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王、宝洁、联合利华的使命与战略
最新 宝洁与联合利华跨文化战略差异分析-精品

最新宝洁与联合利华跨文化战略差异分析-精品引言本文将分析宝洁与联合利华这两家跨国公司之间的跨文化战略差异。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同国家和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对于跨国公司来说,了解和适应这些差异非常重要。
宝洁与联合利华作为全球知名的消费品公司,它们在跨文化战略上的差异将在本文中讨论。
宝洁跨文化战略宝洁作为一家美国公司,在其跨文化战略中强调了本土化和适应性。
他们注重了解当地市场和文化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进行产品定位和市场营销。
宝洁在不同国家推出不同的品牌和产品线,以满足当地消费者的需求和喜好。
例如,宝洁在中国推出了许多针对中国市场的产品,如“飘柔”洗发水和“百威”啤酒。
宝洁还注重与当地合作伙伴的合作,以增强其在不同市场的竞争力。
他们与当地代理商和分销商合作,利用他们的网络和渠道来促进产品销售和分销。
此外,宝洁还在一些市场上与当地企业合资或收购,以加强本土化战略的实施。
联合利华跨文化战略联合利华作为一家荷兰-英国合资公司,其跨文化战略强调了全球整合和标准化。
他们倡导一个全球品牌和产品线,并在各个市场上推广相同的产品和品牌形象。
联合利华相信,通过在全球范围内保持一致的品牌形象和产品质量,能够建立消费者的信任和认可。
联合利华在全球范围内共享产品研发、生产和营销资源。
他们在不同国家建立统一的供应链和生产基地,以实现全球整合和标准化。
此外,联合利华也注重跨国公司文化的融合和员工的多元化。
结论宝洁和联合利华在跨文化战略上存在一些差异。
宝洁强调本土化和适应性,注重了解当地市场和文化特点,并与当地合作伙伴合作实施本土化战略。
而联合利华则强调全球整合和标准化,推广统一的品牌和产品形象,并在全球范围内共享资源。
无论是宝洁还是联合利华,在跨文化战略中都具有成功的经验和策略,这使它们能够在全球范围内竞争并取得市场份额。
然而,在不同的市场和文化中,它们的战略选择也会有所差异。
对于其他跨国公司来说,了解和适应当地文化差异是成功的关键。
宝洁和联合利华的SWOT对比分析

3、市场分析应变能力(独门暗器—市场调查)
宝洁对每个不同地区的文化形态的深入理解,使宝洁产品能在全球 迅速推广的根本原因之一。宝洁在观察、认识、理解消费者之后,很 注意与中国消费者在各个层面的沟通,在其中国的市场研究部建立了 极大的数据库,及时捕捉消费者的意见。这些意见被分析处理后、反 馈给市场、研发、生产等部门,以生产出更适合中国消费者使用的产 品。能抓住细分市场,在目标市场中产品涵盖面广,能够对市场进行 准确的分析,及时发现顾客需求,并作出及时的应变。
4、运作模式:内外兼备立体化
宝洁将分销商定位为现代化的分销储运中心,组建由战略性客户组 成的分销商网络,分销商除了具备规模、效率、专业服务和规范的特 点外,还需具有很强的融资能力,同时减少分销商的数量,为现有的 分销商的生意拓展提供了空间。
5、技术研发 研发机构庞大,开放式创新,外部联发,技术投入大,
只接收刚从大学毕业的学生并且只从内部提拔员工。
3、多品牌战略的劣势 宝洁旗下有飘柔、潘婷、海飞丝、沙宜、伊卡璐、舒肤
佳、玉兰油、护舒宝、帮宝舒、佳士、汰渍、碧浪、品客 、吉列、金霸王等20多个品牌。虽然多品牌战略可以充分 满足市场需求,从而提高总体市场占有率,但也会增加广 告宣传费用,造成营销资源分散,对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 人员素质要求比较高。不可否认,多品牌战略有它的优势 所在,但也有劣势。对于SK-II时间,虽然对宝洁的影响持 续时间不长,但我们可以感受到宝洁是一个危机中运作比 较迟钝的巨人,它的危机管理机制还没有达到标准。 4、售后服务 售后服务不够完善,影响营销。
5、90年达宝洁的广告,表现手法雷同。
广告主角是一个来自发达国家,地区的时尚年轻女性, 在当时确实捕获了不少消费者的心,但随着时间地推移, 飘柔们的诉讼内容除了自信、滋养、去屑之外,并没有新 内容的注入,手法则是完全走美女路线:从影视明星到奥 运明星。对比可口可乐的广告,永远诉求青春,快乐和家 庭,这是可口可乐不变的永恒主题,红色画面的冲击和富 有幸福感染的气氛,让人倍添活力!宝洁的广告仍然走温 吞水的路子“就是这么自信”!当飘柔们的对手在一个一 个攻城拔寨时,宝洁还在处乱不惊,从广告中的表现则是 不慌不乱的人物,到底是真的自信还是盲目的自信。
