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薛法根老师的课有感
(完整word版)听薛法根老师的课有感

俭朴的语言真实的课堂——听薛法根老师的课有感李娟薛法根老师的课,正所谓“淡极始知花更艳”,他的课于通俗中彰显简约之美,于简约中更见老师的功底。
在俭朴的课堂上,他没有让实物投影、多媒体课件、各种精致的音乐动画占领课堂,课堂上没有热热闹闹的场面,却流淌着行云流水股的自然美。
置身课堂听课,如沐春风,感觉当时的课堂就是一个喜悦、解放、智慧生长的园子。
他的课堂,洋溢着滑稽与智慧的气息,不事雕琢的自然,大开大合的结构,风流蕴藉的内容,实实在在的语文训练……薛老师对语文课堂曾讲过一句精辟的话语:语文教学让成长看得见。
不要教着教着学生不见了,要教着教着老师不见了。
欣赏薛老师的“倾听”:那是真正地关注学生,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发言中,迅速捕捉有价值的信息,或肯定并深化,或更正并引导,促进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在原有的认识水平上有所提高,让更多的学生分享思考的喜悦。
欣赏薛老师的“评价”:那是对教材的深刻把握,是对学生的无限期待和鼓励,是教学智慧和艺术的积淀。
在他风趣滑稽的评价中,学生笑了,很清晰地知道了自己的不够和进步。
欣赏薛老师的“点拨”:不着痕迹却又恰到好处,给学生的思维指明了方向,潜移默化地交给学生一种学习的方法。
无论是提问或讲解,读书或想象,薛老师在用例外的方式点拨例外的学生,拉近了学生和文本的距离,真正着力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欣赏薛老师对学生的足够“等待”,他在课堂上等待学生读书,等待学生发言……薛老师曾说过,要让学生得到真正的长进,教师要有足够的耐烦。
而我往往因为担心在他们身上会耽误时间,所以常常放弃对他们的指导或帮助,其实,课堂上,对每一位学生得帮助,对于其他相似的学生来说,也是一种启迪。
教学中我要学会等待,对学生“似解未解”的等待;对学生“灵光一闪”的等待;对学生“部分不悱”的等待。
在等待中营造气氛,让学生思考有活力,在等待中精巧点拨,让学生思考有方向,在等待中精巧设疑,让学生思考有深度,在等待中加强互动,让学生思考有宽度……细细回味,这简单却填塞生命活力的课,没有深远的文化底蕴,怎能达到“简单而有用”的境界?希望,从明天开始,自己的语文教学会有些亮光!。
《我最爱听的一句话》(薛法根)观后感(共五则范文)

《我最爱听的一句话》(薛法根)观后感(共五则范文)第一篇:《我最爱听的一句话》(薛法根)观后感《我最爱听的一句话》(薛法根)观后感今天我有幸观看了薛法根老师的一节作文课录像,长久以来我一直为学生作文时缺乏兴趣而苦恼,这节课给了我很多的启示和感触。
现将其记录如下。
首先,薛老师的课教会我如何打破课堂上的僵局。
上课伊始,薛老师板书了作文的题目《我最爱听的一句话》,他对学生说:“请大家想一想,你最爱听的一句话是什么,把它写下来,只写这一句话。
”然而当时的课堂陷入了一片死寂,没有人应声。
我心想:冷场了?然而薛老师话锋一转:“如果想不起来最爱听的一句话,那就写最不爱听的一句话。
写完了再想一想:这句话是谁说的?什么情况下说的?”如此一来学生们都精神一振,陆陆续续打开了话匣子,课堂气氛就逐渐热烈起来了。
如此的灵机一动就解决了课堂上的冷场尴尬,不得不让人佩服薛老师对学生反应的准确把握,这应该是建立在备课时精心备学生的基础上的。
其次,薛老师的课教会我如何让经典的老教法焕发新生。
作文教学中,用例文来引领学生掌握作文的方法是长年以来一直使用的有效的作文教学方法之一。
我们的常规使用方法,往往都是出示例文,并带领学生逐步来分析例文的写作方法,最终总结出习作的提纲。
然而这样的方法往往缺乏新意,学生对其不感兴趣,导致缺乏写作热情。
但薛老师用的很自然、新颖。
“想知道老师最爱听什么话吗?”就这么自然地一转,把与“老师,你真幽默”有关的两个故事娓娓道来。
故事真实,贴近孩子的生活,在老师的生动讲述下,学生听得入神,不时发出笑声。
范文把文章的结构形式以及布局谋篇的方法形象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
薛老师的这堂课,让我感受到一种返璞归真的境界,充分体现了薛老师“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促发展”的教学主张。
也让我认识到了,课堂教学不一定非要追求新颖、变化,扎扎实实的课堂才是真正有效率的课堂。
赵丹2011年12月14日第二篇:珍珠鸟·薛法根《珍珠鸟》教学实录薛法根一、互相认识,导入。
风娃娃薛法根教学观后感

