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电网公司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指导意见

合集下载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进一步提升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进一步提升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进一步提升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能源局,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自然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应急管理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布日期】2022.01.10•【文号】发改能源规〔2022〕53号•【施行日期】2022.01.1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电力及电力工业正文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进一步提升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发改能源规〔2022〕5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能源局、工业和信息化厅(委、局)、财政厅(局)、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委、管委、局)、交通运输厅(局、委)、农业农村厅(局、委)、应急厅(局)、市场监管局(厅、委)、消防救援总队,国家能源局各派出机构,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十三五”期间,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充电技术快速提升,标准体系逐步完备,产业生态稳步形成,建成世界上数量最多、辐射面积最大、服务车辆最全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

但快速发展的背后仍存在居住社区建桩难、公共充电设施发展不均衡、用户充电体验有待提升、行业质量与安全监管体系有待完善等突出问题,亟需加快相关技术、模式与机制创新,进一步提升充电服务保障能力。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国办发〔2020〕39号),支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突破充电基础设施发展瓶颈,推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助力“双碳”目标实现,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到“十四五”末,我国电动汽车充电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形成适度超前、布局均衡、智能高效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能够满足超过20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

一、加快推进居住社区充电设施建设安装(一)完善居住社区充电设施建设推进机制。

国务院发布《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

国务院发布《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

国务院发布《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钱进
【期刊名称】《工程建设标准化》
【年(卷),期】2015(0)10
【摘要】为解决各地区、各部门在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认识不统一、配套政策不完善、协调推进难度大、标准规范不健全等问题,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近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布《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

意见明确,加快制修订充换电关键技术标准,完善有关工程建设、运营服务、维护管理的标准。

【总页数】1页(P39-39)
【关键词】基础设施建设;国务院办公厅;电动汽车;充电;标准规范;配套政策;技术标准;运营服务
【作者】钱进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2
【相关文献】
1.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 [J], ;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 [J], ;
3.必须把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学习《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的几点体会 [J], 魏昭峰
4.大力有序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 [J], 葛艳华
5.“互联网+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在即国办发布《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 [J], 武文卿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发改能源2015-1454号 -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设计(2015-2020 年)

发改能源2015-1454号 -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设计(2015-2020 年)

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 年)发改能源[2015]145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能源局)、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住房城乡建设厅(委、局),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为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4〕35号),科学引导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电动汽车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我们组织编制了《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年)》,现予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城乡建设部2015年10月9日一、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汽车保有量持续攀升。

大力发展电动汽车,能够加快燃油替代,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对保障能源安全、促进节能减排、防治大气污染、推动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充电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各类集中式充换电站和分散式充电桩,完善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是电动汽车普及的重要保障。

进一步大力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是当前加快电动汽车推广应用的紧迫任务,也是推进能源消费革命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

为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战略部署,根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 年)》(国发〔2012〕22 号),特制定本指南,期限为2015-2020 年。

二、发展基础“十二五”以来,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发展取得了突破,积累了经验,为下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设施建设稳步推进。

为落实国家新能源汽车示推广应用工作有关要求,各级政府和相关企业积极开展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建设主体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除部分大型央企外, 地方国企、民营企业、外资企业也逐步参与到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

截至2014 年底,全国共建成充换电站780 座,交直流充电桩3.1 万个,为超过12 万辆电动汽车提供充换电服务。

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标准

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标准

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标准
在现代社会,随着汽车的普及和环保意识的增强,电动汽车作为一种清洁能源
交通工具正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

而电动汽车充电设施作为电动汽车使用的基础设施之一,其建设标准至关重要。

首先,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建设应当符合国家的相关标准和规定。

国家标准
《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技术规范》(GB/T 20234-2015)中规定了电动汽车充电设施
的各项技术参数和要求,包括充电接口、充电设备、充电接口的安全要求等内容,建设单位应严格按照这些标准进行设计和建设。

其次,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建设应考虑使用者的便利性和安全性。

充电设施的
位置应选择在交通便利、停车方便的地方,便于电动汽车主人前往充电。

同时,充电站的布局应合理,避免因为设施建设不当导致交通拥堵或其他安全隐患。

另外,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建设还应考虑充电效率和设施的可持续性。

应选择
具备高效率的充电设备,确保电动汽车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充电,提高用户体验。

