郑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

学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16小题,共48分)

A.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共48分)

1.赏心悦目的雕花玻璃是用下列物质中的一种对玻璃进行刻蚀而制成的,这种物质是()

A.硫酸B.烧碱C.盐酸D.氢氟酸

2.元素X的原子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有4个电子。这种元素位于周期表的()

A、第4周期ⅢA族

B、第4周期ⅦA族

C、第3周期ⅣB族

D、第3周期ⅣA族

3.下列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是

()

A.MgCl2 B. NaOH C. Br2 D. NaCl

4.放射性同位素166

67

Ho的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是

()

A、32

B、67

C、99

D、166

5.下列各组中互为同位素的是

()

A.14

6C和147N B.Mg

24

12

和Mg

26

12

C.O2和O3D.1

1

H 和2

1

H、

6.新制氯水与久置的氯水相比较,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都含有H+B.前者能使有色布条褪色后者不能C.颜色相同D.加AgNO3溶液都能生成白色沉淀7.下列说法或做法正确的是()

A 、CO2通入可溶性硅酸盐中析出硅酸沉淀,所以硅酸的酸性小于碳酸

B、金属钠着火燃烧时,用水灭火

C、铝比铁活泼,所以铝比铁更容易被腐蚀

D、酸雨是PH大于5.6的雨水

8.下列各组中的性质比较,正确的是 ( ) ①酸性:HClO 4>HBrO 4>HIO 4 ②碱性:KOH >NaOH>LiOH

③还原性:F ->C1->Br ->I — ④稳定性:HCl>H 2S>PH 3

A .都正确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9. 镭是元素周期表中第第七周期ⅡA 族元素,下列关于镭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镭比钙的金属性更强

B .在化合物中呈+2价

C .镭是一种放射性元素

D .氢氧化镭呈两性

10.下列有关Cl 、N 、S 等非金属元素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漂白粉的成分为次氯酸钙

B .实验室可用浓硫酸干燥氨气

C .实验室可用NaOH 溶液处理NO 废气

D .明矾可除去废水中的悬浮颗粒

11.对下列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 )

A .在蔗糖中加入浓硫酸后出现黑色物质,说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B .浓硝酸在光照下颜色变黄,说明浓硝酸不稳定.

C .常温下,浓硝酸可以用铝罐贮存,说明铝与浓硝酸不反应.

4224D CuSO +H S=CuS +H SO .已知反应↓能进行,说明硫化铜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硫酸.

12.下列用电子式表示的形成过程正确的是 ( )

A .

B .

C .

D .

13.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稀盐酸滴在石灰石上: CO 32-+2H + === CO 2↑+H 2O

B .氯化铝溶液加入过量氨水: Al 3++3OH - === Al(OH)3↓

初三化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初三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析 一、试题特点 1.本次试卷的命题是以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及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化学》的有关内容为依据,重点考查学生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对化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解,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2.试卷在重视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科学素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如选择题第8、9题,填空题最后一道和综合应用第一题,学生在解答这类开放性问题时,思维应该是发散的,富有创造性和个性的,同时也会明白许多科学道理,并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这类试题考查的不再是课程中单一的知识点,而是学生能否灵活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些做法体现了初中化学课程新理念,对素质教育的推进具有导向作用。 3.体现学科渗透,融合科学精神和人文思想,也是本试题的一个特点。生活和生产中的问题大多数为学科间渗透的综合,打破学科界限,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社会、学科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这些综合性试题,注意学科间知识的相互渗透,体现了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科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导向。 二、答卷中主要问题的原因分析 1.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扎实。表现在对化学式的意义表述不清;对化学反应的量的关系不能正确理解;对物质的分类混淆不清;计算能力非常薄弱;对化学用语的表达含义不能准确理解;不会书写化学反应的表达式等等。 2.实验基本技能差。不会组合正确的实验装置和排列合适的实验操作顺序等。 3.能力与方法问题。阅读理解、综合分析与归纳、语言表达、科学探究等能力较差,对化学学科中常用的科学方法不熟悉。表现在不会进行探究性学习;根据现象总结结论的能力较差。 4.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表现在不能根据所设计的问题情境,结合自身体验来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5.语言表述不清楚,逻辑性较差,缺乏条理性。表现在不能用精练的、准确的语言来描述具体的反应现象,或对反应现象叙述不清;回答问题不能抓住重点问题去阐述,不能答出关键点。 6.计算能力薄弱。表现在根据化学式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和元素的质量比,以及化学反应中有关量的计算。 三、教学建议 1.增强质量意识

高一数学期中考试试题(有答案)

