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试题库_有答案)分解
期末试题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试题及答案

期末试题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1. 大气污染是指()A. 空气中各种有害物质浓度超过一定标准B. 空气中有害物质排放导致空气质量下降C. 空气中含有臭氧等有害气体D. 空气中含有大量灰尘和颗粒物2. 煤烟中主要有以下哪种大气污染物()A. 二氧化硫B. 一氧化碳C. 氮氧化物D. 悬浮颗粒物3. 酸雨对环境的危害主要体现在()A. 土壤酸化B. 水体污染C. 植物凋落D. 可见光照射减弱4. 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形式主要有()A. 移动源排放B. 非道路机械排放C. 工业废气排放D. 生活排放5. 大气污染防治的主要技术手段包括()A. 管理措施B. 机械除尘C. 燃烧改进D. 电除尘二、填空题(共10题,每题5分,共50分)1. 大气污染物主要分为()和()两大类。
2. 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小于()的颗粒物。
3. 大气污染控制中常用的燃烧改进技术有()和()。
4. 酸雨主要是由于大气中()和()的排放导致的。
5. 大气污染防治中的管理措施主要包括()和()两方面。
6. 大气污染的控制主要是通过()和()两种途径。
7. 脱硫技术主要有()和()两种方法。
8. 大气污染的治理需要()和()两个方面的努力。
9. 燃煤锅炉中常用的除尘设备有()和()。
10. 大气污染治理的目标是实现()。
三、简答题(共5题,每题10分,共50分)1. 解释大气污染的形成和传输机理。
2. 介绍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及其危害。
3. 分析大气污染治理中的典型技术。
4. 阐述大气污染的管理措施和作用。
5. 论述大气污染治理面临的挑战和解决途径。
四、综合应用题(共2题,每题20分,共40分)1. 某煤矿周边大气中PM2.5和二氧化硫浓度分别为120μg/m³和60μg/m³,超过了国家标准,需要进行治理措施。
请结合燃煤锅炉和燃煤电厂两个场景,分别设计相应的大气污染治理方案。
大气污染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大气污染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是什么?A. 工业排放B. 交通排放C. 自然现象D. 家庭烹饪答案:A2. 以下哪种气体不属于主要的大气污染物?A. 二氧化碳B. 二氧化硫C. 氮氧化物D. 一氧化碳答案:A3. 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A. 呼吸系统B. 心血管系统C. 神经系统D. 所有以上答案:D4. 什么是PM2.5?A. 一种新型材料B. 细颗粒物C. 一种气体D. 一种疾病答案:B5. 以下哪种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大气污染?A. 使用清洁能源B. 增加汽车使用C. 焚烧垃圾D. 增加工业排放答案:A6. 大气污染的监测主要依靠什么技术?A. 卫星遥感B. 地面监测站C. 无人机D. 所有以上答案:B7. 什么是温室效应?A. 一种经济现象B. 一种自然现象C. 一种社会现象D. 一种心理现象答案:B8. 以下哪种气体是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A. 氧气B. 二氧化碳C. 氮气D. 氦气答案:B9. 什么是酸雨?A. 一种自然现象B. 一种社会现象C. 一种工业产品D. 一种疾病答案:A10. 酸雨的形成主要与哪种大气污染物有关?A. 二氧化碳B. 二氧化硫C. 氮氧化物D. 一氧化碳答案:B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1. 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包括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答案:源头控制、过程控制、末端治理12. 空气质量指数(AQI)是用来衡量_______的指标。
