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特大疾病(传染病)常态化防控作业指导书

合集下载

物业辖区流行性传染病预防作业指导书

物业辖区流行性传染病预防作业指导书

物业辖区流行性传染病预防作业指导书1. 引言流行性传染病对社区居民的健康和生活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为了保障辖区居民的健康和安全,物业公司制定了这份《物业辖区流行性传染病预防作业指导书》,旨在提供预防流行性传染病的相关指导措施。

本指导书仅供物业公司及其相关工作人员参考,并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执行。

2. 目标本作业指导书的目标是帮助物业公司减少辖区内流行性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保障辖区居民的健康和生活安全。

3. 工作职责物业公司及其相关工作人员在预防流行性传染病方面有以下职责:3.1. 清洁和消毒•定期清洁、消毒公共区域,特别是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如门把手、电梯按钮等。

•配备适当的清洁剂和消毒剂,并按照正确的使用方法进行清洁和消毒。

3.2. 垃圾管理•定期收集垃圾,并确保垃圾容器紧闭和及时清理。

•垃圾分类处理,将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与其他垃圾分开收集和处理。

3.3. 通风与湿度控制•定期检查公共区域和办公室的通风设施,确保其正常运行。

如有异常情况,及时进行维修和调整。

•保持适宜的室内湿度,避免过干或过湿的环境,以减少病原体的滋生和传播。

3.4. 宣传教育•在公共区域和社区通告栏上张贴流行性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和重要信息。

确保居民了解相关预防知识。

•定期组织小型座谈会和宣讲活动,向居民普及流行性传染病的预防知识和注意事项。

4. 预防措施为了有效预防辖区内流行性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物业公司应采取以下措施:4.1. 接种疫苗•定期组织居民接种疫苗,尤其是季节性流感疫苗和其他常见传染病的疫苗。

•向居民提供相关疫苗接种的信息和指导。

4.2. 个人卫生•提倡居民勤洗手,特别是接触公共区域后。

•倡导居民使用纸巾或肘部遮挡口鼻,咳嗽或打喷嚏时,以减少病原体的传播。

4.3. 公共区域管理•定期清洁和消毒公共区域,特别是接触频繁的表面。

•在公共区域提供充足的洗手设施和洗手液,并定期检查和补充。

•确保公共区域内的良好通风,并根据需要进行湿度调节。

传染病防治工作操作指南

传染病防治工作操作指南

传染病防治工作操作指南
概述
该操作指南旨在向相关人员提供传染病防治的操作步骤和指引,以确保高效有效地进行传染病的防控工作。

遵循以下措施可以帮助
减少传染病的传播和确保公共健康。

传染病防控措施
1. 掌握病例定义和报告要求:
- 了解传染病的病例定义,包括症状、传播途径等。

- 确保及时准确的报告传染病病例,按照相关法规和指引履行
报告义务。

2. 实施传染病监测和监督:
- 建立健全的传染病监测系统,包括疾病报告和数据分析。

- 加强对传染病的监督,进行疫情分析和风险评估。

3. 进行有效的传染病传播预防:
-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惯,包括勤洗手、咳嗽和打喷嚏时遮住
口鼻等。

- 加强传染病传播途径的防控,如加强空气消毒、维护食品安
全等。

4. 实施有效的传染病治疗和隔离措施:
- 根据传染病的特点和临床表现,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

- 对传染病患者实施适当的隔离措施,以防止传染病的扩散。

5. 加强传染病宣传和教育:
- 开展相关传染病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传染病的认知和防护
意识。

- 提供准确可靠的传染病信息,预防虚假信息的传播。

6. 加强传染病疫苗接种:
- 指引公众接种传染病疫苗,提高免疫水平,减少传染病发生
的可能性。

结论
该操作指南提供了传染病防治工作的操作步骤和指引,旨在保
障公众的健康和减少传染病的传播。

相关人员应遵循指南中的措施,提高防控能力,减少传染病的风险。

传染病防控工作指引.doc

传染病防控工作指引.doc

传染病防控工作指引按照传染病风险概率及危害程度,我校对2018年上半年学校可能发生的传染病提出相应防控指引,提供给学校进行健康教育及开展防控工作使用。

请各部门各班级认真按照指引做好日常防控工作,减少由传染病及食品安全引发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切实保障广大师生身体健康。

