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解决问题教案及练习题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8 第2课时 解决问题 》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8 第2课时解决问题》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并掌握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
2.能够独立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掌握问题的解题思路。
2.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
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
1.教材: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
2.教具:绘本、数字卡片、实物物品等。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
老师通过展示一个有趣的问题或实际情景,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学习主体
1.讲解问题和解题思路。
2.通过绘本或实物展示,让学生理解问题。
3.引导学生探索解题方法,解决问题。
3. 拓展
1.鼓励学生编写自己的问题,并交流解决方法。
2.在生活中找寻更多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4. 总结
老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点和解题方法,强化学生的记忆。
六、作业
1.完成课堂练习题。
2.提出一个实际问题,写出解题方法。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着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导和训练,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参考资料: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节(第七课时)《解决问题练习(2)》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节(第七课时)《解决
问题练习(2)》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
三、教学难点
1.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解决方法。
2.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老师可通过提出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思考解决问题
的兴趣。
2. 活动一:分析问题
1.老师给学生提供若干实际问题,让学生分析问题的关键点是什么,确
定解决问题的方法。
2.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能策略。
3. 活动二:解决问题
1.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和策略解决老师提出的实际问题。
2.学生之间可以相互交流分享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4. 活动三:总结
1.老师对学生的解决方法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有效策
略。
2.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可以结合个人经验谈谈解决问题的感悟。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更好地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同时也能够培养自己对于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思维。
在未来的学习中,学生应该能够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不同种类的实际问题,同时也能够面对问题时,快速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
以上是本节课教案的内容,希望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有所收获,进一步提升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5课时《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5课时《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够独立解决相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注重数学思维的培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勤奋、认真对待数学学习的态度,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方法。
•能够灵活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学生如何正确理解问题,提炼出关键信息。
•如何利用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包含相关练习题和解题思路。
•板书:主要是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相关例题。
教学过程导入1.复习上节课知识,引入本节课内容。
2.提出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解决。
讲解1.介绍列综合算式的概念和作用。
2.举例说明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步骤。
3.指导学生如何提取问题中的关键信息,建立相关方程式。
操练1.让学生自行尝试解决一些列综合算式的问题。
2.分组讨论,相互交流解题思路。
练习1.布置练习题,要求学生按照列综合算式的方法解决。
2.收集学生答案,进行讲解和讨论。
总结1.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方法。
2.鼓励学生多加练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通过课堂讲解和练习,对这一知识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课后多加练习,掌握相关技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案内容,请学生认真学习并按要求完成相关练习。
祝大家学习进步!。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节(第六课时)《解决问题练习》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节(第六课时)《解决问题练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并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2.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四、教学准备1.教师备课笔记和课件。
2.学生课本、练习册等教材。
3.黑板、彩色粉笔等教学用具。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通过举例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2.复习前几节课的知识点,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第二步:讲解1.解释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举例说明具体解决问题的过程,引导学生思考。
第三步:练习1.分发练习册,让学生独立或小组合作完成练习题,锻炼问题解决能力。
2.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提供不同难度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第四步:总结1.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2.对学生表现进行肯定和指导,激励学生继续努力提高。
六、作业布置1.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2.提醒学生及时复习,做好相应准备。
七、教学反思1.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总结教学效果。
2.分析学生掌握情况,指导下节课的教学重点。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同学们通过学习,能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升数学能力。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二节(第三课时)《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二节(第三课时)《解决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能够用图形和文字描述解决问题的过程。
–能够应用简单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归纳、解决问题的能力。
