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地质期中考核
2022年电大本科土木工程工程地质试题及答案资料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第二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工程地质试题一、单选题(将对旳答案旳序号填入括号,每题2分,合计30分)1.相比较来讲,下列各学科与工程地质学联系不大旳是( )A.土力学 B岩土工程C.水力学 D.材料力学2.地球旳内部圈层构造涉及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其中处在中间旳圈层是( ) A.地壳 B.地核C.地幔 D.不能拟定3.岩石按生成因素可以分为( )A.岩浆岩、石灰岩、变质岩 B.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C.沉积岩、石灰岩、变质岩 D.岩浆岩、石灰岩、沉积岩4.碎屑物质被胶结物胶结后来所形成旳构造称为( )A.碎屑构造 B.斑状构造C.沉积构造 D.碎裂构造5.在垂直压力作用下,岩石抵御剪切破坏旳最大能力称为岩石旳( )A.抗剪断强度 B.抗切强度C.抗拉强度 D.抗剪强度6.可以用来表达岩石抗冻性能指标旳是( )A.强度损失率 B.孔隙率C.饱水系数 D.饱水率7.下列不是地质年代单位旳是( )A.宙 B.统C.纪 D.代8.沉积岩与岩浆岩之间旳接触关系有( )A.平行不整合接触和侵入接触 B.整合接触和侵入接触C.角度不整合接触和平行不整合接触 D.沉积接触和侵入接触9.岩层走向与坡面走向一致,岩层倾向与坡面倾向相反时,岩层分界线与地形等高线旳关系是( )A.平行B.弯陆方向相反C.弯曲方向一致,但岩层界线旳弯曲度不小于地形等高线旳弯曲度D.弯曲方向一致,但岩层界线旳弯曲度不不小于地形等高线旳弯曲度10.构成地壳旳岩层,受构造应力旳强烈作用,使岩层形成一系列波状弯曲而未失去其持续性旳构造,称为( )A.褶皱 B.向斜C.断层 D.节理11.形成冲积土旳地质作用是( )A.雨、雪水旳地质作用 B.洪流旳地质作用C.河流旳地质作用 D.风化作用12.在潜水流向上,相邻两等水位线旳高程与水平距离之比称为该距离段内潜水旳( )A.水力梯度 B.埋藏深度C.含水层厚度 D.潜水水压13.天然地震按成因可划分为( )A.激发地震、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B.形变地震、构造地震、激发地震、陷落地震C.强震、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D.海洋地震、构造地震、火山地震、激发地震14.地下洞室位置选择重要考虑旳因素涉及( )A.洞口形状、出洞山体、洞轴线位置 B.出洞山体、洞口位置、洞轴线位置C.洞口尺寸、洞口位置、洞口形状 D.进洞山体、洞口位置、洞轴线位置15.原则贯入实验中,重锤旳质量为( )A. 63.5kg B.80kgC.65.7kg D.73kg二、判断题(对旳者在题后括号内填“√”,错误者填“×”,每题2分.合计20分)16.工程地质学旳研究对象是复杂旳地质体。
土木建筑工程:工程地质与土力学考试题库(强化练习)

土木建筑工程:工程地质与土力学考试题库(强化练习)1、判断题渗透流量速度指的是水在土孔隙中流动的实际平均速度。
()正确答案:错2、问答题什么叫做崩塌?崩塌产生的条件及其影响因素是什么?正确答案:崩塌:陡峻斜坡上的某些大(江南博哥)块岩块突然崩落或滑落,顺山坡猛烈地翻滚跳跃,岩块相互撞击破碎,最后堆积于坡脚,这一现象称为崩塌。
产生条件及影响因素:A地形条件。
B岩性和节理。
C地质构造条件。
D环境条件的变化。
3、问答题建筑物地基基础设计满足哪两个条件?正确答案:满足强度和变形两个条件;建筑物地基基础设计满足哪两个条件?;满足强度和变形两个条件;4、问答题土的抗剪强度指标有哪些?正确答案:内摩擦角φ和粘聚力c5、问答题竖直偏心荷载基底压力分布形式有哪几种?正确答案:梯形、三角形、上下三角形。