答案:空气质量13. 臭氧层位于大气层的_______。
答案:平流层14. 汽车尾气中的污染物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答案: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15. 室内空气污染的来源包括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答案:装修材料、家具、烹饪油烟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6. 简述大气污染对环境的影响。
大气物理学试题及答案

大气物理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大气中水汽含量的增加会导致:A. 气温升高B. 气温降低C. 气压升高D. 气压降低答案:A2. 下列哪项不是大气中的主要气体?A. 氮气B. 氧气C. 二氧化碳D. 氦气答案:D3. 大气层中臭氧层的作用是:A. 吸收紫外线B. 反射红外线C. 吸收红外线D. 反射紫外线答案:A4. 以下哪项不是大气环流的主要驱动力?A. 地球自转B. 地球公转C. 太阳辐射D. 地壳运动答案:D5. 以下哪种天气现象与大气中的水汽凝结有关?A. 闪电B. 龙卷风C. 雾D. 地震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大气层的厚度约为________公里。
答案:10002. 地球大气层中,________层是天气变化的主要区域。
答案:对流3. 云的形成是由于大气中的水汽在________过程中凝结成水滴或冰晶。
答案:冷却4. 地球的大气层由外向内依次为________、平流层、对流层。
答案:电离层5. 太阳辐射到达地球表面的能量中,大部分是________波长的光。
答案:可见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大气中温室效应的作用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答案:温室效应是指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等)吸收和重新辐射地球表面的热量,导致地球表面温度升高的现象。
这种效应对全球气候有显著影响,可能导致全球变暖、极端天气事件增多、海平面上升等一系列环境问题。
2. 描述大气环流的基本过程。
答案:大气环流是指大气中大规模的气流运动。
基本过程包括:太阳辐射加热地表,地表加热大气,造成不同地区温度差异,进而产生气压差异,驱动大气流动。
这些流动在地球自转和科里奥利力的作用下形成全球性的环流模式,如哈德来环流、费雷尔环流等。
3. 解释什么是锋面,并说明其在天气变化中的作用。
答案:锋面是指冷暖气团相遇时形成的边界。
在天气变化中,锋面是导致降水、风暴等天气现象的主要因素。
初三化学空气经典试题及答案二分解

初三化学空气经典试题及答案二【例1】 空气的成分中,体积分数约占78%的是( )【例2】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空气中体积分数约占21%的是()A. 二氧化碳 B .氮气 C .氧气 D .稀有气体【例3】 桌子上有一个空烧杯,烧杯内() A.是氮气B•是氧气C•是空气 D •没有物质【例4】空气中各组分的体积分数如下图,把它补充完整。
【例5】空气的成分中,按体积计算由大到小的正确顺序是( )A .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B.氧气、氮气、水蒸气、稀有气体C .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D .氧气、氮气、水蒸气、二氧化碳【例6】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是( )【例7】 早期化学家为了认识空气的本质,将一些物质放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实验,结果发现每次都有约 1/5的空气不知去向。
