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长岭BIF型铁矿含铁岩系的地质特征和形成机制

弓长岭BIF型铁矿含铁岩系的地质特征和形成机制
弓长岭BIF型铁矿含铁岩系的地质特征和形成机制

摘要

我国铁矿资源多,品位较低,富铁矿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急缺矿产之一。位于辽宁省鞍山—本溪地区的弓长岭富铁矿是我国重要的富铁矿床,它以矿石储量大,品位高,易选冶为闻名。本文在系统收集、整理弓长岭铁矿已有地质资料的基础上,进行野外实地踏勘,室内分析,总结该区成矿地质背景基础上,重点研究弓长岭富铁矿区地质特征、BIF型富铁矿床含铁岩系、矿体分布和矿石类型进行分析,明确了富矿形成机制,并得出以下认识:

In our country, iron ore resources are very rich, but ore content are lean. Iron ore with rich grade becomes one of the urgent shortages of mineral in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ongchangling rich iron ore located in Liaoning Province Anshan-Benxi area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rich iron ore mining, which is famous for abundant reserves, high grade and easy for beneficiation and metallurgy. Based on collecting and organizing systematically geological data of Gongchangling, the field reconnaissance and laboratory analysis also have been carried out. Summing up the metallogenic geological background and focusing on the research of Gongchangling iron rich geological features, BIF iron rich deposits containing iron rock department, distribution of ore bodies and ore types are armed at analyzing rich-grade iron ore formation mechanism. Some conclusions are drawn as follows:

(1)一、三矿区含铁岩系为同一套含铁岩系,其大致与二矿区K层到上含铁带相当,一、三矿区Fe1、Fe2两矿层相对于二矿区Fe4、Fe6,通过地球化学特征对比得出三个铁矿床原始沉积环境一致。弓长岭铁矿中二矿区含铁岩系出露最全,可以作为弓长岭铁矿的标准含铁岩系剖面。

(1) The ferruginous rocks are same in Ⅰ#andⅢ#, which are as same as that from K layer to up mineral belt in Ⅱ#approximately. Original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of iron deposits between Fe1 and Fe2 layers of Ⅰ# and Ⅲ# and Fe4 and Fe6 of Ⅱ# are consistent by the comparison on the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at three iron deposits. The ferruginous rocks of Ⅱ#outcrop mostly in Gongchangling Iron Mine, which can be used as the standard of ferruginous rocks section.

(2)磁铁富矿主要分布在第六层铁矿之中,其次在第五层、第四层、第三层、第二层及硅质层中也有分布。地表较少,深部较多。东南区较少,中央区和西北区较多。磁铁富矿:呈黑色,致密块状,呈细粒或粗粒结构。磁铁富矿中主要金属矿物有磁铁矿,偶尔有赤铁矿。磁铁富矿的围岩主要是绿泥片岩、石榴绿泥片岩、绿泥石榴岩和少量黑云母绿泥片岩,组成的组要矿物为绿泥石、石榴石和少量黑云母,且它们是副变质成因。磁铁富矿体主要受褶皱和断层的控制,富铁矿体主要赋存于褶皱核部和断层中。磁铁富矿是由磁铁石英岩形成的,富铁矿体产于磁铁石英岩旁边和磁铁石英岩里,具有相似的矿物组份和地球化学特征。

(2) Magnetite rich ore a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sixth floor of iron ore, and then in the fifth layer, the fourth layer, the third layer, the second layer and silicon layer can also be found. Less surface, more deep. The southeast region is less, more central and northwest region. Magnetite rich: black, massive, fine-grained or coarse-grained structure. The main metal mineral magnetite rich in magnetite, hematite occasionally. Magnetite rich ore rock is mainly chlorite schist, garnet chlorite schist, chlorite pomegranate rocks and minor biotite chlorite schist, group composition to mineral chlorite, garnet and minor biotite, and they are pair of metamorphic origin. The rich ore body is controlled by the folds and faults, and the rich iron ore body mainly occurs in the fold core and the fault.. Magnetite rich ore is formed by magnetite quartzite, rich iron ore produced in magnetite quartzite and beside the magnetite quartzite, with similar mineral components and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3)铁矿体产于由斜长角闪岩、黑云母变粒岩、磁铁石英岩和蚀变岩组成的含铁岩系中。本区绿泥石、石榴石和黑云母的铁含量与铁矿石品位关系十分密切。总体来说,越是靠近磁铁富矿,其对应的铁含量就越高,反之,远离富铁矿,铁含量降低。通过分析对比可知该区蚀变岩原岩是泥质-粉砂岩,且从常量元素、微量与稀土元素分析结果看,其形成过程与磁铁富矿体形成过程有密切关系,同时结合富铁矿与磁铁石英岩的关系可知磁铁富矿的成因与变质热液关系密切。

(3) Iron ore body produced by amphibolite, biotite granulite, magnetite quartzite and altered rocks composed of iron bearing rock seri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ron content and iron ore grade in the area of chlorite, garnet and biotite are very close. In general, the more close to the magnetite rich ore, which corresponds to the iron

content is higher, conversely, away from the rich iron ore, iron content reduced. Through analysis comparison shows that the alteration of the protolith of argillaceous siltstone, and from the constant element, trace element and REE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e formation process and the rich iron ore forming processes are closely related, combined with rich hematite and magnetite quartzite relationship show Ci Tiefu ore genesis and metamorphic hydrothermal close relationship.

(4)区域变质作用为磁铁富矿的形成提供了变质热液、储矿空间、变质热液运移动力、矿物转换提供所需的温压条件,变质热液可以淋滤磁铁石英岩中的FeO,区域变质作用是磁铁富铁矿形成的重要条件。

(4) Regional metamorphism magnetite rich ore formation provides the metamorphic hydrothermal fluid, ore storage space, metamorphic hydrothermal migration force, mineral transformations provide the required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conditions, metamorphic hydrothermal fluid can leaching magnetite quartzite of FeO and regional metamorphism is important role for the rich iron ore forming.

(5)弓长岭二矿区含有多层磁铁石英岩,其间夹有泥质-粉砂质沉积物,导致受力变形以及SiO2吸收两方面都相对于单一厚大磁铁石英岩有利,所以二矿区更易形成磁铁富矿体。

(5) Gongchangling area contains multi-layer magnetite quartzite therebetween argillaceous silty sediments, lead to the stress deformation and SiO2 absorption are relative to the single thick magnetite quartzite favorable, so mining area, more easy to form the rich iron ore.

本区绿泥石、石榴石和黑云母的铁含量与铁矿石品位关系十分密切。总体来说,越是靠近磁铁富矿,其对应的铁含量就越高,反之,远离富铁矿,铁含量降低。通过对比该区常量元素、微量与稀土元素分析结果看,其形成过程与磁铁富矿体形成过程有密切关系,同时结合富铁矿与磁铁石英岩的关系可知磁铁富矿的成因与变质热液关系密切。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ron content and iron ore grade in the area of chlorite, garnet and biotite are very close. In general, the more close to the magnetite rich ore, which corresponds to the iron content is higher, conversely, away from the rich iron ore, iron content reduced. By comparing the major elements, trace element and REE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e formation process and the rich iron ore forming processes are closely related, combined with rich hematite and magnetite quartzite relationship shows that magnetite rich ore genesis and metamorphic hydrothermal close relationship.

