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商人之喜剧中的悲剧
莎土比亚四大喜剧与四大悲剧

莎土比亚四大喜剧与四大悲剧1:四大喜剧:包括《威尼斯商人》、《无事生非》、《皆大欢喜》、《第十二夜》,主要描写的是青年男女为追求爱情自由,与封建意识、封建顽固势力和各种自私欺骗行为所进行的斗争。
《威尼斯商人》写青年商人安东尼奥为帮助朋友巴萨尼奥向名门闺秀鲍西娅求婚,向高利贷商人夏洛克借钱。
因货船触礁无法如期还债。
夏洛克嫉恨安东妮奥,坚持要按借约从安东尼奥身上割下一磅肉。
鲍西娅化装成律师出庭辩护,粉碎了夏洛克企图以法律名义行凶报复的阴谋。
《无事生非》写的是少年贵族克劳狄奥与总督之女希罗一见钟情,决定一周后举行婚礼,众人又极力撮合互相争强斗胜的贝特丽丝和培尼狄克相爱。
唐·约翰设下诡计,让克劳狄奥误以为希罗是个荡妇,在婚礼上当众辱骂她。
希罗气急晕倒,克劳狄奥以为希罗已死,十分痛悔,到坟堂追悼。
最终真相大白,两人重逢。
《皆大欢喜》讲述被放逐的公爵的女儿罗瑟琳与受到长兄奥列佛虐待的奥兰多相爱。
不久罗瑟琳受到叔父、篡位者弗莱德里克的放逐,女扮男装逃亡到亚登森林,与奥兰多不期而遇。
以此为主线,穿插了奥兰多以德报怨,拯救了兄长,使其天良发现,并与西莉娅产生爱情。
弗莱德里克受隐士点拨,翻然悔悟,归还权位等故事。
最终共有四对恋人喜结良缘,皆大欢喜。
《第十二夜》写孪生兄妹西巴斯辛和薇奥拉遇海难失散。
薇奥拉爱上了公爵奥西诺,女扮男装给他当侍童。
但公爵却爱着伯爵小姐奥丽维娅。
可奥丽维娅反而爱上了代替公爵向自己求爱的薇奥拉。
经过一番有趣的波折之后,薇奥拉与奥西诺,奥丽维娅与西巴斯辛双双结成良缘。
鉴赏与评析四大喜剧代表了莎士比亚喜剧艺术的最高成就。
其基本主题是歌颂爱情和友谊,如在《威尼斯商人》中,作者通过安东尼奥的形象,赞美了友谊和仁爱精神,又通过巴萨尼奥和鲍西娅的爱情故事,说明真正爱情的纯洁与朴实。
《皆大欢喜》、《第十二夜》中那些追求爱情自由的年轻人历经磨难,终成眷属。
作者无情地批判了封建门阀观念、家长专制批判了中世纪以来的禁欲主义和蒙昧主义,并在对爱情自由和个性解放的赞美中,表现了人文主义的生活理想。
悲剧与喜剧《威尼斯商人》的文学风格

悲剧与喜剧《威尼斯商人》的文学风格《威尼斯商人》是威廉·莎士比亚的一部著名喜剧剧作,该剧展示了繁荣的威尼斯社会中的商业和财富,以及人性的复杂性。
它独特的文学风格使得观众既能欣赏喜剧的笑料,又能体验到悲剧的情感。
本文将探讨《威尼斯商人》的文学风格,以及如何在悲剧与喜剧之间达到平衡。
《威尼斯商人》是一部相对较早的莎士比亚作品,故事情节仍然符合传统的五幕剧结构。
在这个剧中,莎士比亚运用了对话、独白和咏史调,以及丰富多样的诗歌格式,来刻画角色和展示剧情。
这种多样化的语言运用既能表达人物的情感,又能增强戏剧效果。
在剧作中,莎士比亚将喜剧和悲剧元素融合在一起,给观众带来了戏剧化的冲突与紧张感。
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与借贷者夏洛克的债务纠葛,以及安东尼奥为自己的朋友巴萨尼奥筹措资金的情节,展示了财富和商业的两面性。
作为喜剧的一部分,这些情节带给观众欢乐与娱乐。
然而,剧作同时也探究了人性的阴暗面和社会的不公平。
在该剧中,夏洛克对安东尼奥的冷漠和残酷行为使得悲剧的元素得以展现。
此外,夏洛克对女主角波琳娜的扭曲意愿和情感斗争也增加了剧作的深度。
这些悲剧性的情节给观众带来思考与反思。
莎士比亚在《威尼斯商人》中巧妙地运用了言辞技巧和双关语,从而增加了戏剧冲突和喜剧效果。
例如,在夏洛克与安东尼奥对话时,他们之间的交锋展示了商业与友谊之间的紧张关系。
这种对话技巧使得观众既能感受到角色之间的紧张氛围,又能欣赏到喜剧的机智口才。