当时化学家把这 1/5的空气称为“有用空气”,这种“有用空气”是指( )A. 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例8】植物光合作用消耗空气中的( )A .氧气B .二氧化碳C .氮气 D.稀有气体【例9】空气中含量最多且可制化肥的气体是()A.氮气 B .氧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水蒸气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例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空气的成分是比较固定的,主要由氮气和氧气组成B. 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占21%氮气占78%C. 在通常状况下,无色、无味的气体一定是空气D. 空气是一种单一的物质,它是由空气一种成分组成【例11】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工业上利用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从液态空气中分离出氧气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B.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资源C.若大量有害物质进入空气中,仅靠大自然的自净能力,大气还能保持洁净D.按体积分数计,空气中约含有氮气78 %、氧气21%、其他气体和杂质1%【例12】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氮气占________________ ,氧气占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占0.94%, __________ 占0.03%,其他气体和杂质占_________ 。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题库(含答案)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题库(含答案)判断1.大气与空气是同一概念。
(×)2.我国的大气污染主要属于混合型。
(×)3.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是造成大气污染的最主要原因。
(√)4.粉尘属于气溶胶状态污染物而雾则是属于气态污染物。
(×)5.我国是世界上污染最重的国家之一。
(√)6.酸雨是指pH小于7的降雨。
(×)7.我国最大的酸雨区是华南、西南酸雨区。
(√)8.无烟煤是形成年代最久的煤。
(√)9.燃料中的所有成分均可燃烧。
(×)10.天然燃料属于不可更新资源。
(×)11.煤的变质程度越大,含炭量就越高。
(×)12.汽车使用无铅汽油后,就不会对大气造成污染。
(×)13.天然气中不含有硫化物,因此燃烧后不排放有害气体。
(×)14.煤中的可燃硫在燃烧过程中均能够被氧化生成SO2。
(√)15.燃煤旋风炉产生的热致NOx比其它燃烧炉要多得多。
(√)16.燃料中的氮约有20%~70%转化成NOx。
(√)17.燃烧中产生的多环化合物是由于燃烧不完全造成的。
(×)18.煤的挥发分含量越高,燃烧时产生的黑烟就可能越多。
(×)19.如果适当的增加空气过剩系数,能够降低碳粒子的生成。
(√)选择题20.目前我国控制大气污染的主要任务是控制(A)的污染。
A.颗粒污染物、SO2;B.SO2、NO xC.颗粒污染物、NO x D.SO2、重金属铅21.净化气态污染物最常用的基本方法是(C)A.吸附法B.燃烧法C.吸收法D.催化转化法22.影响燃烧过程的“3T”因素是指(A )A.温度、时间、湍流B.理论空气量、空气过剩系数、空燃比C.温度、时间、空燃比D.温度、时间、空气过剩系数23.能够有效降低SO2和NOx排放量的燃煤锅炉是(D )A.炉排炉B.煤粉炉C.旋风炉;D.硫化床锅炉。
24.在燃料燃烧过程中会造成NOx排放量的燃煤锅炉是( C )A.炉排炉B.煤粉炉C.旋风炉;D.硫化床锅炉。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试题及答案3套

15.在吸收过程中,关于吸收操作线和平衡线的关系,下列正确的是A 吸收操作线与平衡线相交B 吸收操作线与平衡线相切C 吸收操作线位于平衡线上方D吸收操作线位于平衡线下方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少选、多选、选错均不得分)1.下列哪些措施可以控制酸雨和致酸前体物A 采用烟气脱硫装置;B 改进汽车发动机技术,安装尾气净化装置C 使用低硫煤,改进燃烧技术D 寻找氟利昂的替代工质。
