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常用中成药
内科常用中成药

稳心颗粒、参松养心胶囊、益心舒胶囊
活血化痰息风剂:
人参再造丸、华佗再造丸、抗栓再造丸
凉血止血剂:
槐角丸
化瘀止血剂:
三七片、止血定痛片
消积导滞剂:
保和丸、积实导滞丸、六味安消散(胶囊)
健脾消食剂:
开胃健脾丸
疏散外风剂:
川芎茶调散(丸、颗粒、口服液、袋泡剂、片)、芎菊上清丸、正天丸(胶囊)
内科常用中成药
类别
中成药
辛温解表剂:
桂枝合剂、表实感冒颗粒、感冒清热颗粒(口服液、胶囊)、正柴胡饮颗粒
辛凉解表剂:
银翘解毒丸(颗粒、胶囊、 软胶囊、片)、桑菊感冒片(颗粒、丸、合剂)、双黄连合剂(口服液、颗粒、胶囊、片)、羚羊感冒胶囊(片)、连花清瘟胶囊(颗粒)
解表胜湿剂:
九味羌活丸(颗粒、口服液)、荆防颗粒(合剂)、午时茶颗粒
祛寒通痹剂:
小活络丸、木瓜丸、风湿骨痛丸(胶囊)
清热通痹剂:
四妙丸、痛风定胶囊
活血通痹剂:
颈复康颗粒
补虚通痹剂:
独活寄生合剂、天麻丸(片) 仙灵骨葆胶囊、尪痹颗粒(片)、壮腰徤肾丸(口服液)
理气和中剂:
木香顺气丸(颗粒)、越鞠丸
活血化瘀剂:
复方丹参片、丹七片、血塞通颗粒、消栓通络胶囊、逐瘀通脉胶囊
活血行气剂:
血府逐瘀口服液(胶囊)、元胡止痛片(颗粒、口服液、滴丸)、速效救心丸、冠心苏合滴丸(丸、软胶囊、胶囊)、心可舒胶囊(片)、九气拈痛丸
益气活血剂:
麝香保心丸、消栓胶囊(口服液)、通心络胶囊、诺迪康胶囊
祛暑解表剂:
藿香正气水(滴丸、口服液、软胶囊)、保济丸(口服液)
扶正解表剂:
参苏丸(胶囊)
内科常用中成药--治风剂、祛湿剂、蠲痹剂

活
血
通
痹
剂
颈复康颗粒
活血通络散风止痛
风湿瘀阻所致的颈椎病,症见头晕、颈项僵硬、肩背酸痛、手臂麻木
羌活、川芎、葛根、秦艽、威灵仙、苍术、丹参、白芍、地龙(酒炙)、红花、乳香(制)、黄芪、党参、地黄、石决明、花蕊石(煅)、黄柏、王不留行(炒)、桃仁(燀)、没药(制)、土鳖虫(酒炙)。
27
补
虚
通
痹
剂
独活寄生颗粒
候者
地黄、熟地黄、续断、附片(黑顺片)、独活、骨碎片、桂枝、淫羊藿、防风、威灵仙、皂角刺、羊骨、白芍、狗脊(制)、知母、伸筋草、红花。
31
壮腰健肾丸
壮腰健肾,
祛风活络
肾亏腰痛,风湿骨痛
狗脊、黑老虎、千斤拔、桑寄生(蒸)、女贞子(蒸)、鸡血藤、金樱子、牛大力、菟丝子(盐水制)。
泽泻、车前子、败酱草、金银花、牡丹皮、白花蛇舌草、赤芍、仙鹤草、黄连、黄柏。
12
癃闭舒胶囊
益肾活血清热通淋
肾气不足、湿热瘀阻所致的癃闭,症见腰膝酸软、尿频、尿急、尿痛、尿线细,伴小腹拘急疼痛;前列腺增生症见上
补骨脂、益母草、金钱草、海金沙、琥珀、山慈菇。
13
排石颗粒
清热利水通淋排石
下焦湿热所致的石淋,症见腰腹疼痛、排尿不畅或伴有血尿;泌尿系统结石见上述证候者
内科常用中成药--治风剂、祛湿剂、蠲痹剂
序号
类别
中成药
功能
主治
组成
1
疏
散
外
风
剂
川芎茶调散
疏风止痛
外感风邪所致的头痛,或有恶寒、发热、鼻塞
川芎、荆芥、白芷、羌活、甘草、细辛、防风、薄荷。
2
芎菊上清丸
内科用的中成药

内科用的中成药1.感冒类1.1风寒感冒类感冒清热颗粒:疏风散寒,解表清热。
正柴胡饮颗粒:发散风寒,解热止痛。
用于风寒感冒初起。
荆防颗粒:发汗解表,散风祛湿。
