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第6回读后感
水浒传5,6回读后感

水浒传5,6回读后感这书,真是越读越有意思,尤其是第 5 回和第 6 回,那叫一个精彩!这两回里,鲁智深的形象在我心里那是越发的鲜明。
鲁智深原本在渭州小种经略相公手下当提辖,为人豪爽正直。
就因为打抱不平三拳打死恶霸镇关西,不得已只好跑路。
后来在五台山出家当了和尚,却又耐不住寺里的清规戒律,屡屡犯事。
在第 5 回“小霸王醉入销金帐花和尚大闹桃花村”里,鲁智深的那股子莽撞劲儿和热心肠展现得淋漓尽致。
他路过桃花村,听说刘太公的女儿被桃花山的小霸王周通强娶,这可把鲁智深气坏了。
他假扮新娘,藏在闺房里等着周通。
那周通兴冲冲地进来,黑灯瞎火的也没瞧清楚,就想一亲芳泽。
结果鲁智深跳起来,对着他就是一顿胖揍。
这一段描写得特别细致,我仿佛能看到鲁智深那五大三粗的身材藏在被子里,周通那猴急的样子,还有鲁智深暴打周通时的威猛。
鲁智深一边打还一边骂:“直娘贼!教你认得老婆!”这话语,粗俗中透着正义,让人忍不住笑出声来。
周通被打得抱头鼠窜,回去搬救兵。
鲁智深可不怕,面对桃花山的一众强盗,他依然威风凛凛。
再看第 6 回“九纹龙剪径赤松林鲁智深火烧瓦罐寺”,鲁智深的遭遇让人又心疼又佩服。
他一路奔波,又累又饿,到了瓦罐寺。
本想讨口饭吃,却发现寺里被两个恶人——生铁佛崔道成和飞天夜叉丘小乙霸占着,还欺负着一群老和尚。
鲁智深一开始和他们交手,因为饿着肚子,竟然没占到便宜。
这细节描写得太真实了,让我能感觉到鲁智深当时的虚弱和无奈。
后来,他碰到了史进,吃了些东西,这才恢复了力气,回去和那两个恶人拼命。
最后,鲁智深和史进一起打败了恶人,可那瓦罐寺也因为这场争斗毁了。
鲁智深的形象在这两回里特别生动。
他不是那种完美的英雄,有冲动的时候,也有狼狈的时候,但就是这样才让人觉得亲近,觉得真实。
他的正义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接地气的,看到不平事,撸起袖子就干。
想想我们的生活中,虽然没有像鲁智深面对的那种恶霸强盗,但也会有各种不公平的事儿。
有时候我们可能会犹豫,会害怕,不敢像鲁智深那样挺身而出。
水浒传第六回九纹龙剪径赤松林鲁智深火烧瓦罐寺阅读感想100字

水浒传第六回九纹龙剪径赤松林鲁智深火烧瓦
罐寺阅读感想
水浒传第六回九纹龙剪径赤松林鲁智深火烧瓦罐寺阅读感想是:
九纹龙史进在旅途中遭遇险境,幸得鲁智深及时相救。
鲁智深是一个充满智慧和豪气的角色,他不仅救了史进,还为他指明了出路。
火烧瓦罐寺的情节则展示了鲁智深的另一面,他虽然豪气,但并非一味莽撞。
他能够冷静分析形势,采取果断措施,既惩罚了恶人,也保护了自己和其他人。
总的来说,这一回充分展现了鲁智深的复杂性格和他在困难面前的冷静与果断。
他的形象立体且生动,让我印象深刻。
水浒传第六章读后感6篇

水浒传第六章读后感6篇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信任你肯定有许多值得共享的收获,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
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任凭应付就可以,下面是我给大家共享的水浒传第六章读后感范文,盼望对大家能有所关心。
水浒传第六章读后感范文篇1俗话说“书籍是全世界的养分品。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似乎没有阳光;才智里没有书籍,就似乎鸟儿没有翅膀”。
这个暑假,我读了不少名著,唯独《水浒传》这部小说是我印象深刻,受益匪浅。
