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0.10大气试题

16.10.10大气试题
16.10.10大气试题

第1课时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1.关于平流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故称平流层

B.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C.该层中的CO2可吸收大量紫外线

D.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2.下列自然现象中,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无关的是( )

A.多云的夜晚通常比晴朗的夜晚温暖些

B.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的气温不会太高

C.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

D.低云笼罩的白天,天空仍是明亮的

读下图,完成3~4题。

3.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 )

A.地面辐射

B.太阳辐射

C.大气辐射

D.大气逆辐射

4.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以及它们在图中对应字母的组合,正确的是( )

A.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a

B.大气的反射作用——d

C.大气的吸收作用——b

D.大气的逆辐射作用——c

5.在以下有关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太阳高度角愈小,太阳辐射穿过的大气层厚度越大

B.大气密度愈小,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也愈大

C.大气透明度愈大,太阳辐射愈弱

D.太阳高度角愈小,太阳辐射被大气削弱得愈少

【能力提升】

我国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对霜冻现象进行探究性学习。下图是他们通过长期收听天气预报绘制的“我国东部地区的平均初霜、终霜日期曲线图”。据此回答6~7题。

6.图中初霜、终霜出现时间差异很大,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因素是( )

A.作物品种 B.纬度位置 C.海陆位置 D.地形

7.不利于霜冻发生的条件是( )

A.天气严寒 B.地面辐射强 C.微风

D.大气逆辐射强

8.上图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某日5次观测到的近地面气温垂直分布

示意图”。当日天气晴朗,日出时间为5时。由图中信息可分析出

( )

A.5时、20时大气较稳定

B.12时、15时出现逆温现象

C.大气热量直接来自太阳辐射

D.气温日较差自下而上增大

下图为“地球热量平衡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

9.下列数字所示环节与大气保温作用直接相关的有( )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0.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纬度相当,关于两地受热状况的比较,正确的是( ) A.青藏高原的年平均气温较低,与④大小有关

B.四川盆地的年太阳总辐射量较小,与①大小有关

C.四川盆地的气温日较差较小,与③大小有关

D.青藏高原的年太阳辐射总量较大,与②大小有关

11.气象谚语有“露重见晴天”的说法。就此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天空云量少,大气保温作用强

B.地面辐射强,地表降温慢

C.空气中水汽少,地表降温慢

D.大气逆辐射弱,地表降温快

12.读“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代表的箭头含义分别是:

A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

G________________;I________________。

(2)从数量上看,A>D的原因是____________。图中Ⅰ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比较晴天与阴天的气温日较差的大小:______________。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深秋,我国北方有寒潮活动的地区,农民常用浓烟笼罩大白菜地,可以防止大面积冻害,其主要原因是( )

A.浓烟散射地面辐射,增加大气温度

B.浓烟反射大气逆辐射,增加大气温度

C.浓烟可阻挡冷空气入侵,防止大面积作物冻害

D.浓烟吸收地面辐射,增加大气逆辐射

(5)如果夜晚多云,人们制造烟雾所起到的作用将变________(大或小),为什么

1参考答案

1.A [平流层下层随高度增加,气温变化很小,在30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平流层中的臭氧能吸收大量太阳紫外线,平流层的水汽、固体杂质极少,无气晴朗,无复杂多变的天气现象。]

2.A [A项所叙述的现象与大气的保温作用有关,原因是多云增强了大气逆辐射,因而气温较高,所以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无关。B项所叙述的自然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云层的反射作用。C项所叙述的现象是大气的散射作用。D项所叙述的现象也是大气散射作用的结果,因此正确的是A项。] 3.A [通过图示可知a为太阳辐射,b为地面辐射,c为大气逆辐射。d为大气的反射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直接吸收能力弱,地面才是大气的直接热源。太阳通过太阳辐射“暖”地面,地面利用地面辐射“暖”大气,大气以逆辐射保温地面。]

5.A [太阳高度角是太阳光线相对于地平面的夹角。太阳高度角愈小,太阳辐射穿越大气层的路程就越长,被大气削弱的也就越多。大气密度愈大,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也愈大。大气透明度愈大,杂质越少,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愈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越强。]

6.B [第6题,由图可知,纬度越高,初霜越早,终霜越晚;霜期越长,这主要是受纬度因素的影响。第7题,霜冻的出现与低温和气温下降有关,天气严寒,地面辐射强以及微风都有利于地面出现霜冻,大气逆辐射强,保温作用强,不利于霜冻的出现。]

8.A [图中信息显示,该地5时、20时近地面出现逆温现象,大气较稳定。12时、15时近地面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无逆温现象。故本题选A。]

9.A [根据图示内容可以判断出①表示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②表示地面辐射,③表示大气逆辐射。④表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第9题,大气保温作用与①③直接相关。第10题,青藏高原的年平均气温较低,与大气的保温作用(①③)弱有关;四川盆地的年太阳总辐射量较小,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④)少有关;青藏高原的年太阳辐射总量较大,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④)多有关;四川盆地的气温日较差较小,与大气逆辐射(③)强有关。]

11.D [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近地面温度低,水汽容易凝结成露。]

12.(1)太阳辐射大气吸收的太阳辐射大气反射、散射的太阳辐射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2)大气的削弱作用补偿地面损失的热量

(3)晴天大,阴天小晴天: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弱,温度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温度低,温差大;阴天: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强,温度不高,晚上大气逆辐射强,温度不低,故温度差较小(4)D (5)小因为夜间多云,大气逆辐射强,气温不会太低。

解析本题以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示意图为背景,综合考查学生对大气的热力作用相关知识的掌握及分析运用能力。读懂图,弄清各字母代表箭头的含义是解题的关键。第(1)题,根据图中各箭头的指向和粗细即可判断出A→J的含义。第(2)题,A>D的原因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比大气上界的要小;图中Ⅰ是大气逆辐射,其作用是补偿地面损失的热量。第(3)题,就气温的日较差而言,晴天时大,阴天时小,这主要和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及大气逆辐射的强弱有关。第(4)题,浓烟中含有大量二氧化碳气体和尘埃,能大量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第(5)题,多云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强,地面降温慢,温度不会太低。

第2课时热力环流与大气的水平运动

1.读图,下列各点关系正确的是( )

A.图中四点气压:C>B>A>D

B.高空中空气由D处流向B处

C.近地面A处温度高于C处

D.A、B、C、D之间不可能形成热力环流

2.地面上不同地区的热量差异会引起空气流动。下列示意图中符合热

力环流原理的是( )

3.在实际大气运动中,近地面的风向与等压线有个交角,这主要是由于( ) A.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

B.水平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

C.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与摩擦力的共同作用

D.水平气压梯度力与摩擦力的共同作用

4.下列四幅图能正确反映北半球近地面风向的是( )

5.下图为“某地海岸附近热力环流示意图”。如果该地气压场比较稳定,且等压线分布均匀,则( )

A.风由b吹向c,b地风力大于c地

B.风由b吹向c,b地风力小于c地

C.风由c吹向b,c地风力大于b地

D.风由c吹向b,c地风力小于b地

【能力提升】

6.如下图所示,一架飞机在南半球自东向西飞行,飞机左侧是高压,可判断

( )

A.顺风飞行 B.逆风飞行

C.风从北侧吹来 D.风从南侧吹来

读下图,回答7~9题。

7.若图示为热力环流形势,则a地与b地的气压(P)

和气温(T)( )

A.P a>P b;T a>T b B.P a

C.P a

T b D.P a>P b;T a

8.若图示地区在北半球,理论上,a 与b 、c 与d 之间的稳定水平气流方向(风向)分别为( )

A .西南风、东风

B .东北风、东风

C .东北风、南风

D .西南风、南风

9.下列关于a 、b 两地气温日较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a 大于b

B .a 小于b

C .相等

D .不能确定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某市区、郊区、近郊农村夏季午后气温变化示意图