高一数学期中考试试题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一.填空题(本题满分44分,每小题4分) 1.化简2sin2cos21-的结果是 。 2. 如果,0sin tan <αα且,1cos sin 0<+<αα那么α的终边在第 象限。 3.若{}360 30,k k Z αα= =?+∈o o ,则其中在720720-o o :之间的角有 。 4. 若()1tan -=β+α,且3tan =α,则=βtan 。 5. 设02 π αβ<<< ,则 ()1 2 αβ-的取值范围是 。 6.已知,2 12tan =θ则()()()=? ?? ???+??? ? ?π-θθ-πθ-ππ-θ12sin 2cos sin cos 。 7. 已知1sin sin 2 =+αα,则2 4 cos cos α+= 。 8.在ABC ?中,若4 2 22c b a S -+=?,则C ∠的大小是 。 9.已知y x y x sin cos ,2 1 cos sin 则= 的取值范围是 . 10.在ABC ?中,2cos sin 2=+B A ,3cos 2sin = +A B ,则∠C 的大小应为 。 11.函数()x f y =的图像与直线b x a x ==,及x 轴所围成图形的面积称为函数()x f 在[]b a ,上的面积,已 知函数nx y sin =在?? ????n π,0上的面积为( ) 2 n N n * ∈。则函数x y 3sin =在?? ? ???32,0π上的面积为 ,函数()13sin +-=πx y 在??? ? ? ?34,3ππ上的面积为 . 二、选择题(本题满分12分,每小题3分) 12. 函数()sin()4 f x x π =- 的图像的一条对称轴和一个对称中心是 ( ) .A 4 x π = ,,04π?? ??? .B 2x π = , ,04π?? - ??? .C 4x π =- , ,04π?? ??? .D 2x π=- ,04 π??- ?? ? 13.若5 4 2cos ,532sin =θ=θ,则角θ的终边在 ( ) .A 第I 象限 .B 第II 象限

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化学试卷.1.21 出题教师陈自钦 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1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S—32 Cl—35.5 Cu—64 Br—80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7小题,每小题3分,共51分。每小题只有一个 ....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说法正确合理的是: A.造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因素是SO2 B.酸雨的形成主要是因为森林的乱砍滥伐 C.黄河水是由浊液、胶体、溶液组成的混合体系 D.工业上用硅制造光导纤维 2.以下有关氧化物的各项叙述中正确的是 A.酸性氧化物一定能和水反应B.非金属氧化物肯定是酸性氧化物 C.氧化铝是两性氧化物D.金属氧化物肯定是碱性氧化物 3.下列物质中,见光不易分解的是 A.HClO B.AgBr固体C.MgCl2D.浓HNO3 4.下列试剂的保存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A.少量的钠常保存在煤油中 B.将浓硝酸保存在棕色玻璃瓶中 C.烧碱溶液保存在带玻璃塞的试剂瓶中 D.盛液溴的试剂瓶里应加水液封 5.下列说法中(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不正确的是 A.0.01molMg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MgO和Mg3N2,转移电子数目为0.02N A B.标准状况下,22.4L氦气与11.2L氯气所含原子数均为N A C.0.5molAl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5N A D.常温常压下,32 g O2与O3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 N A 6.下列元素中,在自然界中不能以游离态形式存在的是 A.Si B.S C.N D.Fe 7.下列选项的括号内是除去杂质所用的试剂,其中错误 ..的是 A﹒二氧化氮中混有NO(水) B﹒石英中混有石灰石〔盐酸〕 C﹒氯气中混有水蒸气(浓硫酸) D﹒氨气中混有水蒸气(碱石灰) 8.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中,正确的是 A.硫酸与氯化钡在溶液中反应:Ba2++SO42BaSO4↓ B.用Cl2将苦卤中的Br—氧化:Cl2+Br—=Cl—+Br2 C.小苏打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HCO3—+OH—=CO2↑+H2O D.用FeCl3溶液腐蚀铜箔制造印刷电路板:Fe3++Cu=Fe2++Cu2+

(word完整版)高一化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武陟一中2011-2012学年上期高一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分析 一、试卷结构 1、试卷结构 本次期中考试共分Ⅰ、Ⅱ两卷,Ⅰ卷1—18题为选择题,分值54分,Ⅱ卷19、20、21为填空题,22、23题为推断题,24题为计算题,分值46分,共计100分。 2、试卷评价 试题难度适中,知识覆盖面大,基本上覆盖了期中考试前所学的所有知识,突出主干知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考查,同时也对学生运用知识的要求有一定要求,整套试卷无难题、怪题、偏题,主要目的是考查学生对最基本的知识理解和掌握情况。 二、试卷分析 选择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基础理论、概念辨析以及重要元素化合物等知识的掌握。涉及化学用语、阿伏伽德罗常数、离子共存、电解质溶液、氧化还原反应等。学科特色浓郁,知识层次鲜明,既有描述性知识又有迁移性和创新性知识,各层次的考生都有一定发挥的空间。 第12题和第14题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溶液中的电荷守恒,要求学生能够熟练的运用物质的量和物质的量浓度来表示溶液中的电荷守恒。 试卷中反映出的主要问题:学生得分情况不是太好,经分析和调查后主要问题在于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较差。 第17题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判断,是氧化还原反应中很基本的要求,也是命题时常考的题型之一,要求学生能准确找出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并能熟练比较其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 试卷中反映出的主要问题:大部分学生能准确的找出氧化剂和还原剂,但是不能找出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导致出错。 相应措施:引导学生从两条线的变化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即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得到还原产物;还原剂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得到氧化产物。 第20题

