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山艮岳造景手法的现代运用——以艮岳园及艮岳园林博物馆设计方案为例
探析北宋艮岳的园林艺术特点

2019.11艮岳是宋徽宗亲自参与设计和主持修建的一座皇家宫苑。
它的规模宏大,周围十多里,造园运用了山水画创作理论和景观组织方法,把诗情画意融入到园林空间的营造中,使得造园艺术达到了极高的水平,是皇家园林的杰作与创新。
艮岳在中国园林发展史上有里程碑的意义,在中国古典园林史上占有极高的地位。
1 宫苑的整体布局在此之前的皇家园林几乎都是采用规则式布局,强调几何图案之美,体现皇家园林的雄伟与庄严。
而寿山艮岳完全没有采用中轴对称,一切顺其自然布局。
整个园林以含蓄、幽雅、意境深远见长。
整个园林东部以山取胜,西部以水见长,形成山环水抱的格局。
园林景观丰富,有山景、水景、花木景、药用植物景,农家村舍景等。
2 宫苑中的掇山2.1 主从分明全苑以东部万岁山为构图中心,山的掇叠,雄壮巍峨,为整个山系中的主岳,而南面的寿山和西面的万松岭则是宾是辅。
由此我们可以体会到园林掇山上要分主宾,有尊辅。
2.2 掇山秀美万岁山的山体轮廓仿杭州凤凰山,先用土堆筑,再用太湖石堆叠,形成一座长数百步,高百尺,洞数十的大型人造山。
在万岁山上建亭子,既可作为制高点俯瞰全园的景色,又可远借园外之景,同时可与寿山和万松岭形成对景。
这三座假山的石材以太湖石和灵璧石为主。
三山之间,冈峦或收放、或开合,形成峡谷或峪沟,山上建亭台,山腹有山洞,山下有溪流、水池环绕,此外,山上还有瀑布、蹬道、木栈道等景观。
2.3 特置孤石的应用宋代玩赏奇石成风,宋徽宗也爱石成癖。
开始建造艮岳时,他就命大将在苏州、杭州一带,搜集奇花异木、嶙峋美石。
花石到手后,多经水路运河,十船一组,称作一“纲”,千里迢迢,运至京城汴京。
艮岳中也将一些奇特的巨石用于特置孤赏。
一些主要的石峰有宋徽宗根据其形态赐名,如“神运、舞仙、玉麒麟、伏犀、万寿、朝日生龙、滴翠岩、积雪岭”等。
这些独立特置的石,纯粹取之自然,而非艺术家创作的作品。
3 宫苑中的理水3.1 理水系统完整艮岳的水源引自西北的景龙江,流经小水池曲江,经白龙洲流入万岁山西麓,在此分流。
寿山艮岳造景手法的现代运用——以艮岳园及艮岳园林博物馆设计方案为例

寿山艮岳造园技法在开封古城更新中的运用——以艮岳园及艮岳园林博物馆设计方案为例朱婕妤摘要:寿山艮岳(以下简称艮岳),以其高超的园林造诣以及举全国之力营造出来的“人间仙境”一直为风景园林人所津津乐道。
开封提出古城复兴的战略目标,为了迎合“一城宋韵半城水”而去复建艮岳,其可行性几乎为零。
在开封水系一期艮岳园的建设中,我们既要体现艮岳园林精魂,又不能盲目地全面复建。
因此,我们深入研究其独特的空间布局、造景手法,并在原址1/17的范围内通过园林、建筑、园艺等方式进行重构。
通过“以小见大、取其精华、虚实结合、再现辉煌”的手法建造全国唯一一座以艮岳为主题的园林博物馆。
本文拟从艮岳的核心价值入手,探讨艮岳园林博物馆的设计难点与对策,以及艮岳园林博物馆的空间布局、景观营造的具体手法与读者分享。
关键词:寿山艮岳造景开封园林博物馆北宋道教开封古城在城市总体规划中提出“古城复兴”、建造宋城的战略目标,并构建“一城宋韵半城水”的城市景观,其城市构架将遵循着北宋汴梁城的空间格局进行改造。
作为宋代汴梁城重要的园林空间,艮岳的复建与否和如何复建一直是争论不休的话题。