企业文化:宝洁与联合利华的竞争

企业文化:宝洁与联合利华的竞争宝洁(Procter & Gamble)和联合利华(Unilever)是全球两大跨国公司,它们在消费品行业具有极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这两家公司之间的竞争,不仅体现在产品质量、市场份额和创新能力上,更体现在企业文化的构建和传承之中。
首先,宝洁和联合利华都注重以顾客为中心的理念,将顾客需求放在首位,并致力于为其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宝洁的企业文化强调“以用户为中心”,并致力于通过广泛的市场研究和产品创新,满足消费者对生活日常所需的多样化需求。
联合利华也秉承着“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需求并使之改善”的理念,不断推出更环保、更可持续的产品。
这两家公司对顾客需求的关注,体现了其对市场的敏锐洞察和回应能力。
其次,宝洁和联合利华都倡导员工创新与发展,并重视员工的个人价值和职业发展。
宝洁的企业文化鼓励员工提出新的想法和解决方案,并为员工提供广阔的发展前景和职业发展机会。
联合利华注重培养员工的创造力和领导能力,并提供丰富的培训和发展计划,以激励员工的潜能和个人成长。
这些公司对员工的关注和重视,体现了宝洁与联合利华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共同承诺。
此外,宝洁和联合利华的企业文化都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
宝洁积极参与社区公益事业,开展各种社会责任活动,并致力于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联合利华也致力于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通过采用更加环保的生产方式和减少塑料废弃物的使用等措施,为保护地球资源和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两家公司的共同努力,体现了它们对社会责任的高度认识和承担。
最后,宝洁和联合利华在企业文化中的差异也体现了它们在市场竞争中的不同策略和定位。
宝洁注重快速创新和市场占有率的增长,推出多样化的产品线;而联合利华则更注重长期发展和品牌形象的建立,力求在市场中的差异化竞争中取得优势。
这两种不同的企业文化,体现了它们在战略规划和运营管理上的差异和特点。
总的来说,宝洁和联合利华作为全球消费品巨头,在企业文化的构建和传承方面体现了一系列相似和不同的特点。
宝洁和联合利华营销分析

宝洁和联合利华营销分析宝洁和联合利华是全球知名的日用消费品制造商,其产品种类繁多,包括洗涤用品、化妆品、食品、饮料等。
这两家公司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一直十分激烈,而它们的营销策略也成为了众多企业学习的榜样。
本文将从营销策略的角度出发,对宝洁和联合利华进行分析。
宝洁和联合利华在营销历史上有许多相似之处。
它们都起源于19世纪,经过多年的发展,成为了全球性的企业。
在广告策略上,两家公司都注重品牌建设,通过大量的广告宣传来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宝洁和联合利华还都非常注重产品研发和品质,不断推出新的产品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在产品特点方面,宝洁和联合利华也有所不同。
宝洁的产品主要集中在洗涤用品和化妆品领域,如汰渍、佳洁士、海飞丝等,这些产品在市场上拥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而联合利华则主要集中在食品、饮料等领域,如和路雪、好未来等,这些产品也在市场上拥有一定的市场份额。
宝洁的产品定位相对较高,主要面向中高端市场,而联合利华则更加注重大众市场,以满足普通消费者的需求。
在竞争优势方面,宝洁和联合利华也有所不同。
