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电网公司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指导意见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能源局关于促进智能电网发展的指导意见-发改运行[2015]1518号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能源局关于促进智能电网发展的指导意见-发改运行[2015]1518号](https://img.taocdn.com/s3/m/7bed0edb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15.png)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能源局关于促进智能电网发展的指导意见正文:----------------------------------------------------------------------------------------------------------------------------------------------------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促进智能电网发展的指导意见发改运行[2015]1518号北京市、河北省、江西省、河南省、陕西省、西藏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经信委(工信委、工信厅)、能源局,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国家电网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智能电网是在传统电力系统基础上,通过集成新能源、新材料、新设备和先进传感技术、信息技术、控制技术、储能技术等新技术,形成的新一代电力系统,具有高度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等特征,可以更好地实现电网安全、可靠、经济、高效运行。
发展智能电网是实现我国能源生产、消费、技术和体制革命的重要手段,是发展能源互联网的重要基础。
为促进智能电网发展,现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发展智能电网的重要意义发展智能电网,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电网接纳和优化配置多种能源的能力,实现能源生产和消费的综合调配;有利于推动清洁能源、分布式能源的科学利用,从而全面构建安全、高效、清洁的现代能源保障体系;有利于支撑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提高民生服务水平;有利于带动上下游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我国能源科技和装备水平的全面提升。
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坚持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先进高效、清洁环保、开放互动、服务民生等基本原则,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实现能源革命和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部署,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推广应用新技术、新设备和新材料,全面提升电力系统的智能化水平;全面体现节能减排和环保要求,促进集中与分散的清洁能源开发消纳;与智慧城市发展相适应,构建友好开放的综合服务平台,充分发挥智能电网在现代能源体系中的关键作用。
国务院发布《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

国务院发布《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钱进
【期刊名称】《工程建设标准化》
【年(卷),期】2015(0)10
【摘要】为解决各地区、各部门在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认识不统一、配套政策不完善、协调推进难度大、标准规范不健全等问题,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近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布《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
意见明确,加快制修订充换电关键技术标准,完善有关工程建设、运营服务、维护管理的标准。
【总页数】1页(P39-39)
【关键词】基础设施建设;国务院办公厅;电动汽车;充电;标准规范;配套政策;技术标准;运营服务
【作者】钱进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2
【相关文献】
1.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 [J], ;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 [J], ;
3.必须把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学习《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的几点体会 [J], 魏昭峰
4.大力有序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 [J], 葛艳华