高一数学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高一数学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正确的选项填在答题卡上。) 1. 设{}{}{} S M N ===1231213,,,,,,,那么()C M C N S S ()等于( ) A. ? B. {}13, C. {}1 D. {}23, 2. 不等式()()x x --<120的解集为( ) A. {} x x x ||<>12或 B. {}x x |-<<21 C. {} x x x |<->21或 D. {}x x |12<< 3. 函数y x x =≤2 0()的反函数为( ) A. y x x =≥()0 B. y x x =-≥()0 C. y x x = -≤()0 D. y x x =--≤()0 4. 下列函数中哪个与函数y x =是同一个函数( ) A. y x =()2 B. y x x =2 C. y x =33 D. y x = 2 5. 不等式11 2 1- 04或 B. {}x x x |<->40或 C. {}x x |04<< D. {}x x |-<<40 6. 命题“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与它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中,真命题有( ) A. 4个 B. 3个 C. 2个 D. 1个 7. “p 或q 是假命题”是“非p 为真命题”的( )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8. 反证法证明命题“如果a ,b ∈N ab ,可被5整除,那么a ,b 至少有一个能被5整除”应假设的内容是( ) A. a b ,都能被整除5 B. a b ,有一个不能被5整除 C. a 不能被5整除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及答案

2019-2010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化学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N 14O 16Na 23Al 27S 32Cu 64 Cl 35.5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注意事项: 1. 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试卷类型、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 ....选项符合题意。) 1.对危险化学品要在包装标签上印有警示性标志。氢氧化钠溶液应选用的标志是 A.B.C.D. 2.下列关于物质的元素组成或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A.碱都含氢元素B.酸都含氧元素 C.盐都含金属元素D.漂粉精、液氯、干冰均为混合物 3.下列是关于氯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 和HClO分子 B.新制氯水可使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A.新制氯水中只含Cl 2 C.光照氯水有气泡冒出,该气体为Cl D.氯水放置数天后,pH值将增大 2

4.某国外化学教材中有一张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插图:由图可知,在该反应中是 A.还原剂 B.氧化剂 C.氧化产物 D.还原产物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标准状况下,1mol水的体积是22.4 L B.1mol H 2 所占的体积一定是22.4L C.1 L0.5 mol·L-1的 MgCl 2 溶液中,含有Cl-的个数为0.5N A(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D.在标准状况下,总质量为28 g的N 2 和CO的混合气体,其体积约为22.4 L 6.0.8 g某物质含有3.01×1022个分子,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 A.8 B.16 C.64 D.160 7.下列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A.可以利用丁达尔效应区分胶体和溶液 B.胶体中分散质微粒直径通常大于100 nm C.根据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可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D.向沸水中逐滴加入1mol·L—1FeCl 3溶液,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制得Fe(OH) 3 胶体 8.现有NaOH、 Na 2CO 3 、 Ba(OH) 2 三种溶液,选用一种试剂把它们一次鉴别出来,可选用() A.稀盐酸 B.稀硫酸 C.BaCl 2溶液 D.Na 2 SO 4 溶液 9.下列离子检验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A.某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Cl-离子 B.某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可能有SO 4 2-离子C.某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生成蓝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Cu2+离子 D.某溶液中加入稀硫酸溶液产生无色气体,说明原溶液中可能有CO 3 2-离子 10.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氯化铜溶液与铁粉反应:Cu2++Fe=Fe2++Cu B.稀 H 2SO 4 与铁粉反应:2Fe+6H+=2Fe3++3H 2 ↑ C.氢氧化钡溶液与稀 H 2SO 4 反应:Ba2++SO 4 2-=BaSO 4 ↓ D.碳酸钙与盐酸反应:CO 32-+2H+=H 2 O+CO 2 ↑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 ....选项符合题意。)