艮岳作为北宋皇家园林的代表,以其高超的园林技艺,独特的艺术品位冠绝众园。
然其毕竟是穷尽全国之力营造而成,现代开封复建占地50公顷的艮岳其可能性几乎为零。
历史不可能重演,但艮岳的园林精魂却可以通过现代的方式进行展现。
笔者受开封市城乡规划局委托进行艮岳园及艮岳园林博物馆(以下简称博物馆)的详细设计,该项目总占地面积为6公顷,其中艮岳博物馆区占地2.82公顷。
1艮岳核心价值艮岳作为开启自然山水园格局的皇家园林,其核心价值总结来说是五个“最”。
最崇道,它体现了宋徽宗崇拜神霄派道教文化而创造的人间仙境。
艮岳的园林意境、建筑名称均与道教文化相关。
最仙境,艮岳是按照徽宗的画作《寿山艮岳图》“按图度地”进行修建的,充满诗情画意。
最壮观,建筑融入自然环境,三个最著名的建筑分别为绛霄楼、津殿和萼绿华堂。
艮岳的造园意境漫谈

艮岳的造园意境漫谈艮岳的兴毁皆于北宋末期的一代皇家名苑,它的兴建在整个宋代历史上是相当重大的事件,自靖康元年金兵攻陷汴梁时被毁后,关于艮岳的话题便经久不竭,形成了一种颇为特殊的文化现象,可以说言之宋史必及艮岳,而说到艮岳必说起宋徽宗,可以说宋徽宗的艺术修养对艮岳的建造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作为一所宫苑,其影响之深远也已远远超出了造园的范畴。
就造园角度,作为京都开封的一代名苑,艮岳处在中国园林发展重要的转型时期,在整个中国古代园林史中占有极其重要和特殊的地位。
本文就宋徽宗的艺术修养与艮岳的造园意境做一个介绍。
1. 宋徽宗的错位人生。
宋徽宗赵佶(1082—1135),宋神宗第十一子,在位期间,穷奢极侈,荒淫无度。
靖康二年(1127年),与钦宗一同被金兵俘掳。
后被押往北边囚禁,死于五国城(今黑龙江依兰)。
他是中国历代帝王中,艺术天分最高的皇帝。
在中国书法史和美术史上,他享有无可争辩的崇高地位。
宋徽宗在当上皇帝之前,确实也是一个多才多艺好学上进,相当讨人喜欢的好皇子,在宫廷内外,朝野上下都有很不错的口碑。
2. 艮岳的前身。
“丁酉政和七年……作万岁山……上之初即位也。
皇嗣未广。
道士刘混康以法符水。
出入禁中。
建言京城西北隅。
地协堪舆。
傥形势加以少高。
当有多男之祥。
始命为数仞冈阜。
已而后宫占熊不绝。
上甚喜。
于是崇信道教。
土木之工兴矣。
一时因而逢迎。
遂竭国力而经营之。
至是命户部侍郎孟揆筑土增高。
以象余杭之凤凰山。
”按以上史料推论,艮岳的前身似乎可以上溯至元符三年(1100 年)时刘混康②谏言所为之数仞冈阜。
但据多方考证,艮岳并非位于京城西北隅,而是东北隅。
3. 宋徽宗与艮岳的兴建。
“政和七年,始于上清宝宫之东作万岁山”[3]。
万寿山指的就是艮岳,是一座人工堆砌的巨大的假山园林。
艮岳是经过周详的规划设计,然后根据图纸施工建造的,园林的设计者就是以书画著称的宋徽宗赵佶本人,因此艮岳具有浓郁的文人园林意趣。
宋徽宗造此园林,不惜大费财力、物力、人力,巧取豪夺,达到玩物丧志的地步。
艮岳的造园艺术成就

艮岳的造园艺术成就筑山:天然山岳典型化的概括。
置石:出现特置石。
理水:有完整的水系、几乎包罗了内陆天然水体的全部形态。
植物配置:植物品种多且配置方式有孤植、丛植混交及片植等方式。
建筑:建筑40余处,几乎包罗了当时的全部建筑形式。
根据各种文献的描述来瞧,艮岳称得起就是一座叠、理水、花木、建筑完美结合的具有浓郁诗情画意而较少皇家气派的风格特征与宫廷造园艺术的最高水平。
