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科学理论
管理学科学管理理论

最大限度的利益这个词;从它广义的意义上 去使用;不仅意味着为公司或老板取得巨额 红利;而且还意味着把各行各业的经营引向 最佳状态;这样才能使利益永存
同样的道理;最大限度的利益对每个雇员来 说;不仅意味着他能比其他同级别的人取得 更高的工资;更重要的是;还意味着能使每个 人充分发挥他的最佳能力
磨洋工的原因有二 第一;由于人的天性趋向于轻 松随便;这可称之为本性磨洋工 第二;由于人与人 的关系而造成的错综复杂的思想和重重顾虑而引 起的;这可称之为故意磨洋工
泰勒进行的科学管理实验 搬运铁块的实验
1898年;泰勒从伯利恒钢铁厂开始他的实验 这个工厂的原材料是由一组记日工搬运的;工 人 每天挣1 15美元;这在当时是标准工资;每天搬运 的铁块重量有12~13吨;对工人的奖 励和惩罚的 方法就是找工人谈话或者开除;有时也可以选拔一 些较好的工人到车间里做等级工;并且可得到略高 的工资 后来泰勒观察研究了75名工人;从中挑出 了四个;又对这四个人进行了研究;调查了他们的 背景习惯和抱负;最后挑了一个叫施密特的人;这 个人非常 爱财并且很小气
作这本书的动作研究一章里;他就砌砖这一 行业的动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分析一下吉尔布雷斯先生把砌砖工的动作 从18个压缩到5个所采用的办法;表明这一 改进是由如下三种不同的方法取得的:
第一;砌砖工过去认为必要的某些动作;他 给完全省略了
第二;他设置了些简易工具
第三;他教砌砖工在作简单动作时要双手 同时并用;而在以前;他们老是用右手做完一 个动作后;才用左手去做另一动作
亨利·福特:美国的汽车制造业和科学管理的实行 者;流水线大量生产管理技术的倡导者
现代管理科学中的几种理论

现代管理科学中的几个理论一、系统论的基本思想系统论渊源辩证法。
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世界是由无数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由相互作用的事物和过程形成的统一整体。
系统论以“系统”为对象,研究其整体与部分、结构与功能的相互关系,并采取最优化方法求得最佳效果。
它是辩证唯物论原理的一种具体运用,是消防安全管理的一种重要指导理论。
系统是指“相同或相似的事物按照一定的顺序和内在联系组合成一个整体”。
也可以说,系统是:“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若干要素所组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联系的整体”。
从宇宙天体到徽观粒子,从社会到人类个体,世间所有事物都可以视为系统。
系统论的基本思想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7个方面:(一)系统的完整性系统与要素之间是不可分割的。
系统整体的性质与功能存在于各要素的有机联系之中,而要素只有在系统的整体中才能体现它作为部分的意义。
系统在整体上具有不同于其部分的新特性、新功能。
系统在其整体水平上的功能不等于每个组件功能的简单叠加。
通过对各要素的合理组织和协调,系统会产生整体功能的放大效应,即1+1>2;而当各要素之间产生内耗,结构合理时,会导致整体功能的缩小效应,即1+1<2。
(二)系统顺序系统中各要素的位置和次序是有层次、有秩序、有规律的。
系统顺序首先表现在空间排列的有序性和时间排列的有序性。
空间排列表现在层次性上,一个系统总是由若干子系统组成;而子系统中又包含着若干下一级子系统;各不同层次的要素所遵循的联系和作用规律不同,各层次之间既有质的差别,又有内在的联系。
时间排列表现在系统发展的有序性,在系统的发展序列中,各序列之间存在必然的逻辑关系和有机联系。
(三)系统的目的系统目的的具体表达是系统的功能,即系统在一定环境中所发挥的作用。
(四)系统的开放性系统的存在并不是孤立的,任何系统都存在于特定的环境中。
它能与环境之间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使系统具有适应环境的生命力。
管理科学理论

管理科学理论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英国为解决国防需要而产生"运筹学"(Operational Research,缩写为OR),发展了新的数学分析和计算技术,例如:统计判断、线性规划、排队论、博弈论、统筹法、模拟法、系统分析等。
这些成果应用于管理工作就产生了"管理科学理论",其主要内容是一系列的现代管理方法和技术。
提出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研究管理学和现代生产管理方法的著名学者伯法(E.S.Buffa)等人。
他们开拓了管理学的另一个广阔的研究领域,使管理从以往定性的描述走向了定量的预测阶段。
"管理科学"理论是指以现代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最新成果(如先进的数学方法、电子计算机技术以及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为手段,运用数学模型,对管理领域中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系统的定量的分析,并作出最优规划和决策的理论。
