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册 吨的认识2教案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吨的认识(第2课时)-人教版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吨的认识(第2课时)-人教版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吨的认识(第2课时)人教版教案:三年级数学上册吨的认识(第2课时)人教版一、教学内容1. 吨、千克、克之间的换算关系。

2. 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观察,理解并掌握吨的概念。

3. 能够运用吨、千克、克进行质量的换算和计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吨、千克、克之间的换算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吨、千克、克之间的换算。

2. 教学重点:掌握吨的概念,能够运用吨、千克、克进行质量的换算和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铅笔、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一吨有多重吗?(2) 学生回答:一吨等于1000千克。

2. 知识讲解:(1) 讲解吨、千克、克之间的换算关系。

(2) 举例说明:1吨 = 1000千克,1千克 = 1000克。

3. 例题讲解:(1) 例题:小明有一袋苹果,重2千克,他想要知道这袋苹果重多少吨。

请帮助他计算一下。

(2) 解题过程:2千克÷ 1000 = 0.002吨。

(3) 讲解:所以,这袋苹果重0.002吨。

4. 随堂练习:(1) 练习题:1. 小红有一袋糖果,重500克,这袋糖果重多少吨?2. 一辆汽车重2吨,它重多少千克?(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讲解和点评。

5. 课堂小结:(2) 强调运用吨、千克、克进行质量的换算和计算的方法。

六、板书设计吨、千克、克之间的换算关系:1吨 = 1000千克1千克 = 1000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 小明有一堆货物,重3吨,他想知道这堆货物重多少千克。

请帮助他计算一下。

(2) 小华有一袋大米,重20千克,这袋大米重多少吨?2. 答案:(1) 3吨 = 3000千克(2) 20千克 = 0.02吨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1) 学生对吨、千克、克之间的换算关系掌握情况。

人教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测量第6课时《吨的认识(二)》示范课教案

人教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测量第6课时《吨的认识(二)》示范课教案

6.《吨的认识(二)》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3页例9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整理信息、分析数量关系,通过观察、比较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2.用列表的方法分析问题,整理各种可能的方案,使学生学会有序地思考问题。

3.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教学重点用列表法整理所有可能的方案。

教学难点用列表法不重复不遗漏地列举出所有可能的方案。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出示问题情境和图片。

下面两辆车可以用来运煤。

如果每次运煤的车都装满,怎样安排能恰好运完36吨煤?师:从图片中,我们得到了哪些信息?二、探究新知(一)阅读与理解预设:有36吨煤,要用两辆车运,其中小车的载质量是6吨,大车的载质量是8吨。

要求每次每辆车都装满,还要恰好运完36吨煤。

引导学生理解“装满”和“恰好”的意思。

(二)分析与解答师:你想选择什么方法来进行解答呢?请把你的想法写下来,然后我们再来进行分析和交流。

出示【学习任务一】。

集体汇报。

预设1:6+6+8+8+8=36(吨)师:为什么这样列式呢?大家能看懂这个算式表达的意思吗?预设:2个6表示用载质量6吨的车运2次,加3个8表示用载质量8吨的车运3次,加起来刚好运了36吨煤。

也就是说,用这种方法每次每辆车都能装满,并且恰好运完36吨煤。

师:还有没有其他方法?预设2:6×6=36(吨),表示只用载质量6吨的车运,运6次,恰好能够运完36吨煤。

……学生畅所欲言。

引导过渡:是否只有这几种方案呢?如何确定还有没有遗漏的方案呢?除了列算式的方法,我们还可以换一种策略来进行有序呈现。

师:因为我们要用载质量6吨和载质量8吨的车运煤,因此,我们先把它们写下来。

(课件出示:6吨8吨)师:用载质量6吨的车运1次,我们就在“6吨”的下面写“1次”;用载质量8吨的车运4次,我们就在“8吨”的下面写“4次”。

吨的认识教案 (2)

吨的认识教案 (2)

吨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了解吨的定义和常见用途。

•掌握常见物体的重量单位转换。

•能够运用吨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准备•课件:包含吨的定义和常见用途的图片和文字。

