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电动汽车通用充电插头标准出台2015

合集下载

SZDBZ 29.5-2015 电动汽车充电系统技术规范 第5部分交流充电桩

SZDBZ 29.5-2015 电动汽车充电系统技术规范 第5部分交流充电桩
5 使用条件
5.1 正常使用的环境条件 5.1.1 温度
设备运行期间周围环境温度不高于50℃,不低于-20℃。 5.1.2 湿度
日平均相对湿度不大于95%,月平均相对湿度不大于90%。 5.1.3 振动、冲击和磁场干扰
设备安装使用地点无强烈振动和冲击,无强电磁干扰,外磁场感应强度不应超过0.5mT。 5.1.4 安装垂直倾斜度
6.2.2 插头和插座出口端或连接器的标称值:
a) 交流额定电压为单相 250V、三相 440V; b) 交流额定电流为 10A、16A、32A、63A、80A、125A、150A。
Hale Waihona Puke 6.3 结构要求6.3.1 充电连接方式
采用GB/T 18487.1-2000中第7.1条款所描述的连接方式A、连接方式B或连接方式C。
6.3.3 插头与插座
63A及以下插头与插座应符合附录A及附录B的相关要求。 63A以上插头与插座应符合SZDB/Z 29.10相关要求。
6.4 计量
桩体内部宜安装计量装置。计量装置应满足SZDB/Z_29.1-2011附录B中的要求。
6.5 安全防护
6.5.1 桩体
桩体应满足以下要求: a) 落地式桩体底部应固定安装在高于地面不小于 200mm 的基座上; b) 壁挂式桩体宜安装牢固,安装高度应保证电气接口连接和人机交互均操作方便; c) 桩体外壳宜采用抗冲击力强、防盗性能好、抗老化的材质; d) 非绝缘材料外壳应可靠接地; e) 应保证正常使用时,内部电气元件不会受到电磁干扰的影响; f) 室内防护等级为 IP32,室外防护等级为 IP55; g) 有足够的机械强度,能承受本标准 7.2.2 规定的机械冲击测试。试验后性能不应降低,确保防
II

电动汽车充电新国标发布

电动汽车充电新国标发布

电动汽车充电新国标发布2015年12月28日,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联合国家能源局、工信部、科技部等部门,在京发布新修订的电动汽车充电接口及通信协议5项国家标准,新标准将于2016年1月1日起实施。

上述5项标准分别是:《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第1部分:通用要求》、《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第1部分:通用要求》、《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第2部分:交流充电接口》、《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第3部分:直流充电接口》、《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与电池管理系统之间的通信协议》。

此次5项标准修订全面提升了充电的安全性和兼容性。

在安全性方面,新标准增加了充电接口温度监控、电子锁、绝缘监测和泄放电路等功能,细化了直流充电车端接口安全防护措施,明确禁止不安全的充电模式应用,能够有效避免发生人员触电、设备燃烧等事故,保证充电时对电动汽车以及使用者的安全。

在兼容性方面,交直流充电接口型式及结构与原有标准兼容,新标准修改了部分触头和机械锁尺寸,但新旧插头插座能够相互配合,直流充电接口增加的电子锁止装置,不影响新旧产品间的电气连接,用户仅需更新通信协议版本,即可实现新供电设备和电动汽车能够保障基本的充电功能。

新版国标出台之后,如何配套这些标准、如何执行同样关键。

不过无论如何,新国标赶在2015年最后时刻压轴出台,将为2016年全年电动车和充电桩市场的发展抢先铺路。

随着新国标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相关配套政策陆续出台,整个充电行业格局也将被重新洗牌。

工信部印发锂离子电池规范管理暂行办法工信部近期印发《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旨在为全面加强锂离子电池行业管理,推动锂离子电池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办法指出,申请公告的企业应具备以下条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相关发展规划;符合《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无重大违法行为。

办法还规定,公告企业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需及时提出变更申请,经省级行业主管部门核实后,上报工业和信息化部:企业名称变化,企业合并、分立或兼并重组,企业产能产线发生较大变化,企业搬迁新址,其他重大变化。

电动汽车充电接口及通信协议新国标发布

电动汽车充电接口及通信协议新国标发布

电动汽车充电接口及通信协议新国标发布
佚名
【期刊名称】《大众标准化》
【年(卷),期】2016(0)1
【摘要】2015年12月28日,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联合国家能源局、工信部、科技部等部门在北京发布新修订的5项电动汽车充电接口及通信协议国家标准。

