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金属塑性成形中的摩擦和润滑2013
第四章 金属塑性成形中的摩擦

二、金属塑性成形过程的影响
变形体内应力状态, 变形抗力。 a.改变变形体内应力状态,增大变形抗力。 b.引起 b.引起不均匀变形,产生附加应力和残余应力。 c.降低模具寿命
பைடு நூலகம்
§4.2塑性成形中摩擦的分类及机理 4.2塑性成形中摩擦的分类及机理
一、塑性成形中摩擦的分类
干摩擦 边界摩擦 流体摩擦
接触表面不存在任何外来的介质, 直接接触产生的摩擦,通常指不 产生的摩擦,通常指不 任何润滑剂的摩擦, 润滑剂的摩擦 加任何润滑剂的摩擦,称为干摩 擦。
第四章 金属塑性成形中的摩擦
4.1 4.2 4.3 4.4 4.5 4.6 4.7 金属塑性成形中摩擦的特点和影响 塑性成形中摩擦的分类及机理 描述接触表面上摩擦力的数学表达式 影响摩擦系数的主要因素 测定外摩擦系数的方法 塑性成形中的润滑 不同塑性成形条件下的摩擦系数
§4.1金属塑性成形中摩擦的特点和影响 4.1金属塑性成形中摩擦的特点和影响
§4.3描述接触表面上摩擦力的数学表达式子 4.3描述接触表面上摩擦力的数学表达式子
一、库仑摩擦条件
摩擦力与接触面上的正压力 摩擦力与接触面上的正压力成正比 与接触面上的正压力成 T = µ Pn τ = µσ n
T:摩擦力; T:摩擦力; 摩擦力 τ:摩擦切应力 摩擦切应力; τ:摩擦切应力; 接触面上的正压应力; σn:接触面上的正压应力; μ:外摩擦系数 摩擦系数),一般取值0.5 外摩擦系数( ),一般取值0.5~ μ:外摩擦系数(摩擦系数),一般取值0.5~0.577
§4.2塑性成形中摩擦的分类及机理 4.2塑性成形中摩擦的分类及机理
一、塑性成形中摩擦的分类
干摩擦 边界摩擦 流体摩擦 接触表面存在润滑剂, 润滑剂, 坯料表面凸起部分被 凸起部分被压 坯料表面凸起部分被压 平,润滑剂被压入凹坑 封存在里面 在里面, 并封存在里面,形成一 -6 润滑膜(10 cm),这种 cm), ),这种 单分子膜润滑的状态称 为边界润滑,该状态下 的摩擦称为边界摩擦。
金属塑性成形中的摩擦和润滑101页文档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101
金属塑性成形中的摩擦和润滑去 留。
•
47、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48、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
49、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 有所长 。
•
50、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 ,箪瓢 屡空, 晏如也 。
▪
金属塑性成形原理---第四章 金属塑性成形中的摩擦_

4.6 塑性成形中的润滑
润滑是减少摩擦对塑性成形过程不良影响的最有效 措施。润滑的目的是:
1. 降低接触面间的摩擦力; 2. 提高模具寿命; 3. 提高产品质量; 4. 降低变形抗力; 5. 提高金属充满模膛的能力
一·塑性成形中对对润滑剂的要求 1. 良好的耐压性能 2. 良好的耐热性能 3. 冷却模具 4. 无腐蚀作用 5. 无毒 6. 使用、清理方便、来源丰富、价格便宜
