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太宗十思疏》最全理解性默写教师版
《谏太宗十思疏》理解性默写带答案

《谏太宗十思疏》理解性默写带答案《谏太宗十思疏》理解性默写1.《谏太宗十思疏》中用对比的手法来说明竭诚待人和轻视他人而带来不同结果的句子是:。
2.《谏太宗十思疏》中指出所谓取天下易守天下难的缘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说“知其不可”中的“其”指代的内容是。
,__________________。
4.《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用“求木”“欲流”引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论。
5.《谏太宗十思疏》开篇作者运用了排喻的手法,首先举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组比喻,从而引出了中心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谏太宗十思疏》中,XXX以三个“不”字的排比句从不和来讲明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进一步夸大了自己的政治意图。
7.《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期望达到的理想政治境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兴建要适可而止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对自己喜欢之物要知足的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要谦虚有修养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要有海纳百川的胸襟的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谏太宗十思疏》理解性默写

谏太宗十思疏》理解性默写1.在《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来阐述竭诚待人和轻视他人所带来的不同结果。
2.《谏太宗十思疏》中指出,所谓“取天下易,守天下难”的缘由在于,治理国家需要更高的智慧和能力。
3.在《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所说的“知其不可”中的“其”指代的是错误的行为或决策。
4.作者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通过比喻“求木”和“欲流”来阐述“趋利避害”的结论。
5.在《谏太宗十思疏》的开篇,作者运用排喻的手法,先举出“得意忘形”和“失意落魄”两组比喻,从而引出中心论点“”。
6.作者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通过三个“不”字的排比句从反面来说明问题,进一步强调了自己的政治意图。
7.在《谏太宗十思疏》的“十思”中,作者告诫君王兴建要适可而止,不要过度浪费国家资源。
8.在《谏太宗十思疏》的“十思”中,作者告诫君王要知足,不要过分追求个人喜好之物。
9.在《谏太宗十思疏》的“十思”中,作者告诫君王要谦虚有修养,不要骄傲自大。
10.在《谏太宗十思疏》的“十思”中,作者告诫君王要有海纳百川的胸襟,不要局限于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11.在《谏太宗十思疏》的“十思”中,作者告诫君王游乐要有限度,不要过度沉迷娱乐。
12.在《谏太宗十思疏》的“十思”中,作者告诫君王要慎始慎终,不要草率行事。
13.在《谏太宗十思疏》的“十思”中,作者警告君王不要因为个人喜恶而赏罚不公。
14.在《谏太宗十思疏》的“十思”中,作者告诫君王要虚心接受他人的意见,不要固执己见。
15.在《谏太宗十思疏》的“十思”中,作者告诫君王要远离奸佞小人,不要让他们干扰国家政务。
16.在《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强调取守天下不同是因为治理国家的方法不同。
17.在《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强调刑法威吓并不能让百姓真正心服。
18.在《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指出帝王是承受上天使命的。
19.在《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用反问语句指出帝王不必代替百官职务。
20.在《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用设喻来说明不居安思危、戒奢行俭,就做不到积累德义。
《谏太宗十思疏》理解性默写带答案

《谏太宗十思疏》理解性默写1. 《谏太宗十思疏》中用对比的手法来说明竭诚待人和轻视他人而带来不同结果的句子是:, 。
2.《谏太宗十思疏》中指出所谓取天下易守天下难的缘由是:,。
3.《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说“知其不可”中的“其”指代的内容是:, ,. 德不厚而思国之安。
4. 《谏太宗十思疏》中, 作者用“求木”“欲流”引出“,”的结论。
5.《谏太宗十思疏》开篇作者运用了排喻的手法,首先举出“,;,”两组比喻,从而引出了中心论点“,”。
6.《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以三个“不”字的排比句从反面来说明问题,“,,”。
从而进一步强调了自己的政治意图。
7.《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期望达到的理想政治境界是:,。
8.《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兴建要适可而止的两句是:,。
9.《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对自己喜好之物要知足的的两句是:,。
10. 《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要谦虚有修养的两句是:,。
11. 《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要有海纳百川的胸襟的的两句是:,。
12. 《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游乐要有限度的两句是:,。
13.《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要慎始慎终的两句是:,。
14.《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不要因为自己的喜恶而赏罚不公的句子是:,;,。
15.《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要虚心接受他人意见的两句是:,。
16. 《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远离奸佞小人的两句是:,。
17.《谏太宗十思疏》中强调取守天下不同是因为做法不同的句子是:,;,。
18.《谏太宗十思疏》中强调刑法威吓都无法让百姓心服的句子:,,,。
19.《谏太宗十思疏》指出帝王是承受上天使命的两句是:,。
20.《谏太宗十思疏》用反问语句指出帝王不必代替百官职务的两句是:,,,?21. 《谏太宗十思疏》中指出君王有重大权利和地位的两句是:,。
22. 《谏太宗十思疏》用设喻来说明不居安思危、戒奢行俭,就做不到积累德义的句子:,,德不处其厚。
《谏太宗十思疏》理解性默写(教师版)