关键词:弓长岭;BIF型铁矿;含铁岩系;地质特征;形成机制

Key words:Gongchangling, Iron ore of BIF, Ferruginous rock, Geologic feature, Formation mechanism

湖北大冶铁矿地质特征及其控矿因素分析报告

湖北大冶铁矿地质特征及其控矿因素分析

目录 一、区域地质概况2 二、矿区地质特征2 1.矿体特征 2 2.矿石物质成分及结构构造 2 三、控矿因素分析3 1.岩浆岩与矿化的关系 3 2.接触带构造对矿化的控制 3 3.接触热动力变质构造及不同方向褶皱构造与接触带交接关系对矿化的控矿作用 3 4.岩浆岩冷凝裂隙与矿化的关系 4 5.成矿前及成矿时的断裂构造对矿化的控制 4 四、结论4 五、参考资料4

一、区域地质概况 大冶铁矿区位于淮阳山字型构造前弧西侧与新华夏构造体系的复合地带。地处中下扬子陆块的西段北与桐柏-大别造山带相接,南与九岭-幕阜隆起带毗邻,处于岳阳-九江前陆褶冲带的东端前缘部位。本区北东以襄广断裂与桐柏-大别造山带相隔;西以鄂城-嘉鱼断裂与宝康-武汉前陆褶冲带及宜昌-武昌过渡褶皱带分割;南以坑口-排市断裂,构成一个三角形构造岩浆岩。矿床产出的具体部位在铁山侵入体南缘中段接触带上。该地区经历了三个构造演化阶段,分别是前震旦纪基底的形成,主要有变质的花岗岩英云闪长岩,白云母石英片岩,与沉积盖层不整合解除关系。沉积盖层主要为白云岩和硅质岩,最后大量的岩浆活动和矿化为特征。区内的构造变形主要由印支-燕山期构造运动所形成。印支期形成一系列褶皱束和叠瓦式的逆冲滑覆构造带,主要表现为北西西至东西向的弧形褶皱及走向逆冲断裂,上覆以滑片;燕山期形成北北东向的隆坳带,叠加褶皱、断裂,并辅以箕式盆地。在三角形区内,印支与燕山期构造直交叠加,又被铁山-四棵、毛铺-两剑桥断裂分割成三个梯形块体,形成铁山-黄金山、殷祖-筠山、大幕-枫林三个逆冲滑覆构造带。包括鄂城、铁山、金山店、灵乡、殷祖、阳新等主要侵入体和众多的岩体群。侵入岩出露面积达612平方千米,伴生铜、铁、金等多金属矿床。 二、矿区地质特征 矿区范围内出露的主要地层为三叠系下统大冶群灰岩、白云岩建造,均已变质成大理岩。本区经历了复杂的构造变动,不同方向、不同规模、不同时期的构造形迹普遍发育,尤其是褶皱变形和褶皱叠加作用明显,断裂具有多期活动的特征。矿床范围内出露的岩浆岩有四种,属铁山侵入体南缘中段部分,据野外穿插关系和间接证据,并参考同位素年龄数值确定它们的形成顺序自早而晚为:中细粒含石英闪长岩、黑云母透辉石闪长岩、正长闪长岩和斑状含岩英闪长岩。前者属燕山早期,后三者属燕山中期产物。矿床自西而东由铁门坎、龙洞、尖林山、象鼻山、狮子山、尖山六大矿体组成,都赋存在下三叠统大冶群大理岩与闪长岩接触带内,沿接触带断续延长达4300米。矿体产状与接触面产状相吻合,建向NWW矿体形态在不同地段有较大差异,有似层状、透镜状、囊状等。矿床范围内多数地段矿体与围岩呈截然接触,仅在黑云母透辉石闪长岩分布地段矿体与围岩有渐变浸染矿石带存在。大冶铁山铁(铜)矿床由6大矿体组成,自西向东依次为铁门坎、龙洞、尖林山、象鼻山、狮子山和尖山矿体,总长4300m,其中尖林山矿体为盲矿体。 1.矿体特征 矿体总体呈似层状,产于正接触带中,走向NWW向。其形态在不同地段差异较大,可呈脉状、透镜状、囊状等。沿走向长度在360~872m之问,最大斜深550m,最小20m,一般100~400m。最大厚度180m,最小10m,一般30~80m 。 2.矿石物质成分及结构构造 矿石中矿物成分复杂,仅原生矿物已达40余种。矿石构造有块状、孔洞一晶簇状、角砾状、花斑状、条带状、浸染状等。矿石结构以细粒他形结构、交代残余结构、网状结构为主,其次有骸晶结构、假象结构、乳滴状结构、自形晶粒结构等。 本矿床产铁为主,铜为辅,伴生有多种有益组分,有害杂质含量较低。铁品位最高可达70%,最低20%,一般50%~60%,平均53%。铜品位最高12%,最低0.1%,一般0.2%~1%,平均0.58%。可回收利用的有益伴生组分有Co、Au、Ag及Mn、V、Ti、Cr等。有害杂质除S外,As、P、Zn等含量较低。

中国铝土矿资源概况特点及分布

中国铝土矿资源概况特点及分布 2010-09-14 22:39:13 来源:中铝网 一、什么是铝土矿 铝土矿实际上是指工业上能利用的,以三水铝石、一水软铝石或一水硬铝石为主要矿物所组成的矿石的统称。它的应用领域有金属和非金属两个方面。 铝土矿是生产金属铝的最佳原料,也是最主要的应用领域,其用量占世界铝土矿总产量的90%以上。 铝土矿的非金属用途主要是作耐火材料、研磨材料、化学制品及高铝水泥的原料。铝土矿在非金属方面的用量所占比重虽小,但用途却十分广泛。例如:化学制品方面以硫酸盐、三水合物及氯化铝等产品可应用于造纸、净化水、陶瓷及石油精炼方面;活性氧化铝在化学、炼油、制药工业上可作催化剂、触媒载体及脱色、脱水、脱气、脱酸、干燥等物理吸附剂;用r-Al2O3生产的氯化铝可供染料、橡胶、医药、石油等有机合成应用;玻璃组成中有3%~5%Al2O3可提高熔点、粘度、强度;研磨材料是高级砂轮、抛光粉的主要原料;耐火材料是工业部门不可缺少的筑炉材料。 金属铝是世界上仅次于钢铁的第二重要金属,1995年世界人均消费量达到3.29kg。由于铝具有比重小、导电导热性好、易于机械加工及其他许多优良性能,因而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部门。目前,全世界用铝量最大的是建筑、交通运输和包装部门,占铝总消费量的60%以上。铝是电器工业、飞机制造工业、机械工业和民用器具不可缺少的原材料。 二、中国铝土矿矿业简史 三、资源状况 截至1996年末,我国已探明铝土矿矿区310处,分布于全国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铝土矿保有储量达到22.73亿t,其中A+B+C级7.05亿t,占总保有储量的31%。 据美国矿业局《MineralCommoditySummaries》1996年资料,全世界铝土矿储量为230亿t,储量基础为280亿t,其中铝土矿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有:澳大利亚(储量基础79亿t)、几内亚(储量基础59亿t)、巴西(储量基础29亿t)、牙买加(储量基础20亿t)、印度(储量基础12亿t)、匈牙利(储量基础9亿t)。我国铝土矿的数量和质量都不及上述国家,如以我国A+B+C级储量(工业储量)和这些国家的储量基础相比,远在它们之后。 我国铝土矿资源还是比较丰富的,华北地台、扬子地台、华南褶皱系及东南沿海四个成

