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查体-评分标准
体格检查评分标准—腹部检查

体格检查评分标准—腹部检查标题:体格检查评分标准—腹部检查引言概述:腹部检查是体格检查中的重要一环,通过腹部检查可以了解患者的腹部器官状况,帮助医生做出正确诊断。
本文将介绍腹部检查的评分标准,帮助医护人员更准确地进行腹部检查。
一、观察1.1 腹部形态:观察腹部的形态,是否对称,是否出现膨隆或凹陷。
1.2 皮肤:检查腹部皮肤是否有异常,如瘀斑、皮疹、疱疹等。
1.3 腹壁静脉:观察腹壁静脉是否扩张,是否出现静脉曲张。
二、触诊2.1 腹部肌肉紧张度:通过触诊判断腹部肌肉的紧张度,是否有腹肌紧张。
2.2 腹部压痛:检查患者是否有腹部压痛,是否有明显的压痛点。
2.3 腹部包块:触诊腹部是否有包块,包块的性质、大小、位置等。
三、叩诊3.1 腹部声音:通过叩诊判断腹部是否有异常音响,如鼓音、实音等。
3.2 腹部腹水:叩诊腹部是否有移动性浊音,判断是否有腹水积聚。
3.3 腹部肝脾:叩诊腹部肝脾的位置和大小,是否有肝脾肿大。
四、听诊4.1 肠鸣音:听诊腹部是否有正常的肠鸣音,判断肠道蠕动是否正常。
4.2 血管杂音:听诊腹部是否有血管杂音,是否有动脉瘤或动脉狭窄。
4.3 腹部搏动:听诊腹部是否有腹部搏动,是否有主动脉瘤等疾病。
五、其他检查5.1 肝功能检查:根据腹部检查结果,可能需要进行肝功能检查,了解肝脏功能是否正常。
5.2 彩超检查:如有需要,可以进行腹部彩超检查,更清晰地观察腹部器官结构。
5.3 CT或MRI检查:对于复杂病例,可能需要进行腹部CT或MRI检查,帮助明确诊断。
结论:腹部检查是体格检查中的重要一环,通过观察、触诊、叩诊、听诊等方法,可以全面了解患者腹部器官的情况。
医护人员在进行腹部检查时,应按照标准操作程序,细致入微地检查每个环节,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希望本文介绍的腹部检查评分标准能够对医护人员进行腹部检查提供参考和指导。
腹部查体评分标准

否移动
膀胱叩诊:正中线上,由脐部叩至耻骨联合
4
肾区叩痛,注意双侧对比(可于最后坐起时叩诊)
2
按视诊、听诊、触诊、叩诊顺序进行腹部体查
3
操作过程中无过多改变患者体位,造成过多不适
2
注意
事项 10 分 操作完毕后复原患者衣物、被褥
1
告知患者相应体格检查结果
2
手法轻柔、注意患者感受
2
总分 100
100
考官签字:
考试日期:
分值 得 分
1 3 1 1
体位:卧位,双下肢屈曲稍分开,充分暴露腹部(2 分),检查者立 4
于患者右侧(2 分)
腹部外形、呼吸、腹壁静脉、胃肠型、蠕动波、色素沉着、腹纹、
视诊 5 分
5
瘢痕、疝、脐(每项 0.5 分)
肠鸣音:于右下腹部听诊 1 分钟(口述)
2
血管杂音:主动脉(1)、双侧肾动脉(2)、双侧髂动脉(2)
腰点,麦氏点
触诊 40 分 肝脏单手触诊:于右侧锁骨中线脐水平以下开始(1),四指并拢、 约与肋缘平行(2),以指腹向上推动(1),吸气时上抬指腹但不离 10 开腹壁(2),呼气时向下压腹壁(1);同样操作进行正中线的肝脏 触诊(3)。(亦可取双手触诊法)
肝-颈静脉回流征
2
Murphy 征:手法正确(2),嘱患者深吸气(1)
3
脾脏触诊:触诊手法正确(侧卧位触诊亦可)
5
肾者左手冲击左侧腹, 3