《谏太宗十思疏》理解性默写答案1.《谏太宗十思疏》中开头“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运用两个形象生动的比喻来推理,引出正题,浅显易懂。
2.《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认为得天下的君王易失民心原因的句子是:“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3.《谏太宗十思疏》这篇奏章意在劝唐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4.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开篇,用通俗的比喻巧妙自然地引出“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两句,强调了德义对于治国安邦的重要性。
5.《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劝诫皇帝要不骄不躁,恪守职分,虚怀若谷,从谏如流的句子是“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6.《谏太宗十思疏》中,从反面设喻,阐述“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观点的两句是: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7. 《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指出,想到自己的地位高而险,就要加强自我修养的句子是“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想到朝中可能会出现谗佞奸邪,就要端正自身的句子是”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8.《谏太宗十思疏》中“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言不要盘游懈怠,要始终谨慎。
9. 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一针见血地指出古代很多帝王打江山容易的原因的句子是:“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10.《诗经》有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谏太宗十思疏》与此意思相近的两句是“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11. 在《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以“ 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设问,引出更为具体的分析论证,指出“殷忧”与“得志”的不同心态:“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12.《谏太宗十思疏》以三个“不”字的排比句从反面来说明问题,“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进一步强调了自己的政治意图。
13. 《谏太宗十思疏》中用排比句阐明知人善任、简能择善效果的语句是:“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谏太宗十思疏》最全解读性默写教师版

《谏太宗十思疏》最全解读性默写教师版谏太宗十思疏最全解读性默写教师版前言《谏太宗十思疏》是中国古代文化瑰宝之一,是唐代宰相魏征在位时所书写的一篇长文。
这篇文献记录了他对唐太宗李世民的十种思考和忠告。
在本文档中,我们将对《谏太宗十思疏》进行最全解读性默写教师版,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研究这篇经典文献。
第一思王者之德李世民作为一位王者,应当注重道德修养和品德表现。
作为领导者,他的言行举止能够影响整个国家的风气和民众的行为。
因此,李世民应以身作则,追求崇高的德行,并将其传承给下一代。
第二思精明治国一位王者需要具备明智而果断的决策能力。
李世民应深入了解国家的情况和问题,并通过合理的分析和判断来制定政策。
同时,他还应善于倾听不同声音,以确保得到多方面的建议和意见,并最终做出明智的决策。
第三思学贯四方李世民应具备广博的知识和卓越的学术能力。
他应不断研究和掌握各种学问,包括历史、经济、军事等方面的知识。
这样可以提高他的决策水平和国家治理能力,更好地为国家的繁荣发展作出贡献。
第四思明辨是非作为一位王者,李世民需要善于辨别是非和真实性。
他应当结合道德标准和法治原则,正确判断、评估和处理各种问题和争议。
在决策过程中,他还应客观公正,不偏袒任何一方,以确保公平和正义的实现。
第五思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李世民需要注重自身修养,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同时,他还要关心家事,保持良好的家庭和睦。
除此之外,他还需要治理国家和平整个社会,以实现天下太平的目标。
第六思宽厚待人作为一位仁慈的王者,李世民应该待人宽厚。
他应该宽容、善待国民,并尽力消除社会不平等现象。
只有建立一个和谐、公正的社会秩序,才能促进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人民的幸福生活。
第七思尊崇群贤李世民应该尊重和倾听智者的意见和建议。
他应该虚心接纳他人的批评和指导,并寻找合适的人才来辅佐自己。
只有遴选贤能之士,才能提高国家的治理水平和实现国家的繁荣发展。
第八思恪守国法一位王者需要遵守国家的法律,以示公正和公平。
《谏太宗十思疏》理解性默写