宝洁在品牌建设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其产品品质也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可,这使得宝洁在市场上拥有较高的竞争优势。
而联合利华则注重在产品创新方面取得突破,不断推出新的产品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这使得联合利华在市场上拥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宝洁和联合利华都是全球知名的日用消费品制造商,它们的营销策略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也有所不同。
宝洁注重品牌建设和产品品质,而联合利华注重产品创新和大众市场。
这些营销策略的差异使得这两家公司在全球市场上拥有不同的竞争优势。
它们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市场环境的变化和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等。
然而,宝洁和联合利华依然保持着强劲的市场竞争力,其营销策略也为其他企业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在日化用品市场中,联合利华和宝洁一直是竞争对手。
这两家公司都采用多品牌营销战略,通过多个品牌的布局来抢占市场份额,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宝洁公司的企业文化

宝洁公司的企业文化宝洁公司是全球领先的消费品公司之一,以其卓越的企业文化而闻名。
宝洁公司的企业文化是其成功的关键之一,它深深地根植于公司的价值观、使命和愿景,并在公司的各个层面和业务中得到体现。
1. 公司的价值观:宝洁公司的价值观是“诚信、尊重、责任和创新”。
这些价值观贯穿于公司的各个方面,包括员工行为、业务决策和与利益相关者的互动。
诚信是宝洁公司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它要求员工诚实守信,以建立信任和良好的声誉。
尊重是指对员工、消费者、合作伙伴和社会的尊重,宝洁公司致力于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并关注社会责任。
责任是指宝洁公司对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的责任,同时也是对环境和社会的责任。
创新是宝洁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公司鼓励员工不断创新,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2. 公司的使命和愿景:宝洁公司的使命是“提供卓越的产品和服务,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
公司通过不断创新和提供高品质的产品,致力于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改善他们的生活。
宝洁公司的愿景是“成为全球最受尊敬的消费品公司”。
公司追求卓越,力争成为行业的领导者,并赢得消费者、员工和利益相关者的尊重和信任。
3. 公司文化的特点:宝洁公司的企业文化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以人为本:宝洁公司注重员工的发展和福利,鼓励员工的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
公司提供广泛的培训和发展机会,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平台。
(2) 创新驱动:宝洁公司鼓励员工不断创新,推动业务的持续发展。
公司鼓励员工提出新的想法和解决方案,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
(3) 团队合作:宝洁公司倡导团队合作,强调集体智慧和协同工作的重要性。
公司鼓励员工之间的合作和知识共享,以实现共同的目标。
(4) 客户导向:宝洁公司始终把客户放在首位,关注客户的需求和反馈。
公司通过市场调研和客户反馈来改进产品和服务,以满足客户的期望。
(5) 社会责任:宝洁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关注环境保护和社会福利。