高一期中考试题及答案

2012级梧台校区高职班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题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说明】 1.把第Ⅰ卷的答案填写在第Ⅱ卷前面“第Ⅰ卷答案表”里。 2.第Ⅱ卷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3.考试结束后,只交“第Ⅰ卷答案表”和第Ⅱ卷。 第Ⅰ卷 一、基础常识 1.下面语段中,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亲爱的同学,告别①懵(měng)懂稚②嫩(nèn)的岁月,带着成长的收获和迷③惘(wǎng),你走进了如火的青春季节。你的笑④靥(yán),是最美丽的花朵;你的双⑤眸(móu),是最明亮的星月。也许,你常常幻想偶遇一段⑥怦(píng)然心动的青春故事;也许;你总是喜欢在魔幻、动漫与网络中编织梦想,在音乐、影视与运动中放飞希望。 A.①③④⑥ B.②③⑤⑥ C.①②③⑤ D.②③④⑥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当我说出“我很重要”这句话的时候,颈项后面掠过一阵战粟。 B.平日里,我们尚要珍惜一粒米、一叶菜,难道可以对亿万粒菽粟亿万滴甘露濡养的万物之灵,吊以丝毫的轻心吗? C.人类的精神之火,是连绵不断的链条,作为精致的一环,我们否认了自身的重要,就是推卸了一种神圣的承诺。 D.我的独处心裁的创意,像鸽群一般在天空翱翔,只有我才捉得住它们的羽毛。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生活中要少一些怨天尤人 ....的叹息,多一些脚踏实地的追求。 B.经过父母的劝导、调解,他们兄弟俩又重归于好,相濡以沫 ....了。 C.这所学校已经有了几十年的办学历史,毕业生前仆后继 ....,遍布大江南北。 D.你呀,老师的教育不理会,可那些不三不四的“朋友”一开口,你就豁然开朗 ....。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欢迎领导到我校莅临指导。(删去“到”,“莅临”与“我校”调换位置) B.老年人发生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是由劳累、用脑过度、精神紧张、食盐过多、感冒等诱发的。(删去“由”和“诱发的”) C. 由于团省委的一系列关爱活动,使留守儿童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将“由于”改为“通过”) 1

高一化学学科试卷分析

宿州市十三所重点中学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高一化学学科试卷分析 灵璧一中高一化学学科组 一、试卷结构 1、试卷结构 本次期中考试共分Ⅰ、Ⅱ两卷,Ⅰ卷1—16题为选择题,分值48分,Ⅱ卷17、18为填空题,19题为推断题,20题为实验题,21题为计算题,分值52分,共计100分。 2、试卷评价 试卷有一定的区分度,试卷总体难度稍偏难,抽样分析难度系数在0.6左右。试卷能结合教材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偏重于化学基础知识和化学实验运用的考查,较好体现在新课标的三维能力考查的要求。整套试卷无难题、怪题、偏题,主要目的是考查学生对最基本的知识理解和掌握情况,但试卷中基础偏易题相对较少,试卷适合对将来选修化学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考查,不太适合将来不选修化学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的培养。 二、试卷分析 1、整体分析

满分有3人,90-99有92人,80-89有187人,70-79有260人,60-69有320人,不及格有1249人,从及格以上来看符合正态分布,数据合理。 从考试情况来看,第4、9、11、12、13和20题得分率较低 选择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基础理论、概念辨析以及重要元素化合物等知识的掌握。涉及化学用语、阿伏伽德罗常数、离子共存、电解质溶液等。学科特色浓郁,知识层次鲜明,既有描述性知识又有迁移性和创新性知识,各层次的考生都有一定发挥的空间。 第4题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分散系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知道溶液、胶体和浊液的 区别和联系,知道肢体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区别,还要了解胶体中胶粒概念。 试卷中反映出的主要问题:学生得分情况不是很好,主要是学生不了解胶粒 的概念,误以为1molNaCl中有1mol胶粒。 第9题和第11题: 命题意图:考查物质的量相关概念。 试卷中反映出的主要问题:学生审题不清,误把原子数看成分子数做题导致 错误较多。对于气体摩尔体积与温度和压强有关,质量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不能 很好掌握标准状况和气体与22.4的关系。 第12题和第13题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电解质的概念与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溶液中的离子共存, 要求学生能够熟练的判断离子方程式,以及运用离子共存条件判断溶液中的离子 共存情况。 试卷中反映出的主要问题:学生得分情况不是太好,经分析和调查后主要问 题在于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较差。 第18题 命题意图:本题是一道溶液配制的填空题。以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为载体,涉及具体考点有实验仪器的使用、实验误差的判断、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的判断、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等。 试卷中反映出的主要问题:1、回答言语不够严谨,如在第(2)小题中很多学生都回答出了量筒,但没有指明量筒的规格,导致失分;2、第(4)小题得分情况很不好,不理解溶液配制的具体顺序;3、误差分析中仰视与俯视导致的误差容易颠倒。 相应措施:训练学生严谨的解题习惯,化学用语要规范,不丢三拉四。 第19题 命题意图:本题为离子推断题。重点考察通过物质之间反应时的不同现象来 推断离子,特别突出常见反应的考察。 试卷中反映出的主要问题:1、不会书写离子方程式,氢氧化镁不知道写沉 淀符号。2、离子共存条件不熟练,不会根据现象判断何种离子在反应。3、离子 检验不熟悉,检验氯离子时只知道加入硝酸银而不知道加入硝酸来检验。 相应措施:离子共存和离子检验是高考的必考内容,应进行专题讲练,使学 生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准确书写离子方程式。 第20题 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物质探究的过程与实验顺序。 试卷中反映出的主要问题:学生对物质探究不熟悉,心生胆怯。对化学反应 实验装置看不懂,不知道各种装置的作用,不会从对比实验中得出结论,还有审 题不清,从而得出相反的结论。

