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九年级语文下册溜索作业设计[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溜索作业设计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溜索作业设计

7 溜索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字形与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滇.西(diān) 蓦.地(mò) 恪.尽职守(gè)B.盘桓.(huán) 扭绞.(jiǎo) 获益匪.浅(fěi)C.呼哨.(shào) 撒.泄(sǎ) 锱珠..之力(zī zhū)D.剽.悍(biāo) 脑髓.(suǐ) 战战兢.兢(jīng)2.课内古诗文默写填空。

(1)俗子胸襟谁识我?____________________。

(秋瑾《满江红》)(2)二十余年如一梦,____________________。

(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3)______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4)一抹晚烟荒戍垒,____________________。

(纳兰性德《浣溪沙》)(5)《渔家傲·秋思》中表现塞下秋景“异”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____________________。

(6)《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写沙场决战之“壮”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边是《黄永玉大画水浒》中的三幅画,请各写出人物的姓名。

图1:________ 图2:________ 图3:________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桑梓”,古时住宅旁栽桑树、梓树,后人就用桑梓指家乡。

“风骚”,指的是《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常用作代指文学才华。

B.苏轼对月光有一种特殊的感情,《记承天寺夜游》中月色的澄静,一如作者磊落的胸襟;而《水调歌头》以月成景,由月生情,又以月明理,境界幽深而又高远。

C.古代常用“阴”“阳”来表示方位,“山南水北谓之阴,山北水南谓之阳”。

D.中国是礼仪之邦,交往言谈注重谦敬之分,如敬辞类“贵庚”“令堂”“赐教”等,谦辞类“敝人”“寒舍”“犬子”等。

(2020年春)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7溜索学 精品学案

(2020年春)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7溜索学 精品学案

7 溜索学习目标1.分析小说人物形象。

2.体会本文在情节安排上散文化的特点。

3.揣摩语言,感受作家独特的语言风格。

学习过程一、积累知识,夯实基础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滇.西( ) 盘桓.( ) 锱铢..( )闷.雷( ) 战战兢.兢( ) 黏.汗( )2.这篇文章作者是,他原名,代表作有小说等。

二、整体感知,梳理思路3.默读课文,梳理文章的主要内容。

(1)(2)我们发现自己处在垂悬的江边壁顶上,深远、喧腾的怒江让我们心颤不已。

(3)(4)一个精瘦短小的汉子极其利索地溜索。

(5)剩下的汉子也决定溜索。

(6)(7)最后首领和我溜索,我溜索时心惊胆战,溜过后又激动、惊奇。

(8)我发觉首领呼出响哨飞跃下索头走到跟前。

(9)4.文中写首领比较分散,请统观全文,简要分析首领形象。

三、品析语言,深入理解5.找出文中描写峡谷险峻气势的语句,分析其表达特色。

6.本文用不少笔墨写牛,这对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各有什么作用?四、类文阅读,拓展认识7.阅读阿城《峡谷》(原文见“作业”部分),完成后面的问题。

(1)小说中三次写到鹰,分别表现了什么意图?请简要分析。

(2)小说中的“骑手”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3)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是骑手,但几乎一半篇幅是在写峡谷。

作者为什么这样处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一、积累知识,夯实基础1.diān huán zīzhūmèn jīng nián2.阿城钟阿城《棋王》《遍地风流》二、整体感知,梳理思路3.(1)距离怒江越来越近,我的心也越来越紧。

最后抵达江边人牛都被吓得屏气腿颤。

(3)首领稳坐在沉静的马上沉着带领慌神的驮队向峡上绳索进发。

(6)汉子们将吓得精神几近崩溃的牛群以及驮子熟练沉着地运到对岸。

(9)溜索后,惊魂未定的我感觉牛们和我都长出了一口气,我又感觉到了闷雷声。

4.【原文相关语段重现】第三自然段:……雷总不停,才渐渐生疑,懒懒问了一句。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溜索》学习任务单(公开课导学案)及作业设计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溜索》学习任务单(公开课导学案)及作业设计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溜索》学习任务单【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找出行文线索、梳理小说的情节。