一、流行性感冒防控工作指引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在世界范围内引起暴发和流行。

流感起病急,虽然大多为自限性,但部分因出现肺炎等并发症可发展至重症流感,少数重症病例病情进展快,可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或多脏器衰竭而死亡。

重症流感主要发生在老年人、年幼儿童、孕产妇或有慢性基础疾病者等高危人群,亦可发生在一般人群。

2017年入冬以来,我国北方省份流感活动水平上升较快,当前处于冬春季流感流行阶段。

(一)日常预防控制工作1、根据教育行政部门的部署,制定本单位流感应急预案,建立领导责任制。

并将责任分解到部门、单位和个人。

2、每学年开学后应立即组织卫生老师学习流感防控知识。

3、落实晨检制度,发现发热、咳嗽或咽痛等流感症状的学生,立即电话通知其家长领返回家,尽早到医院就诊治疗。

4、做好因病缺勤及病因登记追踪制度,发现流感样病例异常增多要及时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

5、加强各类学习、生活、娱乐、工作场所(如教室、音乐室、舞蹈室、阅览室、保育室、宿舍、教研室)的卫生与通风,保持空气流通,保持室内外环境卫生整洁。

6、加强师生健康知识教育,教育学生打喷嚏时要主动掩住口鼻,提高防病意识。

7、落实手部卫生,设置充足的洗手水龙头,配备洗手液或肥皂供师生使用,推行六步洗手法。

8、在流感流行季节,集体性活动尽量安排在室外进行。

(二)出现发热、咳嗽或咽痛等流感症状病患者异常增多时防控措施除做好上述日常防控措施外,还须实施:1、尽快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2、避免举办全校性的室内集会等活动。

3、实施晨检和午检制度,发现发热、咳嗽或咽痛等流感症状立即电话其家长领返,尽早到医院诊治。

疫情防控工作指导手册(第二版)

疫情防控工作指导手册(第二版)
本指导
一、办公及生产经营场所防控措施
(一)人员管理
1.采取弹性工作、居家办公、错峰上下班等灵活办公方式,降低人员集中度。多人同室办公的,办公距离应保持在1米以上。
2. 员工进入办公及生产经营场所应接受体温检测、监测。若体温超过37.2℃,不得进入工作场所,按规定进行居家观察或集中观察。必要时,到医院就诊。
3.建筑工地实施封闭管理,施工作业区域应采取相对隔离封闭措施,各施工作业面尽量减少交叉流动。
4.加强人员健康管理,全面排查施工作业人员返程、隔离、复工等情况,掌握人员动态信息,严防传染源输入。
5.加强进出登记管理,在入口处检测体温,体温正常方可进入。作业过程中,每日至少进行2次体温监测。
6.保证场所通风换气,保障洗手等设施正常运行,如无洗手设备,应配备免洗消毒用品。
(2)直接接触含某种病原体的分泌物引起传播。
9.什么是气溶胶传播?
气溶胶传播是指飞沫在空气悬浮过程中失去水分而剩下的蛋白质和病原体组成的核,形成飞沫核,可以通过气溶胶的形式漂浮至远处,造成远距离的传播。
5. 避免到人流密集和空气流通不畅的公共场所,如必须去,要正确佩戴口罩。
6. 尽量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建议步行、骑行或乘坐私家车、班车出行。如必须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尽量错峰出行,务必全程佩戴口罩。途中避免用手触摸车上物品。
7. 外出回家摘掉口罩前后应正确洗手,废弃的口罩要放入垃圾桶内。每天两次用75%酒精或含氯消毒剂对垃圾桶进行消毒处理。手机和钥匙用消毒湿巾或75%酒精擦拭。
16.每日定时对就餐区域实施消毒。餐具用品须高温消毒。
(五)住宿管理
17.改善员工住宿条件,原则上不安排在地下空间居住。
18.严格控制住宿人员居住密度,原则上人均宿舍面积不少于4平方米,每个宿舍居住人数不超过6人。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作业指导书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作业指导书

