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第三节重力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三节重力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三节重力教案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三节重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三节《重力》这一部分。

具体内容包括:1. 重力的概念: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2. 重力的作用点: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多数物体的重心在物体上,一些不规则物体或空心物体的重心不在物体上。

3. 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即指向地心。

4. 重力的大小: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所在的高度有关。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重力的概念,掌握重力的作用点、方向和大小。

2. 培养学生运用重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力的概念及其作用点。

2. 重力的方向和大小。

3. 运用重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球仪、悬挂重物的绳子、重物(如苹果、地球仪等)、测量工具(如尺子、量角器等)。

2. 学具:学生手册、笔记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演示地球附近的物体(如苹果)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下落的实验。

(2)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为什么苹果会下落?它受到什么力的作用?2. 重力概念的讲解:(1)讲解重力的定义: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2)强调重力的作用点: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多数物体的重心在物体上,一些不规则物体或空心物体的重心不在物体上。

3. 重力方向和大小讲解:(1)讲解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即指向地心。

(2)讲解重力的大小: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所在的高度有关。

4. 重力应用的实践演示:(1)演示用悬挂重物的绳子测量重力的实验。

(2)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如何测量重力的大小?重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5.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运用重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一个质量为2kg 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多少?(2)讨论重力的作用点在物体上的位置,如:一个空心球的重心在哪里?六、板书设计1. 重力概念地球附近的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7章 第3节 重力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7章 第3节 重力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学习资料专题第七章第3节《重力》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重力及重力产生的原因。

2.了解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垂线的应用。

3.了解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重力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会根据图像分析处理实验结果。

能正确书写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式,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2.经历探究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过程,能够运用这个规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物理规律的兴趣,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在科学探究中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与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人类生活在地球上,时时刻刻都受到重力作用,重力是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一种力。

重力知识对压力、支持力、浮力等知识的学习非常重要。

本节重点是重力的概念、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及重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涉及质量和重力的测量、实验数据的收集、分析论证等多个探究环节,是本节课的难点。

三、教学策略重力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学生体验非常丰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与重力有关的物理现象联系起来,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的身边,物理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

通过探究“重力大小和质量的关系”的过程,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善于发问、质疑的良好习惯,鼓励学生制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领悟科学探究的思想和精神,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建立基础。

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四、教学资源准备多媒体课件、重物、重垂线、弹簧测力计、多个钩码、细线、小重物。

五、教学过程。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3节重力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3节重力教案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3节重力一、教学内容1. 重力的概念:介绍重力是什么,它是地球对物体施加的一种吸引力。

2. 重力的方向:强调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3. 重力的作用点:讲解重力的作用点叫做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与物体的形状和质量分布有关。

4. 重力的计算:介绍重力的计算公式G=mg,其中G表示重力,m 表示物体的质量,g表示重力加速度。

5.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讲解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即质量越大,重力也越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重力的概念,能够描述重力的特点。

2. 让学生掌握重力的计算公式,能够运用公式计算物体的重力。

3. 让学生了解重力与质量的关系,能够分析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与其质量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重力的方向和作用点的理解。

2. 教学重点:重力的计算公式和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挂图、模型。

2. 学具:练习本、笔、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重力现象。

2. 概念讲解:介绍重力的概念,解释重力的特点。

3. 方向讲解:强调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重力会向下作用。

4. 作用点讲解:讲解重力的作用点叫做重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来理解重心的概念。

5. 计算公式讲解:介绍重力的计算公式G=mg,解释公式的含义和运用方法。

6.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讲解:讲解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或例题来验证关系。

7.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有关重力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公式和关系解决问题。

8.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重力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重力方向:竖直向下作用点:重心计算公式:G=mg重力与质量的关系:质量越大,重力也越大七、作业设计1. 请解释重力的概念,并描述重力的特点。

答案:重力是地球对物体施加的一种吸引力,它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2. 请解释重力的作用点是什么,并通过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来说明重心的概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章第3节重力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章第3节重力教案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章第3节重力一、教学内容1. 重力的概念:向学生介绍重力的定义,即地球对物体产生的吸引力。

2. 重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明确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受力物体是地面附近的物体。