高一数学期中考试题及答案.docx

江苏四星学校石庄中学高一数学期中考试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 14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70 分.请把答 案直接填写在相应位置上 1.已知集合 P { y | y x 2 1,x R}, Q { x | y ln( x 2)} ,则 P I Q _______________. (2,+ ) x y 1 的解集是 . 5, 4 2.方程组 2 y 2 x 9 3.设 f ( x) 是定义在 R 上的奇函数,且当 x 0 时, f ( x) 2x 3 ,则 f ( 2) . -1 .幂函数 y f x 的图象经过点 2, 1 ,则满足 f x 27的 x 的值为 1 4 8 3 5.函数 y=f ( x )是定义在 [a , b] 上的增函数,期中 a , b ∈R ,且 0

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

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调研试题 化学 说明: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满分100分。 2.答题前请将答题卡上有关项目填、涂清楚。将第Ⅰ卷题目的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第Ⅱ卷题目的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写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l 35.5 K39 Fe 56 Ba137 第Ⅰ卷(选择题共51分) 选择题(本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烟火璀璨耀首都,火树银花庆国庆。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庆联欢晚会上,最后的烟花表演用璀璨的焰火点亮了北京的夜空,惊艳了无数国人。这与高中化学中“焰色试验” 知识相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焰色试验是化学变化 B.利用焰色试验可区分NaCl与Na2CO3固体 C.焰色试验均应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 D.用稀盐酸清洗做焰色试验的铂丝(镍丝或铁丝) 2. 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古代文献中充分记载了古代化学研究成果。我国晋代《抱朴子》中描述了大量的化学反应,其中有:①“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②“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中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说明水银发生了还原反应 B.②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Cu2+===2Fe3++3Cu C.水银温度计打破后可以用硫粉覆盖水银,防止中毒 D.水银能跟曾青发生置换反应生成单质铜 3.下列制备实验中的酸,既表现出酸性又表现出还原性的是 A. Zn+H2SO4= ZnSO4+H2↑ B. 4HCl(浓)+MnO2MnCl2+Cl2↑+2H2O C. 3Cu+8HNO3(稀) =3Cu(NO3)2+2NO↑+4H2O D. CaCO3 +2HCl=CaCl2+H2O +CO2↑ 4. 某国外化学教材中有一张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插图,由图可知:在该反应中 A.被氧化,做氧化剂 B.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 C.被还原,做氧化剂 D.化合价升高,发生还原反应

高二化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在反思中 -----高一化学期中检测质量分析 矿务局中学刘花 一、试题的整体结构与难度: 1、试题的结构: 试题范围包括了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中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与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内容。 2、试题的难度及特点: 本试题难度适中,考查的虽然都就是基本知识与实验,但就是比较灵活。试卷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能注重基础与能力,注重考查学生知识的应用性、解题的规律性、思维的灵活性,体现了新高考对能力与素质的要求。试题既较好的检测了学生化学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又对学生学习起到了一定的诊断、指导与激励作用。 二、试卷结构与特点 1.试卷结构 第一大题选择题1—15题共45分。第二大题填空及简答题16—19题共31分。第三题实验及探究性题20题共12分。第四题计算及分析题21题共8分。卷面分4分。本次试题总分为100分。 2.试卷特点 (1)坚持了对化学主干知识的考查 ①试卷的结构及各知识块的赋分及试题难度比例与《考试大纲》的要求基本保持一致,试卷长度适中,题量恰当,答案的书写量也较为合适,给学生留有较多分析与思考的时间。 ②化学能量与反应、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等。 (2)提高了对化学学科内综合知识的考查 本份试卷不管从内容还就是形式上都有一种高考试卷的风格,试题的质量、试题的新颖度、对考点的要求、对学生能力点的要求以及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等做的均比较到位。 3.试题分析 1、单项选择题1、 2、 3、5、8做得相对好些。 4、7、10、12、14做得较好。 5、9、11、13、15做得较差。第5小题考查同一反应中不同物质表示其反应速率的大小比较,学生算错的较多。第9题考察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能量的多少。11题考察外界条件改变对可逆反映的影响。13题同11题考察内容一样形式不同。15题图像的方式考察外界条件的改变可逆反应的影响。 2、非选择题答题情况比较差。

高一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高一化学期中考试试卷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高一年级 化 学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Cu:64 Zn:65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凡是放热反应的发生均无需加热 B .凡是需要加热后才能发生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C .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D .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原电池是把电能转为化学能的装置 B 、原电池中电子流出的一极是正极,发生氧化反应 C 、原电池两极均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D 、原电池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 3、某些建筑材料含有放射性元素氡( 22286 Rn ),会对人体产生一定危害。该原 子中中子数和质子数之差是 ( ) A .136 B .50 C .86 D .222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周期表中的主族都有非金属元素 B .周期表中的主族都有金属元素 C .周期表中的非金属元素都位于短周期 D .周期表中的非金属元素都位于主族和0族 5、反应4NH 3(g)+5O 2(g) 4NO(g)+6H 2O(g),在5L 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 后,NO 的物质的量增加了,则此反应的平均速率为( )