2.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对比、映衬等艺术手法,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3.细读小说,感受作者阿城的语言特色一、导入首先请同学们欣赏一幅照片,图片里就是云南怒江大峡谷,峡谷的东面是被称为“万瀑千湖之山”的碧罗雪山,西面是中缅边境千里边防的高黎贡山,谷底是奔腾咆哮的怒江。

通过图片,我们能够看出怒江大峡谷是非常高大险峻的。

但是由于怒江非常险恶,小船无法横渡。

两岸居民过江,主要靠“溜索”桥。

那么,什么是溜索呢?今天我们就走进阿城的课文溜索跟随作者的描述去感受这种让人惊心动魄的过河方式。

二、作者简介阿城,原名钟阿城,中国当代作家。

主要作品有《棋王》《遍地风流》《常识与通识》《闲话闲说》《树王》《孩子王》《小城之春》等。

《溜索》选自《遍地风流》。

《遍地风流》继承了中国古代笔记小说的传统,内容多写世俗社会中的凡人小事。

三、速读理情节快速阅读全文,整体感知文章。

思考:①小说内容主要可以分为几个部分?②写作顺序是什么?小说主要记叙了“我”跟随马帮汉子,乘着溜索跨越怒江大峡谷的过程。

小说在结构上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 1-9 段,写马帮来到险峻的怒江边,准备过溜索。

第二部分:第 10-17 段,写驮队的汉子们溜索,将牛们以及驮子熟练沉着地运到对岸。

第三部分:第 18-22 段,写“我”在领队的指导下胆颤心惊地溜索。

第四部分:第 23-25 段,写全队顺利到达对岸,再次上路。

在写作顺序上,小说先写了行至怒江,过溜索前的画面,接着写了一个精瘦的汉子挑头过溜索的画面,然后写了三个汉子过溜索,接下来又写了运送牛和驼子的情况,再就是余下的汉子过溜索的画面,接着又是我在领队的指导下过溜索的画面,然后是领队过溜索,最后写了驼队再次上路的画面。

通过梳理,我们发现作者是按照溜索的先后顺序进行写作的,所以我们可以说,小说是按照时间顺序叙述故事的。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7溜索教学设计新人教版20200108529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7溜索教学设计新人教版20200108529

《溜索》教学设计课文内容分析:本文是我国当代作家阿城的一篇“笔记小说”。

故事内容并不复杂,就是记述“我”跟随马帮,乘着溜索跨越怒江大峡谷的经过。

小说在故事情节上没有外在的人物间复杂的关系和激烈的矛盾冲突,而更像是一篇叙事散文。

作品先从声音写起,从极远的地方就能听到怒江雷鸣般的涛声,再才看到万丈绝壁和自天际而来的涓涓细流。

然后,作品重点叙述了乘溜索渡江的经过。

初次溜索的“我”和牛被大峡谷的凶险吓得失魂落魄,狼狈不堪,而马帮汉子们身手矫捷,在首领的带领下从容不迫地乘着溜索飞渡大峡谷。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对本单元小说的学习,已经基本掌握了小说阅读的基本方法,有梳理情节的能力和简单的语言赏析能力,但学生对笔记小说接触较少,需要教师的引导来理解文本的艺术创作手法。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可引导学生自主研读。

教学目标:1.梳理小说的叙事过程,把握情节,感受笔记小说的特点。

2.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对比、映衬等艺术手法,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3.品味语言,感受本文的语言特点,提高文学鉴赏力。

教学重点:1.梳理小说情节,把握课文大意。

2.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1.品味笔记小说的语言。

2.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创意:对比质疑,发现个性;紧扣文本,欣赏分析;合作发现,自主建构。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流程:一、视频导入,认识溜索师:同学们,虽然我国的交通事业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老百姓的出行和运输变得日益便捷,但在一些有着特殊地形地貌的地区,人们仍然必须依靠最原始、最简陋的交通工具才能出行,其间的艰辛,非常人所能体会。