文人园林风格特点:简远、疏朗、雅致、天然四个方面。
伽蓝七堂制:伽蓝又称僧园、僧院,原意指僧众所居之园林,然一般用以称僧侣所居之寺院、堂舍。
直至后世,一所伽蓝之完成,须具备七种建筑物,特称七堂伽蓝。
伽蓝七堂”制形成于宋代,伽蓝七堂”的布局同我国传统四合院布局几乎完全一致,从此成为我国佛寺建筑的固有标准。
宋朝寺观园林确立了“伽蓝七堂”制度。
祠堂园林晋祠:就是现存的最古老、规模最大、园林氛围极浓郁的祠堂建筑群。
“鱼沼飞梁”:圣母殿以南为架在方形水池上的宋构十字形桥。
《营造法式》就是代表我国古代建设科学与艺术巅峰状态的典籍,记载着宋代建筑的制度、做法、用工、图样等珍贵,对研究中国建筑、理解其理念与精神有着深远的意义。
《花镜》就是中国最早刊行的一部花卉园艺学专著。
元、明的皇家园林御花园:在内廷中路坤宁宫之后。
这个位置也就是紫禁城中轴线的尽端,体现了封建都城规划的“前宫后苑”的传统格局。
三山五园:就是北京西郊一带皇家行宫苑囿的总称,就是从康熙朝至乾隆朝陆续修建起来的。
有关三山五园的具体所指,目前公认的说法为香山,万寿山,玉泉山。
三座山上分别建有清漪园(颐与园卜静宜园、静明园,此外还有附近的畅春园与圆明园,统称五园文人造园家李渔《一家言》文震亨《长物志》计成——《园冶》园说凡结林园,无分村郭,地偏为胜,开林择剪蓬蒿;景到随机,在涧共修兰芷。
径缘三益,业拟千秋,围墙隐约於萝间,架屋蜿蜒於木末。
山楼远,纵目皆然;竹坞寻幽,醉心既就是。
轩楹高爽,窗户虚邻;纳千顷汪洋,收四时之烂缦。
叠山经典 雅韵流芳 艮岳与中国园林中的叠山造景

地:诸林
山 川
: :这
多 享
。 营
。,
,
的 迅
祥 瑞
象 征
不 胜
一庭 ,院
紫 禁
大 肆
-期
之 门
W¾ 此 帝 rf苑
求 毕 , 数 以 大 城 收 府 材, 游御
。集或的期门
罗 艸 侖营
M
,晶
性
.*气 ( 充 盈 , 这
禹
贽
, 为 恫 林
II是 :
頸 增
帝
E
生 机
;?建
『 气
M韵
林
鶴 鹿
纳
X
的 方
经
园 林
典
中
的 叠
雅
山 造
韵
景流
芳
黄
刘
晓
珊 珊
黄
刘
晓
珊
珊
:
:
著 向北画 著 员 同
有为 风
•北 最
京 林 业
》 等
有 不
, 研
究
济 大 学
方园大
朽方建
古林学
代理园
私论林
家与学
园 林 研 究 等
历 史 、 园 林 绘 画
院 副 教 授 ,
研 究 方
的 林 泉 —
向 为 历 史 景
筑 与 城 市
中 国
观规 '划
皇
家
园
林
如聚 天 古 使 些 冇造皇
入于 法 代 皇 皇 盛园家 囲一 地 皇 帝 家 名林园
艺
苑园 的 家 暇 园 的向林 天之 选 造 日 林 皇为, 宫内 址 园 临 耗 家历在
术
。 , 规 道 景 费 M代 古
艮岳中园林石的妙用

浅谈艮岳中园林石的妙用摘要:中国古典园林有无石不成园的说法,石头成为中国古典园林中最基本的造园要素之一。
艮岳石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皇家园林之一。
这座园林由筑山叠石而起,也正是石头成为北宋灭亡的一个导火索,因筑艮岳引起的“花石纲”成了一个王朝的墓志铭。
艮岳可谓是一个因石而生,因石而毁的园林。
那么艮岳中的石头有是什么样的石呢。
是如何发挥了中国园林中石的实用与虚用的?文章立在分析艮岳中园林石的各种妙用。