右手于右侧腹部感知
全腹叩诊:从左下逆时针至右下再至脐,呈 G 字型
3
肝浊音界:在右锁骨中线,从上向下叩上缘,从下向上叩下缘
体格检查评分标准—腹部检查

体格检查评分标准—腹部检查引言:腹部检查是医学中常用的体格检查之一,用于评估腹部器官的功能和病变情况。
本文将介绍腹部检查的评分标准,以帮助医生准确评估患者的腹部健康状况。
一、外观观察1.1 腹部形状:观察腹部的整体形状,正常情况下应呈对称的圆形或扁平状。
1.2 皮肤状况:检查腹部皮肤的颜色、湿度和光滑度,正常情况下应呈自然色泽、干燥、光滑的状态。
1.3 腹壁肌肉张力:用手指轻轻按压腹部,观察腹壁肌肉的紧张程度,正常情况下应有适度的张力。
二、触诊检查2.1 腹部压痛:用手指轻轻按压腹部不同区域,观察患者是否有压痛感,正常情况下应无明显疼痛。
2.2 腹部包块:用手指进行触诊,检查腹部是否有异常的包块,正常情况下应无明显包块。
2.3 肝脾触诊:通过触诊检查肝脾的大小和质地,正常情况下应无明显增大或异常质地。
三、听诊检查3.1 肠鸣音:用听诊器听取腹部肠鸣音的频率和强度,正常情况下应有规律的肠鸣音。
3.2 血管杂音:用听诊器检查腹部血管是否有异常杂音,正常情况下应无明显杂音。
3.3 腹部血管搏动:用手指轻轻按压腹部大血管,观察患者是否有异常的血管搏动感,正常情况下应无明显异常。
四、叩诊检查4.1 腹部共鸣音:用手指轻轻敲击腹部不同区域,观察声音的音调和音量,正常情况下应呈鼓音。
4.2 肝脾浊音:用手指轻轻敲击肝脾区域,观察声音的音调和音量,正常情况下应呈浊音。
4.3 腹部移动性浊音:用手指轻轻敲击腹部不同区域,观察声音的音调和音量,正常情况下应呈移动性浊音。
五、其他检查5.1 腹部肿块超声检查:通过超声波检查腹部是否有异常肿块,可以更详细地评估腹部器官的状况。
5.2 腹部CT扫描:通过CT扫描检查腹部器官的结构和病变情况,可以提供更精确的诊断信息。
5.3 腹部MRI检查:通过MRI检查腹部器官的结构和病变情况,可以提供更详细的影像学资料。
结论:腹部检查评分标准是医生评估患者腹部健康状况的重要工具。
通过外观观察、触诊检查、听诊检查、叩诊检查以及其他辅助检查,医生可以全面评估患者腹部的病变情况,从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体格检查评分标准—腹部检查

体格检查评分标准—腹部检查腹部检查是体格检查中的重要一环,用于评估个体的腹部健康状况。
本文将为您介绍腹部检查的评分标准,以便医生或医学生在进行体格检查时能够准确评估腹部状况。
1. 外观评分:- 0分:腹部外观正常,无明显异常。
- 1分:腹部外观轻微异常,如脂肪堆积或轻度腹壁松弛。
- 2分:腹部外观明显异常,如肿块、瘢痕、疤痕等。
2. 腹壁评分:- 0分:腹壁紧张,无明显压痛或包块。
- 1分:轻度腹壁松弛,无明显压痛或包块。
- 2分:腹壁松弛,可触及明显压痛或包块。
3. 腹部肌肉评分:- 0分:腹部肌肉紧张,无明显异常。
- 1分:轻度腹肌松弛,无明显异常。
- 2分:腹肌松弛,可触及明显异常,如腹肌分离。
4. 肝脏评分:- 0分:肝脏大小正常,无压痛。
- 1分:肝脏轻度肿大,无明显压痛。
- 2分:肝脏明显肿大,可触及明显压痛。
5. 脾脏评分:- 0分:脾脏大小正常,无压痛。
- 1分:脾脏轻度肿大,无明显压痛。
- 2分:脾脏明显肿大,可触及明显压痛。