比如在我国西南地区的怒江大峡谷,人们祖祖辈辈就靠着一种叫作“溜索”的工具往来两岸。

1.学生观看微视频《溜索》。

2.学生谈对溜索的感受。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溜索是何物,普遍比较陌生。

因此,有必要以视频的形式,先让学生有一个比较形象直观的认识,知道溜索既是一种原始的渡河工具,也是一种原始的渡河方法,从而为学习本文做知识储备和心理铺垫。

2024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7溜索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2024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7溜索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3.授课时间:2024年3月15日
4.教学时数:1课时(45分钟)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1.语言能力:通过阅读和讨论,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溜索》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式,提高其语文表达能力。
2.思维品质:通过分析文章结构和作者的写作手法,学生能够培养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
3.文化意识:通过学习《溜索》,学生能够了解中国的文化背景和历史,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学生互动:学生跟随教师的讲解,积极参与讨论,提问解答,确保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巩固练习(5分钟)
练习题目:设计一些关于《溜索》的问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讨论分享: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答案和思考,互相交流学习。
4.课堂提问(5分钟)
提问环节:教师针对课文内容提出一些深入思考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理解《溜索》这篇课文时,学生可能会对文中的一些历史背景和文化元素感到陌生,这可能会影响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此外,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深入探讨作品中的人文精神可能对学生的思维和审美能力提出较高要求,这将是他们需要克服的挑战。
教学方法与策略
2.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将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课文中的场景,让学生亲身体验故事情节。同时,安排小组讨论,让学生针对课文中的特定问题展开思考和交流,以促进团队合作和批判性思维。
4.艺术性和趣味性:板书设计可以采用图形、线条、颜色等元素,使之具有艺术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示例板书设计:
导入部分:
-图片展示:溜索的壮观场景
-问题提出:你们听说过溜索吗?它是什么?有什么特殊之处?
新课讲解部分:
-课文标题:《溜索》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溜索作业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溜索作业新人教版

7*溜索夯实基础巩固知识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山不高,口极狭,仅容得一个半牛过去。

不由捏紧了心,准备一睹气灌滇西的那江,却不料转出山口,依然是闷闷的雷。

心下大惑,见前边牛们死也不肯再走,就下马向岸前移去。

行到岸边,抽一口气,腿子抖起来,如牛一般,不敢再往前动半步。

万丈绝壁飞快垂下去,马帮原来就在这壁顶上。

转了多半日,总觉山低风冷,却不料一直是在万丈之处盘huán。

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着一派森气。

fǔ望那江,蓦.地心中一颤,惨叫一声。

急转身,却什么也没有,只是再不敢轻易向下探视。

叫声漫开,撞了对面的壁,又远远荡回来。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盘huán(桓) fǔ(俯)望蓦.地(mò)(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气灌”,正确写法是“气贯”。

(3)“万丈绝壁”中“绝”的意思是(D)A.断绝B.穷尽;完全没有了C.独一无二的D.走不通的;没有出路的(4)第三段从视觉和听觉的感官角度,展现了峡谷的险峻。

2.综合性学习活动。

(1)阅读下面的新闻,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

“鹦哥溜索改桥”主体工程完工2018年5月30日,鹦哥大桥完成最后一段35米引桥现浇箱梁作业,标志着“鹦哥溜索改桥”主体工程完工,进入最后的桥面铺装和防护栏施工阶段,预计6月底建成通车。

“鹦哥溜索”位于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茂租镇鹦哥村与四川省凉山州布拖县龙潭镇沿江村交界的金沙江上,距江面约260米,长约470米,有“亚洲第一高溜”之称。

2015年11月,鹦哥大桥列为国家“索改桥”工程开工建设。

新建的“鹦哥溜索改桥”主桥与江面的垂直距离约200米,大桥全长385.5米,宽9米。

目前,从茂租镇至鹦哥村的公路已建成,从白鹤滩水电站永久性大桥至鹦哥村的公路正在建设中,待鹦哥大桥正式通车后,村民不用再溜索出行,这解决了村民的出行难题。

(2)小明要把上面的新闻介绍给同学,又搜集了些材料,整理时产生了一些问题,请你帮助修改。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7溜索作业课件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7溜索作业课件新人教版