•实物:几个重物,如书籍、水桶等。

•记分板和笔。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与导入•让学生观察一张包含吨的图片,并引导他们提问吨是什么、吨有什么作用等问题。

•通过学生提问的形式,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吨的定义和常见用途。

2. 定义吨的概念•使用课件展示吨的定义和符号(t)。

•引导学生理解吨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相当于1000千克。

3. 吨的常见用途•使用课件展示吨的常见用途,如计算货物重量、衡量船只的排水量等。

•引导学生思考吨单位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

4. 吨与其他重量单位的转换•示范将吨转换为其他重量单位,如千克、克等。

•引导学生完成一些练习题,让他们通过转换熟悉吨与其他重量单位之间的关系。

5. 实践应用•将实物(如书籍、水桶等)放在教室前,并要求学生估计其重量。

•要求学生以吨为单位,使用物体的体积和物质密度来计算其质量。

•学生逐个报出自己的估计结果,记录在记分板上,然后与实际重量进行对比,谁的估计最接近实际重量谁得分最高。

6. 总结与作业布置•学生自主总结吨的定义和常见用途。

•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吨的概念和转换。

四、教学延伸•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相关科普文章,了解更多关于吨单位的知识。

•组织学生小组活动,让他们用吨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如货物运输、建筑物结构等。

五、教学评估•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和对吨单位相关问题的理解程度。

•学生完成的课后练习题。

以上是关于吨的认识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吨单位的概念和运用。

通过实践应用和延伸活动的设计,可以提高学生对吨单位的兴趣和学习效果。

同时,能够引导学生将吨单位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吨的认识 2教学设计(实用)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吨的认识 2教学设计(实用)

---------------------------------------------------------------最新资料推荐------------------------------------------------------人教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吨的认识2教学设计(实用)吨的认识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同学们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 1 吨重的观念,知道 1 吨=1000 千克,能进行质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能力目标:培养同学们初步的观察能力、估计重量的能力和推理能力,发展同学们的空间想象力。

情感目标:通过活动培养同学们的合作交流意识,通过吨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建立对吨的认识,认识吨与其他重量单位间的关系,并能比较熟练到进行简单的计算。

难点:培养学生利用迁移和对比来掌握知识的学习方法,并能在实际生活中解决相应问题。

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1 / 4(1) 指名让学生回答,让学生说说复习以前学过的质量单位。

(2) 填空 1 千克=( ) 克 4 千克=( ) 克 6000 克=( ) 千克 8000 克=( ) 千克小学资源网:(3) 请学生说出自己的体重是多少千克,并请学生猜猜老师的体重约是多少千克?克、千克是我们以前学过的重量单位,它们用来计量较轻物品的重量,当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时就要用吨作单位。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吨的认识。

教师板书:吨的认识。

以旧引新,过渡自然,能帮助学生找到新旧知识最近的连接点,为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

2.新课展开第一层次,引出新朋友:吨讲述曹冲称象的故事,并出示海豚、鲸、恐龙等动物图片,在生活中一头大象,一头海豚、鲸、恐龙的体重用千克或克作单位方便吗?学生讨论交流,从而产生认知冲突。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通常用吨作单位。

第二层次,教学吨的认识,并认识千克与吨的关系。

3.2吨的认识(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3.2吨的认识(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3.2 吨的认识(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我的教案:3.2 吨的认识(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将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五单元《质量》中的第二课时,主要内容是吨的认识。

我们将通过实际情景来理解吨的概念,学会使用吨作为质量单位进行计量。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吨的概念,认识吨的符号。

2. 能够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并进行换算。

3. 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空间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吨的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难点:吨与其他质量单位之间的换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实物、质量计。

学具:练习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我会通过一个实际情景,比如超市购买水果,来引导学生思考质量的概念。

2. 新课导入:我会介绍吨的概念,让学生通过实际的体验,比如称量一些常见的物品,来理解吨的大小。

3. 知识讲解:我会用课件来展示吨的符号,并且讲解吨与其他质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4. 例题讲解:我会通过一些例题,让学生学会如何使用吨作为单位来进行质量的计算。

