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酮病

合集下载

什么是奶牛酮病?奶牛酮病的症状和治疗

什么是奶牛酮病?奶牛酮病的症状和治疗

什么是奶牛酮病?奶牛酮病的症状和治疗奶牛酮病一种主要发生于经产的营养性疾多主要发生于经产而营养良好的高产乳牛,其产犊牛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有些牛久治不愈和反复发病终致淘汰。

奶牛酮尿病多发于冬、春季节的舍饲期。

什么是奶牛酮病?奶牛酮病一种主要发生于经产的营养性疾多主要发生于经产而营养良好的高产乳牛,其产犊牛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有些牛久治不愈和反复发病终致淘汰。

奶牛酮尿病多发于冬、春季节的舍饲期。

奶牛酮病发病原因饲喂含蛋白质和脂肪的饲料过多,而碳水化合物饲料不足,其次,运动不足,前胃机能减退,大量泌乳,乳糖消耗,容易促进本病的发生。

奶牛酮病的症状常在产后几天至几周内出现,以消化紊乱和精神症状为主。

患畜食欲减退,不愿吃精料,只采食少量粗饲料,或喜食垫草和污物,反刍停止,终拒食。

含量升高,乳汁易形成气泡,类似初乳状。

尿呈浅黄色,易形成泡沫。

叩诊肝储浊音区扩大。

亚临床症状公牛表现为进行性消瘦;母牛泌乳量下降,发情迟缓等,尿酮检查阳性即可确诊。

某牛场调查结果通过对发病奶牛采食饲料进行调查,其基本配方大致相同,粗饲料几乎全喂的是干玉米桔杆。

精饲料的配方为:玉米50%、豆饼20%、胡麻饼(有的户给葵花饼)15%、麸皮12.5%、食盐1%、石粉1.5%。

根据临床症状和饲喂饲料情况调查,病牛是喂富含蛋白质和脂肪料过多引起的奶牛酮病。

奶牛酮尿病的防治措施(1)奶牛酮尿病重在预防,需改善饲养,增加青干草和青绿多汁饲料,适当减少一些碳水化合物类精料,特别在怀孕中期开始直到产后不要给过多的精料。

(2)在饮料中可经常添加适量的碳酸氢钠,既增加产奶量,又能中和胃酸,降低酸中毒的发生。

并要十分注意饲料的配合,减少含脂肪多的饲料,饲料不能单一,要多样化,多品种配合,不可偏食。

(3)对病牛及时注射可的松1~1.5克或促皮质激素200~400单位,每日一次。

同时静脉注射20%~50%葡萄糖300~500毫升,每日一次。

奶牛酮病预防首先应加强对病牛的护理,调整饲料,减喂油饼类等富含脂肪类饲料,如豆饼、胡麻饼、葵花饼等,增喂甜菜、胡萝卜、优质干草等富含糖和维生素的饲料,限制高能量的浓厚饲料的进食量,增加干草喂量。

奶牛酮病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

奶牛酮病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

奶牛酮病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奶牛酮病是奶牛在产后常见的一种代谢性疾病,由于该病对奶牛的生产和健康造成了不良影响,因此引起了广泛关注。

下面将从奶牛酮病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三个方面对该疾病进行详细介绍。

一、发病原因奶牛酮病是由于奶牛在产后大量产乳时,体内葡萄糖不能满足需求,机体出现负能量平衡造成的一种代谢性疾病。

其主要发病原因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 饲养管理不当:奶牛在产后需要大量的能量来维持高产乳的需要,如果饲料管理不当,无法提供足够的能量,就容易导致负能量平衡,从而引发酮病。

2. 泌乳期营养不良:在泌乳期,奶牛需要大量的葡萄糖来维持生理代谢和产奶,如果饲料中葡萄糖摄入不足,就会导致能量不平衡,伴随而来的就是疾病的发生。

3. 环境因素:气候变化、饲料中毒、疾病感染等均可能影响奶牛的葡萄糖代谢和消化吸收,从而引发负能量平衡和酮病。

二、临床症状奶牛酮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食欲不振:患病的奶牛常常出现食欲不振的症状,拒绝饲料,食量明显减少。