《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写了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人在水泊梁山起义的故事。
形象的描绘了农夫起义从发生、进展到失败的全过程。
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
其中,我对卢俊义的印象最深。
卢俊义是市民阶级的上层人物。
虽然他堂堂一表、凛凛一躯的英雄形象和力敌万人、通古博今的超群武艺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可他不听别人的劝说,总把忠言当恶言。
写到这,我不由得想起我妹妹。
前几天,天上突然着小雨,妹妹还在外面悠然地骑着自行车。
我急忙叫妹妹进来,说一会儿下大雨了。
我苦口婆心的劝她,她就是不听。
说时迟那时快,雨突然间越下越大了,直到这时,妹妹才慌张地把车骑回来,浑身上下都被雨水淋湿了,像落汤鸡似的。
俗话说得好——“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好药虽然是苦的,但是只有苦才能治病。
忠实的劝说往往都是不顺听的,但是却对我们的行动有好处。
《水浒传》使我受益匪浅。
我还要连续看下去,从中吸取更大的精神力气。
令人爱不释手的《水浒传》!水浒传第六章读后感范文篇2最近我读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里面一百零八个英雄都是替天行道的勇者。
他们武艺高强,行侠仗义,个个都是英雄,虽然经常被官府迫害,却总能突破重围。
后来他们南征北战,保家卫国,轰轰烈烈地干了一番事业。
虽然这些英雄最终有的被毒死、有的被杀死,落得了一个凄惨的结局。
但他们替天行道,除暴安良,关心弱小,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读完了这本书,我觉得除暴安良的人都是心怀正义的,他们或许不是警察,但他们都坚持正义,这样社会才会更稳定,更和平一些。
水浒传第六章读后感(精选5篇)

水浒传第六章读后感(精选5篇)水浒传第六章读后感篇1这是一个流传了600多年的故事,这是一本讲述了伟大民族精神的名著,这是一颗中国历史上的明珠。
它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施耐庵,这本书就是脍炙人口的《水浒传》。
《水浒传》全书描写了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个好汉在水泊梁山起义,以及起义之后接受招安、四处征战的故事。
书中出现的人物有一百零八将等众多贪官污吏,是世界文学历史上人物最多的一部小说。
其中,我最感兴趣的人物就是一百零八将中的花和尚“鲁智深”。
鲁智深在梁山泊一百零八将中排第十三位。
原名鲁达,因为曾经出家当和尚时法名叫智深,所以大家都叫他“花和尚鲁智深”。
他长得面阔耳大、鼻直口方,十分强壮。
性格也非常豪爽直率,与他交朋友的人很多。
他还嫉恶如仇,除恶扬善,经常慷慨解囊,帮助黎民百姓,深得大家的喜爱。
使我最记忆犹新的就是《鲁智深拳打镇关西》这个故事了。
当时,鲁智深到酒楼喝酒,忽然听到隔壁传来阵阵哭声,仔细一问才知道,原来是卖唱的金老汉和女儿金翠莲。
因为金翠莲被迫嫁到郑家为妾,饱受欺凌,被镇西关的妻子赶出了门,到酒楼卖唱才能把彩礼钱还给镇西关。
鲁智深为此打抱不平,下定决心一定要为金家父女报仇。
并立即把银两给了他们,帮助两人脱身。
第二天,鲁智深亲自到状元桥的镇西关摊前,先借买肉故意刁难他,激怒了他,于是就打了起来。
只见镇西关右手拿刀,左手便来要揪鲁智深,却被鲁智深就势按住左手,往肚子上一踢,腾地踢倒在街上,鲁智深又踏住胸脯,猛打一拳,三拳就打死了镇关西,为民除了害。