金属塑性成形原理---第四章 中摩擦的分类和机理
一·塑性成形中摩擦的分类 干摩擦、边界摩擦、流体摩擦
二 摩擦机理
1 .表面凹凸学说 2 .分子吸附学说 3 .粘着理论
4.3 描述接触表面上摩擦力的数学表达式
一.库伦摩擦条件
不考虑接触面上的粘贴现象,以为摩擦符合库伦 定律,即摩擦力与接触面上的正压力成正比,其数 学表达式为
二·塑性成形中常用的润滑剂
三·润滑剂中的添加剂
四·塑性成形时的润滑方法
拉拔时流体强制润滑
4.7不同塑性成形条件下的摩擦系数
见课本157页表
金属质点向中心方向流动,该面以外的金属
质点向外流动,变形后使圆环内径缩小,外 径扩大,而且,分流面半径 Rn 随摩擦系数 的增大而增大。
摩擦系数很小或为零时对金属 流动的影像动态图
摩擦系数大于某临界值时对金属 流动的影像动态图
在圆环镦粗试验之前,必须根据
圆环原始尺寸和变形后可能达到 的尺寸,利用圆环镦粗变形理论 公式(求中性层位置),绘制出 镦粗后圆环高度 h 和内径 di 与 接触面摩擦因子 m 的关系曲线, 即为理论校准曲线。
❖在热塑性变形时常采用该模型
4.4 影响摩擦系数的主要因素
一.金属的种类和化学成分
摩擦与润滑整理资料

Chap 11.外摩擦:发生在工件和工具接触面之间,阻碍金属流动的摩擦,称外摩擦,是影响材料变形的重要因素之一。
2.研究摩擦的意义:全世界工业能源的1/3被摩擦损耗掉,失效零件的80%是由于磨损造成的。
因此,发展摩擦学可以有效的节约能源。
Chap21.金属塑性成形过程中摩擦的特点和作用如何?特点:(1)在高压下产生的摩擦;(2)较高温度下的摩擦;(3)伴随着塑性变形而产生的摩擦;(4)摩擦副(金属与工具)的性质相差大。
作用:(1)不利的方面:(a)改变物体应力状态,使变形力和能耗增加;(b)引起工件变形与应力分布不均匀;(c)恶化工件表面质量,加速模具磨损,降低工具寿命,而且降低制品的表面质与尺寸精度;(2)利用:(a)增大摩擦改善咬入条件,强化轧制过程;(b)增大冲头与板片间的摩擦,强化工艺,减少起皱和撕裂等造成的废品。
2.金属塑性成形过程中摩擦的类型及各自的特征是什么?(1)干摩擦:完全没有润滑,金属与工具之间直接接触。
(2)流体摩擦:较厚的润滑层将金属与工具隔开,摩擦发生在流体内部的分子之间,与接触表面的状态无关,与流体的粘度,速度梯度等。
(3)边界摩擦:介于干摩擦和流体摩擦的一种摩擦类型。
(4)混合摩擦:摩擦表面上既存在干摩擦状态,也存在边界摩擦状态和流体润滑状态的一种摩擦类型。
Chap31.金属表层的结构组成如何?金属材料的表面层结构注意:加工硬化层也叫冷硬层和贝氏体层;氧化层又称污染层。
2.何谓表面粗糙度及表示方法有哪些?加工表面上具有的较小间距和峰谷所组成的微观几何形状特性,称为表面粗糙度。
表征材料表面微观几何形状特征,表面微凸体的高度与分布。
表示方法有:(1)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 该方法能够充分反映表面微观几何特征但对于测量过于粗糙或光滑的表面不适用。
(2)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Rz 该方法测量简便,但只反映峰高,不反映峰的几何特征,受测量者主观影响较大,无周期性的宏观误差。
(3)轮廓最大高度Ry 对控制深加工痕迹有重要意义,保证小零件的表面质量,不如Rz反映的几何特征准确。
