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酮病PPT课件
018a-奶牛酮病 Ketosis in Dairy cows

发病机理
发病机理 各种原因导致丙酸减少,葡萄糖生成量减少。
血糖浓度下降是发生酮病的中心环节。草酰乙酸
缺乏是发生酮病的转折点(糖异生?)。
1、血糖下降,机体脂肪分解加速(主途径),甘油转化 为葡萄糖,游离脂肪酸以β-氧化方式产生大量乙酰辅酶A。
发病机理
正常情况下,乙酰辅酶A在草酰乙酸存在下进入三羧酸循环
进展
2、肝脏糖异生障碍是围产期奶牛能量代谢障碍的启动因素,决定 着疾病的发生发展进程。 2.1 酮病病牛肝糖异生能力增强 酮病牛肝PEPCK、PC mRNA表达和活性增加,表明酮病肝糖异生增 强;但血糖降低、肝糖原减少,说明酮病奶牛由于生糖先质不足,肝 糖异生能的效率仍满足不了能量代谢的需要,补充生糖先质是必要的。 2.2 酮病牛血液调节能量代谢的神经内分泌因子发生改变 酮病病牛的Leptin和INS含量显著低于健康牛; GN和NPY含量则显著高于健康牛。 表明Leiptin和NPY参与了酮病牛能量负平衡的调节。 2.3 Leptin抑制而NPY促进肝细胞糖异生作用 Leptin对肝细胞PC、PEPCKmRNA表达及活性具有抑制作用,而NPY 对肝细胞PC、PEPCKmRNA表达及活性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关键点
1、围产期干物质摄入减少是酮病的起始因素。
2、血糖浓度下降是发生酮病的中心环节。 3、肝脏糖异生障碍是围产期奶牛能量代谢障碍的启 动因素,决定着疾病的发生发展进程。 4、瘦蛋白(Leptin)、神经肽犊后几天至6周以内发病。
2、明显的全身症状,食欲减退,发刍减少,便秘,粪便上覆有黏液,
奶牛酮病 Ketosis in Dairy cows
高英杰
概
念
由于奶牛体内碳水化合物及挥发性脂肪酸代谢紊乱 引起的全身性功能失调的营养代谢性疾病。
奶牛酮病发生的原因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治

奶牛酮病发生的原因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治奶牛酮病(ketosis)是奶牛产后常见的一种代谢性疾病,发生原因复杂,临床表现严重影响牛的健康,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了解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治对于维持奶牛健康、提高产奶量至关重要。
一、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1. 能量不足:奶牛在产后会出现大量泌乳,而且常常因剧烈的产后应激而食欲减退,导致摄食不足。
奶牛的体内能量供应不足,进而导致脂肪组织分解产生过多酮体而引发酮病。
2. 营养不均衡:奶牛产后需要大量的优质饲料和适量的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来维持身体功能和泌乳,如果饲料配方不合理或者采食不足,可能导致奶牛出现饮食失调,进而引发酮病。
3. 水分不足:奶牛在产后,由于泌乳量大、食欲减退等原因,常常导致饮水不足,体内水分紧张,血液黏稠度增加,阻碍正常的代谢过程,从而导致酮病的发生。
二、奶牛酮病的临床表现1. 食欲减退:奶牛在产后出现酮病后,常常表现为食欲减退,不愿意进食。
2. 体重减轻:因为能量供应不足,奶牛在产后出现酮病后,体重会迅速减轻。
3. 行为异常:奶牛在产后出现酮病后,可能表现出行为异常,如焦躁不安、低头垂耳、无精打采、走动困难等症状。
4. 乳产量下降:奶牛在产后出现酮病后,可能会出现乳产量下降、奶脂与乳糖含量下降等症状。
5. 尿味异臭:奶牛在产后出现酮病后,尿液可能会呈现异味,通常为一种刺鼻的水果味。
6. 酮体检测:通过尿液或血液中酮体的检测,可以明确诊断是否患有酮病。
三、奶牛酮病的诊断与防治1. 诊断方法:奶牛酮病可以通过体检、生产状况观察、尿液或血液中酮体的检测来进行诊断。
一旦确诊,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治,以免病情加重。
2. 预防措施:合理的饲养管理是预防奶牛酮病的关键。
在日常饲养管理中,应该注重合理的饲料配方,保证奶牛能够摄取足够的热量和营养物质。
要保证奶牛的饮水量充足,确保水的质量卫生,防止水质受到污染。
对产后奶牛进行认真的护理和观察,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及时就诊治疗。
奶牛酮病和脂肪肝综合征