2. 产奶量减少:患病的奶牛产奶量减少,质量下降,奶品味变差,最终导致产奶效益降低。

3. 体重减轻:患病的奶牛出现明显的体重减轻,体态消瘦,毛发干燥无光泽。

4. 精神萎靡:奶牛在产奶期,本身消耗较大,如果再受到代谢性疾病的困扰,就会表现出精神萎靡,行为异常。

5. 发情不准确:患病的奶牛出现发情不准确,周期错乱,难以配种。

6. 其他症状:部分患病的奶牛还可能出现口渴、烦躁、排尿减少、疲倦等临床症状。

三、防治措施为了有效防治奶牛酮病,需要做好以下工作:1. 合理饲养管理:合理设计泌乳期奶牛的饲养管理方案,包括饲料的配方、饲料的营养成分,定期检查和调整饲养计划,尽可能避免饲养管理不当引发的酮病。

2. 合理喂养:在泌乳期,需要根据奶牛的生产性能和体重等情况,合理配置能量、蛋白质和矿物质的饲料,确保奶牛能够获得充足的营养,避免因为营养不良引发酮病。

奶牛酮病发生的原因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治

奶牛酮病发生的原因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治

奶牛酮病发生的原因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治奶牛酮病是一种常见的营养代谢性疾病,多发生在高产期奶牛身上。

下面将介绍奶牛酮病发生的原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以及预防和治疗方法。

1. 原因:奶牛酮病的发生通常与以下因素有关:- 营养不良:奶牛高产期对能量的需求较高,如果饲养管理不当,造成能量供给不足,容易引发酮病。

- 过胖:高产期奶牛容易出现能量摄入过多,导致脂肪过多堆积在肝脏和体内,阻碍葡萄糖生成。

- 过度挤奶:过度挤乳会导致奶牛的能量消耗过大,进而引发酮病。

- 压力:包括转舍、环境改变、运输、疫苗接种等,都可能引起奶牛的压力增加,进而诱发酮病。

2. 临床表现:奶牛酮病常以以下症状表现:- 食欲减退:患病奶牛通常食欲下降,不愿进食。

- 乳量减少:奶牛酮病会导致乳量明显减少,有时甚至不产奶。

- 体重下降:患病奶牛体重会明显减轻。

- 异常精神状态:奶牛酮病患者在行动和反应方面会表现出异常。

- 尿液异常:尿液呈甜味,酮体含量增高。

- 其他症状:发腾、毛色暗淡、肌肉发质差等。

3. 诊断与防治:- 诊断:根据临床表现进行初步判断,通过检测尿液中的酮体来确诊。

- 防治:治疗的目标是提供足够的能量供给,纠正代谢障碍。

可以通过以下措施进行防治:- 提供高能量饲料:如玉米、麦麸等,增加奶牛的能量摄入。

- 适量补充葡萄糖:可以通过输液或口服给予。

- 保持良好的饲养管理:合理的饲养管理可以预防酮病的发生。

- 预防压力:避免奶牛长时间处于压力状态,提供稳定的饲养环境。

奶牛酮病的发生与营养不良、过胖、过度挤奶和压力等因素有关。

临床表现主要包括食欲减退、乳量减少、体重下降等症状。

诊断主要通过检测尿液中的酮体来确诊。

预防与治疗的关键在于提供足够的能量供给,纠正代谢障碍,并通过合理的饲养管理和减轻奶牛压力来预防酮病的发生。

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

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

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
奶牛酮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主要发生在产后奶牛,严重影响了乳牛的产奶能力和生长发育,给养殖业生产带来了严重损失。

以下是关于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的详细介绍。

一、发生原因:
1. 能量供给不足:在高产期,产奶量大大增加,需要大量的能量供给,如果饲料中的能量供给不足,就会导致奶牛体内能量不平衡,促使脂肪分解与合成发生紊乱,从而引发酮病。

