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当代愚公黄大发同志学习心得体会篇

合集下载

2024年学习黄大发精神心得体会范本(三篇)

2024年学习黄大发精神心得体会范本(三篇)

2024年学习黄大发精神心得体会范本____年学习黄大发精神心得体会自____年开始,我开始深入学习黄大发精神,并将其融入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

通过学习,我深深认识到黄大发的精神是一种宝贵的财富,它能够指导我取得成功,克服困难,并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黄大发精神的核心是坚定的信念和执着的追求。

作为一名教师,黄大发始终坚信教育的重要性,并投身于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的事业中。

他不仅是一位教书育人的老师,更是一位引导和激励学生实现自己梦想的导师。

他深知个体发展的重要性,因此他积极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鼓励他们为自己的梦想努力奋斗。

学习黄大发精神,我深深明白了追求目标的重要性。

黄大发不仅有坚定的信念,还有明确的目标。

他将教育变为一种使命,并以此为动力不断前进。

对我而言,我必须竭尽全力追求自己的目标,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在学业方面,我努力学习各门学科的知识,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同时,我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锻炼自己的能力和拓展自己的视野。

黄大发精神还教会我珍惜机会和时间。

黄大发常说“教育是最重要的事业,没有一个人可以辜负它”。

这句话深深触动了我。

作为学生,我要认真对待每一个学习机会,珍惜每一分每一秒的学习时间。

我要克服懒散和拖延的习惯,做到有计划、有目标地学习。

同时,我还要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争取更多的机会锻炼自己,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学习黄大发精神,我还意识到了坚持和勇气的重要性。

黄大发在教育事业中经历了很多困难和挫折,但他没有放弃,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这给了我很大的启示,让我明白在面对困难的时候,不能怕艰难,要有勇气去面对和克服。

通过坚持努力和不懈奋斗,我相信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学习黄大发精神不仅让我在个人发展上受益良多,也在社会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黄大发强调的教育不仅仅是学生的事业,也是国家的事业。

教育不仅能够提高人们的素质和能力,还能够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正因为如此,我积极参加各种教育实践和公益活动,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个人学习黄大发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个人学习黄大发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个人学习黄大发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个人学习黄大发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担当是立业之基、成事之要。

担当大小,体现着干部的胸怀、勇气、格调。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个人学习黄大发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希望帮助到你。

篇一:个人学习黄大发先进事迹心得体会黄大发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也正是黄大发这种30 多年凿山修渠务实为民的当代“愚公” ,一个用“向我看齐”带动百姓实干兴村的“领路人”,用真心、真情、成绩赢得了群众信服、百姓的拥护。

也因群众的爱戴、党员的使命,现年82 岁的黄大发,再次为草王坝能尽快脱贫踏上“征程”,争取了600 亩柚子树项目,并利用自家田地作示范,希望能为村脱贫再做贡献。

众所周知,当前基层工作确实不易,脱贫攻坚路上存在着内部和外部、主观和客观的众多困难。

但笔者坚信,如果在基层一线多一些“黄大发”式的党员干部,脱贫攻坚又有何难?学“黄大发”担当务实、真情为民的作风。

黄大发在面对山村缺水的困境,没有退缩、没有回避、更没有推至上级,而是主动担当,带着村民爬山修渠。

这种务实为民、情系百姓的作风,值得我们所以的基层党员干部学习深思。

“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须要用“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来衡量党员干部,用实际行动实际问题,而不是遇到困难一味的往上推,的“两张皮”。

发”清正创新、实干为民的作风。

黄大发在销清清楚楚、调度指挥约法三章,充分彰显清正创新、实干为民的作风。

水渠修成后他,而是继续带领村民把坡地改成梯田、翻盖硬化路并将电通到每家每户,又到养猪、种家发展产业,不断的用实干更新着山村的发姓的“口袋”。

发”极限服务、真心为民的作风。

本来黄大可以安享晚年,甚至可以躺在功劳簿上,但他没有放下对群众的真心,踏上了杨善洲开洲、走上了陈光保进山开荒造福一方百姓的加入了草王村脱贫致富的队伍中。

、泰山移”。

草王坝村民在黄大发的带动下用了人民的力量。

笔者坚信,在党的正确领导记“百年目标”的指引下,各级基层党员干两学一做”教育的成果,主动以模范为表率,为民,脱贫攻坚必将实现,辉煌的中国梦必,伟大的百年目标必将完成。