同时,建设单位还应考虑充电设施的配套设施,如太阳能充电板、储能设备等,以便实现更加环保的充电方式。

此外,为了保障用户的权益,建设单位还应提供充电设施的相关信息和服务,
包括充电费用标准、充电站位置查询、充电设备使用说明等内容,并建立健全的投诉和维权机制,及时解决用户在使用充电设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总的来说,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建设标准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考虑使用者便
利性和安全性,提高充电效率和设施的可持续性,同时保障用户的权益。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电动汽车的发展,促进清洁能源交通的普及。

2010-1-23国家电网公司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典型设计-Final

2010-1-23国家电网公司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典型设计-Final

ICS 备案号: Q/GDW国家电网公司指导性技术文件 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典型设计Typical designs of electric vehicle charging facilities(送审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电网公司 发 布前言根据国家电网公司电动汽车推广应用的需要,为保证电动汽车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特编制本指导性技术文件。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是国家电网公司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系列文件之一,根据《国家电网公司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指导意见》和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相关技术标准,按照“统一标准、统一规范、统一标识、优化分布、安全可靠、适度超前”的原则编制完成。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由国家电网公司营销部提出。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由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归口。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起草单位:国家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参与起草单位: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的主要起草人:贾俊国、朱金大、张浩、倪峰、李武峰、武斌、樊军德、赵明宇、王刚、孙广明、汪映辉、陈良亮、周斌、桑林、丁希辰、赵大伟。

目录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2.1 电动汽车相关技术标准 (1)2.2 电气技术标准 (1)2.3 土建技术规范 (2)2.4 给排水设计规范 (2)2.5 监控系统 (2)2.6 视频监控系统 (3)3 术语和定义 (3)4 充电设施典型设计 (3)4.1 交流充电桩典型设计 (3)4.1.1 概述 (3)4.1.2 交流充电桩分类 (3)4.1.3 交流充电桩技术指标 (4)4.1.4 交流充电桩功能规范 (4)4.1.5 交流充电桩标识设计 (4)4.1.6 交流充电桩的选型 (6)4.2 立体充电站典型设计 (6)4.2.1 概述 (6)4.2.2 立体充电站方案设计 (6)4.2.2.1 立体充电站选型分析 (6)4.2.2.2 几种典型立体充电站设计方案 (7)4.3 平面充电站典型设计 (10)4.3.1 大型充电站设计 (11)4.3.2 中型充电站设计 (11)4.3.3 小型充电站设计 (11)5 平面充电站子系统设计 (11)5.1 配电系统设计 (11)5.1.1 10kV配电系统配置原则 (11)5.1.2 配电系统主要设备选型原则 (13)5.1.2.1 配电变压器类型选择 (13)5.1.2.2 配电变压器容量选择 (13)5.1.2.3 高压开关选择 (13)5.1.3 0.4kV系统设计 (13)5.1.4 有源滤波及无功补偿装置(APF)设计 (14)5.1.4.1 有源滤波及无功补偿容量计算方法 (14)5.1.4.2 平面大、中型充电站有源滤波容量计算 (14)5.2 充电系统设计 (15)5.2.1 整车充电方式 (15)5.2.1.1 设计方法 (15)5.2.2 更换电池方式 (16)5.2.2.1 设计方法 (16)5.2.2.2 更换电池设备选择 (17)5.3 监控系统设计 (17)5.3.1 系统概述 (17)5.3.2 充电站监控后台 (18)5.3.2.1 后台构成 (18)5.3.2.2 系统功能 (18)5.3.2.3 系统技术指标 (20)5.3.3 配电系统监控 (20)5.3.3.1 配电系统监控配置方案 (20)5.3.3.2 配电系统监控设备配置 (21)5.3.4 安防(视频)监控系统设计 (21)5.3.4.1 系统建设目标 (21)5.3.4.2 系统结构 (21)5.3.4.3 充电站视频监控系统功能 (22)5.3.4.4 系统技术指标 (22)5.3.4.5 系统的配置准则 (23)5.3.5 计量计费系统 (23)5.3.5.1 系统概述 (23)5.3.5.2 系统功能 (25)5.4 标识系统设计 (26)5.4.1 设计目标 (26)5.4.2 设计方案 (26)5.4.2.1 远距离标识 (26)5.4.2.2 中距离标识 (27)5.4.2.3 近距离标识 (27)5.4.3 标识选用原则 (28)5.5 其它相关专业设计 (28)5.5.1命名方式 (28)5.5.2 总平面设计 (28)5.5.3 建筑设计 (30)5.5.3.1 平面部分 (30)5.5.3.2 剖面部分 (30)5.5.3.3 造型部分 (30)5.5.4 结构设计 (30)5.5.5 给排水设计 (30)5.5.5.1给水设计 (30)5.5.5.2 排水设计 (30)5.5.6 消防设计 (31)5.5.6.1 消防给水 (31)5.5.6.2 消防器材配置 (31)5.5.7 其它电气设计 (31)5.5.7.2 建筑物防雷设计 (32)5.5.7.3 接地与安全 (32)5.5.7.4 有线电视、电话和计算机网络 (32)5.5.7.5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32)6 充电设施主要设备选型 (32)6.1 充电机选型方法 (32)6.1.1 单台充电机选型方法 (32)6.1.2 多台充电机选型方法 (32)6.2 有源滤波无功补偿装置选型 (33)7 附件 (33)1 范围本典型设计编制了三类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典型设计方案,提供了充电设施设计和建设过程中的设备选型、配置方法,为充电设施的建设提供具体的设计参考,在实现充电设施基本功能的同时,提高充电设施的智能化、自动化水平,达到无人或少人值守运行,实现充电设施经济、安全、高效运行,展示国家电网公司良好企业形象的目的。

