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工艺方案

合集下载

污水处理工程方案

污水处理工程方案

污水处理工程方案一、项目概述本污水处理工程方案适用于中小型城市或农村地区,处理能力为XX 吨/日,采用生物处理工艺,主要处理生活污水和少量工业废水。

二、污水处理工艺1.初级处理:将污水经过格栅、沉砂池等物理处理设备去除大颗粒污物和沉积物。

2.次级处理:将初级处理后的污水送入活性污泥法生物处理装置,通过曝气搅拌以及好氧菌的作用,去除有机物及部分氮磷物质。

3.深度处理:将次级处理后的污水进一步送入接触氧化池,经过接触氧化和沉淀处理,去除化学需氧量(COD)、氨氮等有机物和营养物质。

三、处理设备选择1.格栅:采用机械格栅进行粗大颗粒物的拦截,防止堵塞后续设备。

2.沉砂池:采用长流程沉砂池进行沉沙除砂,将重颗粒沉积物分离出来。

3.活性污泥池:采用好氧条件下的经过曝气搅拌的活性污泥法生物处理装置,去除有机物。

4.接触氧化池:采用部分好氧条件下的接触氧化和沉淀处理,进一步去除COD、氨氮等有机物和营养物质。

四、处理过程控制1.水质调节:根据进水水质进行适当调节,如pH值、温度等。

2.氧化还原:控制曝气搅拌过程中的溶解氧含量,维持好氧条件下的菌群生长。

3.混凝剂投加:根据进水水质情况,适当控制添加混凝剂的量。

4.污泥处理:对产生的污泥进行脱水、干化等处理,达到无害化处理要求。

五、处理效果及成本1.处理效果:经过处理后,出水指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可直接排放或进行再利用。

2.成本控制:在设备选择、工艺控制等方面,采用合理经济的方法,降低投资和运行成本。

六、运营管理1.自动化控制:采用自动化控制系统,对处理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和调节。

2.定期维护:对处理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3.操作培训: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总之,这个污水处理工程方案是基于生物处理工艺,采用一系列处理设备和过程控制措施,以达到处理效果并控制成本。

通过运营管理和操作培训,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并满足相关要求。

处理生活污水方案

处理生活污水方案

处理生活污水方案第1篇处理生活污水方案一、方案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生活污水排放量日益增多,生活污水处理成为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

为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水资源,提高环境质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生活污水处理方案。

二、方案目标1. 降低生活污水排放浓度,确保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

2. 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实现污水资源化。

3. 减少环境污染,改善生态质量。

三、处理工艺1. 预处理阶段:- 采用粗格栅、细格栅和沉砂池等设备,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砂粒等杂质。

- 设置调节池,均衡水质、水量,为后续处理单元提供稳定的水质条件。

2. 生化处理阶段:- 采用A2/O(厌氧/缺氧/好氧)工艺,实现脱氮除磷,降低污水中的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浓度。

- 设置污泥回流系统,提高生化池内的污泥浓度,增强处理效果。

3. 深度处理阶段:- 采用活性炭吸附池,进一步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色度等污染物。

- 设置砂滤池、超滤/反渗透等设备,确保出水水质达到一级A标准。

4. 污泥处理与处置:- 采用污泥浓缩、调理、脱水等工艺,降低污泥含水率,实现污泥减量化。

- 对污泥进行无害化处理,如焚烧、土地利用等,避免二次污染。

四、设施布局与建设1. 设施布局:- 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合理规划设施布局,降低土建工程量和运行成本。

- 设施布局应考虑预留发展空间,便于后期扩建或技术升级。

2. 建设要求:- 严格执行国家及地方相关建设规范和标准,确保工程质量。

- 采用先进、成熟、可靠的处理技术,提高设施运行稳定性和处理效果。

- 选用高性能、低能耗、易维护的设备,降低运行成本。

五、环境保护与监测1. 环境保护措施:- 采取密闭、降噪、除臭等措施,降低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 优化绿化设计,提高厂区生态环境质量。

2. 监测与监控:- 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对进出水水质、水量、污泥等关键指标进行实时监控。

生活污水处理厂工艺流程设计规范

生活污水处理厂工艺流程设计规范

生活污水处理厂工艺流程设计规范
在当今社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生活污水处理已成为环境保护的重要议题。

生活污水处理厂是重要的环保设施,其工艺流程设计对于保障水质达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至关重要。