5.“互联网+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在即国办发布《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 [J], 武文卿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标准及相关文件

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标准及相关文件一、引言电动汽车的普及和推广对充电设施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为确保充电设施的安全、便利和高效,制定相关的标准和文件是必要的。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深入探讨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标准及相关文件的内容。
二、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标准2.1 国家标准在我国,国家标准对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其中,GB/T 20234.3-2011《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第3部分:交流充电站》和GB/T20234.4-2015《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第4部分:直流充电站》是两个重要的标准文件。
这些标准从充电设备的技术规范、安全要求、设备布局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以确保充电设施的质量和安全性。
2.2 地方标准除了国家标准外,各地方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地方标准。
这些标准在充电桩的设置规划、建设流程、设备选型等方面有着具体的要求。
例如,上海市制定了《上海市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管理暂行办法》,深圳市则发布了《深圳市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标准》等。
这些地方标准的制定有助于适应本地区的电动汽车充电需求,提高充电设施的建设水平。
2.3 行业协会标准行业协会也负责制定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标准。
例如,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制定了《电动汽车充电网络技术标准导则》,该标准对充电网络的建设和技术要求提出了具体的规定。
此外,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和中国汽车工程研究中心等机构也发布了一系列技术规范和标准文件,用于指导充电设施的建设和运营。
三、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相关文件3.1 政策文件政府部门发布的政策文件对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建设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这些文件包括国家有关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规划文件、经济政策和财政支持文件等。
例如,《关于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加强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的要求;《关于加快建设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政府在充电设施建设中的责任和支持措施。
3.2 技术规范文件技术规范文件对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建设和运营提供了具体的技术要求和指引。
国家电网公司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指导意见

(1)满足《国家电网公司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指导意见》、《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典型设计》中对交流充电装置技术指标的要求;(2)交流充电桩采用单桩单充式结构,每个充电接口提供AC220V/7kW的交流供电能力;(3)具备对充电桩运行状态的综合测控保护能力如运行状态监测、故障状态监测、充电计量和充电过程的联动控制、短路保护、过流保护等;(4)设置指示灯、数码管显示器或触摸屏,显示运行状态;(5)设置急停开关、操作按键等必需的操作接口;(6)预留交流三相四线电子式多功能电能表的表位,进行交流充电计量;(7)设置刷卡机,支持IC卡付费方式,并配置打印机,提供票据打印功能;(8)具备过/欠压报警、充电接口的连接状态判断、联锁等功能;(9)提供完善的通讯功能,采用GPRS及以太网接口,可根据需要上传交流充电桩的运行状态参数,接受远程控制命令。
