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 语文园地二(教案)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复习教案复习目标:1.掌握第二单元的生字词。
2.会写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内容。
3.能按课文内容填空复习内容:第二单元的知识复习过程:(一)导入:今天我们来复习第二单元的知识。
首先让我们来复习读课文。
(二)复习课文。
1.采用齐读、听读、分组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式复习两单元的内容。
2.指名背诵课文。
3.出示填空:翠鸟的颜色非常_______。
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_______,_______了翠绿色的花纹。
背上的羽毛像__________________。
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_______。
翠鸟小巧_______,一双____________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张____________的嘴。
翠鸟鸣声_______,爱__________疾飞。
尽管小鱼这样机灵,还是难以_______翠鸟锐利的眼睛。
它______苇杆,像_____一样飞过去,_____起小鱼,_____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
听到消息后,居民们_______走出家门,_____着料峭的春寒,_____着满天飞舞的大雪,_____着冻得坚硬的山路,____________冻僵的燕子。
从这些所填的词中,我们体会到人们对动物的____________。
补充修正:(三)复习第二单元要求会写的生字。
1.请小朋友们翻到课本168页,同桌互相考生字。
2.开火车认读生字。
3.复读学生读错频率较高的生字。
对读错的字,要求学生用记字法记忆,并组词了解字意。
4.堂上听写,集体订正,及时反馈。
(四)复习第二单元复习要求会认的生字。
1.请小朋友们翻到课本163页,同桌互相考生字。
要求不会读的生字做出记号,课后补缺。
2.开火车认读生字。
3.复读学生读错频率较高的生字。
让学生用这些字进行组词练习,帮助记忆。
4.课件出示,指名回答秆()陡()饲()喘()复()杆()涉()词()端()腹()犁()殊()泛()骤()黎()珠()眨()聚()疲()踏()葱()砍()皮()稻()匆()欢()裸()州()颗()洲()(五)复习语文园地二。
部编本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

部编本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本单元语文园地共安排了4个板块的内容。
“交流平台”的主题是整理寓言故事,这一板块有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回顾自己学过的寓言故事,能进行简单的复述。
二是明确寓言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
三是将寓言故事和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
这三个方面层层推进,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寓言故事,提升语文素养。
“词句段运用”包括三部分,一是积累“AABC”和“ABAC”式的词语。
二是积累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的句子。
三是学写通知这一应用文。
这一板块从词语到句子,再到段落,体现了学习程度的由浅入深。
“书写提示”列举了4个上下结构的字和4个左右结构的字。
揭示了横画或竖画较多的字,书写时要先考虑好这些笔画的长短比例和距离。
“日积月累”安排了9个成语,全部来源于寓言故事,每个寓言故事都包含着深刻的道理。
与本单元品味寓言的主题遥相呼应。
教学目标:本次语文园地学习可按照板块依次进行教学,注意每个版块内容难度方面的梯度上升特点,注重实践运用。
梯度上升特点:从整体上看,本次语文园地学习内容按照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相结合,由字到词再到句子,段落这样的一种梯度上升的。
从每个版块内容看,其难易程度也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
实践运用:1、“交流平台”的第三个环节是“读了寓言,我想到了生活中的许多人和事”,可以让学生再列举一些与自己生活相关的事情来说明寓言故事中的道理。
2、“书写提示”要求学生先看后写再对照,给与学生充足的书写时间。
交流平台1、回顾自己读过的寓言故事,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简单的复述。
2、结合自身生活说明寓言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设计意图:寓言故事中的道理是在熟读精思的基础上感悟出来的,又是通过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加以强化的。
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概括整理能力,还能让学生懂得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
】词句段运用1、能正确掌握“AABC”和“ABAC”格式的词语特点,并能进行独立列举,如:“依依不舍”、“津津有味”、“无法无天”、“无影无踪”。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第2单元 语文园地二 教案