A v(O 2)=0,01mol/(Ls) B V (NO )= mol/(Ls) C V( H 2O)= mol/(Ls) D V(NH 3)= mol/(Ls) 6、下列关于元素化合价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IIIA 族的 B 和Al 都能形成+3价的化合物 B .IVA 族的 C 和Si 都能形成+4价的化合物 C .VA 族的N 和P 都能形成+5价的化合物 D .VIA 族的O 和S 都能形成+6价的化合物 7、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化学键类型不同的是( ) A .NaCl 和HNO 3 B .H 2O 和 NH 3 C .CaF 2和 CsCl D .CCl 4和H 2S 8、下列各组微粒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电子数的是( ) A. CH 4、NH 3、H 2 B. OH -、F -、Ne C. H 3O +、NH 4+、Na + D. O 2-、F -、Mg 2+ 9、下列关于化学键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构成单质分子的微粒一定含有共价键 B .全部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C .非极性键只存在于双原子单质分子中 D .不同元素组成的多原子分子里的化学键一定都是极性键 10、 如图所示,在铁圈和银圈的焊接处,用一根棉线将其悬在盛水的烧杯中,使之平衡;小心的向烧杯中央滴入CuSO 4溶液,片刻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A. 铁圈和银圈左右摇摆不定 B. 保持平衡状态 C. 铁圈向下倾斜,银圈向上倾斜 D. 银圈向下倾斜,铁圈向上倾斜

高一数学期中考试测试题必修一含答案)

高一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设全集U={1,2,3,4,5},集合A={1,2},B={2,3},则A ∩C U B A .{}45, B .{}23, C .{}1 D .{}2 2.下列表示错误的是 (A )0?Φ (B ){}12Φ?, (C ) { }{} 210 35 (,) 3,4x y x y x y +=-== (D )若,A B ?则A B A ?= 3.下列四组函数,表示同一函数的是 A .f (x ),g (x )=x B .f (x )=x ,g (x )=2 x x C .2(),()2ln f x lnx g x x == D .()log (),()x a f x a a g x =>0,α≠1= 4.设 1232,2, log (1), 2.(){ x x x x f x -<-≥=则f ( f (2) )的值为 A .0 B .1 C .2 D .3 5.当0<a <1时,在同一坐标系中,函数x y a -=与log a y x =的图象是 6.令0.76 0.76,0.7,log 6a b c ===,则三个数a 、b 、c 的大小顺序是 A .b <c <a B .b <a <c C .c <a <b D .c <b <a 7.函数2 ()ln f x x x =- 的零点所在的大致区间是 A .(1,2) B .(2,3) C .11,e ?? ??? 和(3,4) D .(),e +∞ 8.若2log 31x =,则39x x +的值为 A .6 B .3 C . 52 D .1 2

期中考试化学试卷质量分析

期中考试化学试卷质量分析 针对我校本次期中考试试卷及学生答题情况,本组教师进行了认真分析,具体情况如下: 一、得分率及通过率 符合哈尔滨市试题题型和难度要求,试题既有利于建立科学的化学教学评价体系,又能发挥考试的选拔功能,具备较好的层次与区分度。 二、答题中体现出的教师的教学和学生学习方面的成就 1、基础知识扎实,知识掌握准确 从统计结果看第1、2、6、10题得分率和高超过了90%,第3、4、5、7、8、9、13、14题得分率比较高,超过了80%。这些题主要考察了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的情况,学生的成绩较为理想,反映出学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对“双基”的掌握情况达到了课标的要求,试题将双基的考察置于问题情境中。试题注重从学生日常生活、社会生产和新闻报道的社会热点问题中提取素材,生成问题,图文并茂使学生感到亲切,增强了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2、学生具有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化学语言表达能力,达到了课程改革目标之一。例如:第34题B到C 过程中气球由小变大,再由大变小图示信息提炼出镁与稀盐酸反应为放热反应,这个信息的获取,再结合理化知识来解释A到B过程中现象产生的原因,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3、注意审题、思路清晰,体现出热爱祖国、热爱社会,关爱他人的积极情感。 第31题第(1)增大煤粉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供给燃烧充足的氧气,使煤粉充分燃烧,提高燃料的利用率,在烟囱上安装净化过滤装置,建议有的同学使用清洁能源,采用脱硫没技术,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等。第35提连接成一个五角星,体现了公平、公正和希望,实现了知识性和思想性的结合。体现了热爱祖国的积极情感。 第29题从微观的角度解释魔术中的奥秘,体现了学生具有宏观与微观、具体与抽象的思维的结合能力,并能用较准确的化学语言来表达一个化学变化发生的实质过程。 4、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探究能力逐渐提高 第36题:表格部分 5、具备一定的计算能力 试卷中的第15题和37为计算题,第15题的难度不大,通过率为57%,第37题最后一问有一定的区分性,通过率为25.7%,体现了平时教学中注重了学生基本计算能力的培养,达到了考试说明的要求,学生的过程计算、综合司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三、答卷中发现的问题与今后的对策 在成绩的背后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为全面提升学生的各项能力,更好地服务于今后的教育教

