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与评价》复习总结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设计与评价》简答题

1.简要回答现代学校课程形态的基本特点。

答:现代学校课程形态具有以下特点:课程计划中出现了多种课程类型,呈现出课程综合化的态势;课程内容不断更新,教材编制采取多样化的形式。

2.学科课程有哪些突出特点?

答:学科课程具有三个突出特点:一是各学科(各学术领域)由各种不同类别的间接经验组成,各科内容取材于相应的科学领域;二是各学科依据不同的育人要求而设置,不同类别的学科具有不同的育人价值;三是不同类别的学科按照一定的顺序予以排列。

3.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区别是什么?

答:在具体的目的、编排方式和评价上,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有着明显的区别。第一,从目的上讲,学科课程主要向学生传递人类长期创造和积累起来的种族经验的精华;活动课程则主要让学生获得包括直接经验和直接感知的新信息在内的个体教育经验。第二,从编排方式上讲,学科课程重视学科知识逻辑的系统性,活动课程则强调各种有意义的学生活动的系统性。第三,从教学方式上讲,学科课程主要是以教师为主导去认识人类种族经验;而活动课课程主要以学生自主的交往为主获取直接经验。第四,在评价方面,学科课程强调终结性评价,侧重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而活动课程则重视过程性评价,侧重考查学生的学习过程。

4.核心课程的优点和缺陷是什么?

答:核心课程的优点包括:第一,强调内容的统一性和实用性,以及对学生和社会的适用性。因为它把各门学科的内容结合起来从属于要学习的题目,学习中强调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技能,所学的内容是实用的。第二,课程内容主要来自周围的社会生活和人类不断出现的问题,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具有相当强烈的内在动机。第三,通过积极的方式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同时,核心课程也暴露出一些缺陷:第一,课程的范围和顺序没有明确地规定,学习的内容可能是零乱的、琐碎的和肤浅的。第二,学习单元可能被搞得支离破碎,知识的逻辑性、系统性和统一性受到影响。第三,由于缺乏有组织的内容,文化遗产不可能得到充分体现,而且还可能背离家长对课程的期望和高等院校对课程的要求。

5.简述微观层次的课程设计。

答:微观层面的课程设计主要是指教师在实施已有的课程(课程标准、教科书)时,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现有的水平和特征,以及课程资源等实际情况对已确定的课程材料进行重

新组织设计,以服务于现实的教学。它类似于在理论和实践中日益受到重视的教学设计。从设计的结果看,表现为教师的教学计划、教学方案及发生在教室中的各类教学活动等,基本等同于我们一般意义上所谈及的“备课”。从设计所涵盖的因素看,包括教师自身在课程实施上的特征及素养,学生的知识准备、现有水平,课程实施的有利、不利因素,以及课程资源的准备等,在设计的过程中,需对这些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协调搭配,以发挥整体功效。影响微观设计的因素主要是学生的已有基础及学习状态、教师的自身条件、可以运用的课程资源等等。

6.课程设计的内涵及其具体表现。

答:课程设计是按照育人的目的要求和课程内部各要素、各成分之间的必然联系而制定一定学校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编制各类教材的过程,是课程建设系统工程的一个组成部分。首先,它明确揭示了课程设计的从属关系,指出课程设计属于课程建设系统工程的组成部分。这一系统工程是由课程设计、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三个部分组成的。其次,它反映了课程设计活动的本质属性,即课程设计活动必然受到育人的目的要求和课程内部各要素、各成分之间的本质性联系的制约。第三,它反映了课程设计的基本任务。

7.简述课程设计的三个不同层面的设计主体、设计任务和设计成果。

答:宏观层面的设计主体为课程专家,设计任务是课程设计的基本理念,设计成果是学校课程的类别结构;中观层面的设计主体为课程专家,设计任务是把宏观层面设计的基本理念加以具体化、物化,设计成果为课程的科类结构;微观层面的设计主体主要为教师,设计任务是进行具体课程要素设计,设计成果为各科目内的结构。

8.简述泰勒原理。

答:泰勒是围绕四个方面的基本问题来阐述他的理论。他认为,这四个问题是在任何课程设计中都必须回答的。这四个问题是:①学校试图达到什么样的教育目标?②提供什么样的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③怎样有效地组织这些经验?④我们怎样确定这些目标正在被实现?众多研究者将泰勒原理的四个基本问题进一步简化为四段渐进式的课程设计模式:目标的确定、经验的选择、经验的组织及结果的评价。关于目标的确定,主要包括:第一,三个来源。一是学生。二是当前的社会生活。三是学科。第二,两个过滤器。①哲学过滤器。②心理过滤器。关于学习经验的选择,泰勒提出了五个基本原则:第一,为了达到所规定的目标,学生必须具有使他有机会去实践这个目标所含载的那种行为的经验;第二,学习经验必须使学生从实践目标所含载的那种行为中获得满足;第三,学习经验所期望的反应须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第四,有许多特定的经验可用于达到同样的教育目标;第五,

同样的学习经验往往会产生不同的几种结果。关于学习经验的组织,泰勒提出了学习经验的两种组织““横向组织”和“纵向组织”。关于有效组织学习经验的标准,泰勒提出了连续性、顺序性和整合性三个原则。关于结果的评价,泰勒提出了如下步骤:步骤一,界说教育目标。对教育目标所隐含的行为进行清晰地界说是评价的第一步;步骤二,确认评价情境;要保证评价的效度,就必须为学生提供一种评价情境,使其将获得的行为变化充分表现出来;步骤三,编制评价工具。

9.简述课程设计的整体设计思路。

答:整体设计思路的理论基础是个性发展的教育观和系统科学的方法论。整体设计思路的基本特征有三个方面:首先,整体设计思路强调三级课程设计一体化,即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设计一体化。其次,整体设计思路主张三大环节设计一体化,即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各类教材的设计一体化。第三,整体设计思路强调课程实验、课程评价和课程修订一体化。

10.如何分析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的关系?

答:分析这四者的关系,首先要明确课程目标、教育目的、培养目标和教学目标的概念界定。当然,不同的教育学者对这几个概念的界定是不同的。学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权威性的概念界定。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是不同层次的教育目标。教育目的最宽泛,层次最高,指导范围最广,它是一个长期的目标;培养目标次之,是针对一个学段或一种类型的学校,培养目标对教育目的的解释具有独特性、针对性,也可以体现一个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特色;而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是最具体的,它的制定必须要考虑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的要求。学者可根据自己的理解适当扩充。

11.课程设计有哪几种基本策略?

答:课程设计的基本策略有:课程选择;课程改编;课程整合;课程补充;课程拓展;课程新编。简要说明每种策略的基本含义即可。

12.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有哪些?

答:课程实施是受众多因素影响的,主要因素有:(1)课程计划本身的特性;(2)交流与合作;(3)课程实施的组织和领导;(4)教师的培训;(5)各种外部因素的支持。13.课程内容选择的标准有哪些?

答:为了对选择课程内容时有所帮助,应当考虑以下课程内容选择标准:(1)合法性(2)重要性(3)真实性(4)适合学生的特点(5)教师背景

14.简述课程评价的三种价值取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