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第三节 重力
第三节《重力》学案

八年级物理第七章第三节《重力》学案主备:张延喜 副备:邵忠辉 审核: 备课时间:2013.12.20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组号:_______________【知识回顾】1、弹力的大小与________________有关,____________越大,弹力越大。
2、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弹力产生的条件:一是两个物体必须相互_______;二是___________。
4、弹力的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1、知道重力是如何产生的。
2、知道重心的概念,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3、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重力大小关系跟物体的质量的关系【学习提示】阅读教材9页和12页,自主完成一下内容。
(一)重力的产生用一根线拴住一个小球,做圆周运动。
①、小球为什么不会飞走?原因是:有绳子的 力在束缚着小球。
②、同样的,月亮在绕地球做类似的运动,为何不会飞走?那肯定在 和 之间也有一个类似绳子拉力的力在束缚着月亮。
我们称这个叫引力。
③、树上的苹果落向地面、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拿在手里的粉笔撒手后同样落向地面而不飘在空中说明地球上以及附近的物体也受到地球的 。
④、在这个基础上,牛顿精心的研究了历史上很多科学家的研究成果找到了这样一个真理: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大到天体,小到灰尘之间,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就是________。
总结:①我们把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 。
符号是 。
单位是_____。
②重力的产生是来源于___________,重力的施力物体是 。
③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或应用与重力有关?请举二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教材10页和11页,观察实验,合作完成一下内容。
八年级物理第七章第三节重力_课件

例3.以下是四位同学绘制的重力— 质量图象,其中正确的是( B )
G G
A
G
m G
B
m
C
m
D
m
三、重力的方向
想一想:
用线吊起一 个苹果,会 发生什么现 象呢?
你发现了什么?
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总是
◆实验记录表格
质量m/kg 重力G/N
0.05 0.1 0.15 … 0.49 0.98 1.47 …
分 析 与 论 证
◆ 重 力 与 质 量 关 系 图 象
1.96 1.47 0.98 0.49
0.05
0.10
0.15
0.20
结论: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实验表明:
质量增大几倍,重力也增大几倍,即 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它的质量成正 比,两者之间的关系是:
1、猜想:
物体所受的重力跟质量有 什么关系? 猜想:质量越大的物体举起来越吃力,
所以,质量越大重力就越大.
探究:物体所受重力(G)大小 与质量(m)的关系
1、讨论探究方案; 2、选取所需器材; 3、制定实验步骤; 4、绘制实验记录表格
设计实验
◆用弹簧测力计测出不
同钩码的重力,如右图
所示。 质量m/kg 重力G/N 0.05 0.1 0.15 … 0.49 0.98 1.47 …
竖直向下 的。
重力的方向总是 竖直向下的。
重 力 的 方 向
重力方向 的应用 通常我们把与重力 方向一致的线叫重 锤线。重锤线在生 活和生产上有着广 泛的应用。如图所 示,利用重锤线可 以检查墙砌得是否 竖直;还可以测桌 面是否水平。
第七章 第3节.重力教案

第三节:重力(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叫重力,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2.理解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探究实验得出影响重力的因素;2.通过“实验分析”强化理解重力方向及重心.(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物理规律的兴趣,提高学生辩证地分析物理知识的意识;2.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与团队协作精神.二、落实重点,突破难点(一)落实重点1.重力的概念、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二)突破难点2.G=mg的应用。
三、课型与课时安排新授课、一课时四、教学时间教学班级八()八()八()八()教学日期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橡皮、弹簧测力计、钩码(一盒)、等.六、教学内容与步骤:(一)新课导入教师播放课件视频:①苹果下落;②水往低处流;③抛出的球落地.引导大家观看视频,并提出问题:日常生活中,你还看到过哪些与此类似的现象?教师就学生举例提出问题:请大家思考,你看到的这些物理现象有什么共同特点?下面我们来研究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重力。
(二)进行新课1.认识重力生活中,同学们可以随处发现像上面视频中的现象.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地球对它附近的物体有吸引作用,物理学中把地球的这种吸引作用叫做引力.重力产生的原因是地球的吸引.那么,重力的施力物体是什么?(2)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受力物体是地球附近的所有物体.2.探究重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我们知道,凡是力都有大小,那么重力的大小如何呢?重力的大小通常叫重量.我们有这样的体会,有的物体所受重力大,有的物体所受重力小.请大家猜想,物体重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学生思考,发表看法:可能与物体的体积有关;可能与物体的质量有关;可能与物体的形状有关;可能与它相对地面的位置有关;可能与物体的密度有关……教师总结学生的猜想: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有关,质量越大,重力越大。
实验方案(多媒体课件)(1)需要测定的物理量: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
《第七章第3节重力》课堂教学设计