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典型设计

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典型设计

(1)满足《国家电网公司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指导意见》、《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典型设计》中对交流充电装置技术指标的要求;(2)交流充电桩采用单桩单充式结构,每个充电接口提供AC220V/7kW的交流供电能力;(3)具备对充电桩运行状态的综合测控保护能力如运行状态监测、故障状态监测、充电计量和充电过程的联动控制、短路保护、过流保护等;(4)设置指示灯、数码管显示器或触摸屏,显示运行状态;(5)设置急停开关、操作按键等必需的操作接口;(6)预留交流三相四线电子式多功能电能表的表位,进行交流充电计量;(7)设置刷卡机,支持IC卡付费方式,并配置打印机,提供票据打印功能;(8)具备过/欠压报警、充电接口的连接状态判断、联锁等功能;(9)提供完善的通讯功能,采用GPRS及以太网接口,可根据需要上传交流充电桩的运行状态参数,接受远程控制命令。

应遵循的主要标准电动汽车技术标准:GB/T 18487.1-2001《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一般要求》GB/T 18487.2-2001《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电动车辆与交流/直流电源的连接要求》GB/T 18487.3-2001《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电动车辆与交流/直流充电机(站)》GB/T 20234-2006《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插头、插座、车辆耦合器和车辆插孔通用要求》电气技术标准:GB/T 17215.322-2008《静止式有功电能表 0.2S 级和 0.5S 级》GB 17625.2-2007《电磁兼容限值对每相额定电流≤16A且无条件接入的设备在公用低压供电系统中产生的电压变化、电压波动和闪烁的限制》GB 17625.3-2000《电磁兼容限值对额定电流大于16A的设备在低压供电系统中产生的电压波动和闪烁的限制》DL/T 620-1997《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DL/T 621-1997《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GJB 3855-1999《智能充电机通用规范》国家电网公司标准:Q/GDW 399-2009《电动汽车交流供电装置电气接口规范》Q/GDW 400-2009《电动汽车充放电计费装置技术规范》以及其他相关标准(以上标准均执行最新版本)充电桩人机界面人机界面采用液晶触摸屏或其它方式,尺寸为5.7吋(可根据客户要求改为7寸、10寸等),显示信息丰富,界面友好充电桩状态指示故障指示灯:设置1个红灯,是故障信号总的指示灯,指示的故障包括联锁失败、过流、过压、欠压、失电、断路器跳闸(短路、漏电)、打印机故障(无纸和故障)、刷卡机故障;运行状态指示灯:设置1个绿灯,绿灯闪烁指示在充电状态,绿灯常亮指示充电完成或空闲状态;指示灯采用LED灯带的方式,设置在充电桩的顶部;背光照明指示灯:光控方式,采用光控开关,天黑后自动点亮,安装在透光板后部。