鲁智深的勇敢、正直、慷慨以及他爱憎分明、见义勇为和扶危济困的优秀品质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我的脑海里久久不能忘怀。
除了鲁智深的故事,《水浒传》还成功的塑造了许许多多经典的人物,讲述了许许多多人尽皆知的故事,其中的及时雨宋江、豹子头林冲、智多星吴用、黑旋风李逵等众多人物形象和他们的故事都家喻户晓,使之成为了震惊世界的中国四大名著之一。
这本书历久不衰,是汉语文学中不可多得的作品。
水浒传第六回读后感300字 水浒传第六回读后感悟(3篇)

水浒传第六回读后感300字水浒传第六回读后感悟(3篇)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感悟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感悟,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
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感悟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感悟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水浒传第六回读后感300字水浒传第六回读后感悟篇一前期的历历事迹,不乏酣畅淋漓之举,大快人心之作。
然更多的是打打杀杀,冲动妄为,草菅人命。
读来着实厌恶,具是绿林之举,不足为奇。
自一百单八齐聚之后,梁山实力达到顶峰。
如果作为部众,那是可以潇洒快活,自由自在。
可作为头领,宋江必须要为梁山将来之路做出选择。
很多人都认为宋江假仁假义,一心想着招安。
在招募部众上山的过程中,确实感到宋江的假仁义,如招募黄信,秦明,呼延灼之人等,可以说是逼上梁山。
在拉拢他们的时候,宋江甚至杀其家人,以绝其念,手段残忍,面不改色,甚至无羞愧之词。
在梁山前途的选择上,宋江笃定要招安,矢志不移。
我个人认为,一是宋江本人的忠君为国的思想,或是当时社会的历史政治文化氛围所感染,尊崇管家所谓的“忠”,所谓的“义”。
难免偏颇,难免狭隘。
第二,可能宋江自己认为,带同众弟兄一同招安,也是为他们谋一个“高大上”的正道归宿。
将自己的思想推己及人。
可是,人各有志,一百单八条好汉,岂是人人都愿意加官进爵?有所觉悟的人,都认为当时的官场氛围,实在是乌烟瘴气,是非纠缠。
即使想要明哲保身,亦非常困难。
故有公孙胜,李俊,燕青,鲁达,武松等辈,自奔去处,远离是非。
就个人而言,的确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远离尔虞我诈,自在快活而去,有个相对的善终。
但反过来想,如果人人都不愿为国报效,为官治国,国家和社火又怎么能转换?谁来鸣不平,谁来扫除奸邪,匡扶社稷,保家卫国?当然,当时社会封建体制积重难返,对能人志士而言,确实也是刀山火海。
也许,这是一种历史的无奈吧。
数败官Jun,打破辽国之后,梁山迎来最大对手——方腊。
水浒传第6章读后感600字(精选5篇)

水浒传第6章读后感600字(精选5篇)水浒传第6章读后感600字(精选篇1)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是我最爱的书之一。
它讲述了一百零八位好汉从被逼上梁山落草为寇,到宋江招安,南征北战死伤无计,最后被奸人所害被毒酒赐死,剩下的也隐居了。
其中我最喜欢的好汉是,宋江和林冲。
宋江一门心思的正直为国,他为人友善,大气不拘小节。
不计较李奎好赌,还借给他钱。
虽说他有些唐僧一样的一根筋,但正直的心让我很佩服。
林冲,是一个勇敢正直的人,他一而再再而三的选择去伏法律,但看到世道的黑暗之后他不再相信朝廷了。
我觉得最好笑的好汉,一定是李逵了。
他大大咧咧,做事不顾后果,但他重情重义。