2. 营养平衡不良:饲料的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微量元素不足或者比例失衡,也会导致奶牛酮病的发生。

3. 环境应激:如气候突变,饲喂管理不当等,都会使奶牛处于环境应激状态,引发激素代谢紊乱,导致酮病的发生。

二、临床症状:
1. 食欲减退:患牛的食欲明显下降,不愿意进食,以及食量减少。

2. 奶量减少:患牛的产奶量明显减少,乳房贫困,奶水稀薄。

3. 体重下降:奶牛的体重明显下降,精神不振,活动力减弱。

4. 尿液异常:患牛的尿液呈酮臭味,甚至有酮体沉积,呈色深黄。

5. 遗殖异常:患牛可能出现泌乳后期的不孕或者流产现象。

6. 血糖异常:患牛的血糖浓度下降,出现低血糖症状。

总结:
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主要包括能量供给不足、营养平衡不良和环境应激等。

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奶量减少、体重下降、尿液异常、遗殖异常以及血糖异常等。

在预防和治疗方面,饲料管理、营养平衡、管理环境、补充饲料以及适当运动都是非常重要的措施。

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

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

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奶牛酮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主要发生在泌乳期的奶牛身上。

它是由于奶牛在产奶过程中,由于能量摄入不足或利用不良,导致体内脂肪分解过多而引起的病症。

以下是关于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的详细介绍:一、发生原因:1. 饲养管理不当:奶牛在泌乳高峰期需要大量能量维持牛体的正常运转,如果饲养管理不当,导致奶牛摄入的能量不足,将会引发奶牛酮病的发生。

2. 饲料组配不当:牛群的日粮需要包含足够的糖分来提供能量,当饲料中糖分含量不足时,奶牛将无法满足能量需求,易患酮症。

3. 营养不良:饲喂质量差的饲料,缺乏维生素、矿物质等微量元素,会导致机体代谢紊乱,易患酮症。

二、临床症状:1. 食欲下降:患病奶牛食欲减退,对饲料不感兴趣。

2. 产奶量减少:奶牛患酮症后,常常会出现产奶量明显减少的情况。

3. 引尿困难:奶牛在发生酮症时,常常出现尿液排出困难的情况,尿液颜色偏黄。

4. 粪便干燥:患病奶牛常常会出现粪便干燥的情况,有时还可能伴随便秘。

5. 贫血症状:奶牛在发病后,常常会出现粘膜苍白、黏膜可见皮下出血点等贫血症状。

6. 体温异常:患病奶牛常常会出现体温升高或降低的情况。

三、防治措施:1. 合理饲养管理:提供高营养的饲料,正确配制牛群的日粮,确保奶牛摄入足够的能量来满足产奶需求。

2. 补充能量:可以适量添加精饲料和高能量饲料,提高奶牛的能量摄入,减少奶牛患酮症的风险。

3. 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适当增加饲料中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含量,提高奶牛的抗病能力。

4. 疫苗预防:定期给奶牛接种酮症疫苗,增加奶牛的抵抗力,减少酮症的发生。

5. 加强疾病监测:定期对牛群进行体温检测、粪便观察等,及时发现患病奶牛,尽早进行治疗。

奶牛酮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发生原因主要包括饲养管理不当、饲料组配不当、营养不良等。

临床症状包括食欲下降、产奶量减少、引尿困难、粪便干燥、贫血症状和体温异常等。

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

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

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奶牛酮病,又称脂肪肝病,是困扰奶牛养殖业的一种常见疾病。

其发生原因主要与营养不平衡以及能量供给不足有关,以下将介绍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以及防治措施。

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主要是由于高产奶牛在产后营养需求的不均衡,导致能量供给不足,使奶牛体内脂肪代谢紊乱,产生大量酮体,进而引发酮病。

奶牛酮病的临床症状分为两种类型:亚急性和急性。

亚急性酮病表现为食欲减退、饮水量减少、粪便量减少、乳量下降等,奶牛整体情况较好,体重较为正常。

急性酮病则表现为明显的厌食、消瘦、虚弱无力、步履困难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出现昏迷、呼吸深浅不均、体温下降等生命危险症状。

