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同步练习

合集下载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成长足迹(一)同步练习练习(含答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成长足迹(一)同步练习练习(含答案)

成长足迹(一)《难忘的启蒙》《老师领进门》一、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打上“√”。

妈妈喝.住他(hē hè)大学兄捅.了我一下(tōnɡ tǒnɡ)晦.暗的教室(huǐ huì)残忍地虐.杀(nüè lüè)二、划去句子中括号里不合适的字。

1.从那以后,(慢、漫)长的岁月过去了,经(历、厉)的事情许多也(以、已)淡忘。

2.陈先生阅后在(末、未)尾批了“(嗅、臭)觉特长”四个字。

3.从(是、事)文学创(做、作),(需、须)要丰富的想象力。

4.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他在我那(幻、幼)小的心田上(播、插)下文学的种子。

三、选词填空。

进行举行举办1.老师们曾组织全校的学生在这里( )过多次抗日讲演比赛。

惩罚惩办惩戒2.虽然老师们都很喜欢我,可我还是免不了受到批评乃至( )。

养育教育培育3.在这方面老师( )了我,给我开了窍。

四、判断下面哪几句话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在后面打“√”。

1.老师们播下的种子在他们学生的身上开花结果了。

( ) 2.田老师执教40年,桃李满门。

( ) 3.我听得入迷,恍如身临其境。

( ) 4.我在田老师门下受业四年,听到上千个故事,有如春雨点点入地。

( ) 5.遇到田老师拄杖散步,(我)仍然像当年的一年级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他敬礼。

( ) 五、联系课文内容填空。

1.《老师领进门》一文中田老师讲课的最大特色是。

2.《难忘的启蒙》一课中作者回忆了、、。

六、按要求写句子。

1.几十年过去了,老师们的话仿佛还在我耳边回荡。

缩句:2.我对老师们的勇敢,不能不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

改为肯定句:3.田老师口才好。

田老师文笔好。

用恰当的关联词连成一句话:七、阅读课文片段,按要求答题。

(一)从五十年代后期开始,我也走上了我的启蒙老师们走过的路,成了一名教师。

当我站在讲坛上向年轻人宣讲自己所崇奉的信念的时候,我会想起我的启蒙老师们。

五年级上第2课时探索活动之成长的脚印

五年级上第2课时探索活动之成长的脚印

五年级上第2课时探索活动之成长的脚印《五年级上第 2 课时探索活动之成长的脚印》在我们的成长道路上,每一步都留下了独特的脚印。

这些脚印,有的清晰可见,有的若隐若现,但它们都见证了我们的成长历程。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五年级上的第 2 课时探索活动,去追寻那些成长的脚印。

在这堂课上,老师带着我们开启了一场充满趣味和挑战的探索之旅。

教室不再是那个安静而单调的空间,而是变成了一个充满未知和惊喜的乐园。

老师首先展示了一些有趣的图片,有的是小朋友们第一次学会走路时摇摇晃晃的样子,有的是学生们在考试中认真答题的神情,还有的是运动员在赛场上奋力拼搏的瞬间。

这些图片一下子就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力,让我们开始思考成长的意义。

接着,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你们觉得什么是成长?”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言。

有的说成长是学会了新的知识和技能,有的说成长是变得更加勇敢和坚强,还有的说成长是懂得关心和帮助他人。

大家的回答虽然各不相同,但都充满了对成长的渴望和期待。

为了让我们更深刻地感受成长,老师组织了一个小组活动。

每个小组都要回忆自己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经历过的最有意义的事情,并把它分享给其他小组的同学。

我们小组的同学开始热烈地讨论起来。

小明首先说道:“我觉得我最有意义的成长经历是参加了学校的书法比赛。

虽然我一开始写得并不好,但是我每天坚持练习,最后终于获得了三等奖。

通过这次比赛,我明白了只要努力就会有收获。

”小红也迫不及待地分享:“我最难忘的是我第一次独自睡觉。

以前我总是害怕黑暗,但是那次我鼓起勇气尝试了,发现其实也没有那么可怕。

从那以后,我变得更加独立了。

”听着同学们的分享,我也陷入了回忆。

我想起了自己在一次班级活动中,原本不敢上台表演,但是在老师和同学们的鼓励下,我最终克服了恐惧,站在了舞台上。

那一刻,我感受到了自己的成长,那是一种战胜自我的喜悦。

小组讨论结束后,老师让每个小组选出一个代表,把小组的讨论结果在全班进行汇报。

大家的汇报精彩纷呈,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个成长的故事在眼前展开。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2课时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 (练习题)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2课时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 (练习题)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2课时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1082)1.有一个近似平行四边形的花圃,底是82m,高是57m,这个花圃的面积约是多少平方米?2.估计下面的荷叶和荷花瓣的面积。

(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表示1dm)面积约为()dm2面积约为()dm2(1)有一个池塘,大约可以铺满1000片这样的荷叶,这个池塘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2)如果一株荷花有4片荷叶,这个池塘里大约有多少株这样的荷花?每株荷花的占地面积约是多少?3.请估计下面两个半圆的面积。