材料二 久居城市的人们都有类似的体验:夏季里市区的气温要比郊区高。为了躲避酷热难耐的暑气,人们不得不跑到绿树成荫、河湖交错的郊区或乡村去享受一份清凉和惬意。为什么在享受现代城市的舒适与便利的同时,市区人要忍受比郊区更炎热的酷暑呢 (1)如对此主题进行课题研究,请补充完成基本的研究思路。 ()

______

____________①认识

什么是

主题词→______()②讨论主题词给城市带来的

影响→③ →④ (2)某市于2010年提出构建“绿色城市”的口号,并向市民广泛征集构建措施。一高中生提出可在郊区封山育林,来改善市区绿化面积少、大气质量差的问题。这种做法,你认为可行吗如认为可行,请说明应首先研究的可能性条件;如认为不可行,请说明理由。(只要合理即可)

(3)该市规定,本市绿化不得再建大型草坪,而要以乔木、灌木树种为主。与林木绿化相比,城市绿化中修建大型草坪有哪些不足

(4)有同学在对比市区和农村的天气资料时发现,城市上空多云和雾,试对此现象加以解释。

2参考答案

1.C [近地面等压面与高空等压面弯曲方向是相反的。可先补画出近地面等压面弯曲状况,A处为低压,C处为高压;近地面的气压值大于高空的气压值。故四点气压由高到低排序为C>A>B>D,并据此可判断各选项。]

2.B [白天,陆地吸热快,空气上升形成低压,海边应吹海风;夜晚,山坡气温下降快,形成高压,空气由山坡流向谷地。城市热岛效应近地面风由郊区吹向城市;空气受热作上升运动,近地面形成低压。]

3.C [本题主要考查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以及摩擦力对风向的影响。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风向垂直于等压线;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下,风向平行于等压线;在实际大气运动中,特别是近地面的风,由于受摩擦力的影响,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及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并不平行,而是有个交角,即风向斜穿等压线,故本题四个选项中的C选项是正确的。]

4.D [北半球近地面风向受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三力的影响,在其影响下,风向与等压线斜交,图中B风向与等压线垂直,而A、C风向向左偏,偏转方向错。]

5.C [白天陆地增温快,风由海洋吹向陆地。海面摩擦力小于陆地,所以海面风力较大。]

6.A [根据题意可知,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由南向北,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风向向左偏,直到与等压线平行,这时风从东向西吹,所以飞机顺风飞行。]

7.D [第7题,根据气流运动的方向可知,P a

P b。第8题,根据风压关系可知,气流由a流向b,由c流向d,高空的摩擦力为零,风向与等压线平行。第9题,a地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天气,因此气温日较差大;b地相反。]

10.(1)①城市热岛效应②城市热岛效应③分析城市热岛效应的形成原因

④提出减弱城市热岛效应的建议

(2)如认为可行,应首先研究城市风的下沉距离,造林应在城市风的下沉距离之内。如认为不可行,理由合理即可。

(3)城市绿化中修建大型草坪的不足:环境效益不如林木;维护费用大;有时会造成土壤(或地下水)污染等。

(4)市区空气对流上升运动较活跃,且凝结核多,水汽易凝结。

解析分析该问题需应用大气的热力作用及热力环流等知识点。一般对课题的研究应先认识这一地理现象是什么,讨论其影响,思考这一地理现象产生的原因,针对原因提出合理化建议。改善大气质量一般采用增加绿化面积的方式,但也要注意因地制宜。城市上空多云和雾,是由于热岛效应的存在,城市中多上升气流,水汽易凝结,同时,市区空气中颗粒物多,易成为凝结核。

第3课时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移动及对气候的影响

1.下图为三圈环流的组成部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处为副热带高气压带,由动力因素形成

B.②处为副极地低气压带,由动力因素形成

C.③处气压带的形成一定是动力因素

D.在①、③影响下的地区,较为湿润

下图中箭头表示地球的自转方向,阴影部分表示气压带,空白部分表示风带,读图完成2~3题。

2.图中字母a所表示的气压带是( )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

3.图中字母b所示风带的风向是( )

A. B. C. D.

4.下列四幅图表示极地东风,画法正确的应是( )

5.关于气压带与风带位置移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冬季向南移动②夏季向北移动③导致气压带、风带移动的根本原因是太阳直射点的移动④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会引起季风环流⑤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是形成地中海气候的重要原因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④⑤

【能力提升】

读“近地面气压带、风带示意图”,完成6~7题。

6.图中气压带代表( )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极地低气压带

C.极地高气压带

D.副热带高气压带

7.图中气压带、风带对气候产生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受该气压带影响,北非地区终年高温少雨

B.受风带1影响,台湾东部夏季多暴雨

C.受风带2影响,新西兰终年温和湿润

D.受气压带和风带2的交替控制,罗马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下图是“沿某经线所作的大气运动示意图”,读图回答8~9题。

8.有关该图中大气运动形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P气流为西北风

B.E处的降水多为对流雨

C.H处因热力作用形成高气压

D.E到F自然带更替的主导因素是热量

9.在图示时段( )

A.我国东北地区昼长夜短

B.巴西高原热带草原进入旱季

C.南极地区科学考察进入最佳时期

D.地中海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10.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表示的是________月季风图。E的风向为________风,F的风向为________风。

(2)A、B、C三地中,气压最低的是________。

(3)盛行E季风时,我国东部地区的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E季风的成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成因上,F季风与E季风的最大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

(5)受图中季风影响的地区,夏季降水丰沛,特别有利于粮食作物________的生长。由于季风的强弱

变化很大,使得该地区________灾害频繁,对该作物的生长威胁很大。

3参考答案

1.B [从图中可看出,①处气流呈上升状态,因此近地面形成低气压,而从上升形式看,赤道附近地区与之相符,故为赤道低气压带;②处有锋面存在,在三圈环流的组成中,只有位于南北纬60°附近的副极地低气压带有极锋的存在,为动力因素形成;③处为下沉气流,在全球气压带中,副热带高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都为下沉气流,而二者成因不同,故不能断定为动力因素形成。三幅图中,在①②影响下的地区较为湿润。]

2.B [根据地球的自转方向可知,该图的中心点是南极点,a位于30°S~40°S表示副热带高气压带;b是副热带高气压带之南的西风带,南半球的西风为西北风。]

4.D [极地东风在南半球为东南风,北半球为东北风;在极点上空看,风向应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5.C [本题主要考查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产生的各种现象。冬季向南移动,夏季向北移动,只是对北半球而言,南半球就不同了;导致气压带、风带移动的根本原因是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这种说法是正确的;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会引起季风环流,因为季风环流也是大气环流的一种形式;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是形成地中海气候的重要原因,因为夏季是受副热带高压的控制,冬季是受西风带的影响。]

6.D [大气由气压带流出,该气压带为高气压带,由两边风向的偏转判定该气压带为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因为风带、气压带处于南半球,所以受其影响形成的是新西兰终年温和湿润的气候。] 8.D [第8题,图中P气流表示北半球自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向副极地低气压带的风,为西南风;E 处的降水是冷暖空气交汇形成的锋面雨;H处的副热带高气压带是动力原因形成的;E到F因纬度的差异,热量条件不同,出现了自然带的更替。第9题,图中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的位置偏南,为北半球的冬半年,此时南极地区出现了极昼现象,是进行科学考察的最佳时期。]

10.(1)7 东南西南(2)B (3)高温多雨(4)海陆热力性质差异F季风主要受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的影响(5)水稻水旱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季风气候的特点、风带和气压带的季节性移动对气候的影响。由于东南亚和南亚此时盛行西南风,说明此图为7月季风图;东亚季风的形成主要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造成的;东南亚和南亚季风的形成则主要是风带和气压带的季节性移动形成的。这些区域主要的粮食作物是水稻;其降水主要来自夏季风从海洋带来的水汽,因此季风的强弱变化导致降水量多少发生很大变化,水旱灾害频发。