(推荐)高一数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高一期末考试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个小题中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 要求) 1.已知集合{}/8,M x N x m m N =∈=-∈,则集合M 中的元素的个数为( ) A.7 B.8 C.9 D.10 2.已知点(,1,2)A x 和点(2,3,4)B ,且AB =,则实数x 的值是( ) A.3-或4 B.6或2 C.3或4- D.6或2- 3.已知两个球的表面积之比为1:9,则这两个球的半径之比为( ) A.1:3 B.1:1:9 D.1:81 4.圆2 2 1x y +=上的动点P 到直线34100x y --=的距离的最小值为( ) A.2 B.1 C.3 D.4 5.直线40x y -+=被圆2 2 4460x y x y ++-+=截得的弦长等于( ) A.6.已知直线1:20l ax y a -+=,2:(21)0l a x ay a -++=互相垂直,则a 的值是( ) A.0 B.1 C.0或1 D.0或1- 7.下列函数中,在其定义域内既是奇函数又是减函数的是( ) A.()y x x R =-∈ B.3()y x x x R =--∈ C.1()()2x y x R =∈ D.1 (,0)y x R x x =- ∈≠且 8.如图,一个空间几何体的主视图和左视图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 主视图 左视图 俯视图是一个圆,那么这个几何体的侧面积为( ) A. 4 π B.54π C.π D.32 π 9.设,m n 是不同的直线,,,αβγ是不同的平面,有以下四个命题: ①//////αββγαγ???? ②//m m αββα⊥??⊥?? ③//m m ααββ⊥??⊥?? ④////m n m n αα????? 其中,真命题是 ( )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0.函数2 ()ln f x x x =- 的零点所在的大致区间是( ) A.()1,2 B.()2,3 C.11,e ?? ??? D.(),e +∞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5分,共20分)

最新最新人教版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高一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阶段测试试题卷 时量:60分钟(必考部分)30 分钟(选考部分) 满分:100 分(必考部分)50分(选考部分) 必考部分 可能用到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Ca 40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如果你家里的食用花生油混有水,你将采用下列何种方法分离 A.过滤 B.蒸馏 C.分 液 D.萃取 【答案】C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1molNaOH的质量是40g B.1molCH4体积约为22.4L C.CO2的摩尔质量为44g D.1molH2O中约含6.02×1023个H 【答案】A 3.下列关于胶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胶体外观不均匀B.胶体能通过半透膜 C.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D.胶体不稳定,静置后容易产生沉淀 【答案】C 4.关于氧化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子中不一定含有氧元素B.分子中一定含有氧元素 C.在反应中失去电子的物质D.在反应中化合价升高的物质 【答案】A 5.在自来水蒸馏实验中,下列操作叙述不正确 ...的是

A.在蒸馏烧瓶中盛约1/2体积的自来水,并放入几粒碎瓷片 B.将温度计水银球插到蒸馏烧瓶中的自来水中 C.冷水应从冷凝管下口进,上口出 D.收集到的液体取少量滴入硝酸银和稀硝酸,无明显现象 【答案】B 6.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下列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A.实验中使用的主要仪器是分液漏斗、烧杯、铁架台(带铁圈) B.碘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溶解度大 C.碘的四氯化碳溶液呈紫红色 D.分液时,水层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 【答案】D 7.下列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K+、Na+、CO32-、NO3- B.Ag+、Na+、SO42-、Cl- C.OH-、HCO3-、Ca2+、Na+ D.Ba2+、Na+、OH-、SO42— 【答案】A 8.配制一定体积、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下列操作会使配得的溶液浓度偏小的是A.容量瓶中原有少量蒸馏水 B.溶液从烧杯转移到容量瓶中后没有洗涤烧杯 C.定容时观察液面俯视 D.滴管加水时,有少量水滴到容量瓶外 【答案】B 9.已知3.01×1023个X气体分子的质量为16 g,则X气体的摩尔质量是 A.16 g B.32 g C.64 g /mol D.32 g /mol 【答案】D 10.影响一定数量气体体积大小的主要因素是 A、气体分子的摩尔质量 B、微粒本身的大小 C、微粒的质量 D、微粒间的平均距离 【答案】D

高一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1~~2012学年高一地理期中考试试题 班级姓名考号 注意: 本次试题共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其中第一大题有30个选择题,共60分,每小题2分,第二大题共40分。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地球的特殊性表现在( ) A.体积在九大行星中最大 B.质量在九大行星中最小 C.既有自转运动,又有公转运动 D.太阳系中惟一有高级智慧生物的行星 2、小行星带位于( ) A.水星与火星轨道之间 B.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 C.地球与火星轨道之间 D.土星与木星轨道之间 3、不包含地球在内的天体系统是 A.河外星系B.银河系C.太阳系D.总星系 4、有关天体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相互吸引和转绕而成 B.总星系即为宇宙 C.太阳系由九大行星组成 D.星系即为银河系 5、关于地球公转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B.其轨道为一正圆 C.公转过程中时快时慢 D.太阳居于轨道中心 6、关于自转和公转速度,叙述正确的是( ) A.自转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B.7月初公转线速度较快