6. 肾脏评分:- 0分:肾脏大小正常,无压痛。
- 1分:肾脏轻度肿大,无明显压痛。
- 2分:肾脏明显肿大,可触及明显压痛。
7. 腹部肿块评分:- 0分:腹部无明显肿块。
- 1分:可触及轻度肿块,无明显压痛。
- 2分:可触及明显肿块,有明显压痛。
8. 腹部压痛评分:- 0分:腹部无明显压痛。
- 1分:轻度腹部压痛,无明显异常。
- 2分:明显腹部压痛,可触及明显异常。
9. 腹部听诊评分:- 0分:腹部听诊正常,无异常音。
- 1分:腹部听诊异常,如肠鸣音亢进或减弱。
- 2分:腹部听诊明显异常,如肠鸣音消失或出现异常杂音。
10. 腹部触诊评分:- 0分:腹部触诊正常,无明显异常。
- 1分:腹部触诊异常,如包块、肿块或肌肉紧张。
- 2分:腹部触诊明显异常,如包块、肿块或肌肉松弛。
根据以上评分标准,医生或医学生可以对患者的腹部检查结果进行评估和记录。
评分越高,表示腹部异常越明显。
体格检查评分标准—腹部检查

体格检查评分标准—腹部检查引言概述:腹部检查是体格检查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对于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和疾病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腹部检查的评分标准,以帮助医生和医学生更好地进行腹部检查,并准确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
一、外观检查1.1 腹部形状:观察腹部的形状,正常情况下应该是平坦的,无明显隆起或凹陷。
1.2 腹壁皮肤:检查腹壁皮肤的颜色、纹理和有无异常。
正常情况下,腹壁皮肤应该是光滑、均匀的,无明显红斑、瘀斑或皮疹等异常。
1.3 腹部肿块:触摸腹部,检查有无肿块。
正常情况下,腹部应该是柔软的,无明显肿块或包块。
二、触诊检查2.1 腹部肌肉紧张度:用手轻轻按压腹部肌肉,评估肌肉的紧张度。
正常情况下,腹部肌肉应该是柔软的,无明显紧张。
2.2 腹部压痛:用手指轻轻按压腹部不同区域,观察患者是否有疼痛反应。
正常情况下,腹部应该是无痛的,无明显压痛。
2.3 腹部包块触诊:用手指触摸腹部不同区域,检查有无包块。
正常情况下,腹部应该是无包块的,无明显异常触感。
三、听诊检查3.1 肠鸣音:用听诊器听取腹部肠鸣音,评估肠道蠕动情况。
正常情况下,应该听到正常的肠鸣音,即持续而有规律的声音。
3.2 血管杂音:用听诊器听取腹部血管杂音,评估血管状况。
正常情况下,腹部应该听不到血管杂音,无明显异常声音。
3.3 肝脾触诊:用手指触摸腹部肝脾区域,评估肝脾大小和质地。
正常情况下,肝脾应该是无肿大的,质地均匀。
四、叩诊检查4.1 腹部共鸣音:用手指轻轻敲击腹部,评估共鸣音的强度和音调。
正常情况下,腹部应该有清脆的共鸣音。
4.2 腹部浊音:用手指轻轻敲击腹部不同区域,评估浊音的强度和音调。
正常情况下,腹部应该有浊音,但不应过于浊响。
4.3 腹部移动性浊音:用手指敲击腹部,观察浊音的移动情况。
正常情况下,腹部移动性浊音应该在腹部不同区域移动。
五、病理征象5.1 腹部肿块:触诊腹部时发现有肿块,应进一步评估其性质、大小和质地等特征。
5.2 腹部压痛:触诊腹部时发现有压痛,应进一步评估疼痛的性质、程度和部位等特征。