(2)文中四处标点符号(见角标①②③④)使用错误的
一项是( A )
A.①
B.②
C.③ (逗号改为句号)
D.④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因此催生了世界大国战略博弈 的新格局。 B.未成年学生玩手机的危害应该得到有效引导和管理。
C.我国拟把足球学习情况纳入学生档案,作为学生
反方:我方认为没有学习价值。目前全国推广的、 包括考试时的用字都是简体字,学习水文字对我们的学 习起不到明显帮助,反而会耽误我们的学习时间,降低 我们的学习效率。
正方:_示__例__:__我__方__认__为__有__学__习__价__值__。__水__文__字__是__水___ _族__古__老__的__文__字__,__其__历__史__悠__久__,__记__载__了__很__多__有__价__值__的__文__化_ 信__息__。__我__们__学__习__水__文__字__不__仅__不__耽__误__我__们__的__学__习__时__间__,__而__ 而__且__有__利__于__我__们__对__水__文__字__的__研__究__和__继__承__,__并__呼__吁__更___多__人_ _关__注__、__了__解__、__保__护__我__们__的__水__文__字__这__个__非__物__质__文__化__遗__产__。_
5. (优翼原创)阅读下面图表,回答问题。 (1)结合下表,请你举例具体分析水文字形成的依据。 水文字与甲骨文及今汉字对比表
水文字 甲骨文 今汉字 山 日 星 子 冬 丁
示例:①象形字,如“山”“日”与甲骨文及今汉字类 似;②会意字,“星”,星星在地面上空闪烁。“子”,襁 褓中的婴儿;③仿汉字,如“冬”“丁”等为汉字的反写。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7《溜索》教案2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7《溜索》教案2新人教版
在教授《溜索》的过程中,我意识到教学方法的选择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学生们对文本的理解更加深入,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然而,在课堂管理方面,我发现自己在维持课堂秩序方面还有待提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课堂纪律的维护,以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4)对学生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主题的思考进行反馈,肯定学生的观点,同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课后拓展
1.拓展内容:
(1)阅读材料:《溜索》相关的研究文章、评论或不同版本的解读,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
(2)视频资源:关于传统交通工具的文化纪录片、访谈节目,以增进学生对传统文化和历史背景的了解。
(3)在线平台:利用在线论坛、学术平台,参与关于《溜索》主题的讨论,拓宽视野,激发思考。
此外,我发现学生在理解和分析文本中的修辞手法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为了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修辞手法的讲解和分析,并通过具体的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在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方面,我发现学生在理解《溜索》的主题和艺术特色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他们能够通过文本深入理解作者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人物心理活动的刻画,同时也能够欣赏文本中的艺术风格。然而,在写作能力的提升方面,我发现学生们还有待提高。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写作技巧的讲解和练习,通过具体的案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写作技巧。
4.教学时数:45分钟
核心素养目标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通过分析《溜索》一文,理解作者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人物心理活动的刻画,把握作品的艺术特色。
(2)深入解读文本,领会作者通过对溜索这一独特交通工具的描写,反映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溜索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字形与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滇.西(diān) 蓦.地(mò) 恪.尽职守(gè)B.盘桓.(huán) 扭绞.(jiǎo) 获益匪.浅(fěi)C.呼哨.(shào) 撒.泄(sǎ) 锱珠..之力(zī zhū)D.剽.悍(biāo) 脑髓.(suǐ) 战战兢.兢(jīng)2.课内古诗文默写填空。

(1)俗子胸襟谁识我?____________________。

(秋瑾《满江红》)(2)二十余年如一梦,____________________。

(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3)______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4)一抹晚烟荒戍垒,____________________。

(纳兰性德《浣溪沙》)(5)《渔家傲·秋思》中表现塞下秋景“异”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____________________。

(6)《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写沙场决战之“壮”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边是《黄永玉大画水浒》中的三幅画,请各写出人物的姓名。

图1:________ 图2:________ 图3:________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桑梓”,古时住宅旁栽桑树、梓树,后人就用桑梓指家乡。

“风骚”,指的是《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常用作代指文学才华。

B.苏轼对月光有一种特殊的感情,《记承天寺夜游》中月色的澄静,一如作者磊落的胸襟;而《水调歌头》以月成景,由月生情,又以月明理,境界幽深而又高远。

C.古代常用“阴”“阳”来表示方位,“山南水北谓之阴,山北水南谓之阳”。

D.中国是礼仪之邦,交往言谈注重谦敬之分,如敬辞类“贵庚”“令堂”“赐教”等,谦辞类“敝人”“寒舍”“犬子”等。

5.给下列句子排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由“形符”和“声符”组合起来的字就是形声字。