–激发学生对解决问题的兴趣和乐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并运用解决问题的方法。
•难点:能够独立解决问题并用文字描述过程。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学生课桌椅摆设3.适量的图形卡片和数字卡片4.练习册和笔四、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请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复习加减法运算的方法。
2. 新知讲解1.引导学生认识“解决问题”的概念,通过实例讲解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2.讲解问题解决的步骤:先观察,再思考,最后解决。
3. 解决问题的练习1.给学生一些简单的问题,例如:小明有3个苹果,他又买了2个,一共有多少个苹果?让学生尝试用文字描述解决问题的过程。
2.鼓励学生用图形和符号表示解题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 拓展练习1.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解决问题的场景,并邀请同学们互相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2.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并找出解决方法。
5. 总结课程•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强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鼓励学生勇于尝试解决问题。
五、课堂作业•布置课后练习,让学生用文字描述解决一个实际问题的过程,并写在练习册上。
六、教学反思•教师对今天的教学过程进行总结,思考学生的反应和表现,以指导下一堂课的备课工作。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解决问题的方法。
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解决问题》教案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混合运算<解决问题>教案背景分析:本节课是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混合运算>第53-54页例4解决问题。
在前期的学习中,学生已了解了一步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并学会解决连续两问的数学问题。
在此基础上,教学需要两步计算才能解决的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这类问题,思维难度比较大,掌握得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后续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为此,教材用完整的色条图比较直观地呈现数量关系,展示解决问题的过程,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和思考问题的顺序,以此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进而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知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画图对学生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之前的学生接触的画图方式与这节课的画图方式不一样,让学生自己画有难度,教师自己“端”出来,起不了作用,怎样出示这个色条图,以及怎样利用色条图帮助找到解题思路,是这节课中值得研究的地方。
另外根据小学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找两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是从综合法入手,还是从分析法入手,学生更好接受?连续两问的解决问题是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基础,在这节课中如何体现两者之间的关系,也是在教学中需要探讨的问题。
教学目标:1、继续经历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利用连续两问解决问题的经验,学习通过连贯思考找出中间问题,解决需要多步计算的问题,培养学生发现、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习用直条图表示信息,分析数量关系,感受其使问题简明直观、便于分析的作用,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3、在分步列式的基础上,逐步学会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会合理运用小括号。
教学重点:学习用直条图表示信息、分析数量关系,会通过连贯思考解决需要多步计算的问题。
教学难点:会连贯思考,发现并提出中间问题,并合理利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说一说:下列各式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① 27+6-2 ② 18+4×2 ③(12-5) ×3 ④ 16÷(7+1)2、解决问题。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 2 解决问题 第2课时 解决问题》(练习课) 人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 2解决问题第2课时解决问题(练习课)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能够理解并解决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加法、减法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堂练习,巩固学生对加法、减法概念的理解。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耐心和勇气。
二、教学重点1.理解并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加法问题。
2.理解并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减法问题。
三、教学难点1.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
2.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包括示例题目和解题方法。
–各种小学生可视化教具,如卡片、计数棒等。
2.学生准备:–学生无需额外准备。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知识1.教师通过举例介绍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意义。
2.老师可以通过提问或展示图片等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第二步:讲解与示范1.教师讲解本节课的解题方法,并通过示例题目进行详细说明。
2.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一起解题,让学生亲自操作,加深理解。
第三步:练习与讨论1.教师设置一些练习题目,让学生尝试解答,然后和学生一起讨论解题方法和答案。
2.老师可以指导学生讨论解题过程中的疑惑,帮助学生提高解题能力。
第四步:总结与拓展1.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解题的关键点。
2.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拓展题目,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作业布置1.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2.鼓励学生在家中多多练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反思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引导学生,让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
2.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确保教学效果。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大纲,希望通过对每个环节的详细安排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希望学生能够在本节课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解决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解决问题(两步计算)教案_1

---------------------------------------------------------------最新资料推荐------------------------------------------------------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解决问题(两步计算)教案解决问题(两步计算)教学内容:例 4,练习十三第 1 ~ 5 题教学目标:1 、学会运用表内乘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掌握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相应的书写格式。