此外,莎士比亚还通过剧中的角色形象来塑造剧作的文学风格。
安东尼奥和夏洛克这两个角色代表着不同的人性,他们的对立和冲突导致了剧作的悲喜交融。
同时,女主角波琳娜也展示了女性的聪明才智和决断力,使得剧作更加丰满。
总而言之,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融合了喜剧与悲剧的元素,使得观众既能享受到笑料和娱乐,又能思考人性和社会问题。
通过多样的语言运用、情节安排和角色形象的刻画,该剧展现了莎士比亚作品的独特魅力。
西方戏剧赏析论文——威尼斯商人

威尼斯商人戏剧赏析《威尼斯商人》又名《威尼斯的犹太人》是莎士比亚于1596-1597年写成的一部五幕喜剧,是莎士比亚的早期作品,在这一时期,莎士比亚的创作以喜剧为主,也包括历史剧和诗歌。
作为莎士比亚初入文学殿堂的作品,这部喜剧中充满了青年人的乐观精神。
这部作品体现了莎士比亚喜剧的几个特点:第一,喜剧与讽刺结紧密相关,莎士比亚继承和发扬了希腊罗马讽刺喜剧的传统:即嘲笑一切丑恶、庸俗的事物,抨击生活中不合理的现象。
《威尼斯商人》一剧,剧中多次提及金钱的话题,其中包含着对金钱的揭露和批判。
此外剧中也对对金钱痴迷进行批判,对封建的陈规陋习也针砭入骨。
第二,喜剧和人文主义的生活理想相结合。
忠诚的爱情和友谊的主题是《威尼斯商人》赞美的中心。
但是这种爱情和友谊是建筑在人文主义的道德原则基础上的。
在莎上比亚的喜剧中,男女是以平等的身份出现的,并着重歌颂了女性的聪明才智与勇气。
这在当时来说,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思想。
最后,作家还以人道主义精神,歌颂了民族平等和友爱的思想。
《威尼斯商人》主要讲述:贫穷而出身高贵的威尼斯青年巴萨尼奥向威尼斯商人夏洛克借贷以向美丽并富有的鲍西娅求婚。
但就在他即将成婚时,他收到了好友安东尼奥的一封告别信,得知为自己担保和签订借据的好友安东尼奥投资于海上贸易,而船只却不幸失事,无法偿还欠款,而痛恨安东尼奥的夏洛克落井下石企图根据借约从安东尼奥胸口夺走一磅肉,两人对簿公堂,机智勇敢的鲍西娅假扮律师出庭,利用她的聪明机智,惩罚了夏洛克,故事结尾皆大欢喜,有情人终成眷属。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喜剧中的一部杰作,但它也是喜剧中的悲剧,剧中多次提到金钱这一古老而又永不过时、永不衰退的话题。
最后,作家还以人道主义精神,歌颂了民族平等和友爱的思想。
一部作品当它从作者的笔下来到读者的手中时,它便已经与作者脱离了关系,每一个读者都会在阅读之后都会有一本完全不同的《威尼斯商人》,沉浸于爱情者看得见那甜蜜的爱情,热衷友情的感动于无私的友情,喜欢幽默的会被一个个双关语逗乐,而有的人会看到那温暖背后的熊熊地火的涌动。
《威尼斯商人》赏析

《威尼斯商人》赏析《威尼斯商人》赏析 1这个寒假在家里读了《威尼斯商人》,让我感觉到友情的珍贵。
主人公安东尼奥和贵族青年巴萨尼奥之间的真挚友谊,面对生死的考验,他们的友谊更显得无私。
《威尼斯商人》和莎士比亚其他的剧本一样,表现了呀对生活的热爱,还有对青春的向往。
我觉得这部剧情节曲折有趣,弥漫着非常浓厚的喜剧色彩,也体现了莎士比亚在生活中开朗乐观的性格。
剧中有一个既可恨又令人同情的角色。
他的名字叫夏洛克。
他是一个支付高息贷款的犹太人。
他唯利是图,贪婪成性,但他也是一个受歧视的犹太人。
我更喜欢那个鲍西娅。
他优雅高贵,温柔多情,智慧极高,敢于机智果断地投入行动,用自己的行动证明女人不比男人差。
这本书写出了当时生活在威尼斯的商人那里的真实故事,人间的亲情和友情比什么都重要!《威尼斯商人》赏析 2《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早期的喜剧作品。