时代楷模黄大发先进事迹心得体会5篇

时代楷模黄大发先进事迹心得体会5篇

时代楷模黄大发先进事迹心得体会5篇时代楷模黄大发先进事迹心得体会1992年底,新上任的乡长商顺模十分奇怪,为何草王坝村一半以上的户数姓徐,这么多年却选择一个姓黄的人做支书?“是公心!”每每谈起老支书,70多岁的老党员徐开伦都竖起大拇指。

“对他来说,公家的事怎么硬都行,自家的事怎么软都成。

”遵义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吴刚平跟黄大发打过几次交道。

计划经济时代,农民头上压着粮、油、烟、猪、人五大指标。

“乡、村干部为了完成任务到农户家里牵牛牵猪、揭瓦拆房比较普遍,黄大发不肯这么干,在乡里是有名的刺头,敢对我和书记拍桌子。

”商顺模说。

修渠那几年,车子拉来的水泥堆得像山一样高,车厢里洒落一丁点,黄大发都要清扫入库。

有一次老伴儿扫了多半碗水泥,想着补补家里破损的灶台,黄大发一把拉住。

“那是我第一次看见父亲对母亲急吼。

”二儿子黄彬权说。

“那时候买炸药水泥,过他手的钱有二十来万,硬是没出过一分差错。

”往事历历在目,村里的老会计杨春有拍着手说,“抠啊,他真的是抠得很。

”修渠时工地上天天要钱付账,三天两头俩人就往镇财政所跑。

住,3块钱一晚的旅社;吃,就将就一碗饭,不然就一块泡粑。

“沟是我修的,我放心不下,随时都牵挂着。

”时光逝去,但初心不变、本色不改,退职后黄大发仍然带领村民修沟补渠。

“只要是黄支书带头决定的事情,我们二话不说就跟着干。

”一呼百应,村民们将渠取名为“大发渠”。

20**年10月,照习俗,黄大发提前一年过八十大寿。

问他有什么愿望,他说:“活了80岁,最远的地方就去过遵义市,我想有生之年去省城看看。

”去省城的当天,黄大发和妻子特地穿了一身新衣服,帽子洗得一尘不染。

陪同的乡干部徐飞还没到,老两口就早早等在路边。

到了贵阳,黄大发既没去景点,也没去商场,而是要求直接去省委。

“老支书在省委有相识?”徐飞心里一阵嘀咕。

进了省委大院,黄大发却不进大楼,根本没有找人的意思。

“就见他挺起腰,注视着大楼,还有远方飘扬的五星红旗,一言不发……”这是一个老共产党人的初心!在黔北深山当了几十年村支书的黄大发,在耄耋之年,想来省委看一眼,看看党组织到底是什么模样。

央视《榜样6》黄大发先进事迹学习心得(精选5篇)

央视《榜样6》黄大发先进事迹学习心得(精选5篇)

央视《榜样6》黄大发先进事迹学习心得央视《榜样6》黄大发先进事迹学习心得心得体会的介绍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

语言类读书心得同数学札记相近;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

央视《榜样6》黄大发先进事迹学习心得(精选5篇)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事迹都不陌生吧,事迹可以很好地体现和宣扬特定的时代精神。

事迹到底怎么拟定才正确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央视《榜样6》黄大发先进事迹学习心得(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央视《榜样6》黄大发先进事迹学习心得1黄大发是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草王坝村原党支书,从上世纪60年代起,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历时36年,绕三重大山、过三道绝壁、穿三道险崖,靠着锄头、钢钎、铁锤和双手,凿出一条长9400米的“生命渠”,结束了千百年来滴水如油的历史。

