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性格是不是基因决定的

合集下载

人的性格是不是基因决定的

人的性格是不是基因决定的

达尔文曾经深刻地指出, 达尔文曾经深刻地指出,那些顽固 地坚持遗传决定论、 地坚持遗传决定论、认为一切都是天生注 定的人,实际上是在推卸社会责任: 定的人,实际上是在推卸社会责任:“如 果穷人的惨状不是自然法则而是我们的制 度导致的,那么我们的罪过就会很大。 度导致的,那么我们的罪过就会很大。”
不久前, 不久前,由以色列和美国的科学家组成 的研究小组各自单独发表声明: 的研究小组各自单独发表声明:他们已经发 现第11号染色体上有种叫 号染色体上有种叫D DR DR的遗传基 现第 号染色体上有种叫D4DR的遗传基 对人的性格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因,对人的性格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科学研究还进一步表明, 科学研究还进一步表明,即使目前人类畏 惧的癌症、艾滋病等绝症,或是高血压、 惧的癌症、艾滋病等绝症,或是高血压、心脏 糖尿病、 病、糖尿病、帕金森氏综合症等临床上难以治 愈的常见疑难病, 愈的常见疑难病,都是遗传基因的缺陷而引起 据统计, 的。据统计,因基因缺陷而引起的疾病约有 7000种,今后都有可能运用“基因疗法”进行 种 今后都有可能运用“基因疗法” 彻底或有效的治疗。 彻底或有效的治疗。
由于人类和人类家庭都过于复杂, 由于人类和人类家庭都过于复杂,研究人员先从研究 老鼠开始。小老鼠一降生,鼠妈妈就开始爱抚和舔它们, 老鼠开始。小老鼠一降生,鼠妈妈就开始爱抚和舔它们,但 是和其他同类动物一样,鼠妈妈对子女的关心程度并不一样。 是和其他同类动物一样,鼠妈妈对子女的关心程度并不一样。 一些母亲把孩子像棒糖一样整天舔来舔去, 一些母亲把孩子像棒糖一样整天舔来舔去,另一些母亲对子 女却不太负责,它们的子女长大后有很大不同。 女却不太负责,它们的子女长大后有很大不同。如果鼠妈妈 非常称职,幼鼠大脑中某些特定的基因就会被激发显现出来, 非常称职,幼鼠大脑中某些特定的基因就会被激发显现出来, 这些基因对行为起着关键作用。在这些基因的作用下, 这些基因对行为起着关键作用。在这些基因的作用下,幼鼠 分泌较少的压力激素,成年后更能承受压力。 分泌较少的压力激素,成年后更能承受压力。研究人员发现 这些老鼠不易受惊,面对陌生环境更加勇敢, 这些老鼠不易受惊,面对陌生环境更加勇敢,更富于探险意 而对于缺少母亲照顾的幼鼠而言, 识。而对于缺少母亲照顾的幼鼠而言,这些基因虽然存在却 不显现,它们长大后更神经质,容易焦虑,暴躁易怒。 不显现,它们长大后更神经质,容易焦虑,暴躁易怒。这一 切都只因为鼠妈妈对幼鼠的爱抚程度不同。 切都只因为鼠妈妈对幼鼠的爱抚程度不同。

你觉得人的性格是天生的还是后天养成的?

你觉得人的性格是天生的还是后天养成的?

你觉得人的性格是天生的还是后天养成的?
人的性格是由天生的因素和后天养成的因素共同决定的。

天生的
因素包括遗传、基因等,这些因素会影响一个人的基本性格特征,
如外向或内向、情绪稳定性等。

而后天养成的因素则包括家庭环境、教育背景、社会经验等,这些因素会对一个人的性格产生重要影响。

首先,从遗传和基因的角度来看,研究表明一些性格特征具有遗
传倾向,例如情绪稳定性、外向性等。

这意味着一个人在基因层面
上可能就具有一定的性格特征,这是天生的因素。

其次,后天的环境因素也对性格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所接触到的家庭环境、教育方式、社会经验等都
会对其性格产生影响。

比如,一个在温馨家庭中长大的人可能会更
加乐观、自信,而在压力环境下成长的人可能会更加内向、焦虑。

因此,人的性格是天生的和后天养成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然天生的因素会对性格产生一定影响,但后天的环境因素同样具有
重要作用。

而且,后天的环境因素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或塑造
一个人的性格。

因此,性格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既受天生因素影
响,也受后天养成因素的影响。

性格是遗传的还是后天养成

性格是遗传的还是后天养成

性格是遗传的还是后天养成性格是遗传的还是后天养成人类的性格始终以来都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有人认为,性格是遗传的,是由我们的基因打算的;而另一些人则坚信,性格是后天养成的,是我们在成长过程中所形成的。