(1)图①中每个方格的边长代表8cm,半圆的面积约是()cm2。

(2)图②中每个方格的边长代表4cm,半圆的面积约是()cm2。

4.估计下面图形的面积。

(每个小方格的边长表示1cm)图①的面积约为()cm2;图②的面积约为()cm2;图③的面积约为()cm2。

5.某公司想购买土地,比一比,在同等价格下购买哪一块合算些?(每个小方格的边长表示1km)甲乙参考答案1.【答案】:82×57=4674(m2)2(1)【答案】188(估计不唯一,合理即可)1000×18=18000(dm2)18000dm2=180m2(2)【答案】1000÷4=250(株)180÷250=0.72(m2)3(1)【答案】384(估计不唯一,合理即可)(2)【答案】416(估计不唯一,合理即可)【解析】:可以先求出每个方格的面积,再数出方格的个数,大于或等于半格的算1格,不够半格的计为0,最后估计出半圆的面积。

4.【答案】:7;8;10(估计不唯一,合理即可)5.【答案】:甲。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2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2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2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北师大版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中的第6单元——2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这是一节非常有趣的课程。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北师大版,这一节课主要围绕着第6单元的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展开。

我们会学习如何通过统计图表来展示和分析数据,以及如何从数据中寻找规律和趋势。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如何用统计图表来表示数据,如何通过数据分析来发现问题的答案。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们学会如何用统计图表来表示数据,难点则是如何通过数据分析来发现问题的答案。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准备了一些关于学生身高和体重的数据,以及一些统计图表的模板,学生们需要自己动手制作和分析。

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统计图表的类型和制作方法,以及数据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收集的身高和体重数据,制作一张统计图表,并进行数据分析,找出身高和体重之间的关系。

答案:根据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身高和体重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一般来说,身高越高,体重也越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于统计图表的制作和数据分析的方法掌握得比较好,但是在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面还需要加强。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学生们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能力的培养。

同时,我也会尝试更多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这就是我对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中第6单元——2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和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详细介绍。

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重点和难点解析统计图表的制作方法是本节课的一个重要内容。

为了让学生们能够理解和掌握统计图表的制作方法,我准备了一些关于学生身高和体重的数据,以及一些统计图表的模板。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先向学生们展示这些数据和模板,然后引导他们思考如何用统计图表来表示这些数据。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6.2《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6.2《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6.2《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成长的脚印》这一课时主要让学生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小数乘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小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材中,通过“探索活动”让学生自主发现小数乘法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乘法的运算方法,对乘法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在运算规则上有所不同,需要学生进行一定的适应和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小数的概念和运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巩固。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小数乘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2.能够运用小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

4.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小数乘法的运算规则。

2.小数乘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引导发现法:通过探索活动,让学生自主发现小数乘法的规律。

2.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进行小数乘法的运算,加深对运算方法的理解。

3.实例讲解法:通过具体例子,讲解小数乘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包括小数乘法的运算规则、实例讲解等内容。

2.练习题:包括不同难度的小数乘法题目,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3.教学素材:包括小数乘法的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片,如购物、做饭等,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图片中存在小数乘法的问题。

让学生举例说明,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小数乘法。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小数乘法的运算规则,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同时,给出一些小数乘法的例子,让学生自主进行运算,并解释运算过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动手进行小数乘法的运算,可以选择练习题或者PPT中的例子。

在学生运算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2: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含反思,同步习题)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2: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含反思,同步习题)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2: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含反思,同步习题)教材版本:北师大版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探索活动,理解掌握图形的平移、旋转等基本变换,并能运用这些变换进行图形创作。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空间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精神。

教学内容:1. 图形的平移、旋转2. 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3. 同步习题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老师出示一些图形,让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些图形的名称。

2. 学生尝试对这些图形进行平移、旋转,观察图形的变化。

二、新课1. 老师讲解图形的平移、旋转的定义和性质。

2. 学生通过操作学具,亲身体验图形的平移、旋转。

3. 老师引导学生总结图形平移、旋转的特征。

三、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1. 老师出示一些脚印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脚印是如何形成的?2. 学生分组讨论,猜测脚印形成的原因。

3. 每组派代表分享猜测结果,其他组进行评价。

4. 老师揭晓答案,讲解脚印形成的原因。

四、巩固练习1. 老师出示一些图形,让学生进行平移、旋转练习。

2. 学生独立完成同步习题。

第二课时:一、复习1. 老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2. 学生回答:图形的平移、旋转。

二、新课1. 老师讲解图形的对称轴,引导学生找出图形的对称轴。

2. 学生通过操作学具,亲身体验图形的对称轴。

3. 老师引导学生总结图形对称轴的特征。

三、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1. 老师出示一些脚印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脚印是如何形成的?2. 学生分组讨论,猜测脚印形成的原因。