“当代愚公”敢于担当,勇于探索。

童谣里都唱出因无水而发展艰难的无奈,草王坝村成为了贫穷落后的典型。

当大家都沿袭着贫穷的命运却无力反抗,黄大发立志拔穷根,提出修渠引水。

这样艰巨的工程不被大家看好,甚至亲舅舅说如果他能干成,手心里面煮饭给他吃。

在大家的普遍不看好的情况下,黄大发愣是敢说敢做,并不断地想办法努力团结村民们争取支持,努力跑外援,解难题,带领乡亲们在悬崖上打通了一条引领脱贫致富的“大发渠”。

“当代愚公”善于学习,不断精进。

只有小学文化的黄大发被公社选取担任水利辅导员。

主要任务是学习基本的修水库、测量沟渠知识,并监督各公社的水利工程进度。

黄大发在水利站学习时很勤勉。

他买了新华字典,一个字一个字地认过去,硬是克服了自己文化程度的局限,系统地参加了如工程如何测量、用料如何夯实等水利知识培训,对分流渠、导洪沟的常识也有了系统了解。

“当代愚公”心怀大家,计利千古。

儿子黄彬全说“我初中毕业就回来在村里当代课老师,一个月工资90块,太少了,我就跑到外面做工,一天至少也有50块钱。

学习贵州遵义老支书黄大发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贵州遵义老支书黄大发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贵州遵义老支书黄大发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学习贵州遵义老支书黄大发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精选11篇)某些事情让我们心里有了一些心得后,可以寻思将其写进心得体会中,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

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学习贵州遵义老支书黄大发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学习贵州遵义老支书黄大发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1近日来,各大中央媒体对黄大发同志的先进事迹进行了系列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他被誉为当代愚公。

黄大华是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草王坝村原党支书,从60年代开始,历时36年,他带领全村群众,靠着锄头、钢钎、铁锤和双手,绕过三重大山凿出一条长9400米的“生命渠”,结束了千百年来该村滴水如油的历史。

让人称奇的是,在没有现代化设备和高级技术团队的参与修造下,该渠经过评估,质量过硬,设计合理,可以这样说,他们创造了自己的工程“奇迹”。

黄大发凭借忠诚的信仰、惊人的毅力、凭借开展群众工作的出色能力带领基层党支部和村民,完成了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是让人敬仰“当代愚公”,是我们广大党员的一面旗帜,值得我们广大干部学习。

学习黄大发同志善于团结群众。

他深知只有团结全村每一个人,才能解决村里的难题。

他把群众当亲人,完全打成一片,用村民听得懂的语言讲话、信得过的方式办事,真正做到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工程途径三个村,十余个村民组,根据各家不同的困惑,他挨家挨户地做工作,注重思想宣传说服,大家心理敞亮了,各类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黄大发45年的要干部生涯,每次都是全票当选,得到了全村人的高度拥护。

学习黄大发同志坚忍不拔、坚持不懈的精神。

在当代大环境下,修造这样一个水渠也许算不上一个大工程,但对于闭塞贫困的小山村来讲,要成功却要面临重重困难,包括资金、技术、人力等各个方面。

黄大发同志坚持党员干部带头干,遇到困难自己先上,面对艰险从不退缩。

第一次修渠因不懂技术而失败,黄大发明白光靠蛮干是不得成功的,主动申请到乡镇水利站跟班学习。

黄大发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感想(精选十五篇)

黄大发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感想(精选十五篇)

黄大发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感想(精选十五篇)黄大发主要事迹简介汉族,1935年11月生,1959年11月入党,贵州遵义人,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原草王坝村党支部书记。

带领村民历时36年,在悬崖绝壁上开凿出一条主渠长7200米、支渠长2200米的“生命渠”,用实干兑现“水过不去,拿命来铺”的誓言,被誉为“当代愚公”。

曾先后被遵义地委、行署授予年度先进生产(工作)者,多次被授予县、乡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是贵州省第五届道德模范。