午时茶颗粒:祛风解表,化湿和中。
用于外感风寒,内伤食积。
参苏丸:益气解表,疏风散寒,祛痰止咳。
1.2风热感冒类羚翘解毒丸:疏风清热,解毒。
桑菊感冒片: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用于风热感冒初起。
感冒舒颗粒:疏风清热,发表宣肺。
双黄连口服液:疏风解表,清热解毒。
银翘解毒片:疏风解表,清热解毒。
小柴胡颗粒:散热解表,疏肝和胃。
用于病邪犯少阳,寒热往来者。
羚羊感冒片:清热解表。
用于流行性感冒。
感冒退热颗粒:清热解毒,疏风解表。
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等。
清开灵口服液:清热解毒,镇静安神。
清热解毒口服液:清热解毒。
用于热毒雍盛。
清热解毒颗粒:清热解毒,养阴生津,泻火。
用于流行性腮腺炎及轻、中型乙囊炎。
抗病毒颗粒:清热解毒。
用于病毒性感冒。
抗病毒口服液:清热祛湿,凉血解毒。
暑热感冒颗粒:祛暑解表,清热,生津。
2.咳喘类止咳丸:降气化痰,止咳定喘。
用于肺气不宣。
本品含罂粟壳,不易过量或长久服用。
克咳胶囊:止咳,定喘,祛痰。
本品含罂粟壳。
清肺化痰丸:降气化痰,止咳平喘。
用于肺热咳嗽,痰涎雍盛等。
桂龙咳喘宁胶囊:降气平喘,止咳化痰。
用于痰湿阻肺。
二陈丸:燥湿化痰,理气和胃。
用于痰湿停滞。
蛇胆陈皮胶囊:理气化痰,祛风和胃。
用于痰浊阻肺。
参贝北瓜膏:平喘化痰,润肺止咳,补中益气。
用于哮喘气急,肺虚咳嗽。
百合固金丸:养阴润肺,化痰止咳。
用于肺肾阴虚,痰中带血等。
养阴清肺丸:养阴润燥,清肺利咽。
用于阴虚肺燥,痰中带血。
复方川贝精片:宣肺化痰,止咳平喘。
川贝枇杷颗粒:清热宣肺,化痰止咳。
止咳平喘糖浆:清热宣肺,止咳平喘。
用于急性支气管炎。
急支糖浆:清热化痰,宣肺止咳。
用于急、慢性支气管炎等。
祛痰灵口服液:清热,化痰,解毒。
复方鲜竹沥液:清热,化痰,止咳。
牛黄蛇胆川贝散:清热,化痰,止咳。
内科常用中成药(三)

内科常用中成药(三)固涩药:本类中成药主要有收敛固涩之功,兼有补气、益肾、温肾、健脾等作用,适用于表虚卫外不固、肾气亏虚、脾肾阳虚等引发的病证。
按其功效与适用范围,本类中成药可分为益气固表、固脬缩尿、固精止遗、涩肠止泻四类。
本类中成药大多酸敛甘补,适用于正虚无邪之滑脱,故火热、血瘀、气滞、食积、湿热等实邪为患者不宜使用。
补虚剂:本类中成药主要具有补虚扶弱作用,主治虚症。
按其功效与适用范围,本类中成药可分为补气、助阳、养血、滋阴、补气养血、补气养阴、阴阳双补和补精养血等八类,本类药物易碍胃、生湿,故虚而兼见气滞或湿盛者,不宜单独使用。
安神药:本类药物以安神为主要作用,适用于心悸怔仲、失眠健忘、烦躁不安、惊狂易怒等症状。
1)补虚安神剂具有滋阴养血、安神宁志作用,主治心肝阴血亏虚或心气不足,神志失养所的虚烦不眠、心悸怔仲、健忘多梦等症。
2)解郁安神剂具有疏肝解郁、安神定志作用,主治肝气郁结、扰及心神所致的失眠、焦虑、心烦、情志不舒等症。
3)清火安神剂具有清心泻火、安神定志作用,主治于心火旺盛,心神被扰所致心烦、失眠、心悸等症。
使用注意:本类部分中成药含有金石类药,多服易伤脾胃,对于脾胃虚弱者,更应注意中病即止。
和解药:本类中成药主要具有和解少阳、调和肝脾等功效,适用于少阳病的寒热往来,肝脾不调所致的胁肋胀满、食欲不振等病症。