《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交流平台,了解寓言这种文体及其作用。
2.词句段运用,认识两种格式的词语,练习描写人物神态、动作的句子,学会写通知。
3.书写提示,学会使用钢笔写字,注意握姿和坐姿,练习写好横画和竖画,注意横画、竖画多的字的写法,把字写规范、端正、整洁。
4.借助拼音诵读,体会关于寓言故事的成语,帮助小学生积累词语。
教学重难点:1.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积累了解寓言故事的成语。
2.学会人物的动作、神态描写。
3.写话笔画多的汉字。
4.学写通知。
教学过程:同学们,你能从寓言中学到哪些知识,除了我们学到的寓言故事,你还知道哪些寓言故事?一、情境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
(板书:语文园地)板块一:交流平台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很多寓言故事。
这些寓言故事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板书:了解寓言故事)1.(课件出示)“许多寓言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乌鸦喝水》《狐假虎威》《揠苗助长》……这些故事我读完之后就不会忘。
”(1)小组学生围绕上面一句话进行交流,探究自己对这些故事中哪些人物形象印象最深?(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
预设:《乌鸦喝水》中,我印象最深的是乌鸦,因为乌鸦很聪明,遇到困难会想办法解决。
预设:《狐假虎威》中,我最讨厌的是狐狸,因为它太狡猾了,竟然连老虎都要骗。
预设:《揠苗助长》中,我印象最深的是种田人,因为他太愚蠢了,竟然做违背禾苗成长规律的事。
2.(课件出示)“寓言故事里蕴含着道理。
读了《守株待兔》,我明白了,做事要靠自己的努力,不要有侥幸心理。
”本单元还有很多寓言故事,分别蕴含着怎样的道理?(1)《陶罐和铁罐》告诉我们:要正确对待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
(2)《美丽的鹿角》告诉我们:并不是美丽的东西就一定是有用的东西,难看的东西有时比美丽的东西更有用。
(3)读了《池子与河流》一文,我明白了做人要做勤劳的人,奋斗不息,才华才可以更好的显现,懒惰只会把才华磨平。
3.(课件出示)“读了寓言故事,我想到了生活中的许多人和事。
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教案

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教案课题:园地二《快乐六一》教学目标:1. 了解六一儿童节的由来和意义2. 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3. 运用所学的知识,谈论自己心目中的六一儿童节教学重点:1. 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2. 运用所学的知识,谈论自己心目中的六一儿童节教学难点:1. 运用所学的知识,谈论自己心目中的六一儿童节2. 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听说训练教学准备:课文《快乐六一》的课本和教师详细的讲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你知道六一儿童节吗?它是什么时候?你喜欢它吗?为什么?”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猜测:这是什么节日?和哪个月的哪一天有关?2. 学习(15分钟):教师课堂呈现课本第60页的《快乐六一》。
教师先读一遍课文,学生跟读。
教师逐词逐句解释并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每个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3. 操练(10分钟):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回答问题:“这是幸福的六一儿童节,你最想做什么?你想得到什么礼物?你想吃什么美食?你想和谁一起度过这个节日?”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口语练习。
4. 总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六一儿童节的特殊意义,并鼓励学生珍惜这个节日,享受快乐的时光。
5. 课堂延伸(5分钟):教师鼓励学生回家,与家人一起绘制自己心目中的六一礼物,并在下节课展示给同学。
6.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回家准备自己的六一礼物画,并将其带到下一堂课上展示。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和讨论,引发学生对六一儿童节的思考和表达,并通过课文的学习和口语训练,促进了学生的听说能力的提高。
布置作业活动,既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也增强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记忆和理解。
整堂课上,学生参与积极,能够流利朗读课文,回答问题,并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但对于教师的课堂引导还需要加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运用所学的知识。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二》(第一课时)教案及反思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二》(第一课时)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1.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总结对寓言的体会和认识。