这一理论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与行为科学平行发展起来的。
从历史渊源来看,"管理科学"是泰罗科学管理的继续和发展,因为它的主要目标也是探求最有效的工作方法或最优方案,以最短的时间、最少的支出,取得最大的效果。
但它的研究范围已远远不是泰罗时代的"操作方法"和"作业研究",而是面向整个组织的所有活动,并且它所采用的现代科技手段也是泰罗时代所无法比拟的。
"管理科学"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管理的概念□定义管理活动自古即有,但什么是"管理",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以有不同的理解。
从字面上看,管理有"管辖"、"处理"、"管人"、"理事"等意,即对一定范围的人员及事务进行安排和处理。
但是这种字面的解释是不可能严格地表达出管理本身所具有的完整含义的。
关于管理的定义,至今仍未得到公认和统一。
科学管理理论

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理论(Scientific Management Theory)是由美国管理学家弗雷德里克·泰勒(Frederick Taylor)于20世纪初提出的一种管理理论。
科学管理理论是一种以科学方法和数据分析为基础的管理方法,旨在提高生产效率和组织运作的效率。
该理论的核心思想在于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数据分析,对工作流程进行优化,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增加利润。
科学管理理论的出现标志着企业管理的重大变革,为工业革命后的工业企业提供了一种新的管理方法。
在过去,工厂的生产方式主要依靠工人的个人技能和主观经验,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例如生产效率低下,质量控制困难等。
泰勒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管理思想,通过科学的方法对工作进行分析和改进,最终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组织运作的效率。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重要要素:1. 分工与优化:泰勒认为,通过科学的方法对工作进行分析,将复杂的工作过程分解成简单的任务,然后优化每一个任务的执行方法,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
他提出了“一人一事”的原则,即每个工人只负责自己专业领域内的工作,以减少浪费和提高效率。
2. 时间与运动研究:泰勒注重对工作过程中的时间和动作进行研究,通过分析每个动作的时间消耗和效率,找到最佳的工作方法,从而减少不必要的动作和时间浪费,提高生产效率。
3. 激励与奖惩:泰勒提出了通过奖励和惩罚的方式来激励工人,让他们积极参与到生产过程中,提高工作效率。
他认为,只有通过奖励和惩罚的方式来激励工人,才能够达到最大化的生产效率。
4. 管理者与工人的合作:泰勒强调管理者和工人之间的合作与沟通,他提倡管理者应该和工人一起参与工作过程的改进,倾听工人的意见和建议,最终实现管理者和工人的利益最大化。
科学管理理论对于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它为管理学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对企业的生产管理和组织协调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科学管理理论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科学管理理论

• 协调职能 安排好重要的比例、调整好部门的配合、组织的规模。 • 控制职能 及时发现、及时纠正、奖罚明确、高度责任、敏锐判断、
大公无私、执行与监督分开。
返回
A (总经理)
B C D E F
副总经理 厂长 车间主任 班组长 班组成员
法约尔的桥 (跳板原则)
• 合法合理的权力
• 传统的权力
• 神授的权力
3.韦伯的理想行政组织体系的特征: • 实行劳动分工 • 自上而下的等级系统 • 正式的选拔 • 官员是上级委任 • 管理人员与所有者分开 • 完全以理性准则为指导 • 职业管理人员 • 严格遵守组织中规定的规则和纪律
以上特征是最符合:理性、精确性、纪律性、稳定性 与可靠性等特点,所以是最理想的。
返回
非正式组织的特征: • 不属于正式组织,不受正式组织管理的个人
联系和相互作用,以及有关集团的总和称为 非正式组织。 • 没有正式组织结构,通常也并不具有自觉的 共同目标。 • 它产生于同工作有联系,并由此形成一定的 看法、习惯和准则,它同正式组织常互相创 造条件。
返回
组织存在三个条件 : • 协作意愿 • 共同目标 • 信息沟通
管理学
科学管理理论
