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上期生物实验教案自制泡菜

合集下载

泡菜制作实验

泡菜制作实验

泡菜制作实验第一篇:泡菜制作实验泡菜制作实验(分四组做)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掌握泡菜制作原理和泡菜生产基本工艺、操作及注意事项,以至于能够举一反三地制作其它品种、风味的泡菜。

二、泡菜制作原理根据微生物耐受渗透压的不同,利用一定浓度的食盐产生一定的渗透压,以选择性地抑制腐败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生理作用、维护有益菌(乳酸菌等)的生长繁殖和生理作用,从而达到保藏蔬菜、同时改进蔬菜风味的作用。

三、实验所需材料器具1、材料红辣椒6kg、红米椒(指天椒)500g、蒜头1kg、生姜500g、白萝卜3kg、莴苣笋3kg、西芹3kg、豆角2kg、米酒或白酒(不低30度)500ml、食盐约1.5kg。

2、器具酸坛(容积约5L)4个、砧板2-4块、菜刀2-4把、塑料盆或不锈钢盆(容积约3L)8个。

四、泡菜制作工艺1、基本工艺流程酸坛↓ 清洗、沥干↓原料择选→ 预处理→ 装坛腌制→ 成品注:本实验是泡菜制作的特殊工艺,即不用制备盐水,用蔬菜吸盐后本身析出的水分来泡制,这样制作的泡菜色泽更鲜艳、风味更香浓。

2、操作要点1)、原料择选选择新鲜无腐烂、脆嫩(粗纤维含量少)、无不良风味的蔬菜。

本实验选用新鲜的红辣椒、红米椒、莴苣笋、白萝卜、西芹、豆角、蒜头、生姜。

白萝卜要求不花心,莴苣笋要求不空心,豆角要求脆嫩饱满,西芹要求脆嫩。

2)、预处理预处理包括清洗、去头去尾去皮去虫咬部位、分切、拌盐等作业。

具体为:①、莴苣笋②、去叶去皮→ 水清洗→ 纵向均切分为二→ 圆弧面网切→ 切成约15cm的莴苣笋断→ 置于干净盆中待盐腌②、白萝卜去头去尾→ 水清洗→ 纵向均切分为二→ 圆弧面网切→ 再纵向均切分为二→ 置于干净盆中与①料混合待盐腌③、西芹去叶去过老部位→ 水洗→ 斜切约4cm 西芹断→ 置于干净盆中与①②料混合待盐腌④、豆角去头去尾→ 水洗→ 切分约10cm豆角断→置于干净盆中与①②③料混合一起盐腌。

用盐量为①②③④总量的5%。

自制腌菜教案

自制腌菜教案

自制腌菜教案教案标题:自制腌菜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腌菜的制作过程和原理。

2. 学习腌菜的基本材料和调味品。

3. 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准备:1. 材料:新鲜蔬菜(例如黄瓜、胡萝卜、白萝卜等)、盐、糖、白醋、辣椒粉等。

2. 器具:切菜板、刀具、大碗、密封容器等。

3. PPT、图片或视频资料介绍腌菜的制作过程和原理。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利用PPT、图片或视频资料向学生展示腌菜的制作过程和原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Step 2:知识讲解(10分钟)1. 介绍腌菜的定义和作用,解释为什么腌菜可以延长食物的保存时间。

2. 介绍腌菜的基本材料和调味品,如盐、糖、醋等,以及它们的作用和比例。

Step 3:实践操作(3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一份蔬菜和所需的调味品。

2. 学生按照指导步骤将蔬菜切成适当的大小和形状,放入大碗中。

3. 学生根据个人口味和偏好,适量添加盐、糖、醋等调味品,并进行搅拌均匀。

4. 学生将腌制好的蔬菜放入密封容器中,密封好并放置在阴凉通风的地方。

5. 学生等待腌菜的发酵过程,观察变化并记录。

Step 4:展示和分享(10分钟)每组学生将腌制好的蔬菜进行展示,并分享自己的制作心得和观察结果。

Step 5:总结(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腌菜的制作过程和原理。

2. 学生总结制作腌菜的关键步骤和要点。

Step 6:拓展延伸(可选)(10分钟)1. 学生可以尝试使用不同的调味品和蔬菜,探索不同口味的腌菜制作。

2. 学生可以了解其他传统的腌菜制作方法和食材。

教学评估:1. 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制作结果。

2. 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分享。

3. 学生对腌菜制作过程和原理的理解。

教学扩展:1. 学生可以将制作好的腌菜带回家与家人分享。

2. 学生可以将腌菜制作过程和心得写成小结或实验报告。

教学提醒:1. 强调食品安全和卫生要求,确保学生在制作腌菜时的操作规范和注意事项。

初中生物泡菜实验教案

初中生物泡菜实验教案

初中生物泡菜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泡菜实验,让学生了解发酵过程及其原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实验材料:
1. 白菜叶子
2. 盐
3. 糖
4. 大蒜
5. 高压锅
6. 砂糖
7. 水
8. 砂糖量杯
9. 温度计
实验步骤:
1. 将白菜叶子洗净切成小块状,装入高压锅中。