疾病预防控制公司作业指导书目录1.艾科纯水处理系统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2. WFX-130原子吸收仪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3. LS-C35L型蒸汽灭菌器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4. 1501普通显微镜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5. CS21FS1型普通显微镜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6. DHG9123A型电热鼓风干燥箱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7. HH.W21-600型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8. BCD-207AK型普通电冰箱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9. BCD-1992M2型普通电冰箱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10. 7A2003电子天平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11. AU-W120型电子天平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12. KXH202-1A电热恒温干燥箱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13. DZKW-4电子恒温水浴锅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14. BCD-1992M2普通电冰箱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15. DH2500电热恒温培养箱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16. BCD-46E/B型海尔电冰箱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17. HH.W21-CU600型电热恒温水浴锅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18. KJ-202型振荡器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19. WH-76A型微混合器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20. 80-2型台式低速离心机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21. 80-2型台式低速离心机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22. BCD-207AK型美菱电冰箱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23. DYY-8C型电泳仪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24. SW-CJ-2FD型洁净工作台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25. fluido型洗板机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26. 722型可见分光光度计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27. F-732S数显测汞仪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28. DHP-9162型电热恒温培养箱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29. PTX-YDH-35型电热恒温培养箱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30. PYX-DHS-35型电热恒温培养箱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31. ANTHS2010型酶标仪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32. BHC-1300A2型生物安全柜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33. MS-150I型霉菌培养箱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34. UV2600型紫外分光光度计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35. JP-303型极谱分析仪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36. PHSJ-4A型PH/氟离子计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37. RE52-C型旋转蒸发器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38. HH-SH6电热恒温水浴锅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39. FE930型电导率仪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40. BCD-207AK普通电冰箱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41. HH-B11.420型电热恒温培养箱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42. US-200型尿液分析仪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43. S648电热恒温水浴锅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44. 移动灯架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45. 生物显微镜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46. 紫外线杀菌推车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47. 生物显微镜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48 Autobio 2010型酶标仪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49 BCD-1992M2型普通电冰箱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50. DNX-9620A型洗板机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51. DHP-9052型电热恒温培养箱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52. TDZ5-WS离心机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53. Hfsafe-1200型生物安全柜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54. 优普纯水处理系统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55. KTP-250B型电热恒温培养箱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56. 实验室间比对,能力验证结果评价和期间核查结果判定方法57. 标准物质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58. AU-W120电子天平期间核查规程作业指导书60. 生活饮用水监测采样操作方法61. 公共场所现场监测操作方法62. DYM3型空盒气压表操作规程63. 8502数字温湿度计操作规程64. HS5618A型积分声级计操作规程65. BFS8310型相关红外线分析仪操作规程66. GXH—305型便携式红外线分析器操作规程67. LD—3C型微电脑激光粉尘仪68. TES—1332A数位式照度计操作规程69. QDF—6型数字式风速仪操作规程70. 甲醛、氨测定仪操作规程71. GDYS-101SY余氯、总氯测定仪操作规程72. GDYS-101SE二氧化氯测定仪操作规程73. 余氯比色盒操作规程74. ETC-1瓶式深水采样器操作规程75. 样品处置和准备76. BFS8310型相关红外线分析仪期间核查规程77. CXH-305型红外线分析器期间核查规程78.医疗机构消毒效果监测采样操作规程79. 食品样品采样规范80. 食(饮)具采样规范纯水处理系统操作规程1、目的规范《纯水处理系统》的操作、使用、保养和维护,以延长仪器设备寿命,保证设备和操作人员的安全,使检验结果准确可靠。

传染病防治作业安全作业指南

传染病防治作业安全作业指南

传染病防治作业安全作业指南一、作业前的准备1、了解传染病知识首先,要对常见的传染病种类、传播途径、症状有清晰的认识。

例如,呼吸道传染病如流感、新冠通过飞沫传播;肠道传染病如痢疾、手足口病通过食物和水传播;血液传染病如乙肝、艾滋病通过血液和体液传播等。

2、个人防护用品的准备根据作业环境和可能接触的传染病类型,准备合适的个人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护目镜、防护服等。

确保防护用品的质量合格,并正确佩戴和使用。

3、作业环境的评估在开始作业前,对工作场所进行评估,了解通风情况、清洁卫生状况、人员密度等。

如果环境存在较高的传染病传播风险,应提前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4、人员健康状况监测作业人员应每天进行自我健康监测,如有发热、咳嗽、乏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报告。

