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李广的作文
小学五年级作文

小学五年级作文五年级作文篇一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上,有许多驰骋沙场、战功卓著的勇士骁将,他们为国家领土的完整,人民的安乐立下了赫赫战功。
西汉时期的飞将军——李广就是其中著名的一位。
西汉武帝时,北方匈奴常常侵犯中原,杀人掠夺,无恶不作。
为了防范匈奴的'侵扰,汉武帝派将军李广到北部边塞驻守。
一天,李广在巡逻时,遇到了几个匈奴小卒,李广担心他们向单于报告西汉大营的位置,为免除后患,李广决定除掉他们。
匈奴兵一见不好,拨马就跑,李广带领一百多人紧追不放。
追得近了,李广瞄准一个敌人,一松弓弦,“嗖——”“噗!”匈奴兵当场而亡。
李广又接连射杀了几个敌人,正准备回营,突然看到前方来了匈奴几千人的大部队,情况十分危急。
匈奴人也看见了李广的这支人马,立刻追了上来。
李广所率的一百多将士很害怕,有的人说:“怎么办?快跑吧!”“不行!现在我们离大营太远,匈奴追上来我们就完了。
”李广镇定地说:“这么办,我们不但不跑,还下马慢慢地走。
敌人一定”于是大伙纷纷下马,慢慢走着。
可有的士兵死死抓住缰绳,随时都有上马狂奔的举动。
李广一看,干脆命令部队停下来,解下马鞍就地休息。
这时一个匈奴头领骑马过来,李广一箭便射死了他,然后躺下来继续休息。
匈奴兵一看头领死了,越想越害怕,认定这里有汉军的埋伏,迅速的撤走了。
就这样,李广和他的小部队安全的回到了大营。
匈奴人后来得知李广只有区区百人,是又悔又恨又怕。
从此以后,智勇双全飞将军的名声传遍了匈奴,在李广驻守的十几年里,匈奴人轻易不敢侵扰边关。
五年级的作文篇二我是电脑桌上的一盆仙人掌。
我每天都看见电脑、键盘、手标、计算机,一直在吵,搞得我想休息一下都不行,有一天,电脑突然说:你们三个都没有我厉害,手标不服气说:为什么又这样说呢?电脑得意洋洋说:要是没有我你们就开不了机。
手标怒气冲冲说:呵,这有什么,你要是没有我你就动不了、开不了机。
键盘就说了起来大声说:你们都没有我厉害,我要是不在你们很多的功能就要用不了。
【三年级作文】飞将军——李广_400字

【三年级作文】飞将军——李广_400字飞将军——李广我国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将军,其中有一位被称为“飞将军”的李广。
他虽然不是最著名的将军,但却有着独特的飞将军称号。
李广是我国南北朝时期的人物,他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
小时候,他经常听到父母讲述战争的故事,父亲告诉他,如果有机会,要为国家尽一份力量。
李广十分聪明,他学东西特别快。
他爱读书,而且有很高的智商。
一次,他听到村里有很多人被北方的野兽威胁,他决定帮助村民们解决这个问题。
于是,李广找来几条绳子,把它们系在了一棵大树上,然后攀爬上去。
他想利用高处扔下的绳子抓住野兽,可是他们非常聪明,一看见绳子就不敢过来。
于是,他又找来了几个村民一起来帮助他。
李广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告诉村民们,等他抛出绳子时,大家要一起扯住绳子,把野兽拉起来。
村民们听从了他的指挥,李广一把扔下绳子,大家一起扯住,结果野兽被拉上来了。
这次行动成功了,村民们都非常高兴,他们纷纷赞扬李广的聪明和勇敢。
这件事让李广成了村庄里出了名的人物,他们都称他为“飞将军”。
李广接下来的日子里,为了保护村庄,他挑起了村里的重担。
每当村庄有灾难或者遭遇敌人入侵时,李广总是第一个冲上前去,保卫村庄。
一次,李广听说南方有人侵略北方,他带领村民们奔赴前线,为国家战斗。
他带到诸葛亮手下,成为著名的将领。
他打了几场惊心动魄的战争,取得了很多胜利。
他的勇敢和聪明赢得了大家的赞扬。
后来,李广被皇帝封为“飞将军”,成为一位伟大的将领。
通过李广的故事,我们知道,聪明和勇敢是成功的关键。
李广不仅智商高,而且勇敢有决心去帮助他人,保护国家。
他的故事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勇敢面对,坚持自己的目标,为国家,为他人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年级作文】飞将军——李广_400字