2.能发现“源源不断、无忧无虑”等词语的特点,并能写出相同结构的词语。
3.能仿照例句写出带有动作、神态描写的提示语。
4.能按照正确的格式写一个通知。
5.知道横画或竖画较多的字的书写要点,写好“艳、静”等8个字。
6.积累“邯郸学步、滥竽充数”等来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
▶教学重难点理解寓言故事蕴含的道理。
能正确书写通知。
▶教学策略1.交流平台引导学生交流对寓言这一文体的初步认识,可回顾自己学过、读过的寓言故事,并用自己的语言简单复述,结合生活经验说明寓言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2.词句段运用这一部分安排了三项内容,可引导学生先观察并思考两组词语在结构上的特点,然后照样子写出类似的词语;可通过读例句,体会人物说话时描写神态、动作的语句的作用;先读范例,了解通知的格式,明确正文的关键信息,根据题目要求选择一种情况写一写,完成后师生共同评议。
3.书写提示可先让学生读一读提示语,了解横画或竖画较多的字的书写要点,教师结合示例进行范写提醒,学生自主练习,最后同学互评。
4.日积月累“日积月累”安排了9个来源于古代寓言的成语,在学习前可让学生查阅资料,阅读相关寓言故事。
学生在理解中反复朗读,达到熟读成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总结对寓言的体会和认识。
2.能发现“源源不断、无忧无虑”等词语的特点,并能写出相同结构的词语。
3.能仿照例句写出带有动作、神态描写的提示语。
4.能按照正确的格式写一个通知。
▶教学过程板块一熟读精思,品读寓言1.交流令你印象深刻的寓言故事:同学们,我们刚刚学完一个单元的寓言故事,你读过的寓言故事中还有哪些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尝试用自己的话跟我们分享一下吧!(1)课件出示“交流平台”中的第一点。
课件出示:许多寓言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及反思总结

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及反思总结教学目标:1、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2、写出综合性实践活动中的见闻或想象。
练习修改习作。
3、能发现比喻句的特点,体会怎样才能把句子写形象。
4、积累意思相反的几组词及优美的诗句。
会认7个生字。
5、积极参加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
教学重难点:了解家乡的环境状况,增强环保意识;写出综合性实践活动中的见闻或想象;发现比喻句的特点。
教学准备:课件等。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口语交际一、未成曲调先有情同学们,美丽大世界,处处好风光,老师今天带你们到大自然去旅游,愿意吗?(播放配乐的风光片:一碧千里的大草原,巍峨挺拔的山峰,清澈见底的湖水,金黄的稻穗,鲜艳的花朵……)大家欣赏完奇丽的风光,现在你最想说什么?这么美丽的景色却日益受到威胁!请看:一些不和谐的画面已经产生了。
(播放课件:山洪瀑发,长江上的白色污染,沙漠化的伸延,森林中的滥砍乱伐……)同学们,现在,你们怎么都沉默不语了?你为什么伤心?要好好生存,我们只有怎样?二、合作互动表真情我们的家乡,我们的地球都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你们想当环保小卫士吗?请各小组长戴好“地球妈妈”头饰,到各小组挑选环保小卫士吧!(小组长领取头饰戴好,师轻轻搬凳子走入一小组中坐好。
)请被聘请的环保小卫士上台宣布自己的环保奇招。
三、放眼家乡唱真情孩子们,我们的家乡金口河,是一座美丽而清洁的城市。
区委区政府在环保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使得我区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空气更新鲜了。
我们,做为金口河区的一个小公民,能为我区的环保做点什么呢?同学们,你们说得太好了,老师为你们感动!金口河区的全体人民也将为你们感动!让我们携起手来,美化金口河、美化祖国、美化地球!四、创设生活情境,检验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环保意识:⑴ 两个学生上台分别扮演不同角色:① 一位阿姨在马路上随地吐痰。
② 一个小孩将一袋垃圾从阳台上扔下。
⑵ 学生观看后个体思考:如果你见到这种现象该怎么做?同桌分别扮演不同角色进行对话表演,彼此互评。
部编三年级语文园地二教案

部编三年级语文园地二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理解:学生应掌握本单元所学的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及其背后的含义。
通过对课文的深入学习,学生对特定主题和概念应有一定的了解。
技能培养: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阅读理解、文本分析和语言表达。
通过讨论、写作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口语和书面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热爱,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传统文化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传统文化的渗透和熏陶,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语文园地的学习内容在开始本堂课的学习之前,首先我们要明确本次课程的主要目标,那就是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并了解语文园地的学习内容。