同时,对共同作业的人员的健康状况也应有所了解。

二、作业中的注意事项1、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勤洗手,尤其是在接触公共物品、与他人接触后、咳嗽或打喷嚏后等。

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或者使用含酒精的洗手液。

避免用手触摸眼睛、口鼻等部位。

2、正确佩戴和使用防护用品按照规定正确佩戴口罩,确保口罩能够覆盖口鼻和下巴,并贴合面部。

佩戴手套时,要注意避免手套被污染,定期更换手套。

护目镜要佩戴牢固,防止飞沫或液体溅入眼睛。

3、保持社交距离尽量与他人保持至少 1 米的距离,避免近距离接触。

在人员密集的场所,要更加注意保持距离。

4、规范作业操作在进行可能产生飞沫或气溶胶的作业时,如医疗操作、清洁消毒等,要遵循规范的操作流程,减少传染病传播的风险。

5、加强通风换气保持作业场所的通风良好,定期开窗通风,增加空气流通。

如果使用空调系统,要确保其正常运行并定期清洁消毒。

6、清洁和消毒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清洁和消毒,特别是经常接触的表面,如桌面、扶手、门把手等。

使用合适的消毒剂,并按照说明进行正确的稀释和使用。

7、避免共用物品尽量避免共用办公用品、工具、餐具等物品。

如果必须共用,应在使用前后进行清洁消毒。

传染病防治作业安全操作手册

传染病防治作业安全操作手册

传染病防治作业安全操作手册一、前言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可能会面临传染病防治作业的情况,为了保障自身和他人的健康安全,正确、规范的操作至关重要。

本操作手册旨在为从事传染病防治相关工作的人员提供一份详细、实用的指导,以确保作业过程中的安全和有效。

二、传染病的传播途径1、空气传播飞沫传播:当患者咳嗽、打喷嚏、说话时,产生的飞沫中含有病原体,近距离接触的人员可能吸入飞沫而感染。

飞沫核传播:飞沫在空气中蒸发后形成飞沫核,可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造成远距离传播。

2、接触传播直接接触:病原体通过与感染者的皮肤、黏膜直接接触而传播,如握手、亲吻等。

间接接触:通过接触被病原体污染的物品,如衣物、餐具、玩具等,再接触自己的皮肤、黏膜而感染。

3、消化道传播经水传播:饮用被病原体污染的水,或使用被污染的水进行洗漱、烹饪等。

经食物传播:食用被病原体污染的食物。

4、血液、体液传播输入被污染的血液或血液制品。

共用注射器、针头。

性接触传播。

5、母婴传播经胎盘传播:病原体通过胎盘感染胎儿。

分娩过程传播:胎儿在通过产道时接触病原体而感染。

哺乳传播:母亲通过乳汁将病原体传给婴儿。

三、个人防护装备的选择与使用1、口罩医用外科口罩:能阻挡大部分飞沫和细菌,适用于一般的传染病防治作业。

N95 口罩:对非油性颗粒的过滤效率达到 95%以上,适用于接触高传染性病原体的情况。

佩戴方法:确保口罩贴合面部,鼻夹压紧,口罩完全覆盖口鼻和下巴。

2、手套一次性乳胶手套:适用于一般的清洁、消毒工作。

耐化学腐蚀手套:用于接触化学消毒剂等。

佩戴手套前应检查是否有破损,摘手套后应及时洗手。

3、防护服一次性防护服:能有效阻挡飞沫、血液、体液等的渗透。

选择合适尺码的防护服,确保穿戴舒适,活动自如。

4、护目镜或防护面屏防止飞沫、血液等溅入眼睛。

佩戴时应调整好位置,确保清晰的视野。

5、鞋套防止鞋底污染工作区域。

物业辖区流行性传染病预防处置作业指导书(标准版)

物业辖区流行性传染病预防处置作业指导书(标准版)

物业辖区流行性传染病预防处置作业指导书物业辖区流行性传染病预防与处置作业指导书
1.0目的在流行性传染病爆发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最大限度的控制传播源、减小传播区域。