2.电除尘器的主要特点是A 适用各种粉尘,且均具有很高的除尘效率B 压力损失小C 适合高温烟气净化D 处理烟气量大3.下列关于袋式除尘器除尘效率的影响因素说法错误的是A 滤袋越新,除尘效率越高B 清灰越干净,除尘效率越高C 提高过滤风速可以提高除尘效率D 降低过滤风速可以提高除尘效率4.提高重力沉降室的除尘效率,下列哪些途径是正确的A 降低沉降室高度B 降低沉降室内的气体流速C 增加沉降室高度D 增加沉降室长度5.两台不同型号的风机并联工作,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实际风压与单台风机额定风压一样B 实际风压较额定风压可能增加,也可能降低C 实际风量是两台风机额定风量之和D 实际风量可能增加,也可能比其中的一台额定风量小。
三.某车间拟用活性碳吸附净化含苯废气,共采用计2个固定床组成一连续吸附流程,工况如下:☐废气:常温常压条件下,废气排放量为4.5 m3/s,进口苯浓度1800 mg/m3,出口苯浓度10 mg/m3;☐活性碳:吸附容量为0.18 kg(苯)/kg(活性炭),密度580 kg/m3☐吸附床:操作周期8 h,吸附4 h,再生3 h,备用1 h问:该工艺共需要活性碳多少立方米?(12分)四.有一串联除尘系统,第一级采用重力沉降除尘器,第二级采用电除尘器。
除尘系统设计风量为300000 m3/h,烟气温度为140℃(除尘系统设计中不考虑降温),当地大气压力为84.6 kPa,重力除尘器入口含尘浓度为30 g/m3,电除尘粉尘排放浓度为50 mg/Nm3。
地理大气运动试题答案及解析

地理大气运动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图为东亚局部地区某日某时天气形势示意图。
回答下题。
【1】与N地比较,M地①气压高②气压低③风力大④风力小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答案】B【解析】气压的高低直接读取图中的等压线数值即可,N地的气压在1030-1040百帕范围内,而M地气压为1020百帕;风力大小要看等压线的密集程度,M处等压线比N处密集,说明M处的风力更大。
故选B。
【2】北京的天气特点可能是A.降温、大风B.连续性降水C.升温、晴天D.降温、晴天【答案】A【解析】从图中信息可知,北京处于冷锋的锋后,处于冷气团控制下,出现降温和大风天气,还有可能有降水过程,天气以阴雨天气为主;连续性降水是暖锋控制下的天气。
故选A。
2.(13分)根据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赞比西河三角洲是非洲黑水牛分布最密集的地区,这里有大量野生鸟类,当地居民在此种植水稻、甘蔗,养殖对虾、捕鱼抓虾,野生动物游猎营利颇丰。
30多年前,赞比西河沿岸国家按照西欧河流的特点设计建成了甲水电站,形成了非洲第四大水库,调控着赞比西河80%的水量和泥沙沉积物。
材料二世界某区域简图(左图)和甲城市月降水量变化图(右图)。
(1)与岛屿东侧河流相比,赞比西河水系具有、、的特征。
(3分)(2)甲城市的气候类型是气候,其5-8月的降水量很少,原因是。
(3分)(3)莫桑比克海峡处有流(按洋流的性质)流经,对沿岸的气候有的作用。
(2分)(4)乙水电站设计忽视的主要问题是和等;若该水电站运行管理不合理,会对下游三角洲农业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有、、等。
(5分)【答案】(1)流程长(1分);支流多(1分);流域面积广(1分)(2)热带草原(2分),受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
(1分)(3)暖流(1分);增温增湿(1分)(4)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1分);含沙量大(1分)。
三角洲地区土壤肥力降低,农业减产(1分);种植业、水产养殖业减产(2分),游猎活动受到影响等。
大气试题库 有答案分解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试题库一、选择题(每小题4 个选项中,只有1 项符合答案要求,错选、多选,该题不给分)1. 以下对地球大气层结构的论述中,错误的是(D )。
A. 对流层的厚度随地球纬度的增加而降低。
B. 暖层空气处于高度的电离状态,故存在着大量的离子和电子。