4 金属塑性成形中的摩擦

金属塑性成形原理
第三节 计算摩擦力的数ຫໍສະໝຸດ 表达式在计算金属塑性加工时的摩擦力时,常用以下三种条件: 一、 库伦摩擦条件 (滑动摩擦)
不考虑接触面上的粘合,认为摩擦符合库伦定律。 适合正压力不太大、变形量较小的的冷成形工序。不考虑接触表面的粘合 现象,认为单位面积上的摩擦力与接触面上的正应力成正比,即
坦光滑,都有不同程度的微观凸峰和凹坑,当微观粗糙的两表面接触时,一 个表面的凸峰可能会陷入另一表面的凹坑,产生机械咬合, 2. 分子吸附学说
对于非常光滑的接触面,认为摩擦是接触面上分子相互吸引的结果。接触 面越光滑,接触面积就越大,分子吸引力就越强,则摩擦力就越大。该学说 解释了凸凹学说无法解释的表面越光滑,摩擦力不降反升的现象。 3. 粘着理论
,变形也不均匀,产生不同的几个区域,形成鼓形。 而残余应力会使制品的尺寸和形状发生变化,缩短制品的使用寿命。
由于变形体内各部位的不均匀变形受 到变形体整体性限制,各部位不能独立地 改变自己的尺寸而不对相邻部分发生影响 ,这种应力被称为附加应力。
例如,利用凸肚轧辊轧制等厚矩形坯料 时,矩形坯料边缘部分变形程度小,中间部 分的变形程度大。
无论是机械传动、还是金属塑性成形,都存在有相对运动或有运 动趋势的两接触表面的摩擦。
分别称为动摩擦和静摩擦。 机械传动中主要为动摩擦,塑性成形中有动摩擦和静摩擦。 金属塑性成形中又分为内摩擦和外摩擦: 内摩擦是金属内晶界面或晶内滑移面产生的的摩擦; 外摩擦指变形金属与工具间接接触面上产生的摩擦。 这里研究的摩擦是指外摩擦。单位接触面上的摩擦力称为摩擦 切应力,其方向与质点运动方向相反,阻碍金属质点的流动。
摩擦

2、 边界摩擦
起部分被压平,润滑剂被压入凹坑中,被封存在里面,如图18-8b。大多数塑性 成形的摩擦属于边界摩擦。 3、流体摩擦 两表面的微观凸凹部分不直接接触,完全被润滑剂隔开的润滑
叫流体润滑,该状态下的摩擦叫流体摩擦,如图18-8c。 流体摩擦与干摩擦和边界摩擦有着本质的区别,其摩擦特征与所加润滑剂的
N
(18-1)
实际上摩擦切应力不能随 N 的增大而无限地增大,当 max K 时接触面将 产生塑性流动。此时 N 的极限值为材料真实应力应变曲线上的屈服应力 Y 。根 据Mises屈服准则, K 1 ~ 1 )Y (
2 3
故由式(18-1)可确定摩擦系数的
极限值为 0.5 ~ 0.577
但是在塑性成形中也常常应用摩擦的有益作用。 例如,模锻中利用飞边槽桥部的摩擦力来保证模膛充满,滚锻和轧 制时依靠足够的摩擦使坯料被咬入轧辊。
二、塑性成形中的摩擦分类及机理
(一)塑性成形中的摩擦分类
根据塑性成形中坯料与工具表面之间的润滑状态的不同,摩擦可分为三类, 即干摩擦、边界摩擦和流体摩擦,由此还可以派生出混合型摩擦。 1、干摩擦 通常所说的干摩擦是指不加任何润滑剂的摩擦。 接触表面之间存在很薄的润滑膜,凸凹不平的坯料表面凸
mK
(18-3)
式中,m 称为摩擦因子,上式与式(18-2)相比,当 m 1 时,两条件一致。式(18-3)适合 于摩擦系数低于最大值的三向应力显著的塑性成形过程,如挤压、变形量大的镦粗、模锻等。
四、影响摩擦系数的主要因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 金属的种类和化学成分 2. 工具表面状态 材料的硬度、强度越高,摩擦系数就越小。
1.
