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髓术的临床治疗分析
应用干髓术治疗80例牙髓炎的临床观察

应用干髓术治疗80例牙髓炎的临床观察
王清雯;李锡平
【期刊名称】《青岛医药卫生》
【年(卷),期】1997(0)2
【摘要】干髓术是治疗牙髓病的常用方法。
其特点是操作简便,复诊率低,术后咀嚼功能恢复较好,但成功率较低,国内外报道在65%左右,主要原因是根髓干化不全而继发感染,导致根尖周炎。
笔者自1986年至1990年对80例牙进行了改进干髓治疗,经过半年以上随访观察,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患者年龄10~71岁,分为青少年组(10~30岁),中年组(31~50
【总页数】2页(P14-15)
【作者】王清雯;李锡平
【作者单位】青岛市骨伤医院;青岛市骨伤医院 266021;2660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81.31
【相关文献】
1.根管治疗术与干髓术联合应用治疗牙髓炎临床观察 [J], 张新松
2.根管治疗术与干髓术联合应用治疗牙髓炎临床观察 [J], 凌艳;赵林
3.根管治疗术与干髓术联合应用治疗牙髓炎的临床观察 [J], 李冰;姜志
4.基于根管治疗术与干髓术联合应用治疗牙髓炎临床观察 [J], 任红;
5.根管治疗术与干髓术联合应用治疗牙髓炎临床观察 [J], 杨瑞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碘仿氧化锌丁香油糊剂在乳牙干髓术的临床疗效观察

碘仿氧化锌丁香油糊剂在乳牙干髓术的临床疗效观察作者:赵勤杨建凤来源:《中外医疗》2013年第13期[摘要] 目的探讨加入碘仿氧化锌丁香油糊剂的干髓剂与传统干髓剂在乳磨牙牙髓炎干髓治疗术中的疗效差别。
方法将240颗牙髓炎乳磨牙随机分为A,B两组,两组均行失活干髓术,A组病例干髓剂中加入碘仿氧化锌丁香油糊剂,B组病例则用传统干髓剂,术后2年进行复查,对比治疗效果。
结果经2年的追踪复查,A组病例成功率为91.89%,B组病例成功率为77.32%,两组病例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 氧化锌丁香油;碘仿;乳牙;干髓术[中图分类号] R7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5(a)-0088-02乳磨牙牙髓炎行根管治疗术,治疗操作复杂,疗程长,患儿张口时间较长,学龄前儿童由于合作差,常常不能配合治疗。
而干髓治疗术操作简便,疗程短,患儿易接受,因此乳磨牙牙髓炎行干髓治疗术,仍是我们基层口腔工作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但是,由于乳磨牙特殊解剖结构,干髓术治疗不彻底,易致治疗后并发根尖周炎及疼痛。
为探讨加入碘仿氧化锌丁香油糊剂的干髓剂与传统干髓剂在乳磨牙牙髓炎干髓治疗术中的疗效差别,2008年1月—2010年1月期间对学龄前儿童乳磨牙牙髓炎采用加入碘仿氧化锌丁香油糊剂的干髓剂治疗,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在该院口腔科笔者诊治的3~5岁学龄前儿童乳磨牙牙髓炎患儿240例,其中男100例,女140例。
共240颗乳磨牙,其中上颌乳磨牙105颗,135颗下颌乳磨牙。
按照就诊的先后顺序将其随机分为A 、B两组,每组为120颗牙。
1.2 治疗方法两组患牙均行失活干髓术。
常规开髓,置II型失活剂,氧化锌丁香油糊剂暂封1周。
复诊时,若封物完好,无叩痛,根周无红肿,则揭髓顶,去软龋,去冠髓及根管口下方1 mm处的根髓,清洗,干燥窝洞,隔湿,将蘸有木榴油或樟脑酚液的小棉球放置于髓腔内,以氧化锌丁香油糊剂封固。
观察根管治疗术与干髓术联合应用治疗牙髓炎临床效果

观察根管治疗术与干髓术联合应用治疗牙髓炎临床效果摘要:目的:对根管治疗术与干髓术联合应用治疗牙髓炎临床效果进行分析。
方法:2020年1月-2021年1月,选择46例牙髓炎患者,随机分组,研究组23例,根管治疗术与干髓术联合应用治疗,对照组23例,干髓术治疗,比较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
结果: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研究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的有:治疗效果。
两组不良反应没有差异(P>0.05)。