【三年级作文】飞将军——李广_400字
飞将军是古代中国历史上的一位杰出将领,他的名字叫李广,他性格勇敢、机智聪明,是中国历史上不可或缺的英雄人物,也是我心中的英雄。
飞将军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
他年轻时是一位猎人,因为他的射箭技术过人,所以被
选中当上了官府的弓箭手。
后来,他考取了武将,成为了一名将领。
在一次战争中,李广率领士兵单骑敢于奋战,征服了一个强大的军队。
从那时起,李
广成为了人们心中的英雄,飞将军的称号也由此而来。
李广不仅仅是个勇敢的将领,他还具有很高的智慧和机智。
很多时候,他都能够在敌
人预料不到的情况下出奇制胜。
有一次,李广和他的部队被敌人包围了。
他想到了一个计策,让他的士兵拿着火把和空罐子,制造了大量的火光和声响,让敌人误以为有增援兵团
前来,从而顷刻之间取得了胜利。
飞将军有一句名言:兵法之要,攻心为上。
这句话非常有道理。
在战争中,不光是武
器和力量的对比,人心对人心的攻其所不备,还有对敌人的智慧的充分发挥。
这是一个非
常重要的战略。
飞将军不光在军事上表现出色,也非常关心自己的士兵。
他喜欢和士兵们交往并且和
他们共吃同住,把他们当做自己的兄弟。
他的这些善行使他的士兵信任和敬重他,这也是
他能够打胜战的重要原因之一。
飞将军的勇敢和智慧非常值得我学习,我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成为一个有勇
有谋的人。
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只要我不断努力进步,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
飞将军——李广(400字作文)

飞将军——李广_400字
李广是西汉名将,在汉武帝时是有名的将军。
他多次打败侵略军,因为他行动快,忽来忽去,让人摸不着头脑,所以侵略军给他起了个外号飞将军。
飞将军有一对浓浓的眉毛,形象像个倒八字,长着一对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多年习武让他练就了射箭百发百中的本领。
他头带头盔,身穿盔甲,英姿飒爽的骑在战马上,侵略军听到飞将军的名字时,就闻风丧胆,落荒而逃。
李广小时候就立下了长大后保卫祖国的志向,所以他从小开始拜师学武练箭,可是箭术一直没有进步,他就找到了一位高人,拜他为师,他在学习的过程中吃尽了苦头。
他闻鸡起舞,不惧寒冬腊月,盛夏酷暑,终于练成了每箭必中,箭无虚发的本领。
在一个夜黑风高的晚上,李广带军巡逻,路过一片树林,发现草丛中影影绰绰影蹲着一只老虎,他连忙拉弓射箭,嗖的一声射了出去,第二天,李广发现的不是老虎,而是一块巨石,大家拔也拔不出来,李广将军真是力大无穷啊!
溧阳市外国语学校三年级:萧萧很乖。
介绍甘肃名人的作文

介绍甘肃名人的作文
您知道甘肃吗?那可是个好地方,地大物博,还出了不少名人呢。
今天我就来给您唠唠甘肃的名人。
咱先说说李广吧。
这李广啊,可是汉朝有名的飞将军。
他就像是一个超级英雄,只不过没有披个红披风啥的。
李广那箭术,简直绝了。
在战场上,他就如同鬼魅一般,“嗖”的一箭,敌人就应声而倒。
他带着士兵们在边疆守卫,那威风凛凛的样子,让匈奴人听见他的名字就害怕。
有一次啊,他以为自己遇到了老虎,抬手就是一箭,走近一看,原来是块大石头,那箭都射进石头里了,您说这得多大力气,多厉害的箭术啊。
可这李广的运气有点不太好,一生征战,却始终没能封侯,真是让人觉得挺惋惜的。
不过这可一点也不影响他在咱心中的英雄形象。
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名人就是伏羲。
他可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呢。
传说他在甘肃天水这一带,创造了八卦。
这八卦可不得了,就像一个神秘的密码本,里面包含了天地万物的规律。
伏羲就像是一个超级智慧的智者,站在那片古老的土地上,仰望天空,俯察大地,然后就捣鼓出了这么神奇的东西。
他教会人们捕鱼打猎,还发明了瑟,让人们有了音乐。
他就像一颗巨大的星星,照亮了华夏民族早期发展的道路。
甘肃的这些名人啊,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点缀着甘肃这片神奇的土地。