分类及各类的功能主治:1)和解少阳剂具有和解少阳的作用,主治伤寒邪在少阳所致的往来寒热、胸胁苦满、不欲饮食、心烦喜呕、以及口苦、咽干、目眩、脉弦等症状2)调和肝脾剂具有疏肝解郁、健脾、养血、调经等作用,主治肝脾不调所致的胁肋胀痛、食欲不振、月经不调等。
使用注意:本类成药以祛邪为主,体虚者不宜用。
常用中成药介绍(内科)课件

射干的抗炎作用:对肺炎链球菌、绿脓杆菌、淋球菌、结核杆菌有显
著的抑菌作用;对多重耐药绿脓杆菌亦有较强的抑菌作用。
射干的抗病毒作用:对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鼻病毒、腺病毒、柯 萨奇病毒、埃可病毒、疱疹病毒都表现出非常强的抗病毒作用。
射干的其它作用:射干具有兴奋咽喉粘膜的作用和促进唾液分泌,对
于咽炎的咽部症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麻黄:具有松驰平滑肌,起到平喘作用; 杏仁、甘草具有轻度抑制呼吸中枢,缓和咽部 的炎症对粘膜的刺激,促进支气管粘膜分泌, 使痰易于咳出起到止咳平喘祛痰等作用; 石膏:具有解热作用; 黄芩、板蓝根:起到抗菌、抗病毒、解热,促 进免疫功能等作用; 板蓝根,北豆根:解毒利咽,治咽喉肿痛。
小儿清热止咳口服液
小儿清热利肺口服液
组成:麻黄、石膏、银花、连翘、射 干、牛蒡子、瓜蒌皮、浮海石、葶苈 子、苦杏仁、车前子
功效:清肺化痰,镇咳平喘
小儿清热利肺口服液
处方基础
1、射干麻黄汤(《金匮要略》) 射干,麻黄 2、麻杏石甘汤(《伤寒论》) 麻黄,杏仁,石膏
小儿清热利肺口服液
麻黄、石膏,射干,杏仁:清热宣肺,止咳平喘; 银花、连翘、射干、牛蒡子:清热解毒、利咽; 瓜蒌皮、浮海石、葶苈子、苦杏仁等:清肺利气,止咳 平喘; 瓜蒌皮:清肺化痰 ,利气宽胸 浮海石:清肺化痰,软坚散结 葶苈子:泻肺平喘,利水消肿 车前子:通调水道泻肺热而又利不伤阴,并有去除心胸 烦热之功
赛林(阿奇霉素干混悬剂8h
较长时间内在组织及细胞内保持较高的 药物浓度;
5. 体内组织浓度为同期血药浓度的10~100 倍,
赛林(阿奇霉素干混悬剂)
临床适应证
1.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支原体引起的肺炎 2.上呼吸道感染 --咽炎,扁桃体炎(化脓性链球菌) --鼻窦炎 3.下呼吸道感染 --急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4. 皮肤软组织感染 --丹毒 --蜂窝织炎 --创面感染 5. 泌尿生殖系统感染 --宫颈炎 --非淋菌性尿道炎 --盆腔炎
100个中医临床价值的中成药

100个中医临床价值的中成药以下是100个具有中医临床价值的中成药,涵盖了多个治疗领域:1. 感冒清热颗粒2. 参苏丸3. 羚翘解毒丸4. 桑菊感冒片5. 感冒舒颗粒6. 银翘解毒片7. 小柴胡颗粒8. 羚羊感冒片9. 感冒退热颗粒10. 抗病毒颗粒11. 暑热感冒颗粒12. 止咳丸13. 克咳胶囊14. 清肺化痰丸15. 桂龙咳喘宁胶囊16. 二陈丸17. 蛇胆陈皮胶囊18. 参贝北瓜膏19. 百合固金丸20. 养阴清肺丸21. 川贝枇杷颗粒22. 逍遥丸23. 知柏地黄丸24. 六味地黄丸25. 金匮肾气丸26. 复方丹参滴丸27. 