安东尼奥和夏洛克是两个对立的人物形象,他们对待金钱和人情的态度是截然相反的。
安东尼奥是人们理想中的商人,是所谓的“商人王子”、慷慨仁厚、放债不取利息、珍重友谊、不惜为之牺牲生命。
而夏洛克爱钱如命、惟利是图、受到损害就要加以灭绝人性的报复。
对他贪婪的金钱欲和残忍的报复心,莎士比亚显然持否定的态度。
莎士比亚站在人道主义的立场上,认为安东尼奥这样的商人可以消除资产阶级的矛盾,建立被金钱摧毁的人与人之间的自然关系,实现更美好的生活。
而夏洛克这样的资本商人,看重利润,损人利己,是社会矛盾的根源,是美好生活的破坏者。
另一方面,莎士比亚同情夏洛克作为犹太人受到的歧视和羞辱。
这个世上有各种各样的事物,很多事物虽然外表十分美丽,但实际上确是很丑陋的,很多富家公子外表金光灿烂,但实际上却是不学无术。
有一句话说的好“会发光的不一定是金子,但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我们要学会分辨是非黑白,不要被事物的表面所迷惑。
许多事情的表面现象往往是虚假的,仅仅是为了迷惑我们,我们要学会透过表面看本质。
所以,在爱情和友情面前,金钱也只剩淡如水的痕迹了。
威尼斯商人莎士比亚的经典喜剧

威尼斯商人莎士比亚的经典喜剧威尼斯商人——莎士比亚的经典喜剧威尼斯商人是英国著名作家威廉·莎士比亚的一部经典喜剧作品,被公认为是他最优秀的喜剧之一。
该剧以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和犹太人威尼斯人夏洛克的冲突与恋爱为主线,展现了商人与金钱、友谊与仇恨、占有与宽容之间的纠葛,道出了社会伦理和人性的深刻思考。
一、故事背景与人物介绍《威尼斯商人》的故事发生在威尼斯这个商业繁荣的城市。
主要人物包括商人安东尼奥、商人巴萨尼奥、威尼斯夏洛克以及各种情感纠葛中的女主角波提亚。
安东尼奥是一位富裕的商人,与他的朋友巴萨尼奥亲密无间。
夏洛克作为犹太人在威尼斯遭到歧视,但他也是个聪明、机智的角色。
波提亚是名貌美的女性,引起了众多威尼斯男子的追求。
二、剧情梗概剧中,安东尼奥为好友巴萨尼奥需要的贷款向夏洛克借钱。
夏洛克本有求财的动机,但出乎意料地表示只借款给安东尼奥,且不带任何利息。
同时,夏洛克对安东尼奥的敌意明显,并设置了一项罗密欧与朱丽叶式的爱情游戏,其中充满了心机和悬念。
巴萨尼奥周游列国时,爱上了波提亚,但波提亚对巴萨尼奥的爱情利用了制度的漏洞,对追求者提出了一道试炼:选对其中一个箱子才能得到她的手。
结果巴萨尼奥成功选择了对的箱子,两人喜结连理。
然而,剧情趋于恶劣。
安东尼奥的船被风暴摧毁,他借给夏洛克的一万金币到期,夏洛克准备机会揪住机会向安东尼奥讨债。
此时,巴萨尼奥也遭遇了意外,波提亚被迫去外地救夫。
三、人性与道德的冲突《威尼斯商人》让人深思商业社会的伦理道德及人性。
作品中,夏洛克作为犹太人受到歧视,但他的聪明与机智仍赢得了观众的敬佩。
同时,安东尼奥与夏洛克之间的关系展示了友谊和仇恨之间徘徊的复杂情感。
作品通过剧情设定,揭示了金钱主义与人性之间的冲突。
安东尼奥借债之后,竟把性命当成赌注,用自己的生命与金钱相交换。
与此同时,夏洛克自身也在这个故事中,通过损害他人来满足自己的私欲。
四、喜剧的反思莎士比亚的喜剧常常以悲剧元素为背景,他在悲剧中穿插喜剧元素,既反衬悲剧的庄严,又让观众在喜剧中思考生活的种种。
《威尼斯商人》的夏洛克悲剧分析

《威尼斯商人》的夏洛克悲剧分析【摘要】《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的四大喜剧之一,夏洛克是这部作品中典型的人物。