第4课时常见的天气系统

1月17日,京城迎来了2011年的第一场降雪,伴着寒风,小雪很快洒满了京城的大街小巷。据此完成1~2题。

1.形成本次降雪的天气系统是下列选项中的( )

2.下列选项中正确表示该天气系统过境时气温变化的是( )

3.图中的A、B、C、D四地大致位于同一纬度。此时气温最低、气压最高的地点是(不考虑海陆因素及地形因素)( )

【能力提升】

读某日08时地面天气图和文字信息,回答4~5题。

某气象小组学生探讨天气图中a→b天气的空间变化

4.在学生绘制的图中,接近a→b天气实际状况的是( )

台风是形成于热带洋面,发展到一定强度的热带气旋,可给所经过地区带来大风、暴雨天气。5.若判断天气图中的台风能否登陆台湾岛,最有价值的信息是台风的( )

A.形成原因 B.形成源地

C.移动路径 D.移动快慢

右图示意“海平面两条闭合等压线”。读图,完成6~7题。

6.若M点吹东南风,则该天气系统所处的位置和性质分别为( )

A.北半球、气旋 B.北半球、反气旋

C.南半球、气旋 D.南半球、反气旋

7.若该天气系统生成于太平洋海域,则其中心移动的方向通常为

( )

①南②西③北④东南⑤西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③④⑤

8.下图为“某日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气压分布状况看,甲处为________,乙处为________,图中甲、乙两处之间最大气压差可能为________百帕。

A.39

C.44

(2)北京与东京相比,________的风力较大,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甲气压最强盛时,下列现象可能发生的是( )

A.南京盛行东南季风

B.此时北京昼长夜短

C.尼罗河进入汛期

D.巴西首都四周的草原一片葱绿

(4)试比较郑州、西安两地在气温、气压方面的不同点及产生的原因。

4参考答案

1.B [第1题,一般而言,降雪伴随着气温下降,应为冷锋天气,华北地区冬季降雪多是由冷锋形成。第2题,冷锋过境过程气温不断降低。]

3.A [A点位于冷锋的后方,受冷气团控制气温低,气压高。B、C位于冷锋的前方,受暖气团的控制,气温相对较高,气压低,D位于暖锋的后方,受暖气团控制。]

4.B [第4题,由图可知,a、b两点分别位于冷锋两侧,a位于锋前暖气团一侧,b位于锋后冷气团一侧,a气温较b高,A错;a向南、b向北最近的一条等压线都是1 005hPa,且a距离南侧1 005hPa 等压线略大于b距离北侧1 005hPa等压线,说明a的气压值略小于b。锋面两侧气温差异明显,因而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锋线上风力强,C错。冷锋降雨主要分布在锋后,b的云量应明显大于a,D错。第5题,台风的移动路径反映了台风移动的走向,顺着这个走向我们就可以预测未来台风经过的地方,就能判断图中台风能否登陆台湾岛。]

6.A [该题组以等压线图为背景,考查天气系统的气流特点及其移动方向。由M点的风向为东南风可知该点气流运动状况为由外向内,且向右偏转,进而得知,该天气系统为北半球的低压系统。太平洋低压系统一般生成在太平洋的热带或亚热带海域,受信风或季风的影响,该天气系统通常向西、向北或向西北方向移动。]

8.(1)高压中心低压中心A

(2)北京图中北京的等压线比东京密集,说明北京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大于东京,所以北京的风力较大

(3)D

(4)不相同:郑州气温较高,气压较低;西安气温较低;气压较高。原因:郑州处于冷锋过境前,受锋前暖气团控制;西安处于冷锋过境后,受锋后冷气团控制。

解析(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甲地气压应为高压中心,介于1 035到1 040百帕,乙地气压应为低压中心,介于1 000到1 005百帕,从而可推算出两地的最大气压差无限接近于1 040-1 000=40(百帕),即39

大气物理学题库_答案

大气物理学题库答案

二、填空题 1.氮气、氧气、氩气(或N2、O2、Ar) 2.原始大气、次生大气、现代大气 3.基尔霍夫定律、普朗克定律、斯蒂芬-玻尔兹曼定律、维恩定律。

4. 核化(或填异质核化)、凝结、碰并、连锁; 5. 水云、冰云、混合云; 6. 色; 7. 爱根核,大核,巨核; 8. 增加空气中的水汽、降温。 9. CO2、O3; 10. 瑞利散射, 米散射, 几何光学散射; 11. 宇宙射线 地壳αβγ射线作用 大气中放射性元素 12. 低气压、高气压、低压槽、高压脊、鞍型气压场 13. Kirchhoff (或基尔霍夫) 14. 紫外光、红外光 15. 辐射平衡、热量平衡, 潜热 、感热,太阳辐射,大气 。 16. 高压、低压 17. 冷却、增湿、冷却、增湿 18. 日地平均距离大气上界 19. 比湿 、 混合比 、 水汽密度 、 露点 、 相对湿度 。 20. 状态(变化)、 层结 。 21. 对流层 、平流层 、 中层、热层 、外层。 22. 绝热上升膨胀冷却 、辐射冷却、平流冷却 、 混合冷却 。(降温过程很多,写出其中四种即可) 23. 0>??z θ 、 0

大气压强题库(含答案)

大气压强 一、填空题(本题包含20小题) 1.著名的_________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________实验第一次测定了大气压强的数值.一标准大气压相当于____厘米高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合________帕,约________帕. 2.把钢笔水吸入笔囊中是利用了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3.在做托里拆利实验时,如果把玻璃管倾斜一定角度,玻璃管水银柱的长度将_______;水银柱的高度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已知实验室所在地大气压为1标准大气压,在如图所示的托里拆利实验中,管水 银上方为真空,则管A点的压强为_______毫米汞柱,槽B点的压强为_______毫米汞 柱. 5.在做托里拆利实验时,不小心管进入了一点空气,测得的结果是730毫米汞柱,而当时实际大气压的值是756毫米汞柱,那么管中水银面上方空气的压强是________毫米汞柱. 6.做托里拆利实验,玻璃管灌入的液体是_______.若管灌入的是水,当玻璃管倒置在水里,要求管顶出现真空,玻璃管至少要约_____米;若管灌入的是煤油,则玻璃管至少要约_____米.(ρ油=0.8× 103kg/m3)(在一标准大气压下) 7.在标准大气压(1.0l×l05Pa)下,面积为20m2的房顶上表面受到的大气压力的大小为__________N.8.在玻璃瓶装一些水,用一个插有两端开口细管的塞子将瓶口塞紧,如图所示, 从细管的上端向瓶用力吹气,当停止吹气后,你将看到的现象 是,你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9.某同学在实验室里读出水银气压计的示数为74cm,当地大气压强的大小为 ____________Pa(g=10N/kg,水银的密度为13.6×103㎏/m3),由此可知,当地位置 比海平面________选填"高"或"低")。 10.在海拔3000m以上的高原地区,汽车发动机的冷却水容易沸腾,是因为高原地区气压_______1标准大气压,水的沸点__________100℃。而人在该地区吸气困难,与在平原相比,吸气时肺的容积要扩得更______些,肺的气压要变得更_______ 些。 11.高压锅是人们喜欢的节能、节时的炊具。再使用时,由于锅气体的压强比外界大气压高,所以水的_________提高,食物可以很快煮熟。 12.煮牛奶时,为了保持牛奶的营养成分,不能用高温煮沸。为此,人们制造了一种"低压锅"。用这种锅煮牛奶,可以使牛奶里的水不到100℃就沸腾。这种"低压锅"的物理原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1级《大气物理学》期末试卷A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试卷 2012-2013学年第1 学期大气物理学课程试卷(A卷) 试卷共2页;考试时间120分钟;任课教师刁一伟;出卷时间2013年1月 系专业年级班 学号姓名得分 注意:1. 请勿将试卷拆开;2. 所有答案以写在答题册上为准; 3. 本页与所有答题页均请填写学号、姓名。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6分) 1. 如果大气处于静力稳定状态下,那么: (A)大气的位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大(B)大气的垂直减温率大于干绝热减温率(C)大气的水汽压随高度增加而增大(D)大气的密度随高度增加而增大 2. 饱和气块在绝热上升过程中,叙述正确的是: (A)位温保守(B)水汽压保守(C)假相当位温保守(D)温度保守 3. 造成某地气温下降的原因,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下降运动(B)冷锋过境(C)水汽蒸发(D)地面长波辐射 4. 下面哪一个不是露形成的有利条件? (A)晴朗的夜晚(B)微风(C)垂直运动大(D)水汽足够 5. 通常长波辐射与短波辐射的分界线为。 (A)0.1μm (B)1μm (C)4μm (D)10μm (E)40μm 6. 某地的气温垂直减温率为3℃/km,则表示大气: (A)很稳定(B)很不稳定(C)有利于积云发展(D)气温较高 7. 当夜间空气冷却至露点温度时,形成辐射雾。如果空气持续冷却,随后露点温度会有什么变化? (A)上升,因为空气变干燥(B)上升,因为空气变潮湿 (C)下降,因为空气变干燥(D)下降,因为空气变潮湿 8. 月晕出现时,下列叙述正确是: (A)天空有卷层云(B)头顶上的云层有雨滴掉下来