C. 平流层的气温几乎不随高度变化。
D. 中间层的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该层空气不会产生强烈的对流运动。
2. 目前,我国排放大气污染物最多的是(B)。
A. 工业生产。
B. 化石燃料的燃烧。
C. 交通运输。
D. 生态环境破坏。
3. 烟囱上部大气是不稳定的大气、而下部是稳定的大气时,烟羽的形状呈(D)。
A. 平展型。
B. 波浪型(翻卷型)。
C. 漫烟型(熏蒸型)。
D. 爬升型(屋脊型)。
4. 尘粒的自由沉降速度与(D )的成反比。
A. 尘粒的密度。
B. 气体的密度。
C. 尘粒的粒径。
D. 气体的粘度。
5. 处理一定流量的气体,采用(A )净化时,耗用的能量为最小。
A. 重力除尘装置。
B. 惯性除尘装置。
C. 离心力除尘装置。
D. 洗涤式除尘装置。
6. 电除尘装置发生电晕闭塞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D )。
A. 烟尘的电阻率小于104 1• cm。
11B. 烟尘的电阻率大于10 1• cm oC. 烟气温度太高或者太低。
D. 烟气含尘浓度太高。
7. 在以下关于德易希方程式的论述中,错误的是(B )oA. 德易希方程式概括了分级除尘效率与集尘板面积、气体流量和粉尘驱进速度之间的关系。
B. 当粒子的粒径相同且驱进速度也相同时,德易希方程式可作为除尘总效率的近似估算式。
C. 当粒子的粒径相同且驱进速度不超过气流速度的10〜20%时,德易希方程式可作为除尘总效率的近似估算式。
D. 德易希方程式说明100 %的分级除尘效率是不可能的。
8. 直接应用斯托克斯公式计算含尘气流阻力的前提是( A )oA. 颗粒雷诺数三1,颗粒直径大于气体分子平均自由程。
B. 1 v Re p V 500,颗粒直径大于气体分子平均自由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试题库一、选择题(每小题4个选项中,只有1项符合答案要求,错选、多选,该题不给分)1.以下对地球大气层结构的论述中,错误的是(D )。
A. 对流层的厚度随地球纬度的增加而降低。
B. 暖层空气处于高度的电离状态,故存在着大量的离子和电子。
C. 平流层的气温几乎不随高度变化。
D. 中间层的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该层空气不会产生强烈的对流运动。
2. 目前,我国排放大气污染物最多的是(B)。
A. 工业生产。
B. 化石燃料的燃烧。
C. 交通运输。
D. 生态环境破坏。
3. 烟囱上部大气是不稳定的大气、而下部是稳定的大气时,烟羽的形状呈(D)。
A. 平展型。
B. 波浪型(翻卷型)。
C. 漫烟型(熏蒸型)。
D. 爬升型(屋脊型)。
4. 尘粒的自由沉降速度与(D )的成反比。
A.尘粒的密度。
B. 气体的密度。
C. 尘粒的粒径。
D. 气体的粘度。
5.处理一定流量的气体,采用(A)净化时,耗用的能量为最小。
A. 重力除尘装置。
B. 惯性除尘装置。
C. 离心力除尘装置。
D. 洗涤式除尘装置。
6. 电除尘装置发生电晕闭塞现象的主要原因是(D )。
A. 烟尘的电阻率小于104Ω·cm。
B. 烟尘的电阻率大于1011Ω·cm。
C. 烟气温度太高或者太低。
D. 烟气含尘浓度太高。
7. 在以下关于德易希方程式的论述中,错误的是(B )。
A. 德易希方程式概括了分级除尘效率与集尘板面积、气体流量和粉尘驱进速度之间的关系。
B. 当粒子的粒径相同且驱进速度也相同时,德易希方程式可作为除尘总效率的近似估算式。
C. 当粒子的粒径相同且驱进速度不超过气流速度的10~20%时,德易希方程式可作为除尘总效率的近似估算式。
D. 德易希方程式说明100%的分级除尘效率是不可能的。
8.直接应用斯托克斯公式计算含尘气流阻力的前提是(A )。
A.颗粒雷诺数Re p≤1,颗粒直径大于气体分子平均自由程。
B.1<Re p<500,颗粒直径大于气体分子平均自由程。
C.500<Re p<2×105,颗粒直径大于气体分子平均自由程。
D.颗粒雷诺数Re p≤1,颗粒直径小于气体分子平均自由程。
9.在以下有关填料塔的论述中,错误的是(B)。
A. 产生“塔壁效应”的主要原因是塔径与填料尺寸的比值太小。
B. 填料塔是一种具有固定相界面的吸收设备。
C. 当烟气中含有悬浮颗粒物时,填料塔中的填料容易堵塞。
D. 填料塔运行时的空塔气速一定要小于液泛气速。
10. 在以下有关气体吸附穿透曲线的论述中,错误的是(C )。
A.穿透曲线表示吸附床处理气体量与出口气体中污染物浓度之间的函数关系。