2. 在高压锅中加入适量的盐、砂糖和大蒜。

3. 加入适量的水,使所有材料浸泡在水中。

4. 将高压锅加热至80摄氏度,保持温度30分钟,然后熄火待凉。

5. 将泡菜从高压锅中取出,装入密封容器中,放置在阴凉处发酵1-2天。

6. 观察泡菜的变化,记录泡菜的味道、气味和颜色等。

实验要求:
1. 学生需佩戴实验服和手套,并且在老师指导下进行实验。

2. 各组需按照实验步骤操作,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性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实验内容拓展及总结:
1. 讨论发酵的原理及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和气味。

2. 总结不同的发酵条件对泡菜发酵的影响。

3. 介绍其他食物的发酵过程以及与泡菜实验的联系。

通过这个实验,让学生了解到发酵过程及其原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提高他们的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

初中生物泡菜实验教案设计

初中生物泡菜实验教案设计

初中生物泡菜实验教案设计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泡菜的制作过程,了解泡菜发酵的原理。

实验材料:白萝卜、胡萝卜、淀粉、盐、辣椒粉、姜、大蒜、糖、醋、密封瓶、空瓶、一
次性手套、实验台布、刀、切菜板、搅拌勺、宽口漏斗、量杯、酱油勺、红茶袋。

实验步骤:
1. 准备材料:洗净白萝卜和胡萝卜,切成细条状,备用。

2. 制作腌料:将淀粉、盐、辣椒粉、姜、大蒜、糖、醋混合在一起,搅拌均匀,备用。

3. 将白萝卜和胡萝卜均匀分布在密封瓶中,倒入腌料,将瓶口用保鲜膜密封。

4. 放置在室温下24小时,观察泡菜的发酵过程。

5. 实验结束后,用一次性手套将泡菜取出并分装到空瓶中。

实验总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在腌制过程中,泡菜的味道由初期的酸辣逐渐变为鲜美可口,这是由盐和糖的腌制作用以及发酵过程中细菌的作用所导致的。

通过本实验,我们了
解了泡菜的制作过程,同时也认识到了发酵在食品加工中的重要性。

实验延伸:学生可以尝试不同配料和不同比例的调味料,观察不同条件下泡菜发酵的情况,探究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作用。

注意事项:实验中使用刀具时要小心操作,注意保持实验台面整洁,并在实验结束后及时
清洁干净各种工具材料。

泡菜制作方案实验报告(3篇)

泡菜制作方案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泡菜的制作原理和工艺流程。

2. 掌握泡菜的制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3. 体验传统发酵食品的制作过程,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二、实验原理泡菜是一种以蔬菜为主要原料,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制成的食品。

在泡菜的制作过程中,主要依靠乳酸菌发酵,将蔬菜中的糖分转化为乳酸,从而产生独特的酸味和香气。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1. 实验材料:- 白菜、萝卜、黄瓜等蔬菜;- 盐;- 糖;- 酱油;- 香辛料(如辣椒、大蒜、生姜等);- 清水。

2. 实验设备:- 刀具;- 搅拌碗;- 泡菜坛;- 电子秤;- 温度计。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原料:将白菜、萝卜、黄瓜等蔬菜洗净,切成条状或片状。

2. 盐水浸泡:将切好的蔬菜放入搅拌碗中,加入适量的盐,搅拌均匀,使蔬菜充分吸收盐水。

3. 搅拌均匀:将浸泡好的蔬菜放入泡菜坛中,加入适量的糖、酱油和香辛料,搅拌均匀。

4. 装坛:将搅拌好的蔬菜和调料装入泡菜坛中,注意坛口要留出一定的空间,以便气体逸出。

5. 密封坛口:用干净的布或塑料膜将泡菜坛口密封,防止外界细菌侵入。

6. 发酵:将泡菜坛放置在室温下发酵,一般需7-15天,期间注意观察泡菜的变化。

7. 成品检验:发酵完成后,打开泡菜坛,检查泡菜的色泽、口感和气味,确保符合要求。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成品外观:泡菜色泽鲜亮,呈淡黄色或浅绿色。

