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文言文(课文)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19课《鱼我所欲也》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19课《鱼我所欲也》课件
比如:
举例论证---用“一箪食,一豆羹”和“万钟” 的事例论证义重于生。
对比论证---用“乡”和“今”的不同做法论 证了不能不辩礼义接受万钟,用“一箪食,一豆羹” 的正面例子和“万钟”的反面例子对比,论证义重 于利。
9.请你谈谈对舍生取义这一观点的认识。
舍生取义是君子之为,为了正义而牺牲生命, 可歌可泣。我们要把舍生取义奉为行为准则,在关 键时刻,见义勇为,见义巧为,见义智为,不见利 忘义。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 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 我而为之:
乡为身死而乡不,受通: “向”,以前。为,宁 愿,宁肯。全句:从前宁肯死也不愿接受。
今为宫室之美第为一之个:“为” wèi,介词,为了。第二 个“为”,wéi,动词,这里是接受。
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 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先前(有人)宁肯 死也不愿接受,现在为了大小老婆的侍奉却接 受了;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 为了熟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 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箪: 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
豆: 古代一种木制的盛食物的器具。
呼尔而与之: 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
蹴尔: 用脚踢着。尔,不助屑词: 。
因轻视而不 肯接受。
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 饿死。可是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别人吃,过路的 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 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有甚于: 比……更重要。
苟得: 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文言文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文言文

2、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C

3、选出下列翻译正确的一项(
A委而去之(萎靡不振地逃跑) B池非不深也(池塘不是 不深) C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国都,不能靠山河的险要) D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 定胜利)
D
4、选出对文章分析内容分析错误的一项
(
)
C
A孟子认为“战必胜”的必要条件是“得道”。 B”君子”是指文中所说的“得道者”。 C文章主要论述了弱者可以战胜强者。 D”得道者多助”的“道”在文中指“施行仁政” 5、选出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鱼我所欲也
一、文学常识
孟子,名轲,子子舆,战国时代 人,是孔子以后的儒家大师。 《孟子》是一部记录孟子言行和思 想等的儒家经典,现存有七篇。
二、重点实词
用脚踢 1.蹴尔而与之 2.此之谓失其本心 天性、天良 3.是亦不可以已乎 停止 4.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有道德有修养的人 5.万钟于我何加焉 高官厚禄 好处 (钟:古代一种量器) 6.二者不可得兼 同时 7.乞人不屑也 因轻视而不接受

理解词义
舜发于畎亩之中:
起,被任用 被大任于是人也 :所以动心忍性 :重大使命 用来
人恒过然后能改 :
常常
犯错误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通晓
通“横”,阻塞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
在里面,指国内
有法度的世 臣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实力相当足以抗衡的国家 辅佐君主的贤士
动词:到、去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放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 立性,无义
5 何陋之有 6 久之,目似瞑
宾语前置标志,无义 语气助词,无义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屈原(节选)》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屈原(节选)》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屈原(节选)》说课稿
一、说教材
《屈原》(节选)是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第一篇课文,文章体裁是戏剧,剧本形式是多幕剧,主要情节是南后把屈原关在庙中,并派靳尚秘密下令,让郑詹尹毒死他。

屈原带着忧国忧民的强烈情感,写出了震撼人心的《雷电颂》,主要形式是用对话和屈原的内心独白为主,并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充分表达情感,增强语句气势,表现了屈原痛恨黑暗、追求光明、顽强不屈的斗争精神。

作者想借屈原受陷后的抒情独白,表达对黑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强烈不满和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

二、说教学目标
本节课是第一课时,我设计的教学目标是:
1.了解作者作品及屈原的事迹。

2.利用思维导图梳理戏剧知识。

3.采用多种形式的诵读,体会剧本炽热的语言及雷霆万钧的气势,并体会人物形象。

主要让学生通过对经典片段的诵读,初步感受戏剧语言特点,在诵读中对人物形象有大致的感知。

三、说教法
(一)朗读法
采用多种形式的诵读,让学生初步体会戏剧语言特点。

(二)构图法。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8《孟子》两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8《孟子》两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案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古今异义词及词类活用现象。

2、通过学习此文,了解《孟子》散文的特点,理解孟子的政治主张。

学习孟子说理论证的方法,品味对比、排比等修辞的表达效果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理解文意,培养学生文言文自学能力。

并背诵两篇短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天时”地利”“人和”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增强对国家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难点:【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大家还记得八年级学习的《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篇新闻报道吗?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气势恢宏的吗?国名党自认为西部据点防守是最强、坚不可摧的,但我西路军顺利攻破了敌人的封锁取得了胜利,请问原因是什么?(“得人心者得天下。

”)今天,我们学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看看孟子是如何深层探究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