针对奶牛酮病的防治措施如下:1. 饲养管理方面:合理安排草料和浓缩饲料的比例,保证奶牛摄入足够的粗纤维和蛋白质,避免饥饿或过度肥胖。

合理饲喂时间和分量,防止过度饲喂。

保证奶牛充足的饮水量和新鲜饮水。

增加运动强度,增加能量消耗。

2. 饲料管理方面:饲喂高质量的饲料,提高奶牛的能量供给。

在产后30天内逐渐增加饲喂量和浓缩饲料比例,降低酮病的发生风险。

3. 补充葡萄糖和维生素:通过添加葡萄糖、碳酸氢钠、维生素B群等物质,补充奶牛体内能量和营养物质不足。

4. 合理的运输和适宜的环境:避免奶牛长时间处于高温或寒冷环境中,减少奶牛的应激反应。

5. 及时就医:一旦发现奶牛有酮病的症状,应立即请兽医进行诊断,并根据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治疗,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

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是由于奶牛在产后能量供给不足,导致脂肪代谢紊乱,进而引发酮病。

临床症状可分为亚急性和急性。

防治措施主要包括合理的饲养管理、饲料管理、补充能量和营养物质、适宜的运输和环境以及及时就医等措施,以减少酮病的发生和降低其对奶牛的危害。

奶牛酮病发生的原因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治

奶牛酮病发生的原因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治

奶牛酮病发生的原因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治奶牛酮病(ketosis)是奶牛产后常见的一种代谢性疾病,发生原因复杂,临床表现严重影响牛的健康,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了解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治对于维持奶牛健康、提高产奶量至关重要。

一、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1. 能量不足:奶牛在产后会出现大量泌乳,而且常常因剧烈的产后应激而食欲减退,导致摄食不足。

奶牛的体内能量供应不足,进而导致脂肪组织分解产生过多酮体而引发酮病。

2. 营养不均衡:奶牛产后需要大量的优质饲料和适量的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来维持身体功能和泌乳,如果饲料配方不合理或者采食不足,可能导致奶牛出现饮食失调,进而引发酮病。

3. 水分不足:奶牛在产后,由于泌乳量大、食欲减退等原因,常常导致饮水不足,体内水分紧张,血液黏稠度增加,阻碍正常的代谢过程,从而导致酮病的发生。

二、奶牛酮病的临床表现1. 食欲减退:奶牛在产后出现酮病后,常常表现为食欲减退,不愿意进食。

2. 体重减轻:因为能量供应不足,奶牛在产后出现酮病后,体重会迅速减轻。

3. 行为异常:奶牛在产后出现酮病后,可能表现出行为异常,如焦躁不安、低头垂耳、无精打采、走动困难等症状。

4. 乳产量下降:奶牛在产后出现酮病后,可能会出现乳产量下降、奶脂与乳糖含量下降等症状。

5. 尿味异臭:奶牛在产后出现酮病后,尿液可能会呈现异味,通常为一种刺鼻的水果味。

6. 酮体检测:通过尿液或血液中酮体的检测,可以明确诊断是否患有酮病。

三、奶牛酮病的诊断与防治1. 诊断方法:奶牛酮病可以通过体检、生产状况观察、尿液或血液中酮体的检测来进行诊断。

一旦确诊,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治,以免病情加重。

2. 预防措施:合理的饲养管理是预防奶牛酮病的关键。

在日常饲养管理中,应该注重合理的饲料配方,保证奶牛能够摄取足够的热量和营养物质。

要保证奶牛的饮水量充足,确保水的质量卫生,防止水质受到污染。

对产后奶牛进行认真的护理和观察,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及时就诊治疗。

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

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

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
奶牛酮病,又称为脂质肝病或酮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主要发生在高产奶牛。

该病的发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营养不良:奶牛在产后期和泌乳高峰期需要消耗大量的营养物质来维持乳品生产
和生活维持。

