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在招待客人时为何都喜欢用三道茶

合集下载

云南各民族习俗简介

云南各民族习俗简介

云南各民族习俗简介云南各民族习俗简介:大理白族自治州,是一个以白族为主的多民族地区。

境内居住有彝、回、傈僳、苗、汉等民族。

大理州山川雄伟,风光秀丽,历史悠久,民族众多。

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独特的风俗民情,绚丽多姿多彩的民族婚礼,风趣的掐新娘活动,意味无穷的取乳名和抢名习俗,一驮谷子换一驮梨的古朴交易,简朴的回族葬礼,组成了特有的民族风俗"大观园"。

白族的见面礼--"三道茶""三道茶"是白族人民待客的独特礼俗。

在大理一带,只要您一进主人家门,就成了客人。

主人热情地把您迎进专门招待客人的堂屋就座,也同您边交谈边忙着架火、煨水。

待水开后,把一只专作烤茶用的小砂罐先放在火上烘热,放人一小撮茶叶,并执罐不停地抖动,待茶叶颜色变徽黄,冒出一股诱人的清香时方才冲人开水。

这时,只听"哧嚓"一声,罐内茶水翻腾,化成泡沫溢出罐外,像一朵盛开的绣球花。

白族人认为这才是吉祥的象征。

如果不是这样,那么还要重新烘烤。

有趣的是,执罐烤茶的人面对茶罐冒起的绣球花和"哧嚓"、"哧嚓"的响声,一边抖动条罐,一边喊"落、落、落"或"窃、窃(白族话好的意思)"等泡沫落下,又冲人沸水,条便煨好厂。

这头道茶,人们也叫它"雷响茶"。

它茶色如琥珀,晶莹透亮,主人往盅内斟上两三滴,加上少许开水,将杯双手举齐后递给客人。

然后唱歌祝福。

据说,这"三道茶"是白族人家接待女婿的一种礼节。

如今随着对外开放和旅游业的发展,"三道茶"更成了白族人待客的见面礼,不管你下塌在何处,都可以品到辅以歌舞的"三道茶"。

白族婚礼有人曾概括地说,在大理地区参加白族人家的婚礼,不仅能品尝到白族的名优特产食品、佳肴,看到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而且还能体验到一次难得的妙趣横生的独特民族风情。

白族三道茶

白族三道茶

——李时珍《本草纲目》等书中记载
(2)器具
图片来源网站http//:
镶以木架的铸铁火盆; 铜制烧水壶; 木制中、小型托盘,圆形、长方形、六角形均可; 陶制小砂罐; 放原料的大瓷碗数个,加小调羹; 大、中、小型的品茗杯,小茶杯如牛眼睛大小,故又称(牛眼睛盅);
(3)着装
图片来源网站http//:
图片来源网站http//:
继后,三道茶应用范围己日益扩大,成了白 族人民喜庆迎宾时的高雅的礼遇。
二、白族三道茶礼仪
图片来源网站http//:
“苦: 下关沱茶,朵美红糖, 邓川乳扇,漾溟核桃;
“回味茶”用料:
1、起源的传说
“这茶中情由,跟学手
艺、做人的道理差不多,
先苦后甜,还得回味。”
图片来源网站http//:
“三道茶”起源的传说:老木匠与徒弟的故事
2、唐时,初具形态
据有关资料记载,白族饮茶历史最早见于唐,寺庙中提倡坐禅饮茶 ,香客和游客也喜欢饮茶止渴,而且随着白族中特殊的释儒阶层产生, 茶俗中开始融入了人们对人生哲学的寄托与向往,大多含有“先苦后甜 ”、“苦尽甘来”、“回头是岸”之意,三道茶饮茶习惯初具形态。
图片来源网站http//:
头饰——“风花雪月”
2、烹饮礼仪
敬献“甜茶”
敬献“回味茶”
敬献“苦茶”
恭迎宾客
品饮步骤
第一步:恭迎宾客
图片来源网站http//:
主人请客人入座,一边谈心,一边吩咐家人 架火烧水。等水沸开,就由最有威望的长辈亲自 司茶。
第四步:敬献“回味茶”
此道茶集甜、麻、辣、茶香 于一体,各味俱全,令人回味无 穷,故名回味茶。寓意凡事都要 多“回味”,切记“先苦后甜” 的哲理。