C.自转角速度全球各地无差异 D.公转角速度在一年中无变化7、关于地方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同一条纬线上地方时相同 B.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C.东边的地点地方时晚于西边的地点 D.地方时每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4度 8、关于晨昏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从0°~90°不等 B.晨昏线与太阳光线垂直且永远通过南北极 C.从理论上讲,晨昏线任何时候都平分地球 D.晨昏线是不随季节移动的 9、如果地球没有自转,只有公转,则 A.地球上没有昼夜现象 B.地球上没有昼夜交替现象C.地球上有昼夜交替,周期为一年 D.地球上昼夜温差比现在还小10、下列日子我省各地昼最长的一天是 A.5月1日 B.6月1日 C.7月1日 D.8月1日 11、当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时 A.北半球昼比夜短 B.南半球昼比夜长 C.正午太阳高度在赤道上达最大值 D.北半球正处于西方四季中的春季或夏季 12、图1的四幅昼夜分布图中,表示北半球夏至日的是 图1 13、下列地理现象的发生,与地球自转无关的是

高一数学期中考试题

-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题 高 一 数 学 1、设全集{ }54321,,,,U =,集合{}4321,,,A =,{}543,,B =,则() B C U A 等于 ( ) A 、{1,2} B 、{3,4} C 、{1,2,5,} D 、{1,2,3,4,5} 2、若命题{ }{}{}3,22:,3,12:?∈q P ,对复合命题的下述判断:① p 或q 为真;② p 或q 为假 ③ P 且q 为真;④ p 且q 为假 ⑤非p 为假。 ( ) A 、①④⑤ B 、①③⑤ C 、②④⑥ D 、①④⑥ 3、在(1)2 x y x y = =与; (2))(2 x y =与()2 x y =;(3)x y =与x x y 2 =; (4)x y =与2x y = ; (5)0 x y =与1=y 这五组中函数图象相同的有( )组。 A 、0 B 、1 C 、2 D 、3 4、已知{}{}1,0,1,2012--??=-A x x ,则满足条件的集合A 的个数是( ) A 、3个 B 、4个 C 、6个 D 、8个 5、函数 2 652 -+-= x x x x f )(的定义域是 ( ) A 、{ }32<

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期中考试 试题卷(化学科) 说明: 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Cl-35.5 Zn-65 Na-23 Ca-40 S-32 Cu-64 Fe-56 Al-27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4分) 一、单项选择(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3分,共54分)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早在远古时代,化学就已经成为了一门独立的自然科学 B. 食品添加剂、化妆品、合成材料的广泛使用证明化学具有创造性和实用性 C. 一次性筷子方便又卫生,且耗用木材不多,应提倡大量推广应用 D. 大量开采地下水,可解决人类生产和生活对水的需求 2、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其主干可分为四个步骤: ①观察物质的外观;②实验和观察;③解释和结论;④预测物质的性质。 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 ②①④③ B. ①②③④ C. ①④②③ D. ④①②③ 3、下列关于过氧化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能与水反应生成碱和氧气 B.属碱性氧化物 C.淡黄色固体 D.可由钠在空气中燃烧制备 4、下列物质不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的是 A. 漂白粉溶液 B. 双氧水 C. 次氯酸钠溶液 D. 干燥的氯气 5、2013年1月初华北地区连续5~6天出现大雾,致使高速公路封闭、飞机停飞。雾属于下列分散系中的( ) A.溶液 B.悬浊液 C.胶体 D.乳浊液

6、下列事实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 A. 向豆浆中加入硫酸钙做豆腐 B. 将植物油倒入水中用力搅拌形成油水混合物 C. 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别溶液与胶体 D. 观看电影时,从放映机到银幕有明显的光路 7、下列各组物质,按酸、混合物、碱顺序排列的是 A. 空气、硫酸铜、硫酸 B. 乙酸、空气、纯碱 C. 氧化铁、胆矾、熟石灰 D. 硝酸、蔗糖水、氢氧化铁 8、下列各组中的离子,能在水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K+、H+、SO 4 2—、OH— B.Na+、Ca2+、CO 32—、NO 3 — C.Na+、H+、Cl—、CO 3 2— D.Na+、Cu2+、SO 4 2—、Cl— 9、下列图示与内容不相吻合的是() A.闻氯气的气味 B.用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氯气 C.盛装浓硫酸的容器 D.证明氯气可以与NaOH溶液反应 10、用摩尔(mo1)作为单位的物理量是() A. 长度 B. 质量 C. 物质的量 D. 电流 11、1mol H 2O中含有的H 2 O分子数约为() A. 3.01×1023 B. 6.02×1023 C. 3 D. 1 12、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时,可观察到丁达尔效应的是() A. 硫酸铜溶液 B. 氢氧化铁胶体 C. 蔗糖溶液 D. 氯化钠溶液 13、某一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家中进行实验,按照图A连接好线路,发现灯泡不亮;按照图B连接好线路,发现灯泡亮了。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