那么,究竟性格是遗传的还是后天养成的呢?这个问题没有简洁的答案,事实上,性格是由遗传和环境共同塑造的。

遗传因素对于性格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科学讨论表明,我们的基因携带着我们父母的遗传信息,这些基因会在我们的身体和心理上产生影响。

一些性格特质,例如外向性、神经质等,有着明显的遗传倾向。

有些人从小就表现出活泼开朗的性格,而另一些人则更加内向和敏感。

这些性格特点往往可以在亲属中找到共性,这就是遗传的影响。

后天环境也是塑造性格的重要因素。

我们所处的家庭、社会和文化环境都会对我们的性格产生深远的影响。

从小孩子开头,父母、亲人和老师的教育方式、价值观念以及四周人的行为模式都会对孩子的性格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比如,一个在爱与关怀中成长的孩子可能会表现出友善和乐观的性格,而一个在苛刻和冷漠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可能会变得孤僻和焦虑。

我们在生活中所经受的各种经受也会对性格产生影响。

例如,逆境、挫折和胜利等都可以转变一个人的性格。

一个经受过挫折的人可能会变得坚韧和乐观,而一个从小就受到溺爱的人可能会变得自私和自负。

因此,后天的经受和环境同样重要。

所以性格是由遗传和环境共同塑造的。

遗传因素打算了我们天生的倾向和潜在的特点,而后天的环境和经受则会进一步进展和转变我们的性格。

没有人是纯粹由基因或环境打算的,每个人的性格都是独特而简单的,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

因此,我们应当综合考虑遗传和环境的因素,以更好地理解和塑造自己的性格。

性格的形成:遗传因素与后天塑造的相互影响性格是一个人在行为、思维和情感上表现出来的独特模式和特征。

它是一个人内在的驱动力和行为反应方式的总和。

性格是如何形成的?这个问题引发了长期的争辩和讨论。

现代心理学普遍认为,性格的形成是由遗传因素与后天塑造的相互影响所打算的。

遗传变异对人类性格的影响

遗传变异对人类性格的影响

遗传变异对人类性格的影响人类的性格是由内在的基因和外在的环境共同塑造的,而遗传变异是影响人类性格的一个重要因素。

遗传变异可以说是基因的“拼图”,它直接决定了个体的生理和心理特征,进而影响着个体的行为和性格。

对于遗传变异的影响,研究表明,人类的性格受到了数百种基因的控制,其中一个最为关键的基因就是5-HTTLPR。

这个基因是编码5-HTT转运体的基因,调节着脑内的血清素水平,当该基因发生变异时,人体内部的血清素水平就会发生改变,这也会直接影响到人的情感和行为。

有研究证实,5-HTTLPR基因的不同变异型对人类的性格特征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例如,在一项研究中,将受试者分为两类:一类是5-HTTLPR基因野生型(SS型),另一类则是5-HTTLPR 基因变异型(SL型或LL型)。

结果表明,变异型基因不仅可以影响人的情感体验,而且还可能导致一些精神障碍的产生,如抑郁症、焦虑症等。

此外,其他基因变异也会影响人类的性格。

例如,MAOA基因也是一个直接影响人类积极情感的重要基因。

研究表明,MAOA基因的变异型可影响人的情绪调节,长期保持积极情感的人往往是MAOA基因野生型,而容易情绪反复的人通常是MAOA基因变异型。

值得一提的是,遗传变异对人类性格的影响并不是单向、不可逆转的。

与基因相比,环境也会对人类性格产生一定的影响。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不良的环境因素,如童年时期的虐待等,可能会导致DNA甲基化等基因变化,从而改变基因表达和性格特征。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注意保护自身环境和条件的优越性,以尽可能减少潜在的负面影响。

同时,科学家们正在寻找着有效的解决方案,以利用遗传学的发展优势,以更好地理解遗传变异对人类性格的影响。

总体来看,遗传变异是影响人类性格的一个重要因素,影响与基因、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我们或许能够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更好地利用遗传学的发展优势,对遗传变异与个体性格关系的理解也将更为深入。

基因与性格

基因与性格

传统观点认为,一个人的性格是由自身经历和周围环境决定的。

不过随着人们认识的深入以及技术的进步,科学家发现性格与基因实际上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