(完整版)国家电网公司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指导意见

(完整版)国家电网公司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指导意见

(完整版)国家电⽹公司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指导意见(1)满⾜《国家电⽹公司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指导意见》、《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典型设计》中对交流充电装置技术指标的要求;(2)交流充电桩采⽤单桩单充式结构,每个充电接⼝提供AC220V/7kW的交流供电能⼒;(3)具备对充电桩运⾏状态的综合测控保护能⼒如运⾏状态监测、故障状态监测、充电计量和充电过程的联动控制、短路保护、过流保护等;(4)设置指⽰灯、数码管显⽰器或触摸屏,显⽰运⾏状态;(5)设置急停开关、操作按键等必需的操作接⼝;(6)预留交流三相四线电⼦式多功能电能表的表位,进⾏交流充电计量;(7)设置刷卡机,⽀持IC卡付费⽅式,并配置打印机,提供票据打印功能;(8)具备过/⽋压报警、充电接⼝的连接状态判断、联锁等功能;(9)提供完善的通讯功能,采⽤GPRS及以太⽹接⼝,可根据需要上传交流充电桩的运⾏状态参数,接受远程控制命令。

应遵循的主要标准电动汽车技术标准:GB/T 18487.1-2001《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般要求》GB/T 18487.2-2001《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电动车辆与交流/直流电源的连接要求》GB/T 18487.3-2001《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电动车辆与交流/直流充电机(站)》GB/T 20234-2006《电动汽车传导充电⽤插头、插座、车辆耦合器和车辆插孔通⽤要求》电⽓技术标准:GB/T 17215.322-2008《静⽌式有功电能表 0.2S 级和 0.5S 级》GB 17625.2-2007《电磁兼容限值对每相额定电流≤16A且⽆条件接⼊的设备在公⽤低压供电系统中产⽣的电压变化、电压波动和闪烁的限制》GB 17625.3-2000《电磁兼容限值对额定电流⼤于16A的设备在低压供电系统中产⽣的电压波动和闪烁的限制》DL/T 620-1997《交流电⽓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DL/T 621-1997《交流电⽓装置的接地》GJB 3855-1999《智能充电机通⽤规范》国家电⽹公司标准:Q/GDW 399-2009《电动汽车交流供电装置电⽓接⼝规范》Q/GDW 400-2009《电动汽车充放电计费装置技术规范》以及其他相关标准(以上标准均执⾏最新版本)充电桩⼈机界⾯⼈机界⾯采⽤液晶触摸屏或其它⽅式,尺⼨为5.7吋(可根据客户要求改为7⼨、10⼨等),显⽰信息丰富,界⾯友好充电桩状态指⽰故障指⽰灯:设置1个红灯,是故障信号总的指⽰灯,指⽰的故障包括联锁失败、过流、过压、⽋压、失电、断路器跳闸(短路、漏电)、打印机故障(⽆纸和故障)、刷卡机故障;运⾏状态指⽰灯:设置1个绿灯,绿灯闪烁指⽰在充电状态,绿灯常亮指⽰充电完成或空闲状态;指⽰灯采⽤LED灯带的⽅式,设置在充电桩的顶部;背光照明指⽰灯:光控⽅式,采⽤光控开关,天⿊后⾃动点亮,安装在透光板后部。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电动汽车充电设备标准化设计方案-充电主控模块与功率控制模块通信协议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电动汽车充电设备标准化设计方案-充电主控模块与功率控制模块通信协议

充电主控模块与功率控制模块通信协议1 范围本部分规定了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直流充电控制器充电主控模块与功率控制模块之间基于控制器局域网(Control Area Network,以下简称CAN)的通信物理层、数据链路层、交互流程、报文分类、报文格式和内容的定义。