如果饲养管理不当,营养摄入不足,特别是蔗糖、蛋白质和维生素的供给不足,就会导致奶牛体内的能量代谢紊乱,进而引发酮病的发生。

2. 环境应激:奶牛在泌乳高峰期容易受到环境应激的影响,例如气温的降低、饲料
变化、社会环境的改变等,都会导致奶牛免疫力下降和应激反应增加,从而诱发酮病的发生。

3. 饲养管理不当:饲养管理不当也是引发奶牛酮病的原因之一。

饲喂时间和次数不
合理,过度运动或锻炼,饲喂不合理比例的精料和粗料,都会导致奶牛能量代谢的紊乱,
从而诱发酮病的发生。

4. 遗传因素:奶牛个体之间的遗传差异也会影响其对酮病的抵抗力。

一些奶牛在遗
传上对酮病的抵抗力较弱,容易发生这种代谢性疾病。

良好的遗传选择和配种是预防酮病
的重要手段之一。

5. 疾病和应激状态:一些疾病和奶牛的应激状态也会导致酮病的发生。

奶牛在分娩前、分娩后和泌乳高峰期容易受到泌乳激素的影响,导致能量代谢紊乱,引发酮病。

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营养不良、环境应激、饲养管理不当、遗传因
素以及疾病和应激状态。