应遵循的主要标准电动汽车技术标准:GB/T18487.1-2001《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一般要求》GB/T18487.2-2001《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电动车辆与交流/直流电源的连接要求》GB/T18487.3-2001《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电动车辆与交流/直流充电机(站)》GB/T20234-2006《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插头、插座、车辆耦合器和车辆插孔通用要求》电气技术标准:GB/T17215.322-2008《静止式有功电能表0.2S级和0.5S级》GB17625.2-2007《电磁兼容限值对每相额定电流≤16A且无条件接入的设备在公用低压供电系统中产生的电压变化、电压波动和闪烁的限制》GB17625.3-2000《电磁兼容限值对额定电流大于16A的设备在低压供电系统中产生的电压波动和闪烁的限制》DL/T620-1997《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DL/T621-1997《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GJB3855-1999《智能充电机通用规范》国家电网公司标准:Q/GDW399-2009《电动汽车交流供电装置电气接口规范》Q/GDW400-2009《电动汽车充放电计费装置技术规范》以及其他相关标准(以上标准均执行最新版本)充电桩人机界面人机界面采用液晶触摸屏或其它方式,尺寸为5.7吋(可根据客户要求改为7寸、10寸等),显示信息丰富,界面友好充电桩状态指示故障指示灯:设置1个红灯,是故障信号总的指示灯,指示的故障包括联锁失败、过流、过压、欠压、失电、断路器跳闸(短路、漏电)、打印机故障(无纸和故障)、刷卡机故障;运行状态指示灯:设置1个绿灯,绿灯闪烁指示在充电状态,绿灯常亮指示充电完成或空闲状态;指示灯采用LED灯带的方式,设置在充电桩的顶部;背光照明指示灯:光控方式,采用光控开关,天黑后自动点亮,安装在透光板后部。
发改能源2015-1454号 -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设计(2015-2020 年)

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 年)发改能源[2015]145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能源局)、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住房城乡建设厅(委、局),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为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4〕35号),科学引导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电动汽车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我们组织编制了《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年)》,现予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城乡建设部2015年10月9日一、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汽车保有量持续攀升。
大力发展电动汽车,能够加快燃油替代,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对保障能源安全、促进节能减排、防治大气污染、推动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充电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各类集中式充换电站和分散式充电桩,完善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是电动汽车普及的重要保障。
进一步大力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是当前加快电动汽车推广应用的紧迫任务,也是推进能源消费革命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
为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战略部署,根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 年)》(国发〔2012〕22 号),特制定本指南,期限为2015-2020 年。
二、发展基础“十二五”以来,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发展取得了突破,积累了经验,为下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设施建设稳步推进。
为落实国家新能源汽车示推广应用工作有关要求,各级政府和相关企业积极开展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建设主体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除部分大型央企外, 地方国企、民营企业、外资企业也逐步参与到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
截至2014 年底,全国共建成充换电站780 座,交直流充电桩3.1 万个,为超过12 万辆电动汽车提供充换电服务。
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标准

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标准
在现代社会,随着汽车的普及和环保意识的增强,电动汽车作为一种清洁能源
交通工具正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
而电动汽车充电设施作为电动汽车使用的基础设施之一,其建设标准至关重要。
首先,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建设应当符合国家的相关标准和规定。
国家标准
《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技术规范》(GB/T 20234-2015)中规定了电动汽车充电设施
的各项技术参数和要求,包括充电接口、充电设备、充电接口的安全要求等内容,建设单位应严格按照这些标准进行设计和建设。
其次,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建设应考虑使用者的便利性和安全性。