建立健康档案
为每头奶牛建立健康档案 ,记录生长、产奶、疾病 等信息,便于跟踪和管理 。
05
案例分析
成功治疗案例
案例一
某奶牛场出现酮病和脂肪肝综合征病例,通过及时调整饲料 配方,增加运动量和加强护理,奶牛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并 逐渐恢复健康。
案例二
某规模化牧场发生脂肪肝综合征,通过实施早期诊断、调整 饲料营养成分和加强饲养管理,有效降低了发病率和死亡率 ,保障了奶牛健康。
管理因素
饲养密度过高、缺乏运动、长时间拴系等不良管 理条件,也可能引发脂肪肝综合征。
疾病因素
某些慢性疾病或感染也可能导致脂肪肝综合征的 发生。
奶牛脂肪肝综合征的症状
食欲不振
奶牛表现出食欲减退,采食量 下降。
体重下降
由于食欲不振,奶牛的体重逐 渐下降。
黄疸
肝脏受损导致胆红素代谢异常 ,出现黄疸症状。
亡。
教训二
某牧场在预防和治疗过程中,未能 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方案,导致 预防和治疗效果不佳。
反思
失败案例提醒我们要加强奶牛疾病 的防治意识,提高防治水平,同时 要注重实践经验的积累和总结,不 断完善防治措施。
THANKS
感谢观看
诊断方法
通过观察临床症状,结合实验室检测 血液中酮体的含量,可以确诊奶牛酮 病。
治疗方法
主要采用补充碳水化合物、调整饲料 配方、使用抗惊厥药物等方法进行治 疗。同时,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应激 因素,也是预防和治疗酮病的重要措 施。
03
奶牛脂肪肝综合征的成因与症状
奶牛脂肪肝综合征的成因
营养因素
饲料中碳水化合物不足或能量水平过低,导致脂 肪在肝脏中过度沉积。
导致奶牛死亡。
奶牛产后代谢病防治ppt课件

根据产前母牛尿的pH预测初产母牛的钙状态
日粮的阴 阳离子差
正
(>0mEq/100g)
产前母牛 尿
8.0-7.0 6.5-5.5 低于5.5
产前母牛酸碱 初产母牛的 状态 钙状态
碱中毒 中度代谢性酸 中毒 肾脏负担过重, 危机 低血钙 血钙正常
负
(<0mEq/100g)
来源:Beede, D. Tri-State Nutrition Conference, 1995
— 患过产后瘫痪的母牛易患其他代谢病,如乳房炎,真胃 移位,胎衣不下和酮病
— 虽然患产后瘫痪的母牛比例不高,但几乎所有母牛在 产后初期都有不同程度的低血钙问题,使母牛食欲不振, 并易患其他代谢病 — 即使没有产后瘫痪问题的牛群,提高产后母牛血钙浓度 也有利于牛奶生产
产后母牛钙体液平衡的机理 — 低血钙激发甲状旁腺激素(PTH)的分泌,其作用: 1,降低尿钙损失;2,刺激骨骼吸收钙;3,增加1,25二羟维生素D的合成,以促进肠道运输钙的活力 — 分娩时母牛的酸碱状态对发生产后瘫痪有决定性影响 — 代谢性碱中毒破坏PTH的生理活性,削弱其作用,从而 降低母牛调节产奶对钙需求的能力 — 日粮含较多的钾或钠易使母牛出现代谢性碱中毒 —牛体组织对PTH的反应较差,特别是曾经接受过产后 瘫痪处理的牛
பைடு நூலகம்
一种能预防酮病和脂肪肝综合症 的产品
— NutroCAL
— NutroCAL为建明公司的干粉产品 — 它能自由流动但不起粉尘,适口性良好, 溶于水,不为瘤胃微生物降解,进入小肠而消化 吸收 — 它含有78%丙酸盐,成分中包括丙酸,丙酸钙, 丙酸锌和碳酸铜 — 它是良好的葡糖异生作用的前体,有效地向 动物提供能量,满足母牛的代谢需要从而减 少脂肪组织的动员 — 同时提供易于吸收的钙,锌和铜
奶牛保健天PPT课件