地质勘查规范

地质规范目录 国家标准 1.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火成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T17412.1-1998) 2.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沉积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T17412.2-1998) 3.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变质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T17412.3-1998) 4.地质图用色标准(1∶500000~1∶1000000)(GB6390-1986) 5.区域地质图图例(1∶50000)(GB958) 6.国土基础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 (GB/T13923-2006) 行业标准 1.1∶250000地质图地理地图编绘规范(DZ/T0191-1997) 2.1∶200000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及图式(DZ/T0160-1995) 3.1∶50000区域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则(DZ/T0157-1995) 4.地质图用色标准及用色原则(1∶500000)(DZ/T0179-1997) 5.区域地质及矿区地质图清绘规程(DZ/T0156-1995) 6.区域地质调查总则(1∶50000)(DZ/T0001-1991) 7 1∶250000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DZ/T0246-2006) 8.1∶1000000海洋区域地质调查规范(DZ/T0247-2006) 9.区域地质调查中遥感技术规定(DZ/T0151-1995) 10.1∶50000海区地貌编图规范(DZ/T0235-2006) 11.1∶50000海区第四纪地质图编图规范(DZ/T0236-2006) 12.浅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细则(1∶50000)(DZ/T0158-1995) 13.煤田地质填图规程(1∶50000、1∶25000、1∶10000、1∶5000)(DZ/T0175-1997)

河北省承德地区超贫钒钛磁铁矿地质特征

河北省承德地区超贫钒钛磁铁矿地质特征 和民营铁矿矿业经济发展概况 教授李万亨、教授级高工李佩基、工程师潘才 一、超贫钒钛磁铁矿的含义及其意义 在现行《铁矿地质勘探规范》中,规定了铁矿的质量指标,边界品位为TFe≥20%(指单个样品),工业品位为TFe≥25%(指单个工程)。这里把TFe低于20%,易采易选、符合市场需求,而且能产生经济效益的磁铁矿,特称为超贫磁铁矿,或超低品位磁铁矿,以便与一般所谓的贫铁矿相区别。由于在这种类型的超贫磁铁矿中往往伴生钒钛等有用组分,故全称为超贫钒钛磁铁矿。 我国目前正处于全国经济发展时期,对钢铁的需求量持续增长,因而铁矿石的需求缺口也更为突出。虽然从国外进口了大量铁矿石,但仍不能满足国内的需求,以致近年来国内市场上铁精粉价格直线上扬。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人类对铁矿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自进入本世纪以来,河北省承德市掀起了开发利用超贫磁铁矿的高潮,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缓解了我国铁矿资源不足的紧张形势。 二、超贫钒钛磁铁矿地质特征 该地区在大地构造上处于华北地台北缘,内蒙地轴和燕山台褶带的交接部位。 1 区内基底地层主要发育有中太古代迁西岩群,分布在兴隆八卦岭-孤山子一带,新太古代早期遵化岩群,分布在宽城县东南部。新太古代晚期的红旗营子岩群,主要分布在滦平县北部和丰宁县南部的广大地区是贮存超贫钒钛磁铁矿的主要岩群。所有地层均遭受强烈混

合岩化作用。 2 区内构造以东西向平行的深断裂为主。由北向南依次有丰宁-隆化、红石砬-大庙、大庙-娘娘庙、尚义-平泉等深断裂。深断裂带有几百米至数公里宽,走向近东西。从新太古代开始断裂活动,在中元古代进一步增强,在丰宁-隆化和红石砬-大庙两条深断裂之间,生成了大庙和头沟斜长岩体并伴随有苏长岩体。进入海西期大庙-娘娘庙深断裂活动加剧,沿断裂两侧生成众多规模不同的超基性-基性岩体,它们对该地区超贫钒钛磁铁矿的成矿起着重要控制作用。 3 区内岩浆岩发育。与超贫钒钛磁铁生成关系密切的超基性岩沿深断裂展布,如大庙-娘娘庙断裂带,由东向西有娘娘庙、上台子、头沟、高寺台、马剑子沟、铁马、团榆树等处,分布大小不等的超基性岩体总计百余个,岩体大的多有超贫钒钛磁铁矿产出,且规模也大。基性岩体产出较少,如沿红石砬-大庙-娘娘庙深断裂带展布的大庙斜长岩体,如罗锅子沟、大鸟苏沟、黑山等,基性岩体大多也产有超贫磁铁矿。 4 超贫钒钛磁铁矿矿床地质特征 (1)产在超基性岩体中的超贫钒钛磁铁矿占绝大多数。区内超基性岩体约百余个,大多以岩瘤状产出,少数呈岩株状,形态多为长椭球体,多赋存在新太古代变质岩群中。岩体规模不等,相差悬殊,最大的铁马岩体出露面积约15km2;其次为团榆树、孤山子、高寺台、娘娘庙等15个岩体的面积大于0 3km2,其它均为小型岩体。岩体产状受深断裂控制,长轴大多走向东西,倾向南或北,倾角大于50度。岩体可区分为橄榄石岩相、辉石岩相、角内石岩相,多数岩体只有一种岩相。角内石岩相主要与Fe、P和V、Ti矿化关系密切,TFe 10-25%(平均15-19%),MFe5-18%(平均7-12%);橄榄石岩相和辉石岩相与Cr、Pt矿化有关。 (2)在基性岩体中的超贫磁铁矿较少。可分为斜长岩体和辉长岩体两类:斜长岩体多呈