他们有的是英勇的武将,有的是才华横溢的诗人,还有的是智慧非凡的始祖。
他们的故事一代一代地传下来,让甘肃充满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这就是甘肃的名人,他们的光芒永远闪耀在中国历史的长河里。
武功高强的汉将军_四年级作文

武功高强的汉将军
汉朝时期,匈奴人总是侵犯中原大地,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自从李广将军从匈奴人的魔爪中逃出来以后,匈奴人就不敢随便侵犯中原大地了,营中的将士们也对汉将军李广敬佩的五体投地。
中国:教育文摘
在一个月明风疾的夜晚,李将军骑上那匹追随他身经百战的黑骏马,在离军营不远的林中巡逻,突然,将军发现旁边有些风吹草动,便如风一样,急速拔出箭,弯起弓,弓似满月,箭似流星,只听“嗖”的一声,箭射出去后就再也没有响声了,那动作在眼前一闪而过。
李将军为什么射箭呢?因为李将军怀疑是敌人在这准备偷袭我军,一连几天都有这种现象出现。
李将军还怀疑有老虎走动,因为这里的老虎非常凶猛,上次把几个战士都咬死了,射这一箭就算是为民除害吧!
第二天,将军带人来寻箭,看是否射中什么东西,寻着寻着,只听一个士兵叫到:“快来呀,我把将军的箭找着了!”一群人蜂拥而至,不一会儿,所有人都目瞪口呆,不由得竖起了大拇指啧啧赞叹,李将军走了过来,也有些惊讶,只见箭穿石而入,只有白羽露在外面,箭拔也拔不出来。
这事大家奔走相告,这样一传十,十传百,传到了皇上的耳里,皇上说:“当初让他当将军,我没看走眼呐!”李广将军的故事流传至今,感动着人民。
【三年级作文】飞将军——李广_400字

【三年级作文】飞将军——李广_400字飞将军——李广李广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将军,号称“飞将军”。
他的战绩赫赫,勇猛无比,被誉为中国古代的“铁骑英雄”。
李广是一个身材高大、英俊威武的人。
每当他出现在战场上,敌人都会不寒而栗。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股坚定不移的决心,不管面对怎样的困难和危险,他总是从容不迫。
他是一个智勇双全的将领,善于制定战术,熟练运用兵器,从不为敌人的强大而退缩。
人们常常说,“勇者无惧”,李广就是一个典型的勇者。
他曾经面对过令人生畏的敌人,但是他从来没有表现出丝毫的恐惧。
在一次战斗中,敌人的攻势如山一般压了过来,他们老老实实地打了一场硬仗,让敌人对他们刮目相看。
有一次,李广率领的部队在战斗中陷入了骑射手的围攻,危机四伏。
李广立刻下令,让士兵按计划进行反击,而他自己则充当前锋,奋勇杀敌。
他身手矫捷,刀剑出手,敌人根本来不及反应就被他打得七零八落。
他们成功保护了自己,并取得了胜利。
李广还是一个深爱自己的国家和人民的人。
他相信,他们是伟大的,也必将胜利。
他坚信,只要人人努力拼搏,团结一心,就一定能够取得胜利。
在战斗中,他总是鼓舞士兵们奋勇向前。
他的鼓励和笑容,让士兵们感受到了无比的温暖和力量,士气大振。
大家纷纷表示,为了国家和人民的未来,他们愿意奋勇杀敌,为国家争光。
李广是一位伟大的将军,他的英勇事迹至今为世人津津乐道。
他以其勇往直前的精神和对胜利的追求成为了历史的传奇,他的事迹被世人传诵。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我们要时刻学习他的精神,不退缩,向上向前,永远为了美好的未来而奋斗!【作文点评】本文主要讲述了李广的英勇事迹和他在战场上的战斗精神。
文中用语生动,形象地描述了李广的形象,语言较为简练,是一篇较为优秀的作文。
文中提到了李广在战斗中的冷静和勇猛,在战斗中的智勇双全,这些都是与李广突出的特点相符的。
作者总结了李广的精神,以及我们应该学习他的决心和勇气。
整篇文章内容丰富,结构合理、清晰,语言简练、生动,这是一篇流畅、连贯完整的优秀作文。
作文-关于李广的作文

关于李广的作文
《我眼中的李广》
嘿,咱今天就来说说李广这号人物哈。
你们知道吗,有一次我去参观一个历史博物馆,在那里面就看到了关于李广的介绍。
我呀,就凑过去仔细瞅,那展板上的图片和文字,一点点地给我展示着李广的故事。
我就感觉自己好像穿越了时空,来到了李广生活的那个时代。
我看到他在战场上,那英勇的身姿,骑着马,拿着弓箭,简直帅呆了!就好像他随时都能一箭射中敌人的要害。
我仿佛能听到战场上的喊杀声,能看到他带着士兵们奋勇杀敌的场面。