白族介绍作文

白族介绍作文

白族介绍作文案例一:大理是我可爱的家乡。

世世代代居住在苍山洱海间的白族人民、勤劳、勇敢、美丽、善良。

在迎来送往热情待客中,最令人高兴,最令人回味无穷的就是遐迩中外的白族三道茶了。

白族三道茶,虽说都是以茶敬客,但却与众不同。

它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一苦二甜三回味”。

这就是说,第一道茶是苦茶、第二道茶是甜茶、第三道茶是回味茶。

大理出产好茶。

好茶要用好水泡。

白族给客人敬的第一道茶,就是先用一个小茶罐把上好的茶叶放在炭火上烤一烤,待清香的茶味飘出时,把煮沸的苍山泉水倒进小茶罐里,泡几分钟后再倒进茶杯里,用茶盘端去敬客人。

茶水色香味俱佳,喝一口,味道美极了,虽微微有点苦,但回味甘美且带清香。

好美的第一道茶过后,就是第二道甜茶。

用牛奶做成的乳扇,放在炭火上烤成又香又脆的乳片,捣碎后,放进上好的蜂蜜,再冲入烧开的苍山水,片刻即成。

乳扇片和蜂蜜水奶香浓郁、甘甜润心,香喷喷的,甜蜜蜜的,真好!浸沉在一、二道茶的欢乐、温馨、幸福之中,还来不及想什么,说什么的时候,第三道回味茶就端上来了。

这第三道茶是把核桃仁切成薄片,放上红沙糖和花椒,冲上开水即成,一股麻香的特好味,香甜爽口,让你不品则罢,越品越回味,越品越觉得白族的民情风俗生动、有趣和纯朴。

是啊,大理不仅山美水美人美,尤其是白族的三道茶,“一苦二甜三回味”象征着白族人民热情好客的本性。

是啊,白族的三道茶,让五洲四海的宾客,享受大理好风光的同时,也享受“一苦二甜三回味”的白族三道茶,让宾客永远流连忘返,回味无穷,我们白族的三道茶真棒!案例二:白族,分布在云南、贵州、四川等地,人口一百五十九万人。

善于经营农业。

有自己的语言。

白族服饰非常好看,因为是“白”族,所以衣服是白色的,有几朵粉色的小花绣在白衣服上,显得格外漂亮;头饰也很有特色,头冠以风、花、雪、月为题,冠左边有一缕穗,代表“雪”,他的长短就是代表人的大小(年龄)。

白族人称女士为“金花”,称男士为“阿鹏哥”(不包括小孩)。

世界文化遗产白族三道茶文章

世界文化遗产白族三道茶文章

世界文化遗产白族三道茶文章世界文化遗产白族三道茶一、了解世界文化遗产白族三道茶的历史渊源世界文化遗产白族三道茶源于中国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

白族自古以来就有喝茶的习俗,而白族三道茶更是他们独特的茶文化体现。

白族三道茶在200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了世界文化遗产。

了解白族三道茶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白族人民的饮茶习俗,更可以了解中国茶文化的多元性和丰富性。

二、探讨白族三道茶的制作工艺和特点白族三道茶的制作工艺十分独特,需要用上好的茶叶和水,在特制的锅中烹煮,通过特定的步骤将茶汤浓缩成三个不同浓度的茶汤:初茶、次茶和三煮。

这种工艺在传统意义上代表了白族人民对待茶叶的崇敬和对生活的热爱。

白族三道茶的特点就在于它严谨的制作工艺和独特的饮用方式,不仅是一种饮料,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展示。

三、延伸白族三道茶的文化内涵和意义白族三道茶的文化内涵和意义是丰富多彩的。

它不仅是一种饮料,更是一种习俗的传承和人们生活方式的体现。

在白族人的生活中,喝茶不仅是为了解渴,更是一种社交和沟通的方式。

通过一道道的茶汤,人们可以感受到白族人民的深厚情感和独特生活方式,也可以了解到茶文化在白族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白族三道茶不仅是一种饮料,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展示。

通过了解白族三道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茶文化的多元性和丰富性,也可以感受到不同民族的生活方式和情感表达。

在全球化的今天,保护和传承世界文化遗产,如白族三道茶,对于维护人类的多样性和文化的独特性至关重要。

五、总结和回顾白族三道茶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使其成为了中国茶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通过了解白族三道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茶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也可以感受到全球茶文化的多元性和独特魅力。

保护和传承世界文化遗产,如白族三道茶,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和使命。

在文章中多次提及世界文化遗产白族三道茶,通过对白族三道茶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和特点、文化内涵和意义等方面的探讨,以及个人观点和理解的分享,对主题进行了深度和广度兼具的全面评估和撰写。