关键词:园林石;艮岳;意境;实用;虚用中图分类号:k92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山、水、植物、建筑乃是构成园林的四个基本要素,筑山、理水、植物配置、建筑营造便相应成为造园的四项主要工作,或者说是四个主要手段。
筑山就离不开叠石。
宋徽宗赵佶笃信道教,听信道士之言在京城内东北方向筑山则皇帝必多子嗣。
此山初名万岁山,后改名艮岳。
艮岳内的石除筑山还有很多其它单块的置石。
用了五六年的时间共有十多万块石头从南方运抵北宋东京汴梁的艮岳。
中国古典园林在美学上的最大特点是重视艺术意境的创造。
在美学上园境和诗境、画境是共通的,有共同之处。
这共同之处就是“境生于象外”。
诗歌、绘画的意境是借助于语言或线条、色彩构成的。
而园林的意境则要借助实物来构成。
园林中的石是一种既有具象之美,又富抽象之意的造园要素。
它既是具体之物,可以构置实有的园林空间,又兼具艺术符号的灵动抽象,富于意义的阐发空间。
能够以有形沟通无形,从有限跨越无限,创造出于“境生于象外”的意境空间。
园林石就是具备以上特性的造园材料。
石在具体的园林意境营造过程中,其作用可分两方面:一是实用,一是虚用。
园林中石的“实用”是指“石”在具体的园林环境中,依凭其物质形态所起的造景功能。
这主要是指石在“意境”中作为审美客体的功用。
“虚用”是由于“石”本身所具有的隐喻意义在审美主体身上引发的联想和意义生成。
实用依凭着石的物质属性及物态形式,重于实境的营建。
虚用阐发了寄寓在“石”身上抽象的文化含义以及由此引发的审美遐思,重于虚境中“意”的营造。
探析文人眼中的园林——以宋徽宗设计的艮岳为例

2018·05一、艮岳的简介艮岳,是宋代时期,能诗善画的宋徽宗亲自设计———属于一座典型的山水宫苑。
在构园设计时,他是以情立意,将文人情怀恰到好处融入设计当中,因此,艮岳无处不体现着诗词品题为景观主题的境界,给世人留下宝贵的“财富”。
在艮岳的造园中,宋徽宗不惜耗费人力、物力来修建艮岳,将天南海北稀有植物品种运到汴京,还将别具一格的山石,不远千里运回汴京,费尽心血地精心设计每一处景,做到步移景异,还有最佳观赏面。
每一处绝佳景色都如宋徽宗亲手绘制的画卷。
以山、水、植物创作为主题,园林承载着诗情画意,利用诗文和绘画进行审美点化,不难发现,艮岳注重意境美的创造,将自然之美注入“诗情画意”和“环境美”的新定义中,从而呈现在世人面前的是其独特的、具有文人园林意趣的意境美。
艮岳是中国园林成熟时期的代表,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中国古代园林作品。
园林的发展在唐宋时期达到成熟阶段,主要是以写意山水园林来表现大自然之美。
造园时采用的技巧,具有以下几点构成要素,如叠石、堆山、理水、建筑、植物等。
中国园林源于自然、抽象自然,是对自然的高度概括,体现出人需要的诗情画意。
二、艮岳的发展历程昙花一现,飞鸿踏雪,世间万物皆随河而去,时间也不例外。
一千年前,河南开封曾经是最繁华的大城市;一千年前,这里曾有一座空前绝后的宫苑;一千年前,那是一个诗情画意、词章纵横的时代,也是一个渴望表达的时代。
那年的春天,十几岁的皇子赵佶,这个拥有艺术天赋的青年,由于哲宗皇帝的暴病身亡,意外的被推上了历史的舞台。
千百年来,周而复始,每一位新君主都会给人们带来新的希望,在徽宗执政期间,他力争创一个超越前人的太平盛世,一个前所未有的新家园。
三、文人雅士眼中的艮岳文人雅士眼中的世外仙境究竟是怎样的呢?是否能将内心深处的世外桃源呈现在人们眼前呢?艮岳的建成,让人们身临其境,体会到了仙境、桃源。