质检总局党组成员、国家标准委主任田世宏,国家能源局副局长郑栅洁出席会议并讲话。

【总页数】1页(P82)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电动汽车充电接口等4项国标发布2012年3月起实施
2.电动汽车充电接口等4项国标发布2012年3月起实施
3.电动汽车充电接口等四项国标发布今年3月起实施
4.充电接口新国标发布电动汽车发展再增利好
5.新版电动汽车充电接口及通信协议国家标准发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国标慢充口定义

国标慢充口定义

国标慢充口定义
国家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技术标准(GB/T18487.1-2015)中规定了慢充口的标准,其中慢充口定义为:新能源汽车充电接口中提供交流电能供慢充功能使用的接口,工作电
压不高于440V,最大电流不超过32A。

具体来说,慢充口包括两个接口,即直流接口和交流接口,交流接口又分为两种,一
种为单相交流接口,另一种为三相交流接口。

慢充口的设计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工作电压:慢充口的工作电压不高于440V,这是因为高压电可能导致电气危险,因此国标对工作电压有严格的规定。

2.最大电流:慢充口最大电流为32A,这是为了确保电能的安全传输,避免出现电气
危险。

3.充电模式:慢充口支持模拟模式和通迅模式两种充电模式,模拟模式可以让电动车
和充电设备直接进行电能传输,而通讯模式可以实现电动车和充电设备之间的信息交互,
从而控制充电过程。

4.机械安全:慢充口的机械安全主要包括插头接口的机械强度、插头的插拔次数、插
头的插拔力等,这些机械性能需要符合国家标准,确保慢充口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5.防护等级:慢充口需要具有防水、防尘等等防护性能,以保证在使用中不会因为环
境因素而影响使用效果和安全性。

总体来说,慢充口是新能源汽车充电接口的一种,主要提供交流电能供慢充功能使用,根据国家标准需要满足一定的工作电压、最大电流、充电模式、机械安全、防护等级等要求。

慢充口是电动汽车使用时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电动汽车的普及和发展具有重要
意义。

GBT 20234.3-2015电动汽车传导充电连接装置 第三部分:直流充电接口 宣贯讲义

GBT 20234.3-2015电动汽车传导充电连接装置 第三部分:直流充电接口  宣贯讲义

——应设置 温度监控装 置; ——应具备 温度监测和 过温保护功 能。
——应具有锁止 功能; ——应安装电子 锁止装置; ——未可靠锁止 时,应停止充电 或不启动充电。
R2 1000
R3 1000
R4 1000
4-直流充电接口—主要技术内容
电子锁应具有锁止位置反馈功能
4-直流充电接口—主要技术内容
0V~30V 2A
DC 直流电源
750/1000V 80/125/200/250A
750V:125/250A
PE(Protective Earthing) 保护接地
供电设备地线车辆电平台
2011版
750V 125A 250A
CC2(Connection Confirm 2) 充电连接确认2(车辆连接)
充电接口结构 解决安装性与兼容性
2-增加机械锁触 发联动开关要求
1-调整机械锁舌外形
4-扩大机械锁槽尺寸
3-缩短CC1插销长度3mm
5-补平开槽
车辆插头
车辆插座
4-直流充电接口—主要技术内容
充电接口结构
车辆插头
车辆插座
车辆插座
4-直流充电接口—主要技术内容
2011版
2015版
CC1
CC1
CC1
4-直流充电接口—主要技术内容
3. 材料


从结构布局上完全可以实现。
锁 口
充电方式:
模式4:连接方式C。
电子锁
安 装
车辆插头安装电子锁止(电子锁处于锁止

状态时,机械锁处于不可操作状态
4-直流充电接口—主要技术内容
额定值触头布 置及插针定义
2015版

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标准及相关文件

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标准及相关文件

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标准及相关文件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充电设施建设已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为了保障电动汽车用户的充电需求,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充电设施建设标准和相关文件。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标准和文件:
1. 国家标准《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规范》(GB/T 20234-2015)。

该标准规定了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建设要求,包括充电设施的类型、标志和标识、安全要求、接口和通信等方面。

2. 欧盟标准《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规范》(EN 61851-
1:2011)。

该标准规定了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包括充电模式、充电器类型、接口、安全要求等方面。

3. 美国国家标准《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规范》(SAE
J1772)。

该标准规定了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包括充电器类型、接口、安全要求等方面。

除了上述标准外,还有一些相关文件,如ISO/IEC 15118-2、IEC 61850等,也对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提出了要求和指导。

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建设标准和相关文件的制定,有助于保障电动汽车用户的充电需求,促进电动汽车的普及和发展。

- 1 -。

电动汽车2015充电标准

电动汽车2015充电标准

电动汽车2015充电标准
以下是电动汽车在2015年使用的充电标准:
1. 直流快充(DC Fast Charging)标准:在2015年,主要采用的直流快充标准为CHAdeMO和CCS(Combined Charging System)。