它是一个犹太的高利贷者,具有贪婪、吝啬、自私的特点,金钱是他一生唯一追求的目标,他靠着自己的智慧积累了大量的财富。
但是到最后心爱的女儿离他而去,并改信基督教。
这个人物的悲剧形象具有着非常强的时代烙印和宗教冲突。
【关键词】夏洛克;威尼斯商人;悲剧分析前言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的重要代表作之一,剧中的主要人物有安东尼奥、鲍西亚、巴萨尼奥等充满了朝气的年轻人,但是最主要的应该是高利贷的贷款者夏洛克,它是剧中的反面人物,他是一个贪婪、吝啬、自私的犹太人,金钱是他人生的唯一目标。
他一直是人们谴责的对象,人们对他的评价也是不公正的,所以造成他悲剧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主要的是宗教原因和民族背景造成的。
一、宗教冲突犹太民族是一个多苦多难的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上,一直深受外族统治者的奴役,在不同的种族中,他们被认为是异类,但是他们是非常有智慧的,同时也是具有坚定信仰的。
夏洛克是犹太人,同样遭受着种族歧视带来的责骂和伤害,在剧中有人将其称之为杀人狗、异教徒等,并且有人会向他身上吐唾沫等等。
在剧中,最后,鲍西亚将夏洛克的所有钱都骗走了,这样就使他的宗教信仰有所改变了,这就使得夏洛克的悲剧出现,这与当时的社会总价关系是分不开的。
在民族歧视中,夏洛克是受害者,他经受了来自不同地方的谩骂,这也使夏洛克的生活充满了仇恨,他每天醒来的方式都不同,它对安东尼奥进行报复不仅仅是因为经济利益,还存在对宗教和民族信仰的侮辱,这样就表明这两者之间的矛盾不仅仅是两个人的矛盾,也是两个民族间的矛盾。
基督教原本是犹太教的分支,但是后来成为新的一派,这两者之间的竞争逐渐恶化成一种憎恨,进而演化成两个民族间的仇恨,加剧了两者间的矛盾。
夏洛克成为犹太人的代表在这个社会中承受着一切,这种不平等使得他不得不代表整个民族对基督教徒进行控诉。
虽然基督教徒在不断的标榜正义,但是对犹太的迫害确实是从未放弃,在经济上采取剥削,在精神上进行压迫,致使夏洛克的反抗精神越来越强,最后直至夏洛克失去了一切,安东尼奥也不肯放过他,迫使其丢掉信仰,使夏洛克一无所有,这就体现了夏洛克的悲剧就是宗教间的冲突,是宗教本身的悲剧。
试论《威尼斯商人》的讽刺性

试论《威尼斯商人》的讽刺性《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喜剧中最富于社会讽刺意义的一部。
剧中强烈的讽刺既能引起读者会心的微笑和思考,又能让读者得到美的享受。
概括起来,《威尼斯商人》中的讽刺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讥讽了社会的假恶丑莎士比亚在《威尼斯商人》中以丰富而逗人发笑的喜剧场景,讽刺了当时英国社会各种丑恶的现象,如嘲笑沽名钓誉、是非颠倒、虚假虚伪、金钱至上等。
葛莱西安诺嘲笑了沽名钓誉者:“世界上有一种人,他们的脸上装出一副心如止水的神气,故意表示他们的冷静,好让人家称赞他们一声智慧深沉、思想渊博;他们的神气之间,好像说,‘我的说话都是纶音天语,我要是一张开嘴唇来,不许有一头狗乱叫!’啊,我的安东尼奥,我看透这一种人,他们只是因为不说话,博得了智慧的名声;可是我可以确定说一句,要是他们说起话来,听见的人,谁都会骂他们是傻瓜的。
”莎士比亚对这类人持无情的批判态度。
莎士比亚所处的时代已暴露出许多令人文主义者深恶痛绝的弊端,借剧中人物之口,莎士比亚对社会中的种种丑恶现象进行了无情的嘲讽。
第二幕第九场中阿拉贡亲王在挑选匣子说:“尊荣显贵,原来不是无德之人所可以忝窃的。