结论:根管治疗术与干髓术联合应用,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低,安全性更高,具有临床价值。
关键词:根管治疗术;干髓术;牙髓炎;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牙髓炎是牙齿中央牙髓腔内的细菌或毒素侵入所引起的炎症,拥有自发性或阵发性疼痛,可分为复性牙髓炎、不可复性牙髓炎、牙髓变性和牙髓坏死[1]。
可复性牙髓炎常见于深龋,也称为牙髓充血。
这是由外部刺激牙髓引起的充血状态。
可以通过镇静治疗完全治愈。
不可复性牙髓炎多由龋坏部位与髓腔的连通所致,根管治疗可以彻底治愈,如果牙髓炎不能及时治疗,将会出现牙髓变性和坏死,继发性根尖周炎[2]。
牙痛一般指牙髓炎的疼痛,这种疼痛非常剧烈,一般药物无法缓解,只能通过牙髓治疗。
本研究对根管治疗术与干髓术联合应用治疗牙髓炎临床效果进行分析。
1、一般资料1.1基本资料2020年1月-2021年1月,选择46例牙髓炎患者,随机分组,基本资料,见表1。
表1 基本资料(x±s,n%)组别n男(n,%)女(n,%)年龄(岁)研究组2313(56.52%)10(43.48%)22.85±5.64对照组2311(47.83%)12(52.17%)22.73±5.95t/χ20.34850.34850.0702P0.55500.55500.94441.2研究方法对照组:第一次失活: 扩大龋洞去龋,穿髓前用氧化锌水泥封闭龋洞,防止失活剂渗漏及烧伤牙周组织,术中不加压。
第二次活髓切断充填: 去除无活髓组织及坏死组织后,去除冠髓。
老年人磨牙牙髓病变行干髓术与根管治疗术治疗的临床对比疗效

老年人磨牙牙髓病变行干髓术与根管治疗术治疗的临床对比疗效目的:分析并比较老年人磨牙牙髓病变行干髓术与根管治疗术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资料选自2011年5月—2013年2月收治的116例老年人磨牙牙髓病变患者,将其分为两组,研究组行干髓术,对照组行根管治疗术,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采用干髓术的研究组患者第3、6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83%、91.38%,采用根管治疗术的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1.38%和87.93%,组间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治疗老年人磨牙牙髓病变患者时,干髓术与根管治疗术各有优势,为能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临床上应综合患者的症状表现,选择最为合适的术式进行治疗。
标签:老年人磨牙;牙髓变病基于老年人磨牙牙髓病变给患者身体健康带来的严重影响,本院将近年来收治的116例老年人磨牙牙髓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干髓术与根管治疗术,并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资料选自2011年5月—2013年2月收治的116例老年人磨牙牙髓病变患者,男女比例为62:50;年龄在61岁—8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1±5.12)岁;所有患者均经严格的诊断确诊为牙髓病变,病变类型包括有:逆行性牙髓炎21例,急性牙髓炎38例,慢性牙髓炎34例,牙髓坏死19例。
将112例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68例行干髓术治疗,对照组68例行根管治疗术,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分型等一般资料中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且两组患者在手术前,均已排除有手术相关禁忌症。
1.2方法手术材料采用国际标准局(ISO)第一类手用器械,根管锉与根管扩大器的型号均为美国登士柏6X1。
干髓糊剂主成份为可卡因、麝香草、多聚甲醛等,根管充填材料为牙胶尖和碧兰糊剂。
1.2.1干髓术治疗研究组患者行干髓术治疗:术前采用2%浓度的利多卡因对患者患牙进行麻醉,再以锐利挖器去除患牙冠部牙髓,常规备洞,消毒窝洞后,于根髓断面覆盖干髓糊剂(干髓糊剂在充填时必须充分混匀),并将其置于根管口,轻轻压贴,使之在髓室底保持厚度在0.8mm—1mm之间,再以磷酸锌粘固粉垫底,以银汞合金充填。
