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单用及双联抗血小板长期治疗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术后的影响分析
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冠心病的疗效

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冠心病的疗效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老年冠心病的发病率逐渐增高。
老年冠心病患者常常伴随着高凝状态和血小板功能异常,导致血栓形成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硫酸氢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是目前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它们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从而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本文旨在探讨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在老年冠心病治疗中的疗效及其临床应用。
一、硫酸氢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的作用机制硫酸氢氯吡格雷是一种ADP受体拮抗剂,可以选择性地抑制ADP受体,从而阻止ADP 对血小板的激活和聚集,减少血栓的形成。
阿司匹林则是一种非甾体类抗炎药,通过抑制环氧酶活性,从而阻断前列腺素的合成,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和血栓的形成。
硫酸氢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的联合使用可以协同作用,更加有效地抑制血小板功能,减少血栓形成,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1.临床研究证据多项临床研究表明,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在老年冠心病治疗中具有显著的疗效。
一项名为OASIS-7的研究发现,与单独使用阿司匹林相比,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能够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包括心梗、卒中和心脏再血管化等。
另一项名为PLATO的研究发现,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在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具有更好的疗效,能够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率,同时减少出血风险。
这些临床研究结果充分证明了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在老年冠心病治疗中的重要地位和优越性。
2.安全性和耐受性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在老年冠心病治疗中不仅具有良好的疗效,而且安全性和耐受性也得到了充分验证。
尽管硫酸氢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都可能引起出血风险,但根据临床研究的结果,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并不增加出血风险,甚至比单独使用阿司匹林更安全。
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的耐受性也较好,老年患者通常可以很好地接受这种联合药物治疗,不会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近年来,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在老年冠心病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一文盘点:常见疾病的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策略

一文盘点:常见疾病的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策略众所周知,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第一大类疾病,其主要发病机制是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栓形成,血小板在血栓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目前多种抗血小板药物的临床应用使患者死亡率和致残率明显下降,现就常见疾病的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方案总结如下。
冠心病1•慢性稳定性心绞痛:(1)如无禁忌予阿司匹林75〜100mg/d,不耐受患者予氯吡格雷75 mg/d[1]。
(2 )择期行冠脉支架术(PCI)者:阿司匹林100〜300 mg ,100 mg/d (长期)+氯吡格雷300〜600 mg (术前>6 h )/600 mg (术前2〜6h ),氯吡格雷75 mg/d 。
金属裸支架(BMS )至少4 周,药物洗脱支架(DES )至少6 个月[2,3]。
2. 不稳定性心绞痛/非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2] :(1)立即口服阿司匹林300 mg+ 替格瑞洛(无禁忌证、缺血中-高危者首选)180 mg 或氯吡格雷300 mg (保守治疗者)或600 mg (行PCI者)。
(2 /阿司匹林75〜100 mg/d (长期)+替格瑞洛90 mg , 2次/d 或氯吡格雷75 mg/d 或(至少12个月),如阿司匹林禁忌,予氯吡格雷75 mg/d (长期/。
(3 /需用GPn b/川a 受体拮抗剂情况:①紧急情况或冠脉造影提示大量血栓,慢血流或无复流和新的血栓并发症;②拟行PCI的高危而出血风险较低者;③未知冠脉病变者,不推荐予此类药物预处理。
3.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2,3] :(1)立即口服阿司匹林300 mg , 75〜100 mg/d (长期)。
(2)使用阿司匹林基础上:①溶栓者:氯吡格雷150 mg (<75岁)或75 mg(>75岁);②行PCI者:替格瑞洛(无禁忌证首选)180 mg , 90 mg ,2 次/d 或氯吡格雷300 〜600 mg , 75 mg/d 或至少12个月;③未溶栓或未行PCI者:氯吡格雷75 mg/d 至少12个月。
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应用于高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作用比较