《谏太宗十思疏》理解性默写1.《谏太宗十思疏》中用对比的手法来说明竭诚待人和轻视他人而带来不同结果的句子是:,。
2.《谏太宗十思疏》中,指出所谓取天下易守天下难的缘由是:,,,。
3.《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说“知其不可”中的“其”指代的内容是:,,。
4.《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用“求木”“欲流”引出“,”的结论。
5.《谏太宗十思疏》开篇作者运用了排喻的手法,首先举出“,;,”两组比喻,从而引出了中心论点“,”。
6.《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以三个“不”字的排比句从反面来说明问题,“,,”。
从而进一步强调了自己的政治意图。
7.《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期望达到的理想政治境界是:,。
8.《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兴建要适可而止的两句是:,。
9.《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对自己喜好之物要知足的的两句是:,。
10.《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要谦虚有修养的两句是:,。
11.《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要有海纳百川的胸襟的的两句是:,。
12.《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游乐要有限度的两句是:,。
13.《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要慎始慎终的两句是:,。
14.《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不要因为自己的喜恶而赏罚不公的句子是:,;,。
15.《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要虚心接受他人意见的两句是:,。
16.《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远离奸佞小人的两句是:,。
17.《谏太宗十思疏》中强调取守天下不同是因为做法不同的句子是:,;,。
18.《谏太宗十思疏》中强调刑法威吓都无法让百姓心服的句子:,,,。
19.《谏太宗十思疏》指出帝王是承受上天使命的两句是:,。
20.《谏太宗十思疏》用反问语句指出帝王不必代替百官职务的两句是:,?21.《谏太宗十思疏》中指出君王有重大权利和地位的两句是:,。
22.《谏太宗十思疏》用设喻来说明不居安思危、戒奢行俭,就做不到积累德义的句子:,。
《谏太宗十思疏》理解性默写

1.《谏太宗十思疏》中用对比的手法来说明竭诚待人和轻视他人而带来不同结果的句子是:,。
2.《谏太宗十思疏》中,指出所谓取天下易守天下难的缘由是:,,,。
3.《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说“知其不可”中的“其”指代的内容是:,,。
4.《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用“求木”“欲流”引出“,”的结论。
5.《谏太宗十思疏》开篇作者运用了排喻的手法,首先举出“,;,”两组比喻,从而引出了中心论点“,”。
6.《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以三个“不”字的排比句从反面来说明问题,“,,”。
从而进一步强调了自己的政治意图。
7.《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兴建要适可而止的两句是:,。
8.《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对自己喜好之物要知足的的两句是:,。
9.《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要谦虚有修养的两句是:,。
10.《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要有海纳百川的胸襟的的两句是:,。
11.《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游乐要有限度的两句是:,。
12.《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要慎始慎终的两句是:,。
13.《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不要因为自己的喜恶而赏罚不公的句子是:,;,。
14.《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要虚心接受他人意见的两句是:,。
15.《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远离奸佞小人的两句是:,。
16.《谏太宗十思疏》中强调取守天下不同是因为做法不同的句子是:,;,。
17.《谏太宗十思疏》中强调刑法威吓都无法让百姓心服的句子:,,,。
18.《谏太宗十思疏》指出帝王是承受上天使命的两句是:,。
19.《谏太宗十思疏》用反问语句指出帝王不必代替百官职务的两句是:,20.《谏太宗十思疏》用设喻来说明不居安思危、戒奢行俭,就做不到积累德义的句子:,。
21.《谏太宗十思疏》中,指出君主应该选拔有才能的人,听取好的意见的两句是:,。
22.《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以自谦的口吻,强调明智之人(帝王)比自己更懂得不积德义不可能安定国家的句子是:,,23.《谏太宗十思疏》中,概括历代帝王能创业不能守业的普遍规律的两句是:,。
《谏太宗十思疏》理解性默写含答案