公司致力于可持续发展,采取各种措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并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联合利华与宝洁公司品牌战略对比分析

结合利华成立于1929年,是由荷兰Margrine Unie人造奶油公司和英国Lever Brothers 香皂公司合并而成。
宝洁公司创立于1837年,最初只是一家专门制造肥皂的小公司。
在80年代后期,两者相继进入我国日化类消费品市场,面对一样的目的市场、一样的产品类别,结合利华与宝洁公司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品牌化经营道路,从而打造自己的知名品牌。
结合利华与宝洁公司进入我国市场开展至今,凭借其成功的品牌战略迅速开展,占据了我国日化类消费品市场大半壁江山。
作为日化类消费品企业,洗发护发类产品始终占据着重要地位,既是企业开展的重要领域,又是消费者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局部。
结合利华与宝洁公司在这一市场上,根据其企业自身的不同特点,对于品牌这一战略武器的运作各显其能,获得了全球化的成功。
由此可见,品牌战略在企业的建立与开展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但是我国相关企业品牌意识淡薄,还未形成系统的品牌建立战略意识,本文通过对结合利华与宝洁公司品牌战略的比照分析,旨在为我国企业寻求一条合适自身开展的品牌国际化开展道路。
把我们自己的品牌做大、做强,走向国际舞台。
一、品牌战略的涵义所谓品牌战略,就是指企业为了进步企业产品的竞争力而进展的,围绕着企业及其产品的品牌而展开的形象塑造活动。
它是企业为了生存和开展而围绕品牌进展的全局性的谋划方企业品牌战略的组织构架,主要涉及了三部分,分别是:企业市场定位、企业品牌战略选择以及企业品牌战略的应用。
对企业的品牌战略进行分析,需要从这三方面进展。
〔如图1〕〔图1〕品牌战略组织构架二、结合利华与宝洁公司品牌战略比照分析本文对结合利华与宝洁公司的品牌战略进展比照分析,选择了洗发护发用品市场作为分析对象。
作为日化类消费品企业,洗发护发类产品始终占据着重要地位,既是企业开展的重要领域,又是消费者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局部。
结合利华与宝洁公司对于品牌这一战略武器的运作,在这一领域最能得到表达。
〔一〕结合利华与宝洁公司的市场定位企业的市场定位是指企业根据竞争者现有产品在市场上所处的位置,针对顾客对该类产品某些特征或属性的重视程度,为企业产品塑造与众不同的,给人印象鲜明的形象,并将这种形象生动的传递给顾客,从而使该产品在市场上确定适当的位置。
商院案例:花王中国“亡羊补牢”

商院案例:花王中国“亡羊补牢”2013年08月01日14:53 经济观察报我有话说(1人参与)内容导读:日本花王集团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可谓是“起大早赶晚集”。
这家有着120年历史的老字号企业,进入中国的20年里,从未实现过盈利。
日本花王集团正期待着一场来自中国的逆袭——希望在与上海家化(600315.SH)的结盟下,“在消费品领域,做到以中国为首的增长”。
2015年底,花王计划将中国消费品的销售额,从现在的150亿日元提升至500亿日元,海外市场销售比例达30%,全球销售额突破历史最高纪录达到1.4兆日元。
“我们要在中国市场寻找存在感,要有利润的增长。
”列名全球前五大日化企业的花王集团社长泽田道隆对经济观察报表示,“在不做的风险和做的风险中,我们选择做的风险。
”自去年履新后,泽田道隆首度拜访海外市场,他选择了中国。
日本花王集团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可谓是“起大早赶晚集”。
这家有着120年历史的老字号企业,进入中国的20年里,从未实现过盈利。
以至于有人评论,“花王在中国正在沉睡”。
低迷一位日化领域的分析人士向经济观察报表示,已经很久不关注花王了,“这个品牌和公司在市场上几乎没有声响”。
2012年,花王在中国区销售额是300亿日元,这在其全球1.2兆日元的总销售额里,显得微乎其微。
“花王在中国事业是和宝洁、联合利华比较相近的时点开始的,但是花王没有做大。