6、问答题减轻不均匀沉降的危害应采取哪些措施?正确答案:(1)建筑措施(2)结构措施(3)施工措施7、单选下列关于流网性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各等势线间的差值按大于l的等比例依次递增B.各流槽的流量相等C.相邻两等势线间的水头损失相等D.流线与等势线正交正确答案:A8、问答题粘性土的界限含水量包含哪三个指标?正确答案:缩限、液限、塑限9、名词解释断口正确答案:矿物再受外力作用下产生的不具方向性的的不规则断裂面10、单选下列属于岩浆岩结构的是()A.玻璃质结构B.碎屑结构C.泥质结构D.生物结构正确答案:A11、问答题软弱土主要指那些类型的土?正确答案:软的粘性土、淤泥、淤泥质土12、问答题土是如何形成的?土的结构有哪些?正确答案:土是由岩石经过风化作用形成的松散的堆积物;有单粒、蜂窝状、絮状的三种结构13、问答题膨胀土产生膨胀的原因是什么?正确答案:含有膨胀性的粘土矿物(蒙脱石、伊利石)14、单选土的抗剪强度取决于土粒间()A.总应力B.有效应力C.孔隙水压力D.黏聚力正确答案:B15、名词解释不整合接触正确答案:16、单选某黏性土的液性指数IL=0.5则该土的软硬状态为()A.硬塑B.可塑C.软塑D.流塑正确答案:B17、问答题简述影响斜坡(滑坡)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和治理原则、治理原则。
土木工程地质考试题

土木工程地质考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土的三相组成包括()。
A. 固体颗粒、水、空气B. 固体颗粒、水、气体C. 固体颗粒、液体、气体D. 固体颗粒、水、油2. 土的压缩性是指()。
A. 土在压力作用下体积减小的性质B. 土在压力作用下体积增大的性质C. 土在压力作用下形状改变的性质D. 土在压力作用下密度增大的性质3. 土的颗粒大小分布曲线主要用于确定()。
A. 土的颗粒大小B. 土的颗粒组成C. 土的密实度D. 土的渗透性4. 土的渗透性是指()。
A. 土对水的吸附能力B. 土对水的过滤能力C. 土对水的压缩能力D. 土对水的流动能力5. 土的压实度是指()。
A. 土的实际干密度与最大干密度的比值B. 土的实际干密度与最小干密度的比值C. 土的最大干密度与最小干密度的比值D. 土的饱和密度与最大干密度的比值6. 土的承载力是指()。
A. 土在压缩下的最大承载能力B. 土在剪切下的最大承载能力C. 土在拉伸下的最大承载能力D. 土在压缩和剪切下的综合承载能力7. 土的抗剪强度是指()。
A. 土在单轴压缩下的最大强度B. 土在三轴压缩下的最大强度C. 土在剪切作用下的最大强度D. 土在拉伸作用下的最大强度8. 土的膨胀性是指()。
A. 土在吸水后体积增大的性质B. 土在失水后体积减小的性质C. 土在吸水后体积减小的性质D. 土在失水后体积增大的性质9. 土的冻胀性是指()。
A. 土在冻结时体积减小的性质B. 土在冻结时体积增大的性质C. 土在融化时体积减小的性质D. 土在融化时体积增大的性质10. 土的液化是指()。
A. 土在振动作用下变成液体的性质B. 土在振动作用下变成固体的性质C. 土在振动作用下变成气体的性质D. 土在振动作用下变成半固体的性质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土的三相组成中,固体颗粒包括()。
A. 矿物颗粒B. 有机质颗粒C. 微生物颗粒D. 空气颗粒2. 土的压缩性与以下哪些因素有关()。
土木地质考试题及答案