他真的是太厉害了,一点都不害怕敌人,就是勇往直前。
我就在那站了好久好久,想象着如果我能和李广在一个战场上,我会是啥样呢?估计我得吓得腿软吧,哈哈。
但李广可不是这样,他就是那种超级勇敢的人,让人忍不住佩服。
哎呀,真希望能多了解了解李广呀,他的故事真的太吸引人了。
就像一颗闪耀的星星,在历史的天空中永远那么耀眼。
这就是我对李广的一点感受啦,虽然只是在博物馆里的一次小小观察,但真的让我印象深刻呀。
怎么样,你们是不是也觉得李广很牛呢?嘿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赞美李广的作文篇一:《李将军列传》写作素材整理《李将军列传》素材整理作者简介:《李将军列传》出自《史记》,作者司马迁。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
字子长。
父司马谈,汉武帝建元、元封之间任太史令,是一位具有多方面修养的学者。
司马迁10岁开始学习古文书传。
约在汉武帝元光、元朔年间,向今文家董仲舒学《公羊春秋》,又向古文家孔安国学《古文尚书》。
20岁时,从京师长安南下漫游,足迹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区,所到之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
不久仕为郎中,成为汉武帝的侍卫和扈从,多次随驾西巡,曾出使巴蜀。
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承其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掌管天文历法及皇家图籍,因而得读史官所藏图书。
此后,司马迁开始撰写《史记》。
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腐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史记》的撰写。
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
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史学影响深远,《史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也是优秀的文学作品。
司马迁还撰有《报任安书》,记述了他下狱受刑的经过和著书的抱负,为历代传颂。
作品简介:《李将军列传》,传记名篇。
西汉司马迁作。
载于《史记》。
通过描写西汉“飞将军”李广的机智勇敢、廉洁宽厚,以及有功不得封爵,最后被迫自刎的不幸遭遇,塑造了一位悲剧英雄的形象。
文章叙事突出重点,多细节描写,是《史记》中的传记名篇。
生平:李广的先祖是秦朝名将李信,将门世家出身。
汉文帝十四年(前165年)从军,死于汉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年)。
一生与匈奴交战四十余年,大小七十余战,匈奴人畏其英勇,称之为“飞将军”。
据《史记·李将军列传》记载,李广身高过人,猿臂善射,爱惜士卒,深得士兵的爱戴。
李广为人廉洁,《史记》记载“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
终广之身,为二千石四十余年,家无余财”。
李广关外狩猎时射石虎的故事家喻户晓,使得李广成了后世神射手的代名词之一,但李广一生都没有被封过侯。
汉文帝曾说李广:“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意思是说他的胆略才能出众,如果是在汉高祖战事频繁的时期,当上万户侯又算什么。
汉景帝七国之乱时,李广随周亚夫平乱建有军功,但因私自接受梁王所给的将军印和赏赐,朝廷因而撤销封赏,同时不予承认此将军头衔。
后被指派为上谷太守,与匈奴作战,随后被调遣为上郡太守。
汉武帝时期,武帝因赏识李广名气,遣其为未央宫卫尉。
前133年,汉武帝听从王恢之言,在马邑伏重兵意图围歼匈奴,但因单于生疑退兵而作罢。
李广马邑之战时是骁骑将军,属护军将军,因此无功而返。
前129年,汉武帝遣李广、公孙敖、公孙贺和卫青四人率四万大军分别从雁门、云中、代郡、上谷四个方面同时出击入侵的匈奴军。