HD X CR = 怀孕母牛数/适配母牛数
HD X CR = 怀孕母牛数/适配母牛数
.
12
发情鉴定率和受胎率对怀孕率的影响
自愿等待期60 天
100 头
发情鉴定率X受胎率=怀孕率
40% X 40% = 16%
81天
84 头 发情鉴定率X受胎率=怀孕率 40% X 40% = 16%
102 天 123 天
400天的产犊间隔
胎次
365天的产犊间隔
胎次
.
18
干奶期
干奶牛计划
保健100天开始
产犊 围产期
天 -60 to -45
-30
-21 to -14
•干奶牛治疗 •浸泡奶头 •疫苗接种
• 检查蹄部 • 体况评分
• cattlemaster® 4 • Scoursguard® 4
•体况评分
• 移入产房
• 每天检查采食量 • 维持环境干净、干燥
= 受胎率(CR)×发情鉴定率(HD)
.
11
母牛繁殖时间
产犊
怀孕率=发情鉴定率×受胎率
= 配种母牛数
适配母牛数
怀孕母牛数
X 配种母牛数
自愿等待期 受胎
60 天 81 天 102 天
123 144 天
HD X CR
发情鉴定率×受胎率
= 怀孕母牛数/适配母牛数
HD X CR = 怀孕母牛数/适配母牛数
()
磅
20000
J-92
J-93
J-94
J-95
J-96
J-97
J-98 年度
Colo. DHIA Herds
Days Open J-92 J-93 J-94 J-95 J-96 J-97 J-98
奶牛疾病课件-PPT课件

肺大理石变
肺坏死
▲1950年,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开始并研制成 以下几种菌苗: ①牛肺疫培养物弱毒菌苗(1953);
②牛肺疫兔化弱毒菌苗(1958); ③牛肺疫兔化一绵羊适应菌苗。 对本病采取屠杀病牛,全部牛只一律采用 疫苗免疫,到1970年全国消灭了牛肺疫。
▲4. 牛流行热
北京首次发生与1966年,1976年又流行一次,南方此 病流行普遍,时间间隔不定。1977年经北京农大等单位 从南郊农场病牛病料中分离出病毒后,才肯定了该病。
气管内集食物
喉咙麻痹、眼突出、流涎
* 防治:
①贯彻三早,即: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
②做好灭蚊蝇工作; ③加强对病牛的治疗,促进康复;
④流行热疫苗预防注射。
▲5.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
1988年7月,日本进口的牛群中,犊牛表现神经症状,死 亡率占70%,流产率达22%。 1991~2019年,通过临床诊断,病毒中和试验等,确诊 为IBR。
(4)对久治不愈或慢性顽固性乳房炎病牛,应及时淘汰。
▲酒精阳性乳
(1)酒精阳性乳的发生与酸度无关。 (2)其粗蛋白、粗脂肪及氨基酸含量与正常乳无差异,仍可利用。 (3)因氨基酸含量变异大,故稳定性差。 (4)其pH值与Na含量比隐性乳房炎的低,说明它并非为炎性乳。
(5)高温、高湿、雨水和冷刺激为其发生的应激因素,加热使其凝固性消 失。防治方法是减少应激因素,饲料中应注意精粗比及蛋白质、Ca、 P 、 Mg、 Na的喂量与比例,治疗可选用调节机体全身代谢,解毒保肝和改 善乳房机能的药物。
(1)传染病的研究
对牛白血病、牛流行热、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及犊 牛腹泻进行了研究。1989年,遵照农业部颁发的《家畜家禽防疫条例实 施细则》的要求,除了上述几种疫病外,并对口蹄疫、兰舌病、副结核、 牛肺疫等9种疫病进行了普查。针对生产实际问题,开展了乳房炎、蹄病、 瘤胃酸中毒、酮病、酒精阳性乳等防治研究。
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