铝土矿地质特征及其勘查开发前景

河南省洛阳—三门峡铝土矿地质特征 及其勘查开发前景 陈全树,何文平,周 迪 (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第六地质大队,河南洛阳471002) 摘 要: 河南省洛阳—三门峡的铝土矿,是赋存于中石炭统本溪组的一水硬铝石型沉积铝土矿。本区不仅蕴藏量多,而且有相当数量的富铝土矿,勘查开发潜力大,前景广阔。关键词: 铝土矿床;地质特征;勘查开发;洛阳—三门峡;河南 中图分类号: P 611.22;P 618.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1-1412(2002)04-0252-05 河南省西北部的洛阳—三门峡地区,西起三门峡,东到洛阳,南跨陇海铁路,北临黄河,面积约3000km 2 的范围内,已发现大小铝土矿床(点)30余处,总储量超过3亿t 。区内的铝土矿不仅储量大,而且有相当数量的富铝土矿,是河南省最主要的铝土矿资源产地。 1 区域地质概况 本区大地构造位置为中朝准地台的华熊台缘坳陷的渑池—确山陷褶断束的西北部。北部有北段村穹窿,及近EW 向的陕县断陷盆地,渑池、新安两个向斜构成了区内的基本骨架,并发育有以扣门山断层为代表的NE 向高角度正断层组,以龙潭沟断层为代表的NW 向正断层组,以义马断层为代表的近EW 向逆断层组,以及发育在渑池向斜西端转折部位的SN 向断层组。由于各方向断层相互交错,将穹窿和向斜分割成以扣门山断层和龙潭沟断层为界的3个扇形断块,对含铝、含煤建造的展布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图1)。 区内地层比较齐全,沉积岩广泛分布,除上奥陶统—下石炭统缺失外,中元古界熊耳群及汝阳群、上元古界洛峪群、震旦系、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在区内均有出露。 本区岩浆岩出露面积很小,且分布零星。除中元古界熊耳群中见有中性火山岩外,在北部和南部有 少量的燕山期石英斑岩侵入中上元古界中。在西部,局部有燕山期花岗斑岩呈岩床状侵入石炭系,但对铝土矿层没有影响。南部还有煌斑岩脉穿插。这些岩浆岩多属浅成侵入相。 本区矿产的种类虽然不多,但有些矿产储量巨大,是经济建设的重要资源。区内主要矿产为煤和铝土矿,此外还有耐火材料、化工原料、玻璃原料及铁矿等,这些矿产资源,为地方工业的发展和经济振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 矿床地质特征 2.1 矿带划分及矿床分布 本区中石炭统本溪组的铝(粘)土含矿岩系,分布于陕县—渑池—新安一带,东西绵延长达百余公里,人们往往称之为陕—新铝土矿带,它是河南主要的富铝土矿成矿带,以扣门山断层和龙潭沟断层为界,可划分为西、中、东三个铝土矿带(图1)。 (1)西矿带。位于扣门山断层以西的陕县断陷盆地北缘,西起七里沟,东至焦地,长达30km ,断裂非常发育,矿带被分割成大小不一的菱形断块。矿体倾向SE 或SW ,倾角10°~30°。该带有矿产地16处,其中矿床9处,矿点7处。矿床中大型矿床5处,中型矿床1处,小型矿床3处。铝土矿体一般厚2~5m ,矿石品位中等偏富,w (Al 2O 3)=62.91%~69.33%,A /S =5.1~8.8。主要矿区有支建、 崖底、水泉洼、焦收稿日期:2002-02-21; 修订日期:2002-06-06 作者简介:陈全树(1968-),男,工程师,理学学士,主要从事铝土矿、贵金属及有色金属的勘查。 第17卷 第4期2002年12月 地 质 找 矿 论 丛 Vol.17 No.4 Dec.2002

铁锰铬矿勘查规范

铁、锰、铬矿地质勘查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铁、锰、铬矿产地质勘查规范的内容,包括范围、引用标准、勘查的目的任务、勘查研究程度、勘查控制程度要求、勘查工作及质量要求、可行性评价、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估算等方面的要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GB/T 13908-2002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 3 勘查的目的任务 3.1 预查 通过对区内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等资料的综合研究,初步的野外观测,极少量的工程验证结果,并与地质特征相似的已知矿床类比,提出可供普查的矿化潜力较大地区,为普查工作提供依据,并可估算预测的矿产资源量。 3.2 普查 通过对矿化潜力较大地区进行地质填图、数量有限的取样工程和物探、化探等野外工作,以及可行性评价的概略研究,提出是否有进一步详查的价值,或圈定出详查区范围,估算推断的矿产资源量,为详查工作提供依据。 3.3 详查 通过对普查圈出的详查区采用各种勘查方法和手段,进行系统的工作

和取样,并通过预可行性研究,做出是否具有工业价值的评价,或圈出勘探范围,估算控制的矿产资源/储量,为勘探工作提供依据,也可作为矿山总体规划和编制矿山项目建议书的依据。 3.4 勘探 通过对勘探区采用各种勘查手段和有效方法,加密各种采样工程,并进行可行性研究,估算探明的矿产资源/储量,为矿山建设确定生产规模、产品方案、开采方式、开拓方案、矿石加工选冶工艺、矿山总体布置和矿山建设设计等提供依据。 4 勘查研究程度 4.1 地质研究程度 4.1.1 预查阶段 全面收集地质、矿产、物探、化探和遥感地质等资料,了解区域地质特征和成矿远景。大致查明普查区内的地层、岩性、厚度、产状和分布等,大致查明较大的褶皱、断裂和破碎带的分布、规模和产状,大致查明侵入岩或喷发岩的种类、数量、形态和分布。 4.1.3 详查阶段 4.1.3.1 区域地质:进一步研究区域与成矿有关的地层、构造、岩浆岩、变质岩及矿产等资料,并根据物探、化探和遥感地质等资料,阐明铁、锰、铬矿产在区域构造单元上的位置、区域地质特征、成矿条件、成矿远景和区内的主要矿产等。 4.1.3.2 矿区(床)地质:基本查明地层时代、层序、岩性、厚度、产状及分布等,对沉积矿床、还应研究含矿地层的沉积环境、岩

某铁矿地质特征概述

某铁矿地质特征概述 摘要:该铁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境内。根据其分布、形态、产状、物质成分、化学成分等确定其成因基本属岩浆分凝-贯入型(大庙式)铁矿床类型,并迭加有混合岩化的热变质交代。 关键词:矿产资源;铁矿;地质特征 1地质概况 该铁矿区位于内蒙古某地。面积约为2km2。大地构造位置为华北地台内蒙地轴西端的阿拉善地块,其东与鄂尔多斯西缘带(贺兰山台向斜)毗邻。主要受东西向和北东向构造控制。 矿区地表几乎全被第四系覆盖,局部出露有第三系。地层有前震旦系哈乌拉组下亚组(AnZh1)混合花岗岩、条痕状混合岩,夹有角闪斜长片麻岩、黑云透辉角闪岩、角闪磁铁透辉岩、透辉斜长角闪岩、黑云斜长角闪岩、磁铁透辉角闪岩、磁铁角闪岩、黑云透辉角闪岩、磁铁石英岩、花岗岩、混染岩等,白垩系下统固阳组(K1g)浅红、灰绿色含砂泥砾岩,第三系渐新统(E3)砖红、浅褐红色含砂泥岩,第四系上更新统吉兰泰组(Q3j)浅红、砖红色含砂砾粘土层或砂土层和全新统(Q4)风成砂。 含矿岩系为一套混合岩化程度较高的中、深区域变质岩系。主要岩性为混合花岗岩、混合岩、条痕状混合岩,次为斜长角闪岩、透辉角闪岩、混染岩等。岩石混合岩化程度较高,沉积特征已不明显。主要构造线方向近于东西,岩系向北倾斜,倾角40°-70°不等。该岩系地质时代久远,历经多次构造运动,破碎带较为普遍,断裂构造较为发育;岩系产状变化大,褶皱构造亦较为发育。矿区的岩浆岩主要有花岗岩和基性岩两类。 2矿体的分布、规模与形态、产状 磁铁矿矿体赋存于前震旦系哈乌拉组下亚组中,含矿岩系为一套混合岩化程度较高的中、深区域变质岩系。主要岩性为混合花岗岩、混合岩、条痕状混合岩,次为斜长角闪岩、透辉角闪岩、混染岩及磁铁矿体等。目前共发现19个矿体,其中编号矿体16个。