土木地质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土木工程中地质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A. 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B. 研究地球的外部环境C. 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D. 研究工程地质条件,为工程建设提供依据答案:D2. 岩石的力学性质中,以下哪一项不是其基本性质?A. 弹性B. 韧性C. 塑性D. 磁性答案:D3. 以下哪项不是土的工程分类?A. 砂土B. 粘土C. 粉土D. 岩石答案:D4. 地下水对土木工程的影响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地基沉降B. 边坡稳定C. 混凝土腐蚀D. 地震活动答案:D5. 以下哪项不是岩土工程勘察的目的?A. 确定工程地质条件B. 评估工程风险C. 设计施工方案D. 预测地震发生答案:D6. 土的压缩性是指土在压力作用下体积减小的性质,以下哪项不是影响土压缩性的因素?A. 土的颗粒大小B. 土的颗粒形状C. 土的颗粒排列D. 土的颜色答案:D7. 以下哪项不是土的渗透性的影响因素?A. 土的颗粒大小B. 土的颗粒形状C. 土的颗粒排列D. 土的化学成分答案:D8. 以下哪项不是岩石的分类依据?A. 岩石的成因B. 岩石的矿物组成C. 岩石的颜色D. 岩石的结构答案:C9. 以下哪项不是土的抗剪强度的影响因素?A. 土的颗粒间摩擦B. 土的颗粒间咬合C. 土的颗粒间胶结D. 土的颗粒间磁性答案:D10. 以下哪项不是土的压实度的影响因素?B. 土的颗粒形状C. 土的颗粒排列D. 土的颗粒磁性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土木工程中常用的地质图包括以下哪些?A. 地形图B. 地质剖面图C. 地质平面图D. 工程地质图答案:ABCD12.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土的承载力?A. 土的密度B. 土的含水量D. 土的颗粒形状答案:ABCD13. 以下哪些是土的工程性质?A. 压缩性B. 渗透性C. 抗剪强度D. 膨胀性答案:ABCD14. 以下哪些是岩石的工程性质?A. 抗压强度B. 抗拉强度C. 抗剪强度D. 耐久性答案:ABCD15. 以下哪些是地下水对土木工程可能产生的影响?A. 地基沉降B. 边坡稳定C. 混凝土腐蚀D. 土壤盐渍化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6. 土的颗粒越小,其渗透性越强。
工程地质期中考试试卷(开卷)

一、填空题(每空1.5分,共30分)1.地球的内部层圈可分为、地幔、。
2.碎屑岩的胶结物的主要成分有钙质、泥质、、铁质、。
3.摩氏硬度计为1、3、7的矿物是、方解石、。
4.河流的侵蚀作用按其方向可分为、。
5.岩层产状要素包括、、。
6.按力学特征,滑坡可分为、牵引式滑坡。
7.按断层上下盘相对位移关系,可将断层分为、、平移断层。
8.影响变质作用的主要因素有、、化学活泼性流体。
9.按含水介质,地下水可分为、裂隙水、。
10.节理按成因可分为、和表生节理三类。
二、多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2分,共10分)1.()流纹岩的主要矿物成分有:A.辉石、B.石英、C.正长石、D.橄榄石、E.斜长石。
2.()在变质岩的特征矿物中有:A.角闪石、B.石墨、C.辉石、D.红柱石、E.滑石。
3.()化学岩中可以有:A.泥质石灰岩、B.条带状石英岩、C.页岩、D.灰质白云岩、E.鲕状石灰岩。
4.()主要矿物成分为正长石、斜长石的岩石可能是:A.安山岩、B.粗面岩、C.辉长岩、D.正长斑岩、E.正长岩。
5.()下列岩石中属变质岩类的有:A.珊瑚灰岩、B.云母片岩、C.石英板岩、D.断层角砾岩、E.铁质砂岩。