充电设施的
位置应选择在交通便利、停车方便的地方,便于电动汽车主人前往充电。
同时,充电站的布局应合理,避免因为设施建设不当导致交通拥堵或其他安全隐患。
另外,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建设还应考虑充电效率和设施的可持续性。
应选择
具备高效率的充电设备,确保电动汽车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充电,提高用户体验。
同时,建设单位还应考虑充电设施的配套设施,如太阳能充电板、储能设备等,以便实现更加环保的充电方式。
此外,为了保障用户的权益,建设单位还应提供充电设施的相关信息和服务,
包括充电费用标准、充电站位置查询、充电设备使用说明等内容,并建立健全的投诉和维权机制,及时解决用户在使用充电设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总的来说,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建设标准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考虑使用者便
利性和安全性,提高充电效率和设施的可持续性,同时保障用户的权益。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电动汽车的发展,促进清洁能源交通的普及。
2010-1-23国家电网公司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典型设计-Final

ICS 备案号: Q/GDW国家电网公司指导性技术文件 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典型设计Typical designs of electric vehicle charging facilities(送审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电网公司 发 布前言根据国家电网公司电动汽车推广应用的需要,为保证电动汽车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特编制本指导性技术文件。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是国家电网公司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系列文件之一,根据《国家电网公司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指导意见》和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相关技术标准,按照“统一标准、统一规范、统一标识、优化分布、安全可靠、适度超前”的原则编制完成。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由国家电网公司营销部提出。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由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归口。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起草单位:国家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参与起草单位: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的主要起草人:贾俊国、朱金大、张浩、倪峰、李武峰、武斌、樊军德、赵明宇、王刚、孙广明、汪映辉、陈良亮、周斌、桑林、丁希辰、赵大伟。
目录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2.1 电动汽车相关技术标准 (1)2.2 电气技术标准 (1)2.3 土建技术规范 (2)2.4 给排水设计规范 (2)2.5 监控系统 (2)2.6 视频监控系统 (3)3 术语和定义 (3)4 充电设施典型设计 (3)4.1 交流充电桩典型设计 (3)4.1.1 概述 (3)4.1.2 交流充电桩分类 (3)4.1.3 交流充电桩技术指标 (4)4.1.4 交流充电桩功能规范 (4)4.1.5 交流充电桩标识设计 (4)4.1.6 交流充电桩的选型 (6)4.2 立体充电站典型设计 (6)4.2.1 概述 (6)4.2.2 立体充电站方案设计 (6)4.2.2.1 立体充电站选型分析 (6)4.2.2.2 几种典型立体充电站设计方案 (7)4.3 平面充电站典型设计 (10)4.3.1 大型充电站设计 (11)4.3.2 中型充电站设计 (11)4.3.3 小型充电站设计 (11)5 平面充电站子系统设计 (11)5.1 配电系统设计 (11)5.1.1 10kV配电系统配置原则 (11)5.1.2 配电系统主要设备选型原则 (13)5.1.2.1 配电变压器类型选择 (13)5.1.2.2 配电变压器容量选择 (13)5.1.2.3 高压开关选择 (13)5.1.3 0.4kV系统设计 (13)5.1.4 有源滤波及无功补偿装置(APF)设计 (14)5.1.4.1 有源滤波及无功补偿容量计算方法 (14)5.1.4.2 平面大、中型充电站有源滤波容量计算 (14)5.2 充电系统设计 (15)5.2.1 整车充电方式 (15)5.2.1.1 设计方法 (15)5.2.2 更换电池方式 (16)5.2.2.1 设计方法 (16)5.2.2.2 更换电池设备选择 (17)5.3 监控系统设计 (17)5.3.1 系统概述 (17)5.3.2 充电站监控后台 (18)5.3.2.1 后台构成 (18)5.3.2.2 系统功能 (18)5.3.2.3 系统技术指标 (20)5.3.3 配电系统监控 (20)5.3.3.1 配电系统监控配置方案 (20)5.3.3.2 配电系统监控设备配置 (21)5.3.4 安防(视频)监控系统设计 (21)5.3.4.1 系统建设目标 (21)5.3.4.2 系统结构 (21)5.3.4.3 充电站视频监控系统功能 (22)5.3.4.4 系统技术指标 (22)5.3.4.5 