CHAdeMO是一种由日本公司开发的充电标准,主要用于日本品牌的电动汽车,如日产Leaf。

CCS是由德国公司开发的标准,主要用于欧美品牌的电动汽车,如特斯拉、宝马、大众等。

2. 交流慢充(AC Slow Charging)标准:在2015年,主要采用的交流慢充标准为AC Level 2充电桩。

该标准主要适用于住宅和公共充电桩,提供的充电功率通常较低。

需要注意的是,2015年的充电标准在很大程度上由各个车型和生产厂商的选择而定,因此实际使用的标准可能会有所不同。

此外,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更新,充电标准也在不断改进和更新,因此当前的电动汽车充电标准可能已经超出了2015年的标准。

汽车快充接口 新国标 修订 2015+

汽车快充接口 新国标 修订 2015+

汽车快充接口新国标修订 2015+(最新版)目录1.新国标修订的背景和意义2.新国标对汽车快充接口的规定3.新国标实施后的影响正文【新国标修订的背景和意义】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快速充电技术越来越受到关注。

为了进一步规范和提升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技术要求,我国于 2015 年开始对汽车快充接口的新国标进行修订。

新国标的修订对于推动电动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满足消费者对电动汽车充电便捷性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新国标对汽车快充接口的规定】新国标对汽车快充接口进行了一系列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接口类型:新国标规定,快充接口应采用 GB/T 11918.1-2014 中规定的 DC 充电接口。

2.接口尺寸:新国标规定,快充接口的尺寸应符合 GB/T11918.1-2014 中的相关规定。

3.接口通信协议:新国标规定,快充接口的通信协议应采用 ISO 15765-2。

4.充电参数:新国标规定,快充接口的充电参数应符合 GB/T 20234.1-2015 中的相关规定。

【新国标实施后的影响】新国标实施后,对我国电动汽车产业产生了积极影响:1.提升了充电设施的互操作性:新国标统一了快充接口的技术要求,使得不同品牌的电动汽车和充电设施可以更好地实现互操作。

2.促进了充电设施的建设:新国标对于快充接口的规定,降低了充电设施的建设成本,进一步推动了充电设施的建设。

3.提高了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的信心:新国标使得电动汽车充电更加便捷,有助于提高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的信心,从而推动电动汽车的普及。

总之,新国标对汽车快充接口的修订,对于推动我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池 产业链角度 来看 , 真正能 够做到 “ 旱 涝 保 收” 的企 业首先是 电池管理 系统供应 商, 这些企业是上下游产业盈 利能力最强 的; 其次是提前把握市场先机 的单体 电池
供应商和核心材料供应商。据 了解 , 目前
国 内 已 有 一 些 企 业 涉 足 电池 管 理 系 统 及
层 面 上 车 用 动 力 电 池 企 业 要 提 供 系 统 解 能源系统 、 马达驱动系统以及 电子和计算 性能指标要求 , 才能促进单体 电池生产企 决方案 ,加强与整车企业 的沟通和协调 , 机 控 制 系统 三 大技 术 的基 础 上 。 因此 , 拥 业 的 工 艺 技 术 改 进 与 提高 。 从提供 电池单体 向提供 电池包转变 , 包括 有 电动 汽 车核 心 技 术 的 企 业 将 有 机 会 依 据 了解 , 目前 国 内单 体 动 力 电池 成 组 电池 成 组 、 冷却、 防护 等 , 以 集 成包 的形 式 靠 自身 的核 心技术开 发各种 电动车辆 的 技术 、 模块化 技术 尚不 成熟 , 关键 问题 是
技 部 目前 着 力 推 广 的 “ 十城 千辆 ” 电动 汽
车示范应用工程将带 动镍氢 、 锂 离子 动力
电池 的 大 规模 应 用 , 从 而 提 高 动 力 电池 的
车通 用充 电插头 的标准达成一致 , 这为 电动车量 产铺 平了道路 。 据法新社报道 ,这种统一 的三相. 4 0 0 V 插头将在德 国汉诺 威工业展首次 亮相 , 有 了它的帮助 , 电动车可 以在任何地方数分钟 内完成充 电。 R W E电力集 团发言 人卡 罗琳 ・ 赖克特 没有给 出通 用插头投入使 用的时间 ,
没有成熟的 电池管理 系统 , 如果一节单体 电池发生故 障 , 整个 电池组的性能将受到 很大的影响 , 而可靠的 电池管理系统可以 通 过设计 合理 的控 制算法来 避免这些 问 题 的出现 。因此 , 解决这一问题是加快 车 用动力电池产业化发展 的重 中之重。