锰矿地质勘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锰矿地质勘查 锰矿地质勘查工作,与铁矿一样,分为普查、详查和勘探3 个阶段,采用不同比例尺地质调查和地质勘探手段,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完成勘查任务。(1)地质普查这是寻找、发现锰矿并做出初步评价的工作阶段。在有锰矿形成的远景区内,进一步开展1/5 万或1/1 万比例尺地质调查,以便确定锰矿的存在和初步规模。对已发现的矿点或矿层进行普查工作,查明是否有进一步工作2006 年3 月25 日的价值,提交普查报告,一般探求D=E 级储量,为是否进行详查阶段工作提供依据。在普查阶段中,要基本查明矿田构造、含矿地层分布,正确划分含锰地层和分析锰矿形成的岩相、古地理条件,研究矿区构造、锰矿露头、追索锰矿的分布和延伸,了解氧化锰矿与原生锰矿的关系,分析锰矿远景。在岩矿物性条件具备时,可以开展地球物理探矿工作,有的地区也可以开展地球化学探矿工作。在确认最有希望的含锰地段,进行重点研究,布置少量槽、井探等地表探矿工程以揭露矿体,或用稀疏的钻探工程探索矿体深部延深,初步确定锰矿体的形态、产状、分布、矿石的质量与数量。(2)地质详查目的和任务是对经过普查阶段工作证实具有进一步工作价值的矿床,做出是否具有工业价值的评价,提交详查报告,一般探求C=D 级储量,其中 C 级储量要达到10%~20%,为是否进行勘探阶段工作提供依据,并可提供矿山总体规划和矿山项目建议书使用。要求应用地质方法和探矿工程手段,较详细地查明锰矿区构造、矿体分布范围、矿体产状和形态、矿石质量、数量和工业利用的可能性。一般用一定密度的探矿工程控制矿体的空间变化,并需填绘1/5 千或更大比例尺的地质图,开展相应的地质综合研究。同时,初步开展矿 床经济技术评价,根据工业利用特点,确定合理的工业指标,开展锰矿加工技术试验、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研究、矿山开采技术条件研究等。总之,有关矿

卡修他他铁矿地质报告

甘肃省矿产储量委员会 编号:审字第14号———————————————————————————————————★———————————————————————————————— 审批《甘肃省阿拉善右旗卡休他他M51 铁矿地质勘探报告》决议书 一九八0年四月十六日 提交报告单位:甘肃省地质局第六地质队 报告编写人:陈振兴 参加审批人:省储委副主任、金属组组长 赵金印(高必松代) 省储委副主任、金属组付组长 赵生贵、项福智 省储委委员、金属组成员 钟道崇

省储委委员 贾怀周、武继德 省储委金属组成员 莫介槐、任端进、鄢少华阳龙宗(朱昶明代) 省储委办公室 任荫理、周明。

甘肃省矿产储量委员会金属及冶金辅助原料勘探报告审批专业组,于一九八0年四月十六日在兰州对“甘肃省阿拉善右旗卡休他他M51铁矿地质勘探报告”进行了会议审查。该报告系省储委恢复前的积压待审项目,现予以补审,其审批决议如下: 一、地质勘探报告概况 1、M51铁矿,位于甘肃省阿拉善右旗卡休他他北约2.5公里,南距兰新铁路河西堡车站直距137公里,有简易公路,行程171公里。 2、甘肃省地质局第六地质队配合物探队,于一九六七年对M51航磁异常进行地质填图和地面磁法工作,同年进行钻探验证,证实为磁铁矿。一九六九年进行检查评价,寻找富铁、富铜等矿产。一九七二年四月提交地质勘探报告。 3、地质勘探工作方法以地质测量、钻探和采样化验为主。使用主要工作量钻探37个钻孔2628米,采集各类样品5878个,1:5千地质测量1.47平方公里。 4、矿区地层为震旦系黑云母石英千枚岩夹大理岩。矿区为走向近于东西,倾向南,倾角42°—78°的单斜构造。火成岩发育,以与成矿有关形成矽卡岩母岩的辉长岩为主。矿区分南北两个矿带,

铝土矿基本常识

铝土矿实际上是指工业上能利用的,以三水铝石、一水软铝石或一水硬铝石为主要矿物所组成的矿石的统称。它的应用领域有金属和非金属两个方面。 铝土矿是生产金属铝的最佳原料,也是最主要的应用领域,其用量占世界铝土矿总产量的90%以上。 铝土矿的非金属用途主要是作耐火材料、研磨材料、化学制品及高铝水泥的原料。铝土矿在非金属方面的用量所占比重虽小,但用途却十分广泛。例如:化学制品方面以硫酸盐、三水合物及氯化铝等产品可应用于造纸、净化水、陶瓷及石油精炼方面;活性氧化铝在化学、炼油、制药工业上可作催化剂、触媒载体及脱色、脱水、脱气、脱酸、干燥等物理吸附剂;用r-Al2O3生产的氯化铝可供染料、橡胶、医药、石油等有机合成应用;玻璃组成中有3%~5%Al2O3可提高熔点、粘度、强度;研磨材料是高级砂轮、抛光粉的主要原料;耐火材料是工业部门不可缺少的筑炉材料。 金属铝是世界上仅次于钢铁的第二重要金属,1995年世界人均消费量达到3.29kg。由于铝具有比重小、导电导热性好、易于机械加工及其他许多优良性能,因而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部门。目前,全世界用铝量最大的是建筑、交通运输和包装部门,占铝总消费量的60%以上。铝是电器工业、飞机制造工业、机械工业和民用器具不可缺少的原材料。 重点讨论的是生产金属铝的铝土矿及其矿床。至于作耐火粘土用的铝土矿及其矿床见非金属矿“耐火粘土”中讨论。 一、矿物原料特点 铝是地壳中分布最广泛的元素之一,属亲石亲氧元素。铝在自然界中多成氧化物、氢氧化物和含氧的铝硅酸盐存在,极少发现铝的自然金属。 自然界已知的含铝矿物有258种,其中常见的矿物约43种。实际上,由纯矿物组成的铝矿床是没有的,一般都是共生分布,并混有杂质。从经济和技术观点出发,并不是所有的含铝矿物都能成为工业原料。用于提炼金属铝的主要是由一水硬铝石、一水软铝石或三水铝石组成的铝土矿。原苏联因缺乏铝土矿资源,利用霞石和明矾石提炼氧化铝。我国的硫磷铝锶矿可以综合回收氧化铝。 一水硬铝石又名水铝石,结构式和分子式分别为AlO(OH)和Al2O3·H2O。斜方晶系,结晶完好者呈柱状、板状、鳞片状、针状、棱状等。矿石中的水铝石一般均含有TiO2、SiO2、Fe2O3、Ga2O3、Nb2O5、Ta2O5、TR2O3等不同量类质同象混入物。水铝石溶于酸和碱,但在常温常压下溶解甚弱,需在高温高压和强酸或强碱浓度下才能完全分解。一水硬铝石形成于酸性介质,与一水软铝石、赤铁矿、针铁矿、高岭石、绿泥石、黄铁矿等共生。其水化可变成三水铝石,脱水可变成α刚玉,可被高岭石、黄铁矿、菱铁矿、绿泥石等交代。 一水软铝石又名勃姆石、软水铝石,结构式为AlO(OH),分子式为Al2O3·H2O。