二、走进作者:1、孟子(公元前372~公元前289),邹人,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

战国初期思想家、政治、教育家。

2、了解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孟子生活在兼并战争的战国中期,在孔子“仁”学的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仁政”学说,主张行“仁政”一统天下。

战国时期,诸侯各国之间的吞并战争日益激烈,为了求得生存,乃至建立霸业,各国君主不约而同地崇尚武力而不体恤百姓。

面对这种现实,孟子提出了他的治国理想。

他游说于齐、梁之间,没有被重用,退而与其门徒公孙丑、万章等著书立说。

在儒家中其地位仅次于孔子。

其思想事迹大都见于《孟子》一书。

《孟子》文章向来以雄辩著称,又善于运用各种驱诱论敌就范的手法,喜用一大串的排偶句式,所以笔锋咄咄逼人。

三、预习检测: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3分)①委而去之(委:)(去:)②亲戚畔之(畔:)2、下面“以”字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A.固国不以山溪之险B.以天下之所顺C.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唐雎不辱使命》)D.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朗读课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整体感知:1、学生齐读,教师指出学生朗读存在的问题。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屈原(节选)》课文详细解析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屈原(节选)》课文详细解析

《屈原(节选)》课文详细解析屈原手足已戴刑具,颈上并系有长链,仍着其白日所着之玄衣,披发,在殿中徘徊。

因有脚镣,行步甚有限制,时而伫立睥睨,目中含有怒火。

手有举动时,必两手同时举出。

如无举动时,则拳曲于胸前。

屈原(向风及雷电)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在这暗无天日的时候,一切都睡着了,都沉在梦里,都死了的时候,正是应该你咆哮的时候,应该你尽力咆哮的时候!【品味】通过抒情主人公对风、雷、电的呼唤与歌颂,表现了主人公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愤懑之情和摧毁黑暗的热望,也表达了他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

尽管你是怎样的咆哮,你也不能把他们从梦中叫醒,不能把死了的吹活转来,不能吹掉这比铁还沉重的眼前的黑暗,但你至少可以吹走一些灰尘,吹走一些沙石,至少可以吹动一些花草树木。

你可以使那洞庭湖,使那长江,使那东海,为你翻波涌浪,和你一同地大声咆哮啊!【品味】这是抒情主人公对风的呼唤,也是充满矛盾的内心独白,尽管他清楚地认识到风“不能吹掉这比铁还沉重的眼前的黑暗”,但他还是热切地呼唤与祈求风,尽自己的微薄之力,为光明的未来作一点贡献。

啊,我思念那洞庭湖,我思念那长江,我思念那东海,那浩浩荡荡的无边无际的波澜呀!那浩浩荡荡的无边无际的伟大的力呀!那是自由,是跳舞,是音乐,是诗!啊,这宇宙中的伟大的诗!你们风,你们雷,你们电,你们在这黑暗中咆哮着的,闪耀着的一切的一切,你们都是诗,都是音乐,都是跳舞。

你们宇宙中伟大的艺人们呀,尽量发挥你们的力量吧。

发泄出无边无际的怒火,把这黑暗的宇宙,阴惨的宇宙,爆炸了吧!爆炸了吧!雷!你那轰隆隆的,是你车轮子滚动的声音?你把我载着拖到洞庭湖的边上去,拖到长江的边上去,拖到东海的边上去呀!我要看那滚滚的波涛,我要听那鞺鞺鞳鞳的咆哮,我要飘流到那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上去呀!我要和着你,和着你的声音,和着那茫茫的大海,—同跳进那没有边际的没有限制的自由里去!【品味】抒情主人公呼唤着轰隆隆的雷,把他载到“那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地方去,表达了诗人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他渴望平等、自由的新社会,这是对社会现实极端憎恶而企求寄托灵魂的一方净土。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第五单元17 屈原(节选)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第五单元17 屈原(节选)