(C)云是由小水滴组成的(D)头顶上的天空有低云 9. 干绝热减温率和湿绝热减温率的主要差异为: (A)饱和空气总是不稳定(B)未饱和气块膨胀比饱和气块快 (C)湿空气的重量比干空气轻(D)饱和空气上升时会有潜热释放 10. 使未饱和气块达到饱和的方法为: (A)气块做上升运动(B)气块做下降运动 (C)气块做旋转运动(D)气块向外辐散 11. 太阳辐射通过大气层到达地面,下列何者对太阳辐射的吸收量最大? (A)平流层大气(B)对流层大气(C)云层(D)地面 12. 下列哪一项出现时,通常表示空气的相对湿度大? (A)干球温度与湿球温度的差很大(B)干球温度与湿球温度的差很小(C)空气中的混合比大(D)空气中的水汽压大 13. 日出前的黎明,日落后的黄昏以及阴天时,天空仍是明亮的,这是由于:(A)吸收作用(B)大气逆辐射(C)反射作用(D)散射作用 14. 下列气体中不属于温室气体的是: (A)二氧化碳(B)甲烷(C)氮气(D)一氧化二氮 15. 焚风是过程的典型例子: (A)干绝热(B)湿绝热(C)假绝热(D)非绝热 16. 当状态曲线位于层结曲线的右端,此时大气属于()。 (A)绝对稳定型大气(B)真潜在不稳定型大气 (C)假潜在不稳定型大(D)绝对不稳定型大气 17. 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辐射形式是: (A)太阳短波辐射(B)地面长波辐射(C)大气辐射(D)大气逆辐射18. 地球大气平流层(Stratosphere)里,含量最大的气体成分是()。 (A)臭氧(O3) (B)氧气(O2) (C)氮气(N2) (D)二氧化碳(CO2)

高考地理分类汇编 大气

高考地理分类汇编 大气 [2014·北京朝阳区上学期期中] 读图X7-1,回答1~3题。 图X7-1 1.图中() A.晴朗天气,a大部分为大气吸收 B.湖泊湿地,b能和缓地加热大气 C.CO2增多,c较少补偿地面失热 D.冰雪地面,a→b的转化率增加 2.甲、乙、丙代表太阳辐射能在自然界常见的三种类型,则() A.甲包括水能B.乙包括沼气 C.乙包括石油D.丙包括煤炭 3.下列能源类型属于太阳辐射能且最为清洁的是() A.天然气B.地热能C.风能D.潮汐能 2014·山东卷图3为我国某区域冬季某日8时至次日8时的降雪量和积雪深度分布图,该时段该区域风向主要为偏东风,云量分布差异不明显。完成5~7题。

图3 5.造成该区域东西部积雪深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降雪量B.温度C.光照D.地形 6.图中M地积雪深度低于周围地区,该地可能是() A.农田B.林地C.城区D.乡村 7.道路积雪会影响交通,应用GPS技术可以() A.获取道路积雪影像数据B.解译积雪遥感影像 C.分析道路积雪空间分布D.确定待救援车辆位置 2014·山东卷图4为甲地所在区域某时刻高空两个等压面P1和P2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图中甲、乙两地经度相同。完成8~10题。 图4 8.此时甲地近地面的风向为() A.东南风B.西南风C.东北风D.西北风 9.此后,来自乙地的气团使甲地的天气发生明显变化。造成此次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是()

A.气旋B.反气旋C.冷锋D.暖锋 10.若该日甲、乙两地同时日出,则甲地该日() A.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B.为冬至日 C.日落时区时为18时D.昼夜等长 大气环流(气压带和风带) [2014·安徽卷] 鄱阳湖地区夏季的风向、降水等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位置变化的影响。鄱阳湖汛期水位上升,湖面辽阔;枯水期水位下降,水流归槽成为赣江,见图10(b)。图中的沙岭沙山(29.5°N附近)形成于2万年前,由松散沙粒组成。沙山临湖一侧发育了一系列垄(脊)槽(谷)相间的地形。读图10,完成31~32题。 图10 31.受大气环流和地形分布的影响,图10(b)所示地区() A.全年以偏北风为主,冬半年风速较大 B.夏半年以西南风为主,风速较大 C.全年以偏南风为主,夏半年风速较小 D.冬半年以东北风为主,风速较小 32.沙山及沙山上垄槽相间地形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A.风力堆积、流水侵蚀B.流水堆积、风力侵蚀 C.风力堆积、风力侵蚀D.流水堆积、流水侵蚀 2014·北京卷图3示意北半球夏季4个气旋的移动路径。读图,回答4~5题。

大气物理辐射课后习题Word版

习题 1、由太阳常数λ,0S =1367 W/m 2,请计算:①太阳表面的辐射出射度;②全太阳表面的辐 射通量;③整个地球得到的太阳辐射通量占太阳发射辐射通量的份数。 ①辐射出射度(P66):辐射通量密度(W/m 2 ) 任意距离处太阳的总辐射通量不变: ()() 2200200 2 211 2 2 8 72 441.496101367 6.96106.31610s s s s s r F d S d S F r m Wm m Wm ππ--Φ===??= ?≈? ② ()22 8722644 3.1415926 6.9610 6.316103.8410s s s r F m Wm W π-Φ==?????=? ③ ()2 6 2 2 2610 3.1415926 6.371013673.844510 4.5310e s m Wm r S W π--???= Φ?=? 答案:①6.3107 W/m 2 ;②3.7 1026 W ;③4.510 10 , 约占20亿分之一。 2、设大气上界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密度)在近日点时(d 1=1.47108km )为S 1,在远日点 时(d 2=1.52108 km )为S2,求其相对变化值 1 2 1S S S -是多大。 答案:6.5% 同1(1):