他到处闯祸,他做事不计后果不考虑的习惯造成了他一次又一次的惹事,救宋江时别人都说,别伤人把官兵就好,但李逵一股脑往前杀。
有种人挡杀人佛挡杀佛的感觉,但他重情重义为兄弟不顾一切的义气让我佩服。
他的毛病也带来了后果。
他在带老母亲回梁山时因为走小路,再去找水喝时老母亲因为瞎了所以被老虎吃了。
李逵是万分后悔把老虎一窝全杀了。
这本书最为人知的一个片段也就是武松打虎了。
武松在景阳冈打虎,三碗不过岗。
这都是大家熟悉的词语。
武松是一个勇敢,面对困难无所畏惧的人。
面对老虎很快站定,冷静应对。
这本书最大的转折点,就是招安。
自从宋江招安之后,这支队伍的性质发生了改变,从正义的反贼成了朝廷的正规军。
但兄弟们也在一次一次的战争中死去。
我一开始不理解为什么这么做,但了解宋江之后,我觉得这对于宋江来说这可能是一种固执的相信自己可以改变,其实所有人都知道官场黑暗。
但宋江一味相信正道。
但他这种信念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水浒传第6章读后感600字(精选篇2)《水浒传》这篇*记述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位好汉从聚义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辽兵,最后剿灭叛党,却遭奸人谋害的英雄故事。
读完全书,印在我的脑海里面只有:忠,义两个字。
在这里(忠)的含义是:“即是对自己的祖国,对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尽心竭力。
水浒传每回读后感悟

水浒传每回读后感悟水浒传每回读后感悟(通用26篇)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
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水浒传每回读后感悟(通用26篇),欢迎大家分享。
水浒传每回读后感悟篇1我看了《水浒传》后受益匪浅。
里面的一百零八将文滔武略,,什么豹子头林冲阿黑旋风李逵阿花和尚鲁智深等等可个个都是行侠仗义的英雄好汉,我可佩服他们了。
不过我最钦佩的还要数及时雨宋江了,他行侠仗义、聪明机智、有情有义……他的优点呀数也数不过来。
有一天,晁天王被通缉了,还不是宋江冒着杀头的危险向晁天王通风报信,让他及时逃脱。
及时雨宋公明这个绰号可不是随便瞎取的,那是有根有据的,他能够在别人危险之际及时出现,大概就是这个原因吧。
他能冒着生命危险去就晁天王,那可不是一般的人所能做到的,就算两个人的友谊再深,但是毕竟有被斩首的危险。
宋江不但讲义气,而且还很聪明。
他大破连环马,打下祝家庄,手下个个是能人,像花荣、户三娘等在大破连环马中立了功。
宋江有数不清的优点,但也有一个小小的缺点,就是那次晁天王在曾头市中箭以后,宋江就很难过,每日领众举哀,这是人之常情,但他无心管理山寨事务就有点不对了,自古道:国不可一日无君,家不可一日无主,既然晁天王死了,众人欣赏他,他就应该马上管理山寨事务。
宋江有优点,有缺点,每个人都是如此。
在《水浒传》中,我觉得宋江最出色,我最喜欢他。
我利用假期读完了《水浒传》,这是一部很好的名著。
《水浒传》一书记述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好汉从聚义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辽兵,最后剿灭叛党,却遭*人谋害的英雄故事。
读完全书,印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的只有两字忠义。
忠即是对自己的祖国对自己的亲人.朋友尽心竭力。
宋江在种种威逼利诱之下,仍对自己的祖国忠心耿耿。