大理白族“三道茶”:一苦二甜三回味的人生境界

大理白族“三道茶”:一苦二甜三回味的人生境界

大理白族“三道茶”:一苦二甜三回味的人生境界来到大理,一定要试三道茶。

三道茶是白族民间礼仪风俗,流行于云南大理,凡宾客来家,主人便以洁白精巧的瓷杯斟满三道茶招待,为招待尊贵客人的上礼。

“三道茶”又叫“绍道兆”,指的是“苦茶”、“甜茶”、“回味茶”。

头道茶为苦茶,又称“烤茶”或“百斗茶”,喝了能止渴生津,消除疲劳;二道茶为甜茶,喝了能提神补气,神清气爽;三道茶为回味茶,喝了它能满口清香,回味无穷。

第一杯苦涩,比喻少年捱苦;第二杯香甜,喻意中年过幸福生活;第三杯百味交集,又甜又苦,代表老年细味人生。

一苦二甜三回味,就是三道茶的人生哲理。

“三道茶”是白族的待客礼,有很深的哲理,意思是告诫子孙后代“要先苦后甜,要勤劳,才有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而“回味茶”是提醒人们每走过一段路程后,都要回头总结一下,哪些是做的对的,哪些是做的错的,品这三道茶,客观上,大有“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之意义。

同时也反映了白族人民的乐天自信,热情好客,追求稳定和谐的民族性格。

大理“三道茶”起初只是寄托长辈对后辈的一种祝福。

最早见于唐代徐霞客《滇游日记》,又据唐代樊绰《蛮书》记载,南诏中后期和大理国时期,佛教在大理兴起,寺庙中提倡坐禅饮茶,香客和游客也喜欢饮茶止渴,使茶道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且白族中特殊的释儒阶层产生,因此,茶俗中开始融入了人生哲学的寄托,那时洱海一带的民族已有饮茶习惯。

元明清时,白族儒生大量出现,读书在白族农村已蔚为风气,三道茶象征人生哲理的趋向得到了加强和定型。

广大农村居家中,多数人喜欢烤茶,在举行婚礼时或酬谢帮忙的亲朋好友时,专门加工“三道茶”。

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如今白族三道茶已发展成茶文化之最,起到调节人际关系的作用,并受到海内外来客的青睐。

“三道茶”的做法别具一格,第一道“苦茶”,是由主人在白族人堂屋里一年四季不灭的火塘上用小陶罐烧烤大理特产茶叶到黄而不焦,香气弥漫时再冲入滚烫开水制成。

此道茶以浓酽为佳,香味宜人。

白族的“三道茶”

白族的“三道茶”

白族的“三道茶”我去云南旅游时,印象最深刻的是品尝白族的“三道茶”。

到了白族人民那里,真切地感受了他们的生活与民俗文化。

白族人民非常热情好客,我们刚刚落座,白族的男子们为我们唱歌,姑娘们为我们跳舞,铜锣鼓琴轻轻地奏响了。

我们很开心,看得入迷,此时,白族的一群姑娘们个个手中捧着三道茶,她们笑眯眯地对我们说:“大家好!大家乐意品味我们的生活吗?”“我们乐意品尝”,大家异口同声地说。

我们接过第一杯茶,闻了闻,看了看,茶的颜色有点淡淡的绿色,大家喝了下去,觉得这杯茶没有什么特别的味道,很平常——甘甘的,淡淡的。

白族姑娘们好像看出了我们的的心思似的,又端出了第二杯茶,这杯茶的颜色类似咖啡,浊浊的褐色,让人下意识地认为是奶茶,这时,有的人一口气喝了下去,还来不及去品尝茶的味道就跑到洗手间里去了;有的人忍不住这种怪味当场呕吐;还有的人叫苦连天,狼狈的样子好像受过苦刑一般。

站在旁边的白族姑娘们依然是笑嘻嘻的。

真的,这道茶酸甜苦辣涩——五味俱全,说实在的,根本分不清楚是茶还是药汤。

许多客人都说,这不是茶,太苦了,有什么可以解苦?白族姑娘并没有回答既而笑呵呵地端来最后一杯茶,这茶水的颜色是浓浓的黄色,黄亮明净,煞是好看,但我们因先前的恐惧后只是端着这杯茶瞧了又瞧,认为这又是什么怪味呢!这时,一位白族姑娘笑着说:“这是蜜茶,很甜的。

只有经历过苦才有甜呀!”果然,我们品着这道甜蜜的茶却忘记了刚才的苦味了,真的很甜很甜,这甜一直伴随着我们走出他们的寨子。

啊!这甜不仅甜在每个过去白族的人们的嘴里,还甜入人们的心中,甜进人们的生活中……说是品偿白族人民的三道茶,不仅仅品了茶的味,简直是在品他们的生活;是在品他们的民俗风情;也是在品着我们的人生啊!他们虽生活得那么艰苦,但他们懂得苦尽甘来这个道理!。