三、解释概念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断层——2.岩溶——3.膨胀土——4.阶地——5.区域变质作用——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简述影响岩石风化作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2.简述沉积岩的形成主要包括哪些过程?3. 简述影响岩石工程性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4. 简述岩石的水理性质有哪些?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试述泥石流的形成条件、防治原则及主要防治工程措施。
2.试述排水工程措施在特殊土地区工程病害防治中的作用。
3.试述地质构造对工程建筑稳定性的影响。
注:试题当中涵盖未讲述到的个别内容,望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学能力独立完成题目。
土木工程地质期中考核

2.水平地层分界线、倾斜地层分界线与地形等高线有何特点?3.地层间是什么接触关系?为什么?中石炭统 下石炭统 中奥陶统 图例C 2C 1O 1O 2O 3上奥陶统 下奥陶统 图 11、图幅内出现哪些时代的地层?地层间时代是否连续?2、水平地层地质界线、倾斜地层地质界线与地形等高线之间有何关系?3、各地层之间是什么接触关系?为什么?解答如下:1、 图幅内出现哪些时代的地层?地层间时代是否连续?图幅中出现的地层有:中石炭统(C2)、下石炭统(C1)、上奥陶统(O3)、中奥陶统(O2)、下奥陶统(O1)。
中石炭统(C2)、下石炭统(C1)之间地层连续;上奥陶统(O3)、中奥陶统(O2)、下奥陶统(O1)之间地层连续;下石炭统(C1)与上奥陶统(O3)之间缺失了泥盆纪、志留纪的地层。
2、水平地层地质界线、倾斜地层地质界线与地形等高线之间有何关系?水平地层地质界线与地形等高线平行或重合;倾斜地层地质界线分布特征:倾斜岩层的地质界线一般是弯曲的,在地质图上表现为与地形等高线相交,其弯曲程度、方向称为“V”字形法则。
3、各地层之间是什么接触关系?为什么?中石炭统(C2)、下石炭统(C1)之间及上奥陶统(O3)、中奥陶统(O2)、下奥陶统(O1)之间,均是沉积时间连续,岩层产状彼此平行,是整合接触;但是,下石炭统(C1)与上奥陶统(O3)之间缺失了泥盆纪、志留纪的地层,沉积时间不连续,是角度不整合接触。
2.分析本区的地质构造. 3.确定断层的性质.4.确定煌斑岩的侵入时代.5.简述本区的构造发展史.P 2E 2中石炭统煤系始新统灰岩 古新统页岩 下二叠统细砂岩 图例 上二叠统页岩上石炭统细砂岩E 1P 1C2C3 图 21、本区出露了哪些时代的地层?分析各地层间的接触关系。
2、分析本区的地质构造。
3、确定煌斑岩的侵入时代。
4、简述本区的地质发展史。
解答如下:1、本区出露了哪些时代的地层?分析各地层间的接触关系。
土木工程地质 考核方式

考评方式与标准
土木工程地质课程的考评分为两部分,一是课堂教学考评,另一是野外实习考评。
具体考评方式与评分标准如下:
一.课堂教学考评方式与标准(共100分)
课堂教学的考评,分为室内矿物岩石试验报告、地质图课程设计作业、期末理论考试三部分,具体如下:
1. 室内矿物岩石试验报告(20分)
2. 地质图课程设计作业(10分)
3. 期末理论考试(70分)
其中理论考试分章控制的比例原则是:第一章20%,第二章20%,第三章10%,第四章10%,第五章20%,第六章5%,第七章10%,第八章5%。
试卷中的能力层次控制的比例原则是:识记20%、理解30%,简单应用20%,综合应用30%。
各层次的易、中、难程度控制的比例原则是:易为20%,中为60%,难为20%。
理论考题类型有:名词解释、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改错题、判释地质图、简答题、论述题等七种。
总题量控制在45道左右。
其中主观题占40%,客观题占60%左右。
考试形式和时间为:闭卷笔试,120分钟完卷;评分制为百分制,60分为及格线;不自带工具。
二.野外实习考试(共100分)
野外实习的考评,分为实习纪律、实习作业、实习答辩三部分。
1. 实习纪律(10分)
2. 实习作业(70分)
(1)地质平面图(20分)