于徽宗执政期间,为什么要造园?所具备的条件有哪些?是因为生活极度富裕,处在一个太平盛世时期?是因为中国人对世外仙境的探寻与渴望?是因为徽宗急切地想把自己从书画里感受到艺术精髓展现出来?最后的结论是,这些应该也必须是造园的重要原因。
中外园林史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共6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上林苑:上林苑本为秦代营建的一处苑囿,汉武帝时扩而广之为上林苑。
上林苑位于关中腹地,方圆广大,离宫别馆丰富,植物畅茂复杂,湖泊众多。
苑中养百兽,供天子秋冬射猎。
上林苑南傍南山,北临渭水,岗峦起伏,泉源丰富,林木蓊郁,鸟兽翔集,自然生态环境异常优美,是中国园林史上融都城、宫苑、园林于一体的最大的一座皇家园林。
2、留园:苏州四大名园之一,园子分西、中、东三部分,西区以山景为主,中区以山、水兼长,东区以建筑取胜。
收集了太湖石12峰置于园内。
其中以东区东部,正厅院中的“冠云峰”、“瑞云”、“岫云”三峰为主景的庭院最为有名。
留园的两个突出特点:丰富的石景,多样变化的空间之景。
3、阿房宫:阿房宫是秦都咸阳宫殿建筑的后起者和最大者,是中国历史上最着名的宫殿建筑群,规模宏大,雄伟壮观。
它代信宫而起,是皇帝举行大朝的朝宫。
阿房宫是由阿城、划、设计、施工一集各种局部,细部处理的综合性的着作。
园冶是理论与时间相结合,技术和艺术相结合,言简意赅,颇有独到见解。
它不仅是系统地论述江南园林的一部专着,分)1、苏州四大名园分别是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和留园。
2、我国最早有文字记载的作为游憩生活境域的形式是囿。
3、东汉着名的皇家苑囿上林苑,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座皇家园林。
它开我国造园“一池三山”的人工山水布局的先河,还开创了“园中园”造园手法,形成苑中有苑,苑中有宫,苑中有馆的格调。
4、唐代长安城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规划布局最严谨的一座大城市。
5、着名的三山五园是玉泉山的静明园、万寿山的清漪园,香山的静宜园及畅春园、圆明园。
6、美国纽约中心公园的设计者是奥姆斯特得。
7、意大利园林以台地园着称,着名的埃斯特别墅即是建在提沃利山顶上的台地园。
园内装有无数的水景和喷泉。
三、简答题:(共4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江南园林的特点?江南园林——叠石主要太湖石和黄石,小型假山几乎全部叠石而成;园林植物以落叶树为主,配合若干常绿树,再辅以藤、竹、花草等点缀;建筑以高度成熟的江南民间乡土建筑为主,兼驻皖南、北方的风格;深厚的文化积淀、高雅的艺术格调和精湛的造园技巧,三大风格之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寿山艮岳造园技法在开封古城更新中的运用——以艮岳园及艮岳园林博物馆设计方案为例朱婕妤摘要:寿山艮岳(以下简称艮岳),以其高超的园林造诣以及举全国之力营造出来的“人间仙境”一直为风景园林人所津津乐道。