②现在的汉字,大部分都是用这种方法造出来的。

③我们的祖先想到一个好办法,他们把一个字分成两部分。

④用图形构成的象形文字有很大的局限性,它无法分辨相似的事物。

⑤另一部分是一个同音(或近音)的字,用来表示事物的读音,这部分称为“声符”。

⑥一部分是一个“象形字”,表示事物的类别,这部分称为“形符”。

⑦这样,事物的形状无论多么相似,只要读音上有区别,都可造出不同的字形去表达了。

6.有些作品是由平常事物而生发情趣,蕴含丰富,语言精练,深得读者喜爱。

下面是其中的两则,请你认真品读,然后仿照它的写法,自选事物,创作一则,并在其后的方括号中写出所蕴含的道理。

示例一:石灰石——别人向你泼冷水,你却更加热气腾腾。

[专注事业(学业),坚守热情]示例二:拖拉机——出一丁点力,便大喊大叫。

[嘲讽自吹自擂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请根据以下材料,按要求拟写内容。

(字数100字左右)如今,电动车已成为许多市民出行的交通工具。

然而,因电动车充电而引发的事故时有发生,给电动车安全充电敲响了警钟。

傍晚时分,家住二楼的王大爷将电动车停放在楼道口,从自家室内放线到楼下为车充电。

晓军看到后,认为这样的行为存在不小的安全隐患。

如果你是晓军,你会怎么劝说王大爷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材料一:黎峨道中①[清]查慎行青红颜色裹头妆,尺布缝裙称膝长。

仡佬打牙②初嫁女,花苗③跳月便随郎。

(选自《新编清诗三百首》,王英志编著,江苏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 【注释】①黎峨道中:自云南黎州至峨山县的途中。

②仡佬(gē lǎo)打牙:即打牙仡佬,少数民族仡佬族中的一种。

③花苗:苗族。

材料二:由商到周,一般统治者和奴隶,衣长齐膝似乎是一种通例。

商代贵族平时常穿彩色丝绸衣服,还加上种种织绣花纹,用个宽宽的花带子束腰。

平民或奴隶的头饰有裹巾子作羊角旋斜盘向上的,有包头以后再平搭折成一方角的,还有其他好些样式,都反映在玉、铜、陶人形俑上,样子多和现在西南居住的苗、瑶族情形差不多(这不是偶然巧合,事实上很多三千年前古代图案花纹还可从西南兄弟民族编织物上发现)。

许多野生植物如槐花、栀子、橡斗已用来做染料,并且还种植了蓝草,能染出各种不同的青蓝色,种茜草和紫草专染红、紫诸色。

(选自沈从文《古人的文化》,中华书局2013年版,有删改) 材料三:苗族,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民族,因为苗族服饰最美丽。

苗族服饰所凝聚的,是历史的记忆。

苗族的历史,实际上就是一部迁徙史。

古籍记载,苗族起源于5 000多年前的九黎部落,首领蚩尤便被视为苗族的先祖。

涿鹿大战,蚩尤兵败,战死冀州,九黎部落群龙无首,不得不向黄河以南迁徙。

不久,一个新的政权——三苗国,建立在江淮河湖地区。

然而,历史赋予这个民族的命运是悲惨的。

当苗族的先民们总算在相对理想的环境中有了一个休养生息、继续发展的机会,又相继遭到尧、舜、禹的长期征伐,三苗被迫迁徙到江西、湖南的崇山峻岭中。

大约从公元3世纪起,苗族先民又开始了较大规模的迁徙。

他们大部分沿乌江西行,进入贵州、云南、四川等地。

即使是最悲伤的时刻,苗族先民们也没有放弃对生活的眷恋、热爱和对美的歌颂、追求,没有放弃为昨天、为历史留下永恒的见证:让我们摘下路边的野花插在姑娘的头上让我们割下树浆染在阿嫂的衣上让我们把涉过的江河画在阿妈的裙上不要忘记这里有过我们的胎盘时刻记住祖先用汗水浇过的地方在林林总总的苗族服饰中,有一种叫作“兰娟衣”的女装。