1. 原水预处理
生活污水处理厂的工艺流程设计首先应考虑原水的预处理工序。

通常包括大坝截污、格栅除渣、进流口调节等环节,目的是去除大颗粒杂质,减少对后续设备的损害,保证处理效果。

2. 沉砂除油
接下来是沉砂除油工艺环节,通过设置沉砂池和除油池,将废水中的悬浮颗粒物和油脂分离出来,进一步净化水质。

3. 好氧生化处理
好氧生化处理是生活污水处理中关键的环节之一。

在好氧地区内,通过曝气设备提供氧气,使微生物分解有机物,降解污水中的COD、BOD等有机物质,减少水体对氧气的消耗。

4. 混凝沉淀
混凝沉淀工艺用于去除废水中的胶体颗粒和胶体物质,净化水质。

通过加入混凝剂和絮凝剂,使悬浮颗粒凝聚成较大颗粒,便于后续沉淀分离。

5. 好氧厌氧生物处理
好氧厌氧生物处理是提高水质净化效果的关键工艺环节。

通过在好氧和厌氧条件下交替处理污水,有效去除氮、磷等营养物质,提高水质达标率。

6. 滤沙除磷
滤沙除磷是最后一个工艺环节,通过设置滤池,利用生物膜和砂粒对废水进行过滤,去除残存的氮、磷等营养物质,进一步提高出水水质。

结语
生活污水处理厂工艺流程设计规范对于保障水质安全、减少对环境污染具有重要作用。

合理设计工艺流程,采用先进设备,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是确保处理效果的关键。

愿生活污水处理厂在工艺流程设计上不断提升,为环境保护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生活污水专项施工方案

生活污水专项施工方案

生活污水专项施工方案1. 引言生活污水处理是保障城市环境卫生的重要环节。

为解决城市生活污水处理问题,特别制定了本方案,旨在规范生活污水专项施工,并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和环境保护。

2.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在正式进行生活污水专项施工前,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2.1. 施工前的调查研究在施工前,需要对施工地点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地质条件、环境变化等因素,以确定合适的施工方法和方案。

2.2. 施工前的准备物资根据施工方案,提前准备好所需的施工物料和设备,并确保其符合环保要求。

2.3. 施工前的安全措施施工前需制订详细的安全计划,并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

3. 施工流程生活污水专项施工的具体流程如下:3.1. 土方开挖根据施工设计要求,对污水处理设施周围的土地进行开挖,制作出合适的施工场地。

3.2. 基础施工根据施工图纸进行基础施工,确保污水处理设施的稳定和承重能力。

3.3. 污水管道敷设根据设计方案,进行污水管道的敷设工作,包括管道的铺设、连接和固定等。

3.4. 污水处理设备安装将污水处理设备按照设计方案安装到预留位置上,并进行连接和调试。

3.5. 排水测试在设备安装完成后,进行排水测试,以验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处理效果。

3.6. 系统调试和验收对整个污水处理系统进行调试和验收,确保系统正常运行和达到设计要求。

4. 施工注意事项在生活污水专项施工过程中,需注意以下事项:4.1. 环保要求施工过程中必须符合环保要求,合理使用水资源,严禁将污水排放到周边环境中。

4.2. 安全措施严格执行施工安全措施,保障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并避免对周边环境和居民造成不良影响。

4.3. 施工质量保证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并达到相关标准,确保污水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和效果。

4.4. 施工周期管理合理规划施工时间,确保施工周期不超出预定的时间,并保证施工进度的合理推进。

5. 施工后的监管和维护生活污水处理专项施工结束后,需要进行监管和维护工作,以确保长期的运行效果。

生活污水处理工艺

生活污水处理工艺

生活污水处理工艺标题: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引言概述:生活污水处理工艺是指对城市、乡村和工业区等地的生活污水进行处理,以达到环境保护和资源回收的目的。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介绍生活污水处理工艺。

一、预处理阶段:1.1 筛网过滤:通过设置筛网,去除生活污水中的大颗粒杂质,如纸张、塑料袋等,以防止对后续处理设备的阻塞。

1.2 沉砂池:将生活污水引入沉砂池,利用重力作用使沙子和石子沉淀,以去除悬浮颗粒和沉积物。

1.3 调节池:通过调节池,对生活污水进行流量和水质的平衡调节,使后续处理设备能够稳定运行。

二、生物处理阶段:2.1 好氧处理:将预处理后的生活污水引入好氧生物反应器,通过好氧微生物的作用,将有机物质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并去除污水中的氨氮和有机氮。