1993年,《科学》杂志发表了荷兰奈梅亨大学的遗传学家汉·布鲁纳的研究报告。

这项研究涉及到一个著名的荷兰家族,该家族的很多男性成员都具有一些奇怪的攻击性,如裸露、纵火、强奸等。

他们的愤怒阈值似乎非常低,一些常人看来不值一提的挫折和压力都会激起这些人莫名的疯狂,甚至会殴打激怒他们的人。

对他们进行遗传分析后,发现这些男性体内缺少编码单胺氧化酶的基因。

这种酶的用处之一是降解一些包括血清素、去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在内的神经递质。

氧化酶的缺失导致神经递质在体内的积累。

研究者认为正是该基因的缺失诱发了这些男性攻击性格的形成。

此后,科学家不断发现基因与性格存在关联的证据。

比如在1993年,以色列和美国的科学家各自独立发现,人的第11号染色体上有一种叫D4DR的遗传基因,对人的性格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拥有较长版本的基因的人富有冒险精神且容易兴奋,而长度较短者相对沉默和冷淡。

如今,人的性格与基因存在关联基本不存在太大的争议,主流观点是一个人性格的形成是由先天的基因与后天的环境和经历共同作用的结果。

目前主要的分歧在于性格到底是“江山易改,秉性难易”,还是在环境的作用下会发生根本的改变。

同卵双生的双胞胎姐妹,一个理性,一个感性。

我说这是基因突变的结果,也就是说我认为基因决定性格而环境只是塑造性格;但遗憾的是我的朋友们说环境决定性格,其中有人认为比如说某年某月某日的下午姐姐被派去打酱油而妹妹正在便秘,而就是因为许许多多这种情况的积累使得姐妹二人性格产生差异。

救命。

影响性格的DNA名称:D4DR 人的DNA主要遗传自父母,因此,你常会看见人的性格和父母总有一定程度上的相似度,但是环境影响也挺大的。

所以,应该这样说,DNA决定了性格的基本类型,如是外向还是内向。

这是先天形成的。

而环境则决定了这种外向或内向性格是向好方面发展还是向坏方面发展。

性格形成总结

性格形成总结

性格形成总结1. 引言性格是一个人在日常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持久稳定的个体差异,它是由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所形成的。

人的性格对于个体的发展和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旨在总结性格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其对个体的影响。

2. 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对于性格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研究发现,性格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某些性格特征可以通过基因遗传给后代。

例如,一些人具有天生的乐观、外向的性格,而另一些人则更加内向、敏感。

这种差异可以追溯到个体所携带的基因上。

遗传因素对性格的形成有着先天性的影响,但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

环境的影响同样重要。

3.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对于性格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个体所处的环境,包括家庭、社交圈、学校和工作环境等,都会对性格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3.1 家庭环境家庭环境是性格形成的最初环境,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教养方式以及家庭氛围都会对性格的培养产生影响。

例如,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方式,如严格与宽容的程度,会影响到孩子的性格特征。

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方式也会对个体的性格产生影响,一个和睦、温暖的家庭环境更有利于培养积极向上的性格。

3.2 社交圈社交圈包括朋友、同学、同事等人际关系。

个体所处的社交圈对于性格的形成和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人们通过与他人的交往与相互之间的影响,来塑造自己的性格。

例如,与乐观积极的朋友相处会使个体更具有乐观的性格特点,与消极悲观的人交往则容易受到消极情绪的影响。

3.3 学校和工作环境学校和工作环境是个体性格形成的重要场所之一。

在学校和工作环境中,个体会接触到不同的人和事,面对不同的压力和挑战。

这些经历会对个体的性格产生影响。

例如,学校和工作环境中的竞争与合作会对个体的性格特点产生不同的影响,竞争环境下的个体可能更加积极进取,而合作环境则更容易培养合作与沟通的性格特点。

4. 性格对个体的影响个体的性格对于其发展和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4.1 行为方式性格决定了个体在日常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

人的性格各不相同(二)

人的性格各不相同(二)

人的性格各不相同(二)在前一篇文章中,我们探讨了人的性格多样性的重要性以及性格类型的一些基本概念。

在本文中,我们将继续探索人的性格各不相同的原因以及如何理解和应对这种多样性。

原因分析人的性格多样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遗传因素在人的性格形成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研究表明,某些性格特质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基因决定的。

例如,一些人可能天生具有外向的性格,而另一些人则更倾向于内向。

这种遗传因素的存在使得人们在性格上表现出各种不同的特点。

此外,环境和生活经历也对性格产生重要影响。

人们在成长过程中受到的教育、家庭环境、社会文化等因素都会塑造他们的性格。

例如,一个成长在开放宽容的环境中的人可能更加乐观开朗,而一个成长在压抑严格的环境中的人可能更加保守内向。

这种环境影响的差异导致了人们性格上的多样性。

此外,个人经历和成长中的事件也会对人的性格产生深远的影响。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都会对他们的性格产生影响。