分子吸附学说
【精品模板】金属塑性加工的摩擦与润滑PPT模板

§4.5 测定摩擦系数的方法
夹钳轧制法 楔形件压缩法 塑性加工常用摩擦系数 圆环镦粗法
§4.6 塑性加工的工艺润滑
工艺润滑的目的及润滑机理 润滑的目的
减少工模具磨损,延长工具使用寿命 提高制品质量 降低金属变形时的能耗
润滑机理 流体力学原理 吸附机制
润滑剂的选择
摩擦的不利方面 改变物体应力状态,使变形力和能耗增加 引起工件变形与应力分布不均匀 恶化工件表面质量,加速模具磨损,降低
工具寿命 摩擦的利用
例如,用增大摩擦改善咬入条件,强化轧 制过程;增大冲头与板片间的摩擦,强化 工艺,减少起皱和撕裂等造成的废品。
§4.3 塑性加工中摩 擦的分类及机理
1.流体润滑 2.表面处理 (1)表面磷化处理 (2)表面氧化处理 (3)表面镀层
与摩擦表面的大小无关; (2)摩擦力与滑动速度的大小无关; (3)静摩擦系数大于动摩擦系数。
其数学表达式为:
F N 或 N
式中 F——摩擦力;
——外摩擦系数;
N——垂直于接触面正压力;
N——接触面上的正应力;
——接触面上的摩擦切应力。
由于摩擦系数为常数(由实验确定),故又称 常摩擦系数定律。对于像拉拔及其他润滑效果较 好的加工过程,此定律较适用。
2.最大摩擦条件
当接触表面没有相对滑动,完全处于粘合状
态时,单位摩擦力( )等于变形金属流动
时的临界切应力k,即:
=k
3.摩擦力不变条件
认为接触面间的摩擦力,不随正压力大小而变。 其单位摩擦力是常数,即常摩擦力定律,其表达 式为:
=m·k 式中,m为摩擦因子
§4.4 摩擦系数及其影响因素
摩擦系数随金属性质、工艺条件、表面状态、单 位压力及所采用润滑剂的种类与性能等而不同。 其主要影响因素有:
金属塑性加工的摩擦与润滑PPT文档19页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金属塑性加工的摩擦与润滑
1、 舟 遥 遥 以 轻飏, 风飘飘 而吹衣 。 2、 秋 菊 有 佳 色,裛 露掇其 英。 3、 பைடு நூலகம் 月 掷 人 去,有 志不获 骋。 4、 未 言 心 相 醉,不 再接杯 酒。 5、 黄 发 垂 髫 ,并怡 然自乐 。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拔长
27
要求较高的拔长生产效率时,坯料 的送料要小,这时轴向延伸较大。即 当送进量l小于坯料宽度a(l < a) 时,坯料轴向伸长得多。
不要求长度方向有较大的伸长时, 坯料的送料要大,这时轴向延伸较小 。即当送进量l大于坯料宽度a(l > a )时,坯料宽度增加的多。
28
金 属 塑 性 成 形 原 理 第 四 章 金 属 塑 性 成 形 中 的 摩 擦
如果接触面上的摩擦系 数很小或无摩擦时,根据 体积不变条件,圆环内外 径都增加达到最大值。
32
金 属 塑 性 成 形 原 理 第 四 章 金 属 塑 性 成 形 中 的 摩 擦
当μ增加,并超过某一定值,靠近内径处的金属质 点向外流动的阻力大于向内流动的阻力,从而改变了 流动方向。内径开始减少,而外径扩大。
• 流体力学
•
13
摩擦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 摩擦:摩擦理论与起因 • 磨损:磨损理论与减磨措施 • 润滑:
① 润滑理论 ② 润滑剂极其添加剂 ③ 固体润滑材料
• 摩擦学测试技术:摩擦系数及表面分析 等
14
金属塑性成形中摩擦的定义 在塑性成形中,被加工金属与模具之间存在相对运动
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在接触表面间产生阻止切向运动
定律。
44
残余应力
当卸载后,塑性变形不消失,应变梯度不消失,仍相互牵 制,因此引起内力的外因去除后在变形物体内仍然保留下 来的应力称为残余应力。
残余应力是弹性应力, 不超过材料的屈服应力。
45
残余应力对塑性成形不良后果
使制品的尺寸和形状发生变化 当制品内残余应力的平衡受到破坏后,相应部分 的弹性变形部分也发生了变化,从而引起制品某 部分尺寸和形状的改变, 增大变形抗力