林冲的妻子在林冲被-逼上梁山后,对高俅之子的凌-辱,宁死不屈,最终上吊自杀。
这也是忠。
水浒传第六回读后感(精选5篇)

水浒传第六回读后感(精选5篇)水浒传第六回读后感精选篇1《水浒传》是在中国家喻户晓的名著之一,它描述了宋末一场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
其中梁山108好汉的形象深入人心。
可我读水浒,不但没有为其所感,却越读越有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
那水浒好汉所谓的真性情,着实让我无法理解。
那些好汉,无论谁占理,也无论对方是贪官污吏,还是平民百姓,一旦有丝毫忤逆,便立刻“大怒”、“碴开手指”,只一掌,那人便“血流满面”、“倒地不起”。
店家中的饭菜被他人预订,没有多余,便气得要大闹一场。
最让我无法理解的是李逵,此人一旦杀性一起,抡起板斧都乱砍,死在其手中的索然无辜百姓,是远远超过真正有罪当死之人。
这样的不讲理如果就是真性情,恕我无法接受。
梁山好汉为了壮大自己的手段,更是前所未闻。
像为了逼近卢俊义上山,吴用故意题下反诗,还借其名去杀人作乱,活活让一个清官背负骂名;再说宋江为了逼某好汉上山,竟让李逵杀其所看护的小孩。
当那人扶起躺在地上的孩子,但是孩子半个头还滑落在地,最后李逵在林子边哈哈大笑,看到这个情节,我想,这分明是个杀人恶魔,哪有半点英雄的样子!再说好汉下山“借”粮草,本就是伤天害理,残害百姓的事,可这一行人却安然自得,遇见祝家庄等硬骨头还差点屠杀全庄。
我只看到了一群做案的山贼,什么“造福百姓”,全是弄虚作假。
梁山好汉自称英雄,却忘了自己所做的不英雄事?时迁偷鸡被捉,宋江不旦没有道歉,反而大军压境,仗势欺人;鲁智深强抢老僧仅存的几口粥,逼得僧人上吊自尽;顾大嫂等人开人肉饭店,半辈子不知杀了多少良民与好汉!却也竟能位列108好汉之一。
我不禁怀疑,如果恶人一旦加入农民起义,反抗朝廷,便能摇身一变成为英雄为人称颂,那这样的英雄,真是英雄吗?纵观整部水浒,好汉之间的互助豪情确实令人感动,但其中不讲理的真性情,视兄弟之命为天,旁人之命为草荠的思想与现代的法制社会格格不入。
但在如今,效仿好汉为朋友两肋插刀,进而无视法律的事例比比皆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浒传第6回读后感(一)
第六回的看点有这么几处:一个是瓦罐寺和尚与贼人的对峙;二个是鲁智深打抱不平却落了下风;三个是赤松林偶遇史进,壮胆寻仇;四是鲁智深上相国寺不受欢迎。
在瓦罐寺中,我们可以看清两类人,一类是和尚,一类是贼人。
和尚为了糊口,不说有食,使得鲁智深寻到了食物后开口大骂。
这是人之常情的,毕竟人总不喜欢将维持自己生命的东西拱手让人的。
而和尚说谎,这不得不使我们感到心惊,毕竟和尚是六根清净,四大皆空的嘛。
从这里可以看出,这些和尚还没有真正的心归佛家。
而贼人,是纯粹的不该,人家好好在这里修佛,你干嘛去把人家给赶走,还逼他们无处容身。
从老和尚的口中,我们得知,贼人似乎是有些本事的,不然的话,就凭借他们两个人,怎么赶走那么多得僧人,所以后来鲁智深打不过他们,也就意料之中了。
崔道成与丘小乙似乎没有很大的理由嘛!难道就是为了和抢来的妇女在这里苟合吗?我想不光只有这个吧!设或要苟合,就凭借他们的一身本事,也可以到王有金家光明正大的干,或可以到县城妓院中更加的享受。
对于我的猜想,主要是舆论的原因。
不过,他们在佛门清净的地方就为了苟合而毁掉一座寺院,这也似乎不够充分的啊。
所以我个人认为,这二人定还有其他更大的原因,或下山夺财,将赃款等寄在这里等。
是否有没其他原因呢?谁也不能断定,我想只有作者自己心里清楚了。
曾经就有个故事,就是让人难以相信的。
前文,我说过兄弟俩为了南瓜藤的事而闹出的人命的故事就是一个明证。
鲁智深打抱不平而落了下风,正是情理之中的事。