一些人可能通过困难经历变得更加坚强和乐观,而另一些人可能因为负面经历而变得消极和担忧。

个人经历的不同也是导致人们性格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理解和应对多样性理解和接受人的性格多样性是非常重要的。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有着自己独特的性格特点。

我们应该尊重和包容他人的性格差异,不要对他人的性格进行片面的评判或歧视。

在与不同性格类型的人交往时,应该善于倾听和理解。

不同性格类型的人可能有不同的沟通方式和需求,我们应该学会适应并尊重他们的方式。

例如,对于内向的人,我们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空间和时间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而不要强迫他们变得外向。

而对于外向的人,我们应该包容他们喜欢社交和表达的特点,而不要试图限制他们的行为。

此外,了解和认识自己的性格特点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了解自己的性格,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努力发展自己的潜力。

例如,一个内向的人可能更擅长独立思考和深入思考,而一个外向的人可能更擅长社交和团队合作。

你觉得人的性格是天生的还是后天养成的?

你觉得人的性格是天生的还是后天养成的?

你觉得人的性格是天生的还是后天养成的?
人的性格是由天生和后天因素共同决定的。

首先,天生因素指的是个体在出生时所固有的遗传基因和生理特征。

这些遗传基因会影响个体的神经系统和大脑发育,从而影响其
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和情绪调节能力。

例如,一些研究表明,一些基
因可能与个体的情绪稳定性和社交能力有关,这些因素会影响个体
的性格特征。

其次,后天因素指的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所受到的环境影响和社
会经验。

个体在家庭、学校、社会等环境中所接受的教育、文化背
景、社交经历等都会对其性格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一个在温暖、
支持性家庭中长大的个体可能会培养出乐观、自信的性格特征,而
一个在压力大、冷漠环境中长大的个体可能会形成焦虑、敏感的性
格特征。