镦粗
25
对于其他任意断面金属质 点的流动也符合上述定律。 方料在平锤间压缩时如
图所示。随着镦粗的进行,
方料逐渐变为圆截面。
26
在拔长工序中应用上述变形模式,可以提高拔长 的生产效率。拔长实质上就是沿坯料的逐次镦粗,镦粗
过程中再伴随着翻转90º ,使坯料断面积逐渐减小,长度 逐渐增加的工序。如图所示。
由于变形不均匀,造成坯料在模具表面上的 各个质点流动不相同,有的快,有的慢,有 的粘着不动,因此各点的摩擦情况也不相同。 机械传动摩擦特点是摩擦产生在机械零件之 间的弹性形变,因此它的表面摩擦是比较均 匀的。
接触面上 的单位压 强高
一般来说,塑性变形的摩擦是在高压下产生 的。承受的压力一般在500N/mm2 左右,在冷 挤压时达到 2500N/mm2 。相比之下,重载荷 下的轴承工作压力也就是在20-40 N/mm2。
20
最小阻力定律实际上是 力学的 普遍原 理 ,它 可以 定 性地用 来分析 金属质 点的流 动方向 。或者 通过调 整某个 方 向 的 流 动 阻力,来改变金 属在某些方向的流动量,使得 成形更为合理。
图 开式模锻的金属流动
21
例如,在开式模锻中(如图),增加金属流向飞 边的阻力,以保证金属充填模腔;或者修磨圆角r 减少金属流向A腔的阻力,使金属充填得更好。
粗圆柱体时出现鼓形 , 由于接触面上摩擦力阻碍金属流动
,因而靠近工具表面处金属变形困难。远离接触面处受 摩擦影响小,变形容易,因而形成了鼓形。
Ⅰ难变形区
Ⅲ小变形区
Ⅱ易变形区
35
镦粗(..\第一章 绪论\锻压连接源文件\duncu.exe整体或局部)
36
在此情况下,可将变形金属整个体积大致分为三个区: Ⅰ区表示由外摩擦影响而产生的难变形区。是工具的上 下砧面接触的区域。 Ⅱ区表示与作用力成45º 角的最有利方位的易变形区 Ⅲ区表示变形程度居中的自由变形区
22
图
开式模锻的金属流动
当接触表面存在摩擦时,矩形断面的棱柱体镦 粗时的流动模型如图所示。 因为接触面上质点向周边流动的阻力与质点
离周边的距离成正比,因此离周边的距离愈近,
阻力愈小,金属质点必然沿这个方向流动。这个 方向恰好是周边的最短法线方向。
23
最小周边法则
因此,可用点划线将矩形分成两个三角形和两个 梯形,形成了四个流动区域。点划线是流动的分 界线,线上各点至边界的距离相等,各个区域内 的质点到各自边界的法线距离最短。
第四章 金属塑性成形中的 摩擦和润滑
摩擦学的历史 金属塑性成形中摩擦的定义 塑性成形中摩擦的分类和机理 金属塑性成形用的润滑剂 摩擦系数及其影响因素
1
摩擦学的历史
• 说起摩擦,大家一定不陌生,因为摩擦是我们生 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和摩擦
打交道。我们走路、吃饭、洗衣服依靠摩擦;各
种车辆行驶依靠摩擦,机器运转离不开摩擦。
的阻力称为摩擦。
金属流动方向 摩擦力方向
镦粗时的摩擦
15
第一节 金属塑性成形中摩擦的特点和影响
一、金属塑性成形中摩擦的特点
1、伴随有变形金属的塑性流动,接触面上各点的摩 擦不同
2、接触面上的单位压强高
3、实际接触面积大
4、不断有新的摩擦产生
5、常在高温下产生摩擦,摩擦条件复杂
16
伴随有变 形金属的 塑性流动
该圆柱体存在 残余应力,但 未变形。
切削前
某圆柱体切削后的变形。
48
49
减小或消除残余应力的方法
残余应力是附加应力的变化而来,其根本原因就是物体产 生了不均匀的变形。 减小材料在加工和处理过程中所产生的不均匀变形。 对加工件进行热处理。 去应力退火 人工时效 自然时效 进行机械处理。 使工件再产生一些表面变形,使残余应力得到一定的 释放和松弛。 如木锤敲打表面或喷丸加工。 表面层中具有残余拉应力的板材,经表面辗压后,其残 50 余应力大为缩小。
• 摩擦学知识与吃、穿、住、行密不可分。
2
车辆行驶依靠摩擦
3
如果没有摩擦
世界将会怎样?
4
摩擦学的历史
比如:旧石器时代 钻木取火
• 利用摩擦热取火,使人类告别了吃生食物的习惯。
Eskimo, Hudson Bay, 1748
5
摩擦学的历史
• 车轮的发明使人类商业社会得以迅速发展。
伊拉克, 2800B.C.