体格检查评分标准—腹部检查

体格检查评分标准—腹部检查标题:体格检查评分标准—腹部检查引言概述:腹部检查是医生在进行体格检查时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仔细观察和触摸腹部,医生可以初步判断患者的健康状况。
下面将介绍腹部检查的评分标准,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腹部检查的重要性和方法。
一、外观检查1.1 观察腹部的形状:正常腹部应呈圆形或扁平形,无明显畸形。
1.2 观察腹部的皮肤:皮肤应光滑,无明显瘀斑、疤痕或皮疹。
1.3 观察腹部的蠕动:正常情况下,腹部应有规律的蠕动。
二、触诊检查2.1 腹壁触诊:用手轻轻按压腹部,观察患者是否有明显的疼痛反应。
2.2 肝脾触诊:通过触摸腹部左右上腹部,判断肝脾是否肿大。
2.3 肾脏触诊:用手指敲击腰部,观察患者是否有肾脏区域的疼痛。
三、听诊检查3.1 肠鸣音:用听诊器听取患者腹部的肠鸣音,判断是否正常。
3.2 血管杂音:听取腹部血管区域是否有异常的血管杂音。
3.3 肠鸣音持续时间:观察肠鸣音的持续时间,判断是否正常。
四、叩诊检查4.1 肝脾叩诊:用手指轻轻叩击腹部左右上腹部,判断肝脾是否有异常。
4.2 肠鸣音叩诊:通过叩击腹部听取肠鸣音,判断是否有异常。
4.3 肾脏叩诊:用手指敲击腰部,观察患者是否有肾脏区域的疼痛。
五、特殊检查5.1 腹部超声检查:通过超声波检查腹部内部器官的情况。
5.2 CT扫描:在必要时进行腹部CT扫描,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判断患者病情。
5.3 血液检查:通过血液检查,了解患者的血液指标是否正常。
结论:腹部检查是体格检查中的重要一环,通过仔细的观察和触诊可以帮助医生初步判断患者的腹部健康状况。
希望以上介绍的腹部检查评分标准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腹部检查的方法和重要性。
体格检查评分标准-腹部检查

体格检查评分标准-腹部检查标题:体格检查评分标准-腹部检查引言概述:体格检查是医生诊断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中腹部检查是常见的体格检查项目之一。
本文将介绍腹部检查的评分标准,帮助医生和医学生更好地进行腹部检查。
一、外观观察1.1 腹部形态:观察腹部是否对称,是否有膨胀或凹陷等异常现象。
1.2 皮肤:检查腹部皮肤是否有异常色素沉着、皮疹或溃疡等情况。
1.3 脐部:观察脐部是否有异常突出、凹陷或分泌物等。
二、触诊检查2.1 压痛:用手指轻轻按压腹部不同部位,观察患者是否有压痛反应。
2.2 包块:检查腹部是否有明显的包块或肿块,触诊时应注意包块的大小、质地和移动性。
2.3 肝脾肿大:通过触诊检查肝脾是否肿大,注意肝脾的大小、质地和是否可触及下缘。
三、听诊检查3.1 肠鸣音:用听诊器听取患者腹部肠鸣音,观察肠鸣音的频率和音调。
3.2 血管杂音:检查是否有腹部血管杂音,注意杂音的位置、性质和传导方向。
3.3 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观察患者是否有肠鸣音减弱或消失的现象,提示肠梗阻或肠麻痹等情况。