17 屈原(节选)/ 二、课文的主体是屈原的独白。反复朗诵这段独白,体会 “风”“雷”“电”等形象的象征意义,说说独白表达了屈 原怎样的思想感情。
【思路引导】
抓住“风”“雷”“电”的象征意义,结合屈原的时代 背景,去体会其思想感情。
“风”“雷”“电”象征人世间追求正义、光明的变革力量。对“风”“雷”“电” 的呼唤与歌颂,表现了诗人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愤懑和摧毁黑暗的热望,也表达了诗人对光 明未来的热烈追求。
九年级语文下册
17 屈原(节选)
思考探究
一、话剧剧本主要由人物对话组成,有时也会安排大段独白表 达人物的心理和情感。课文节选的这一场,靳尚和郑詹尹对话 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二人的对话与屈原的独白有什么联系?
【思路引导】
速读课文找出其对话,并揣摩其说话的目的及其心理。
主要内容:商议如何处置屈原。
联系:二人的密谋、对话,把他们和屈原的矛盾冲突推到 顶点,既引出屈原的出场,也为后续情节的展开奠定基础。
方法拓展
独白
独白,文学作品中人物语言的表现形式之一。指人的自 思、自语等内心活动。
独白的作用是通过人物内心表白来揭示人物隐秘的内心 世界,能充分地展示人物的思想、性格,使读者更深刻地理 解人物的思想感情和精神面貌。
Hale Waihona Puke 真题演练(中考真题)下列关于文学名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林冲原本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安安分分地尽着自己的职责,一向逆 来顺受,不敢反抗。直到“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回中,他终于爆发出了反抗 精神,被逼上梁山,走上了反抗朝廷的道路。 B.一部成功的小说,必须塑造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中的奥斯特洛夫斯基,因其有着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给读者 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C.《简·爱》用自传体的叙事语气,使小说洋溢着浓郁真挚、丰富细腻的情感。 娓娓道来的内心独白、色彩斑斓的景物描写和引人入胜的悬念设计,无疑是其 至今仍受到广大读者欢迎的重要原因。 D.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实地采访,然后根 据自己的所见所闻和真实感受,以优美的文笔完成了一部向世界真实报道中国 及中国革命的历史巨著《西行漫记》(现译作《红星照耀中国》)。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7孟子两章说课稿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7孟子两章说课稿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7孟子两章说课稿新版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孟子两章》选自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该单元的主题是古代思想家的学说。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孟子》中的两章,分别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这两篇文章都体现了孟子的思想和人生态度。

教材通过这两篇文章,旨在让学生了解孟子的思想,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并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人生观。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对古代思想家的学说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能会对一些文言字词和句式结构产生困惑。

此外,学生对于孟子思想的内涵和现实意义可能理解不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孟子的思想,并将其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地朗读和背诵两篇课文,掌握文中的重点文言字词和句式结构,了解孟子的思想和人生态度。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人生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人生观,激发学生对古代思想文化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准确地朗读和背诵两篇课文,掌握文中的重点文言字词和句式结构。

2.教学难点:理解孟子的思想和人生态度,将其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预习、提问、讨论等方式,主动获取知识,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同时,利用多媒体手段,如课件、视频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孟子及其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3.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结构。

4.讲解解析: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5.情感体验:教师引导学生将孟子的思想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人生观。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惠子相梁》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惠子相梁》

教学设计模版课题名称庄子故事两则之惠子相梁教材内容分析《惠子相梁》是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

这篇文章不足200字,却在简短中蕴含着丰富的寓意,可以由此折射出庄子的道家思想的主张。

《惠子相梁》表现了庄子和惠子截然不同的生活志趣。

故事富有趣味性,情节发展出人意料,人物形象对比鲜明,比喻巧妙贴切。

读后引人深思,耐人寻味,给人以有益的启示和深刻的教育。

学习者特征分析经过两年半的初中语文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定数量的文言文,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并且具有基本独立的阅读欣赏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已具备了结合课文注解进行阅读,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合作的探究能力。

因此本课的学习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教师重在指导,给予方法上的点拨。

教学目标及确立依据根据单元要求,结合本单元特点,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知识与能力目标】:1、走近庄子,了解《庄子》及庄子的生平和思想。

2、积累文言常识,提高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3、学习寓言所阐明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目标】:以“读”为主线,按“通读——朗诵——诵读”层进式推进课堂流程,在教学中“以生为本”,充分体现自主性原则,让学生自行预习,自行搜索资料、自行朗读、自行体验揣摩,自行质疑讨论,师生平等对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他们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提高文化品位。

教学重难点分析及确立依据教学重点:理解“惠子相梁”中的比喻,把握故事的主旨。

(通过引导学生对“惠子相梁”中比喻义的把握,才能明白庄子讲奇鸟故事的用意,才能明白《庄子》这部书中寓言、故事的魅力所在。

)教学难点感知惠子和庄子思想、性格、气质上的差异,理解庄子的志趣。

(惠子与庄子是好友,但两人的志趣是有差别的,要帮助学生准确把握。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1、读,则包括朗读、研读、诵读等,朗读也形式多样,包括自读、范读、个人读、齐读等。

充分发挥学生自己所特有的个性和能力,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感受庄子的志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打古镇中学九年级下册文言文
17.《公输》(墨子)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千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

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

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

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

知而不争,不可谓忠。

争而不得,不可谓强。

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
公输盘曰:“诺。


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
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

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

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王曰:“善哉。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

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

吾请无攻宋矣。


打古镇中学九年级下册文言文
18.《孟子》两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9.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打古镇中学九年级下册文言文
20.《庄子》故事两则
惠子相梁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我知之濠上也。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