”泽田道隆没有表现出履新的跃跃欲试。
“当时,花王主要布局中国东南沿海的三四线市场,花王的销售全部是由自己来做,销售的地区也比较有限。
”花王在中国市场只有过很短暂的辉煌。
1993年,花王初入中国。
次年,便引进诗芬洗护发产品,第三年,又推出肌肤护理品牌碧柔,继而乐而雅卫生巾、洁霸洗衣粉也先后面世。
彼时,在较大的市场空白下,花王与宝洁、联合利华等外资消费类品牌迅速占领市场。
很快,随着竞争的加剧,花王在中国的问题逐渐显现。
“渠道投入不足,几乎没有推广活动,同一产品的包装延续多年,经销商控制乏力市场定位低端,品牌传播却曲高和寡。
宝洁与联合利华品牌战略比较分析

当今,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越来越大,而企业之间的竞争实际上也就是品牌竞争。
企业若要在市场竞争中胜出,立于不败之地,加强品牌建设,实施品牌战略是必由之路。
正如美国广告研究专家莱利莱特说的那样:拥有市场的唯一办法是拥有占市场主导地位的品牌。
现以宝洁和联合利华为例,探究其品牌建设之异同优劣,以期给我国企业以启示。
一、关于品牌、品牌战略品牌是一种名称、术语、标记、符号或图案,或是它们的相互组合,用于识别某个制造商或经销商的产品或服务,并使之与竞争者的产品或服务区别开来,使消费者理性和感性需要得到满足。
品牌战略是围绕产品的品牌所制定的一系列长期的、带全局性的总体发展战略。
它以品牌为核心竞争力,培育企业优势,塑造企业形象,通过俘获消费者心智赢得长期利润。
二、宝洁与联合利华品牌战略比较宝洁与联合利华两家从生产日化产品起步,在后来的发展中也以日化产品的研发、生产、并购为主,附带食品生产品牌,因而两家公司才被公认为日化行业的名企。
(一)宝洁的品牌战略。
宝洁始创于1837年,由美国辛辛那提城为中心的民用清洁用品公司发展成为一个全球性的消费性产品公司,涉足美容美发、居家护理、家庭健康用品、健康护理、食品及饮料等,拥有品牌300多个。
宝洁品牌战略主要是:1、“细分———定位”多品牌战略。
刚进入中国市场的十年间,宝洁深入到数十万中国消费者中,对中国的洗涤、护肤、卫生用品等市场进行细致调研,然后细分市场。
通过对各亚市场的价值评估,结合自身资源和优势,选定目标市场,根据不同品牌功能或档次价格差异进行市场定位。
以洗发水为例,“飘柔”宝洁与联合利华品牌战略比较分析□文/黄彪虎(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南宁)[提要]宝洁与联合利华产品功能大致相同,但二者的品牌战略却有差异。
宝洁选择多品牌战略,联合利华则走品牌延伸为主的路线,给中国企业以启示:要重视品牌管理,实施STP战略,要加强品牌传播。
关键词:宝洁;联合利华;品牌;战略基金项目:2018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消费者感知价值对购买意愿的效用研究———以广西农产品品牌创新为例”(编号:2018KY1109)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收录日期:2019年9月18日市场/贸易《合作经济与科技》No.12x2019解和进行投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花王、宝洁、联合利华的使命与战略花王集团的使命是立足于消费者和顾客,竭诚提供优质产品,力求充分满足和丰富世界各国人民的生活。
为完成这一使命,花王集团的所有员工充满激情地共同努力,开发既有助于清洁、美丽、健康的生活,又贡献于产业界发展的优质产品和品牌。
通过这些努力,花王愿意“与消费者和顾客共享快乐”。
花王集团的战略:以消费者为本我们始终把消费者作为我们的第一重点,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来对待每天的工作。
我们力争做到最大限度地理解消费者,以便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从而开发出更有价值的产品。
我们积极参与和消费者的交流,并把反馈意见灵活运用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
现场主义(Genba-ism)“Genba”的意思是“现场”。
在花王,“现场主义”定义为在“现场”,即在实际的场所和环境中,无论是内部和外部的,观察事物的重要性,以便最大限度地增强我们对业务的了解并尽力完善我们的业绩。
公司力争做到不断地访问现场,感觉、体验和理解消费者在购买和使用产品时的行为。