速效救心丸28. 稳心颗粒29. 麝香保心丸30. 脑心通胶囊31. 安宫牛黄丸32. 苏合香丸33. 华佗再造丸34. 醒脑静注射液35. 清开灵注射液36. 生脉注射液37. 四逆汤口服液38. 黄芪注射液39. 补中益气丸40. 归脾丸41. 香砂六君子丸42. 四君子合剂43. 六味安消胶囊44. 保和丸45. 枳实导滞丸46. 麻仁润肠丸47. 三黄片48. 黄连上清片49. 牛黄解毒片50. 银黄颗粒51. 板蓝根颗粒52. 双黄连口服液53. 清开灵颗粒54. 小儿感冒颗粒55. 小儿清肺化痰颗粒56. 小儿七星茶颗粒57. 龙牡壮骨颗粒58. 启脾丸59. 小儿消食片60. 丁桂儿脐贴(宝宝一贴灵)61. 健胃消食片62. 香砂养胃丸63. 温胃舒胶囊/颗粒64. 养胃舒胶囊/颗粒65. 三九胃泰颗粒/胶囊/冲剂66. 胃苏颗粒/胶囊/片剂/口服液/软胶囊等剂型。
67. 六味地黄丸(滋阴补肾)68. 金匮肾气丸(温补肾阳)69. 复方丹参片(活血化瘀,理气止痛)70. 云南白药(止血愈伤,活血散瘀)71. 三七片(散瘀止血,消肿定痛)72. 丹参滴丸(活血化瘀,理气止痛)73. 麝香保心丸(芳香温通,益气强心)74. 速效救心丸(行气活血,祛瘀止痛)75. 稳心颗粒(益气养阴,活血化瘀)76. 生脉饮(益气复脉,养阴生津)77. 脑心通胶囊(益气活血,化瘀通络)78. 安宫牛黄丸(清热解毒,镇惊开窍)79. 苏合香丸(芳香开窍,行气止痛)80. 血府逐瘀丸(活血祛瘀,行气止痛)81. 补中益气丸(补中益气,升阳举陷)82. 香砂六君丸(益气健脾,和胃止痛)83. 四神丸(温肾散寒,涩肠止泻)84. 附子理中丸(温中健脾)85. 归脾丸(益气健脾,养血安神)86. 逍遥丸(疏肝健脾,养血调经)87. 加味逍遥丸(疏肝清热,健脾养血)88. 乌鸡白凤丸(补气养血,调经止带)89. 桂枝茯苓丸(活血化瘀,缓消癥块)90. 小金丸(散结消肿,化瘀止痛)91. 夏枯草颗粒(清火明目,散结消肿)92. 牛黄清心丸(清心化痰,镇惊祛风)93. 天麻钩藤颗粒(平肝熄风,清热安神)94. 养血清脑颗粒(养血平肝,活血通络)95. 正天丸(疏风活血,养血平肝,通络止痛)96. 华佗再造丸(活血化瘀,化痰通络)97. 醒脑静注射液(清热解毒,凉血活血)98. 清开灵注射液(清热解毒,化痰通络)99. 生脉注射液(益气养阴,复脉固脱)100. 黄芪注射液(益气养元,扶正祛邪)。
中成药名称

中成药名称中成药是指由传统中医经验和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所制成的药物。
它们在中华医学传统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和保健。
其中,中成药名称是指由中医药申报名录获得批准并已在市场上流通的中成药产品的名称。
这些名称常常与该药的功效、成分或者制剂形态相关联。
1. 丹参胶囊丹参胶囊是一种常见的中成药,主要由丹参、沉香等中药材制成。
作为一种血管活性药物,丹参胶囊具有扩张血管、抗血小板聚集、抗氧化等作用。
它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冠心病、脑血栓等心血管疾病,具有很好的疗效。