(2)地质剖面图(30分)
(3)地质条件说明书(20分)
3. 实习答辩(20分)
其中实习答辩是指实习结束时,教师对每个学生提出3-5个与实习有关的问题,由学生当面回答,以检验学生是否认真实习,杜绝抄袭作风,提高实习质量的一种方法。
野外实习评分制为百分制,60分为及格线。
土木建筑工程:工程地质考试资料

土木建筑工程:工程地质考试资料1、问答题分析节理对工程建筑的影响?正确答案:岩体中的裂隙,在工程上除了有利于开挖处,对岩体的强度和稳定性均有不利的影响。
岩体中存在裂隙,破坏了岩体的整体性,促进岩体风化速度,(江南博哥)增强岩体的透水性,因而使岩体的强度和稳定性降低。
当裂隙主要发育方向与路线走向平行,倾向与边坡一致时,不论岩体的产状如何,路堑边坡都容易发生崩塌等不稳定现象。
在路基施工中,如果岩体存在裂隙,还会影响爆破作业的效果。
所以,当裂隙有可能成为影响工程设计的重要因素时,应当对裂隙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详细论证裂隙对岩体工程建筑条件的影响,采取相应措施,以保证建筑物的稳定和正常使用。
2、问答题影响斜坡稳定性的因素?正确答案:影响斜坡稳定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边坡的形式;二是组成边坡岩石的岩性、构造;三是外部因素,如水的作用及风化作用等。
岩性:滑坡主要发生在与水软化的土层中和一些软质岩层中,当坚硬岩层或岩体内存在有利于滑动的软弱面时,在适当的条件下也可能形成滑坡。
容易产生滑坡的土层有胀缩黏土、黄土和黄土类土,以及黏性的山坡堆积层等。
它们有的与水作用容易膨胀和软化,有的结构疏松,透水性好,遇水易崩解,强度和稳定性容易受到破坏。
容易产生滑坡的软质岩层有页岩、泥岩、泥灰岩等遇水软化的岩层。
构造:埋藏于土体或岩体中倾向与斜坡一致的层面、夹层、基岩顶面、古肃蚀面、不整合面、层间错动面、断层面、裂隙面、片理面等,一般都是抗剪强度较低的软弱面,当斜坡受力情部突然变化时,都可能成为滑坡的滑动面。
水:水对斜坡土石的作用是形成滑波的重要条件。
地表水可以改变斜坡的外形,当水渗放滑坡体后,不但可以增大滑坡的下滑力,而且将声速改变滑动面土石的性质。
降低其搞剪强度,起到“润滑剂作用。
”风化作用、降雨、人为不合理的切坡或坡顶加载、地表水对坡脚的冲刷以及地震等,都能促使上述条件发生有利于斜坡土石向下滑动的变化,激发斜坡发生滑动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水平地层分界线、倾斜地层分界线与地形等高线有何特点?
3.地层间是什么接触关系?为什么?
中石炭统 下石炭统 中奥陶统 图例
C 2C 1O 1O 2O 3上奥陶统 下奥陶统 图 1
1、图幅内出现哪些时代的地层?地层间时代是否连续?
2、水平地层地质界线、倾斜地层地质界线与地形等高线之间有何关系?
3、各地层之间是什么接触关系?为什么?
解答如下:
1、 图幅内出现哪些时代的地层?地层间时代是否连续?
图幅中出现的地层有:中石炭统(C2)、下石炭统(C1)、上奥陶统(O3)、中奥陶统(O2)、下奥陶统(O1)。
中石炭统(C2)、下石炭统(C1)之间地层连续;上奥陶统(O3)、中奥陶统(O2)、下奥陶统(O1)之间地层连续;下石炭统(C1)与上奥陶统(O3)之间缺失了泥盆纪、志留纪的地层。
2、水平地层地质界线、倾斜地层地质界线与地形等高线之间有何关系?
水平地层地质界线与地形等高线平行或重合;倾斜地层地质界线分布特征:倾斜岩层的地质界线一般是弯曲的,在地质图上表现为与地形等高线相交,其弯曲程度、方向称为“V”字形法则。
3、各地层之间是什么接触关系?为什么?
中石炭统(C2)、下石炭统(C1)之间及上奥陶统(O3)、中奥陶统(O2)、下奥陶统(O1)之间,均是沉积时间连续,岩层产状彼此平行,是整合接触;但是,下石炭统(C1)与上奥陶统(O3)之间缺失了泥盆纪、志留纪的地层,沉积时间不连续,是角度不整合接触。
2.分析本区的地质构造.
3.确定断层的性质.
4.确定煌斑岩的侵入时代.
5.简述本区的构造发展史.