2016年入选“贵州榜样·最美人物”。

2017年4月25日,中央宣传部向全社会公开宣传发布“当代愚公”黄大发的先进事迹,授予黄大发“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2017年5月13日,贵州省委授予黄大发同志“全省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2017年6月30日,被授予贵州年份英雄十大人物“年份英雄”称号。

2017年7月24日,被评为德耀中华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

2017年9月,获得“2017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

2017年11月,荣获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诚实守信类)。

2018年3月1日,当选感动中国2017年度人物。

2019年9月25日,黄大发获“最美奋斗者”个人称号。

2020年11月24日,被表彰为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

2021年6月29日,中共中央授予黄大发“七一勋章”。

黄大发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1】1992年底,新上任的乡长商顺模十分奇怪,为何草王坝村一半以上的户数姓徐,这么多年却选择一个姓黄的人做支书?“是公心!”每每谈起老支书,70多岁的老党员徐开伦都竖起大拇指。

“对他来说,公家的事怎么硬都行,自家的事怎么软都成。

”遵义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吴刚平跟黄大发打过几次交道。

计划经济时代,农民头上压着粮、油、烟、猪、人五大指标。

“乡、村干部为了完成任务到农户家里牵牛牵猪、揭瓦拆房比较普遍,黄大发不肯这么干,在乡里是有名的‘刺头’,敢对我和书记拍桌子。

”商顺模说。

修渠那几年,车子拉来的水泥堆得像山一样高,车厢里洒落一丁点,黄大发都要清扫入库。

学习黄大发心得体会五篇

学习黄大发心得体会五篇

合格党员的标尺从来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正是这一个个鲜活真实的合格形象,汇聚成蓬勃迸发的向上力气。

看了黄大发的事迹,我深受感动,泪水迷漫了双眼。

我为我们X 有一个黄大发而感到骄傲和傲慢,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和楷模。

作为党员干部,应认真学习黄大发同志先进事迹,扎实开展好“两学一做”学习训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做到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亮,诱惑来临时守住底线,困难困苦中坚韧不弃,危急关头下冲锋在前,做新时期合格党员,向党组织交上合格答卷。

学习黄大发心得体会范文五篇【二】学习完当代愚公黄大发的先进事迹,我的内心受到猛烈的震撼,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时刻对标先进,学习先进,争做新时期艰苦奋斗的楷模。

习近平总书记说,人民对奇特生活的憧憬,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

黄大发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他以自己的行为给了百姓完整的答卷,没有愧对上级领导干部的期许,他牢记了党的宗旨、做到了心系群众、服务人民,是一位合格的领导干部。

黄大发虽没有读过书,虽是一个农夫的儿子,可是他却做到了要把利益让给老百姓,让老百姓进展起来了,大家才有进展。

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呈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情怀。

通过对他的先进事迹的学习,我认为黄大发不愧为当代的愚公、他虽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但他的所作所确定算得上是一个对党忠诚,对群众热心、负责,有力量、敢担当的好干部、好党员,他是新时期我们全体党员干部的楷模,是时代的丰碑。

学习黄大发,我要学习他心系群众的为民情怀。

他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始终坚持权为民用、情为民系、利为民谋,真心实意服务于党、百姓,尽其所能为群众排忧解难、做好事、办实事,立足岗位模范践行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作为一名老师,我也要时刻心系人民,凡事想着人民、一切为了他们的孩子,自觉接受群众的批判和监督,永葆人民公仆的本色,人民把他们的孩子交到了我们的手里,我们要让他们放心。

学习黄大发,我要学习他清正廉洁的高尚情操。

黄大发同志始终怀着对党的感谢和感恩之情,严守党的纪律,传承党的优良作风,生活简朴,为人低调,作风朴实,模范践行责任心、公正心、关爱心、淡泊心,不为金钱所诱、不为名利所惑、不为人情所困,充分体现了党员干部严格自律、克己奉公的优良品德。