铁矿铁矿储量分类分级和级别条件

铁矿储量分类、分级和级别条件矿产资源含量分类分级由国家专门机构——全国储量委员会制订。 一、储量分类 根据我国当前技术经济条件,并考虑远景发展的需要,将铁矿储量分为两类: (1)表内储量:符合当前生产技术经济条件,能利用的 储量。 (2)表外储量:由于矿物含量低,矿山开采技术条件和 水文地质条件特别复杂,或对这种矿石加工技术方法尚未解 决,不符合当前生产技术、经济条件,工业上暂不能利用而将 来可能利用的储量。 二、储量分级和级别条件 在全矿区勘探研究的基础上,按照对矿体不同部位的控制程度,将铁矿石储量分为A、B、C、D四级。各级储量的工业用途和条件如下:A级:是矿山编制采掘计划依据的储量,由生产部门探求,其条件是:(1)准确控制矿体的形状、产状和空间位置; (2)对于影响开采的断层、褶皱、破碎带已准确控制。对于 夹石和破坏矿体的火成岩的岩性、产状及分布情况,已经确定; (3)对于矿石工业类型和品级的种类及其比例和变化规律

已完全确定。在需要分采和地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应圈出矿 石工业类型和品级。 B级:是矿山建设设计依据的储量,又是地质勘探阶段探求的高级储量,并可起到验证C级储量的作用,一般分布在矿体的浅部。其条件是在C级储量的基础上: (1)详细控制矿体的形状、产状和空间位置; (2)在B级范围内对破坏和影响矿体较大的断层、褶皱、 破碎带已详细控制。对夹石和破坏主要矿体的主要火成岩和岩 性、产状和分布情况已基本确定; (3)对矿石工业类型和品级的种类及其比例和变化规律已 详细确定。在需要分采和地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就圈出主要 矿石工业类型和品级。 C级:是矿山建设设计依据的储量。基条件是: (1)基本控制矿体的形状、产状和空间位置; (2)对于破坏和影响主要矿体的较大断层、褶皱、破碎带已 基本控制。对于夹石和破坏主要矿体的主要火成岩的岩性、产 状及分布情况,已大致了解; (3)基本确定矿石工业类型和品级的种类及其比例和变化 规律。 D级:是用稀疏的勘探工程控制的储量;或虽用较密的工程控制,但由于矿体变化复杂或其他原因仍达不到C级要求的储量;或物化探异常经过工程验证所计算的储量;以及由C级以上储量块段外推的储量。

3、铁矿资源地质特征

一、矿床时空分布及成矿规律 不同的地质时期,在类似的地质条件下,可以形成同类型的铁矿床;但在不同的地质时期和构造运动期,占主导地位的铁矿床类型则是不同的,显示了铁矿床形成与地壳演化密切有关的特点。由老到新,各地质时期的主要铁矿床类型及其成矿规律如下: (一)太古宙 铁矿主要分布于华北地台北缘的吉林东南部、鞍山—本溪、冀东—北京、内蒙古南部和地台南缘的许昌—霍丘、鲁中地区。以受变质沉积型铁硅质建造矿床为主,常称“鞍山式”铁矿。多为大型矿床,铁矿床主要赋存于鞍山群、迁西群、密云群、乌拉山群、泰山群、登封群、霍丘群等。其岩石变质程度多属角闪岩相,部分属麻粒岩相或绿片岩相,并受混合岩化。矿石以条纹状、条带状、片麻状构造为特征,被称为条带状磁铁石英岩型铁矿。该时代储量占41.4%。 (二)古元古代 铁矿主要分布于华北地台中部北东向五台燕辽地槽区。矿床仍以受变质沉积型铁硅质建造为主,赋存于五台群、吕梁群变质岩中,矿石以条纹状、条带状构造为主。在南方地区有伴随海相火山岩、碳酸盐岩的火山岩型矿床,以云南大红山铁铜矿床为代表,矿体产于大红山群钠质凝灰岩、凝灰质白云质大理岩中。 (三)新元古代(含震旦纪) 铁矿床类型较多。在北方地区,有产于浅海-海滨相以泥砂质为主沉积型赤铁矿床,分布于河北龙关—宣化一带和产于斜长岩体中的承德大庙一带的岩浆型钒钛磁铁矿床;在内蒙古地轴北缘有产于白云鄂博群白云岩中的白云鄂博铁、稀土、铌综合矿床;还有赋存细碎屑岩-泥灰岩-碳酸盐建造中的酒泉镜铁山沉积变质型铁矿(铜、重晶石)。在南方地区,除分布于湘、赣两省的板溪群、松山群浅变质岩系中的沉积变质型铁矿,还有产于新元古界澜沧群中基性火山岩中的云南惠民大型火山-沉积型铁矿。 元古宙形成的铁矿,储量占22.8%。 (四)古生代 除志留纪铁矿较少外,其他各时代都有铁矿。以沉积型和岩浆型矿床为主,也有接触交代-热液型铁矿。如沉积型铁矿,分布于南方(湘、桂、赣、鄂、川)泥盆系中的海相沉积赤铁矿床,常称“宁乡式”铁矿;岩浆晚期型矿床以钒钛磁铁矿(攀枝花式)最为重要,含矿岩体分布于攀枝花—西昌一带。该时代储量占22.4%。 (五)中生代 是陆相火山-侵入活动有关的铁矿床和接触交代-热液型铁矿形成的主要时代。陆相火山-侵入型,主要分布于宁(南京)—芜(湖)地区。接触交代-热液型铁矿床,分布于鄂东(大冶式)、邯邢、鲁中、晋南、豫北和闽南等地区。这个时代形成的铁矿,储量占12.4%。 (六)新生代 以风化淋滤及残、坡积型为主,次为陆相沉积的菱铁矿、沼铁矿,还有海滨砂铁矿。储量占1.0%。 二、矿床类型 我国幅员辽阔,分布有从超基性—基性—中性—酸性—碱性各时代的各类岩浆(喷发)岩;沉积了从太古宙到第四纪各个时代的地层,包括各种沉积岩系、火山沉积岩系、沉积变质岩系,为不同类型铁矿的形成创造了条件。我国目前具有工业意义的铁矿床,按其成因可分为沉积变质型、岩浆型、接触交代-热液型、火山岩型、沉积型和风化型等6种主要类型,其中以沉积变质型最重要。现介绍如下: (一)沉积变质型铁矿床 这类铁矿床又称受变质沉积型铁矿床,主要产于前寒武纪(太古宙、元古宙)古老的区域变质岩系中,是我国十分重要的铁矿类型,其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57.8%。并具有“大、贫、浅、易(选)”的特点,即矿床规模大,含铁量低,矿体出露地表或浅部,易于选别。主要分布于吉林东南部、辽宁鞍山—本溪、冀东、北京密云、晋北、内蒙古南部、豫中、鲁中、皖西北、江西新余、陕西汉中、湘中等地。根据矿床中的矿石类型和含矿变质岩系的岩石矿物组合以及其他地质特征,又分为下列两大类。 1.受变质铁硅质建造型铁矿床