2. 0职责2.1安全主任全面负责事件的协调处理和指挥。

2. 2保安队负责出入人员的控制和必要的救助。

2. 3相关部门负责配合事件处理的顺利进行。

3. 0资源的配备暂无。

4.0 工作流程
4.1公司任何员工不论通过何种渠道获取流行性传染病信息后,应即时通知
安全主任进行确认。

4.2行政办根据情况决定是否请相关医护人员对流行性传染病的特征进行讲解,使队员能够识别传染病的人群,从而对进入本公司所管辖的物业人员进行初步的控制。

4.3必要时,行政办协助客户服务中心对本公司所管辖的区域内业户进行宣传和教育。

4.4管理处对在本公司所管辖的物业内经常流动的人员(如二装现场)进行控制。

4.5行政办对本公司内部人员进行全面检查,若发现有传染病者,应进行隔离。

4.6必要时,行政办联系医院购买预防药品,发放给公司内每一位员工,以及必要时对员工进行体检等,做好预防工作。

4.7环境组做好对本公司所管辖的物业内外的清洁、消毒和消杀等工作,尽
量减少传染源的出现几率。

5.0演习暂无。

6. 0 事故报告暂无。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特大疾病(传染病)常态化防控作业指导书1.目的规范和指引xx各分(子)公司重特大疾病(传染病)常态化防控工作。

以有效预防和及时控制由此造成的危害,保障员工和业户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确保各项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2.适用范围适用于各分(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及其所属住宅、销售案场的重特大疾病(传染病)常态化防控工作。

3.定义重特大疾病(传染病):是指各类重特大疾病及甲乙丙类传染病(包括但不仅限于鼠疫、霍乱、SARS、新冠肺炎等)。

疫情常态化防控:是指由于疫情本身的特点及严重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导致疫情在短期内无法结束,持续或超过4个传染病传播周期(注:一个传播周期为14个自然日)且需在较长一段时期内对疫情进行防控工作。

4.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小组成员疫情发生后或接政府部门通知,各公司应当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方针,遵循反应及时、依靠科学、严密布控、措施果断、高效落实的原则,成立公司疫情防控工作小组,由公司总经理担任组长,经营班子其他成员担任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项目服务中心经理(或第一责任人)为组员,负责具体实施。

具体如下:组长:公司总经理副组长:经营班子其他成员组员:各职能部门、项目服务中心经理(或第一责任人)公司联络员:公司安全生产主责人员5.防控及处置规程区域公司各职能部门应按疫情防控和处置要求,负责做好各项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包括组织、指挥、协调、监督和后期保障等。

准确了解和掌握疫情及防治工作动态,及时上报疫情防控工作小组组长。

5.1安全管理部和品质管理部(品质运营部)5.1.1根据国家、地方、行业、合同相关要求,制定疫情防控预案,预案关键要素包括但不限于:(1)专门的疫情防控部门/组织、成员、职责及分工;(2)疫情防控物资、经费保障方案及机制;(3)消毒方案(包括消毒药品、消毒液浓度、消毒方法、配置方法、消毒频次等);(4)出入口人员、车辆管控、排查方案,含工作人员防控;(5)患者隔离处置方案;(6)员工防护方案;(7)疫情期间信息传递保障机制。

5.1.2收集各职能部门、项目服务中心的疫情防控情况,一旦发现感染者,立即上报防控工作小组组长;5.1.3根据本公司疫情防控工作小组的决策,指导各项目服务中心开展相关疫情防控工作;5.1.4推出系列线上、线下疫情防控知识培训课程,及时准确的进行员工作业规范培训。

5.1.5建立顺畅的沟通机制,开通24小时疫情上报通道,并确保有关疫情信息能直达事件防控工作小组成员。

5.2 综合管理部5.2.1及时收集各级政府部门关于疫情常态化防控措施和要求,收集本地区定点治疗医院联系信息;5.2.2收集国家卫健委、中国疾病防控中心发布的权威信息,会同安全生产主责部门,整理疫情常态化防控知识,采用海报、长图文、短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并通过公司网站、公众号等方式进行疫情防疫知识推送;5.2.3及时上报及购买公司及各项目疫情防控物资;5.2.4落实公司办公区环境清洁,定期消毒;保持通风,通风时注意保暖;应做好员工的健康监测和记录工作。