3. 每组派代表分享猜测结果,其他组进行评价。

4. 老师揭晓答案,讲解脚印形成的原因。

四、巩固练习1. 老师出示一些图形,让学生进行平移、旋转、对称练习。

2. 学生独立完成同步习题。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图形的平移、旋转方面掌握较好,但在对称轴的认识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成长足迹(二)同步练习练习(含答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成长足迹(二)同步练习练习(含答案)

成长足迹(二)《新来的王老师》、《忘不了的笑声》《作文上的红双圈》一、读句子,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填空。

diào tiáo chā chà shù shǔ xīnɡ xìnɡ zhé zhē1.明德小学新调.( )来一位姓王的语文老师。

2.“老师,我是差.( )生,没人提问我的。

”3.陈立是班上数.( )一数二的淘气包。

4.我很兴.( )奋,即刻就想去看看。

5.我想想也是,就接着往下“折.( )腾”,后来发表了很多小说,成了作家。

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 )的额头 ( )( )的步子 ( ) 的笑声( )的眼睛 ( )三、给句子中带点的词选择正确解释,打上“√”。

1.第一堂语文课,就闹.了笑话。

A.喧哗。

( ) B.吵,扰乱。

( ) C.发泄感情。

( ) D.发生不好的事。

( ) E.干、搞。

( ) F.开玩笑。

( )2.不管同学间有什么矛盾,同学心里有什么疙瘩..,只要听到她“嘿”的一声,就什么事也没有了。

A.肌肉上结成的硬块。

( )B.小球形成块状的东西。

( )C.不易解决的问题。

( )四、写反义词。

热烈—( ) 矜持—( )偶然—( ) 熟悉—( )平庸—( ) 兴奋—( )五、把下面的反问句改写成陈述句。

1.既有一,何不能有二?2.没有当年作文上的九十八个红双圈,会有我今天的一切吗?六、给加点字换个意思相近的词。

1.刚才的问题蔡林确实..能答。

( )2.几经周转..,次年,《补考》竟赫然刊登在上海一家出版社的正式刊物上。

( )3.父亲鼓励..我说:既有一,何不能有二? ( )4.其时..,我已经下乡插队。

( ) 七、读课文,理解句意,选择正确答案。

1.没有当年作文上的九十八个红双圈,会有我今天的一切吗? ( ) A.今天我所取得的成绩,都是当年在校学习时刻苦努力的结果。

B.我在中学读书时就很有才华,文章写得很有文采。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 课件(24张PPT)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 课件(24张PPT)

教学目标
形的面积,但实际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不规则图形面积的估算问题,如 何估计出这类图形的面积,是本课的学习内容。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 完全陌生的问题,难以直接运用计算组合图形的方法加以解决,需要 有一种新思路、新方法。
3.学科核心素养分析:在估算面积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 的多样性,培养初步的估算意识和估算习惯,体验估算的必要性和重 要作用,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可以看成梯形。
(9+11)×5÷2 =20×5÷2 =50(cm2)
面积大约是50cm2。
新知讲解
用什么方法进行估算不规则 图形的面积?
(1)借助方格图数一数所占的格数。 (2)把它看成一个近似的规则图形,测量后进行计算。
新知讲解
活动要求: 自己的脚印有多大呢?用附页3中图2方格纸,两人一组合
作,估计自己脚印的面积是多少。
新知导入
1. 数一数,下面每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少?(每格代表1cm2)
( 8 )cm2
( 7 )cm2
( 10 )cm2
新知导入
2. 先用数方格的方法算出每个图形的面积,再用公式算一算,看 你的得数是否正确。(每个小方格的边长表示1cm。)
4×2=8(cm2)
5×3=15(cm2)
( 8 )cm2
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学习目标描述:能用数方格的方法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会用转化成基本图形再用面积公式计算的方法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 积。
2.学习内容分析: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经历了平行四边形、 三角形、梯形以及组合图形的面积探索过程,并能利用数方格的方 法计算规则图形的面积,这些都将成为估算不规则图形面积的基础 。以往的小学数学几何图形面积计算的内容,仅局限于计算规则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同步练习
1.估计下列的面积,与同伴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

(每个小方格的边长表示1cm)
2.请你估计下面三个圆的面积。

(1)图①中每个方格的边长代表4cm,圆的面积约是 cm2。

(2)图②中每个方格的边长代表2cm,圆的面积约是 cm2。

(3)图③中每个方格的边长代表1cm,圆的面积约是 cm2。

3.小组实践活动。

估计一棵树的全部树叶的总面积。

(1)先估计一片树叶的面积,与同伴交流你的想法。

(2)如果一棵树有10000片树叶,估算这棵树所有树叶的总面积。

(3)在有阳光时,大约每25m2的树叶能在一天里释放足够一个人呼
吸所需的氧气。

这棵树在有阳光时,一天释放的氧气能满足多少人呼吸的需要?
(4)将你在这项实践活动中的感受与同伴进行交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