B.穿透曲线的形状取决于固定吸附床的操作条件。
C.穿透曲线表示吸附床床层厚度与出口气体中污染物浓度之间的函数关系。
D.穿透曲线斜率的大小可以反映吸附过程速率的快慢。
11.在以下石灰或石灰石湿式洗涤法烟气脱硫的化学反应式中,(C)是对吸收过程不利的反应。
()()A Ca OH SO CaSO H O H O B CaCO SO H O CaSO H O CO C CaSO H O SO H O Ca HSO D CaSO H O H O O CaSO H O .⋅+→•+⋅++→•+⋅•++→⋅•++→•22322322322322232322242121212121212212322 12. 对于高温、高湿烟气的烟尘治理工艺,在选择设备时拟采用( D )为宜。
A. 旋风除尘器。
B. 袋式除尘器。
C. 静电除尘器。
D. 湿式除尘器。
13. 在以下关于除尘器电晕电场中的粒子荷电机理的论述中,错误的是( C )。
A. 直径d P >0.5μm 的粒子以电场荷电为主。
B. 直径d P <0.2μm 的粒子以扩散荷电为主。
C. 电场荷电过程的粒子荷电量与电晕电场的温度成正比。
D. 扩散荷电过程的粒子荷电量与电晕电场的温度成正比。
14. 用甲烷CH 4作还原剂时,选择性非催化还原NOx 的化学反应式中,(A )式为副反应。
A CH NO H O NO COB CH O H O COC CH NO H O N COD CH NO N CO H O⋅+→++⋅+→+⋅+→++⋅+→++42224222422242222424224222215. 根据气液两相间物质传递过程的双膜理论,以下论述中(D )是错误的。
A. 即使气液两相主体呈湍流时,气膜和液膜仍呈层流。
B. 气液两相主体不存在浓度梯度,被吸收组分在气液两相主体的扩散阻力可以忽略不计。
C. 在气膜和液膜中,没有吸收组分的积累。
D. 气液两相主体达到平衡时,相界面处才没有任何传质阻力。
16. 目前我国主要大气污染物是(D )。
A. 二氧化硫、降尘和总悬浮微粒。
B. 氮氧化物、降尘和总悬浮微粒。
C. 一氧化碳、降尘和总悬浮微粒。
D.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总悬浮微粒。
17.以下对地球大气对流层的论述中,错误的是(D )。
A. 一般情况下,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B. 云雾雨雪等主要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C. 受地面状况和人为活动影响最为显著.D. 水汽和尘埃的含量较少。
18.烟囱上部大气存在着逆温层、下部的大气为不稳定时,烟羽的形状呈(C )。
A. 平展型。
B. 波浪型(翻卷型)。
C. 漫烟型(熏蒸型)。
D. 上升型(屋脊型)。
19.尘粒的自由沉降速度与(C )的平方成正比。
A. 尘粒的密度。
B. 气体的密度。
C. 尘粒的粒径。
D. 气体的粘度。
20.处理一定流量的气体,(D)占用的空间体积最小。
A. 重力除尘装置。
B. 惯性除尘装置。
C. 离心力除尘装置。
D. 洗涤式除尘装置。
21.电除尘装置发生反电晕现象的主要原因是(B )。
A. 烟尘的电阻率小于104Ω·cm。
B. 烟尘的电阻率大于1011Ω·cm。
C. 烟尘的电阻率在104~1011Ω·cm之间。
D. 烟气温度太高。
22.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或等于(C )微米的尘粒,在大气中可以长时间飘浮而不易沉降下来,被称为“可吸入颗粒物”。
A. 0.1。
B. 1。
C. 10。
D. 100。
23. 在旋风除尘器的内、外涡旋交界圆柱面上,气流的(A )最大。
A. 切向速度。
B. 径向速度。
C. 轴向速度。
D. 粉尘浓度。
24. 填料塔、湍球塔和筛板塔是最常用的气态污染物吸收净化设备,空塔气速是影响它们正常运行的技术指标。
设它们的空塔气速分别为V1、V2和V3,则在设备选择或设计时,三者之间的关系应为(B)。
A. V1>V2>V3。
B. V1<V2<V3。
C. V1<V3<V2。
D. V2>V1>V3。
25. 燃料油的燃烧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其中对整个燃烧过程起控制作用的是(D )。
A.燃料油的雾化和油雾粒子中的可燃组分的蒸发与扩散;B.燃料油的雾化和可燃气体与空气的混合;C.燃料油的雾化和可燃气体的氧化燃烧;D.燃料油的雾化、油雾粒子中的可燃组分的蒸发与扩散和可燃气体与空气的混合。