这场战役的结果很有讽刺意义:初出茅庐、出身低贱、名气最小的卫青长途奔袭匈奴圣地龙城,杀敌七百,一战成名;世家出身的公孙贺入敌境后没有撞见敌人,无功而返;禁卫军出身的公孙敖遭遇敌军,不敌,折损七千人后撤回;而声名最高、资历最深的李广输得最惨,全军覆没而且被俘,后来夺弓掠马逃出。
李广、公孙敖因为战败被廷尉提审,按军法当斩,付赎金后,废为庶人。
几年后,匈奴入侵辽西,杀死太守,并打败镇守渔阳的韩安国。
汉武帝重新起用李广镇守右北平,匈奴人敬畏李广的威名,几年内没有骚扰辽西地区。
后来李广被调入京当郎中令,前123年,被重新封为将军,随卫青由定襄出击匈奴,但没能建功。
前120年,李广率四千人出右北平配合张骞的部队作战,遭遇匈奴左贤王精锐四万人包围,僵持一天一夜,弹尽粮绝损失惨重,后来张骞带领一万骑兵赶到,逼走匈奴解围。
此战李广部因损兵折将没有得到封赏,而张骞因为延误军机,按律当斩,后废为庶人。
前119年,汉武帝发动漠北之战,由卫青、霍去病各率五万骑兵由定襄、代郡出击跨大漠远征匈奴本部,李广被分配跟随卫青出征。
汉武帝经不起李广请求,同意他打先锋,但随后密信卫青,说李广犯霉运,不能给与先锋官的重任。
卫青因此安排李广与赵食其领兵支援东路,令李广颇为不满。
由于路途过远的关系,李广在沙漠中迷路,延误了战斗时机,导致单于突围逃走。
漠北大战结束后李广部才和主力部队会合,李广因此犯延误战机罪受到卫青责问,不愿受军法审判,愤而自杀,享年六十余岁。
李广死时,他长子李当户、次子李椒都已经过世,仅留下幼子李敢。
李敢当时是霍去病的部下,因立有战功被封为关内侯,听说父亲死讯,认为是卫青陷害李广,因此闹事打伤卫青。
卫青本人并不追问李敢,但卫青的外甥霍去病却不能接受部属殴打自己舅舅,后来借甘泉宫狩猎的机会射杀了李敢。
李广的孙子李陵,少年因爷爷的名气受到汉武帝赏识。
后来不愿随李广利部下效命,自荐以五千步兵出击匈奴,但是身陷重围兵败投降。
汉武帝得知李陵叛降后族灭李家,李氏从此衰败,陇西人士皆以李氏为耻。
历史评价:司马迁在《史记》中对李广评价很高,曾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两句话来赞美李广。
蹊,小路。
意指,桃树、李树并不会说话,但提供美味可口的果实给人,其树下自然形成一条小路,喻意真诚待人,自能感召人心。
日本东京成蹊大学即以此为名。
汉文帝:“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可惜啊,你生不逢时,如果让你生在高祖时代,被封个万户侯都算不得什么。
)”司马光:“效不识,虽无功,犹不败;效李广,鲜不覆亡。
”王昌龄在《出塞》中写道:“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其中“飞将”即指“飞将军”李广。
王勃在《滕王阁序》中说“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也是为飞将军不能封候而感慨。
相关成语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解释:桃李有芬芳的花朵、甜美的果实,虽然不会说话,但仍然能吸引许多人到树下赏花尝果,以至于树下走出一条小路出来。
比喻一个人做了好事,不用张扬,人们就会记住他。
只要能做到身教重于言教,为人诚恳,真挚,就会深得人心。
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
比喻为人诚挚,自会有强烈的感召力而深得人心。
李广英勇善战,历经汉景帝、武帝,立下赫赫战功,对部下也很谦虚和蔼。
文帝、匈奴单于都很敬佩他,但年纪不大被迫自杀,许多部下及不相识的人都自动为他痛哭,司马迁称赞他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出典:《史记·李将军列传》: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
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
写作角度分析角度一:爱国李广满腔热血为国抗击匈奴47年,谁能超过他,没有,就是后世2000年来也没有人能超过他!李广对国家绝对有大功.角度二:勇武善战司马迁塑造了一位英武神勇的武将形象。
他有别人没有的胆量和气魄独自领着百余骑兵去追赶单于,并且一个人拿着大弓弩抵挡住匈奴几千人的围攻,从而士气大振。