因此,人的性格是由天生和后天因素共同决定的。

遗传基因决定
了个体的潜在倾向和基本特征,而环境影响则塑造了个体的性格发
展和表现。

在实际生活中,个体的性格特征往往是天生和后天因素
相互作用的结果。

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将性格归因于天生或后天因素,而应该理解为两者共同塑造了个体的性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同卵孪生子是由同一个受精卵分裂发育来的,他们的基因组 相同,遗传相似程度达到100%。异卵孪生子则是两个(或更多 个)卵分别被两个(或更多个)精子受精产生的不同受精卵分别 发育而来的,虽然他们在同一时间位于同一子宫,但是他们的遗 传相似程度与同一对父母在不同时间生下的两个孩子是一样的, 平均为50%。
不管采用哪一种方法,都不能只比较个案,而必
须对大量的孪生子做调查、统计。在世界上,已有多项
这种调查,其中最大的一项是美国明尼苏答大学的研究 人员负责的,他们共研究了8000多对同卵孪生子和异 卵孪生子,包括130多对在不同的家庭长大的同卵孪生 子。他们之所以能找到这么多被分开抚育的同卵孪生子,
得益于美国历史上一个悲惨的时期:上个世纪三、四十 年代的经济大萧条迫使许多贫苦家庭把刚出生的孪生子 分开送人抚养。以后很可能再难以有这样的研究机会。
科学研究还进一步表明,即使目前人类畏
惧的癌症、艾滋病等绝症,或是高血压、心脏 病、糖尿病、帕金森氏综合症等临床上难以治 愈的常见疑难病,都是遗传基因的缺陷而引起 的。据统计,因基因缺陷而引起的疾病约有 7000种,今后都有可能运用“基因疗法”进行 彻底或有效的治疗。
令人惊奇的是,美国哈佛大学和斯坦福大 学的两位科学家研究出在患者的细胞中导入一 个能够控制基因的“开关”,并根据患者病情 的需要选服药物,就能自由地决定基因的工作 状态。例如,一个糖尿病患者,在身体的细胞 中导入能开启和关闭分泌胰岛素基因的“开 关”,他就能通过服药随时开启或关闭产生胰 岛素的基因,实施有效的治疗。
从同卵孪生子和异卵孪生子得到的相关性可以用 于计算遗传差异与性格差异的相关性。平均来说,大约 50%的性格差异是由于遗传差异导致的,或者说,遗传 因素对性格的影响大约占了一半。遗传学家把这个数字 称为遗传率。如果性状差异是完全由遗传差异引起的, 遗传率为1,如果性状差异与遗传差异毫无关系,遗传 率为0。其他的类似研究的结果,所得到的性格遗传率, 一般在0.2-0.5之间。由此可见,遗传决定论和环境决定 论都是错误的,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对性格的影响大约 同等重要。两个人的遗传差异越大,环境越不同,性格 差异也就会越大。而两个人的性格相似主要是由于相似 的遗传因素引起的,环境的影响很小。
发表声明:他们已经发 现第11号染色体上有种叫D4DR的遗传基 因,对人的性格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科学家认为,既然新发现的基因可决定人 的复杂性格,那么将来科学家可以通过控制基 因来转变人的性格和气质。这一发现还预示,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人们最终将能精 密地绘制出像身高、体重、情感、性格等人体 特征的遗传基因图,并能运用生物和医学手段 来控制人的感情,重塑人的性格,改变人的行 为。
在遗传学上,要研究基因与环境的 关系,可以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让有着 相同的基因组的个体(也就是所谓克隆) 控制在不同的环境中生长,比较其结果。 同卵孪生子有着相同的基因组,是很好的 实验材料,但是我们却无法拿人来做这种 控制实验,只能进行调查统计。
这有两种办法。一种是比较同卵孪生子和异卵孪生子的异
但是我们必须记住,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
实际上是无法截然分开的,而是混杂在一起、交 互发生作用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区分影响性格 的因素有多少属于遗传的影响,有多少属于环境 的影响,是不可能的。简单地说,遗传、环境, 以及经常被忽视的随机因素,都对人性有重要的 影响。
达尔文曾经深刻地指出,那些顽固 地坚持遗传决定论、认为一切都是天生注 定的人,实际上是在推卸社会责任:“如 果穷人的惨状不是自然法则而是我们的制 度导致的,那么我们的罪过就会很大。”
人的性格是不是基因决定的吗?家庭 教育能改变遗传性格吗?
中南大学 唐海波
一个人的性格是先天决定的,还是受环境
的影响后天使然的,曾经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 遗传决定论向来被认为是反动的、保守的,环境 决定论则被认为是进步的、开明的。争论虽然激 烈,在以前却缺乏严谨而客观的科学研究,或者 是出于社会偏见,或者是出于美好的愿望。近二 十年来,才有了比较可靠的科学研究,可以对基 因、环境对人的性格的影响下一个结论。
如果某种行为特征在同卵孪生子之间的相似程度并不比异
卵孪生子高,那么我们可以认为这种特征的遗传程度很弱。反之, 如果同卵孪生子在某种行为特征的相似程度高于异卵孪生子,那 么它就很可能是受到遗传影响的。
另一种方法是比较出生后不久就被分开在不同家
庭抚养的同卵孪生子和在同一个家庭抚养的同卵孪生子。 这个办法的依据是认为在不同家庭抚养的孪生子有不同 的生长环境,因此其相似性就可认为是由于有相同的基 因导致的。这个依据并不完全可靠,因为孪生子在被分 开抚养之前,至少已有九个月的时间是处于相同的环境 中的(母亲的子宫),而且在不同的家庭抚育,并不等 于其生长环境就完全不同,其中完全有可能有很相同的 环境因素。
我国台湾省陈景虹教授,经过锲而不舍的
悉心研究,近期提出基因与人类行为的因果理论。 她认为,那些不能循规蹈矩、动辄惹是生非而易 犯罪的人,和遗传基因有关,对于具有这种性格 的人可以进行基因治疗。所谓“基因疗法”,就 是用生物技术的方法对人的基因进行拼接,用外 来健康人的基因替代患者体内有病的或缺少的基 因。这种疗法虽然是在小小的肉眼难辨的细胞内 进行的,但它的意义比建造巍然耸立的摩天大楼 还要宏大。
研究者对孪生子进行了深入具体的面试,以
了解其生活环境,对社会、宗教、哲学问题的看法, 并用一系列心理测试判断其职业兴趣、思维能力和性 格倾向。结果表明,同卵孪生子的性格相似程度明显 大于异卵孪生子。明尼苏答大学的研究结果是,一起 长大的同卵孪生子的相关性平均为0.46(0表示两个人 没有一点相似之处,1表示两个人完全相同),分开长 大的同卵孪生子,这一数字为0.45。这说明同卵孪生 子的性格相关程度,与他们是否在相同还是不同的环 境长大无关。分开长大的异卵孪生子的性格相关程度 平均为0.26,大约是同卵孪生子的一半,这与他们的 遗传相似程度是同卵孪生子的一半相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