221122122 11 2 1222 2 4414141.471 1.5210.93530.0647 d S d S S S S S S d d ππππ=-=-=- =- ≈-= 3、有一圆形云体,直径为2km ,云体中心正在某地上空1km 处。如果能把云底表面视为7℃ 的黑体,且不考虑云下气层的削弱,求此云在该地表面上的辐照度。174W/m 2 云体:余弦弦辐射体+立体角 根据: 202/4 cos cos sin 2 T F L d L d d L π π πθθθθ?π=Ω == ??? 又由绝对黑体有4T F T L σπ== 所以此云在该地表面上的辐照度为 ()4 482 2 1 5.66961072732 174T E Wm σ--= =???+= 4、设太阳表面为温度5800K 的黑体,地球大气上界表面为300K 的黑体,在日地平均距离 d 0=1.50×108 km 时,求大气上界处波长=10m 的太阳单色辐照度及地球的单色辐射出射度。 答案:0.286 Wm 2 m 1 ,31.2 Wm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试题库参考答案版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试题库 一、选择题(每小题4 个选项中,只有1 项符合答案要求,错选、多选,该题不给分) 1. 以下对地球大气层结构的论述中,错误的是()。 A. 对流层的厚度随地球纬度的增加而降低。 B. 暖层空气处于高度的电离状态,故存在着大量的离子和电子。 C. 平流层的气温几乎不随高度变化。 D. 中间层的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该层空气不会产生强烈的对流运动。 2. 目前,我国排放大气污染物最多的是()。 A. 工业生产。 B. 化石燃料的燃烧。 C. 交通运输。 D. 生态环境破坏。 3. 烟囱上部大气是不稳定的大气、而下部是稳定的大气时,烟羽的形状呈()。 A. 平展型。 B. 波浪型(翻卷型)。 C. 漫烟型(熏蒸型)。 D. 爬升型(屋脊型)。 4. 尘粒的自由沉降速度与()的成反比。 A. 尘粒的密度。 B. 气体的密度。 C. 尘粒的粒径。 D. 气体的粘度。 5. 处理一定流量的气体,采用()净化时,耗用的能量为最小。 A. 重力除尘装置。 B. 惯性除尘装置。 C. 离心力除尘装置。 D. 洗涤式除尘装置。

6. 电除尘装置发生电晕闭塞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烟尘的电阻率小于104 1 ? cm。 11 B. 烟尘的电阻率大于10 ? cm。 C. 烟气温度太高或者太低。 D. 烟气含尘浓度太高。 7. 在以下关于德易希方程式的论述中,错误的是()。 A. 德易希方程式概括了分级除尘效率与集尘板面积、气体流量和粉尘驱进速度之间的 关系。 B. 当粒子的粒径相同且驱进速度也相同时,德易希方程式可作为除尘总效率的近似估 算式。 C. 当粒子的粒径相同且驱进速度不超过气流速度的10?20%时,德易希方程式可作 为除尘总效率的近似估算式。 D. 德易希方程式说明100 %的分级除尘效率是不可能的。 8. 直接应用斯托克斯公式计算含尘气流阻力的前提是()。 A. 颗粒雷诺数Rq三1,颗粒直径大于气体分子平均自由程。 B. 1 v Re p< 500,颗粒直径大于气体分子平均自由程。 C. 500< Re p< 2X 105,颗粒直径大于气体分子平均自由程。 D. 颗粒雷诺数Re p W 1,颗粒直径小于气体分子平均自由程。 9. 在以下有关填料塔的论述中,错误的是()。 A. 产生“塔壁效应”的主要原因是塔径与填料尺寸的比值太小。 B. 填料塔是一种具有固定相界面的吸收设备。 C. 当烟气中含有悬浮颗粒物时,填料塔中的填料容易堵塞。 D. 填料塔运行时的空塔气速一定要小于液泛气速。 10. 在以下有关气体吸附穿透曲线的论述中,错误的是()。 A. 穿透曲线表示吸附床处理气体量与出口气体中污染物浓度之间的函数关系。 B. 穿透曲线的形状取决于固定吸附床的操作条件。 C. 穿透曲线表示吸附床床层厚度与出口气体中污染物浓度之间的函数关系。 D. 穿透曲线斜率的大小可以反映吸附过程速率的快慢。 11. 在以下石灰或石灰石湿式洗涤法烟气脱硫的化学反应式中,( D )是对吸

历年高考物理试题

历年高考物理试题(上海卷)汇编 (2000~2010) 2010-7

200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上海物理试卷 考生注意: 1.全卷共8页,24题,在120分钟内完成。 2.第21、22、23、24题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而未写出主要演算过程的,不能得分,有数字计算的问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一、(50分)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答案中,至少有一个是正确的,把正确的答案全选出来,并将正确答案前面的字母填写在题后的方括号内,每一小题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部分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填写在方括号外的字母,不作为选出的答案。 1.下列关于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真空中红光波长比紫光波长短 (B)红光光子能量比紫光光子能量小 (C)红光和紫光相遇时能产生干涉现象 (D)红光照射某金属时有电子向外发射,紫光照射该金属时一定也有电子向外发射 2.关于α、β、γ三种射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α射线是原子核自发放射出的氦核,它的穿透能力最强 (B)β射线是原子核外电子电离形成的电子流,它具有中等的穿透能力 (C)γ射线一般们随着α或β射线产生,它的穿透能力量强 (D)γ射线是电磁波,它的穿透能力最弱 3.一小球用轻绳悬挂在某固定点,现将轻绳水平拉直,然后由静止开始释放小球,考虑小球由静止开始运动到最低位置的过程中() (A)小球在水平方向的速度逐渐增大(B)小球在竖直方向的速度逐渐增大 (C)到达最低位置时小球线速度最大(D)到达最低位置时绳中的拉力等于小球重力4.如图所示,两根平行放置的长直导线a和b载有大小相同方向相反的电流,a受到的磁

环境保护高考试题汇编试题与答案.doc

环境保护高考试题汇编 1.(2012年高考山东卷)(10分)【环境保护】下表为我国西北某区域三个年份各类盐渍化土壤面积统计表。读表回答问题。 2(1 (2)指出该区域农业生产中防治土壤盐渍化应采取的措施。(4分) 12.(2012年高考海南卷)(10分)【环境保护】城市涝灾(内涝)和城市水资源短缺并存,已成为我国部分城市的新环境问题。收集拦蓄雨水为城市所用被称为城市雨水资源化。城市雨水资源化可同时缓解城市涝灾和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根据资料,提出实现城市雨水资源化应采取的措施。 23.(2012年高考新课标卷)(10分)【环境保护】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百年来,上海市饮用水主要水源地发生了很大变化:1910年为苏州河,1928年改至黄浦江中、下游,1978年改至黄浦江中、上游,2010年改至长江青草沙。

(1)分析上海市饮用水主要水源地变化的原因。(4分) (2)提出保护城市水源地应采取的措施。(6分) 43.(2012年高考上海卷)阅读关于PM2.5的资料,回答问题。(18分)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颗粒直径只有一根头发丝的1/20,又称“可入肺颗粒”。人吸入过多的PM2.5可引起多种疾病。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环境空气质量指导值中,PM2.5为每立方米10微克。 我国华北某城市冬季监测采样点环境状况和PM2.5监测浓度 采样 点 采样点环境状况PM2.5 (μg/m3) 甲学校。东、北、西约1000米处各有一 条车流量较大的公路。 140 乙老城改建区。南面、西南面约1000 米是煤矿,北临车流量较大的公路。 160 丙步行街。紧邻车流量较小的公路。70 丁居民区。紧邻大型集市、交通繁忙区, 东北约500米有一热电厂。 170 戊煤化工区。东邻车流量较大的国道。340 ⑴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值相比,所列采样点的PM2.5浓度均已超标。归纳监测点PM2.5污染物可能的 主要来源。(4分) ⑵一般而言,大气中的PM2.5浓度除与污染源有关外,还会受哪些气象因素影响?如何影响?(6分〉