同时,这位叱咤疆场的将军除了勇猛还很机智,他灵活而矫健的身手,能在有伤在身,孤身陷入敌军中,能夺来胡儿之马,飞奔千里回营。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高适角度三:仁爱士卒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做到官兵一致的人:"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
角度四当人在遇到危急情况的时候,能作出超出以往的表现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
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
广所居郡闻有虎,尝自射之。
及居右北平射虎,虎腾伤广,广亦竟射杀之。
(译:李广曾去打猎,看见草丛里的石头,以为是老虎就向它射箭,箭头深入目标.一看,原来是块石头.李广就再次射石,但终究不能再射入石头了.李广以前住过的郡里曾经有老虎,他亲自射杀了它.在右北平住时李广射过老虎,老虎跳起来伤到了李广,李广也射杀了它.)角度五理想的人格魅力李广不仅有传奇般的经历和超群出众的武艺,更有一种理想化的人格魅力,首先表现在李广治军风格上,书上说,李广平时对士兵很好,士兵很自由少有约束,但是,都很乐于为李广效劳,这是一种人格魅力。
在历次的打仗中都身先士卒冲锋陷阵。
角度六悲情的命运飞将军李广被历代史学家与文人都称之为悲情人物,之所以悲情主要是因为其虽然作战勇猛,一生可以说立功无数,但并没有被封侯,最后的结局也令人叹息。
时运不济,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王勃角度七心胸狭窄,公报私仇篇二:李广杏的故事李广杏的故事李广杏可称敦煌水果之王,每年七月是李广杏的收获季节。
这种杏香气扑鼻,嘴嚼蜜汁沾唇,连杏仁也香甜可口。
李广杏的果实外形规正,近似圆形,果大赛李,果皮称金黄色,色泽光而鲜亮,皮薄肉多核小,味美汁多,香气四溢。
关于李广杏的来历,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
相传西汉年间,李光奉皇帝之命,率士兵西征。
一日,夏日炎炎,他们的部队迷了路。
在一片茫茫的戈壁滩上,找不到一滴水,士兵们渴得都没有力气走路了,就在这时,两匹绸缎从天而降并戏弄李广和士兵,李广气得拿到弓和箭向它们射去,射中了一个,另一个便逃走了。
这一匹绸缎射下去后变成了一片杏林,李广和士兵们跑到那里,看见杏子便摘下杏子咬了一口,吃后便全都吐了出来,那杏子非常苦,李广气得把杏林都砍了做士兵们的帐篷,在此地宿营。
原来李广看见的那两匹绸缎就是甜杏仙子和苦杏仙子,他们奉王母娘娘之命前来帮助李广。
谁知两位仙子到了这儿竟然尽情地玩耍起来,并戏弄李广。
李广太生气了,就用箭射落了苦杏仙子,吓跑了甜杏仙子。
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甜杏仙子在月光寻找妹妹。
在一片戈壁滩上找到了妹妹。
苦杏仙子一见到甜杏仙子就抱着他哭泣,并对她说:“士兵们砍了我许多树枝。
”甜杏仙子说:“不要哭泣,他们砍了树枝,那我们再让它长出甜树枝来!”苦杏仙子说:“我可不知道怎么让它长。
”“看我的吧!”甜杏仙子笑着说。
甜杏仙子拿出一根银针,顺手一抛,化作了无数根银堆,落在秃树上。
她有拿出一根杏枝,迎风一晃,抛到半空,化作了无数条杏枝。
那些杏枝飘到根上便立刻长出了杏子,那些杏子金黄金黄的,看起来非常香甜。
两位仙子看树上已长出杏子,便腾云驾雾地飞走了。
清晨,李广和士兵们起来,看见杏林长出了香甜的杏子,忍不住摘下一个杏子吃了一口,香甜无比。
后来李广来到敦煌,把杏核种在土里,并把杏子取名为“李广杏”。
就这样,敦煌有了李广杏这种水果。
篇三:我爱家乡的李广杏家乡的李广杏我的家乡敦煌,盛产李广杏。
春天一到,一棵棵杏树贪婪地吮吸着甘露。
它们伸展着茂密的枝条,枝条上,朵朵粉里透白的花朵,犹如一个个娇嫩动人的少女在阳光中咧嘴欢笑。
李广杏的叶子象桃形,只不过叶端较尖。
七月初,六月末,杏树上缀满了果实,形状、颜色、滋味都非常惹人喜爱。
圆圆的小杏子,象一个个小宝宝,在树枝上探头探脑。
幼年的宝宝身穿青衣,中年的它们已走向成熟,脱掉了青衣,穿上了黄褂,渐渐熟透了,就成黄色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