干髓术与热牙胶充填根管治疗牙髓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干髓术与热牙胶充填根管治疗牙髓炎的临床疗效分析摘要目的探究热牙胶充填根管治疗术与干髓术治疗牙髓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190例患者根据所选取的治疗方式不同,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95例。
实验组患者接受热牙胶充填根管治疗术,对照组患者接受干髓术治疗,分析比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4.74%)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87.3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热牙胶垂直加压根管充填三维饱满,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干髓术。
关键词干髓术;热牙胶充填;慢性牙髓炎当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已认识到口腔健康的重要性。
其中牙髓炎是由病源性刺激物引起的一种常见口腔内科疾病,该病主要症状为牙髓炎,临床上表现为饮食难进、疼痛等特点,会影响患者的正常咀嚼功能及生活质量[1]。
而根管治疗是目前治疗牙髓炎的主要方法,随着口腔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热牙胶垂直加压根管充填技术已经被逐渐地运用到口腔内科临床治疗中,所得治疗效果也较为满意[2]。
鉴于此,本组研究对牙髓炎患者分别施行了干髓术及热牙胶充填根管治疗术,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2014年9月在本院接受牙髓炎治疗的1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95例。
实验组男68例,女27例,平均年龄(45.5±6.5)岁,平均病程(7.8±4.2)年;对照组男55例,女40例,平均年龄(44.8±7.4)岁,平均病程(8.1±4.5)年。
所选190例患者受到较热或者较冷食物刺激后会产生疼痛反应,患牙的牙髓腔的牙体硬组织改变,并伴有疼痛症状。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纳入标准无明显咬合痛者;未接受过根管填充治疗者;牙片显示无明显的根尖部病变者;无自发性钝痛者,患牙的疼痛均来自外界刺激,疼痛持续时间较短。
干髓术后再行根管治疗术临床分析95例

干髓术后再行根管治疗术临床分析95例牙髓病是口腔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很长时期以来,干髓术因操作简便,易掌握等特点,曾是牙髓病治疗的主要方法,但由于该方法不能彻底清除病变组织[1],从而使临床治愈率差、复发率高[2]。
随着修复技术的提高,对残根、残冠和无髓牙的保留的认识提高,根管治疗术在临床上已经替代了干髓术,但仍有大量曾行过干髓术的患牙需进行根管再治疗[3]。
通过总结95例干髓术后再行根管治疗术的患牙,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06年2月~2011年10月收治干髓术后行根管治疗的患者95例,年龄19~65岁。
其中磨牙例,切牙例,为干髓术后1~20年,平均8年。
治疗方法:去除原根管充填物,术前拍x线片,了解根管走向、粗细。
常规揭髓室顶,拔髓,术中用3%双氧水和生理盐水反复交替冲洗。
然后隔湿患牙,干燥根管后即用氧化锌丁香油碘仿糊剂加牙胶尖侧压法充填根管。
术后摄x线片,未成功均要求重新根充后作窝洞永久疗效评价:⑴根管预备评价:①形态好:维持根管原形态,无根管形态偏移等;②形态不佳:根管走向改变,根管壁不流畅。
⑵根管充填的评价:①适充:充填材料距根尖≤2mm;②欠充:充填材料距根尖>2mm;③超充:充填材料超出根尖孔。
结果在治疗中,95例患者根管预备评价形态好90例,5例为形态不佳;而在充填中,充填适充50例,欠充40例,超充5例。
治疗后,88例完全畅通,3例根管存在钙化严重,4例出现根管走向改变,畅通率92.6%。
讨论干髓术适用于冠髓部分坏死的牙髓病变,或需利用髓室固位和其它需行牙髓失活的患者,主要用于后牙。
但是由于干髓术后牙齿硬组织变脆易折裂,多数患者需作根管治疗。