2.2 厌氧处理:将好氧处理后的污水引入厌氧生物反应器,利用厌氧微生物的作用,进一步去除有机物质,并产生沼气。

2.3 活性污泥法:通过将生活污水与活性污泥混合,利用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对有机物质进行降解,达到生物处理的效果。

三、物理处理阶段:3.1 沉淀池:将生物处理后的污水引入沉淀池,利用重力作用使悬浮颗粒沉淀,进一步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和沉积物。

3.2 膜分离技术:利用微孔膜或者纳滤膜等分离技术,对污水进行过滤和分离,实现固液分离和水质提升。

3.3 活性炭吸附:通过将污水经过活性炭床,利用活性炭对有机物质进行吸附,去除水中的异味和有机污染物。

四、消毒处理阶段:4.1 氯消毒:将处理后的污水引入氯消毒池,通过加入适量的氯化剂,杀灭污水中的细菌和病毒,达到消毒的效果。

4.2 紫外线消毒:利用紫外线照射污水,破坏细菌和病毒的核酸结构,达到消毒的目的。

4.3 臭氧氧化:通过将臭氧与污水接触,产生氧化反应,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质和微污染物。

五、后处理阶段:5.1 深度处理:对消毒后的污水进行深度处理,去除残存的有机物质和微污染物,提高水质的稳定性。

5.2 水体复养:将处理后的污水排入水体,通过水体自净能力,进一步降低水质污染,恢复水体生态平衡。

城镇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工作方案3篇 (优质)

城镇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工作方案3篇 (优质)

城镇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关于推进XX镇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管理的实施方案,XX镇是我国城镇体系的组成部分,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载体。

近年来,XX镇生活污水垃圾处理取得积极成效,处理能力快速增长,收运处置体系不断完善,但仍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

提升XX镇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等环境基础设施能力和水平,持续改善人居环境,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坚持问题导向,按照“县域统筹、系统治理、绿色低碳、稳定运行”的思路,推进XXX镇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优布局、补短板、提品质、保运维,健全收集处理和资源循环利用体系,持续提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水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助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二)基本原则统筹谋划,有序建设。

以县域为单元,统筹谋划设施布局、建设和运行。

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加快补齐设施短板,合理安排建设时序,避免过度超前。

做好建成区与农村地区的统筹衔接,避免重复投入和建设。

分类施策,系统治理。

综合考虑自然禀赋、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生态环境治理需求等,科学确定排放标准,合理选择处理模式、工艺路线和资源化利用方式。

推进厂网并举、泥水同治,推广设施一体化建设运营和共建共享。

减污降碳,绿色循环。

充分利用自然空间,发挥自然修复作用,统筹推动污染治理、生态保护、资源节约,推动就近就地循环回用,实现“收集—处理—资源化利用”全周期的减污降碳节约协同增效。

XX主导,社会参与。

压实主体责任,加大财政支持,完善价费机制,做好要素保障,加强监督指导。

拓宽投融资渠道,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

创新管理模式,推广专业化、社会化运行管理。

(三)主要目标到2025年,XX镇建成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能力明显提升。

XX镇常住人口5万以上的XXX镇建成基本消除收集管网空白区,镇区常住人口1万以上的建成XX区基本实现生活污水处理能力全覆盖。

XX镇建成基本实现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理能力全覆盖。

城镇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工作方案4篇 (模板)

城镇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工作方案4篇 (模板)

城镇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按照《XX省关于加强城镇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实施意见》(XX发〔20XX〕XX号)、《XX省XXX办公厅关于印发〈XX省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及供水设施建设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XX办发〔20XX〕XX 号)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十二五”期间,全市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及供水设施建设共投资26.76亿元。

各分项目标任务如下:(一)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全市投资XX万元,新增城镇污水处理能力13万吨/日,建设改造污水处理配套管网474.3公里,新建污泥处理处置规模30吨(干泥)/日。

其中,市本级新增污水处理能力5万吨/日、配套管网建设长度106.06公里,区县(市)及所属建制镇、重点镇新增污水处理能力合计8万吨/日、配套管网建设长度368.24公里。

到2015年,全市城市和县城污水处理率达到95%以上,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率达到50%。

(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

全市投资74865万元,续建生活垃圾卫生填埋、综合处理厂项目共计5个,处理能力1118吨/日,续建投资额18870万元。

新建垃圾处理项目1个,即市本级焚烧综合处理厂,处理能力700吨/日以上,计划投资额35000万元。

收转运设施项目共计6个,包括市本级1个及区县(市)5个,其中市本级项目转运能力570吨/日,运输能力720吨/日,投资额4050万元;区县(市)5个项目转运能力达602吨/日,运输能力1020吨/日,投资额4830万元。