本部分适用于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直流充电控制器充电主控模块与功率控制模块之间的通信。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596 电动汽车术语IEC 60870-5-101 基本远动任务的配套标准(Transmission Protocols-Companion Standard for Basic Telecontrol Tasks)ISO 11898-1:2003 道路车辆控制器局域网络第1部分:数据链路层和物理信令(Road vehicle –Control area network (CAN) Part 1: Data link layer and physical signaling)SAE J1939-11:2006 商用车控制系统局域网CAN通信协议第11部分:物理层,250K比特/秒,屏蔽双绞线(Recommented practice for serial control and communication vehicle network Part 11: Physical layer–250K bits/s, twisted shielded pair)SAE J1939-21:2006 商用车控制系统局域网CAN通信协议第21部分:数据链路层(Recommented practice for serial control and communication vehicle network Part 21: Data link layer)3 术语和定义GB/T 19596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满足《国家电网公司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指导意见》、《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典型设计》中对交流充电装置技术指标的要求;
(2)交流充电桩采用单桩单充式结构,每个充电接口提供AC220V/7kW的交流供电能力;
(3)具备对充电桩运行状态的综合测控保护能力如运行状态监测、故障状态监测、充电计量和充电过程的联动控制、短路保护、过流保护等;
(4)设置指示灯、数码管显示器或触摸屏,显示运行状态;
(5)设置急停开关、操作按键等必需的操作接口;
(6)预留交流三相四线电子式多功能电能表的表位,进行交流充电计量;
(7)设置刷卡机,支持IC卡付费方式,并配置打印机,提供票据打印功能;
(8)具备过/欠压报警、充电接口的连接状态判断、联锁等功能;
(9)提供完善的通讯功能,采用GPRS及以太网接口,可根据需要上传交流充电桩的运行状态参数,接
受远程控制命令。

应遵循的主要标准
电动汽车技术标准:
GB/T18487.1-2001《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一般要求》
GB/T18487.2-2001《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电动车辆与交流/直流电源的连接要求》
GB/T18487.3-2001《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电动车辆与交流/直流充电机(站)》
GB/T20234-2006《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插头、插座、车辆耦合器和车辆插孔通用要求》
电气技术标准:
GB/T17215.322-2008《静止式有功电能表0.2S级和0.5S级》
GB17625.2-2007《电磁兼容限值对每相额定电流≤16A且无条件接入的设备在公用低压供电系统中产生的电压变化、电压波动和闪烁的限制》
GB17625.3-2000《电磁兼容限值对额定电流大于16A的设备在低压供电系统中产生的电压波动和闪烁的限制》
DL/T620-1997《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
DL/T621-1997《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
GJB3855-1999《智能充电机通用规范》
国家电网公司标准:
Q/GDW399-2009《电动汽车交流供电装置电气接口规范》
Q/GDW400-2009《电动汽车充放电计费装置技术规范》
以及其他相关标准(以上标准均执行最新版本)
充电桩人机界面
人机界面采用液晶触摸屏或其它方式,尺寸为5.7吋(可根据客户要求改为7寸、10寸等),显示
信息丰富,界面友好
充电桩状态指示
故障指示灯:设置1个红灯,是故障信号总的指示灯,指示的故障包括联锁失败、过流、过压、欠压、失电、断路器跳闸(短路、漏电)、打印机故障(无纸和故障)、刷卡机故障;
运行状态指示灯:设置1个绿灯,绿灯闪烁指示在充电状态,绿灯常亮指示充电完成或空闲状态;
指示灯采用LED灯带的方式,设置在充电桩的顶部;
背光照明指示灯:光控方式,采用光控开关,天黑后自动点亮,安装在透光板后部。

充电桩保护功能
具有漏电保护、短路保护、过流、过压、欠压保护等保护功能。

除短路和漏电保护外,其它保护功能通过充电控制器控制接触器实现,以实现自恢复;短路和漏电
保护选用带漏电保护的微型断路器实现。

计量计费功能
电度表配置
每个充电桩预留电子式多功能电度表表位(宽200mm x高300mm),电度表选0.5级,单相10-
40A;充电桩控制器与智能电度表进行通信(RS485)。

刷卡方式
吞卡式或非接触刷卡式。

充电方式
按充电计费方式,共可分如下几种:
1)按电量充电
2)按时间长短充电
3)充满为止
4)按金额充
按充电启动方式划分,有以下两种方式
1)即到即充
2)定时充电
充电计费过程
1).充电客户可在就近营业网点租用充值卡,在卡内预存充电金额。