四、叩诊检查4.1 腹部共鸣音:用手指轻轻叩击腹部,观察共鸣音的强度和音调。
4.2 肝浊音界:叩诊检查肝浊音界位置和范围,注意肝浊音是否扩大或移位。
4.3 肠气囊音:叩击腹部时听取是否有肠气囊音,观察气囊音的性质和分布。
五、特殊体征检查5.1 腹部静脉曲张:观察患者是否有腹部静脉曲张,注意曲张的位置和程度。
5.2 腹部脉搏:检查患者的腹部脉搏是否规整,注意脉搏的频率和节律。
5.3 腹部肿块搏动:触诊时观察是否有腹部肿块搏动的现象,提示动脉瘤等情况。
结论:腹部检查是诊断腹部疾病的重要手段,医生在进行腹部检查时应按照标准的评分标准进行,全面观察和检查患者的腹部情况,以提高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
希望本文对读者有所帮助。
体格检查评分标准—腹部检查

体格检查评分标准—腹部检查腹部检查是体格检查中的重要环节之一,用于评估腹部器官的状况。
下面是腹部检查评分标准的详细内容。
一、检查目的:腹部检查的目的是评估腹部器官的形态、位置、大小、质地和压痛情况,以及检测有无腹部肿块、包块等异常情况。
二、检查步骤:1. 患者准备:让患者脱掉上衣,裸露腹部,保持舒适的体位,可以采取仰卧位或者半卧位。
2. 观察:首先进行腹部的外观观察,包括腹部形态、皮肤颜色、瘢痕、疤痕、脐部形态等。
注意观察有无腹壁隆起、凹陷、肿块等异常情况。
3. 触诊:用手轻轻触摸患者的腹部,检查腹部的温度、湿度和皮肤的弹性。
然后进行浅表触诊,用手指轻压腹部各个区域,检查有无压痛、包块等情况。
最后进行深部触诊,用手掌压迫腹部,检查有无肿块、腹部器官肿大等情况。
4. 叩诊:用手指或者敲击器轻敲腹部各个区域,检查有无鼓音、浊音等情况。
正常情况下,腹部应该呈鼓音。
5. 听诊:用听诊器听取腹部肠鸣音,检查有无异常音响。
正常情况下,应该听到肠鸣音。
三、评分标准:根据腹部检查的结果,可以根据以下标准进行评分:1. 外观观察:- 腹部形态:正常(0分),异常(1分)- 皮肤颜色:正常(0分),异常(1分)- 瘢痕、疤痕:无(0分),有(1分)- 脐部形态:正常(0分),异常(1分)2. 触诊:- 温度、湿度和皮肤弹性:正常(0分),异常(1分)- 浅表触诊:无异常(0分),压痛(1分),包块(2分)- 深部触诊:无异常(0分),肿块(1分),器官肿大(2分)3. 叩诊:- 鼓音、浊音:正常(0分),异常(1分)4. 听诊:- 肠鸣音:正常(0分),异常(1分)根据以上评分标准,将每一个项目的得分相加,即可得到腹部检查的总分。
根据总分的高低,可以初步判断腹部是否存在异常情况。
四、注意事项:在进行腹部检查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尽量选择舒适的体位,以便患者放松身体,有利于检查的进行。
2. 检查时要轻柔,避免过度用力,以免引起患者的不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姓名: 学号:
项 目
具体内容
标准分
实得分
操作前准备(5分)
1.操作前准备,与受检者的沟通
5分
【评分点】
核对受检者的姓名、床号(1分);自我介绍,告知目的、注意事项,消除顾虑,取得同意和配合(1分,无具体内容不得分)
准备和检查物品是否齐全完好(1分,现场已备齐物品,建议直接给1分)。
嘱受检者排空膀胱,以防检查时出现不便(1分)