餐厨垃圾项目1个,即市本级餐厨垃圾示范项目,设计能力200吨/日,投资额4800万元。

分类收集示范项目1个,即市本级垃圾分类收集示范项目,设计能力1000吨/日,投资额7315万元。

到2015年,建制镇以上城镇生活垃圾基本达到“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县处理”的要求,建立垃圾清运处置城乡统筹系统,垃圾综合处理能力显著提升,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进一步增强,市本级垃圾收运比例达到95%以上,全市城镇已收运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生活污水处理厂的工艺流程

生活污水处理厂的工艺流程

生活污水处理厂的工艺流程
生活污水是城市中不可避免的产物,而生活污水处理厂则扮演着清洁环境、保
护水资源的重要角色。

那么,究竟生活污水在处理过程中会经历怎样的工艺流程呢?
首先,生活污水处理厂的工艺流程可以分为预处理和主处理两个阶段。

预处理
阶段主要是对生活污水进行初步的处理和筛查,以去除较大的杂质和固体废物。

这个阶段主要包括机械格栅和砂沉池等设备,通过这些设备可以有效地去除一部分废物,减轻接下来处理工艺的负担。

接着是主处理阶段,这个阶段是生活污水得以真正净化的地方。

首先是生化处理,通常采用生物滤池等设备,利用好氧或厌氧微生物对有机物进行降解,达到去除污染物的效果。

这是生活污水处理的核心环节,也是最有效的净化方式之一。

随后是沉淀沉降阶段,通过沉淀池等设备,使处理后的水体中的悬浮物沉降到
底部,进一步净化水质。

在这个阶段,可有效去除水中残留的污染物,使水体清澈透明。

最后是消毒处理,通过加入消毒剂对处理后的水进行消毒处理,以杀灭残留的
细菌和病原体,确保出水达到卫生标准。

这是为了保障生活污水处理后的水质安全,以便后续的再利用或排放。

总的来说,生活污水处理厂的工艺流程经历了多个环节,从预处理到主处理再
到消毒处理,每个环节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共同保障了城市环境的清洁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生活污水处理已经成为现代城市必不可少的环保设施,其工艺流程的完善也对城市环境起到了重要的治污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工艺方案环境工程有限公司二零一三年一月生活污水处理系统设计方案<摘要>●污水处理的总体设计思想本着技术先进成熟、运行稳定可靠切合项目实际、降低运行费用、操作管理简单、总体设计合理的原则,通过对该综合污水的水量、水质及站址特点分析,结合当今世界上生活污水处理最新技术,确定以“厌氧水解+好氧生物接触氧化”为核心处理工艺,以“厌氧水解池和二段生物接触氧化池”为核心处理单元,配合以埋地式布置形式和全自动运行方式的基本设计框架。

在处理污水的同时注意污泥的处理,不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使得该污水处理装置能够达到日处理量为600吨,出水标准为《污水综合排放标准》18918-2002一级B标准。

●污水处理站主要经济技术指标污水处理站设计处理能力600m3/d, 全天24小时连续运行,即25m3/h。

●设计特点(1)先进成熟的处理工艺;(2)整体埋地的土建式结构;(3)无需专职人员管理的全自动运行方式;(4)低能耗的二级生物处理;(5)无剩余污泥处置问题;(6)科学的降噪措施;(7)巧妙的除臭设计;(8)方便的维护检修;1 概述1.1 项目概况生活污水排污总量为600 m3/d,排水体制为雨污分流。

生活污水主体来源于居民生活区,温泉大酒店等,根据江苏环境保护厅等相关部门的有关排污标准和要求,该地区的污水汇集经二级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18918-2002一级B标准后,方可排入河道。

1.2 设计依据1.2.1 政府部门要求;1.2.2 业主提供的现场环境和现场调研收集的有关资料;1.2.3 相关的法规与技术标准:1.2.3.1 《江苏省环境工程设计管理规定和技术要求》1.2.3.2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范》(1996)1.2.3.3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1.2.3.4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8978-1996)1.2.3.5 《给水排水工程结构设计规范》1.2.3.6 《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1.2.3.7《室外排水设计手册》1.2.4 我公司在生活污水处理方面的工程实践经验。