唉!要是世间的爵禄官职,都能够因功授赏,不藉钻营,那么多少脱帽侍立的人将会高冠盛服,多少发号施令的人将会唯唯听命,多少卑劣鄙贱的渣滓可以从高贵的种子中间筛分出来,多少隐?不彰的贤才异能,可以从世俗的糠?z中间剔选出来,大放它们的光泽!”这段台词讥讽了当时社会中的丑恶:无德者窃据高位,贤德之人埋没不显;钻营者处处得意,本分之人事事失意;以渣滓为高贵,把香稻视作糠?z。
巴萨尼奥在挑选匣子说:“外观往往和事物的本身完全不符,世人却容易为表面的装饰所欺骗。
在法律上,哪一件卑鄙邪恶的陈诉不可以用娓娓动听的言词掩饰它的罪状?在宗教上,哪一桩罪大恶极的过失不可以引经据典,文过饰非,证明它的确上合天心?任何彰明昭著的罪恶,都可以在外表上装出一副道貌岸然的样子。
《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的人物分析

《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的人物分析一、作品的社会背景《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的杰出喜剧作品之一。
作品当中的人物夏洛克是莎士比亚塑造的成功反面形象之一,造成夏洛克这种复杂性格的原因很多,主要原因是社会和历史背景。
透视过社会深层背景这一面纱,我们会了解夏洛克其实是社会的牺牲品。
中世纪的欧洲基督教一统天下,犹太人被视为是上帝唾弃的民族,他们没有自己的国家和土地,被迫在世界各地游走做生意为生。
只能靠自己的勤劳聪明努力生存和生活。
即使这样,他们还是会随时遭到基督教及当时社会普通人的歧视和侮辱。
当时的威尼斯虽说是讲法律的社会,人民大众对法律也是深信不疑,夏洛克也曾多次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以及复仇基督教徒,但是一再受到打击,他的这点力量在基督教徒面前可谓太微不足道了,仍然受到歧视和压迫。
多少人在不了解社会背景的情况下来蔑视夏洛克的,因此在评价人之前了解下社会背景是非常必要的。
二、对夏洛克的人性剖析1.夏洛克是残忍的贪婪的高利贷者的典型代表。
在小说中,夏洛克没有要求安东尼奥偿还几倍的钱而是要割掉他身上的一磅肉,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夏洛克有着强烈的复仇意识,这就意味着一旦有任何机会夏洛克都不会放过,不会放过那些鄙视他侮辱他的人。
他一步一步让安东尼奥走入他的设计中,最后不得不割掉身上的一磅肉,除了那块没有用处的肉,夏洛克能得到什么呢?夏洛克在剧中有这么句话:“他曾经侮辱过我,夺取我十几万的生意,讥笑我的亏蚀,挖苦着我的盈余,侮辱我的民族,破坏我的买卖,离间我的朋友,煽动我的仇敌,他们的理由是什么?只因为我是个犹太人,犹太人没有眼睛吗?难道犹太人没有五官四肢、没有知觉、没有感情、没有血气吗?他不是吃着同样的食物,同样的武器可以伤害他,同样的医药可以治疗他,冬天同样会冷,夏天同样会热,就像一个基督教一样吗?那么你们要是欺侮了我们,我们难道不会复仇吗?要是在别的地方我们都跟你们一样,那么在这一点上也是彼此相同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威尼斯商人之喜剧中的悲剧
摘要:戏剧在三条情感线的交织下按上了一个看似完美的收官印章,但细细思之,喜剧的狂热过后,留下的是略带苦涩的怜悯。
这种喜中含悲的创作特点,是
莎士比亚笔下讽刺背后的一种同情。
关键词:威尼斯商人;喜剧;悲剧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创作的喜剧之一,该作品情节在三条情感线的牵引下发展延续,
包括:爱情、亲情、友情。