《第七章第3节重力》课堂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力的概念和力的描述、重力和弹力产生的原因、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方法等。
本章是力学的基础,是后续学习力与运动、压强、浮力、功与功率等知识的前提,在整个初中物理力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本章教学的重点是力、弹力、重力的概念,用力的示意图描述力,理解弹力和重力产生的原因,理解重力的方向;难点是正确理解重力的方向,在不同情景中画出重力的示意图。
在历年的中考命题中,本章主要考查力的作用效果、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用力的示意图描述力等知识点,命题的形式以选择和作图为主,有时也会考查关于弹力号重力的实验探究题。
学情分析:一方面,力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对力的作用效果、弹力和重力都具有丰富的感性认识,这对本章内容的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
由于本章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这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方面,力、弹力和重力的概念比较抽象,这会给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初中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
课型:新授课.实验课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重力是如何产生的;2、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3、知道重心的概念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重力的存在,培养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2、通过探究了解重力和质量的关系,培养一定的实验能力,禾U用数学模型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3、通过了解重垂线及重心的应用,培养应用物理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课堂上的观察分析活动,养成善于观察思考的良好习惯;2、通过了解生活实际中物理知识的应用,增强教学物理、教学科学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重力由来与重力大小教学难点:重力的方向教学方法:1、探究法:通过学生的探究实验得出重力与质量的关系2 、观察分析法:通过观察分析明确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理解重心的概念。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过程:新课引入:让学生观察两幅图,思考:1.熟透的苹果为什么向地面下落?2.水为什么总是往低处流?(让学生观察讨论得出结论,从而引出重力的定义)新课:一.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用字母G表示。
八年级物理第七章第三节重力课件

03 重力对物体形状和结构影 响
弹性形变与塑性形变
01
弹性形变
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或体积发生改变,当外力撤去后,物体能
恢复原状的形变。例如:弹簧、橡皮筋等。
02
塑性形变
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或体积发生改变,当外力撤去后,物体不
能恢复原状的形变。例如:泥土、塑料等。
04 地球重力场特性及变化规 律
地球形状和大小对重力场影响
地球非完全球形
由于地球赤道略鼓、两极稍扁, 导致重力场在赤道附近相对较弱 ,两极附近相对较强。
地球大小
地球的质量和体积决定了其表面 重力加速度的大小,进而影响重 力场的分布。
地球内部物质分布对重力场影响
地球密度分布不均
地球内部物质密度的不均匀分布会导致重力场的不规则变化。
建筑物结构类型
02
根据抵抗重力的方式不同,建筑物结构可分为承重墙结构、框
架结构、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等。
重力对建筑物结构的影响
03
重力作用下,建筑物的结构会受到压缩和弯曲等力的作用,因
此需要选择合适的结构类型和材料来抵抗这些力。
地壳运动与板块构造学说
地壳运动
地壳是地球表面的硬壳,由岩石构成。地壳运动是指地壳内部或地壳与地幔之间的相互作 用所引起的地壳变形、变位和破裂等现象。
02
03
苹果落地
当苹果从树上落下时,由 于受到重力的作用,苹果 会加速向地面运动,直到 与地面接触。
走路时身体平衡
人在行走过程中需要不断 调整身体的平衡,这主要 是通过感受重力和地面反 作用力来实现的。
水往低处流
水在重力的作用下会沿着 斜坡或管道向下流动,直 到达到最低点。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课题第七章第三节《重力》教学设计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总结等过程,掌握重力的相关知识。
2.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重力知识,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4.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4.小组合作,交流分享: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重力知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5.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通过动画、视频等形式展示重力的作用效果,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重力概念。
6.适时反馈,调整教学策略: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进度和难度,确保教学效果。
5.强调重力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如:重力的作用使得物体落地、水流向低处等,让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设计具体内容:
1.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力的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新课内容:讲解重力的概念、方向、作用点等,并通过实验演示重力的测量方法。
3.课堂练习: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重力知识的掌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课题第七章第三节《重力》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理解重力的概念,掌握重力的方向、作用点及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2.培养学生运用重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计算物体的重力、分析重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等。
3.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掌握测量重力大小的实验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实验现象。
a.质量为5kg的书
b.质量为200kg的人
(3)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一个物体受到的重力,并记录实验过程和数据。
2012-2013新人教版第七章第三节重力导学案