2. 板蓝根颗粒板蓝根颗粒是一种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中成药。
它主要由板蓝根提取物制成,可以有效地治疗热毒病、咽喉肿痛、感冒等病症。
板蓝根颗粒广泛用于儿童感冒、咳嗽等疾病的治疗,深受广大患者的喜爱。
3. 血糖平片血糖平片是一种降血糖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糖尿病。
它由丁香烯酮、黄连素等草本植物提取物制成,具有提高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糖水平的作用。
血糖平片已被广泛应用于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能够有效地控制血糖水平,减少糖尿病引发的并发症。
4. 牛黄解毒片牛黄解毒片是一种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中成药。
它由牛黄、雄黄、玄参等草本植物制成。
牛黄解毒片可用于治疗火热病症、咽喉肿痛、口腔溃疡等疾病,有很好的抗菌、解毒作用。
它常常用于急性扁桃体炎、口腔溃疡等疾病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5. 复方新斯的明胶囊复方新斯的明胶囊是一种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中成药。
它主要由新斯的明、丹参、红景天、山茱萸等中药材制成。
复方新斯的明胶囊能够改善心脑血管循环,调节血脂、减少血小板聚集,有效预防心梗、脑梗等病变。
它广泛应用于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治疗,被认为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6. 痛风片痛风片是一种用于治疗痛风的中成药。
它主要由海参、穿山甲等珍贵中药材制成。
痛风片具有清热解毒、祛风除湿的作用,可以有效缓解痛风引起的关节疼痛、红肿等症状。
痛风片广泛用于痛风急性发作和慢性痛风的治疗,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显著的改善作用。
31种内科中成药总结,值得收藏转发

31种内科中成药总结,值得收藏转发
解表剂
1.辛温解表――九味羌活丸
2.辛温解表――感冒清热颗粒
3.辛凉解表――柴胡注射液
4.辛凉解表――银翘解毒丸(颗粒、片)
5.表里双解――防风通圣丸
6.扶正解表――玉屏风颗粒
祛暑剂7.解表祛暑――保济丸8.解表祛暑――藿香正气水9.健胃祛暑――十滴水泻下剂10.润肠通便――麻仁润肠丸(软胶囊)清热剂11.清热泻火――黄连上清丸(颗粒、胶囊、片)12.清热泻火――牛黄解毒丸(胶囊、软胶囊、片)13.清热泻火――牛黄上清丸(胶囊、片)14.清热解毒――双黄连合剂(颗粒、片)15.清热解毒――银黄颗粒(片)16.清热解毒――板蓝根颗粒17.清肝解毒――护肝片(颗粒、胶囊)18.清热祛湿――茵栀黄颗粒(口服液)19.清热祛湿――复方黄连素片温里荆20.温中健脾――附子理中丸(片)21.温中健脾香砂养胃丸(颗粒、片)止咳、平喘剂22.散寒止咳――通宣理肺丸(颗粒、胶囊、片)23.清肺止咳――蛇胆川贝液24.