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1. 引言1.1 什么是奶牛酮病奶牛酮病,又称为无意识性脂质病或反常性脂质病,是一种常见的奶牛代谢紊乱疾病,主要发生在高产奶牛及泌乳后期的奶牛身上。
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涉及到奶牛产后体内脂质代谢紊乱以及能量供给不足等多种因素,导致了体内产生了过多的酮体,从而引发奶牛酮病的发生。
奶牛酮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奶牛食欲减退、体温下降、体重减轻、精神萎靡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出现乳品质量下降以及生殖功能受损等问题。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奶牛酮病的发生,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包括合理的饲养管理、定期体检、科学的饲料配制等措施,以确保奶牛的健康和生产效益。
奶牛酮病的发生对奶牛的生产性能和生活质量都会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及时诊断和有效防治奶牛酮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2. 正文2.1 发生原因奶牛酮病是奶牛产后最常见的新陈代谢紊乱疾病之一,主要发生在产后1-3周左右。
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可能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 营养不良:产后奶牛由于产后消化功能减弱,营养摄入不足导致体内葡萄糖供应不足,使脂肪分解过多,产生过量的酮体。
2. 脂肪代谢异常:大量卵巢皮质激素的分泌导致奶牛体内葡萄糖和脂肪代谢失调,进而引起奶牛酮病的发生。
3. 疲劳应激:产后奶牛生理和心理压力大,可能会导致内分泌系统失衡,进而引发奶牛酮病。
4. 环境因素:奶牛的饲养环境、饲料管理等因素也可能影响奶牛的健康状态,增加奶牛酮病的发生风险。
5. 遗传因素:部分奶牛可能存在遗传易感性,使其更容易发生奶牛酮病。
奶牛酮病的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在日常饲养管理中加以注意,避免因多种因素叠加导致奶牛酮病的发生。
2.2 临床症状奶牛酮病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全身性症状:患病的奶牛通常会出现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精神不佳等全身性症状。
奶牛的活动性也会减弱,表现为行动迟缓、精神萎靡等。
2. 消化系统症状:奶牛酮病患牛会出现消化系统症状,如消化不良、腹泻、便秘等。
奶牛酮病预防和治疗

奶牛酮病预防和治疗柴建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石河子总场农业发展服务中心新疆石河子832000)奶牛》2019年09期68奶牛的酮病,也称为乳牛酮血症,曾用名有乳牛醋酮血病、酮尿病、母牛热、慢热、产后消化不良、低血糖性酮病、牛产后狂燥病等。
该病是奶牛最常见的糖和脂肪代谢紊乱疾病。
它在代谢方面主要表现为低血糖、高血脂、酮血、酮尿、脂肪肝、酸中毒以及体蛋白消耗和食欲减退或废绝。
酮病不只引起糖和脂肪代谢紊乱,也引起蛋白质、水、盐代谢的紊乱。
临床上,酮病牛以消化功能紊乱和神经症状为主。
乳牛的酮病可分为原发性酮病和继发性酮病。
前者是因能量代谢紊乱,体内酮体生成增多;后者是因其他疾病,如真胃阻塞、创伤性网胃炎、肝脏疾病、乳房炎等引起食欲下降、血糖浓度降低,导致脂肪代谢紊乱,酮体产生增多。
1个体牛临床酮病症状酮病是泌乳第一个月最常见的疾病。
发病牛摄入的全混合日粮(TMR)减少,如草料分开饲喂则吃草多于吃精料。
体温、脉搏和呼吸都正常。
饲喂全混合日粮的牛瘤胃体积缩小,收缩频率降低,在瘤胃内表面有一层明显的纤维层。
草料分开饲喂的牛瘤胃大小正常,但瘤胃内有一大的团状纤维层。
瘤胃似乎不断收缩,但收缩无力。
呼出的气体、尿或奶中可检出酮体。
一些敏感的个体可以闻出这种气味。
尿中乙酰乙酸的测试应用广泛,如果尿颜色变紫红说明有乙酰乙酸存在。
其浓度与尿颜色变化的速度和深度成正相关。
发病牛的粪便比同一泌乳期的同群牛干、病牛被毛干枯、逆立,显得迟钝。
在泌乳早期,当牛有其它疾病导致饲料摄入减少时,常出现轻度酮血症,这可以称为继发性酮病。
治疗应纠正原发病,但如同时治疗酮病,则牛可很快恢复健康。
怀孕后期的奶牛也可发生酮病,这常发生于多胎妊娠,其它疾病或限制获得饲料的外在因素激发时,早期症状与泌乳期的酮病相同。
如果不抓紧治疗,疾病进一步发展为便秘、躺卧、血样腹泻和死亡。
奶牛与患妊娠毒血症的绵羊不同,不会失明。
2个体牛酮病的治疗治疗酮病的目的是恢复维持正常泌乳的物质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