(可考虑收取充值卡押金)
2).充电前将卡插入充电桩读卡器,充电桩读取卡信息,进入操作界面,进入操作界面后,提示用户接上充电接头,充电桩读取卡内余额,作为充电参考,设置好参数后,卡被锁定(只有充电结束后,在本充电桩上再次刷卡结算后,该卡才能再次在其他充电桩上使用),充电接口机械锁定。

3).开始充电,充电桩将提示将卡取走,充电桩进入充电状态,禁止任何操作,只有再次插入启动该次充电的卡才能进行操作。

4).用户将卡插入充电桩读卡器,此时,可以查询充电状态,或者手动结束充电,充电桩将费用从卡内扣除,解除对该卡的锁定,解除对充电接口的机械锁定。

5).充电结束后,客户可将充值卡在就近营业网点办理退费手续,退还卡内余额及充值卡押金。

结算系统
包括结算系统、结算设备、售卡/充值系统等。

通讯功能
通过CAN通许方式与充电站监控后台通讯,提供充电桩的工作状态等信息;通过RS485与计量计费系统通讯,提供充电信息。

打印功能
可选用串口热敏式打印机或针式打印机,以实现打印功能。

急停按钮
具备急停按钮,以便在紧急情况时能够强行终止充电。

急停按钮外部加防护罩,只有破坏防护罩才能按下急停按钮,防止误操作和人为破坏。

3.其它技术要求
标识系统
交流充电桩整体形象满足国家电网公司标识系统的一般要求。

有明显的发光指示,确保夜间使用易于查找和辨别。

并配备户外遮雨设施。

结构要求
交流充电桩壳体应坚固;结构上须防止手轻易触及露电部分。

设计外观标识应符合国家电网公司统一要求标准。

电源要求:
采用单相220V;
允许电压波动范围为220V±10%;
频率:50Hz±1Hz。

IP防护等级
交流充电桩应遵守IP32(在室内)或IP54(在室外),室外环境应用时应设置必要的遮雨设施。

三防(防潮湿,防霉变,防盐雾)保护:
交流充电桩内印刷线路板、接插件等电路应进行防潮湿、防霉变、防盐雾处理,保证充电机能在室外潮湿、含盐雾的环境下正常运行。

防锈(防氧化)保护:
交流充电桩铁质外壳和暴露在外的铁质支架、零件应采取双层防锈措施,非铁质的金属外壳也应具有防氧化保护膜或进行防氧化处理。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
MTBF应不小于30000h。

4.交流充电桩接口/连接器要求及技术指标
4.1接口要求:
车辆连接器具有7个功率或信号触头,包括:
(1)动力线L线:交流供电装置L线。

(2)动力线N线:交流供电装置N线。

(3)保护地线:使电动汽车车身通过交流充电桩可靠接地。

(4)充电控制导引线+:实现交流充电桩控制导引电路功能的连接线。

(5)充电控制导引线-:实现交流充电桩控制导引电路功能的连接线。

(6)备用1。

(7)备用2。

接线的电气额定值如下:
4.2车辆连接器具备功能:
1交流充电桩采用单一插头的车辆连接器与单个电动汽车车辆插孔连接。

连接顺序:连接时应首先连接接地线,最后连接控制导引电路;在脱开的过程中,控制导引电路应该首先断开,最后断开接地。

车辆连接器应有锁紧装置用于防止车辆连接器与电动汽车连接时意外断开。

4车辆连接器应具备防误操作功能。

4.3车辆连接器技术指标:
环境条件
工作环境温度:-40℃~+70℃;
相对湿度:5%~95%;
海拔高度:≤1000m;
特殊地区使用时,根据当地环境条件在订货时指定。

防触电保护
应保证操作人员在正常使用时不会触及到车辆连接器的带电部件。

应保证车辆连接器触头的任意导电部分不能接触到电动汽车车辆插孔的外壳,保证电动汽车车辆插孔的任意导电部分不能接触到车辆连接器的外壳。

车辆连接器寿命
空载时操作10000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