由此可知,在塑性成形过程中的摩擦与润滑问题比一 19 般机械传动中的摩擦要复杂很多。
二、摩擦对塑性成形过程的影响
首先介绍与摩擦有关的定律“最小阻力定律”
分析塑性成形时质点的流动规律,可以应用最 小阻力定律,前苏联学者古布金 1947 年将其描述 为: 最小阻力定律:当变形体的质点有可能沿不 同方向移动时,则物体各质点将向着阻力最小的 方向移动。即做最小的功,走最短的路。
30
矩形断面的棱柱体在平板间镦粗时,若接触 面无摩擦力,则质点必然沿断面中心向四周辐射 方向流动,变形后仍然为矩形断面。当接触面有 摩擦时,用于摩擦的作用,使各个方向的阻力不 同,断面不再保持矩形,最终趋于圆形。
31
圆环镦粗时,改变金属质点的流动方向。
环形件镦粗时,由于摩擦的作用,从而改变金属 质点的流动方向。
这样流动的结果,梯形区域 流出的金属多于三角形区域 的。镦粗后,矩形断面将变 成双点划线所示的多边形。
图
24 最小周边法则
可以想象,继续,断面的周边将趋于椭圆 ,而椭圆将进一步变成圆。此后,各质点将 沿着半径方向流动。
由于相同面积的任何形状,圆形的周边最小 。
因而最小阻力定律在镦粗中也称最小周边法则。
Ⅰ难变形区
Ⅲ小变形区
Ⅱ易变形区
37
金 属 塑 性 成 形 原 理 第 四 章 金 属 塑 性 成 形 中 的 摩 擦
圆柱体镦粗时的不均匀变形除了与接触摩擦有关外, 还与变形区的几何形状因素有关。
中间处变形小
两端产生变形 大
当工件的高径比 h/d>2.5 时,往往首先在与工具 接触的两端产生变形, 而中间处的变形很小, 结果形成双鼓形现象 ( 如 图 c) 。 如 果 每 次 继 续 使 用小变形量,表面变形 的积累将会形成折叠。 38
6
又比如: 地质摩擦学
研究岩石摩擦力和地震破坏力之间 的关系(意大利、美国) 针对大地震的滑移特性,在室内模 拟岩石的摩擦学特性。发现滑移速度超 过1mm/s时,摩擦力意外地逐渐下降,阐 明了大地震时主要断层出现低强度的现 象。
7
损失在摩擦界面上的资源
根据 1986统计
• • • • • •
界面 活塞环/汽缸 轮胎/路面 刀具/工件 钻头/油井 磁头/磁介质 人体/座位
最小阻力定律的作用 金属塑性变形过程应满足体积不变条件。即坯 料在某些方向被压缩的同时,在另一方向将有 伸长,而变形区域内金属质点是沿最小阻力方 向流动。 根据体积不变条件和最小阻力定律,可以大体 确定塑性成形时的金属流动规律。
29
摩擦对金属塑性变形和流动的影响
在工具和变形金属之间的接触面上必然存在摩擦 ,由于摩擦的作用,局部改变金属质点的流动方 向。
在圆环中就会出现一个以 Rn为半径的分流面。
分流面以外的金属向外 流动; 分流面以内的金属向内 流动。
材料2010-第8周3,4,2013,5.5
33
摩擦对塑性成形的不利方面:
1)改变变形体内应力状态,增大变形抗力和能源消耗 例如单向压缩时,若工具与变形金属接触面上无摩擦存在,则变形 内应力状态为单向压应力状态。设单向压应力为σ3,
当工件的高径比 h/d>3时,镦粗时容易失稳而弯曲 ,如果不及时矫正而继续镦粗,将会出现折叠现 象。 当工件的高径比 h/d<0.5 时,镦粗不均匀程度有所 改善,这时用于相对高度较小,上下难变形区已 部分重叠,坯料不存在大变形的不均 匀流动引起的。 因此,凡是影响金属塑性流动的因素, 都会对不均匀变形产生影响。
缩短制品的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