公司和现场共享经验和理解,以便增强组织能力和提高集团内部的统一。
公司不断地从现场吸取新鲜的意见和灵感,并把它们作为创新我们的产品、品牌和业务过程的催化剂。
尊重个体和团队协作公司尊重基于文化、民族、信仰、种族、性别和个性方面的多元化。
发挥个人能力,追求最高的目标,充满热情地迎接每天的工作。
公司作为一个团队,自由交换意见和看法,共享信息,齐心协作。
在相互理解和彼此尊重的基础上,我们和业务伙伴之间建立起牢固的合作关系。
全球意识公司努力深入理解每个市场的不同文化和习惯,提供适合当地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和品牌,结合当地的市场情况来开展我们的市场和销售活动。
公司永远欢迎创新思想和技术,无论它是来自内部还是外部,我们还要经常从全球的角度来看待一切领先的事物。
在尊重当地的自主性的同时,追求花王集团的全球性效率和利益。
联合利华的使命:让您的生活更具活力活力。
公司发展战略:集中化战略在联合利华得到了充分体现:一是企业集中化,1999年,把14个独立的合资企业合并为4个由联合利华控股的公司,使经营成本下降了20%,外籍管理人员减少了3/4;二是产品集中化,果断退出非主营业务,专攻家庭及个人护理用品,食品及饮料和冰淇淋等三大优势系列,取得了重大成功;三是品牌集中化,虽然拥有2000多个品牌,但在中国推广不到20个,都是一线品牌;四是厂址集中化,今年5至8月,通过调整、合并,减少了3个生产地址,节约了30%的运行费用。
本土化战略:联合利华实行全方位的本土化:人力资源本土、采购本土化、资本运作本土化、形象本土化、研究本土化、品牌本土化等。
这一系列的本土化使联合利华得以在异国土壤生根发芽。
强强联合2003年11月,百事公司与联合利华建立了一家国际性合资公司,双方各占50%的股份,在世界各地指定市场中经销立顿即饮茶饮料。
作为立顿品牌拥有者,联合利华提供品牌,百事公司负责生产和营销。
纵向一体化联合利华的立顿享誉全球,联合利华不仅在茶的种植、加工、经销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而且具有完善的研发能力。
联合利华在全球各地均有茶叶机构,如在肯尼亚有自己的茶叶种植园,在中国云南也有自己的茶叶种植园,在印度有茶叶研究机构。
经营管理策略1.“成长之路”战略计划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联合利华公司出现了销售下降,利润率降低、股票的收益率下降等问题。
面对外部环境的变化,2000年2月,联合利华实施了一项名为“成长之路”的战略计划,主要是实施剥离、创新和收购战略,调整和优化全球资源配置,聚焦核心品牌业务,提出在5年内裁员3.3万人,关闭130家工厂,通过这些措施,使其每年节省39亿欧元成本,400多个主要品牌年销售额增幅达到5%—6%,营业利润率上升到16%以上。
(1)内容及实施步骤首先,是剥离战略。
2001年l0月,联合利华将DiverseyLever商务清洁公司卖给了Johnson Wax专业公司。
到2002年,联合利华将计划建立的130家工厂削减到75家。
联合利华又从1600个品牌中选出400个核心品牌予以保留,其目的就是要改善品牌在各自价值链中间的战略定位,并将精力集中于市场和促销方面。
到2002年为止,联合利华已经清理了50多项业务,涉及690多个品牌,这些品牌都不再适合未来的发展战略,而保留下来的那些品牌,都是在某个特定的市场或是地区具有相当强劲的竞争力,如百乐门(Hellrnann)、和路雪(Wal1)、力士(Lux)、还有碧浪(Persil)等。
通过一系列的品牌清理,联合利华的品牌组合得到了优化,核心品牌在整个公司销售的占有率由1999年的75%上升到了2003年的90%。
其次,是创新战略。
联合利华在三大洲建立了六个研发中心,将精力集中于开发应用多种新技术,并将创新成果转化到未来的品牌价值中去,以塑造新品牌,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第三,是收购战略。
为了实现增长目标,2000年和2001年两年,联合利华开始了大举收购,其中2000年用于收购的金额就达到280亿美元,是当时收购力度最大的公司之一。
2001年4月,联合利华先是以2.23亿美元收购美国的Ben & Jerry’s冰淇淋公司,以23亿美元收购了Slim-Fast食品公司,两个月后,又以243亿美元现金收购了美国的Bestfoods公司。