开封提出古城复兴的战略目标,为了迎合“一城宋韵半城水”而去复建艮岳,其可行性几乎为零。
在开封水系一期艮岳园的建设中,我们既要体现艮岳园林精魂,又不能盲目地全面复建。
因此,我们深入研究其独特的空间布局、造景手法,并在原址1/17的范围内通过园林、建筑、园艺等方式进行重构。
通过“以小见大、取其精华、虚实结合、再现辉煌”的手法建造全国唯一一座以艮岳为主题的园林博物馆。
本文拟从艮岳的核心价值入手,探讨艮岳园林博物馆的设计难点与对策,以及艮岳园林博物馆的空间布局、景观营造的具体手法与读者分享。
关键词:寿山艮岳造景开封园林博物馆北宋道教开封古城在城市总体规划中提出“古城复兴”、建造宋城的战略目标,并构建“一城宋韵半城水”的城市景观,其城市构架将遵循着北宋汴梁城的空间格局进行改造。
作为宋代汴梁城重要的园林空间,艮岳的复建与否和如何复建一直是争论不休的话题。
艮岳作为北宋皇家园林的代表,以其高超的园林技艺,独特的艺术品位冠绝众园。
然其毕竟是穷尽全国之力营造而成,现代开封复建占地50公顷的艮岳其可能性几乎为零。
历史不可能重演,但艮岳的园林精魂却可以通过现代的方式进行展现。
笔者受开封市城乡规划局委托进行艮岳园及艮岳园林博物馆(以下简称博物馆)的详细设计,该项目总占地面积为6公顷,其中艮岳博物馆区占地2.82公顷。
1艮岳核心价值艮岳作为开启自然山水园格局的皇家园林,其核心价值总结来说是五个“最”。
最崇道,它体现了宋徽宗崇拜神霄派道教文化而创造的人间仙境。
艮岳的园林意境、建筑名称均与道教文化相关。
最仙境,艮岳是按照徽宗的画作《寿山艮岳图》“按图度地”进行修建的,充满诗情画意。
最壮观,建筑融入自然环境,三个最著名的建筑分别为绛霄楼、津殿和萼绿华堂。
规模之大,规格之高无出其右者。
最纯粹,群植成景,片植成林。
有梅岭、斑竹麓、海棠川、梅渚、芦渚、椒崖、药寮等纯粹植物造景的区域。
最朴素,人工自然山水园林首开先河,有人工瀑布,甚至人工“云雾”。
2 艮岳园林博物馆的设计难点及设计策略2.1设计难点与北京的中国园林博物馆不同,艮岳园林博物馆是全国唯一一个以艮岳为展示内容的主题博物馆。
如何从形式到内容都满足人们对艮岳的期待是设计要解决的首要难题。
(1)有文字记载,无图无真相目前能找到文字记载的是宋徽宗的《艮岳记》及蜀僧祖秀的《华阳宫记》,但因其文字精练,每涉及景点寥寥星语,甚至景点仅为罗列,难以有准确的定论。
至于有关艮岳的图纸,除汪菊渊先生在《中国古代园林史》一书中绘制了平面示意图(图1),朱育帆先生的“艮岳图想(图2)”以及被中国园林博物馆收录的《艮岳》小影片之外,再无其他更为权威、全面的图纸。
图1 汪菊渊“寿山艮岳平面示意图” 图2 朱育帆“艮岳图想”艮岳的真实情景一直是个未解谜团,笔者根据《艮岳记》和《华阳宫记》的文字记载,并参考了杭州凤凰山地形图、《中国古代园林史》、中国道教建筑、北宋古典建筑布局,绘制出了艮岳猜想图(见图3)。
策略一:神似多于形似的“山包水”和“建筑包水”。
艮岳园及博物馆的设计过程中,追求其神似多于神似。
首先通过绘制艮岳猜想图,进行图文的对应。
艮岳的总体格局体现出“山包水”的形式,以东北处艮岳为主峰,以南部寿山为次峰,以万松岭和斑竹麓为配峰,四周山体连续,并以主山艮岳主峰最为高耸,高90步(古代一步为半米,即45米),是全园的制高点。
山体在外围拱峙,中心是一块平陆,并有大量的水系景观。
图3 艮岳猜想图(作者手绘)6公顷的艮岳园进行艮岳山水大空间格局的模拟,形成外围空间;制高点同样安排在园区东北部,高度为12m。