3、进一步发展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自信心。
教学重点:1 、学会运用表内乘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掌握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相应的书写格式。
教学难点:运用乘除法的知识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学会分析思考的方法,思维更加富有条理性。
教学准备:主题图、实物投影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谈话引入投影出示主题图。
春光明媚的星期天,很多小朋友来到公园玩。
让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在玩些什么呢。
【设计意图】:通过公园游玩的话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数学1 / 14的问题与生活实际更加贴近。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 、依次出示两幅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 )观察第一幅图。
得到他们在划船。
每条船上有4 人,一共有 6 条船。
还有 5 条船空。
A.可以先让学生能够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怎么解答,小组内讨论如何提问,并整理提出的问题。
小组汇报,其他小组补充说明,师生集体订正教师把有对下一副图画的问题的解答做好铺垫。
(2)观察第二幅图。
得出碰碰车每辆可以坐 3 个人。
问题是这么多人要坐几辆碰碰车? 2、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解决问题。
(1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然后尝试解答。
(2)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自己的想法和自己的心得体会,怎么解决这个问题会简单,并容易解决。
(3)小组汇报结果,其他小组补充说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解决问题教案及练习题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解决问题教案教学内容:解决问题(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53、54页的内容)教材分析“解决问题”是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混合运算”中的内容。
本单元学生将系统学习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主要是学习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用相关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掌握好本单元的相关知识,将是学生在第二学段学习两步以上混合运算的重要基础。
本节课教学需要两步计算才能解决的较简单的实际问题。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这类问题,其掌握得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后续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教材用烤面包的情境提供了现实素材。
目的是使学生在理解图意的基础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同时结合已知条件分析问题,为列式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知道了小括号的作用,积累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经验。
但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这类需要两步才能解决的较简单的实际问题,由于信息的复杂性,学生在理解问题、解决问题上都存在一定的困难。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色条图分析数量关系,感受其使问题简明、直观,便于分析的作用,渗透数形结合思想,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
2.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学会用找出中间问题的方法解决需要两步解决的问题,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3.在分步列式解决问题的基础上,逐步学会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会合理运用小括号改变运算顺序。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四能”,体会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同时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利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决需要两步解决的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难点会找出隐藏的中间问题,并合理利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设计理念1.《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在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发展。
”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将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教师进行启发性的讲授、创设情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2.《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
”在理解题意和分析解答环节将采用直观演示的教学方法,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3.本节课的课堂教学评价不仅会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会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将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导向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改进课堂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一、铺垫孕伏,导入新课1.根据下面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小明有20元钱,买钢笔用去10元。
2.要解决下面的问题需要哪些信息?每个面包多少钱?3.师:同学们的数学感觉真好!能从日常生活中准确地发现问题和提出数学问题。
下面老师要带大家去逛一逛面包店,又有什么样的数学问题等着我们去发现和解决呢?(板书课题)(设计意图:教师的教学应该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铺垫孕伏的过程就是唤醒旧知的过程,为探究新知做好知识和思维上的准备。
)二、探究新知(一)出示情境图,理解题意师:你获得了哪些信息?问题是什么?师:今天的信息有点复杂,为了帮助大家更清楚的理解题意,请出我们的小助手“色条图”来帮忙吧!师:怎样在“色条图”上表示出这些信息和问题呢?学生独立思考:在“色条图”上表示出信息和问题。
展示交流:为什么这样表示?(设计意图:借助“色条图”这一直观图形帮助学生理解比较复杂的信息,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学生在表示和交流的过程中也就理解了数量之间的关系,为解决问题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解决问题师:想一想,要解决“剩下的还要烤几次”这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哪个信息已知,哪个信息未知?怎么办呢?师:想一想,该怎么解答呢?学生尝试解答。
展示交流:为什么要先求出剩下的面包个数?读了哪些信息,你就想到可以求出剩下的面包个数?如果学生只列出分步算式,引导学生思考:刚才我们是用分步来做的,你们能用综合算式表示出解答的过程吗?对比不同的综合算式,引导学生辨析:你同意那个算式?为什么?如果不加小括号,会出现什么情况?师:怎样检验结果是否正确呢?(设计意图:好的教学活动,应是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和谐统一。
实行启发式教学有助于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不仅引导学生解决出问题,还渗透了分析法和综合法两种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对比与小结师:比较一下我们以前解决过的问题和今天解决的问题,你有什么发现?师:我们经历了怎样的过程才解决出了这个问题?你有什么收获?(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让学生理解这类问题的结构,学会找出中间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三、巩固练习1.完成练习十二的第2题。