系统的配置准则 (23)5.3.5 计量计费系统 (23)5.3.5.1 系统概述 (23)5.3.5.2 系统功能 (25)5.4 标识系统设计 (26)5.4.1 设计目标 (26)5.4.2 设计方案 (26)5.4.2.1 远距离标识 (26)5.4.2.2 中距离标识 (27)5.4.2.3 近距离标识 (27)5.4.3 标识选用原则 (28)5.5 其它相关专业设计 (28)5.5.1命名方式 (28)5.5.2 总平面设计 (28)5.5.3 建筑设计 (30)5.5.3.1 平面部分 (30)5.5.3.2 剖面部分 (30)5.5.3.3 造型部分 (30)5.5.4 结构设计 (30)5.5.5 给排水设计 (30)5.5.5.1给水设计 (30)5.5.5.2 排水设计 (30)5.5.6 消防设计 (31)5.5.6.1 消防给水 (31)5.5.6.2 消防器材配置 (31)5.5.7 其它电气设计 (31)5.5.7.2 建筑物防雷设计 (32)5.5.7.3 接地与安全 (32)5.5.7.4 有线电视、电话和计算机网络 (32)5.5.7.5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32)6 充电设施主要设备选型 (32)6.1 充电机选型方法 (32)6.1.1 单台充电机选型方法 (32)6.1.2 多台充电机选型方法 (32)6.2 有源滤波无功补偿装置选型 (33)7 附件 (33)1 范围本典型设计编制了三类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典型设计方案,提供了充电设施设计和建设过程中的设备选型、配置方法,为充电设施的建设提供具体的设计参考,在实现充电设施基本功能的同时,提高充电设施的智能化、自动化水平,达到无人或少人值守运行,实现充电设施经济、安全、高效运行,展示国家电网公司良好企业形象的目的。
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相关的国家技术标准

GB/T18487.1—2001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一般要求GB/T18487.2—2001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电动车辆与交流/直流电源的连接要求GB/T18487.3—2001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电动车辆交流/直流充电机(站)GB/T19596—2004电动汽车术语GB/T20234—2006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插头、插座、车辆耦合器和车辆插孔通用要求关于印发《电动汽车充电站供电系统规范》等6项公司技术标准的通知(国家电网科(2008)1280号)附件1电动汽车非车载充电机通用要求附件2电动汽车非车载充电机电气接口规范附件3电动汽车非车载充电机通信协议附件4电动汽车充电站通用技术要求附件5电动汽车充电站布置设计导则附件6电动汽车充电站供电系统规范GB/T14549—1993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GB/T17215.211—2006交流电测量设备通用要求、试验和试验条件第11部分:测量设备GB/T17215.322—2008交流电测量设备特殊要求第22部分:静止式有功电能表(0.2S级和0.5S级) GB/Z17625.6—2003电磁兼容限值对额定电流大于16A的设备在低压供电系统中产生的谐波电流的限制GB/T12326—2008电能质量电压波动和闪变GB/T14285—2006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GB/T19826—2005电力工程直流电源设备通用技术条件及安全要求DL/T448—2000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DL/T 620—1997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DL/T621—1997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DL/T 856—2004电力用直流电源监控装置DL 5027—1993电力设备典型消防规程DL/T 5221—2005城市电力电缆线路设计技术规定DL/T 5352—2006高压配电装置设计技术规程Q/GDWl56—2006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Q/GDW 370—2009城市配电网技术导则Q/GDW 371—200910(6)kV—500kV电缆线路技术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满足《国家电网公司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指导意见》、《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典型设计》中对交流充电装置技术指标的要求;
(2)交流充电桩采用单桩单充式结构,每个充电接口提供AC220V/7kW的交流供电能力;
(3)具备对充电桩运行状态的综合测控保护能力如运行状态监测、故障状态监测、充电计量和充电过程的联动控制、短路保护、过流保护等;
(4)设置指示灯、数码管显示器或触摸屏,显示运行状态;
(5)设置急停开关、操作按键等必需的操作接口;
(6)预留交流三相四线电子式多功能电能表的表位,进行交流充电计量;
(7)设置刷卡机,支持IC卡付费方式,并配置打印机,提供票据打印功能;
(8)具备过/欠压报警、充电接口的连接状态判断、联锁等功能;
(9)提供完善的通讯功能,采用GPRS及以太网接口,可根据需要上传交流充电桩的运行状态参数,接受远程控制命令。
应遵循的主要标准
电动汽车技术标准:
GB/T 18487.1-2001《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一般要求》
GB/T 18487.2-2001《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电动车辆与交流/直流电源的连接要求》