为了预防和控制酮病的发生,饲养管理者需要合理安排饲喂和运
动时间,提供均衡的饲料,加强奶牛的免疫力和应激能力,以及进行良好的遗传选择和配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组(100%)
II组(120%)
III组(80%)
★干乳期低能饲喂,产后干物质摄入增加,明显高于高能饲喂牛。
★干乳期低能饲喂,产奶量增加,明显高于高能饲喂牛。
表1
组 别 n
n =8 n =8 n =8 Ⅰ组 Ⅱ组 Ⅲ组
奶牛体重的变化
产前4wk
+18.7±4.3A +42.5±11.2B +8.2±3.4C
○ 生殖状态
围产期奶牛干物质摄入减少比其它动物和人 的持续时间长、减少的幅度大,可能与生殖激素 有关。 孕激素增加食欲,雌激素抑制食欲,其机制 还不清楚。孕激素产前几天增加,雌激素妊娠后 期增加,分娩后迅速下降。去卵巢鼠引起3∼4周 暂时性摄食增加,而给予生理剂量的雌激素则消 除了这种作用。孕激素对包括摄食在内的能量平 衡的作用几乎与雌激素相反。
分类 I:
◇原发性酮病(生产性或自发性酮病)(primary
ketosis, productive ketosis or spontaneous ketosis)—干 物质摄入减少而能量需求增加所致的能量负平衡
◇继发性酮病(secondary ketosis)—采食量减少
◇食物性酮病(alimentary ketosis)—青贮丁酸含量高
产后4wk
-20±4.6A -37±9.4B -12±3.2C
产后8wk
+3±1.1A -5±1.4B +22±7.2C
★ 干乳期高能饲喂,产前体重增加明显,产后失重也明显,能
量负平衡严重;干乳期低能饲喂,产前体重增加不明显,产后 失重少,能量负平衡程度轻,且持续时间明显缩短。
○ 代谢信号
近年来研究表明,代谢信号(metabolic signals)对摄食调节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代谢 信号包括营养素、代谢产物、生殖激素、应激 激素、瘦蛋白(Leptin)、胰岛素、肠肽、细胞因 子和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等。
☆疾病的诊断方法与评价
◇ 酮病诊断标准:
★ 亚临床性酮病(subclinical ketosis)
——BHBA =1.2 ∼ 1.5 mmol/L
——AcAc = 360 ∼500µ mol/L
——Glucose < 2.5mmol/L —— Triglyceride < 0.12mmol/L
高 产 奶 牛 能 量代 谢 病
奶牛酮病和脂肪肝综合征
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黄克和
☆ 疾病引起严重的经济损失
酮病和脂肪肝综合征是奶牛重要的 群发性常见多发病
40%
43.1% >35%
50%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30%
>15% 14.7%
>30%
I组 II组 III组
/通用格式 /通用格式 /通用格式 /通用格式 /通用格式 /通用格式 /通用格式 /通用格式 产奶量(Kg)
I组 II组 III组
(天) // 通 / 通 / 通 / 通 / 通 / 通 / 通 / 通 / 通 / 通 / 通 / 通 / 通 / 通 / 通 / 通 / 通 / 通 / 通 / 通 / 通 / 通 / 通 / 通 / 通 / 通 / 通 / 通 / 通 / 通 / 通 / 通 / 通 / 通 / 通 / 通 / 通 / 通 / 通 / 通 / 通 / 通 通 用 用 用 用 用 用 用 用 用 用 用 用 用 用 用 用 用 用 用 用 用 用 用 用 用 用 用 用 用 用 用 用 用 用 用 用 用 用 用 用 用 用 用 图2 对产奶量的影响 格… 格… 格… 格… 格… 格… 格… 格… 格… 格… 格… 格… 格… 格… 格… 格… 格… 格… 格… 格… 格… 格… 格… 格… 格… 格… 格… 格… 格… 格… 格… 格… 格… 格… 格… 格… 格… 格… 格… 格… 格… 格… 格…
◇肝糖异生障碍是围产期奶牛能量代 谢障碍的启动因素,决定着疾病的发生 发展进程。
但在酮病和脂肪肝时肝糖异生能力到底是 增加还是降低一直有争议。传统观点认为, 酮病时肝糖异生能力下降。近年有的学者认 为,酮病时增加,脂肪肝时降低。
○ 肝糖异生作用的限制因素:
★生糖先质——丙酸,乳酸,甘油, 生糖氨基酸(苏,丝,丙,甘氨酸)等
○ 能量储备
干乳期奶牛过于肥胖,产后干物质摄入明 显减少,可能与能量代谢的调控机制有关。 在一定的生理条件下,干物质摄入与体储 备呈负相关。瘦牛比肥胖牛利用脂类物质更迅 速。 分娩体重与产后脂肪动员呈正相关,体重 增加超过40Kg可明显抑制摄食。