26. 对于高温、高湿烟气的烟尘治理工艺,在选择设备时不宜采用(B )。
A. 旋风除尘器。
B. 袋式除尘器。
C. 静电除尘器。
D. 湿式除尘器。
27. 在以下关于气体吸附过程的论述中,错误的是(A )。
A. 对于化学吸附而言,因为其吸附热较大,所以降低温度往往有利于吸附。
B. 增大气相主体的压力,从而增加了吸附质的分压,对气体吸附有利。
C. 流经吸附床的气流速度过大,对气体吸附不利。
D. 当用同一种吸附剂(如活性炭)时,对于结构类似的有机物,其分子量愈大,沸点愈高,被吸附的愈多,对结构和分子量都相近的有机物,不饱和性愈大,则愈易被吸附。
28. 用氢作还原剂,选择性非催化还原NOx 的化学反应式中,( A )式通常称为脱色反应。
A H NO H O NOB H O H OC H NO H O ND NO H NH H O⋅+→+⋅+→⋅+→+⋅+→+222222222232222222522 29. 在一般情况下,气-固相催化反应的控制步骤是( D ),整个过程受化学动力学控制。
A. 反应物分子从气流中通过层流边界层向催化剂外表面扩散.B. 反应物分子从催化剂外表面通过微孔向催化剂内部扩散.C. 反应物分子被催化剂表面化学吸附.D. 反应物分子在催化剂表面上发生化学反应。
30. 可能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的大气污染物是(C )A. SO 2。
B. NOx 。
C. CO 2。
D. VOCs 。
31. 电除尘装置发生电晕闭塞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C )。
A. 烟尘的电阻率小于104Ω·cm 。
B. 烟尘的电阻率大于1011Ω·cm 。
C. 烟气中粉尘浓度太高。
D. 烟气温度太高。
32. 活性炭优先吸附的气体是( D )。
A. SO 2。
B. NOx。
C. CO2。
D. VOCs。
33. 旋风除尘器内压力最低处是(D )。
A. 内涡旋圆柱面。
B. 外涡旋交界圆柱面。
C. 内、外涡旋交界圆柱面。
D. 锥体处。
34. 计算流体阻力的阻力系数受(D)的影响。
A. 流体的密度。
B. 颗粒的密度。
C. 颗粒与流体的相对运动速度。
D. 颗粒雷诺数。
35. 以下那种气体不属于温室气体。
(D )A. CO。
B. CO2。
C. CH4。
D. SO2。
36. 可能引起臭氧层破坏的大气污染物是(B )。
A. SO2。
B. NOx。
C. CO2。
D. CH4。
37.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或等于(D )微米的尘粒,在大气中可以飘浮而不易沉降下来,被称为“总悬浮颗粒物”。
A. 0.1。
B. 1。
C. 10。
D. 100。
38. 企业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必须执行的标准是(B )。
A. 国家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B. 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C. 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D.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39. 煤中(C )形态的硫,不参加燃烧过程。
A. 黄铁矿硫。
B. 有机硫。
C. 硫酸盐硫。
D. 元素硫。
40. 大气圈中,(A )集中了大气中几乎所有的水汽。
A. 对流层。
B. 平流层。
C. 中间层。
D. 散逸层。
41. 大气圈中,(B)集中了大气中的大部分臭氧。
A. 对流层。
B. 平流层。
C. 中间层。
D. 散逸层。
42. 在吸气罩的四周加上挡板,吸气罩的吸气量将(B)。
A. 增加一半。
B. 减少一半。
C. 保持不变。
D. 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
43. 采用湿式(C )的脱硫工艺,也可以同时去除烟气中的大部分氮氧化物。
A. 石灰/石灰石法。
B. 双碱法。
C. 氯酸钾法。
D. 氧化镁法。
44. 采用干式(C)的脱硫工艺,也可以同时去除烟气中的大部分氮氧化物。
A. 干法喷钙法。
B. 循环流化床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