3. 重力的方向:强调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4. 重力的单位:介绍重力的国际单位是牛顿(N)。

5.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即重力与质量成正比,公式为 G=mg,其中 G 为重力,m 为质量,g 为重力加速度。

6. 重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说明重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重力势能、比重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重力的概念、施力物体、受力物体、方向、单位和与质量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未知世界的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力的概念及其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 重力的方向和单位。

3.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球仪、重力计、质量计等。

2. 学具:笔记本、课本、练习题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遇到的重力现象,如抛物线运动、物体落地等。

2. 讲解重力的概念:向学生介绍重力的定义,即地球对物体产生的吸引力。

3. 明确重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强调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受力物体是地面附近的物体。

4. 讲解重力的方向:强调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5. 介绍重力的单位:介绍重力的国际单位是牛顿(N)。

6. 讲解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即重力与质量成正比,公式为 G=mg,其中 G 为重力,m 为质量,g 为重力加速度。

7. 举例说明重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重力势能、比重等。

8.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重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的重力、判断物体在地球上的状态等。

六、板书设计重力1. 概念:地球对物体产生的吸引力。

2. 施力物体:地球3. 受力物体:地面附近的物体4. 方向:竖直向下5. 单位:牛顿(N)6.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G=mg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在地球上的重力。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三节重力》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三节重力》教学设计
4.利用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通过探索重力与质量的关系,使学生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
3.强调重力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实用性的认识,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热爱。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力概念的理解: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这一概念的理解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需要理解重力的来源、作用点和方向。
2.重力与质量关系的探究:理解重力与物体质量成正比的关系,并能运用公式G=mg进行相关计算,这是本节课的另一个重点和难点。
3.重心概念的认识: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形状和质量分布有关,学生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可能存在困难。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与重力相关的现象,如苹果落地、抛物线运动等,引发学生对重力的好奇心,自然导入新课。
2.实验探究,理解重力: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如弹簧测力计测量重力、比较不同质量物体的重力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重力,理解重力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3.互动讨论,突破难点:针对重力与质量关系这一难点,引导学生展开小组讨论,通过数据对比、分析归纳等方法,让学生自主发现重力与质量的正比关系。
7.作业布置,拓展延伸:布置与重力相关的作业,如观察生活中的重力现象、计算特定物体的重力等,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8.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获得成就感。
9.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的实用性,培养他们尊重事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人教版物理八下第七章力第3节重力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下第七章力第3节重力教案

教案:人教版物理八下第七章力第3节重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物理八下第七章力的第三节,主要讲述重力的概念、重力的作用点、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力的大小。

具体内容包括:1. 重力的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2. 重力的作用点: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多数物体的重心在物体上,一些不规则物体或空心物体的重心不在物体上。

3. 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即垂直于水平面。

4. 重力的大小: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所在的高度无关。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重力的概念,知道重力的作用点、方向和大小。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力的方向。

2. 重力大小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球仪、重力计、物体(如苹果、书包等)。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拿一个物体(如苹果),感受重力的存在。

2. 讲解重力的定义: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3. 讲解重力的作用点: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多数物体的重心在物体上,一些不规则物体或空心物体的重心不在物体上。

4. 讲解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即垂直于水平面。

5. 讲解重力的大小: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所在的高度无关。

6. 例题讲解:用地球仪和重力计演示地球对物体的引力作用。

7.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手中的物体(如书包)进行重力方向的实验。

六、板书设计重力1. 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2. 作用点:重心。

3. 方向:竖直向下。

4. 大小:与质量成正比,与高度无关。

七、作业设计1. 题目: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在地球表面受到的重力是多少?答案:20N。

2. 题目:一个苹果的重心在哪里?答案:苹果的重心在苹果的中心部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重力的存在,然后讲解重力的概念、作用点、方向和大小,通过例题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第七章第三节重力-教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七章第三节重力-教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7.3重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什么叫重力,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②知道重力的方向以及重锤线的应用;③知道重心并会画重力的示意图;④理解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①经历探究重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②培养“猜想、设计、操作、分析论证”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培养严谨的科学实验态度,感受物理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②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能力【教学重点】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教学难点】重力的方向及其应用;“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实验的数据收集与分析论证【教学策略设计】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启发式教学,通过类比联想、引导发现、直观演示、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物理规律。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使物理情景具体化、形象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重力感应游戏引出重力的概念将平板与电脑同屏,打开平板中的重力感应游戏APP。