每条线延伸出其中所特有的思想,这些思想大都涌现于文艺复兴
的思潮之中。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们提倡自由平等,女性的地位逐渐受到社会的关注,女性的
聪明智慧、勇敢胆大不再是世人眼中的钉子,禁欲主义的迷雾渐趋消散,女性的光辉实现了
原始女性氏族社会后的第二次焕发。
因而,夏洛克的女儿杰西卡放开了父亲给予的荣华,放
弃了原本的民族血液,放下了所谓的信仰,以爱为名与罗兰佐私奔;因而,鲍西娅敢于在众
人眼下展露自己的才华、端庄与大方,以平息丈夫的悲伤与恐慌。
文艺复兴时期的现世观是
对神学人格异化的一种拨乱反正,人本主义成为人们所追崇的对象。
与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相比,神在人们心中的地位逐渐弱化,人与人之间和个体的利益诉求被扩大,夏洛克是其中被
异化的一个最为典型的代表。
作为商人,他通过提高贷款的利息谋取暴力;作为父亲,他用
恶言恶语试图挽回女儿私奔所带给他的损失。
夏洛克在个人的金钱利益麻醉剂的作用下变得
呆板而无良知,以至于被仇恨蒙蔽,最终偷鸡不成蚀把米,错失了理性更错失的自己本想守
护的东西。
文艺复兴时期是人格近代的一个时期,这时的戏剧角色不单单是一个角色,他还
透过角色,将人性最本质的特征呈现给大众,其中有对古希腊时期“英雄主义”思想的继承,
也有对当时社会背景下人性的反思。
这种反思不仅体现在夏洛克的个人主义上,安东尼奥与
巴萨尼奥间的情谊上同样有展现。
安东尼奥不惜去向仇人借钱,也要为朋友巴萨尼奥的爱情
出力;巴萨尼奥宁愿丧失生命、妻子和整个世界也不想让安东尼奥失去性命,这种完美情谊
即便是放在当下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中国,也丝毫不会遮掩去他原本的灿烂。
戏剧在三条
情感线的交织下按上了一个看似完美的收官印章,但细细思之,喜剧的狂热过后,留下的是
略带苦涩的怜悯。
这种喜中含悲的创作特点,是莎士比亚笔下讽刺背后的一种同情。
一、异教徒的悲
整篇戏剧中,莎士比亚对犹太人和基督教徒做了细分,将基督教徒对犹太人的排斥全盘
托出。
当安东尼奥向夏洛克借钱时,夏洛克吐槽道:“······因为忍受迫害本来就是我们民族的
特色。
您骂我异教徒······把唾沫吐在我的犹太长袍上······”夏洛克的话语中除了愤恨,更多的是种族被歧视的委屈。
由此可见,民族不平等、民族歧视的渊源已久,倡导民族平等的声音并
非一朝一夕一瞬产生的。
安东尼奥借钱在前,本应该恭恭敬敬,但最后却以恶语相向,其反
对的不单单是夏洛克的人品,还有以夏洛克为代表的整个犹太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经营手段,换角度言则是,安东尼奥背后的基督教徒带着自己的信仰去贬低夏洛克背后的犹太人,这在
某种程度上凸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些许思想,即宗教思想发展变异,宗教不再单纯作为一种
信仰存在,还是一批划分阶级的工具和凭借。
夏洛克言:“······难道犹太人没有眼睛吗?”人与人的衣食住行在某种程度上是并列的,非复制粘贴,因而也不需要分个先来后到、高低贵贱,而透过夏洛克的言语可知,那个时代,这些理论大都不被世俗所接受。
所以,莎士比亚等一
大批对该社会现象持有反对意见的知识分子,将讽刺和反对的呼声愈唱愈高涨,这些呼声与
人本主义产生共鸣,久而久之就成为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个思想标志。
夏洛克因为种族原因
被贬低排斥实属不应,但他在犹太人生产经营手段的基础上过于追求个人利益而不在乎他人