位汽车行业分析师表示 , 从 动 力 电
司相关 人士认为 , 首先 , 车 用动力 电池 企 东 京 大学 理学 博 士 其鲁 教 授 表 示 , 电 池管理系统供应商。 ” 李孟海认为 , 只有 电 业应寻求技术上的突破 , 从原理上解决电 动汽车 的迅猛发展 完全有 可能引发 车辆 池管理系统的研发人员 , 才能真正实现汽 池 的可 靠性问题 ,并提高 电池的使 用寿 制造 业的彻底 革命 。 与传统的汽车制造业 车技术 与传统 单体 电池 技术 的上 下游衔 命, 降低 电池 的损 耗 和 发 热 。 其次 , 在应 用 不同 , 电动汽车是建立在先进的储能 电池 接 , 才能提 出单体 电池 的一致性 、 可靠性
遥望 电动汽车时代
功应用于 2 0 0 8北京奥运纯 电动大巴和纯
电动环卫车 , 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动 力 电池性价 比待 提高
全 球 电 动 汽 车 通 用 充 电 插 头 标 准 出 台
德国 R W E电力集 团 日前宣布 ,全球 主要 汽车厂商和 电力公 司已就 电动汽
只有 动力 电池在 技术和成本 上有所 突破 , 电动汽车才有可能实现产 业化 。科
企业 对车 用 电池 的 产 品理念 、 开 发流 程 、 生 向下游企业提供产品。第三 , 生 车 用动 力电 驱 动系统 ,并通过与整车企业 的合作 , 产工艺设计乃至成本计算的方法均与汽车 池企业不但要 向下游企业提供产品 , 还要 产 出高 质量 的电动汽车。 行业不一致 , 甚至差距很大。此外 , 车用动 向下 游 企 业 提 供 服 务 , 为 下 游 企 业 及 最 终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力电池行业的从业人员大多来 自传统 电池 用户 提 供 电池 维 护 和保 养 手 段及 方 法 , 提 电 池 管 理 系 统 是 瓶 颈 行业 , 对汽车缺乏了解, 要开发出适 用于车 高 电池的使用寿命。第四 , 车 用动 力电池 “ 新能源汽车动 力 电池系统上下游产 用动力电池使 用环境 、性能优 良的车用动 企业应充分利用“ 十城千辆 ” 试点的契机 , 业 链由 电池原材 料 、 电池关键 构件 、 单体 力电池,需要 了解更 多与汽车有关的专业 提升 电池的生产工艺水平 , 以提高 电池 的 电池 、 电池管理 系统及 新能源汽车整车构 技能。因此, 车用动力电池企业与汽车企业
应 当建 立更 为 密切 的合作 ” 。

致性 , 并实现规模生产 , 降低 生产成 本。 成” ,天相投 资顾 问有 限公 司汽车行业分
“ 中 国 要 在 插 电 式 混 合 第五 , 在现阶段 , 车用动 力 电池企业 应研 析 师李 孟 海 表 示 , 那么, 如何 加强合作 , 提 高 车 用动 力 发 电池回收技术 , 提供 电池 回收服务。 因 动 力汽车和纯 电动汽车 产业领域赶 超世 电池的性价 比呢? 必须加大对 电池管理系统的 为 电池的回收残值较高 , 通过 电池 回收可 界汽车强国 , 湖 南南车时代 电动汽车股份 有限 公 以进一步降低 用户的使 用成本 。 产业化 扶持力度 , 培 育出独立 、 专 业 的 电
利国家 电力公司。 据预测 , 到2 0 2 0 年 将有 1 0 0万辆电动汽车上路行驶。
来源: 新 华 网
业 内人 士认 为 ,无 论是 镍氢 动 力 电池 还 是锂 离子 动 力 电池 , 要想 赢 得 市 场 , 必须
具有较高的性价比。“ 应该从设计时就考虑 整车和关键零部件的低成本开发。 目前国 内从事车用动力电池研发的企业 ,基本上 没有汽车零部件生产的背景和经验,这些
其测试领域 , 但都处 于起步阶段。
电 动 汽 车 锂 电池
来源 : 《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l 4 7
她说谈判仍在继续。
技术和质量水平, 为 电动汽车的快速 发展
奠定基础。
参 与插 头统 一标 准谈判 的汽车厂商 有德 国大众和 宝 马、 美国福特 和通用、 意大利 菲亚特 、 日本丰 田和 三菱 ; 电力公 司有德国易 昂 电力公 司、 瑞典瓦滕 法 尔集 团、 法 国电力公 司、 英国 N p o w e r电力公 司、 西班牙恩德 萨 电力公 司和意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