中国铝土矿资源概况及分布

中国铝土矿资源概况及分布 一、什么是铝土矿 铝土矿实际上是指工业上能利用的,以三水铝石、一水软铝石或一水硬铝石为主要矿物所组成的矿石的统称。它的应用领域有金属和非金属两个方面。 铝土矿是生产金属铝的最佳原料,也是最主要的应用领域,其用量占世界铝土矿总产量的90%以上。 铝土矿的非金属用途主要是作耐火材料、研磨材料、化学制品及高铝水泥的原料。铝土矿在非金属方面的用量所占比重虽小,但用途却十分广泛。例如:化学制品方面以硫酸盐、三水合物及氯化铝等产品可应用于造纸、净化水、陶瓷及石油精炼方面;活性氧化铝在化学、炼油、制药工业上可作催化剂、触媒载体及脱色、脱水、脱气、脱酸、干燥等物理吸附剂;用r-Al2O3生产的氯化铝可供染料、橡胶、医药、石油等有机合成应用;玻璃组成中有3%~5%Al2O3可提高熔点、粘度、强度;研磨材料是高级砂轮、抛光粉的主要原料;耐火材料是工业部门不可缺少的筑炉材料。 金属铝是世界上仅次于钢铁的第二重要金属,1995年世界人均消费量达到3.29kg。由于铝具有比重小、导电导热性好、易于机械加工及其他许多优良性能,因而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部门。目前,全世界用铝量最大的是建筑、交通运输和包装部门,占铝总消费量的6 0%以上。铝是电器工业、飞机制造工业、机械工业和民用器具不可缺少的原材料。 二、中国铝土矿矿业简史 铝元素是在1825年由丹麦物理学家H.C.奥尔斯德(H.C.Oersted)使用钾汞齐与氯化铝交互作用获得铝汞齐,然后用蒸馏法除去汞,第一次制得金属铝而发现的。 金属铝的生产,初期是化学法。即1854年法国科学家H.仙克列尔戴维里(H.Sainte Cl aire Diwill)创立的钠法化学法和1865年俄国物理化学家H.H.别凯托夫(Н.Н.Бекетов)创立的镁法化学法。法国于1855年采用化学法开始工业生产,是世界最早生产铝的国家。 铝土矿的发现(1821年)早于铝元素,当时误认为是一种新矿物。从铝土矿生产铝,首先需制取氧化铝,然后再电解制取铝。铝土矿的开采始于1873年的法国,从铝土矿生产氧化铝始于1894年,采用的是拜耳法,生产规模仅每日1t多。 到了1900年,法国、意大利和美国等国家有少量铝土矿开采,年产量才不过9万t。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铝作为金属和合金应用到航空和军事工业,随后又扩大到民用工业,从此铝工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到1950年,全世界金属铝产量已经达到了151万t,1996年增至2092万t,成为仅次于钢铁的第二重要金属。 我国铝土矿的普查找矿工作最早始于1924年,当时由日本人板本峻雄等对辽宁省辽阳、山东省烟台地区的矾土页岩进行了地质调查。此后,日本人小贯义男等人,以及我国学者王竹泉、谢家荣、陈鸿程等先后对山东淄博地区、河北唐山和开滦地区,山西太原、西山和阳泉地区,辽宁本溪和复州湾地区的铝土矿和矾土页岩进行了专门的地质调查。我国南方铝土矿的调查始于1940年,首先是边兆祥对云南昆明板桥镇附近的铝土矿进行了调查。随后,1942~1945年,彭琪瑞、谢家荣、乐森王寻等人,先后对云、贵、川等地铝土矿、高铝粘土矿进行了地质调查和系统采样工作。总起来说,新中国成立以前的工作多属一般性的踏勘和调查研究性质。 铝土矿真正的地质勘探工作是从新中国成立后开始的。1953~1955年间,冶金部和地

河南省三门峡地区铝土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_贺淑琴

第21卷第2期 矿产与地质V o l.21,N o.2 2007年4月M IN ER AL RESO U RCES AN D GEO LO G Y APr.,2007 河南省三门峡地区铝土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① 贺淑琴1,郭建卫1,胡云沪2 (1.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第六地质大队,河南洛阳471002; 2.桂林工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摘 要:河南省三门峡地区的铝土矿是赋存于中石炭统本溪组中的一水硬铝石型铝土矿。以往的地质勘 查找到了一些小、中、大型铝土矿矿床。对该地区铝土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进行了翔实研究,结果 认为,在现有部分勘查区的深部和边部仍有较大的找矿潜力,若加大勘查投入,本区铝土矿的勘查工作 将会达到一个新水平。 关键词:铝土矿床;找矿方向;地质特征;三门峡地区;河南 中图分类号:P618.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663(2007)02-0181-05 河南省三门峡地区的铝土矿主要分布在三门峡市及其所辖的陕县和渑池县境内,本地区已发现大小铝土矿矿床(点)20余处,总资源储量约为2.8×109t。在这些矿床中,A/S≥7的富铝土矿所占各矿区铝资源储量的比例为19.2%~83.7%,一般为26.0%~65.4%。该区是豫西一带的主要铝土矿资源地。 1 区域地质概况 本区大地构造位置为中朝准地台华熊台缘坳陷的渑池—确山陷褶断束的西北部。区内北东部是北段村穹隆,西部为陕县断陷盆地,东部为渑池向斜盆地。区内N E向组断裂发育,NW向组次之,也有近EW组的断层。这些构造对含铝、含煤岩系的展布起着一定程度的控制作用(图1)。 本区属华北地层区豫西地层分区渑池-确山小区,区域内出露地层主要有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第三系和第四系。中石炭统本溪组是本区铝(粘)土矿含矿岩系。 区内岩浆岩出露面积不大,除出露元古界熊耳群中性火山岩外,还见有燕山期中性浅成侵入岩——闪长玢(斑)岩,其呈岩床状顺层侵入于石炭系-二叠系太原组和下二叠统山西组之中。 区内矿产资源较为丰富,主要是石炭系、二叠系中的沉积矿产,如煤、铝土矿、耐火粘土矿、铁矿、石灰石矿等等。特别是煤、铝土矿,资源储量巨大,是经济建设的重要资源。 2 矿床地质特征 2.1 矿带及矿床的分布 在三门峡陕县-渑池东西长约90km的范围内,均有中石炭统本溪组铝(粘)土矿含矿岩系的分布,有大小铝(粘)土矿床(点)20余处,被称之为陕—渑铝(粘)土矿成矿带,它是豫西主要的富铝土矿成矿带。以扣门山断层为界,成矿带分为东、西两个矿带。 西矿带:位于扣门山断层以西的陕县断陷盆地北缘,西起三门陕市七里沟,东至渑池县焦地,长达30km,断裂发育,矿带被分割成大小不一的菱形断块。矿体倾向为SE、SW或NW,倾角为10°~30°。该矿带有矿产地16处,其中有矿床9处、矿点7处。矿床中有中大型的5处、中型的1处、小型的3处。铝土矿矿体厚度一般为2~5m,矿石品位中等偏富, w(Al2O3)值为62.91%~69.33%,A/S为5.1~8.8。主要矿区有支建、崖底、水泉洼、焦地、柿树沟、杨庄等。 东矿带:位于扣门山断层以东的渑池向斜盆地中,西起陕县杜家沟,东至渑池县洪阳镇,长达60km。 181 ①收稿日期:2006-12-06 作者简介:贺淑琴(1968-),女,工程师,主要从事铝土矿及多金属矿的地质综合研究工作。