第七章第3节《重力》导学案齐河四中张泉【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重力是如何产生的。
2.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3.知道重心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重力的存在,培养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究了解重力和质量的关系。
培养一定的实验能力,利用数学模型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3.通过了解重垂线及重心的应用,培养应用物理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的能力。
学习重点:重力的概念、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及重力方向。
学习难点: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及重垂线的应用。
【学习过程】课前预习学案1、什么叫力?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2、用力的图示法表示力时,通常用___________把力的________都表示出来,具体作法是:沿力的________,画一条线段,线段的长短表示________,在线段的末端画个箭头,表示力的________,用线段的________或________表示________。
3、国际上通用的力的单位是________,简称________,它用符号________表示。
课内探究学案一、自主学习,交流预习情况(小组交流讨论,解决不了的问题由组长汇总。
)二、合作探究任务一:重力的由来1.重力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字母_____表示,单位是_____。
2.重力的产生是来源于___________,重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3.动手作6.3-1的小实验,亲身感受引力。
(同桌合作)4.利用身边的物品,演示三个和重力有关的小实验。
5.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或应用与重力有关?请举二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二: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1.不同的物体,所受的重力相同吗?________。
比如:_______________。
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章 第三节 重力 知识点总结

第三节重力快速导读:知识点1:重力的概念知识点2:重力的大小知识点3:重力的方向知识点4:重心知识点5:重力的由来知识点1:重力的概念1、重力:地球对它附近的物体有吸引作用,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通常用符号G表示.2、重力的五个特点(1)地球附近的所有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2)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受力物体是地球附近的物体.(3)物体不一定在地面上才有重力.重力是非接触力....,空中的飞机、树上的苹果都受到重力的作用.(4)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产生的,但重力不等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万有引力,向心力等),重力只是地球对物体吸引力的一部分.(5)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地球吸引物体的同时,物体也吸引地球。
3、证明重力存在的例子:①水往低处流;②叶落归根;③树上成熟的苹果最终会落到地面上;④投掷出去的铁饼、标枪最终会落到地面上等.假如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重力的世界,那么抛在空中的物体将不会落下;人将会很容易脱离地球而进入太空;人会很容易搬动大石块;水不会由高处向低处流动;杯子中的水不会顺利倒入口中;由于刮风形成的浮尘将永远停在空中;落叶将不会归根,而会停在空中等.总之,失去重力,这个世界将会一片混乱,重力为我们做了很多事情,给人类带来了很多方便。
知识点2:重力的大小1、重力的大小:根据测量数据做出的重力与质量关系的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实验结果说明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比值约为9.8N/Kg。
2、重力的计算G=mgg=9.8 N/kg 表示的物理意义:质量为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为9.8 N.3、对G= mg的理解①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不能说质量与重力成正比。
可以说物体重力的大小跟其质量成正比②在地球的不同位置,g的大小不同,其大小随纬度增加而增大,如在赤道处g最小,在两极处g最大。
③在不同的星球,g的大小也不同.如在月球上,g≈地球的1 6④g=9.8N/kg,为了计算方便,有时也取10 N/kg.知识点3:重力的方向1、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坚直向下的(注意是坚直,不是重直)2、对竖直向下的理解“竖直向下”是指重直于水平面向下,而“重直向下”是指重直于某个面向下,这个面不一定是水平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重力
【教学目的】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重力是如何产生的。
2.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3.知道重心的概念。
重点:重力的概念、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及重力方向。
难点: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及重垂线的应用。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学案
【预习生成】
1.什么叫力?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
2.用力的图示法表示力时,通常用________把力的________都表示出来,具体作法是:沿力的________,画一条线段,线段的长短表示________,在线段的末端画个箭头,表示力的________,用线段的________或________表示________。
3.国际上通用的力的单位是________,简称________,它用符号________表示。
【新知探究】
认真阅读课本,自主完成下列问题