我们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认识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和趣味性。
在正式进入课文学习之前,先给学生简要介绍课文的背景,包括作者介绍、课文主题等。
这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将课文分段讲解,逐段分析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和细节。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交流对课文的理解,老师可以适时给予指导和点拨。
向学生介绍语文园地的栏目设置,包括识字写字、阅读积累、口语交际等栏目。
通过学习典型的例子让学生明白语文园地学习的特点和重要性。
比如通过阅读积累栏目中的优秀文章,可以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口语交际栏目中的活动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交际技巧。
学生可以相互学习,从而提升语文学习水平。
展示通过学生亲身参与取得优秀成果的案例来引导学生关注语文园地的学习。
这些案例可以是之前学生的作品展示、学习心得分享等,让学生看到语文学习成果的实际呈现方式。
同时强调语文园地不仅是知识的积累地也是自我展示的平台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让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语文园地的学习中。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和积极互动让他们在参与过程中不断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不断进步。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讲解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讲解知识点一、交流平台:我发现大家交流的是寓言故事的特点(学习方法):(1)难忘的故事;(2)蕴含着道理;(3)启发联系生活。
3、读通知,注意格式,再选择一种情况,写一个通知。
这份通知告诉我们:通知的格式包括题目、内容、落款三部分。
题目写在正中间,下一行前面空两格写正文内容。
落款分两行写在正文右下方,一行署名,一行写日期。
三、书写提示书写这些横画或者竖画较多的字,要事先考虑好这些笔画的长短比例和距离,才会好看。
一般来说横画之间的距离要一样宽,长短变化写出来才匀称好看。
四、日积月累:邯郸学步滥竽充数掩耳盗铃自相矛盾刻舟求剑画蛇添足杞人忧天井底之蛙杯弓蛇影邯郸学步:邯郸:战国时赵国的都城;学步:学习走路。
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
出自《庄子·秋水》。
滥竽充数:滥:失实的,假的。
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
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出自《韩非子·内储说上》。
掩耳盗铃:掩:遮蔽,遮盖;盗:偷。
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
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出自《吕氏春秋·自知》。
自相矛盾: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的盾牌。
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出自《魏书·明亮传》。
刻舟求剑:舟:船。
求:寻找。
比喻拘泥不知变通,不懂得根据实际情况处理问题。
出自《吕氏春秋·察今》。
画蛇添足:画蛇时给蛇添上脚。
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
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
出自汉·刘向《战国策·齐策》。
杞人忧天:杞: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杞县一带。
杞国有个人怕天塌下来。
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出自《列子·天瑞》。
井底之蛙: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
比喻见识狭窄的人。
出自《庄子·秋水》。
杯弓蛇影: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园地二教材解析:本单元语文园地共安排了4个板块的内容。
“交流平台”的主题是整理寓言故事,这一板块有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回顾自己学过的寓言故事,能进行简单的复述。
二是明确寓言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
三是将寓言故事和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
这三个方面层层推进,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寓言故事,提升语文素养。
“词句段运用”包括三部分,一是积累“AABC”和“ABAC”式的词语。