根管治疗术的原则是清除根管内的感染物质,促进牙髓病变的愈合。
但是在根管治疗术过程中或充填后,少数患者会出现局部肿胀、咬痛、自发痛等症状[4]。
一次法根管治疗术是通过机械切割将感染物质从牙髓腔中分离出来,然后通过液体冲洗将分离的物质带出,以清除感染。
根管治疗术与干髓术应用治疗牙髓炎的临床效果

根管治疗术与干髓术应用治疗牙髓炎的临床效果摘要:目的研究根管治疗术与干髓术应用治疗牙髓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医院2016年1月到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牙髓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
给予对照组患者干髓术治疗,给予试验组患者根管治疗术联合干髓术治疗,比较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患者疗效比较试验组更优,数据对比P<0.05。
结论根管治疗术与干髓术应用于牙髓炎治疗的效果较好,能明显提升患者疗效,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关键词:根管治疗术;干髓术;牙髓炎;治疗效果牙髓炎是指发生于牙髓组织的炎性病变,是口腔疾病中最常见的类型。
牙髓炎的病因较多,其中最主要的病因是感染,在牙体硬组织因各种原因被破坏时细菌侵入感染可导致牙髓发生感染,同时患者存在重症牙周病时会因为细菌由根尖孔或压根不的一些细小分值进入到髓腔而引起牙髓炎。
牙髓炎一般被分为急性和慢性,其中急性牙髓炎主要会有牙龈充血发展而来,慢性牙髓炎主要是因为急性炎症未得到缓解所致。
本研究对根管治疗术与干髓术应用于牙髓炎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从医院2016年1月到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牙髓炎患者中选取100例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50例。
所有患者均满足临床上对牙髓炎的诊断标准,并且存在明显的牙槽骨破坏情况。
排除患者中存在其它系统疾病的情况,并排除患者中存在牙髓完全坏死的情况。
对照组男27例,女23例,患者年龄21~47岁,平均年龄(34.68±5.42)岁,患者病程在1~12年,平均病程(5.82±1.45)年。
试验组男28例,女22例,患者年龄20~49岁,平均年龄(34.57±5.39)岁,患者病程在2~11年,平均病程(5.69±1.54)年。
患者基本资料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给予对照组患者干髓术治疗,治疗过程中首先将患者牙冠彻底清除,使用挖匙对患者牙冠髓到根管口进行挖除处理,完成备洞后用水对其进行清洗,对窝洞进行干燥处理后践行隔湿处理,于患者根髓断面上防止蘸有甲醛甲酚液的小棉球,处理的时间应控制在1min内。
牙髓病的干髓术治疗分析

牙髓病的干髓术治疗分析摘要】目的:探讨牙髓病患者行干髓术治疗的临床方法效果。
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行干髓术患者35例临床方法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35例行干髓术治疗患者成功32例,失败3例,成功率91.42%。
结论:干髓术仍作为一种方法应用,但应当严格选择适应证,遵守操作常规,术后定期复查。
干髓术操作简单,患者就诊次数少,在基层医院还有相当的使用范围。
【关键词】牙髓病;干髓术【中图分类号】R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5-0055-02干髓术又名死髓切断术,是用药物使牙髓失活后,切除冠髓;在根管口覆盖干髓剂,使根髓干髓化。
根据目前我国牙病治疗的现状,在今后一段时间里,干髓术仍作为一种方法应用,但应当严格选择适应证,遵守操作常规,术后定期复查。
选取2013年3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行干髓术患者35例临床方法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收治的牙髓病患者选择干髓术治疗35例,其中男13例,女22例;年龄18~53岁,平均32岁。
均为后牙,其中慢性牙髓炎17例,慢性牙髓炎急性发作13例,急性牙髓炎5例。