5. 随堂练习:我会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当场进行计算,巩固所学的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吨的概念吨与其他质量单位的换算七、作业设计1. 请同学们运用所学知识,计算一下家里的家具的总质量,用吨作为单位。

答案: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计算。

2.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我们在生活中还会遇到哪些质量单位,它们之间又是如何进行换算的呢?答案: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进行思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吨的概念,并且能够灵活运用吨来进行质量的计算。

同时,我也希望同学们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延伸到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和难点解析吨的概念的理解和运用是一个重点。

吨是一个比较大的质量单位,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可能比较抽象,难以理解。

因此,我通过实际情景的引入,比如超市购买水果,让学生感受到质量的存在,再通过实际的称量体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吨的大小。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吨的认识》教案(精选12篇)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吨的认识》教案(精选12篇)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吨的认识》教案(精选12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吨的认识》篇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和技能借助生活中的具体物体,认识质量单位吨,感知1吨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知道质量单位间的关系,1吨=1000千克,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观察、猜想、推理、归纳等数学活动,经历吨的质量观念的形成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目标分析吨的认识是在学生认识了千克、克,而且具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计算能力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直观形象的素材,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体会1吨的含义。

吨是个比较抽象的质量单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的不多,往往不能直接感受,因此,教学中组织多样的活动帮助学生体验和感受1吨。

多提供生活素材,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推理方法去感知1吨有多重,加深1吨=1000千克的认识。

教学质量单位吨和千克之间的换算位的换算,让学生根据吨和千克之间的进率关系进行推理,展示学生思维过程,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建立吨的质量观念,能熟练运用1吨=1000千克,正确进行吨和千克之间的单位换算。

教学难点:建立吨的质量观念。

四、教学准备,10千克1袋的大米,学生自己准备的1桶水、1捆书等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小朋友们喜欢去动物园玩吗?你们都喜欢什么动物,来看看大家了解这些动物们有多重吗?(课件出示以下动物图片)一只鹦鹉大约重35()。

一只小兔大约重3()。

一只东北虎约重350()。

一头大象约重5()。

鹦鹉、小兔、东北虎的体重为什么选用克或千克作单位?说说你的想法。

这里大象的体重选用“克”或“千克”作单位还合适吗?大象的质量要用“吨”来作单位。

你们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用吨作单位呢?举例说明。

(课件出示相应图片)。

(课件出示课本例7)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作单位,吨可用符号“t”来表示。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吨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吨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吨的认识》教案吨的认识教案篇一教学内容:我学会了吗和综合练习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吨、千克、克的含义,能熟练地进行简单的换算。

2.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重量单位。

3.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重点难点:能运用质量单位之间的关系解决情境问题。

教具准备:情境图、实物教学过程:一、引导复习这两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哪几个质量单位?一看到吨,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千克呢?克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吨、千克和克。

(请学生来当一当小老师:讲一讲有关吨、千克、克的知识。

)学生回答后,教师看学生的把握情况进行讲解。

回顾交流汇报关于克、千克、吨的`有关知识。

二、情境导入1. 学习了这么多的和质量有关的知识,让我们到超市走一走,看看谁是超市大赢家。

2. 出示情境图,指导看图多少根香蕉大约1千克?为什么?(引导学生以黄瓜为参照物“6根黄瓜大约重1千克”)一棵白菜大约有多重?(学生可结合生活实际,只要合理就正确)你喜欢的小食品有多重?和你的同位说一说。

一个西瓜大约重5千克,10个、20个、30个呢?多少个就是1吨了?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自由提问,集体交流解决小组合作交流、提出问题,并合作解疑。

三、总结评价1、谈谈你学习这一单元的收获2、评价一下你的小伙伴小学数学《吨的认识》教案篇二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11-12页例6、例7。

二、教学准备学生了解自身体重课件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本节课的重点与关键是让学生建立1吨的物质概念。