风娃娃薛法根教学观后感一开场,薛老师就像个亲切的老朋友,一下子就把孩子们的注意力给抓住了。
他不是那种一上来就干巴巴讲课文的,而是用特别有趣的方式引导孩子去发现风娃娃这个形象。
我就感觉呀,这就像是给孩子们打开了一扇魔法大门,门后面藏着各种关于风娃娃的小秘密。
在字词教学这块,薛老师简直是个“字词魔法师”。
他不是让孩子们死记硬背那些生字词,而是像玩游戏似的。
比如说,通过一些巧妙的动作或者有趣的联想,让每个字都像活了起来。
像讲解“抽”这个字的时候,他可能做了个类似抽水的动作,孩子们一下就明白了这个字的含义,而且记得牢牢的。
这可比让孩子在本子上写个十遍八遍的效果好多了。
我就想啊,我小时候要是有这样的老师教我认字,那我肯定对字词更感兴趣,说不定还能成个小“汉字达人”呢!再说说对课文的解读吧。
薛老师就像一个特别会讲故事的人,带着孩子们一点一点地走进风娃娃的世界。
他提的问题特别巧妙,不是那种让孩子无从下手的难题,而是像一个个小钩子,勾着孩子们去思考,去从课文里找答案。
而且,他特别注重让孩子们自己去表达对风娃娃的看法。
每个孩子都像是一个小小的评论家,有的觉得风娃娃调皮,有的觉得风娃娃很热心肠。
薛老师呢,就站在旁边,耐心地听着,还时不时地给孩子们点赞,那氛围,就像一群小伙伴在开心地聊天,只不过聊的是课文里的事儿。
薛老师的课堂管理也是一绝。
他不需要大声呵斥或者板着脸来维持纪律,就像有一种无形的魔力,孩子们都乖乖地跟着他的节奏走。
我猜啊,这可能是因为他的课太有趣了,孩子们都生怕错过什么精彩的部分,哪还有心思去调皮捣蛋呢。
还有一点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就是薛老师在课堂上对孩子的启发。
他不仅仅是在教这一篇课文,更是在教孩子们一种思考问题的方式。
比如在探讨风娃娃做了好事又做了坏事的时候,他引导孩子去思考为什么会这样,让孩子们明白做事情光有好心还不够,还得有正确的方法。
这就像是在孩子们的小脑袋里种下了一颗智慧的种子,这颗种子以后会慢慢发芽,让孩子们在面对生活中的事情时,也能这么去思考。
薛法根田忌赛马观课感

薛法根田忌赛马观课感
薛法根老师的《田忌赛马》观课感如下:
首先,薛老师的教学设计非常独特,他采用了“思维帽”的方法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学习。
这种方法不仅新颖有趣,而且非常实用。
通过不同的思维帽,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课文,同时也能够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其次,薛老师的课堂氛围非常轻松愉快,他采用了大量的游戏和活动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第三,薛老师的教学内容非常丰富,他不仅讲解了课文中的知识点,还拓展了相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知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同时也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最后,薛老师的教态非常自然大方,他的教学语言清晰流畅,非常容易理解,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
总之,薛法根老师的《田忌赛马》观课感非常好。
他的教学设计独特有趣,课堂氛围轻松愉快,教学内容丰富多样,教态自然大方。
如果你对语文教学感兴趣,或者想要了解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学习的方法,那么这节课一定值得一看。
观薛法根老师《文本解读与活动设计》讲座有感