均有自发疼痛,无叩痛,无咬合伸长及牙松动。
1.2 方法干髓术常规的操作方法分二次进行。
第一次失活牙髓,第二次切髓充填。
1.2.1失活牙髓适当地扩展龋洞,并去除大部分的龋坏牙本质,尤其是穿髓处附近的龋坏组织必须去净,有利于药物的置放和渗透,以保证失活效果[1]。
在穿髓处放置约小球钻大小量的失活剂,然后用氧化锌丁香油粘固剂封闭窝洞。
1.2.2切髓充填首先要将所有龋坏组织去除,这样既可减少感染,又便于了解窝洞的情况。
然后再开髓。
开髓时,要熟悉髓腔解剖尤其是髓室的大致形态和根管口的位置,开髓常从穿髓点开始,如未穿髓,根据髓腔解剖从近髓处开始,进入部分髓后,以提拉方式磨除髓室顶,此时需注意牙钻插入洞内的深度,可参照患者年龄和X线照片[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干髓术的临床治疗分析
发表时间:2016-05-14T10:31:03.600Z 来源:《心理医生》2015年21期供稿作者:邢磊
[导读]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雄鹰口腔门诊部干髓术又称坏死牙髓切断术或失活牙髓切断术,是去除感染的冠髓,保留干尸化的根髓。
邢磊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雄鹰口腔门诊部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0)
【摘要】目的:探讨干髓术患者的临床治疗分析。
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干髓术患者30例临床治疗方法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43例牙髓病患者行干髓术治疗患者成功40例,失败3例,成功率93.33%。
结论:干髓术操作不复杂,对器械要求不高,简便易行,有止痛作用及一定的近期疗效,在根管系统复杂的磨牙便于操作,在一定的时期得到了较为普遍的采用。
【关键词】干髓术;临床治疗
【中图分类号】R781.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21-0078-02
干髓术又称坏死牙髓切断术或失活牙髓切断术,是去除感染的冠髓,保留干尸化的根髓,也是保存患牙的治疗方法。
干髓术是除去冠部牙髓,用干髓剂使根部牙髓固定,而长期保持无菌干化的牙髓。
以此达到防止感染扩散到根尖周组织,达到保留患牙的目的。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干髓术患者30例临床治疗方法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的牙髓患者40例58颗牙,其中男性27例,女性13例,年龄19~77岁,平均年龄52岁。
上磨牙19颗,下磨牙27颗,上双牙7例,下双牙5例。
慢性牙髓炎33例,慢性牙髓炎急性发作7例,急性牙髓炎18颗。
1.2 方法
封失活剂先用挖匙或圆钻去除腐质,使牙髓显露;隔湿、拭干窝洞,将适量(小米粒大小)的失活剂放在露髓处,上放小棉球,不要加压,用氧化锌丁香油糊剂暂封。
向病人交待可能的术后反应,嘱按时复诊。
封失活剂时,为了减少操作时的疼痛,可以不必将腐质全部除去,待失活后再彻底清除腐质[1]。
复诊时,取出失活剂,检查失活效果,如失败应重封失活剂。
揭髓顶先将洞内腐质去净,清洗窝洞,再揭去髓顶,使髓腔显露。
放干髓切除冠髓,用过氧化氢溶液、生理盐水冲洗并拭干,用蘸有甲醛甲酚的小棉球处理根髓断面片刻,将干髓剂置于根管口,轻压,使干髓剂密切接触牙髓断面,干髓剂体积约相当于根髓的1/4,用量过少,干髓效果不全。
注意不要将干髓剂放在髓室底处,以免干髓剂通过此处的侧支根管,对根分叉的牙周组织产生刺激作用。
充填窝洞将磷酸锌黏固剂垫底至牙本质浅层,用银汞合金充填窝洞。
干髓术也可采用麻醉去冠髓法。
即在局部麻醉下除去冠髓,将甲醛甲酚封入窝洞失活根髓,1周后置干髓剂,常规充填。
也可在局部麻醉除去冠髓后,用甲醛甲酚处理根髓断面后,立即置入干髓剂,作永久充填。
1.3 疗效标准
成功:症状消失,功能良好,复诊无异常,X线片示根尖周组织正常或牙周膜腔略增宽。
失败:自发痛或有激发痛,咬合痛或肿痛,X 线征显示尖周有骨质稀疏区。
2.结果
43例牙髓病患者行干髓术治疗患者成功40例,失败3例,成功率93.33%。
3.讨论
从理论上来说,在不能保存活根髓的情况下,采用干化根髓的方法保存牙齿,具有与活髓切断法相同的优点。
不用进入根管,使操作变得简便,甚至比活髓保存法更简便,疗程短,适应证广。
因为牙髓炎中适合作牙髓保存疗法的毕竟是少数,而适合作干髓术的则较多。