气象学大气考试卷模拟考试题.docx

《大气》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 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干洁大气( ) 2、下垫面( ) 3、气象要素( ) 4、干洁大气中,按容积计算含量最多的四种气体是:()、()、氩和()。 ( ) 5、大气中臭氧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的 ( ) 。( ) 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密----------------------------------封 ----------------------------------------------线-------------------------

6、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水汽主要吸收()辐射。() 7、近地气层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一般白天比晚上(),夏天比冬天()。() 8、()是大气中唯一能在自然条件下发生三相变化的成分,是天气演变的重要角色。() 9、根据大气中()的铅直分布,可以把大气在铅直方向上分为五个层次。() 10、在对流层中,温度一般随高度升高而()。() 11、大气中对流层之上的一层称为()层,这一层上部气温随高度增高而()。()

12、根据大气中极光出现的最大高度作为判断大气上界的标准,大气顶约高()千米。() 13、二氧化碳可以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使地面空气升温,产生“温室效应”。()() 14、由于植物大量吸收二氧化碳用于光合作用,使地球上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减少。()() 15、地球大气中水汽含量一般来说是低纬多于高纬,下层多于上层,夏季多于冬季()() 16、大气在铅直方向上按从下到上的顺序,分别为对流层、热成层、中间层、平流层和散逸层。()()

2019年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热学部分)Word版

2019年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热学部分) 全国卷I 33.[物理—选修3–3](15分) (1)(5分)某容器中的空气被光滑活塞封住,容器和活塞绝热性能良好,空气可视为理想气体。初始时容器中空气的温度与外界相同,压强大于外界。现使活塞缓慢移动,直至容器中的空气压强与外界相同。此时,容器中空气的温度_________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外界温度,容器中空气的密度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外界空气的密度。 (2)(10分)热等静压设备广泛用于材料加工中。该设备工作时,先在室温下把惰性气体用压缩机压入到一个预抽真空的炉腔中,然后炉腔升温,利用高温高气压环境对放入炉腔中的材料加工处理,改善其性能。一台热等静压设备的炉腔中某次放入固体材料后剩余的容积为0.13 m3,炉腔抽真空后,在室温下用压缩机将10瓶氩气压入到炉腔中。已知每瓶氩气的容积为3.2×10-2 m3,使用前瓶中气体压强为1.5×107 Pa,使用后瓶中剩余气体压强为2.0×106 Pa;室温温度为27 ℃。氩气可视为理想气体。 (i)求压入氩气后炉腔中气体在室温下的压强; (ii)将压入氩气后的炉腔加热到1 227 ℃,求此时炉腔中气体的压强。 全国卷II 33.[物理—选修3-3](15分) (1)(5分)如p-V图所示,1、2、3三个点代表某容器中一定量理想气体的三个不同状态,对应的温度分别是T1、T2、T3。用N1、N2、N3分别表示这三个状态下气体分子在单位 时间内撞击容器壁上单位面积的次数,则N1______N2,T1______T3,N2______N3。(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016-高中地理-地球上的大气--高考试题汇编

(2016?江苏地理卷)2016 年1 月24 日,一股强大的寒潮影响我国。图3 为该日8 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读图回答5-6 题。 5. 此时我国 A. 各地均受强大高压脊控制 B. 北方普遍降温降雪 C. 三亚风力大于昆明 D. 北京、上海风向基本相同 6. 该日上海气温比成都低的原因是 A. 无高大山脉阻挡,受寒潮影响大 B. 濒临海洋,受到海洋影响 C. 纬度更高,正午太阳高度小 D. 冷锋过境,降温明显 【答案】 (2016?上海地理卷)(十三)气候异常是当今人类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它严重威胁与影响人类的生存和生活。 25.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会导致 ①欧亚大陆的冰川后退②太平洋部分岛屿逐渐消失 ③北美中高纬小麦减产④影响东亚的台风数量减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6.今年4月,太平洋周边某些国家出现异常高温干旱天气,有专家认为这与厄尔尼诺有关。根据厄尔尼诺影响的一般规律判断,发生干旱的国家可能是 A.日本 B.泰国 C.智利 D.秘鲁 【答案】25、A 26、B (2016?江苏地理卷)图6 为某主题公园所在城市分布图。读图回答11 ~12题。

11. 下列时间点中至少有4 个城市该主题公园都在开放的是 A. 北京时间8 点 B. 北京时间11 点 C. 北京时间14 点 D. 北京时间17 点 12. 图示5 个城市中 A. 有4 个城市受季风的影响明显 B. 有4 个城市受台风(飓风)影响 C. 巴黎和的成因相同 D. 有3 个城市属于温带气候 【答案】11.B12.C (2016?天津卷)阅读图文材料,回答1-4题。 在天津市南部地区发现的贝壳堤,是贝壳及碎屑物受潮水搬运,在海边经较长时期堆积而形成的垄岗,可以作为当时海岸线的标志。 3.与天津市其他地区相比,北部地区降水较多的原因主要是 A.锋面过境频繁 B.地处迎风坡 C.空气对流旺盛 D.多气旋活动 【答案】 (2016?北京卷)图5为某山地气象站一年中每天的日出、日落时间及逐时气温(℃)变化图。读图,回答第7、8图。

大气物理课题目

第一单元(1-4章) 课堂练习1(大气学) 1、已知空气温度为26.4℃,露点为9.3℃,际水汽压(e ),饱和水汽压(E ),相对湿度(f )。如果露点不变,空气温度变高了,则答案将怎样变化?如果气温不变,露点变高了,则答案又将怎样变化? 解:将露点温度τ=9.3℃代入马格努斯公式,即求得水汽压e 7.459.3 2359.36.111011.7()e ?+=?=百帕 将空气温度代入马格努斯公式,即得饱和水汽压E 7.4526.4 23526.46.111034.4E ?+=?=(百帕) 相对湿度 100%34%e f E =?= 如果τ不变,空气温度变高了,则饱和水汽压E 要变大,相对湿度f 要变小。反之,如果气温不变,露点τ变高了,则与露点相对应的水汽压就要增高,所以相对湿度f 要变大。 2、在热带沙漠常常温度高达45℃或更高,而相对湿度却低达2%,而在极地,温度降低到零下40℃或更低,相对湿度近100%,试问哪个地区绝对湿度大,大多少倍? 解:分别求出温度45℃与-40℃时的饱和水汽压E 与她们的实际水汽压e

7.4545 235457.45235406.111096.246.11100.1896.240.02 1.925()0.1810.18() E E ?+?-=?==?==?==?=热(-40) 极热极(百帕) (百帕) e 百帕e 百帕 则 331.93217217 1.31(/) 273450.18 2172170.17(/)27340e a T e a T ===+= ==-热极克米克米 热带沙漠地区约大7.7倍。 3、已知气温为23.7℃,绝对湿度为14.13/克米,求e 、 E 、f 、τ、饱和差。 解:水汽压e 7.4523.7 23523.7(27323.7)14.1 19.3() 2172176.111029.3()100%66% T a e E e f E ?++?====?==?=百帕百帕 由e 值从马格奴斯公式可求得τ值 7.452356.1110e τ τ?+=?