黄大发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黄大发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黄大发先进事迹心得体会黄大发“当代愚公”的先进事迹,是值得我们每一个学习的。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准备的黄大发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黄大发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范文篇1贵州遵义老支书黄大发用36年的时间只干了一件事,那就是给村里修成了绕三重大山,过三道绝壁,穿三道险崖的水渠,这36年的坚持不禁让我想到了两个字,那就是“信念”。

人的一生能有几个36年,这36年中包含了一个共产党人怎样钢铁般坚硬的“信念”?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初期,围绕第一个专题“坚定执着追理想”查摆问题,其中的一个方面就是“理想信念方面”。

在物欲横流的当代,高速运转的现状也让人心甚是浮躁。

特别是信息化发展如此之快,上下级信息传递速度快、内容多,让基层工作的难度与压力越来越大,有的人更多的是在应付工作,在工作中缺少思考,更别提“为人民服务了”。

在最艰难、最困苦的时候,支撑我们走下去的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东西。

黄大发老支书面临的客观条件是我们难以想象的,内心坚定的“信念”也是他作为党员干部心系群众,主动承担责任的支撑,把这样无形的东西,真的以有形的成果表现出来了,水渠修好了,乡亲们的日子好过了,大家看到了春暖花开。

对大部分党员领导干部来说,我们工作生活的环境与黄支书相比好上千倍,想到这里,我们有什么理由抱怨工作忙?有什么理由推卸责任?不要把“信念”挂在嘴上,当你的鞋上沾满了乡间小路的泥土,“信念”就在你踏过的脚印里;当你的脸上挂满了夏日艳阳暴晒的汗水时,“信念”就在你衣领的汗渍中;当群众激动地握着你的双手时,“信念”就在他们淳朴的笑容中。

黄大发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范文篇2《历时36年,老党员黄大发——绝壁凿出贵州“红旗渠”》,报道了80岁的共产党员,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团结村草王坝原支书黄大发带领全村群众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历时36年之久,在悬崖绝壁上凿出一条主渠7200米,支渠2200米的生命之渠的动人故事。

黄大发同志始终透着一股奉献自我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一心为民的正气,一心带领群众绝壁引水的事迹让各地干部群众深受感动,引发广泛热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向当代愚公黄大发同志学习心得体会2篇
向当代愚公黄大发同志学习心得体会(1)
连日来,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中央媒体对黄大发同志先进事迹的系列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他被誉为“当代愚公”。

黄大发是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草王坝村原党支书,从上世纪60年代起,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历时36年,绕三重大山、过三道绝壁、穿三道险崖,靠着锄头、钢钎、铁锤和双手,凿出一条长9400米的“生命渠”,结束了千百年来滴水如油的历史。

基层是个大熔炉,可以淘汰一部分意志薄弱的年轻人,也可以成就小部分优秀的基层干部。

36年,黄大发同志毅然选择了留下来凿渠,带领村民一步步实现着遥不可及的梦想。

他将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无悔奉献于草王坝村,没有轰轰烈烈的光辉事迹,只有那不畏艰险、克难攻坚,以信仰打通小康路上的愚公精神。

36年,成就了黄大发的平凡和伟大,他被誉为“当代愚公”,就是对他最高的褒奖。

黄大发同志36年如一日,不忘初心,专心凿渠,难道他就不知道凿渠的艰辛。

黄大发选择了凿渠,就意味着选择了艰险,简单的两个字,其中的寓意不是言语上的轻描谈写,更需要他在行动上去落实。

愚公精神,在黄大发同志身上得到了发扬光大。

他选择了释放无悔青春,意味着他每天需要面对繁琐单调的基层工作,甚至是生命的巨大考验。

恶劣的自然环境,物质上的匮乏,并不是精神上的空虚,他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带领村民靠着锄头、钢钎、铁锤和双手,凿出一条长9400米的“生命渠”,结束了当地千百
年来靠天吃水的历史,这种精神就是不畏艰险、克难攻坚的愚公精神。