艮岳博物馆所在区域模拟艮岳的中心平陆区域,通过建筑包水营造空间围合感,层层浓缩,层层递进。
图4 艮岳园总体鸟瞰图(吕悠手绘)策略二:再现人工水系景观艮岳中的水系景观要素分为三种:一是水源、二是水形、三是水景工程。
1)水源分两种:一种为自然水源即景龙江,是艮岳真正的水源;一种为山间瀑布形成的山涧,是艮岳的意向水源。
水自景龙江分流进入艮岳,分两支:一支向东进入艮岳与万松岭形成的隘口,经过西庄、海棠川进入大方沼;一支向西并沿万松岭向南,在上下关处进入平陆区域,并最终汇入凤池中。
园中“瀑布下入雁池”、“水出石口,喷薄飞注如兽面”、“山阴置木柜,绝顶开深池,车驾临幸……开闸注水而为瀑布”,分别记载了紫石崖瀑布屏、白龙沜不同的人工水口形态,此二处是作为艮岳中的“活水源头”进行创作的。
2)水形分为池沼、峡谷溪流、潭渊、瀑布和喷泉五种。
选取其中的核心景观大方沼、紫石壁瀑布作为园区的主要水系景观,并配合以喷泉和峡谷溪流作为点缀。
3)水景工程则分为人工景观和自然景观。
自然景观中较为多见,如人工景观中的木柜瀑布(紫石壁)最为特色,是人工山水园的典型代表,且观赏性极强,非常适合作为公共空间的观赏对象。
(2)如何用1/17的面积,再现寿山艮岳的辉煌成就?艮岳原址面积约50公顷,艮岳园面积为6公顷,而其核心区(艮岳博物馆)的面积仅为2.82公顷,1/17的占地面积要全面再现艮岳的园林景观非常困难,并且艮岳的园林内涵之丰富,景观形式之多样,工艺技巧之繁复以及审美水平之高可说是别开生面,独具一格。
策略三:取其精华,以小见大,虚实结合,将艮岳中的核心景观进行分类,选择其中的重点建筑、特色山水、植物、动物景观在艮岳园中进行布局,而其他的内容则可通过室外公共空间及博物馆建筑内部进行虚拟展示。
艮岳园呈现了“十字轴”的空间格局。
其艮岳南园与艮岳北园通过建筑——水体——建筑形成了贯穿南北的轴线,南起挥云厅,经绛霄楼过大方沼,最终指向北部凝真观。
将艮岳中的重点建筑布置在轴线上。
在园中东北部设置主峰,高度控制在9m ,其西侧为万松岭,南部为寿山中的梅岭,向西则是斑竹麓。
艮岳南园以博物馆为核心,艮岳北园则以清斯阁为核心,形成了“一楼一阁”的建筑控制点。
作为艮岳园的核心,艮岳博物馆浓缩寿山艮岳中皇家建筑之精华,以仿宋式园林建筑再现艮岳之精美片段,通过建筑和园林以及高科技技术再现艮岳园林恢宏场面。
(3)空间布局如何确定?园林元素的撷取或属容易,但布局却不能随意。
既要展现艮岳园林精髓,还必须满足现代博物馆公共建筑的规范要求。
博物馆的空间格局、建筑体量、交通流线以及园林景观都必须具备“艮岳”与“园林博物馆”的双重属性。
策略四:黄金分割的空间布局图6 艮岳园空间布局分析图(东立面)艮岳园南北轴长390米,将博物馆主体建筑绛霄楼安排在黄金分割点145米处,形成了整体空间的黄金分割。
以绛霄楼(主楼)作为空间中的参照物,并以此确定艮岳博物馆中其他主主体建筑的高度及体量,并确定其北面大方沼体量以及绛霄楼的最佳观赏点位置。
从博物馆南侧的龙亭北路向北,建筑高度逐级抬升,体量逐渐增大,形成了庄重平稳的视觉效果。
图5 艮岳园空间布局图7 绛霄楼高度与视距分析策略五:三足鼎立的核心建筑及最佳观景点设置艮岳的“宫室台榭,卓然著闻者,曰‘琼津殿、绛霄楼、绿萼华堂’。
”博物馆将三个主体建筑布置成三足鼎立的格局。
总体布局为“一楼两院”;一楼即坐看云起“绛霄楼”;两(自然山水)院即行云流水“琼津殿”、暗香疏影 “萼绿华堂”;绛霄楼与津殿北殿、萼绿华堂之间形成一个等腰三角形。