全国各地高考地理试题汇编 专题三 大气(B卷)(含解析) (2)

专题3 大气(B卷)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4分) (2015·衡阳三模·5-7)辽宁省是我国太阳能资源和风能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之一。下图为“辽宁省年平均风速和太阳能资源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 1.图中甲地的平均风速数值可能为() A. 2.3 B. 2.6 C. 3.3 D. 4.1 2.以下有关辽宁省风速的叙述,正确的是() A.风速大小变化与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有关 B.风速大小与地形、距海远近等因素有关 C.山区风速变化大,沿海风速变化小 D.风速的变化规律是自南向北递减 3.下列有关辽宁省太阳能和风能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能丰富程度主要受纬度位置影响 B.太阳能分布与风速水平变化呈负相关 C.山区海拔高,适宜建立太阳能发电站 D.沿海风能发电可弥补冬季太阳能发电不足 (2015·哈尔滨三模·4-6)大湖效应是指冷空气遇到大面积未结冰的水面(通常是湖泊),从中得到水蒸汽和热能,然后在向风的湖岸形成降水的现象。受大湖效应影响,2014年美

国部分地区遭受罕见的暴风雪。左图为某次暴风雪形成过程示意图。右图为某区域地图。读图,回答第4-6题。 4.左图中() A.①气流强弱决定降水量多少 B.②环节可以用GIS技术监测 C.产生③过程的原理类似暖锋 D.④为高空冷气流受热后抬升 5.此次暴风雪() A.能加剧地壳运动和变质作用 B.直接减少全球干湿、冷热差异 C.与旱灾属于同一种灾害类型 D.对海陆交通运输造成严重破坏 6.右图中出现降雪量最大月份和地点可能是() A.1月,甲地 B.4月,乙地 C. 9月,丙地 D.11月,丁地(2015·西城区三模·5)下图为某年中国北方某市城郊温差的日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第7题 7.图中( ) A.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强,因此温差小 B.夜晚郊区比城区雾霾程度轻,因此温差小 C.冬季城区比郊区热排放量大,因此温差大 D.夏季盛行东南风且郊区风大,因此温差大

大气物理学题目与标准答案.docx

大气物理学 (32+19+33=84 题 ) 一、单项选择题: 1、陆地下垫面的热量差额主要是指__________。(C) A:下垫面与大气之间的热量交换B:下垫面上的蒸发与凝结 C:地面辐射差额D:土壤的性质 2、对流层与平流层交界处,有一个厚约 __________公里的过渡层,叫对流层顶。( A ) .10C 3、如果已知本站气压、海拔高度和气柱的__________,就可以用压高公式求算 海平面气压。 ( C ) A. 相对湿度 B.气压垂直递减率 C.平均温度 D.垂直高度 4、大气的稳定度决定于该气团的层结,层结不稳定是__________。 ( C ) A. γ =γ d B.γ <γ d C.γ>γd D、γ =γd=0 5、常在 T-lnP 图上见到,自由对流高度以上的正不稳定能量面积大于其下面的 负的不稳定能量面积 , 这种情况叫 __________。( A ) A. 真潜不稳定型 B.假不稳定型 C.绝对不稳定型 D.绝对稳定型 6、在叙述云块上升过程中的降温时,有时讲绝热降温,有时讲膨胀降温,这两 种说法 __________。( C ) A. 完全一样 B.完全不一样 C.基本一样 D.基本不一样 7、大气中的臭氧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 B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中间层 D、热层 8、目前一般把PH值小于 __________的降水都称为酸雨。( B ) A、B、 C 、 D 、 9、测量空气湿度的最基本方法是__________。( B ) A、干湿表法 B、称重法 C、疑结法 D、吸收法 10、一定体积内空气中含有的水汽质量和干空气质量的比值定义为__________。( B ) A、绝对湿度 B、混合比 C 、比湿D、相对湿度

大气试题库_有答案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试题库一、选择题(每小题4个选项中,只有1项符合答案要求,错选、多选,该题不给分) 1.以下对地球大气层结构的论述中,错误的是( D )。 A. 对流层的厚度随地球纬度的增加而降低。 B. 暖层空气处于高度的电离状态,故存在着大量的离子和电子。 C. 平流层的气温几乎不随高度变化。 D. 中间层的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该层空气不会产生强烈的对流运动。 2. 目前,我国排放大气污染物最多的是( B)。 A. 工业生产。 B. 化石燃料的燃烧。 C. 交通运输。 D. 生态环境破坏。 3. 烟囱上部大气是不稳定的大气、而下部是稳定的大气时,烟羽的形状呈( D)。 A. 平展型。 B. 波浪型(翻卷型)。 C. 漫烟型(熏蒸型)。 D. 爬升型(屋脊型)。 4. 尘粒的自由沉降速度与(D )的成反比。 A.尘粒的密度。 B. 气体的密度。 C. 尘粒的粒径。 D. 气体的粘度。 5.处理一定流量的气体,采用( A)净化时,耗用的能量为最小。 A. 重力除尘装置。 B. 惯性除尘装置。 C. 离心力除尘装置。

D. 洗涤式除尘装置。 6. 电除尘装置发生电晕闭塞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D )。 A. 烟尘的电阻率小于104?·cm。 B. 烟尘的电阻率大于1011?·cm。 C. 烟气温度太高或者太低。 D. 烟气含尘浓度太高。 7. 在以下关于德易希方程式的论述中,错误的是( B )。 A. 德易希方程式概括了分级除尘效率与集尘板面积、气体流量和粉尘驱进速度之间 的关系。 B. 当粒子的粒径相同且驱进速度也相同时,德易希方程式可作为除尘总效率的近似 估算式。 C. 当粒子的粒径相同且驱进速度不超过气流速度的10~20%时,德易希方程式可作 为除尘总效率的近似估算式。 D. 德易希方程式说明100%的分级除尘效率是不可能的。 8.直接应用斯托克斯公式计算含尘气流阻力的前提是( A )。 A.颗粒雷诺数Re p≤1,颗粒直径大于气体分子平均自由程。 B.1<Re p<500,颗粒直径大于气体分子平均自由程。 C.500<Re p<2×105,颗粒直径大于气体分子平均自由程。 D.颗粒雷诺数Re p≤1,颗粒直径小于气体分子平均自由程。 9.在以下有关填料塔的论述中,错误的是( B)。 A. 产生“塔壁效应”的主要原因是塔径与填料尺寸的比值太小。 B. 填料塔是一种具有固定相界面的吸收设备。 C. 当烟气中含有悬浮颗粒物时,填料塔中的填料容易堵塞。 D. 填料塔运行时的空塔气速一定要小于液泛气速。 10. 在以下有关气体吸附穿透曲线的论述中,错误的是( C )。 A.穿透曲线表示吸附床处理气体量与出口气体中污染物浓度之间的函数关系。 B.穿透曲线的形状取决于固定吸附床的操作条件。 C.穿透曲线表示吸附床床层厚度与出口气体中污染物浓度之间的函数关系。 D.穿透曲线斜率的大小可以反映吸附过程速率的快慢。 11.在以下石灰或石灰石湿式洗涤法烟气脱硫的化学反应式中,( C)是对吸收过程不利 的反应。

(完整版)初中物理大气压强习题(附有答案)