GB/T 18487.3-2001《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电动车辆与交流/直流充电机(站)》
GB/T 20234-2006《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插头、插座、车辆耦合器和车辆插孔通用要求》
电气技术标准:
GB/T 17215.322-2008《静止式有功电能表 0.2S 级和 0.5S 级》
GB 17625.2-2007《电磁兼容限值对每相额定电流≤16A且无条件接入的设备在公用低压供电系统中产生的电压变化、电压波动和闪烁的限制》
GB 17625.3-2000《电磁兼容限值对额定电流大于16A的设备在低压供电系统中产生的电压波动和闪烁的限制》
DL/T 620-1997《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
DL/T 621-1997《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
GJB 3855-1999《智能充电机通用规范》
国家电网公司标准:
Q/GDW 399-2009《电动汽车交流供电装置电气接口规范》
Q/GDW 400-2009《电动汽车充放电计费装置技术规范》
以及其他相关标准(以上标准均执行最新版本)
充电桩人机界面
人机界面采用液晶触摸屏或其它方式,尺寸为5.7吋(可根据客户要求改为7寸、10寸等),显示信息丰富,界面友好
充电桩状态指示
故障指示灯:设置1个红灯,是故障信号总的指示灯,指示的故障包括联锁失败、过流、过压、欠压、失电、断路器跳闸(短路、漏电)、打印机故障(无纸和故障)、刷卡机故障;
运行状态指示灯:设置1个绿灯,绿灯闪烁指示在充电状态,绿灯常亮指示充电完成或空闲状态;
指示灯采用LED灯带的方式,设置在充电桩的顶部;
背光照明指示灯:光控方式,采用光控开关,天黑后自动点亮,安装在透光板后部。
充电桩保护功能
具有漏电保护、短路保护、过流、过压、欠压保护等保护功能。
除短路和漏电保护外,其它保护功能通过充电控制器控制接触器实现,以实现自恢复;短路和漏电保护选用带漏电保护的微型断路器实现。
计量计费功能
电度表配置
每个充电桩预留电子式多功能电度表表位(宽200mm x高300mm),电度表选0.5级,单相10-40A;充电桩控制器与智能电度表进行通信(RS485)。
刷卡方式
吞卡式或非接触刷卡式。
充电方式
按充电计费方式,共可分如下几种:
1) 按电量充电
2) 按时间长短充电
3) 充满为止
4) 按金额充
按充电启动方式划分,有以下两种方式
1) 即到即充
2) 定时充电
充电计费过程
1).充电客户可在就近营业网点租用充值卡,在卡内预存充电金额。
(可考虑收取充值卡押金)2).充电前将卡插入充电桩读卡器,充电桩读取卡信息,进入操作界面,进入操作界面后,提示用户接上充电接头,充电桩读取卡内余额,作为充电参考,设置好参数后,卡被锁定(只有充电结束后,在本充电桩上再次刷卡结算后,该卡才能再次在其他充电桩上使用),充电接口机械锁定。
3).开始充电,充电桩将提示将卡取走,充电桩进入充电状态,禁止任何操作,只有再次插入启动该次充电的卡才能进行操作。
4).用户将卡插入充电桩读卡器,此时,可以查询充电状态,或者手动结束充电,充电桩将费用从卡内扣除,解除对该卡的锁定,解除对充电接口的机械锁定。
5).充电结束后,客户可将充值卡在就近营业网点办理退费手续,退还卡内余额及充值卡押金。
结算系统
包括结算系统、结算设备、售卡/充值系统等。
通讯功能
通过CAN通许方式与充电站监控后台通讯,提供充电桩的工作状态等信息;通过RS485与计量计费系统通讯,提供充电信息。
打印功能
可选用串口热敏式打印机或针式打印机,以实现打印功能。
急停按钮
具备急停按钮,以便在紧急情况时能够强行终止充电。
急停按钮外部加防护罩,只有破坏防护罩才能按下急停按钮,防止误操作和人为破坏。
3.其它技术要求
标识系统
交流充电桩整体形象满足国家电网公司标识系统的一般要求。
有明显的发光指示,确保夜间使用易于查找和辨别。
并配备户外遮雨设施。
结构要求
交流充电桩壳体应坚固;结构上须防止手轻易触及露电部分。
设计外观标识应符合国家电网公司统一要求标准。
电源要求:
采用单相 220V;
允许电压波动范围为 220V±10%;
频率:50 Hz ±1Hz。
IP 防护等级
交流充电桩应遵守IP32(在室内)或 IP54(在室外),室外环境应用时应设置必要的遮雨设施。
三防(防潮湿,防霉变,防盐雾)保护:
交流充电桩内印刷线路板、接插件等电路应进行防潮湿、防霉变、防盐雾处理,保证充电机能在室外潮湿、含盐雾的环境下正常运行。
防锈(防氧化)保护:
交流充电桩铁质外壳和暴露在外的铁质支架、零件应采取双层防锈措施,非铁质的金属外壳也应具有防氧化保护膜或进行防氧化处理。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
MTBF 应不小于 30000 h。
4.交流充电桩接口/连接器要求及技术指标
4.1接口要求:
车辆连接器具有 7 个功率或信号触头,包括:
(1)动力线 L 线:交流供电装置 L 线。
(2)动力线 N 线:交流供电装置 N 线。
(3)保护地线:使电动汽车车身通过交流充电桩可靠接地。
(4)充电控制导引线+:实现交流充电桩控制导引电路功能的连接线。
(5)充电控制导引线-:实现交流充电桩控制导引电路功能的连接线。
(6)备用 1。
(7)备用 2。
接线的电气额定值如下:
4.2车辆连接器具备功能:
1交流充电桩采用单一插头的车辆连接器与单个电动汽车车辆插孔连接。
连接顺序:连接时应首先连接接地线,最后连接控制导引电路;在脱开的过程中,控制导引电路应该首先断开,最后断开接地。
车辆连接器应有锁紧装置用于防止车辆连接器与电动汽车连接时意外断开。
4车辆连接器应具备防误操作功能。
4.3 车辆连接器技术指标:
环境条件
工作环境温度:-40℃~+70℃;
相对湿度:5%~95%;
海拔高度:≤1000m;
特殊地区使用时,根据当地环境条件在订货时指定。
防触电保护
应保证操作人员在正常使用时不会触及到车辆连接器的带电部件。
应保证车辆连接器触头的任意导电部分不能接触到电动汽车车辆插孔的外壳,保证电动汽车车辆插孔的任意导电部分不能接触到车辆连接器的外壳。
车辆连接器寿命
空载时操作10000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