《谏太宗十思疏》理解性默写含答案1.《谏太宗十思疏》中用对比的手法来说明竭诚待人和轻视他人而带来不同结果的句子是:,。
2.《谏太宗十思疏》中,指出所谓取天下易守天下难的缘由是:, _________,,。
3.《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说“知其不可”中的“其”指代的内容是:,,。
4.《谏太宗十思疏》开篇作者运用了排喻的手法,首先举出“,;,”两组比喻,从而引出了中心论点“,”。
5.《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期望达到的理想政治境界是:,。
6.《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兴建要适可而止的两句是:,。
7.《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对自己喜好之物要知足的的两句是:,。
8.《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要谦虚有修养的两句是:,。
9《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要有海纳百川的胸襟的的两句是:,。
10.《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游乐要有限度的两句是:,。
11.《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要慎始慎终的两句是:,。
12.《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不要因为自己的喜恶而赏罚不公的句子是:,;,。
13.《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要虚心接受他人意见的两句是:,。
14.《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远离奸佞小人的两句是:,。
15.《谏太宗十思疏》中强调取守天下不同是因为做法不同的句子是:,;,。
16.《谏太宗十思疏》中强调刑法威吓都无法让百姓心服的句子:,,,。
17.《谏太宗十思疏》指出帝王是承受上天使命的两句是:,。
18.《谏太宗十思疏》用反问语句指出帝王不必代替百官职务的两句是:,?19.《谏太宗十思疏》中指出君王有重大权利和地位的两句是:,。
20.《谏太宗十思疏》用设喻来说明不居安思危、戒奢行俭,就做不到积累德义的句子:,。
21.《谏太宗十思疏》中,指出君主应该选拔有才能的人,听取好的意见的两句是:,。
22.《谏太宗十思疏》中,指出帝王要总结“十思”、弘扬九德的句子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谏太宗十思疏》默写
1.《谏太宗十思疏》中用对比的手法来说明竭诚待人和轻视他人而带来不同结果的句子是: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2.《谏太宗十思疏》中,指出所谓取天下易守天下难的缘由是: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3.《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说“知其不可”中的“其”指代的内容是: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
4.《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用“求木”“欲流”引出“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的结论。
5.《谏太宗十思疏》开篇作者运用了排喻的手法,首先举出“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两组比喻,从而引出了中心论点“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6.《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以三个“不”字的排比句从反面来说明问题,“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
从而进一步强调了自己的政治意图。
7.《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期望达到的理想政治境界是: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8.《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兴建要适可而止的两句是: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9.《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对自己喜好之物要知足的的两句是: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
10.《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要谦虚有修养的两句是: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11.《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要有海纳百川的胸襟的的两句是: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12.《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游乐要有限度的两句是: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13.《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要慎始慎终的两句是: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14.《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不要因为自己的喜恶而赏罚不公的句子是: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15.《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要虚心接受他人意见的两句是: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16.《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远离奸佞小人的两句是: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17.《谏太宗十思疏》中强调取守天下不同是因为做法不同的句子是: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18.《谏太宗十思疏》中强调刑法威吓都无法让百姓心服的句子: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19.《谏太宗十思疏》指出帝王是承受上天使命的两句是:凡百元首,承天景命。
20.《谏太宗十思疏》用反问语句指出帝王不必代替百官职务的两句是: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21.《谏太宗十思疏》中指出君王有重大权利和地位的两句是: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22.《谏太宗十思疏》用设喻来说明不居安思危、戒奢行俭,就做不到积累德义的句子: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
23.《谏太宗十思疏》中,指出君主应该选拔有才能的人,听取好的意见的两句是: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24.《谏太宗十思疏》中,指出帝王要总结“十思”、弘扬九德的句子是:总此十思,宏兹九德。
25.《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以自谦的口吻,强调明智之人(帝王)比自己更懂得不积德义不可能安定国家的句子是: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26.《谏太宗十思疏》中,概括历代帝王能创业不能守业的普遍规律的两句是: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27.《谏太宗十思疏》中,强调道德不宽厚,不能克服欲望,就如同挖根求木茂,堵源求泉流远的句子: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28.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认为如果君王按照十思去做,人们会各尽其才的句子是: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29.《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肯定人民力量的句子是: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30.《谏太宗十思疏》中用“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说明人们开始都能做得很好,但很少能坚持到最后。
谏太宗十思疏:
1、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期望达到的理想政治境界境界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谏太宗十思疏》,作者肯定人民力量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谏太宗十思疏》,概括历代君王能创业不能守业的普遍规律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4、《谏太宗十思疏》,“十思”的内容:
5、《谏太宗十思疏》,君王按“十思”去做,会有怎样的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谏太宗十思疏》,作者认为得天下的君王为何易失天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谏太宗十思疏:
1、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2、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3、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4、略
5、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
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6、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