一、泰勒和科学管理 二、法约尔与一般管理理论 三、韦伯的理想行政组织体系 四、梅奥和人际关系理论 五、巴纳德和协作社会系统理论 六、管理科学理论
(一)泰勒与科学管理
弗雷德里克·泰勒 (Frederick. Winslow Taylor 1865-1915) 是科学管理学派的代表人物,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把企业拥有的资源变成最大的成果,从而导致企 业实现它的目标。
2. 法约尔的十四项管理原则 工作分工 权责相等 纪律 统一指挥 (指组织中每一个人只能服从一个上级并接受他的命
科学管理理论的基本内容

科学管理理论的基本内容科学管理理论是20世纪初美国工业界兴起的一种管理思想,它的提出标志着管理学从经验性管理向科学性管理的转变。
科学管理理论的基本内容包括管理者与员工的合作、工作分工、工作时间和工资的确定、工作方法的改进等。
首先,科学管理理论强调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合作。
在传统管理模式下,管理者往往是以命令的形式下达工作任务,员工则被动接受并执行。
而科学管理理论提倡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合作,鼓励员工参与工作流程的制定和改进,使员工在工作中能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主动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其次,科学管理理论强调工作分工。
工作分工是科学管理理论的核心之一,它通过将复杂的生产过程分解成若干简单的工序,使每个工人只需专注于自己熟练的工序,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通过工作分工,不仅可以提高工人的专业技能,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另外,科学管理理论还对工作时间和工资的确定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科学管理理论强调通过科学的方法确定工作时间和工资水平,使员工在合理的工作时间内完成工作任务,同时获得合理的报酬。
这样不仅可以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还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此外,科学管理理论还强调工作方法的改进。
科学管理理论鼓励管理者与员工一起探索和改进工作方法,通过科学的方法找出工作中的不合理之处,并进行改进,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质量。
总的来说,科学管理理论的基本内容包括管理者与员工的合作、工作分工、工作时间和工资的确定、工作方法的改进等。
这些内容都是为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而服务的。
科学管理理论的提出,为现代企业管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对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科学管理理论主要内容

科学管理理论主要内容科学管理理论是20世纪初期兴起的一种管理理论,它强调通过科学的方法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工人的工作效率。
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科学管理的核心理念。
科学管理理论的核心理念是以科学的方法来管理和组织企业。
它强调通过对工作流程的科学分析和规划,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科学管理理论的提出者弗雷德里克·泰勒认为,通过科学的方法来确定最佳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流程,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人的生产效率,从而实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
二、劳动分工和职能分工。
科学管理理论强调劳动分工和职能分工的重要性。
它认为,通过将工作分解成简单的、重复性的任务,可以提高工人的专业技能和生产效率。
同时,科学管理理论也提倡职能分工,即将管理职能和执行职能分开,让专业的管理人员来规划和监督生产过程,从而提高管理效率。
三、时间和运动研究。
科学管理理论注重对工作过程中的时间和运动进行研究。
它倡导通过科学的方法来测量和分析工作过程中所需的时间和运动,找出最佳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流程,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通过对工作过程的时间和运动进行研究,可以发现并消除工作中的浪费,提高工作效率。
四、奖励与激励。