1.由于地球的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2.通常把重力的叫重量。
3.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写成数学表达式为。
4.重力的方向总是的。
5.重力在物体上的叫物体的重心。
形状规则的物体,其重心在物体的。
一、自主学习,交流预习情况
(小组交流讨论,解决不了的问题由组长汇总。
)
二、合作探究
任务一:重力的由来
1.重力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字母_____表示,单位是_____。
2.重力的产生是来源于___________,重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受力物体是_________。
3.动手作6.3-1的小实验,亲身感受引力。
(同桌合作)
4.利用身边的物品,演示三个和重力有关的小实验。
5.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或应用与重力有关?请举二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二:重力的大小
1.不同的物体,所受的重力相同吗?________。
比如:_______________。
2.猜想:物体所受重力大小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
我猜想的依据是。
3.探究:物体所受重力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1)实验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如何确定砝码的重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计算出每次实验中G与m的比值,大约是_________
②用描点法作出图6.3-5的图像,并在组内交流。
(5)通过计算和作图,我们可以得到物体所受重力与物体质量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6)将你的实验结果和课本结论对照,是否有较大偏差?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应如何改进?(组内交流)
(7)除了质量外,重力还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请设计实验加以验证,并和他人交流。
任务三:重力的方向
1.演示重垂线实验
通过实验可以知道,重力的方向是_________,并列举生活实例加以证明。
_____________ 2.观察图6.3-7用语言描述如何用重垂线检查墙壁是否竖直?_________。
亲自动手试一试,你能成功的!
任务四:重心
1. 重心是指。
质地均匀,形状规则物体的中心即是物体的重心。
2.均匀正方体的重心在,均匀球体的重心在,粗细均匀的木棒的重心在。
(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三、全班交流、精讲点拨
●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使物体受到的力,而不是地球的吸引力。
●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而不是垂直向下。
●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一般在其几何中心,而不规则的物体重心可能不在物体上。
(交流探索实验探究中还存在哪些问题?)
【达标检测】
1.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着互相吸引的力,这个力就是,月亮能绕地球运动而不跑掉就是受到作用的结果。
2.苹果从树上下落,是因为受力的作用,它的运动方向就是力的方向,我们把这个方向叫。
3.通过把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叫,它与物体的有关系,这个关系用公式表示为,用文字叙述为。
4.下面关于重力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地球上的所有物体都受重力的作用
B、重力作用不需要地球与物体相互接触
C、玩具“不倒翁”不倒就是重力作用的结果
D、走钢丝的运动员,手中都握有一根长杆是表演的需要
5.月球对它表面的物体也有引力,并且这个引力是地球的1/6,一个在地球上能搬动600N 重的物体的人,在月球上能搬动( )
A、大于600N重的物体
B、小于600N重的物体
C、等于600N重的物体
D、无法确定
6.一个质量是50kg的同学,他重多少?如果要把他抱起来,你所用的力至少是多少牛?(g=10N/Kg)
【巩固提升】
1.下列关于重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地面附近的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B.只有跟地面接触的物体才受到重力作用
C.只有静止在地面上的物体才受到重力作用D.只有竖直悬挂着的物体才受到重力的作用
2.下列关于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向上抛出的篮球,在上升过程中没有受到重力的作用
B.汽车在坡路上下行,受到的重力是垂直于坡面的
C.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D.地面附近的物体在没有受到支持的时候要向地面降落,这是由于物体受到重力作用的缘故
3.一个中学生的体重最接近( )
A.5N B.50N C.500N D.5000N
4.下列关于“g=9.8N/kg”所表示的物理意义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1kg物体的质量是9.8N B.1kg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N
C.重lkg物体的质量是9.8N D.9.8kg的物体重1N
5.掉在地上的乒乓球会向上弹起,在乒乓球向上弹起的过程中,若不计空气阻力,则乒乓球( )
A.不受力B.只受重力 C.受到重力和弹力 D.只受弹力
6.在空中飞行的子弹沿曲线很快落回地面,则子弹在此过程中受到的重力方向是( ) A.子弹的飞行方向 B.始终竖直向下C.始终垂直于地面向下 D.以上都不对
7.足球前锋队员面对已封住角度的守门员,轻轻地将球一挑,足球在空中划过一条弧线进入球门,若不计空气阻力,足球离开脚面后,使其在空中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施力物体是( )
A.前锋队员 B.守门员 C.地球 D.足球
8.若先后在地球上和月球上分别用天平和弹簧秤称同一物体,会发现( )
A.天平示数变大,弹簧秤示数不变 B.天平示数变小,弹簧秤示数不变
C.天平示数不变,弹簧秤示数变大 D.天平示数不变,弹簧秤示数变小
9.月球引力是地球的六分之一,重600牛顿的人到了月球上重牛顿,此人的质量是千克。
(g=10N/kg)
10.重3牛顿的均匀小球从斜面上滚下,画出这个小球受到重力的图示。
11.用弹簧秤称出某物体重1.5牛顿,能否用最大量程是200克的天平称它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