因为干髓术操作简便,近期疗效也不错,因而有人盲目地扩大适应证,甚至出现“见血干髓,无血塑化”的错误做法,并强调中国人多:患牙多、医生少,错误地认为干髓术适合中国的国情。
20世纪30~40年代,根据病灶感染学说,干髓牙齿作为感染源使干髓术受到批判。
干髓术中使用的主要药物是砷和醛,它们都具有一定的毒性,同时还是一种半抗原,能引起根尖周组织的免疫反应,因此在欧美、日本一些国家和地区早已被淘汰[2]。
1991年,中华口腔医学会牙体牙髓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史俊南教授就尖锐地指出:“一种治疗方法不能单纯追求简易,更重要的是效果,医生应对病人负责。
适合国情,应首先从保障人民身心健康出发。
”我们相信,随着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要求的提高,牙科医师的不断增多,根管治疗器械、术式、方法和疗程的不断改进,先进的根管治疗术必将逐步取代沿袭几十年的干髓术。
患不可复性牙髓炎而又不能行根管治疗者,例如根管弯曲、根管钙化等,可试行干髓术[3]。
上颌第3磨牙行根管治疗操作困难,或老年人后牙因张口受限,难以行根管治疗时,可选用干髓术。
干髓术的操作方法包括失活干髓法和麻醉干髓法。
后者在麻醉下除去冠髓后置干髓剂,充填窝洞。
其干髓剂中多聚甲醛的含量较多,能使根髓失活并同时干尸化。
干髓术也可采用麻醉去冠髓法。
即在局部麻醉下除去冠髓,将甲醛甲酚封入窝洞失活根髓,1周后置干髓剂,常规充填。
也可在局部麻醉除去冠髓后,用甲醛甲酚处理根髓断面后,立即置入干髓剂,作永久充填。
干髓术术中、术后常易发生各种失误,封失活剂后疼痛,疼痛一般出现在封失活剂后数小时内,大多数疼痛并不严重。
应事先告知患者,并给予镇痛剂。
有些患牙因牙髓组织充血严重,暂封物填压穿髓孔处太紧而发生剧烈疼痛,必须立即除去暂封物,使髓腔内压力缓解,并将浸有丁香油酚的棉球放入窝洞内,以减轻疼痛,随后重新置入失活剂[4]。
若重封药后仍出现剧痛,则立即除去暂封物,最好在局部麻醉下彻底去除牙髓。
失活剂引起的牙周组织坏死多发生于以亚砷酸失活剂置于邻面龋洞时:①由于封闭不严,药物渗漏,造成龈乳头及其深部组织坏死。
表现为牙龈充血、水肿,呈暗红色,深探有感觉。
患者自觉胀痛、咬合痛。
②封药时将失活剂推出窝洞直接接触龈组织,则使得牙龈及牙槽骨均发生坏死,甚至造成局部化学性骨髓炎。
③亦有在取出失活剂时将其推入牙间隙,造成牙周组织烧伤的情况。
往往在完成治疗后数日,患者感觉胀痛时才被发现。
预防的方法是:①慎用或不用亚砷酸失活剂。
②处理近牙龈处的窝洞,封药前应特别注意干燥窝洞。
③位于牙龈下的窝洞可采用分层封药法,即先用小棉球覆盖穿髓孔,在龈壁处紧贴牙龈封一层氧化锌丁香油酚黏固剂,然后取出穿髓孔处的小棉球,改换为失活剂,再用氧化锌丁香油酚黏固剂密封。
④如果牙龈乳头出血多,又不易止血,或牙龈长入龋洞中时,可在麻醉下将窝洞
扩展到牙合面,行麻醉干髓术。
当然,最好在麻醉下开髓,行根管治疗术。
处理:①若仅龈乳头表面坏死,可用锐利挖匙除去坏死部分,以3%过氧化氢液冲洗后涂碘甘油。
碘可与砷剂结合成为稳定的碘化物,可防止砷剂对深部组织的继续破坏。
②如果烧伤达牙槽骨时,应将牙龈及牙槽骨的坏死部分除去,直至刮到骨面使患者有感觉时为止,用3%过氧化氢液冲洗,擦干后敷以碘仿纱条于牙间隙的创面上,然后用氧化锌丁香油酚黏固剂覆盖。
失活剂引起的药物性根尖周炎又称化学性根尖周炎。
常常是因为封砷剂时间过长,损伤根尖周组织。
应严格控制封药时间,嘱患者按时复诊。
根尖孔尚未形成的年轻恒牙禁用砷剂失活,最好不采用干髓术治疗。
发生药物性根尖周炎时,患牙出现明显的咬合痛及持续性的自发痛,牙髓已无活力,应当即时彻底拔除牙髓,清洗根管,封碘仿糊剂或其他碘制剂于根管中,2~3周后复诊,若无症状,行根管充填。
【参考文献】
[1]段西峰,段昆.干髓术的临床疗效评价[J].山东医药.2006.46(21):84-84.
[2]胡坤,丰格,郑丹丹,邱洪晟.干髓术200个牙的临床疗效[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7.17(7):412-413.
[3]袁建霞.根管治疗术与干髓术应用治疗牙髓炎的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4.33(7):20-21.
[4]赵志清,张冬青.102例干髓术治疗牙髓炎的远期疗效观察[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7.17(12):726-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