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可利用主题画创设问题情境。

围绕“能否同时过桥”引导学生开展讨论,让学生迫切想知道1吨有多重。

然后通过体验、计算、感悟1吨的重量,并联系身边物体的质量,形成感知。

同时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力求展现学生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据此,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1.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吨的物质概念,知道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质量单位的换算;2.通过体验、观察、比较、猜测等活动培养学生对物体质量估测意识与能力,能在实际生活中解决一些相应的问题;3.通过主题画问题的解决,并联系生活,使学生树立安全意识。

《吨的认识》教案

《吨的认识》教案

《吨的认识》教案《吨的认识》教案1教学目标:1.借助生活中的具体物体,感知和了解吨的含义,通过想象和推理初步建立某些物体1吨重的观念,培养用吨这个单位估计物体质量的能力。

2.知道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吨与千克的简单换算。

3.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初步建立1吨的观念,能进行吨与千克的简单换算。

教学难点:通过想象和推理,初步建立某些物体1吨重的观念。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每袋25千克的大米4袋。

教学进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估计教师的体重。

学生自由估计教师的体重。

教师提问:你在估计老师体重的时候为什么用“千克”作单位而不用“克”呢?指出:计量比较轻的物体的重量,通常用“克”作单位,计量一般物体的重量,通常用“千克”作单位。

2.引入“吨”。

教师出示几种比较重的动物的图片,提问:你能估计下面几种动物的体重吗?学生估计后,教师出示它们的体重,提问:如果这几种动物的体重也用“千克”作单位,会怎么样?教师出示教材中的轮船、火车、集装箱图片,让学生想象这些物品的重量。

指出:计量比较重的或大宗货物由多重,通常用“吨”作单位,“吨”一般用t表示。

二、亲身体验,感受并想象1吨的重量。

1.搬25千克的大米,感受其重量,并以此想象1吨的重量。

学生分组搬25千克的大米,感受其重量。

小组内交流感受。

班级内汇报。

计算:1袋大米25千克,4袋大米多少千克?40袋呢?教师指出:1000千克,也就是1吨。

(板书:1吨=1000千克)学生读,教师提问:2吨是多少千克?5000千克是多少吨?10吨是多少千克?想象:如果把1吨重的大米装成一大袋,这一袋你能搬得动吗?2.利用想象和推理,进一步感受1吨的重量。

计算:同学们的平均体重是30千克,全班学生的总体重有没有1吨?指出:33个同学的体重接近1吨。

33个同学起立,学生观察、想象33个同学的体重。

3.利用常见的物品,想象1吨的重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吨的认识2
教学内容
教材第11页至第13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重量概念。

2、学会换算质量单位。

3、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存在这些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重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重量概念。

教学难点
学会估计生活中的物体的质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猜一猜物体的质量
(1)老师手里握着一枚胸花,让学生猜一猜,老师手里有什么,并估测它的质量。

(2)、猜一猜老师约有多重。

(3)、再猜一猜一头牛妈妈、一匹马爸爸、一头猪姐姐、一只熊哥哥约重多少千克?
2、讲故事
师:这些动物们都住在美丽的森林村,森林村是在一条河岸上,这条河,河水很清,在河对岸也有一个村庄,这个村庄住着白兔、小猴等动物,……。

3、认识吨,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

师:(1)牛妈妈、马爸爸、猪姐姐、熊哥哥能一起过桥吗?请同学们打开书,翻到第十一页,看第十一页的例6。

(2)各学习小组议一议,这四只动物能一起过桥吗?为什么?
(3)汇报;
4、小结:(1)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

(2)1吨=1000千克
5、请学生说一说生活中什么东西大约重1吨。

二、单位名称之间的换算
1、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例7
2、汇报
3、总结单位名称的换算方法。

三、巩固、运用新知
1、让学生说一说用吨作单位的物品有哪些?
2、独立完成练习三的第一题和第二题。

3、指导学生完成做一做的第二题和练习三中的第三题和第四题。

四、全课总结:
说说这节课你认为自己表现得如何,你有什么收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