科学管理理论提倡通过奖励和激励来激发工人的工作积极性。
它认为,通过奖励和激励可以提高工人的工作动力,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科学管理理论的提出者泰勒主张,应该根据工人的工作表现来给予奖励,通过奖励来激发工人的劳动积极性。
五、标准化和规范化。
科学管理理论倡导对工作进行标准化和规范化。
它认为,通过制定标准化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流程,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并降低成本。
科学管理理论的提出者泰勒主张,应该通过科学的方法来确定最佳的工作标准,让工人按照标准化的工作方法来进行生产,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总结。
科学管理理论是一种以科学的方法来管理和组织企业的管理理论,它强调通过科学的方法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工人的工作效率。
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科学管理的核心理念、劳动分工和职能分工、时间和运动研究、奖励与激励、标准化和规范化等方面。
科学管理理论主要内容

科学管理理论主要内容
科学管理理论是20世纪初由美国工程师弗雷德里克·泰勒提出的管理理论,其核心观点是通过科学方法来提高生产效率。
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科学管理原则、科学管理方法和科学管理应用等方面。
首先,科学管理理论强调科学管理原则,即通过科学的方法来规范管理活动。
其中最重要的原则包括工作分工、权责明确、管理层与员工之间的合作、员工的激励机制等。
这些原则的提出,为企业的管理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使管理活动更加规范和有效。
其次,科学管理理论提出了一系列科学管理方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泰勒的科学管理方法。
泰勒提出了一套科学的管理方法,包括对工作进行科学分析、制定科学的工作标准、通过激励机制提高员工的生产效率等。
这些方法的提出,使企业管理更加科学化和系统化,为提高生产效率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支持。
此外,科学管理理论还强调了科学管理的应用。
科学管理的应用包括在生产过程中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通过科学的管理原则来规范管理活动,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同时,科学管理理论还强调
了管理者的重要作用,管理者应该具备科学的管理知识和技能,能够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来指导生产活动。
总的来说,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科学管理原则、科学管理方法和科学管理应用等方面。
这些内容为企业管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使管理活动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为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支持。
同时,科学管理理论的提出也对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成为了现代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科学理论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英国为解决国防需要而产生“运筹学”
(Operational Research,缩写为OR),发展了新的数学分析和计算技术,
例如:统计判断、线性规划、排队论、博弈论、统筹法、模拟法、系统分析等。
这些成果应用于管理工作就产生了“管理科学理论”,其主要内容是一
系列的现代管理方法和技术。
提出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研究管理学和
现代生产管理方法的著名学者伯法(E.S.Buffa)等人。
他们开拓了管理学的另一个广阔的研究领域,使管理从以往定性的描述走向了定量的预测阶段。
“管理科学”理论是指以现代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最新成果(如先进
的数学方法、电子计算机技术以及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为手段,运
用数学模型,对管理领域中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系统的定量的分析,并
作出最优规划和决策的理论。