2. 成品口感:泡菜口感脆嫩,酸甜适中,略带辣味。

3. 成品气味:泡菜具有独特的酸味和香气,诱人食欲。

4. 成品营养成分:泡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六、实验总结本次实验成功地制作了泡菜,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了泡菜的制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了解到泡菜的制作原理和发酵过程,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

同时,泡菜作为一种传统的发酵食品,具有独特的风味和营养价值,值得推广和应用。

七、注意事项1. 在制作泡菜时,要选择新鲜、无病虫害的蔬菜,以保证成品质量。

2. 盐水浸泡时要充分搅拌,使蔬菜充分吸收盐水。

北师大版高中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实验】制作泡菜并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

北师大版高中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实验】制作泡菜并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
(2)请在下图中画出 pH 随发酵时间的变化曲线,并分析 原因。
答案 原因:乳酸菌发酵过程中产生乳酸,使发酵液的 pH 下降。
4.实验讨论 (1)硝酸盐含量和食盐浓度有何关系? 答案 亚硝酸盐含量和食盐浓度的关系:食盐浓度低, 对硝酸还原菌的抑制作用小,硝酸还原菌的生长快,亚 硝酸盐生成速度快且生成量大,出现的亚硝酸盐峰值的 时间早且峰值高;食盐浓度大,对硝酸还原菌的抑制作 用大,硝酸还原菌的生长慢,亚硝酸盐生成速度慢且生 成量小。
2.材料准备 (1)选择泡菜坛:标准是火候好、无裂纹、无砂眼、 坛沿深、盖子吻合好,否则容易引起蔬菜腐烂。 (2)选择原料:质地鲜嫩、无虫咬、烂痕斑点。
3.制作过程
(1)冲盐卤:取一定量的清水,加入适量的食盐和_白__糖__(清 水和盐质量比约为 4∶1),并将盐水_煮__沸__冷__却__后备用。
谢谢
解析 泡菜制作过程的发酵主要是乳酸菌进行的无
氧发酵,产生的乳酸使得泡菜清香脆嫩,酸咸可口,
所以关键是创造一个无氧条件。
2.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的操作中,制备样品处
理液不需要的是
(C )
A.加蒸馏水
B.研碎
C.加亚硝酸钠
D.静置
解析 本实验目的是要测定泡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
所以制备样品处理液时,不能再加入亚硝酸盐。
【实验】制作泡菜并测定 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
探究点一 泡菜制作的实验设计 请根据泡菜制作的流程分析:
1.实验原理
泡菜主要是利用蔬菜自然带入的乳酸菌,在_厌__氧__条
件下进行乳酸发酵制成的。在泡菜制作过程中加入一
定浓度的_食__盐__可以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发酵中, 产生的_乳__酸__会进一步抑制有害细菌的生长繁殖。

制作泡菜 教案

制作泡菜 教案

制作泡菜教案教案标题:制作泡菜教学目标:1. 了解泡菜的制作过程和原理;2. 学习泡菜的食材选择和处理方法;3. 掌握泡菜的发酵过程和注意事项;4.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准备:1. 材料:白菜、辣椒粉、盐、大蒜、姜、白糖等;2. 工具:刀、切菜板、容器、搅拌器等;3. PPT或黑板、粉笔。

教学步骤:引入:1. 制作泡菜是一项古老的发酵食品制作技术,你们知道泡菜是如何制作的吗?2. 今天我们将学习如何制作泡菜,你们对泡菜有什么了解和期待?步骤一:讲解泡菜的制作过程和原理(10分钟)1. 使用PPT或黑板,简要介绍泡菜的历史和制作原理。

2. 解释泡菜的发酵过程,以及发酵对食物的影响。

步骤二:讲解泡菜的食材选择和处理方法(15分钟)1. 介绍泡菜所需的主要食材,如白菜、辣椒粉、盐、大蒜、姜和白糖等。

2. 解释如何选择新鲜的白菜,并演示如何正确地清洗和切割白菜。

3. 说明辣椒粉的作用和使用方法,提醒学生注意使用适量的辣椒粉。

步骤三:讲解泡菜的发酵过程和注意事项(15分钟)1. 详细解释泡菜的发酵过程,包括盐的作用、氧气的需求以及理想的发酵温度等。

2. 强调发酵过程中的卫生和清洁要求,提醒学生避免使用金属容器和工具。

步骤四:实践制作泡菜(3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准备所需的材料和工具。

2. 指导学生按照步骤进行泡菜的制作,注意卫生和操作安全。

3. 鼓励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相互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步骤五:品尝和总结(10分钟)1. 尝试自己制作的泡菜,让学生感受自己的劳动成果。

2.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制作心得和体验,并总结制作泡菜的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