观薛法根老师《文本解读与活动设计》讲座有感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走进教室授课前要做很多准备,解读文本、分析学情、选择教学方法等等。
我认为解读文本是准备工作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
近期,在观看了薛法根老师的《文本解读与活动设计》讲座后,我对文本的解读有了更深的学习和收获。
薛发根老师在讲座中很清楚地告诉了我们文本结构有三个层次。
第一层是表层,也就是字面所写的意思,即文本所写的“人事景物”。
通常情况下,学生很容易理解。
第二层是里层,是指文字背后的含义,即文本所隐含的“思想感情”。
这一层就不是在初读文章后一下能感受到的。
第三层是字面之外的风格,即文本体现的“表达艺术”。
这个层次如果在解读文本是没有深入,连老师可能都不能准确把握。
在课堂上,不同学段的学生可能对于这些层次的达成有不同要求,不一定要达到第三层次的认知,但是我认为老师在备课,解读教材的时候应该达到第三个层次的解读,只有这样在课堂教学时可以根据学情有度取舍,轻松驾驭。
除此之外,薛法根老师还为我们传授了教学解读的六个方法,即提领法、还原法、原型法、见人法、降维法、要素法。
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我想到了我们的古诗教学。
我觉得在古诗教学之前就可以用提领法和还原法来很好地解读文本。
就像薛法根老师说的古诗教学时,我们可以只要抓住了诗眼,其实就是在运用提领法,抓住文本的关键词句。
这样就能帮助学生很好的学习。
他以《枫桥夜泊》为例,告诉我们整首诗抓住了“愁”这个字眼,就能很好地理解古诗大意,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在我们小学语文书中有很多的古诗,有的古诗的诗眼是一个字、一个词,有的古诗是诗中的一整句。
例如《望天门山》这首诗的诗眼就是望。
诗中景致皆为“望”见之景。
而《芙蓉楼送辛渐》这首诗的诗眼则是一句——“一片冰心在玉壶”。
我们用提领法抓住古诗的字眼,就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读懂古诗。
在解读古诗时,老师们还可以用还原法。
还原法就是引导学生将人事景物的原生形态想象出来,把握艺术形象和原生形态之间的差异。
听特级教师薛法根《我们家的猫》有感

听特级教师薛法根《我们家的猫》有感前不久,聆听了特级教师薛法根《我们家的猫》一课,受益匪浅。
全课以听说读写的整合训练为板块展开教学,通过教师地引导、点拔,积极鼓励学生发出自己的声音,培养学生不同的思维,让学生的各项语文能力在思维的变换中得以集中培养。
并使终为学生全面发展而服务,努力使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一、以听为凭借,感受、领悟学习内容[片断一]:师:谁来听写几个词语?生听写(淘气、耍、遭殃、责打、生气勃勃)师(重点评价耍字)①谁耍,为什么耍生:小花猫耍生:因为很淘气②耍的结果如何?生:让花草们遭了殃生:还有老舍爷爷并没有责打它生:因为它很可爱,生气勃勃┄┄[片断二]:师:我们注意听这一段话,听后回答问题生认真听一根鸡毛、一个线团,都是它的好玩具,耍个没完没了┄摔┄跌┄跑┄跌┄撞┄哭┄玩┄跳┄抱┄打┄师:谁说说,这段话主要围绕哪句话写的生交流讨论生:一根鸡毛、一个线团都是它的好玩具,耍个没完没了师:谁能说说这段话中描写小花猫动作的词语生:摔、跌、跑、跌、撞、哭、玩、跳、抱、打师:你们看,这只逗人喜爱的小花猫真够淘气的,谁能不看课本说说这只小花猫生练习说[评析]:听的训练,既可以锻炼记忆力,又为理解能力的提高奠定了基础(理解要靠记忆的基础来支撑)。
而听出重点句、重点词,听出词句之间的内在联系,这不仅仅是语感的另一种表现,更加是文本的语言文字内化为抽象画面、形象产生的具体过程。
学生们通过听,再将听到的用画面、语言存储、内化起来,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快速的思维能力,一方面可以加深对文本的感悟力度,培植语感,丰富语感。
这正是真正的阅读教学所体现的。
二、以说为主线。
营造自主学习氛围。
[片断一]:师生共同学习了大花猫的性格这一部分师:谁能将花猫这些性格连成一句话?[生讨论师:(提示)可以采用说它┄可是它┄,尽管┄可是┄等词语生自由练习生:我们家的大花猫实在有些古怪,说它老实吧,可是很贪玩,说它尽职吧,可是┄┄生说不上来生:(补充)我们家的大花猫实在有些古怪,说它老实吧,可是很贪玩,说它贪玩吧,可是很尽职┄┄师:还有更好地说法吗生:我们家的大花猫又老实,又贪玩,又尽职,你说怪不怪生:要说起大花猫,那么你会毫不犹豫地说它老实,夸它尽职,批评它贪玩。
薛法根老师的课堂印象