这一理论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与行为科
学平行发展起来的。
从历史渊源来看,“管理科学”是泰罗科学管理的继续
和发展,因为它的主要目标也是探求最有效的工作方法或最优方案,以最短
的时间、最少的支出,取得最大的效果。
但它的研究范围已远远不是泰罗时
代的“操作方法”和“作业研究”,而是面向整个组织的所有活动,并且它
所采用的现代科技手段也是泰罗时代所无法比拟的。
“管理科学”理论的主
要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运筹学
运筹学是“管理科学”理论的基础,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以杰出的
物理学家布莱克特(P.M.5.Blackett)为首的一部分英国科学家为了解决雷达的合理布置问题而发展起来的数学分析和计算技术。
就其内容讲,这是一
种分析的、实验的和定量的科学方法,专门研究在既定的物质条件(人力、
物力、财力)下,为达到一定的目的,运用科学的方法,主要是数学的方法,进行数量分析,统筹兼顾研究对象的整个活动所有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为
选择出最优方案提供数量上的依据,以便作出综合性的合理安排,最经济最
有效地使用人力、物力、财力,以达到最大的效果。
运筹学后来被运用到管
理领域,由于研究的不同,又形成了许多新的分支,这些分支主要有:
(一)规划论。
用来研究如何充分利用企业的一切资源,包括人力、物
资、设备、资金和时间,最大限度地完成各项计划任务,以获得最优的经济
效益。
规划论根据不同情况又可分为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和动态规划。
(二)库存论。
用来研究在什么时间,以什么数量,从什么地方供应,
来补充零部件、器件、设备、资金等库存,既保证企业能有效运转,又使保
持一定库存和补充采购的总费用最少。
(三)排队论。
主要是用来研究在公用服务系统中,设置多少服务人员
或设备最为合适,既不使顾客或使用者过长地排队等候,又不使服务人员及
设备过久地闲置。
(四)对策论。
又称博弈论,主要是用来研究在利益相互矛盾的各方竞
争性活动中,如何使自己一方获得期望利益最大或期望损失最小,并求出制
胜对方的最优策略。
(五)搜索论。
用来研究在寻找某种对象(如石油、煤矿、铁矿以及产
品中的废品)的过程中,如何合理使用搜索手段(包括人、物、资金和时间),
以便取得最好的搜索效果。
(六)网络分析。
是利用网络图对工程进行计划和控制的一种管理技术,常用的有“计划评审技术”(简称PERT)和“关键线路法”(简称CPM)。
二、系统分析
系统分析这一概念是由美国兰德公司1949 年首先提出的,意思是把系统的观点和思想引入管理的方法之中,认为事物是极其复杂的系统。
运用科学和数学的方法对系统中事件的研究和分析,就是系统分析。
其特点就是解决管理问题时要从全局出发,进行分析和研究,制定出正确的决策。
因此,系统分析一般有如下步骤:
(一)首先弄清并确定这一系统的最终目的,同时明确每个特定阶段的
阶段性目标和任务。
(二)必须把研究对象看作是一个整体,是一个统一的系统,然后确定
每个局部要解决的任务,研究它们之间,以及它们与总体目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
(三)寻求达到总体目标及与其相联系的各个局部任务和可供选择的方案。
(四)对可供选择的方案进行分析比较,选出最优方案。
(五)组织各项工作的实施。
系统分析和运筹学作为逻辑和计量方法,它们的共性很多。
一般认为,
系统分析研究的范围更广泛一些,多用于战略性质的高级决策研究,而运筹学研究的范围相对较窄一些,一般多用于战术性的分析论证。
但在实际中,作为决策工具,往往是两种方法共同使用,互相补充的。
三、决策科学化
这是指决策时要以充足的事实为依据,采取严密的逻辑思考方法。
对大
量的资料和数据按照事物的内在联系进行系统分析和计算,遵循科学程序,作出正确决策。
上述“管理科学”理论的两项内容就是为决策科学化提供分析思路和分析技术的,同时,它所使用的先进工具——电子计算机和管理信息系统也为决策科学化提供了可能和依据。
总而言之,“管理科学”理论的基本特征是,以系统的观点,运用数学、
统计学的方法和电子计算机的技术,为现代管理的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通过计划与控制以解决各项生产与经营问题。
这一理论认为,管理就是应用各种数学模型和特征来表示计划、组织、控制、决策等合乎逻辑的程序,求出最优的解决方案,以达到企业的目标。
“管理科学”理论把现代科学方法运用到管理领域中,为现代管理决策
提供了科学的方法。
它使管理理论研究从定性到定量在科学的轨道上前进了一大步,同时它的应用对企业管理水平和效率的提高也起到了很大作用。
但是,同其他理论一样,它也有自己的弱点:
(1)把管理中与决策有关的各种复杂因素全部数量化,是不可能也不现
实的;
(2)这一理论忽略了人的因素,这不能不说是它的一大缺陷;
(3)管理问题的研究与实践,不可能也不应该完全只依靠定量的分析,
而忽视定性的分析。
尽管如此,它的科学性还是被人们所普遍承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