二是积累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的句子。
三是学写通知这一应用文。
这一板块从词语到句子,再到段落,体现了学习程度的由浅入深。
“书写提示”列举了4个上下结构的字和4个左右结构的字。
揭示了横画或竖画较多的字,书写时要先考虑好这些笔画的长短比例和距离。
“日积月累”安排了9个成语,全部来源于寓言故事,每个寓言故事都包含着深刻的道理。
与本单元品味寓言的主题遥相呼应教学目标:本次语文园地学习可按照板块依次进行教学,注意每个版块内容难度方面的梯度上升特点,注重实践运用。
梯度上升特点:从整体上看,本次语文园地学习内容按照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相结合,由字到词再到句子,段落这样的一种梯度上升的。
从每个版块内容看,其难易程度也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
实践运用:1.“交流平台”的第三个环节是“读了寓言,我想到了生活中的许多人和事”,可以让学生再列举一些与自己生活相关的事情来说明寓言故事中的道理。
2.“书写提示”要求学生先看后写再对照,给与学生充足的书写时间。
交流平台1.回顾自己读过的寓言故事,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简单的复述。
2.结合自身生活说明寓言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设计意图:寓言故事中的道理是在熟读精思的基础上感悟出来的,又是通过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加以强化的。
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概括整理能力,还能让学生懂得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
】词句段运用1.能正确掌握“AABC”和“ABAC”格式的词语特点,并能进行独立列举,如:“依依不舍”、“津津有味”、“无法无天”、“无影无踪”。
2. 积累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的句子,并能在具体的语境中熟练使用。
3.了解通知这一应用文的书写规范,并能根据相关要求进行写作。
书写提示:1.了解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的字的书写规律,即在左右结构的字中,偏旁在左侧,整个字要写得左窄右宽,如“艳、植、睛”。
上下结构的字,偏旁在上方,整个字要写得上小下大,如“霜、害、最”。
2. 横画或竖画较多的字,书写时要先考虑好这些笔画的长短比例和距离。
3.养成先看后写再对照的写字习惯。
日积月累1.能正确认读这9个成语,做到读准字音,读熟词语。
2.了解这些成语背后所隐含的寓言故事。
3..了解这些寓言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设计意图: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会读会写这9个成语,还要帮助学生了解它们所指向的的寓言故事及其道理,这样学生知识的宽度无形中被拓展了。
】教学重点:理解寓言故事蕴含的道理。
能正确书写通知。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相关PPT。
学生回顾自己读过的寓言故事,搜集“日积月累”中9个成语所包含的寓言故事。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熟读精思,品读寓言1.布置预习,自主回顾回想一下自己读过哪些寓言故事,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复述。
从这些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选择其中一两个进行思考。
联系生活实际,这些寓言故事能让你想到哪些生活中的人和事。
2.复述寓言故事教师引导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把寓言故事说清楚。
(1)教师先进性示范性复述,学生听。
例:《揠苗助长》讲述的是一位古代宋人为了使自己田地里的禾苗长得快,便将禾苗往上拔,结果禾苗反而快速地枯萎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不管事物的发展规律,强求速成,反而把事情弄糟。
(2)学生仔细观察教师的示范例子,想一想,要把寓言故事复述完整,需要哪些要素。
教师点拨:古代——时间。
宋人——人物。
拔苗——事情。
禾苗枯萎——结果。
如果不管事物的发展规律,强求速成,反而把事情弄糟。
——蕴含的道理。
学生归纳,复述寓言故事需要包括五部分:时间,人物,事情,结果,道理。
3.学生尝试复述故事,教师应给予适当点拨引导例;《叶公好龙》:叶公喜欢龙,家里到处都雕刻着龙,天上的真龙知道后,去拜访他。
叶公一看是真龙,吓得转身就跑。
这个故事比喻表面爱好某种事物,实际上并不真正爱好。
《南辕北辙》:讲述了一个人要乘车到楚国去,由于选择了相反的方向又不听别人的劝告,只能离楚国越来越远了。
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首先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买椟还珠》:楚国有个珠宝商人到郑国去卖宝珠.他用名贵的木材,雕了一只盒子.又用各种方法,把盒子装饰得很美观,使盒子散发出香味,然后把宝珠装进盒子。
有个郑国人,看到这个装宝珠的盒子那么精美,就出高价买了去.把盒子留下却把宝珠还给亍那个珠宝商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我们应主次分明,不能取舍不当,本末倒置,喧宾夺主。
学生在复述故事过程中,容易遗漏复述的五要素中的某个环节,而且对故事所蕴含的道理不一定有深刻的感受。
因此,教师要进行及时跟进指导。