可作为不能耐受阿司匹林患者的替代治疗 1 3 。为此 , 本文对氯吡 格 雷与 阿司匹林应用 于高龄老年冠 心病患者 的临床作用进 行 比
较 , 报道 如下 。 现
2 结 果
1 材 料与 方法
11 一般 资料 .
治 疗 后 , 组在 血 常规 、 血 指 标 中 的 P ' P 两 凝 I 和 A等 观 察 指 标
维普资讯
・
药 物 与 临床 ・
28 7第6第9 0年 月 4 1 0 卷 期
氯吡 格雷与 阿司匹 用于高 年冠心 者的 床作用比 林应 龄老 病患 临 较
陈 丽 萍
( 广州颐康老年病医 院, 广州 5 0 9 ) 10 5
【 摘要】目的 比较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应用于高龄老年冠心病患者 的临床 作用 。方法 将 16例高龄老 年冠 心病 患者 随机 0 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 用氯吡格 雷治疗 ,0 / ;对照组 采用 阿 司匹林 ,0 m /。结 果 两组在血小板 聚集率 、 5 mg d 10 g d A 11 P T 以及 胃粘膜 出血率方 面存在统计学差异( I P<0 5 。结论 氯 吡格 雷在抗血小板疗效和安全性方面均优于阿司匹林 。 .) 0
1 6 c s so l e oo a yh atd s a e w r i ie t e e p r n a ru n o a io r u . 0 g d eo io r a s d fre — 0 a e f d rc rn r e r ie s e e d vd d i o t x e me tl o p a d c mp r n go p 5 , lp d g e W u e o x e n h i g s s p r na r u n O mgd a p r s u e rc mp r o ru . s l s h r u sh v i nf a t i e e c l tlt g rg — ei me t g o p a d l O / i n wa s d f o ai n g o p Re u t T e t g o p a e sg i c n f r n e i p aee ge a l s i o s wo i d n a t n r t AP a d g srcb e d n . i ae, 1 n a t le i g Co c u i n C o i o r sb t r h n a p r n a t pa ee f c n a eya p cs o i n l so lp d g e i et a i n i n i l tlt e t d s f t s e t. et s i — e a
双联抗血小板长期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疗效观察

可增强血小板聚集控制效果 , 并增强抗栓效果 , 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 关键词】 双联抗 血小板 ; 老年冠心病 ; 氯 吡格雷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阿司匹林
老年冠心病是一种常见 的心血管疾病 。本病的基本病变
是供应心肌营养物质 的血管一 冠状 动脉发生 了粥样硬化 , 故其 全称 为冠状动脉粥样 硬化性 心脏病 , 简称为 冠心病 。冠 心病 患者 的血小板 聚集 而形 成血栓 , 是导致 冠心病 患者发 生冠脉 闭塞 的重要病理现象 … 。因此 , 控制好 冠心病 患者 的血小板 的各项指标 是治疗 冠 心病 患者 的关键 步骤 J 。阿司 匹林 和 氯吡格雷是 常用 的抗血小板药 , 具有 良好 的疗 效 , 本研究分析 3 . 观察指标 : 所有患者 均于治疗 前 、 治疗后 1个 月、 治 疗 后半年 、 治疗后 1 年检测 血小板 计数 、 血小板 聚集率 、 凝血 三
项指标 。
4 . 统计学 : 对文 中所得数据采用 S P S S 1 3 . 0分 析 , 计 量资
料采用 t 检验, 计数资料型 ) ( 2 检验, 且 以P< 0 . 0 5为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 。
二、 结果
单用阿司匹林 与联用 阿司匹林 和氯 吡格雷对老年冠心病患者
抗血小板 聚集 的临床效 果 , 以期找 到有效安 全控制 老年冠心 病患者血小板指标 的方 法 , 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
.
经 验 交 流 .
双 联 抗 血 小 板 长 期 治 疗 老 年 冠 心 病 患 者 的疗 效 观 察
杨 小 军
【 摘要 】 目的 观察双联抗血小板长期 治疗老 年冠心病 患者 的疗 效 。方 法 选择 我院收治 的老年
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心脏介入术后患者在社区随访的意义

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心脏介入术后患者在社区随访的意义姜虹;毕宪初【摘要】目的研究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患者中的依从性、并发症及其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用的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在上海市虹口区欧阳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中心)门诊就诊的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120例,社区中心给予口服拜阿司匹林每日1片(100 mg/片),同时加服氯吡格雷每日1片(75 mg/片),进行随访分析.结果 120例随访患者中男83例、女37例,年龄44~90(69.3±6.4)岁,在随访的人群中出血率和再入院率仅为3.33%,出血主要为消化道出血(3例)和脑出血(1例),120例随访患者社区中心随访1年用药费用显著低于本市三级医院一年用药费用[(1845.55±1064.89)元vs(3029.27±826.94)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749,P<0.001).结论经过三级医院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治疗后,转至社区中心继续进行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依从性好、费用经济、并发症低,值得推广.【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4(020)013【总页数】3页(P2489-2491)【关键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社区随访【作者】姜虹;毕宪初【作者单位】上海市虹口区欧阳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上海200081;上海市虹口区欧阳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上海20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54根据《抗血小板治疗中国专家共识》,抗血小板治疗是减少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再发事件和死亡的重要用药之一,阿司匹林75~150 mg/d可用于冠心病患者的长期预防[1]。
同时与单独使用阿司匹林相比,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抗血小板药物的联合应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可进一步降低冠心病及支架置入后患者的血栓事件风险[2]。
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减少急性冠脉综合征再发心脏事件明显优于阿司匹林