地质勘查规范

金矿石从找矿、评价、勘探到矿山开采的各个阶段,都要进行储量计算。储量计算是对矿石的“质”和“量”的全面总结,是生产建设和企业投资的依据。因此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各种计算参数应真实可靠,计算数据要准确无误,以保证储量数字的正确性。 一、金矿储量级别的分类和条件 我国目前将金矿储量分为两类,即能利用储量(称表内储量)和暂不能利用储量(表外储量)。并根据地质勘探控制程度又分为A、B、C、D四级。矿床评价阶段探获的储量,主要是D级储量,可有部分C级储量。 C级储量是矿山建设设计的依据。其条件是:①基本控制了矿体的形态、产状和空间位置;②对破坏和影响主要矿体的较大断层、褶皱、破碎带的性质和产状已基本控制,对夹石和破坏主要矿体的主要火成岩的岩性、产状和分布规律已大致了解,③基本确定了矿石工业类型的种类及其比例和变化规律。 D级储量是用一定的勘探土程控制的储量,或虽用较密的工程控制,但仍达不到C级要求的储量以及由D级以上储量外推部分的储量。其条件是:①大致控制矿体的形状、产状和分布范围,②大致了解破坏和影响矿体的地质构造特征,③大致确定矿石的工业类型。 D级储量在金矿中有三种用途:一是作为进一步勘探和矿山远景规划的储量;二是在一般金矿尿中,部分D可作为矿山建设设计的依据,三是对小而复杂的矿床,可作为矿山建设设计的依据。 二、主要综合性图件的编绘 (一)坑道(中段)地质平面图. 1.图件的主要内容 (1)坐标线,勘探线、该平面上各种探矿工程及编号。 (2)采样位置及编号、样品分析结果。 (3)各种地质界线及并产状,矿体编号. (4)图名、比例尺、图例及图签。 2.编图的基本方法 (1)按坑道的范围,在图纸上画好平而坐标网及勘探线作为底图。 (2)利用坐标网和勘探线的控制,根据测量成果,在底图上画出坑道的几何外形和钻孔位置。 (3)根据坑道原始地质编录资料,将各种地质界线和采样位置按比例尺转绘到底图上对于沿脉坑道,当矿脉出露在壁上时,若坑道(中段)平面图以顶板标高为投影平面,应按矿脉产状,顺倾斜投影到顶板界线之一侧的延长线上仁将共交点, 按比例尺投绘到中段图的相应位置。壁上矿体的采样位置也随矿脉产状投绘,此时样长即为矿脉的水平厚度。 (4)连接地质界线,并按产状外推地质界线于坑道之两侧,画上岩性花纹。对含金矿脉依据采样分析资料和规定的工业指标,综合分析,合理地圈定矿体。 (二)垂直投影(纵投影图)的编绘 此图通常为矿体倾角较陡时(>450),作为地质块段法计算储量的主要图件。它是把各项探矿工程揭露矿体的位置(点)投影到垂直平面上,用来圈定矿体范围,划分块段和储量级别,以便进行储量计算。 1.图件的主要内容 (1)标高线、勘探线和矿体地麦出露线(一端或两瑞注明方向)。 (2)各项探矿工程的投影位置及编号,见矿工程旁注明矿体厚度及工程平均品位、钻孔还应注明矿芯采取率。 (3)矿体边界的投影线及切割矿体的脉岩、断层线及代号。 (4)用于储量计算时,应按规定要求,圈定各计算块段的范围,注明矿体及块段编号,块段面积编号,列出各块段的计算参数、矿石量和金属量,如有老采区或采空区应划出。

矿业资源地质特征

矿业资源地质特征

————————————————————————————————作者:————————————————————————————————日期:

矿业资源地质特征 一、矿床时空分布及成矿规律 不同的地质时期,在类似的地质条件下,可以形成同类型的铁矿床;但在不同的地质时期和构造运动期,占主导地位的铁矿床类型则是不同的,显示了铁矿床形成与地壳演化密切有关的特点。由老到新,各地质时期的主要铁矿床类型及其成矿规律如下: (一)太古宙 铁矿主要分布于华北地台北缘的吉林东南部、鞍山—本溪、冀东—北京、内蒙古南部和地台南缘的许昌—霍丘、鲁中地区。以受变质沉积型铁硅质建造矿床为主,常称“鞍山式”铁矿。多为大型矿床,铁矿床主要赋存于鞍山群、迁西群、密云群、乌拉山群、泰山群、登封群、霍丘群等。其岩石变质程度多属角闪岩相,部分属麻粒岩相或绿片岩相,并受混合岩化。矿石以条纹状、条带状、片麻状构造为特征,被称为条带状磁铁石英岩型铁矿。该时代储量占41.4%。 (二)古元古代 铁矿主要分布于华北地台中部北东向五台燕辽地槽区。矿床仍以受变质沉积型铁硅质建造为主,赋存于五台群、吕梁群变质岩中,矿石以条纹状、条带状构造为主。在南方地区有伴随海相火山岩、碳酸盐岩的火山岩型矿床,以云南大红山铁铜矿床为代表,矿体产于大红山群钠质凝灰岩、凝灰质白云质大理岩中。 (三)新元古代(含震旦纪) 铁矿床类型较多。在北方地区,有产于浅海-海滨相以泥砂质为主沉积型赤铁矿床,分布于河北龙关—宣化一带和产于斜长岩体中的承德大庙一带的岩浆型钒钛磁铁矿床;在内蒙古地轴北缘有产于白云鄂博群白云岩中的白云鄂博铁、稀土、铌综合矿床;还有赋存细碎屑岩-泥灰岩-碳酸盐建造中的酒泉镜铁山沉积变质型铁矿(铜、重晶石)。在南方地区,除分布于湘、赣两省的板溪群、松山群浅变质岩系中的沉积变质型铁矿,还有产于新元古界澜沧群中基性火山岩中的云南惠民大型火山-沉积型铁矿。元古宙形成的铁矿,储量占22.8%。 (四)古生代 除志留纪铁矿较少外,其他各时代都有铁矿。以沉积型和岩浆型矿床为主,也有接触交代-热液型铁矿。如沉积型铁矿,分布于南方(湘、桂、赣、鄂、川)泥盆系中的海相沉积赤铁矿床,常称“宁乡式”铁矿;岩浆晚期型矿床以钒钛磁铁矿(攀枝花式)最为重要,含矿岩体分布于攀枝花—西昌一带。该时代储量占22.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