5.2.5确保一线工作岗位充足,保障服务工作到位;5.2.6依据疫情情况及时调整各岗位人员上下班时间,实行24小时轮流值班制度;5.2.7在公司疫情防控工作小组带领下,建立机动保障队伍,以备项目应急调配;5.2.8因疫情防控不能休假的员工,根据国家规定安排补休,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加班费。

5.2.9在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加强对供方管理,特别是需安排人员驻场服务的保洁、绿化、秩序维护服务等供方单位的管理,具体包括:(1)与供方协商一致执行统一的人员管控、车辆管控、消毒方案等,并应确保每日到岗人数以满足项目运营需求。

(2)与供方现场负责人沟通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所需的工作支持及协调等有关事项;其中,供方员工防护要求应与物业自有员工一致。

(3)如供方确有困难无法及时采购防护物资,可协助供方进行防疫资源的协调。

5.2.10 对员工开展情绪管理,如项目存在感染者,应向员工进行正确引导,避免恐慌;如员工内出现疑似症状,应及时研判,隔离疑似员工,落实各项疫情防控措施,消除恐慌;5.2.11对员工开展激励管理,设置激励机制;对假期值守人员发放慰问品;对优秀员工事迹及时上报宣传;对在疫情防疫工作做出特殊贡献的员工给予奖励;5.2.12负责收集、汇总本公司疫情防控相关工作开展情况,并及时上报物业总部及政府部门要求上报的信息。

5.3财务管理部5.3.1对公司整体资金、票据、银行借款等情况进行盘点。

加强资金统筹管理,尤其要做好现金流管理。

高度关注和评估疫情对公司现金流可能造成的影响,加强公司资金收支计划和资金平衡管理,保证各类疫情防控所需资金充足,确保公司重大资金落实到位。

5.3.2确保职工的工资按时发放,按时纳税申报及其他重要财务工作。

建立疫情常态化防控期财务工作流程。

5.4项目负责人:5.4.1项目第一负责人对管辖项目疫情预防工作负主要责任。

5.4.2加强对员工的基本管理和要求:(1)负责对全体员工开展疫情防控知识进行教育,针对疫情的特点、药剂及工具的使用、自我防护等知识,给予项目人员相应培训,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要求全体员工在认真做好服务工作的同时,注意个人的健康防护。

(2)对于出现疑似症状的员工,相关部门应强令其休息,痊愈前不得允许其上班工作。

(3)对在疫情发生地停留过的员工、与疫情发生地人员有亲密接触的员工的信息应进行报备,并须按要求进行隔离观察,同时做好登记、追踪、观察等工作,确认无异常后方可上岗。

5.4.3疫情防控期间,对项目施行封闭式管理的,严控外来人员和车辆,严格筛查可疑人员,降低出现非本项目业主带入传染病毒情况。

5.4.4督促客户服务部做好疫情防控期间的业户接待、诉求处理、特殊群体服务、宣传管理工作,取消线下或人群聚集型社区活动、关闭园区公共娱乐场地和设施。

5.4.5疫情防控期间,督促工程部做好项目通风管理工作,关闭中央空调系统,重点区域以开窗通风为主。

5.4.6督促做好重点区域与部位的清洁和消毒管理工作。

5.4.7做好与政府、业委会等外单位的沟通协调工作;与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沟通与配合工作,需指定专人对接并跟进政府有关部门对疫情防控指示,服从统一安排、统一调度指挥和培训指导;与居委会和业委会共同组成项目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小组,实时沟通并开展物业管理区域内的疫情防控协同工作。

5.4.8及时与公司和外包单位人员沟通协调,保障项目疫情防控物资储备充足;在防控物资方面,基本消毒药品(包括但不仅限于84消毒液、含氯消毒剂、75%酒精、免洗洗手液,或者政府卫生部门公布的其他对疫情有针对性的消毒药剂),防护器具(包括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手套),至少按5-7天的量提前储备,并多预留10%进行配备;防控器具(包括测温设备、喷壶),必要时配置紫外线消毒灯,防护服、护目镜、防护胶鞋等。