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减少急性冠脉综合征再发心脏事件明显优于阿司匹林摘要】目的评价双联服用抗血小板(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在未行介入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治疗中的作用。
方法观察我院2008年10月-2009年10月,经冠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而未行支架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一组给以口服双联抗血小板(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一组单用阿司匹林,口服,比较一年后两组心梗及心原性猝死的发生率。
结果口服双联抗血小板组患者心梗发生率:2.3%,心原性猝死发生率:2%;单用阿司匹林组患者,心梗发生率:10.4%,心原性猝死发生率:8%,两组相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双联服用抗血小板比单用阿司匹林可以明显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再发心脏事件的发生率。
【关键词】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急性冠脉综合征心脏事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一组以冠脉内粥样斑块破裂,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引发冠状动脉完全或不完全阻塞,心肌血供受损的临床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非ST段抬高的心梗和急性ST段抬高的心梗,在这些疾病中,其病理过程均有血小板的聚集、活化、血栓的形成[1],血运重建是治疗的重点,但目前我国的医疗现状是,无论在几级医院,均有相当部分患者未采取介入及冠脉搭桥术完成血运重建,而单纯依靠药物保守治疗。
因此药物治疗仍非常重要,如何最大程度上预防患者再发严重事件仍然是研究重点。
抗血小板是冠心病治疗的基础,目前常用的有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已行介入支架的患者,能够严格按照医生安排,联合使用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但未行支架治疗的患者多很早就停服氯吡格雷,此次研究通过比较两种服药方法在一年内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更进一步说明了联合使用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的必要性。
1 材料与方法1.1 观察我院2008年10月-2009年10月入住心内科,发作性胸闷、胸痛,心电图明显提示:心肌供血不足,经冠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冠脉狭窄>70%),而因多种原因未行支架治疗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一组给以口服双联抗血小板(拜阿司匹林100mg,1/日+氯吡格雷75mg,1/日),一组单用拜阿斯匹林(100mg,1/日)。
氯吡格雷用于冠心病治疗的效果以及不良反应