在联合利华的众多收购案中,Ben & Jerry’s公司是比较典型的一个,该公司在美国的高端冰淇淋市场上拥有众多消费者,其销售业绩仅次于哈根达斯。
对Ben & Jerry’s的收购,给联合利华带来了新的市场机遇和利润增长点。
宝洁公司的使命:我们努力改善人们的生活素质。
公司战略:多品牌战略单一品牌延伸策略便于企业形象的统一,资金、技术的集中,减少营销成本,易于被顾客接受,但单一品牌不利于产品的延伸和扩大,且单一品牌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而多品牌虽营运成本高、风险大,但灵活,也利于市场细分。
宝洁公司名称P&G宝洁没有成为任何一种产品和商标,而根据市场细分洗发、护肤、口腔等几大类,各以品牌为中心运作。
在中国市场上,香皂用的是“舒肤佳”、牙膏用的是“佳洁士”,卫生贴用的是“护舒宝”,洗发精就有“飘柔”、“潘婷”、“海飞丝”3种品牌。
洗衣粉有“汰渍”、“碧浪”、“洗好”、“欧喜朵”、“波特”、“世纪”等9种品牌。
要问世界上哪个公司的牌子最多,恐怕非宝洁公司莫属。
多品牌的频频出击,使公司在顾客心目中树立起实力雄厚的形象。
差异化营销:宝洁公司经营的多种品牌策略不是把一种产品简单地贴上几种商标,而是追求同类产品不同品牌之间的差异,包括功能、包装、宣传等诸方面,从而形成每个品牌的鲜明个性。
这样,每个品牌有自己的发展空间,市场就不会重叠。
不同的顾客希望从产品中获得不同的利益组合,有些人认为洗涤和漂洗能力最重要,有些人认为使织物柔软最重要,还有人希望洗涤和漂洗能力最重要,有人希望洗衣粉具有气味芬芳、碱性温和的特征。
于是宝洁就利用洗衣粉的9个细分市场,设计了9种不同的品牌。
利用一品多牌从功能、价格、包装等各方面划分出多个市场,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需要的各类顾客的需求,从而培养消费者对该企业某个品牌的偏好,提高其忠诚度。
由于边际收入递减,要将单一品牌市场占有率从30%提高到40%很难,但如重新另立品牌,获得一定的市场占有率相对容易,这是单个品牌无法达到的。
广告针对性强:牙膏和香皂多选择易受细菌感染、需要保护而且喜欢模仿的儿童使许多广告语成为社会流行语。
而洗衣粉则对精明的家庭主妇使出了价平质优的杀手锏,“海飞丝”的广告策略是全明星阵容,为的是吸引追星族,“沙宣”选用很酷的不知名的金发美女,强调有型、个性,要的就是追求时尚另类青少年。
“飘柔”是顺滑,“海飞丝”是去屑,“潘婷”是营养,“沙宣”是专业美发,“伊卡璐”是宝洁击败联合利华、德国汉高、日本花王,花费巨资从百时美施贵宝公司购买的品牌,主要定位于染发,此举为了构筑一条完整的美发护发染发的产品线。
宝洁的市场细分很大程度不是靠功能和价格来区分,而是通过广告诉求给予消费者不同心理暗示。
内部竞争法宝洁的原则是:如果某一个种类的市场还有空间,最好那些“其他品牌”也是宝洁公司的产品。
因此不仅在不同种类产品设立品牌,在相同的产品类型中,也大打品牌战。
洗发水在中国销售的就有“飘柔”、“海飞丝”、“潘婷”、“伊卡璐”、“润妍”、“沙宣”等。
“飘柔”、“海飞丝”、“潘婷”使用效果和功能相近,广告的诉求和价位也基本相同,普通消费者除颜色外根本无法区分,如果从细分市场考虑,根本没有必要。
但几大品牌竞争激烈,使其他公司望而生畏,其新品牌“伊卡露”,以草本为招牌,其广告并未强调是宝洁的产品,并不利用宝洁品牌优势,因所针对的市场宝洁从未介入,风险较大,一有闪失即可丢弃不会影响宝洁整体。
总结:我所选择的这三家公司都是日化用品行业中的佼佼者,因此他们所提出来的使命口号都相差无几,都是希望通过制造出更好的日化用品来方便人们的生活。
但是,由于所在国家的地域与文化的不同,所以尽管他们都在日化用品行业中,但是他们在实施公司的发展战略的思路与途径却截然不同。
花王是典型的日本公司,因此它在公司内部极力提倡团结互助。
在进军海外市场时,更是亦步亦趋,小心翼翼,这与一向喜欢激流勇进的欧美公司形成的鲜明的对比。
在扩展海外市场这一方面,日本公司很少走多品牌化的路线,旗下的公司基本都是母公司一手设立的,所谓“一个萝卜一个坑”。
但是,欧美公司却不同,他们更愿意收购同行业的竞争者,实行水平化与纵向化的战略路线,以此来迅速拓展自己的海外市场。
而且,欧美公司更青睐与走多品牌的路线,我们可以看到,在联合利华和宝洁的旗下没有直接冠以“联合利华”与“宝洁”的产品出售,取而代之的是花样繁多的各色自主创立或是收购而来的品牌。
我认为这两个方面是日本公司明显有别于欧美公司的所在。
出师表两汉:诸葛亮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