生活物资方面,各项目须储备一定量的食用水和速食,供应紧急时使用。

5.4.9应加强员工宿舍管理,每日消毒。

5.5客户服务人员在疫情防控时期,客户服务人员需做好客户服务重点工作。

5.5.1接待(1)如无特殊情况,物业管理服务人员应尽量避免出行、入户拜访等行为。

(2)在服务中心或接待区张贴疫情防范等要求和方法。

如有条件,可在服务中心或接待区出入口处设置消毒区,并放置免洗洗手液、口罩、酒精等消毒物品。

(3)服务中心或接待区的接待椅摆放位置应离物业服务人员1米,并在地面标出安全线,做好温馨提示,如“为了您的安全,请保持一定距离”。

(4)有条件的服务中心或接待区配置一次性无菌口罩,提供给特殊情况下急需的人员使用。

5.5.2诉求处理客户诉求可通过客服电话、物业服务人员微信、APP进行反馈,尽量避免当面服务。

5.5.3社区活动疫情防控期间,停止开展常规文化活动,取消所有可能会引起人员聚集的社区文化活动,防止疫情扩散、传播。

5.5.4特殊群体服务在疫情防控期间,在做好防护安全保障前提下,对独居老人、行动不便的客户或其他有特殊需求的客户进行定期慰问,及时了解客户需求,并在职责范围内帮助客户解决问题。

5.5.5应加强对内、对外的宣传管理。

(1)对内宣传a.全面培训、演练防疫预案和作业指导规范;b.宣传测温规范、消毒喷洒作业规范等要求;c.宣传疫情知识、个人防护知识、居家防护知识等;d.工作人员严禁私自转播、散布疫情信息;e.落实政府主管部门、公司及客户方关于防疫宣传的其他要求。

(2)对外宣传a.通过电话、短信、微信、邮件、朋友圈、公告栏、宣传栏等方式向客户发布管理区域范围内的疫情防控安排和服务更改通知;b.通过纸质资料、电子文档等形式,采用客户群、朋友圈、公众号、电子宣传屏幕、横幅、公告栏、宣传栏等渠道向客户推送管理区域范围内的防控要求、疫情通报、疫情防控知识等信息。

其中,疫情通报包括确诊感染病例数、疑似感染病例数、疫情区往来人员数等。

5.5.6配合项目负责人做好与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沟通与配合(1)协助配合政府部门对物业使用人情况进行排查,建立疫情台账,并按要求收集疫情人员信息,如个人基础信息、近期出行信息、车辆出入信息、体温监测数据、健康状况等,及时上报至政府有关部门;(2)配合当地宣传部门进行疫情防范宣传,并通过微信推送、宣传栏张贴等方式及时向客户传达疫情防范知识、政府管控政策、疫区客户隔离等信息;(3)发现与疫情相关的突发事件,应配合相关部门第一时间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抢救、有效隔离,严防疫情蔓延。

5.5.7做好对居家隔离人员的配合管理(1)对政府主管部门确定的隔离区域张贴温馨提示;(2)被隔离人员如有需要,物业管理服务人员可在能力范围内协助相关部门或提供相应帮助;(3)提示居家隔离人员及家属应按要求将居家隔离人员产生的垃圾投放至定点垃圾桶,并协助相关部门将垃圾按规定进行统一处理。

5.5.8确诊病例离开住所后的处理措施(1)确诊病例所在楼栋,安排环境管理部人员在疾控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消杀处理工作,禁止非本楼栋人员进出该楼栋,通过多种方式提示本楼栋客户尽量少进出;(2)安排增加该楼栋消毒频次,并定期通过微信群、朋友圈等多种方式告知客户。

5.5.9做好部门员工疫情防控措施的培训做到熟记疫情防控处置预案和宣传内容,做到宣传口径统一、规范,符合国家相关要求。

5.6环境保洁人员环境部做好重点区域与部位的清洁与消毒以及垃圾的处理工作。

5.6.1电梯厅及电梯轿厢(1)电梯按钮、轿厢按钮可用保鲜膜(塑料薄膜)贴住并每日更换1次;(2)电梯按键、轿厢扶手等表面,保持清洁卫生,应用有效氯浓度250-500mg/L的含氯消毒液进行擦拭,每日至少2次。

5.6.2大堂、消防通道(1)空调出风口、大堂及电梯每日使用浓度为250-500mg/L的含氯消毒液喷洒消毒。

依据项目业态不同,确定不同的消毒频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