可以想象的是,在辛苦的凿渠生活中,黄大发同志默默度过了36年宝贵时光,面对失败,勇于跟班学习;面对危险,率先站出来;凿渠不止,奋斗不止。

他从一个20岁出头的毛头小伙,变为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以愚公移山的豪情斗志,用一生丈量了他和草王坝人的长征路。

雄鹰痛苦再生,获得了30年搏击长空的新的利器。

当人们仰望长天,赞美雄鹰的时候,大概没有想到它的这番苦难。

36年的凿渠生活,在黄大发同志的身上始终释放着不畏艰险、克难攻坚,以信仰打通小康路上的愚公精神,正是这种精神引领着草王坝村人奋勇前进,与大山较劲、与贫困较劲,完成了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走出了一条脱贫攻坚的不屈之路。

向当代愚公黄大发同志学习心得体会(2)
黄大发是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草王坝村原党支书,从上世纪60年代起,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历时36年,绕三重大山、过三道绝壁、穿三道险崖,靠着锄头、钢钎、铁锤和双手,凿出一条长9400米的“生命渠”,结束了千百年来滴水如油的历史。

“当代愚公”敢于担当,勇于探索。

童谣里都唱出因无水而发展艰难的无奈,草王坝村成为了贫穷落后的典型。

当大家都沿袭着贫穷的命运却无力反抗,黄大发立志拔穷根,提出修渠引水。

这样艰巨的工程不被大家看好,甚至亲舅舅说如果他能干成,手心里面煮饭给他吃。

在大家的普遍不看好的情况下,黄大发愣是敢说敢做,并不断地想办法努力团结村民们争取支持,努力跑外援,解难题,带领乡亲们在悬崖上打通了一条引领脱贫致富的“大发渠”。

“当代愚公”善于学习,不断精进。

只有小学文化的黄大发被公社选取担任水利
辅导员。

主要任务是学习基本的修水库、测量沟渠知识,并监督各公社的水利工程进度。

黄大发在水利站学习时很勤勉。

他买了新华字典,一个字一个字地认过去,硬是克服了自己文化程度的局限,系统地参加了如工程如何测量、用料如何夯实等水利知识培训,对分流渠、导洪沟的常识也有了系统了解。

“当代愚公”心怀大家,计利千古。

儿子黄彬全说“我初中毕业就回来在村里当代课老师,一个月工资90块,太少了,我就跑到外面做工,一天至少也有50块钱。

但是我爸没过几天就把我从外面叫回来了,说村里缺老师,不让我去打工了。

”,但他懂得“爸爸是为了村里孩子们的教育考虑”。

遇到渠上要用的炸药不够,申请拨款还要耽误几天时间的情况,黄大发就自己跑到信用社,以个人名义贷款8000元,把买炸药的钱补上。

“当代愚公”坚韧不拔,勇敢无畏。

他几十年如一日地奋斗在修渠一线上,从不怕苦畏难。

修渠的悬崖险峻高耸,一旦落下性命难保。

而他为了引水,为了不辜负乡亲们的信任,甘愿拿命换。

他说:“刘胡兰啊、黄继光啊、董存瑞啊这些先烈在战场上,去堵枪眼的事都要做,就别说下悬崖要怎么做了吧。


黄大发将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无悔奉献于草王坝村,不畏艰险、克难攻坚,以愚公精神打造一条引领脱贫致富的“大发渠”。

可能有智叟这样的人会认为他傻,然而正如阿甘正传里所言:“做傻事的才是傻瓜”。

黄大发拥有的是一种大智慧。

他的事迹和精神感动了我们,广大群众对黄大发赞誉有加。

愚公精神永不过时,正是这种精神引领着他们战胜贫困,消灭贫困,在悬崖峭壁间用信仰的力量创造了奇迹,打赢了一场艰苦的脱贫攻坚站,走出了一条致富之路。

相信在他的事迹鼓舞下,会涌现出更多黄大发这样的“当代愚公”,创造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