清肺止咳――橘红丸(颗粒、胶囊、片)25.清肺止咳――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26.润肺止咳――养阴清肺丸27.清肺平喘――蛤蚧定喘丸开窍剂28.清热开窍――清开灵(胶囊、片、注射液)29.清热开窍――安宫牛黄丸30.化痰开窍――苏合香丸固涩剂31.补肾缩尿――缩泉丸(胶囊)(注:本文来源于网络,平台所有转载文章均为传递更多专业知识,若有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谢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页
内科常用中成药
类别
名称
功效
主治
解表剂:
辛温解表
桂枝合剂
解肌发表、调和营 卫
感冒风寒表虚证、症见头痛发热、 汗出 恶风、鼻塞干呕。
表实感冒 颗粒
发汗解表 、祛风散 寒
感冒风寒表实证 、症见恶寒重、发热轻、 无汗 、头项强痛、鼻 流清涕、咳嗽、痰白稀。
感冒清热 颗粒
疏散风寒、解表清 热2011B 2015A
祛暑解表
香正水 藿气
和
气
理
胸
见。 症冒 、感 冒型 感肠 致胃 所: 湿泻 暑泄 伤吐 夏呕或
风闷 感痞 外膈
B2015C
B
200中
济丸 保
中 和 湿 祛 表 解
适不
胃肠 、。 冒船 感晕 湿车 暑晕
扶正解表
丸
苏
参
散
风
疏
塞
鼻痛B
头12、症短 冒、气 感力的乏
寒
祛暑剂:
祛暑
除湿
六一散
清暑利湿2015A
解表胜湿
九味羌
活丸
疏风解表、散寒除 湿
外感风寒挟湿所致的感冒、症见恶寒、发热、无汗、 头重而痛、 肢体痠痛 。
荆防颗 粒
解表散寒、祛风胜
湿2006A
外感风寒挟湿所致感冒、 症见头身疼痛、 恶寒无汗、 鼻塞流涕、 咳嗽。
午时茶
颗粒
祛风解表、化湿和 中。
外感风寒、内伤食积证 、症见恶寒发热、 头痛身楚、胸脘满闷、 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风寒感冒 、头痛发热、恶寒身痛、鼻流清涕、咳嗽、咽干。2006A
正柴胡饮
/颗粒
发散风寒、 解热止
痛2011B
外感风寒所致感冒、 症见发热恶寒、 无汗、 头痛、鼻塞、喷嚏、 咽痒咳嗽、四肢痠痛;流感初起、轻度上呼吸道感染。2010B
辛凉解表
银翘解
毒丸
疏风解表、清热解 毒
风热感冒,症见 发热 、头痛、咳嗽、口干、咽喉疼痛。
桑菊感
冒片
疏风清热、宣肺止 咳
风热感冒初起、头痛、咳嗽 、口干、咽痛。2010B、2009A
双黄连 口服液
疏风解表、清热解 毒2011B
外感风热所致的感冒、症见发热、咳嗽、咽痛。
羚羊感
冒片
莲花清 瘟胶囊
清热解表
流行性感冒 属风热证、症见发热恶风、头痛头晕、咳嗽、胸闷、 咽喉肿痛。
清瘟解表、宣肺泄
热
流行性感冒 属热毒袭肺证、症见发热、恶寒、肌肉酸痛、鼻塞 流涕、咳嗽、头痛、咽干咽痛、舌偏红、苔黄或黄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