薛法根老师的课堂印象我曾经有幸在大学里上过薛法根老师的课,他的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薛法根老师是一位非常严谨、深入浅出的教师,他总是能够将枯燥的知识讲得非常生动有趣,让人着迷。
首先,薛法根老师的授课方式非常严谨。
他注重每个细节,从阅读材料的准备,到制作课件,再到上课时各步骤的安排,都非常精细。
课堂上,他总是能够将观点清晰地表达出来,给我们夹杂着实例以充实学生的思考。
他会耐心地回答学生的问题,并且积极地与学生互动。
他让我们在严格的授课方法下感受到了知识魅力。
另外,薛法根老师的授课风格非常深入浅出。
尽管他是一位学术界名师,但是他总是尝试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实际事例来阐释专业概念,让生涩难懂的专业知识变得容易理解。
他总是关注现代社会正在面临的问题,并且能够将专业的知识和实际应用联系起来。
他的授课方式非常务实,能够为我们提供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视角。
最后,薛法根老师能够创造有益的授课环境。
他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多参与课堂讨论,让每一个同学都能够从中获益。
他也尝试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小组讨论、案例演示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
他还给我们留出了充分的自由空间,自由探究和深度思考。
在与薛法根老师的课堂接触中,我能够感受到他对学生的热爱和付出。
他所灌输给我的知识远远不止于教学,还包括人生、思考、思辨、思想体系等。
他为我开启了一扇全新的思考之路。
我将一生受益于他的授课和启迪。
综上所述,薛法根老师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课堂印象。
他有着严谨、深入浅出的授课风格,同时能够创造非常有益的授课环境。
他所传授的不仅仅是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启迪我们思考的方法和态度。
他是一位教学热爱者和知识造诣深厚的学者,我想这样的教师传递给我们的,注定不止是知识,还有爱和智慧。
薛法根组块教学心得体会(共3篇)

薛法根组块教学心得体会(共3篇)第1篇:读薛法根组块教学组有感从儿童视角出发,让孩子成为真正的孩子——读《为言语智能而教——薛法根与语文组块教学》有感孙秀娥薛法根语录中有这样一句话:“教育也好,教学也好,我们的教师需要智慧!什么是智慧?知识不是智慧,技能技巧不是智慧。
智慧的产生需要三个条件:一是善良的心;二是现实的生活实践;三是深刻的思考。
我们理应追求教学的智慧!”薛老师建议我们不能只停留在对名特教师经验层面的借鉴模仿上,真正的学习应该用教学心理学的原理,对名特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教学艺术,做出科学的分析,抓住最本质的东西。
剥离了名特教师的艺术个性,显露出真正的科学规律,我们教学也就有了自己的风格。
同样,薛老师也变向的告诉我们对待孩子,我们要从儿童的视角出发,不能让孩子变得势力和现实,有时候面对作文时候,似乎越来越多的孩子患上了“失语症”,越来越不会写作了。
好多老师认为该教的都教了,甚至是倾尽所能,倾囊而出了。
曾一段时间以来,本人也一直是这样认为的,也一度把责任推在学生身上。
但当读了薛法根老师的《为言语智能而教——薛法根与语文组块教学》一书之后,重新来审视自己的教学,尤其是作文教学的时候,我才猛然醒悟,孩子无话可说,作文写不出内容,有时我们的写作内容远离孩子的生活,孩子们无法感同身受,自然也就无法用鲜活的语言来表达;要么是我们解读教材不到位,阅读、习作指导无法;要么是我们缺乏适切的评价方式,无法让学生保持对作文的“适当温度”,缺乏对学生写好作文的情感支持……那么,到底怎么做才能切合孩子的作文心理,让孩子自如地用自己的话语方式进行更规范的表达,让孩子成为孩子,而不是要孩子“邯郸学步”,患上“失语症”呢?下面,让我们来重温一下本书中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一些策略。
一、积累素材叶圣陶在《作文论》中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
所以论到根本,除了不间断地向着求充实的路走去,更没有可靠的预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