对于老年人、肾功能受损者和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可能需要调整氯吡格雷的剂量或使用方法,因此在使用氯吡格雷前应该告知医生相关的个人健康状况。
【关键词】
氯吡格雷、冠心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应用范围、用药注意事项、剂量和用法、有效、注意不良反应、重要作用
1. 引言
1.1 氯吡格雷的定义
氯吡格雷,又称氯吡格列,是一种用于抗血小板药物,常用于治疗冠心病患者。它属于ADP受体拮抗剂,通过抑制ADP受体,阻止血小板聚集,从而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氯吡格雷在循证医学研究中被证实有效,被列为冠心病治疗的标准药物之一。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ADP受体P2Y12,阻断ADP介导的血小板激活和聚集,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氯吡格雷在冠心病患者中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3.3 氯吡格雷在冠心病治疗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氯吡格雷通过抑制血小板凝集和血栓形成,保护冠状动脉的通畅性,降低患者的心脏负荷,改善心脏功能,减少心脏损伤和心脏事件的发生。氯吡格雷还可以延长血管内膜修复的时间,促进血管的愈合和重塑,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氯吡格雷在冠心病治疗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患者在使用氯吡格雷时需注意严格遵医嘱,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以确保治疗效果的最大化。通过合理的用药和定期的监测,氯吡格雷将继续为冠心病患者的健康带来福音。
为了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患者在使用氯吡格雷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严格按照医生的处方用药,不可自行增减剂量或停药;定期监测血小板数量和功能,及时调整药物剂量;避免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尤其是抗凝药物和非甾体抗炎药;密切观察身体症状变化,如出现不适应立即向医生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ACCAHA 指南冠心病患者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ACC/AHA 指南:冠心病患者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简介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它导致的心肌缺血和缺氧会引起心肌梗死甚至猝死。
抗血小板治疗是冠心病治疗中重要的一环,可以预防血栓形成和心肌梗死。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已被广泛应用于冠心病的治疗中,但其使用仍存在一些争议。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概述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是指同时使用两种抗血小板药物来预防血栓形成和心肌梗死。
常见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包括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双嘧达莫。
阿司匹林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氯吡格雷/双嘧达莫则可通过抑制ADP-受体来减少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
治疗方案的选择使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方案的患者必须被仔细评估,包括冠心病危险因素、症状、临床情况等。
通常,双联抗血小板治疗适用于下列患者:•对阿司匹林敏感或已经使用阿司匹林但效果不佳的患者;•ACS(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患者,包括无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患者;•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后的患者。
对于那些存在出血风险或不能耐受抗血小板药物的患者,单用阿司匹林是更合适的治疗方案。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副作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主要副作用是出血,特别是在手术前。
即使在手术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也可能会引起出血,并增加术后并发症的风险。
因此,在进行手术前必须评估患者的出血风险,必要时暂停抗血小板治疗。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是冠心病治疗中的重要一环,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在选择治疗方案时,医生必须仔细评估患者的情况,并权衡治疗的益处和风险。
对于那些不能耐受抗血小板药物或存在出血风险的患者,应该采用单用阿司匹林的治疗方案。
在治疗期间,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检查结果,以及副作用的发生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单用及双联抗血小板长期治疗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术后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单用及双联抗血小板长期治疗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术后的影响分析。
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隨机将其分为1组,2组和3组,各30例,1组采用阿司匹林单抗血小板治疗,2组采用氯吡格雷单抗血小板治疗,3组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对比三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的凝血情况和心血管不良情况发生率。
结果三个小组经长期治疗后,凝血情况均有所改善,3组患者的凝血情况明显优于1组和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的心血管不良情况发生率低于1组和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双联抗血小板长期治疗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效
果显著,能够有效的减少患者的痛苦,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较高,故值得深入研究并在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老年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冠心病是临床多发性心血管疾病,多发于老年人,随着人们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饮食不规律、过量饮酒、作息时间差、工作生活压力大等原因,而在近年来有年轻化发病的趋势,且发病率逐年增加[1]。
本文笔者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将患者分为1组、2组和3组,分析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双联抗血小板长期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术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提高该病的治疗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将其分为1组,2组和3组,各30例。
其中,三组患者性别均是随机分配,年龄60-78岁,平均年龄(65±3.6)岁,并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
所有患者均被确诊为冠心病,均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且同意分组治疗,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
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三组患者的治疗方法如下:
1组采用阿司匹林单抗血小板治疗,1次/d,剂量为
100 mg/次,均为睡前服用,治疗时间为一年。
2组采用氯吡格雷单抗血小板治疗,1次/d,剂量为
75 mg/次,治疗时间为一年。
3组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服用剂量和方法同上述两组,治疗时间也是一年。
1.3 疗效判定标准
记录分析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凝血情况和心血管不良情况发生率。
其中,凝血情况主要看两个指标:PT、aPTT;心血管不良情况发生率主要指发生心梗、心衰、再治疗、死亡等情况的几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组患者治疗前后PT、aPTT指标分别是15、28和16、31;2组患者治疗前后PT、aPTT指标分别是15、28和16、31;3组患者治疗前后PT、aPTT指标分别是15、28和18、34。
由此可见,三个小组经长期治疗后,凝血情况均有所改善,3组患者的凝血情况明显优于1组和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组患者中出现心梗、心衰、再治疗、死亡的例数一共有6例,心血管不良情况发生率为20%;2组患者中出现心梗、心衰、再治疗、死亡的例数一共有7例,心血管不良情况发生率为23.33%;3组患者中出现心梗、心衰、再治疗、死亡的例数一共有2例,心血管不良情况发生率为6.67%。
由此可见,3组患者的心血管不良情况发生率低于1组和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冠心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胸闷胸痛、心悸等,严重者出现心力衰竭和心肌梗死,是死亡率较高的疾病,发病原因为血脂异常导致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发心肌供血不足,在防治中应引起高度重视[2]。
本文笔者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将患者分为1组、2组和3组,经统计分析,3组患者的心血管不良情况发生率低于1组和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P<0.05);3组患者的凝血情况明显优于1组和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
因此,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双联抗血小板长期治疗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的减少患者的痛苦,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较高,十分具有研究与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欧冬静.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老年冠心病的疗效及安全性[J].中国卫生产业,2015,11(18):90-91.
[2] 刘岩,郝卫军,司全金,等.高龄老年应用氯吡格冒与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的临床研究[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杂志,2012,8(4):219-221.
[3] 柳国栋.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治疗的影响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6,3(33):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