师:老师平板里有一个游戏,(打开游戏)你们知道怎样操作可以让小球滚动起来呢?谁愿意上来挑战一下呢?提问:在这个游戏中我们发现当平板一端抬高之后,小球就会滚向更低的一侧。

那么,平板是如何实现这个功能的呢?引出屏幕自动旋转功能与之类似,观看屏幕;学生代表上台体验游戏;生:倾斜手机倾听,思考;利用游戏激发学生兴趣,感受到科技与物理的联系都是因为电子产品内部装有一个芯片:重力感应器。

利用它可以实时反映重力的变化。

在物理学中重力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在现代科技中也有广泛的应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重力的简单知识。

【重力及其由来】重力的定义生活中能证明重力存在的实例:重力的施力物体【重力的方向】重力方向的直观演示重锤线的应用(1)检验竖直分别将一个小球由静止下落、竖直向上抛、斜向上抛,提问小球最终会落向哪里?提问:为什么小球最终都会落回地面呢?引出重力的概念:地球表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符号G提问:在生活中有哪些现象能说明重力的作用而产生的呢?补充例子;地球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章:7.3重力--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章:7.3重力--集体备课教案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章7.3重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章第三节重力。

具体内容包括:1. 重力的概念:地球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

2. 重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受力物体是地球附近的物体。

3. 重力的作用点: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多数物体的重心在物体上,一些不规则物体或空心物体的重心不在物体上。

4. 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5.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物体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公式为G=mg。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重力的概念,知道重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 让学生掌握重力的作用点,能够找出常见物体的重心。

3. 让学生了解重力的方向,能够描述重力的方向特点。

4. 让学生掌握重力与质量的关系,能够运用公式 G=mg 计算物体的重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力的概念及其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 重力的作用点及重心的概念。

3. 重力的方向特点。

4.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及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球仪、重锤、天平、砝码、弹簧测力计。

2. 学具:学生手册、练习册、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提问学生在生活中有哪些现象是受到重力的作用,引导学生思考重力的存在。

2. 知识讲解:讲解重力的概念、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作用点、方向特点以及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3. 例题讲解:运用教具演示地球附近的物体受到重力的作用,如地球仪、重锤等,让学生直观地理解重力的概念和方向特点。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重力的概念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为什么物体掉落到地面上、为什么抛出去的球会落回地面等。

5. 重心概念讲解:通过实验让学生找出物体的重心,如天平实验、砝码实验等,让学生掌握重心的概念和找重心的方法。

6.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应用:让学生运用公式 G=mg 计算不同质量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

六、板书设计1. 重力概念2. 施力物体:地球3. 受力物体:地球附近的物体4. 作用点:重心5. 方向特点:竖直向下6.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G=mg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不同质量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 为了研究方便, 在受力物体上画里的示意图时, 常常把力的作用点画在 3、交流合作: (1)下面关于重力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重力的方向是垂直向下的 C.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 ) B.只有与地面接触的物体才受到重力的作用 D.苹果下落是由于苹果熟透了的缘故 ,它的方向是