大气压强练习题 一、填空题 1.著名的_________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________实验第一次测定了大气压强的数值.一标准大气压相当于____厘米高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合________帕,约________帕. 2.(05沈阳市(课改区))把钢笔水吸入笔囊中是利用了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3.在做托里拆利实验时,如果把玻璃管倾斜一定角度,玻璃管内水银柱的长度将_______;水银柱的高度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已知实验室所在地大气压为1标准大气压,在如图所示的托里拆利实验 中,管内水银上方为真空,则管内A点的压强为_______毫米汞柱,槽内B点 的压强为_______毫米汞柱. 5.在做托里拆利实验时,不小心管内进入了一点空气,测得的结果是730 毫米汞柱,而当时实际大气压的值是756毫米汞柱,那么管中水银面上方空气的压强是 ________毫米汞柱. 6.做托里拆利实验,玻璃管内灌入的液体是_______.若管内灌入的是水,当玻璃管倒置在水里,要求管顶出现真空,玻璃管至少要约_____米;若管内灌入的是煤油,则玻璃管至少要约 _____米.(ρ油=0.8×103kg/m3)(在一标准大气压下) 7.(04湖南郴州)在标准大气压(1.0l×l05Pa)下,面积为20m2的房顶上表面受到的大气压力的大小为____________N. 8.(05安徽省)在玻璃瓶内装一些水,用一个插有两端开口细管的塞子将瓶口塞 紧,如图所示,从细管的上端向瓶内用力吹气,当停止吹气后,你将看到的现 象是,你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9.(04重庆北碚)某同学在实验室里读出水银气压计的示数为74cm,当地大气压 强的大小为____________Pa(g=10N/kg,水银的密度为13.6×103㎏/m3),由此 可知,当地位置比海平面________选填"高"或"低")。 10.(04福州)在海拔3000m以上的高原地区,汽车发动机的冷却水容易沸腾,是因为高原地区气压_______1标准大气压,水的沸点__________100℃。而人在该地区吸气困难,与在平原相比,吸气时肺的容积要扩张得更 ______些,肺内的气压要变得更 _______ 些。11.(05贵阳)高压锅是人们喜欢的节能、节时的炊具。再使用时,由于锅内气体的压强比外界大气压高,所以水的_________提高,食物可以很快煮熟。 12.(04芜湖)煮牛奶时,为了保持牛奶的营养成分,不能用高温煮沸。为此,人们制造了一种"低压锅"。用这种锅煮牛奶,可以使牛奶里的水不到100℃就沸腾。这种"低压锅"的物理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 13.酒精的沸点是78.5℃,如果测出酒精的沸点是78℃,则当地的大气压________于76cmHg. 14.(05天津市)若高压锅盖的面积约为450cm2,当锅内蒸气的压强达到1.6个标准大气压时,锅盖与锅体间的拉力为________N(已知外界大气压为1个标准大气压,1个标准大气压的值可近似取105Pa)。 15.(04福建宁德)注射器内封闭着一定质量的空气,在温度一定时,注射筒内空气体积减小,压强将___________.(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16.(04湖北黄冈)保温瓶中热水不满而盖紧瓶塞,过一段时间,瓶塞不易 拔出。此现象表明:体积一定时,气体的温度______,气体的压强____ __。假定外界大气压为1.0×105Pa,瓶口截面积为10cm2,拔出瓶塞至少需 要的力量是20N,则瓶内气体压强是_____. 17.如图所示,用手握着两张纸,让纸自然下垂.在两张纸的中间向下吹

2020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大气物理学课程试卷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试卷 2019 ~ 2020学年第一学期大气物理学课程试卷( A卷) 本试卷共2页时间120 分钟出卷教师:大气物理学课程小组出卷时间:2019.12学院:任课教师:专业:年级: 学号:姓名:得分: 注意:1. 答案以写在答题册上为准; 2. 本页与答题册均需要填写班级、学号、姓名。 3. 答题完成后,务必上交试卷,严禁将试卷带出考场。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在气压相等的情况下,暖湿空气密度要比干冷空气密度() A、大 B、小 C、一样 D、无法比较 2.在温度-对数压力图上,当状态曲线位于层结曲线右侧时,大气属于() A、绝对不稳定型大气 B、真潜在不稳定型大气 C、假潜在不稳定型大气 D、绝对稳定型大气 3.当入射光遇到粒径远小于其波长的分子时发生的散射是() A、几何光学散射 B、米散射 C、大颗粒散射 D、瑞利散射 4.下列哪些不是对流层的特点() A、大气温度随高度降低 B、大气的垂直混合作用强 C、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 D、空气中尘埃很少,大气透明度高 5.大气窗是指吸收带之间的准透明区,红外辐射大气窗波段范围主要位于() A、8~12 μm B、1~10 μm C、12~18 μm D、0.4~0.7 μm 6.如果大气处于静力绝对稳定状态下,那么() A、大气的位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大 B、大气的垂直减温率大于干绝热减温率 C、大气的水汽压随高度增加而增大 D、大气的密度随高度增加而增大 7.焚风是()过程的典型例子: A、干绝热 B、湿绝热 C、假绝热 D、非绝热

8. 地面与大气系统能量平衡过程中,地面支出的热量里,按能量值从大到小排 列,以下几种“热”的顺序是( )。 A 、 辐射能、潜热、感热 B 、 辐射能、感热、潜热 C 、 潜热、辐射能、感热 D 、 感热、潜热、辐射能 9. 逆温层指的是在近地面温度随高度( )的某层大气。 A 、降低 B 、升高 C 、不变 D 、视具体情况而定 10. 有大气层的地球表面温度比没有大气层的地球表面温度高,原因是大气层 ( )。 A 、吸收太阳辐射 B 、反射太阳辐射 C 、对长波的散射 D 、吸收并放出红外辐射 11. 如果某行星和地球接收同样多的太阳辐射能,但该行星的行星反照率大于地 球,那么该行星的平衡温度将( )地球的平衡温度。 A 、高于 B 、低于 C 、等于 12. 如果一个黑体吸收的辐射能小于其放射的辐射能,那么该黑体的温度将( )。 A 、上升 B 、下降 C 、保持不变 13. 如果地球上面的云量减少,那么地气系统的反照率将( )。 A 、增加 B 、减小 C 、保持不变 14. 某气块等压降温时,下列湿度参量中随之增大的是 ( )。 A 、露点温度; B 、相对湿度; C 、混合比 15. 有关风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风向指风的来向 B 、风向总是从高气压指向低气压 C 、空间尺度越大的天气系统的垂直速度越大 D 、风向是指风的去向 16. 气压随高度递减率最大是在:( )。 A 、对流层 B 、平流层 C 、中层 D 、热层 17. 若欲测得本站气压,通常我们必须做( )订正。 A 、温度与时间 B 、温度与重力 C 、温度与高度 D 、观测员误差与温度 18. 饱和气块在绝热上升过程中,叙述正确的是:( )。 A 、位温保守 B 、水汽压保守 C 、假相当位温保守 D 、温度保守 19. 垂直减温率 3.41/100C m γ>的气层一定是( )。

(整理)历年高考题汇编_常见的天气系统.

【真题亮相】 (2008山东卷)下表是中美两国的两个苹果产区与北半球苹果生长最适宜区的气候条件和生产成本的相关资料。据表回答1~2题。 1.表中的美国产区最可能位于 A.30°N~40°N西海岸B. 30°N~40°N东海岸 C.密西西比河三角洲D.五大湖区 2.表中的中国产区与美国产区相比,具有的优势是 ①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条件更适宜②气温年较差大,有利于苹果糖分的积累 ③夏季光照条件较好④劳动力成本较低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008年江苏卷)我国东部地区的主要锋面雨带,通常位于西太平洋 副热带高压脊线以北5—8个纬度距离处,并随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北进 南退而移动。下图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3~4 题。(双选) 3.当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移到图示位置时 A.长江三角洲地区都吹东北风 B.副热带高压南侧洋面处于台风活动期 C.台湾海峡受上升气流影响而多雨 D.华北地区干燥少雨 4.下列诗句描述的降水情景,可能出现在图示时期的是 A.清明时节雨纷纷 B.黄梅时节家家雨 C.雨滴梧桐秋夜长 D.清风细雨湿梅花 (2007 江苏南通)读以北极为中心的地球部分示意图(AB为晨昏线,阴影部分为 气压带),完成1~2题。 1.图中甲所在地的气压带名称应该是 A.赤道低压带 B.副热带高压带 C.副极地低压带 D.极地高压带 2.在上题所示期间,以下地理现象可能出现的是 A.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正刮西北风 B.开普敦处于炎热干燥的季节 C.北印度洋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D.亚欧大陆等温线向高纬凸出 (2008.宿迁)读我国某区域简图,回答3~4题。 3.导致甲、乙两地气温低于同纬度其他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A.黄河流经 B.地形起伏 C.矿产开采 D.距海远近 4.下列四幅图中,正确反映图中京包铁路沿线气温变化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