有人研究表明,人在饥饿的情况下,就想贪睡,而更多的膂力都都难以施展的。
不过这里与下面的和史进一起寻仇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好汉不吃眼前亏,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道理。
锋芒毕露是暂时的,这是自然规律。
我们不能高估自己,认为自己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毕竟风需要空气之间的流动,雨需要云层的积累。
我们看清时事后,假如在试运行时,感到自己无法驾驭,那就要思想一个空处,宁做遁兔,先走了再说。
然后,我们再努力,终究有一朝,会如愿以偿的。
不过,我在这里申明的是,我支持的是做正义的事,而不支持去做邪恶的事。
鲁智深到了相国寺后,那智清等人的举动,使得我又想到了两个问题。
一是形象很可能影响前途。
当你去应聘某集团公司的经理职务时,你会身着西装等正式服饰,而不会去着一般的休闲服饰。
这就是形象。
所以形象问题很重要。
而鲁智深就犯了形象大忌了,使人对他产生怀疑。
“知客僧出来,见了鲁智深生的凶猛,提着铁禅杖,跨着戒刀,背着个大包裹,先是五分惧他。
”
二是,以前的污点也会影响你今天未来的前途。
打个比方,你有案底在的话,不光是警察时时注意你,连公司都会提防你。
鲁智深以前打死过人,遭官府通缉,所以智清等人对他迟疑不决,不予要职。
通过这一个片段,我们要始终牢记,自己不可触犯法律,不要使自己有犯罪的记录,更不要对自己的形象草草了事,因为这两点对你应聘的工作以及其他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水浒传第6回读后感(二)
武松与松江话别后,走了几天,来到阳谷县地面,他到一个酒店吃了十八碗酒,还要去景阳岗。
最初,武松是带着几分酒意上山冈的,他先不相信景阳冈上有虎,以为是店家故意骗他、吓唬他,要他留宿店里。
但他艺高胆大,认为“便有大虫,我也不怕”。
等到看了谷扬县的印信
榜文,才知道真有虎,待要退步抽身,无奈大话已经说出了口,怕落人笑话,只得硬着头皮继续前行。
到了山冈,酒力发作,他步履踉跄,正想在大青石上躺下睡,一阵狂风过后,一只吊睛白额大虫跳将出来。
武松“阿呀”一声,惊的酒都做冷汗出了。
这时,他已经来不及犹豫了只能应战。
他先躲过老虎的一扑、一掀、一剪等三次凶猛攻击后,立刻举棒劈打,可是一时慌张,误把大棒打在树枝上,将哨棒折做两截。
但他立即镇定下来,沉着应战,拳打脚踢,使出浑身气力,用尽平生本事,把老虎打死了。
感受:由于写得具体,把一切都写活了。
这形体动作的描写,给读者以鲜明生动的印象。
那行像似乎一切都历历在目,大虫的扑、掀,武松的躲、闪,甚至武松吃惊时的冷汗,大虫被打后,眼、牙、口、鼻中的鲜血都让人若有所见。
在生动的描写叙述中,又夹杂着小段的议论,把大虫的三般武艺小议一番,也颇有意趣。
着者忙里偷闲的小议,让读者也感到松了一口气,文辞更显得生动活泼,曲折有致。
整个语言极为准确,简洁而又丰富。
尤其是对动词的锤炼,很有功夫,值得慢慢体会。
水浒传第6回读后感(三)
第六回:投大相国寺管菜园,被一帮泼皮包围。
概括:
在寺院上了假扮道士和尚,实则捣毁寺院,养女吃酒的崔道成和丘小乙的当,二次复回,被二贼击败,到赤松林,遇到剪径的史进,二次再回寺院,打死崔、丘二贼,烧了瓦罐寺。
这次主人公鲁智深既做了好事,也干了坏事,好事是他和史进杀掉了败坏佛教的败类,但是,因为鲁智深打不赢而逃走了,老和尚们担心那两个佛教败类会因此杀害他们,所以不得不上吊自杀。
我们一定要多做好事,坏事尽量避免,犯下了错误要先道歉,并且记住教训,不要一错再错啊!()
水浒传第十回读后感水浒传第六回读后感水浒传第五回读后感分页: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