利益的行为应被指责唾弃。
二、杰西卡的亲情背叛
莎士比亚时期,看戏剧的观众来自社会的各个阶层,单方面的人物形象并不能满足观众
的心理需求,因而莎士比亚的戏剧中塑造了性格迥异的人物,除主角之外的较为突出的便是
杰卡西,杰卡西的形象既贴合当时女性的理想观念,又符合当下女性对爱情义无反顾的追求,但在这种义无反顾的情境下,最大的受益者似乎并不是她本身而是罗兰佐,而其中最大的受
害者则是她的父亲夏洛克。
“再会;要是我的命运不跟我作梗,那么我将要失去一个父亲,你也要失去一个女儿了”,杰西卡在私奔前曾在心中这样告知过父亲。
杰西卡的私奔不单单使夏洛克失去了女儿,还让他失去了他最珍贵的东西,这些东西在现代知识分子眼中是墨香的对
面邻居铜臭,但它们在夏洛克眼中却是他生命的一切。
女儿私奔后,起初他的言语中充斥着
女儿一词,字里行间莎士比亚对夏洛克寻找女儿的过程只是轻描淡写一笔带过,而在涉及杰
西卡带走的东西时,却又大着重笔,将奢华和珠光贵气都铺陈开来,让人为之一惊,随后又
在珠宝气中点缀些许芬芳,最终夏洛克爱财的形象被塑造的彻彻底底。
与其说杰西卡在亲情
上背叛了夏洛克,倒不如说是金钱因亲情上的错失而被如数偷走,后者对于夏洛克而言更为
痛苦,更为致命。
当下最流行的一句话就是:一件事的区别是一次和无数次。
杰西卡的背叛
一直延续到了戏剧的尾声,其结局是给予了夏洛克足够的痛苦。
夏洛克的一半财产充公,一
半财产要在自己死后交由女儿杰西卡和“女婿”罗兰佐继承,旁人拍手称快时,夏洛克心如刀绞。
孔夫子曾言,富贵为人所欲,人爱财是寻常之事,更何况夏洛克这个爱财爱到极致的人呢?从夏洛克的思维方式上来细观整部剧,正真的受害者就变成了夏洛克。
三、观念不合的婚姻
夫妻观念一致,有共同话题方能长久。
杰卡西和罗兰佐私奔前,罗兰佐说过这样一句话:“上天和你的思想,都可以证明你是属于我的”,众所周知,杰卡西是夏洛克的女儿,她诞生
和生长在犹太教的家庭中,其所接受的思想教育有异于基督教思想,因而在后期的生活中肯
定会有别于作为基督教徒的罗兰佐,长此以往,曾经的浓郁甜蜜的爱情就会被生活的琐碎压制。
戏剧的结局没有对杰卡西和罗兰佐之后的生活进行交代,目的似乎是让喜剧的氛围能够
延续,以迎合观众所需亦或者给观众留下思考的余地。
而巴萨尼奥与鲍西娅的相识就更为仓促,他们只是在他人的只言片语中了解了彼此,且巴萨尼奥追求鲍西娅的动机似乎不是那么
纯粹,开头第一幕有”第一箭“和”第二箭“之说,如果将”第二箭“看做安东尼奥第二次借钱,将”第二箭“射中的目标看做鲍西娅,那么顾思之,”第一箭“是安东尼奥第一次借钱给他,那么”第一箭“的目标又是谁呢?由此看来,巴萨尼奥似乎并非纯情之人,他追求鲍西娅只是把
她当作了要猎杀的猎物,以此来还完之前的借款,结束自己的借款生涯,但鲍西娅却浑然不知。
纵而观之,秘密揭发之日,就是关系破裂之时。
综述:
威尼斯商人这部戏剧,把文艺复兴时期,人们情感线交错下的阴暗面于欢喜中揭露出来。
浮现于喜剧中的悲剧因素,是莎士比亚内心诉求的体现,也是当时人们情感追求的展现。
参考文献:
[1]王静.论《威尼斯商人》中的“爱情”与“背叛[J].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9
[2]李品伟.莎士比亚时期的戏剧舞台[J].外国文学期刊.1986
[3]邢慧颖.从莎士比亚笔下看文艺复兴时期的女性形象[J].文艺生活期刊.2019
[4]何向阳.人格的成长史:文艺复兴与思想启蒙[J].红岩.2004
[5]贾旭鑫.论家庭教育中沟通的重要性[J].中国市场.2016
[6]朱豪生译,莎士比亚著.《威尼斯商人》[M].中国画报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