1.3 设计规范与设计内容本设计规范限于拟建污水站界内,包括污水处理的工艺、土建及电气设计。

2 污水站建设规模及要求2.1 设计处理水量的确定根据政府提供的有关资料的相关文件要求,污水站的设计处理水量按600m3/d考虑。

污水站采用全天24小时连续运转方式,则设计小时处理量为25m3/h。

2.2 设计处理水质的确定2.2.1 进站水质根据政府提供的有关资料的相关文件要求,确定该地区的水质为中常浓度生活污水,综合污水汇集后的水质为:CODCr ≤300~400mg/L,BOD5≤150~200mg/L,SS≤150~250mg/L,氨氮30~35mg/L,油脂100mg/L,pH值为6~9。

2.2.2 出站水质污水站出水最终排入河道,根据地区环保局相关规范及业主招标文件要求,出站水质要求达到国标《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标准,即:CODCr≤60mg/L, SS≤20mg/L,氨氮≤8mg/L,pH值为6~9,动物油脂≤3mg/L2.3 站址选择污水站拟建于业主指定区内,站址处地面标高拟定为±0.00m。

3 工艺设计说明3.1 处理工艺技术选择在总结以往建设生活污水处理站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并参考新建生活污水处理站的设计经验,本污水站采用“厌氧水解+好氧生物接触氧化”为核心处理工艺。

鉴于该地区内的污水汇集源点多,分布广,污水汇集管线较长的特点,污水站拟用“厌氧水解+好氧生化”的污水处理工艺。

做到节省投资、管理简单、降低运行成本、埋地式的一元化处理结构不占地表面积。

3.2 处理工艺流程3.2.1 工艺流程框图根据选定的处理工艺技术,确定本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如下:工艺流程简图:3.2.2工艺选择与特点1、废水水质主要特点:(1)可生化性好:污水中污染物的B:C比值为0.5:1,具备直接生物降解的条件。

(2)污水的水质、水量时有变化:一日内有数次排放高峰期,且有机污染物浓液和稀液的排放比不一致,故要求污水处理系统具有较高的调节适应水量、水质变化的能力。

2、废水处理工艺方案的选择原则采用生物降解有机物的技术工艺,在充分考虑提高生化效率的同时,降低能耗,减少生化污泥的产生。

工序后端采用过滤吸附和消毒技术,以达到污水处理净化的目的。

采用先进可靠的系统工艺,降低系统的维护工作量,以保证系统污水处理长期正常运行。

对系统工艺的主要设备实施自动化控制,以保证处理系统的操作程序化控制。

污水处理系统投入正常运行后,只需耗用少量电能,可大大减少业主在污水处理的各项费用。

充分考虑污水水质、水量的波动性,设计污水处理系统具备水质、水量很大程度的适应性和处理效果的稳定性,在污水的水质变化,水量变化的波动程度在适当范围内,污水处理系统同样能确保达标排放。

3、工艺流程的确定该项目的水质水量特点可概括为:水质、水量变化较大,污染物浓度不高,污水的可生化性比较好,B/C比大于0.5,采用生化法即可达到排放要求。

由于管理者水平不高,现选用无污泥或少污泥处理工艺,使业主能在工程投资、维护、管理、运行费用、处理效果稳定各方面都能有比较好的回报,本方案采用A/O法。

1)水解酸化缺氧工艺特点:本水解缺氧池与理论上的厌氧反应器具有根本上的区别,厌氧反应器有酸化和产甲烷反应,本水解缺氧池只控制到酸化水解阶段。

在水解池中,发酵细菌将污水中复杂有机物(包括多糖、脂肪、蛋白质等)水解为有机酸、醇类。

在酸化阶段产氢、产乙酸细菌将发酵产物有机酸和醇类代谢为乙酸和氢,使大分子物质降解为小分子物质,使难生化的固体物降解为易生化的可溶性物质,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性。