白族三道茶蕴含人生哲理:一苦二甜三回味

白族三道茶蕴含人生哲理:一苦二甜三回味

白族三道茶蕴含人生哲理:一苦二甜三回味茶是中国的国饮,也是白族人重要的文化符号之一。

白族人对茶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推陈出新,使得茶文化在白族文化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白族的三道茶——苦茶、甜茶、回味茶,不仅是白族的招待客人之礼,更是白族文化和白族哲学的体现。

一苦白族的苦茶是不同于其他茶的独特风味。

据传苦茶起源于南诏,经过了上千年的发展,如今已经成为白族人的传统饮品。

白族的苦茶对于茶友来说,是一份深情的感受,是一种全新的生活体验。

白族人喜欢喝苦茶,因为它有苦有味,淳朴自然,没有添加任何香精和化学成分,喝在嘴里,有种让人心旷神怡的感觉。

人生就像苦茶,有时需要忍受痛苦和艰辛,才能品尝到最美丽的甜味。

只有在经受过苦痛的历练后,人才能够变得更加成熟稳重,更深刻的体会到生活的乐趣。

在生活中,只有拥抱苦痛,我们才能够更加坚韧、勇敢、无畏、不屈,面对生活中的风风雨雨,在苦中创造出自己的奇迹。

白族的甜茶相较于苦茶而言,口感更加清甜温润,而且营养成分更加丰富,其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对身体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白族的甜茶给人一种较为轻松、愉悦的感觉,能够带给人精神上的愉悦和放松。

人生就像甜茶,有时候会有困难和挫折,但是面对生活的困难,我们可以选择积极向上的态度去迎接它。

不论何时何地,都可以拥有一颗乐观向上的心,乐观神态让我们的人生更加美好。

三回味白族的回味茶是一种独特的饮品,它不仅有着自然的香气,还带有一份深深的思考。

白族的回味茶普遍需要经过反复的泡制,在泡制的过程中,茶叶不断地散发着香气,在饮茶的过程中,茶味更加浓郁,回味悠长,让人在每一次品尝的时候都有不同的体验。

人生如同回味茶,需要我们在生活中回味,总结经验和教训,在生活中把握每一个机会去感受生活的美好,同时还要珍惜在人生历程中获得的喜悦和成果,让那些值得回味的瞬间永久地留在心中。

白族的三道茶,是白族文化和白族哲学的体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它们代表了苦、甜和回味,向我们传递着人生的哲理和思考。

白族的风俗习惯及基本介绍

白族的风俗习惯及基本介绍

白族的风俗习惯及基本介绍白族的风俗习惯及基本介绍白族是我国西南边疆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的少数民族。

那么白族有什么风俗习惯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的白族的风俗习惯,希望对你有帮助。

白族的风俗习惯及基本介绍篇1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丽江、碧江、保山、南华、元江、昆明、安宁等地和贵州毕节、四川凉山、湖南桑植县等地亦有分布。

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白族人口数为1858063。

使用白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

绝大部分居民操本族语言,通用汉语文。

元明时曾使用过“僰文”(白文),即所谓“汉字白读”。

白族使用汉字书写,但是有自己的语言,文学艺术丰富多采。

善于经营农业、盐渍杜鹃花。

三道茶是云南白族招待贵宾时的一种传统饮茶方式。

白族是个古老的民族,与古代的羌人有渊源关系。

早在公元1世纪(汉代)以前就分布在洱海一带。

公元2世纪,汉武帝就在这里设置了郡县,公元3—4世纪,由于战乱,不少汉族人曾避难来到白族地区,部分与其融合;公元715年由云南东部迁到洱海地区的大量各族人民融合于白族。

14世纪前后有不少屯军的汉族人在此地,后来也与当地白族人融合。

后来部分彝族、阿昌族人先后也有融合到白族中去的。

特别是大理国时期,白族便形成了一个大体具有共同语言和文化,经济水平接近,居住地比较固定的古代民族,唐代以后,大理臣服中央政权,受到内地汉民族文化,经济的更多影响,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进一步发展。

到了元代,这里己是很繁华的都市。

大理风景秀丽、气候宜人,在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上,勤劳,勇敢的白族人民以他们悠久的历史、发达的文化。

多姿多彩的风土人情吸引着众多的旅游者。

大理白族历史悠久,文化发达。

1253年,元朝在云南建立行省,在大理地区设置大理路和鹤庆路。

明朝改为大理府、鹤庆府,实行改土归流政策。

清代继续延袭明代这一政策,但在边远山区委任了一批土官和土司。

白族的风俗习惯及基本介绍篇2白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对祖国的文明作出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在招待客人时为何都喜欢用三道茶白族三道茶,白族称它为“绍道兆”。