2.完成教科书第54页“做一做”。
(设计意图:力图体现练习的层次性,巩固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不断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四、全课总结师:今天我们解决的问题有什么特点?我们是怎样解决的?你有什么感受?教学内容:解决问题(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53、54页的内容)教材分析“解决问题”是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混合运算”中的内容。
本单元学生将系统学习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主要是学习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用相关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掌握好本单元的相关知识,将是学生在第二学段学习两步以上混合运算的重要基础。
本节课教学需要两步计算才能解决的较简单的实际问题。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这类问题,其掌握得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后续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教材用烤面包的情境提供了现实素材。
目的是使学生在理解图意的基础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同时结合已知条件分析问题,为列式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知道了小括号的作用,积累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经验。
但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这类需要两步才能解决的较简单的实际问题,由于信息的复杂性,学生在理解问题、解决问题上都存在一定的困难。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色条图分析数量关系,感受其使问题简明、直观,便于分析的作用,渗透数形结合思想,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
2.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学会用找出中间问题的方法解决需要两步解决的问题,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3.在分步列式解决问题的基础上,逐步学会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会合理运用小括号改变运算顺序。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四能”,体会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同时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利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决需要两步解决的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难点会找出隐藏的中间问题,并合理利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设计理念1.《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在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发展。
”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将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教师进行启发性的讲授、创设情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2.《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
”在理解题意和分析解答环节将采用直观演示的教学方法,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3.本节课的课堂教学评价不仅会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会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将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导向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改进课堂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一、铺垫孕伏,导入新课1.根据下面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小明有20元钱,买钢笔用去10元。
2.要解决下面的问题需要哪些信息?每个面包多少钱?3.师:同学们的数学感觉真好!能从日常生活中准确地发现问题和提出数学问题。
下面老师要带大家去逛一逛面包店,又有什么样的数学问题等着我们去发现和解决呢?(板书课题)(设计意图:教师的教学应该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铺垫孕伏的过程就是唤醒旧知的过程,为探究新知做好知识和思维上的准备。
)二、探究新知(一)出示情境图,理解题意师:你获得了哪些信息?问题是什么?师:今天的信息有点复杂,为了帮助大家更清楚的理解题意,请出我们的小助手“色条图”来帮忙吧!师:怎样在“色条图”上表示出这些信息和问题呢?学生独立思考:在“色条图”上表示出信息和问题。
展示交流:为什么这样表示?(设计意图:借助“色条图”这一直观图形帮助学生理解比较复杂的信息,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学生在表示和交流的过程中也就理解了数量之间的关系,为解决问题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解决问题师:想一想,要解决“剩下的还要烤几次”这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哪个信息已知,哪个信息未知?怎么办呢?师:想一想,该怎么解答呢?学生尝试解答。
展示交流:为什么要先求出剩下的面包个数?读了哪些信息,你就想到可以求出剩下的面包个数?如果学生只列出分步算式,引导学生思考:刚才我们是用分步来做的,你们能用综合算式表示出解答的过程吗?对比不同的综合算式,引导学生辨析:你同意那个算式?为什么?如果不加小括号,会出现什么情况?师:怎样检验结果是否正确呢?(设计意图:好的教学活动,应是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和谐统一。
实行启发式教学有助于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不仅引导学生解决出问题,还渗透了分析法和综合法两种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对比与小结师:比较一下我们以前解决过的问题和今天解决的问题,你有什么发现?师:我们经历了怎样的过程才解决出了这个问题?你有什么收获?(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让学生理解这类问题的结构,学会找出中间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三、巩固练习1.完成练习十二的第2题。
2.完成教科书第54页“做一做”。
(设计意图:力图体现练习的层次性,巩固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不断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四、全课总结师:今天我们解决的问题有什么特点?我们是怎样解决的?你有什么感受?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解决问题练习题一1、王爷爷家养了400只鸡,李爷爷家养了524只鸡,王爷爷家再养多少只鸡就和李爷爷家一样多?2、王爷爷家养了400只鸡,李爷爷家养了420只鸡,李爷爷家送多少只鸡给王李爷爷家两家鸡的只数就一样多了?3、小丽上午做了123道计算题,下午比上午多做了18道,这一天她一共做了多少道计算题?4、小丽上午做了123道计算题,下午比上午少做了8道,这一天她一共做了多少道计算题?5、鸡和兔关在同一个笼子里一共有10个头,数一数一共有24只脚,你知道笼子里有多少只鸡吗?6、、停车场上停放了三轮车和小轿车一共9辆车,数一数一共有33个轮子,你知道三轮车和小轿车各有多少辆吗7、储蓄罐里有5分硬币和2分硬币共12枚,数一数一共有54分,你知道5分硬币有多少枚吗?8、小丽一天一共做了18算题,上午比下午少做了2道,她上午做了多少道计算题?9、王爷爷和李爷爷家一共养了25只鸡,王爷爷比李爷爷家多养了5只鸡,李爷爷家养了多少只鸡?10、王爷爷家一共养了125只鸡,王爷爷比李爷爷家多养了5只鸡,李爷爷家养了多少只鸡?11、王爷爷家一共养了25只鸡,如果送2只给李爷爷家,就和李爷爷家一样多,李爷爷家养了多少只鸡?12、哥哥和弟弟拿出同样多的钱买金丝猴奶糖,结果哥哥比弟弟多拿了10块,所以付给弟弟1元5角,每块奶糖多少角?13、哥哥和弟弟拿出同样多的钱买金丝猴奶糖,结果哥哥拿了14块,弟弟拿了6块,所以哥哥要付给弟弟2元,每块奶糖多少元?哥哥和弟弟原来各带了多少元?14、在路的两边每隔10米栽一棵树,(首尾都栽),一共栽了16棵树,这条路长多少米?15、在一条48米的路一边,每隔8米栽一棵树,(一头栽一头不栽),可以栽多少棵树?2、一台电扇120元,比一台电磁炉便宜189元,一台电磁炉要()百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