2)生物接触氧化方法特点:其主要原理是好氧菌利用水中的溶解氧将有机物分解,一部分转化为CO2、H2O、能量,另一部分合成细胞,进行世代繁衍。

3.3 单元设计本污水处理设施采用地下方式布置,将水解池分为前段,预沉调节池、好氧生化池为中段,二沉池为后段,源点污水均在污水处理站总汇点实施。

各处理段主要设计参数如下:3.3.1 水解池:净尺寸4×10×3.5(m),总池容120m3,水深3.0m, 设计水力停留时间HRT=4H。

3.3.2 预沉调节池:净尺寸4×10×3.5(m),总池容120m3,水深3.0m, 设计水力停留时间HRT=4H。

3.3.3 好氧生化池:净尺寸8×10×3.5(m),总池容240m3,水深3.0m, 设计水力停留时间HRT=9.5H。

内置专用生化处理装置,采用鼓风曝气,气水比15﹕1。

3.3.4二沉池:竖流式,净尺寸2×10×3.5(m),总池容60m3,水深3.0m, 设计水力停留时间HRT=2.5H。

3设计表面负荷1.0m3/m2·h, 泵吸排泥,配置专用进出水装置。

3.3.5 清水消毒池:净尺寸2.0×5×3.5(m),总池容30m3,水深3.0m, 设计水力停留时间HRT=1.5H。

3.3.6污泥浓缩池:净尺寸2×5×3.5(m),总池容30m3,水深3.0m,3.3.7设备间:净尺寸4×10 (m),总面积40平方。

3.4 设计处理效果本处理系统各单元对各项水质指标的去处率见下表:4 土建设计说明4.1 设计依据4.1.1 工艺专业提供的《污水站平面位置图》、《污水站平剖示意图》及相关要求。

4.1.2 甲方提供的邻近污水站站址处的地质勘察报告。

4.1.3 建设部和各级主管部门颁发的有关规范和条例。

4.2 场地概况拟建中污水站位于地区地势平坦,施工场地达到建设要求。

4.3 场地地质情况由甲方提供地质报告作为设计依据。

4.4 建筑设计拟建污水处理站为全埋地式结构,调节、生化池、二沉池及清水池等为地下式砖混结构。

4.4.1 地上部分为设备间,地下采用连体水池,分好氧生化池和二沉池及清水池,总长20m,总宽10m,池深3.5m。

4.4.2 其他部分为管道式设备间循环通风口。

4.5 结构设计底板、顶板部分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侧壁全部采用砖混加防漏防渗处理。

5 电气设计说明5.1 供配电设计5.1.1 污水站提供供电电源由甲方变配电提供,电压为380/220V,设计分界点为污水站自控柜进线电缆连接端子。

5.1.2 动力线路采用BV铜芯线,穿管明敷。

5.1.3 电源入户外设零线重复接地装置,电气设备外壳采取接零保护。

5.1.4 污水站用电设备总装机容量为13.9KW,日常运行功率为6.2KW。

5.2 自控系统设计5.2.1 在无专人管理状态下,污水站实行自动运行。

即:所有动力设备的运作均按预先设定的程序进行,自动定期启动备用设备,自动切换故障设备并报警显示,自控操作柜采用模拟屏显示方式。

5.2.2 自控系统设有手动、自动两种模式,在调试和检修期可采用手动模式,正常运行时采用自动模式。

6 设计特点6.1 先进成熟的处理工艺采用先进成熟的低浓度污水“厌氧水解+好氧生物接触氧化”的处理工艺。

运转费用低,出水稳定可靠且有较好的脱氮效果。

处理工艺对进水负荷变化适应性强,可根据进水的变化,自行调整生物量和菌群种类,特别是适合受季节影响处理负荷相差较大的污水站。

6.2 无需专职人员管理的全自动化运行方式各机电设备运行均实现自动化控制,进水泵和风机可根据水量大小实现最优配置,避免了不必要的能源浪费,出水水质得到更可靠的保证。

6.3 低能耗的二级生物处理先进的工艺设计配置以节能的水泵、风机和高氧利用的曝气装置,再采用全自动运行方式,使污水处理站实现了低能耗运行,弥补了污水二级生物处理能耗大的缺点。

6.4 无剩余污泥处置问题采用产泥少的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再配以厌氧水解的污泥处理技术,使污水站排入周围环境的污泥量很少。

水解池的积泥定期用吸粪车吸出外运填埋,简单方便。

6.5 科学的降噪措施动力设备采用低噪声优质产品,配以减振消声措施,以确保室外噪声小于50dB(A),不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

6.6 巧妙的除臭设计工艺设计中已从各个环节尽量减少异味的产生,再利用整体土建结构的优势进行通风设计,将污水处理余气排入下水道,彻底消除污水站异味气体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6.7 方便的维护检修污水站在设计中尽可能采用通用材料和标准化设备,所有机电设备均置于设备间内,维修方便,费用低廉,系统运转稳定,工程质量得到可靠保证。

7 工程建设费用估算7.1 各项费用汇总7.2 土建工程费用估算7.3 工艺设备材料费用估算7.4 电气系统费用估算7.5 设计、调试培训、安装费用估算7.6 其它费用估算8 污水站的维护8.1 污水站采用自动和手动两种运行方式, 在调试、检修时采用手动方式,在正常运行时采用自动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