这是一种宾主抒发感情,祝愿美好,并富于戏剧色彩的饮茶方式。

喝三道茶,当初只是白族用来作为求学、学艺、经商、婚嫁时,长辈对晚辈的一种祝愿。

应用范围已日益扩大,成了白族人民喜庆迎宾时的饮茶习俗。

偏居于西南一隅的南诏大理国,是一方崇尚佛教的乐土。

南诏后期,佛教被奉为国教,寺庙众多,饮茶之风盛行,茶成为寺庙中日常饮用、佛事供奉、招待香客和游人的必备饮品。

一时之间,民间争相效仿,使茶饮这一雅事在大理成为一种流行时尚。

三道茶”这一独特的茶道被赋予了更多的文化内涵。

“三道茶”第一道为“苦茶”,制作时,先将水烧开,由司茶者将一只小砂罐置于文火上烘烤。

待罐烤热后,即取适量茶叶放入罐内,并不停地转动砂罐,使茶叶受热均匀,待罐内茶叶转黄,茶香喷鼻,即注入已经烧沸的开水。

少顷,主人将沸腾的茶水倾入茶盅,再用双手举盅献给客人。

因此茶经烘烤、煮沸而成,看上去色如琥珀,闻起来焦香扑鼻,喝下去滋味苦涩,通常只有半杯,一饮而尽。

第二道茶,称之为“甜茶”。

当客人喝完第一道茶后,主人重新用小砂罐置茶、烤茶、煮茶,并在茶盅里放入少许红糖、乳扇、桂皮等,这样沏成的茶,香甜可口。

第三道茶是“回味茶”,其煮茶方法相同,只是茶盅中放的原料已换成适量蜂蜜,少许炒米花,若干粒花椒,一撮核桃仁,茶容量通常为六七分满。

这杯茶,喝起来甜、酸、苦、辣,各味俱全,回味无穷。

“三道茶”寓意人生“一苦,二甜,三回味”的哲理,现已成为白族民间
婚庆、节日、待客的茶礼。

“三道茶”歌舞表演也成了大理旅游的保留节目。

纵观白族“三道茶”的传承发展,是佛教活动的兴盛在其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而“一苦二甜三回味”的人生哲理亦暗合了佛家追求人格完善的境界。

白族三道茶,以前,一般由家中或族中长辈亲自司茶。

现今,也有小辈向长辈敬茶的。

制作三道茶时,每道茶的制作方法和所用原料都是不一样的。

第一道茶,称之为“清苦之茶”,寓意做人的哲理:“要立业,先要吃苦”。

制作时,先将水烧开。

再由司茶者将一只小砂罐置于文火上烘烤。

待罐烤热后,随即取适量茶叶放入罐内,并不停地转动砂罐,使茶叶受热均匀,待罐内茶叶啪啪作响,叶色转黄,发出焦糖香时,立即注入已经烧沸的开水。

少倾,主人将沸腾的茶水倾入茶盅,再用双手举盅献给客人。

由于这种茶经烘烤、煮沸而成,因此,看上去色如琥珀,闻起来焦香扑鼻,喝下去滋味苦涩,故而谓之苦茶,通常只有半杯,一饮而尽。

第二道茶,称之为“甜茶”。

当客人喝完第一道茶后,主人重新用小砂罐置茶、烤茶、煮茶,与此同时,还得在茶盅内放入少许红糖、乳扇、桂皮等,待煮好的茶汤倾入八分满为止。

第三道茶,称之为“回味茶”。

其煮茶方法虽然相同,只是茶盅中放的原料已换成适量蜂蜜,少许炒米花,若干粒花椒,一撮核桃仁,茶容量通常为六七分满。

饮第三道茶时,一般是一边晃动茶盅,使茶汤和佐料均匀混合;一边口中“呼呼”作响,趁热饮下。

这杯茶,喝起来甜、
酸、苦、辣,各味俱全,回味无穷。

它告诫人们,凡事要多“回味”,切记“先苦后甜”的哲理。

由于这种煮茶方法能发出似雷响的声音,响雷茶也就因此得名。

据说,这还是一种吉祥的象征。

一当响雷茶煮好后,主人就提起砂罐,将茶汤一一倾入茶盅,再由小辈女子用双手捧盅,奉献给各位客人,在一片赞美声中,主客双方一边喝茶,一边叙谊,预示着未来生活的幸福美满和吉祥如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