其来历,有这样的传说,说兰娟是古代的一位苗族女首领,在带领苗族同胞南迁时,为了记住南迁的历程,想出了用彩线记事的办法。

离开黄河时,她在自己的左袖子上用黄丝线缝上一根黄线;渡过长江时,她在右袖子上绣上一根蓝线;渡过洞庭湖时,她在胸口处绣上一个湖泊状图案。

以后,每渡一条河,每翻一座山,她都要在衣服上缝下记号。

记号越来越多,竟然从领口一直缝到裤脚,密密麻麻,陆离斑驳。

后来,她的女儿要出嫁了,她按照所记的符号,重新用各种不同的彩线,精心绣制出一套特别精巧漂亮的女装,作为女儿的嫁衣。

“兰娟衣”从此流传开来。

就这样,在没有文字的情况下,苗族同胞“以针为笔、以线为墨、以布为纸”,让自己的服饰承担了其他任何服饰都不能够承担的沉重使命,并最终让它变成了一部穿在身上的史书。

苗族有一种风俗,就是老人去世后,必须要穿上绣有传统图案的寿服。

在苗族的观念里,人死后,只有穿上这种衣服,才能被祖先所承认,灵魂也才能回到祖先居住的地方。

那是壮丽而神圣的“还乡”!(选自韦荣慧《云想衣裳》,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有删改) 8.请简要描绘诗人在黎峨道中看到的场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结合三则材料,谈谈苗族服饰有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顺顺在博物馆看到一件绣有牡丹花的古代苗族衣裳。

牡丹产于北方,西南并不生长。

顺顺觉得很奇怪。

阅读上述材料后,请你向顺顺谈谈自己的理解。

(请写出五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B2.(1)英雄末路当磨折(2)此身虽在堪惊(3)会挽雕弓如满月(4)半竿斜日旧关城(5)衡阳雁去无留意长烟落日孤城闭(6)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3.高俅林冲杨志4.C5.④③⑥⑤①⑦②6.示例:稻穗——越是丰满的,越是低着头。

[有真才实学的人,往往更谦虚]7.王大爷,您好!这样充电是很危险的,也是绝对不可以的。

私拉的电线容易发生触电事故,电动车晚上长时间充电还容易发生爆燃事故,并且楼道口还是消防逃生通道。

安全是最重要的,我们还是安全充电吧。

8.示例:诗人在黎峨道中,见到仡佬、苗族青年男女穿着盛装,在月下尽情歌舞,为女子出嫁庆贺,在歌舞中相恋的场景。

9.苗族服饰的特点有:颜色鲜艳,衣长齐膝,头饰样式丰富,图案记录了民族历史等。

10.示例:苗族的祖先曾经在中原生活,后被迫迁往西南;苗族同胞不忘祖先,始终铭记自己的故土;他们有独特的生活智慧,用服饰上的牡丹等图案纪念祖先,记录历史;无论经历怎样的命运,他们都保持对生活的眷恋和对美的追求;对于古老的生活传统和文化习俗,他们懂得珍惜,重视传承。

学法指导:怎样学好语文☆人生是一种体验,一种经历,一种探索,一种生活,而人生目标,则是一种自我的设定。

☆人生的目标在于追求,这种追求不仅是纵向的拓展,更是横向的探索。

☆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人生目标,它不一定是鸿鹄大志,不一定撼天动地,但要有一个切实的规划,目标既定,就要朝着你的目标勇敢前进。

☆所有的成绩都是努力的结果,都是勤奋的结晶,给自己确立一个通过努力能实现的目标,然后朝着这个目标努力,一个人要想生活得无怨无悔,就只有努力拼搏;只有努力拼搏过才能无怨无悔。

☆认真学习,加快生活、学习的节奏,排除一切杂念,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加入到竞争的行列中去,战胜自己,成为执掌自己命运的主人。

☆有人说自信是驾驭理想的风帆,是成功的基石!成绩一时不理想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丧失了信心,可怕的是没走上战场就倒了下来。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它的广度、高度、深度是无限的,让自己有限的生命活出质量活出品味。

1、初中语文一定要掌握好文言文中的课下注解的所有内容.2、语言基础部分靠平时积累,也是要多做题。

3、作文,多背些古诗词、名言警句啥的,尽量往文章里放。

作文要积累:平时看《读者》优美的段子就记下来,有感想也在一本本子上写几句自己的感想4、多看些经典书籍,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和文学品位。

5、古文, 一定要记住翻译。

6、写好字,书法是自己一生的名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