不同能量摄入对围产期健康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通用格式 采食量(Kg/d) /通用格式 /通用格式 /通用格式 /通用格式 /通用格式 (天) // 通 / 通 / 通 / 通 / 通 / 通 / 通 / 通 / 通 / 通 / 通 / 通 / 通 / 通 / 通 / 通 / 通 / 通 / 通 / 通 / 通 / 通 / 通 / 通 / 通 / 通 / 通 / 通 / 通 / 通 / 通 / 通 / 通 / 通 / 通 / 通 / 通 / 通 / 通 / 通 / 通 / 通 通 用格 用格 用格 用格 用格 用格 用格 用格 用格 用格 用格 用格 用格 用格 用格 用格 用格 用格 用格 用格 用格 用格 用格 用格 用格 用格 用格 用格 用格 用格 用格 用格 用格 用格 用格 用格 用格 用格 用格 用格 用格 用格 用格 图1 对干物质采食量的影响 式 式 式 式 式 式 式 式 式 式 式 式 式 式 式 式 式 式 式 式 式 式 式 式 式 式 式 式 式 式 式 式 式 式 式 式 式 式 式 式 式 式 式
食物摄入调节的激素信号
增加摄入
NPY 生长激素释放激素 肽类 YY 内啡肽
降低摄入
胰岛素 Leptin P物质 甲状腺素释放激素
强啡肽
黑色素释放激素 孕激素
高血糖素
GLP-I 雌激素
○代谢产物 牛血浆NEFA和VDMI呈负相关。在鼠 NEFA 、甘油、酮体与干物质摄入呈负相关, 作为干物质摄入减少的信号起重要作用。静脉 注射内酯引起干物质摄入减少。
★限 速 酶——PC、PEPCK
★激 素——胰岛素、高血糖素等
◇脂肪动员是糖异生障碍的直接后 果,是引发围产期奶牛酮病和脂肪肝的 直接原因。 ○脂肪动员的调节因素: ★限速酶——脂肪动员是甘油三酯脂肪酶
(triglyceride lipase)催化完成的,其活性可受 多种激素的调节,因此又称激素敏感脂肪酶 (hormone sensitive lipase,HSL)。
分类 Ⅲ:
◇ I型酮病 ——自发性摄食不足
◇ Ⅱ型酮病——过于肥胖,脂肪肝
◇ Ⅲ型酮病——丁酸酸贮性酮病
(Holtenius,1996; Herdt, 2000)
按有无临床症状分类
◇临床性酮病(clinical ketosis)
○ BHB>1.5mmol/L
26.8∼61.8mg/dL)
(2.6 ∼ 6.0mmol/L,
◇ 运用基因组学、蛋白组学和代谢组 学的理论和技术,寻找酮病和脂肪肝诊 断的生物标记物,建立新的诊断方法。 ◇ B超技术用于脂肪肝的诊断。
☆ 疾病的防控
★ 对妊娠后期母牛必须分群饲养,并密切观 察牛体重的变化,防止过度肥胖。 每千克饲料干物质含奶牛能量单位1.43 个,粗蛋白质8%~10%,钙0.6%,磷0.3%,精 粗饲料比为25∶75,粗纤维含量不少于19%。
★ 对临产和产后奶牛进行代谢监测 建立奶牛群的酮体、葡萄糖、谷草转氨酶 及游离脂肪酸等的血液相关指标的监测制度。 国外已开发出了适合临床使用的 “Ketolac BHB”(Hoechst) 试纸条,通过检测 乳、尿中 的β -羟丁酸来监测奶牛酮病,操作简便易 行。
★ 增加生糖前体物 目前,国外临床主要应用莫能菌素(瘤胃 素) (monensin ,rumensin),通过改变瘤胃微 生物发酵基质来改变瘤胃中代谢产物的浓度, 即增加瘤胃挥发性脂肪酸中丙酸的比例,从而 增加 了肝脏糖异生作用的前体物。 产前10d 开始,饲料中加喂丙酸钠,每日 110g,连续饲喂4~5w。
★ 临床性酮病(clinical ketosis)
——BHBA > 1.5mmol/L ——AcAc > 500µ mol/L
◇ 脂肪肝诊断标准:
Triglyceride = 1 % ∼ 5% (轻度)
Triglyceride = 5 % ∼ 10%(中度)
ride > 10%
(重度)
★ 激 素——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
与脂肪细胞膜受体作用,通过激活蛋白激酶活化甘油 三酯脂肪酶,进而促进脂肪动员。在酮病、脂肪肝 时,由于能量负平衡而发生低血糖,胰岛素分泌减 少,使胰岛素与高血糖素二者比例下降,启动脂肪动 员机制以缓解能量负平衡。高血糖素可通过提升血糖 水平增加胰岛素的分泌,胰岛素则能抑制脂肪动员, 降低酮体的生成和肝脂的沉积。
◇ 酮病和脂肪肝是能量负平衡所引起
的脂肪动员的直接后果,是围产期奶牛
能量代谢障碍的最终结果。脂肪肝的实
质是甘油三酯过度沉积。
○ NEFA的去路:
★ 氧 化——NEFA经β 氧化供能,但反刍兽 肝氧化脂肪酸的能力有限。 ★ 酯 化——NEFA酯化为甘油三酯(TG)。 ★ TG水解——TG水解,但反刍兽肝缺乏脂蛋 白酯酶和肝酯酶,TG水解受限。 ★ TG转运——TG以VLDL形式运出肝外,反刍 兽分泌载脂蛋白的能力比啮齿类动物低,致使 TG在肝脏蓄积。
◇饥饿性酮病(starvation ketosis)—体况不佳,饲料
质量不良 ◇ 特殊营养缺乏性酮病(ketosis due to specific
nutritional deficiency)—钴缺乏、磷缺乏
分类 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