在前正中线上双手法触诊肝脏:一般从脐部开始,自下向上滑行移动,与呼吸运动配合,测量肝缘与剑突根部间的距离。(5分)
检查肝颈静脉回流征:用手向肋缘下肝脏位置或肿大的肝脏按压至少10s,观察颈静脉是否怒张。(5分)
检查胆囊点有无压痛:以左拇指勾压腹直肌外缘与肋弓交界处,其余四指与肋骨交叉,嘱作深吸气,同时注意被检者的面部表情,询问有无疼痛。(5分)
检查移动性浊音:从脐部开始,沿脐水平向左侧方向移动,叩及浊音时,板指位置固定,嘱被检者右侧卧位,稍停片刻,重新叩诊该处;然后向右侧移动叩诊,直达浊音区,叩诊板指固定位置;嘱被检者向左侧翻身180°呈左侧卧位,停留片刻后再次叩诊。(10分)
腹部触诊
45分
【评分点】
浅触诊全腹部:一般自左下腹开始滑行触诊,沿逆时针方向移动。(2分)
双手法触诊脾脏:左手掌置于被检者左腰部第7~10肋处, 右手掌自脐部开始,两手配合,随呼吸运动深部滑行向肋弓方向触诊脾脏,直至触及脾缘或左肋缘。(5分)
如未能触及脾脏,可嘱被检者右侧卧位, 右下肢伸直,左下肢屈曲,再作触诊。(5分)
双手法触诊双侧肾脏:左手掌置于被检者腰部,右手掌自脐部开始,两手配合,随呼吸运动深部滑行触诊肾脏。(5分)
检查者应穿好工作服,当受检者面六步洗手法洗手来自(1分)腹部检查(85分)
腹部视诊
5分
【评分点】
充分暴露腹部。(1分)
请受检者屈膝仰卧、放松腹肌,双上肢置于躯干两侧。(1分)
观察腹部外形(蹲下平视)、对称性、皮肤、呼吸运动、腹壁静脉曲张、胃肠型或蠕动波及脐部情况。(3分)
腹部听诊
5分
【评分点】
听诊肠鸣音:右下腹听诊肠鸣音至少1分钟,如听不到肠鸣音应延长至5分钟。(2分)
腹部触、痛觉,腹壁反射
10分
【评分点】
检查腹部触觉或痛觉:用大头针分别轻触受检者上腹部、中腹部、下腹部,双侧对比。(5分)
检查腹壁反射:依次检查上、中、下腹壁反射,用棉签由外向内在腹部划一线段,观察是否有腹壁反射。(5分)
总体评价(10分)
操作熟练、无菌观念
2分
【评分点】
操作步骤及手法正确(2分);
深触诊全腹部:左手与右手重叠,以并拢的手指末端逐渐加压触摸深部脏器,一般自左下腹开始,按逆时针方向进行。(2分)
训练受检者作加深的腹式呼吸2-3次。(1分)
在右锁骨中线上单手法触诊肝脏:用右手自脐水平处沿右锁骨中线,与呼吸配合,向肋缘滑行移动,直至触及肝缘或肋缘。(5分)
在右锁骨中线上双手法触诊肝脏:用左手拇指置于受检者季肋部,其余四指置于背部,右手自脐水平处沿右锁骨中线,与呼吸配合,向肋缘滑行移动,直至触及肝缘或肋缘。(5分)
听诊腹部有无血管杂音:分别听诊腹主动脉、双侧肾动脉、双侧髂动脉。(3分)
腹部叩诊
20分
【评分点】
叩诊全腹:从左下腹开始,以逆时针方向叩诊,确定叩诊音分布。(2分)
叩诊肝上界:沿右锁骨中线从上至下叩出肝上界。(3分)
叩诊肝下界:沿右锁骨中线从脐水平面向上叩出肝下界,并测量肝脏的上下径。(3分)
检查肝脏有无叩击痛。(2分)
爱伤观念、仪表、态度
4分
【评分点】
操作过程中注意观察受检者反应并及时处理,操作时态度认真严谨,珍视生命,尊重与关爱病人(2分);
及时、主动与受检者沟通(2分)
物品复原整理
4分
【评分点】
时间把握得当,时间控制在10分钟内(2分)
物品复原整理到位,垃圾分类处理正确(2分)
选手操作用时:得分:评委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