【设计意图:学生对复述故事并不熟悉,因此教师的示范非常重要,学生从中提取复述寓言所需要的五大要素,然后按照这五大要素复述自己收集的寓言故事。
这样,学生能掌握复述故事的基本方法,也能实现本版块的教学目标。
】3.联系实际这些寓言故事能让自己想到生活中哪些人和事。
要完成这一环节的学习,学生首先要对寓言故事所反映的道理有着明确的认识,才能将其与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
二、聚沙成塔,积累词句1.预习自学根据以下词语特点,尝试再写两个。
源源不断念念不忘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无忧无虑无边无际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2.师生讨论交流自学成果,从中寻找规律(1)类似词语举例依依不舍津津有味恋恋不舍无法无天无影无踪无缘无故(2)观察词语格式,总结规律诸如“源源不断”、“念念不忘”之类的成语,它们的两个字相同,后面是两个不同的字,这种结构组成的词语或成语叫做AABC类成语。
像“无忧无虑”、“无边无际”之类的成语,它们的第一、第三字一样,其他两字不一样,这样的成语叫做ABAC式成语。
【设计意图:学生有一定的词语积累,因此再写两个AABC 和ABAC式的成语并不困难,所以学生能够在预习自学环节里完成学习任务。
但总结这类成语的规律,对它们进行归纳就需要教师的指导点拨了。
】3.感受动作描写,神态描写(1)指导学生借助拼音读熟教材中列举的两段文字,注意“噘”读为“juē”,“皱”读为“zhòu”。
读第二段文字时尝试读出高兴的语气。
指名读第一段文字,提醒学生注意加点短语“噘起了嘴”,“皱起了眉头”。
指导学生反复观察加点的短语,寻找特点。
嘴,眉头——身体的部位噘,皱——动作结论:这些短语都是由表示动作的词和表示身体的部位组成,表现了描写对象的神态。
学生根据师生分析得出的结论,补写句子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真是急死我了!”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使用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注意说话人物着急的语气。
例句:他睁大了眼睛,使劲摇了摇头:“你真是急死我了!”【设计意图:在观察例句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加点的短语,目的是为了从中寻找特点,从而能够将要求补充的句子填写完整。
】(2)学生自学第二段文字,尝试寻找加点短语的特点。
“真的,一个陶罐!”其他的人都高兴地叫起来。
教师首先引导学生仔细读人们说的话,体会人们惊讶,高兴的心情。
然后把自己的体会和“高兴地叫起来”作对比。
总结:通过读人物的语言描写来推测说话者当时的心情,才能填上合适的词语。
根据结论把句子补充完整,教师及时检验学生自学成果。
【设计意图:在观察例句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加点的短语,目的是为了从中寻找特点,从而能够将要求补充的句子填写完整。
然后学生运用这种方法自学第二段文字,又可以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
】4.学写通知(1)读通知,找一找,一份完整的通知由几部分构成师生合作解析通知的组成部分标题,正文,落款,时间学生第一次接触通知这一类型的应用文,因此在这一环节学习中,教师的引导非常重要。
(2)读通知的正文部分,想一想,通知的正文应由几部分组成?星期四上午9点——表示时间全体同学——被通知者教学楼门前——地点参加运动会开幕式——通知的事情少先队大队部——落款(通知者)4与7日——写通知的时间在解析正文的过程中,教师应用严谨的语言对学生加以指导。
【设计意图:学生初步接触应用文,教师的引导示范作用特别重要,因此教师要把通知的各部分组成用严谨的语言表述出来,才有利于学生理解。
】(3)按照通知的书写规范,根据课本要求写一份通知。
例:通知各班班长领取新校服。
通知3月3日(星期五)上午10点,请各班班长在一楼大厅领取本班同学新校服。
xxx 小学201x年3月1日例2:通知班上同学参观博物馆通知4月10日(星期一)上午8点,请同学们在学校正门集合,坐车参观市博物馆。
xx 小学201x年4月7日第二课时一、笔精墨妙,体验书法1.预习自学仔细观察“书写提示”列出的9个字,找出它们的偏旁,把偏旁和另外一部分作对比。
2.检查自学明确每个汉字的偏旁艳——“丰”字旁,静——“青”字旁,植——“木”字旁霜——“雨”字头,睛——“目”字旁,害——“宀”最——“日”字头,需——“雨”字头3.师生合作找出这些汉字字形特点(1)汉字各部分的占格情况左右结构的字:偏旁占格少,另一部分占格多,例如:偏旁在左侧,整个字就要写得左窄右宽,比如“艳、植、睛”这三个字。
上下结构的字:同样是偏旁占格少,另一部分占格多,例如:偏旁在上方,就要写得上小下大,比如“霜、最”这两个字。
(2)找一找这些汉字主要由哪些笔画写成。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这些汉字都是横画或竖画较多的字。
但是这些笔画的长短是不同的。
(3)学生根据总结的书写规律和注意事项进行写字练习。
【设计意图:这一板块旨在引导学生写好汉字。
因此教师应首先帮助学生归纳总结这些汉字的共同特点,这些共性就是书写这些汉字时的注意事项。
学生只有明白了这些规律,才能完成呢既定目标。
】二、集腋成裘,感悟经典1.自学预习(1)借助拼音将“日积月累”中的9个成语读熟,做到读准字音。
(2)查阅相关资料,找一找这9个成语分别对应哪些寓言故事。
2.检验自学成果指导学生借助拼音读好这些成语邯(hán)郸(dān)学步滥(làn)竽(yú)充数自相矛(máo)盾(dùn)杞(qǐ)人忧天3.小组合作展示成果:交流搜集的寓言资料在这一环节中,对于学生不易理解的寓言,教师应进行及时的点拨指导。
邯郸学步:出自《庄子·秋水》,故事讲的是,战国时期,一个燕国人听说赵国邯郸人走姿很漂亮,便来到邯郸学习邯郸人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