(2)地球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
5、小结:
五、当堂达标测试: <一>【C 类】
1.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_________叫重力,重力的方向总是_______ 的。 2.用来检查墙壁是否竖直的重垂线是利用了重力的方向总是_____的性质,重锤受到 ____力和_____力的作用。 3.物体受到重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在公式 G=mg 中,G 的单位是__,m 的单位是____,g 的单位是_____。 <二>【B 类】 4.下列关于重力概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重力方向总是垂直于物体的支撑面 B.重力不随物体位置变化而变化 C.粉笔在使用时,质量变小,重力变小 D.空中上升的气球没有受到重力 5.下列物体中物重接近 1N 的是 ( ) A.一袋方便面 B.一张学生桌 C.一枚大头针 D.一块砖 6.踢到空中的足球,受到哪些力的作用 ( ) A.受到脚的作用力和重力作用 B.受到重力作用 C.只受脚的作用力 D.没有受到任何力的作用 <三>【A 类】 7.用天平和弹簧测力计分别在地球和月球上称同一物体,称量的结果是( ) A.天平、弹簧测力计称的都相同 B.天平称的相同,弹簧测力计称的不同 C.天平称的不同,弹簧测力计称的相同 D.天平、弹簧测力计称的都不相同。 五、预习提纲(课后) : 复习本章内容 六、教学(学习)思考:
装订线
齐河县第四中学 “自主合作探究、357 高效课堂” 物理 教案(已修改)
年 级:八年级 课 型:新授 使用时间: 年 月 课 题:重力 执笔人:孟斌 审 核 人:孟斌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重力是如何产生的。 (2)知道重心的概念,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3)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重力大小关系跟物体的质量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或图片等,能简单描述出所观察到的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从而对重力 形成初步的认识。 (2)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重力的作用效果,会画重力的示意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和活动,培养学生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等科 学实践活动.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实验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教学难点 重力大小的计算和重力方向的利用 三、课前预习(20 分钟) : 1、旧知回顾: 力的示意图和力的三要素的关系 2、自学提纲(教材自主预习) : 自学课本内容,解答下列问题: (1)重力是怎么产生的。 (2)探究:重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3)重力公式以及重力系数的物理意义。 (4)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心的判断。 四、教学过程
的,利用 的作用,这个力
这个性质,建筑工人常用重锤线来检查墙壁是否 。 (3)跳高运动员跳起腾空时,如果不考虑空气阻力,则运动员受到 是由 施加的。 4、点拨升华: 质量为 2kg 的水受到的重力多大?
当飞船进入预定轨道绕地球转动时,杨利伟若进行一些科学实验,下面一些仪器中:① 弹簧测力计②刻度尺③秒表④重垂线,能完全正常使用的一组是( ) A.②③ B.①④ C.②④ D.①②
g 的物理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重力的方向: 一切物体如果没有支撑,最终会落向地面,这说明重力的方向总是 的,即重力 的方向总是与 方向垂直。施工中要把墙垒得笔直,工人用重锤线来检查。重锤 线是利用了 原理制成的。不管物体运动轨迹如何重力方向 不变。 (四)重力的作用点 地球吸引物体的每一部分,对于整个物体而言,重力作用我们认为集中在物体的一个点上, 这个点为 。规则物体的中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不规则的物体大致在它质量分布中
师生活动:
个性化设计:
师生共同明确学习目标
姓名_________________
了解本节课的重难点,做 到有的放矢
班级
学生根据自学提纲,在课 下进行自主预习,争取做 到在课堂上是带着问题听 课,听课是为了解答未知
年级
1、导入新课: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同学们知道是为什么吗?那么这节课我就学习水往低处流的原 因,但是希望大家也能够深入思考一下人往高处走的原因。 2、新知探究: (一)重力 树上手里的粉笔撒手后同样落向地面而不 飘在空中说明地球上以及附近的物体也受到地球的 。 总结: ①我们把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 。 符号是 。 单位是_____。 ②重力的产生是来源于___________,重力的施力物体是 受力物体是 。 ③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或应用与重力有关?请举二例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二)重力的大小(见课件) 新知探究:力的三要素是: 、 、 。同样重力是力的一种也有三 要素。 思考:1、在地面上拿起大小不同的两个石块,你有什么感觉? 2、探究:重力大小可能与 有关?(写出你的猜想) 3.设计实验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 钩码 实验步骤:把质量均为 50 g 的 3 个钩码,逐个增加,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并记下示数。 4、分析与论证 ◆实验记录表格 ﹙1﹚分组记录实验数据。﹙2﹚观察表格中的数据画出质量与重力关系的图像,你能得出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是: 。 结论:物体所受重力跟它的质量成 比,用公式表示为 。从数值上说物体受到的重力约是该物体质量的 倍,即 G / m = N / kg ,我们把这个数值叫 g。 (粗略计算时可取 g=10 N / k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