扩展活动:1. 邀请学生调研不同地区的泡菜制作方法和口味特点,并进行比较分析。

2. 鼓励学生尝试制作其他发酵食品,如酸奶或酸黄瓜等。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的参与度和操作技巧;2. 收集学生对泡菜制作过程的理解和总结。

教学反思:1. 教案是否清晰明了,能否帮助学生达到预期目标;2. 学生对泡菜制作的兴趣和参与度如何;3. 学生在实践中是否能够掌握泡菜制作的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5单元第18章第2节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自制泡菜优秀教学案例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5单元第18章第2节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自制泡菜优秀教学案例
2.鼓励学生进行家庭实践:回家后尝试制作泡菜,观察发酵过程,并记录下来。
3.提醒学生在作业中关注微生物在泡菜制作中的应用,以及发酵过程的控制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并进行探究。同时,我还注重对学生的个体关注,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使他们在泡菜制作过程中能够真正学到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在教学评价方面,我将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观察、实验报告、小组评价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1.分组实验: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学生共同完成泡菜制作实验,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2.讨论交流:在实验过程中,鼓励学生相互交流想法,分享经验,提高沟通能力。
3.合作解决问题: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共同分析问题,寻找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1.自我反思:鼓励学生在实验后,总结自己在泡菜制作过程中的表现,找出不足,提高自我认知。
3.以学生为中心:本案例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和指导,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真正学到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4.突出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通过布置讨论任务、实验报告等作业,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探索,提高学习效果。
5.生活实际相结合:本案例将微生物与人类关系的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关注微生物在生活中的作用,帮助学生认识到微生物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课堂导入:通过播放微生物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视频,引发学生对微生物与人类关系的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创设实验情境:组织学生参观实验室,了解泡菜制作的基本设备,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增强学生对微生物发酵过程的直观感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课题:自制泡菜
授课教师:周永亮
一、实验目的
1.熟悉泡菜加工的工艺流程,掌握泡菜加工技术。

2.在实践中验证理论上泡菜加工中发生的一系列变化。

二、实验材料与设备
1.实验材料
新鲜蔬菜:苦瓜,嫩姜,甘蓝,萝卜,大蒜,青辣椒,胡萝卜,嫩黄瓜等组织紧密,质地脆嫩,肉质肥厚而不易软化的蔬菜种类均可.食盐,白酒,黄酒,红糖或白糖,干红辣椒,草果,八角菌香,花椒,胡椒,陈皮,甘草等。

2.设备
泡菜坛子,不锈钢刀,案板,小布袋(用以包裹香料)等。

三、实验方法
1.盐水参考配方(以水的重量计):食盐 6-8%,白酒 2.5%,黄酒 2.5%,红糖或白糖2%,干红辣椒 3%,草果 0.05%,八角菌香 0.01%,花椒 0.05%,胡椒0.08%,陈皮 0.01% . 注:若泡制白色泡菜(嫩姜,白萝卜,大蒜头)时,应选用白糖,不可加入红糖及有色香料,以免影响泡菜的色泽。

2.工艺流程
原料预处理→配制盐水→入坛泡制→泡菜管理
3.操作要点
(1)原料的处理:新鲜原料经过充分洗涤后,应进行整理,不宜食用的部分均应一一剔除干净,体形过大者应进行适当切分。

(2)盐水的配制:为保证泡菜成品的脆性,应选择硬度较大的自来水,可酌加少量钙盐如CaCl2,CaCO3,CaSO4,Ca3(PO4)2等,使其硬度达到10度.此外,为了增加成品泡菜的香气和滋味,各种香料最好先磨成细粉后再用布包裹。

(3)入坛泡制:泡菜坛子用前洗涤干净,沥干后即可将准备就绪的蔬菜原料装入坛内,装至半坛时放入香料包再装原料至距坛口2寸许时为止,并用竹片将原料卡压住,以免原料浮于盐水之上.随即注入所配制的盐水,至盐水能将蔬菜淹没.将坛口小碟盖上后即坛盖钵覆盖,并在水槽中加注清水.将坛置于阴凉处任其自然发酵。

(4)泡菜的管理
①入坛泡制1-2日后,由于食盐的渗透作用原料体积缩小,盐水下落,此时应再适当添加原料和盐水,保持其装满至坛口下1寸许为止。

②注意水槽:经常检查,水少时必须及时添加,保持水满状态,为安全起见,可在水槽内加盐,使水槽水含盐量达15%-20%。

③泡菜的成熟期限:泡菜的成熟期随所泡蔬菜的种类及当时的气温而异,一般新配的盐水在夏天时约需5-7天即可成熟,冬天则需12-16天才可成熟.叶类菜如甘蓝需时较
短,根类菜及茎菜类则需时较长一些。

四、讨论题
影响乳酸发酵的因素有哪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