1)绛霄楼(含基座)高35m ——根据观赏物高度与最佳视距为2-3倍的原则,观赏绛霄楼的最佳距离应为70-105m 。
因此将艮岳南入口广场北段建筑挥云厅设置在105m 处,从挥云厅到龙亭北路之间的空间均可以用于观览博物馆全景,视野开阔,景象完整。
而进入挥云厅之后的场地是观赏绛霄楼的最佳观赏点,视野紧凑,景物突出。
目前津殿北殿及绿萼华堂均为二层,能看到绛霄楼全貌。
2)琼津殿北殿高15.25m ,最佳视距30.5-45.75m ,最佳视点位于来仪所。
南殿8.4m ,最佳视距为16.8m-25.2m ,最佳视点位于龙亭北路(东西向均可)3)萼绿华堂高14.8m ,最佳视距29.6m-44.4m ,最佳观赏点位于承岚昆云亭处。
4)挥云厅高8.4m ,最佳视距为16.8m-25.2m ,最佳视点位于千里江山图南侧区域图8 艮岳博物馆核心建筑布局 图9 艮岳博物馆建筑最佳视点分析策略六:仿宋式经典建筑的再现1)明三暗二的楼阁图10 艮岳博物馆建筑高度与视域分析图据《艮岳记》记载,绛霄楼在雁池北侧,正对着喁喁亭,“峰峦崛起,千叠万复,不知其几千里,而方广兼数十里”。
“金碧间势极高峻在云表,无出其右者,绛霄楼也”即优美“金碧”山水(金碧,古代绘画设色,又作青绿)环境中,一座楼阁高企,仿佛在红色云霄之上。
因此赐名绛霄楼。
绛霄楼根据记载,建于三层高台之上。
外观为3层,内部看应为5层。
设计中为强调绛霄楼的中心地位,采用高规格的重檐歇山式十字脊顶带斗栱仿宋式建筑。
上层为三开间;中为平座带斗栱;下层五开间;其中平座和下层腰檐处为暗层。
建筑规模宏大,作为艮岳建筑群的主体建筑,展现其庄严恢宏的崇高地位。
图11 绛霄楼人视点效果图(张瀚绘制)图12 绛霄楼夜景及幻影成像“瑞鹤图”人视点效果图(张瀚绘制)图13 绛霄楼人视点效果图(张瀚绘制)2)工字殿琼津殿拟采用工字殿的形式,前殿为三秀堂,以平廊连接揽秀轩,建筑规整,空间具有灵活华丽和精巧的特点。
三秀堂外观为二层七开间,歇山抱厦式建筑。
揽秀轩外观为两层七开间,歇山式建筑。
“工字殿,自宋代起,作为主要建筑的构成模式。
宋代凡重要建筑多采用工字殿形制。
”——《中国古代建筑史》图14 津殿立面图图15 津殿鸟瞰图图16津殿平面布局图(4)如何体现“仙境”艮岳的最典型特征就是神霄皇帝居住的人间仙境。
在中国的传统宗教思想中,山是作为天神诸神降临的场所。
宣和四年徽宗亲自做《挥尘后录》卷二引,其中有:“高上金阙,则玉京之山。
神霄大帝,亦下游广爱。
而海上有蓬莱三岛,则帝王所都,先圣所宅,非形胜不居也。
”因此,艮岳的最重要的作用时天神降临的场所,而云雾和洞穴,则是仙境中最常见的两种景物。
策略六:飘飘渺渺的云雾景观艮岳首创的人造“云雾”景观——“贡云”及炉甘石、雄黄的妙用1)“云”——根据《齐东野语》卷七《三赠云贡云》道:“宣和中,艮岳初成,令近山多造油绢囊,以水湿之,晓张于绝岩危峦之间,既而云尽入,遂括囊以献,名曰贡云。
每车驾所临,则尽纵之。
须臾,滃然充塞,如在千岩万壑间。
然则不特可以持赠,又可以贡矣,并资一笑。
”2)“雾”——《葵辛杂识》前集《艮岳》“万岁山大洞数十,其洞中皆筑以雄黄及炉甘石。
雄黄则辟蛇虫,炉甘石则天阴能致云雾,蓊郁如深山穷谷。
后因经官拆卖,有回回者知之,因请买之,凡得雄黄数千斤,炉甘石数万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