P 2E 2
中石炭统煤系始新统灰岩 古新统页岩 下二叠统细砂岩 图例 上二叠统页岩
上石炭统细砂岩
E 1P 1C
2C
3 图 2
1、本区出露了哪些时代的地层?分析各地层间的接触关系。
2、分析本区的地质构造。
3、确定煌斑岩的侵入时代。
4、简述本区的地质发展史。
解答如下:
1、本区出露了哪些时代的地层?分析各地层间的接触关系。
(1)出露时代的底层:
由图例可见,本区出露的沉积岩由新到老依次为:始新统(2
E )砂、砾岩,古新统(1E )页岩,上二叠系(
2
P )砂页岩,下二叠系(
1
P )砂岩,上石炭系(
3
C )砂岩,中石炭系(
2
C )
煤系。
地质构造方面有断层通过本区,方向由北西至南东走向。
在图幅内,有两条南北走向的煌斑岩脉。
(2)接触关系
始新系、古新系沉积时间连续,地层界线彼此平行,岩层产状彼 此平行,为整合接触。
古新系与上二叠系之间缺失了晚白垩系至早三叠系的地层,沉积时间不连续,地层界线与岩层产状均不平行,是角度不整合接触。
上二叠系、下二叠系、上石炭系、中石炭系又为整合接触关系。
本区最老地层为中石炭系煤系,最新地层为始新统砂、砾岩。
2、分析本区的地质构造 (1)褶皱
由图可见,有两个褶曲构造。
第一个以上二叠系砂页岩为中心,两边对称出现下二叠系砂岩、上石炭系砂岩地层,其年代依次越来越老,故为一向斜构造。
向斜轴线由南到北。
顺轴线方向观察,地层界线封闭弯曲,沿弯曲方向凸出,所以这是一个轴线近南北,并向南倾伏的向斜,两翼岩层倾向相反,倾角不等,西侧岩层倾角较缓,东侧岩层倾角较陡,故为一倾斜倾伏向斜,轴面倾向南西西。
第二个以上中石炭系煤系为中心,两边对称出现上石炭系砂岩地层,其年代较新,故为一背斜构造。
向斜轴线近乎由南到北。
顺轴线方向观察,地层界线封闭弯曲,沿弯曲方向凸出,所以这是一个轴线近南北,并向北倾伏的背斜,两翼岩层倾向相反,倾角不等,西侧岩层倾角较缓,东侧岩层倾角较陡,故为一倾斜倾伏背斜,轴面倾向北东。
断层
本区有一北西向南东走向的断层,断层走向与褶曲轴线及岩层界线斜交,故属于斜断层。
另外,此断层的断层面倾向北东,故北东侧为上盘,西南侧为下盘。
比较断层线两侧的地层,北东侧地层新,为下降盘;南西侧地层老,为上升盘。
因此该断层上盘下降,下盘上升,为正断层。
从断层切割的地层界线看,断层生成的年代应在晚第三纪(始新统)后。
由于断层两盘位移较大,说明断层规模较大。
3、确定煌斑岩的侵入时代。
由图例可见,本区出露的沉积岩由新到老依次为:始新统(2
E )砂、砾岩,古新统(1E )页岩,上二叠系(
2
P )砂页岩,下二叠系(
1
P )砂岩,上石炭系(
3
C )砂岩,中石炭系(
2
C )
煤系。
可以看出,煌斑岩的侵入时间在上石炭纪砂岩(C3)之后。
4、简述本区的地质发展史。
根据以上读图分析可知,本地区在始新统和古新统之间,地壳下降,为接受沉积环境,
无沉积物基底。
晚白垩系至早三叠系之间,地壳上升,长期遭受风化剥蚀,没有沉积,缺失大量地层。
上二叠系至中石炭系之间,地壳再次下降,接受沉积。
这两次地壳升降运动并没有造成强烈褶曲及断层。
始新统和古新统期间以海相沉积为主,晚白垩系至早三叠系期间以陆相沉积为主。
早三叠系以后至今,地壳再次上升长期遭受风化剥蚀,没有沉积。
并且早三叠系后先遭受东西向挤压力,形成倾斜倾伏背斜和向斜,后又遭受东北西南向拉张应力,形成纵向斜断层。
此后,本区就趋于相对稳定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