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11
初中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11

集体备课活动记录时间2010.10.19 学科数学年级初二中心发言人张书伟(庄兴光张建国张玉强程元义杨静)缺席人员无研讨内容:本节课是认识三角形的开始,是为以后学习三角形打基础,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在以后的学习中也会经常用到。
围绕三角形的概念开展自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围绕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开展探究,以提高学生操作、探究、归纳、表达的能力。
研讨效果:我在教学的中重视学生识图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用小组合作交流来得出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探索归纳有能力。
鼓励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得出三角形的边的性质。
参与教师议课:张建国老师提出:首先,在这节课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都是学生们熟知的或身边的事实,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联系实际。
张玉强:主动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同于过去学习函数知识初步时的单纯依赖模仿和刻板记忆,而是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感悟两变量间的对应关系,初步形成函数的思想,学生是乐于参加这种学习活动的。
程元义:其次在这节课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由过去那种课堂教学的主宰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让学生充当数学学习的主人.杨静: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以生活中的“温度的变化”,向学生提供充分形成函数思想的活动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肯定他们的作法。
庄兴光:这节课的教学设计,要力求注意问题的层次性,由浅人深,逐层递进,从基本到简单开放,以问题串的形式让不同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这节课是认识三角形的基础,所以讲时应该放慢速度。
张玉强老师提出:从教材上看,这节课安排学生动手操作的比较多,所以这处理这些环节时,应该注意掌握时间和学生动手操作时的目的,有时学生会不知道要得到什么。
所以在让学生做时,一定要让学生明白所做的目的。
张玉强:要充分体现新课程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让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都能得到发展。
七年级数学备课组活动记录

七年级数学备课组活动记录
日期:2021年10月10日
地点:学校数学备课室
参与人员:数学备课组全体成员
活动内容:
1. 讨论七年级数学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确定本学期备课重点。
2. 分工合作,每位成员负责备课一或两个章节的内容。
3. 分享备课心得和教学资源,互相交流和借鉴。
4. 审查和修改已备课的教案,确保教学内容准确、清晰。
5. 讨论课堂教学方法和策略,提出改进建议。
6. 分析学生常见问题和易混淆知识点,确定教学重点。
7. 讨论评价和考核方式,制定统一的评分标准。
8. 安排下一次备课活动的时间和议题。
活动总结:
本次备课组活动使我们对七年级数学教学内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明确了备课重点和教学目标。
通过分享心得和资源,我们相互学习和借鉴,提高了备课效果。
审查和修改教案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并进行了改进。
讨论教学方法和策略,我们得出了一些可行的建议和方案。
分析学生问题和易混淆知识点,我们明确了教学重点,为下一步的教学工作做好了准备。
通过本次活动,我们加强了团队合作意识,提高了备课效率,为七年级数学教学工作
奠定了基础。
初三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初三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活动日期:15.3.9周次:1参加人:XXXXXXXXX白国韡缺勤:无集体备课内容:1、上次集体备课分工任务完成情况;电子教案打印下发情况;已完成锐角三角函数和特殊角三角函数值。
2、分析电子教案的打印稿进行研讨的情况简单记录。
1)对部分例题进行拓展。
2)根据学生情况,分层布置作业。
3)补充一些简单题。
4)完成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5个教案,下周一上交的FTP自己的教案文件夹中3、集体备课其它内容的记录。
1)分析本周授课中存在的问题,讨论解决的办法。
2)预测下周授课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研讨解决的办法。
(3)讨论8、9节课的练内容。
4、下次集体备课分工情况:主讲人及主要内容:XXX:二次函数XXXXXXXXX:二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第二周集体备课活动记录举动日期:15.3.16周次:2加入人:XXXXXXXXX白国韡缺勤:无集体备课内容:1、前次集体备课合作任务完成情况;电子教案打印下发情况;已完成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5个教案2、分析电子教案的打印稿进行研讨的情况简单记录。
1)对部分例题进行拓展。
2)根据学生情况,分层布置作业。
3)补充一些简单题。
4)完成第二十一章解直角三角形的复小结,20.1二次函数和20.2二次函数的图象(1-2)教案,下周一上交的FTP自己的教案文件夹中3、集体备课其它内容的记录。
1)分析本周讲课中存在的题目,会商解决的办法。
2)预测下周授课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研讨解决的办法。
(3)讨论8、9节课的练内容。
4、下次集体备课合作情况:主讲人及主要内容:XXXXXXXXX白国韡:二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3-8课时)第三周集体活动备课纪录活动日期:15.3.23周次:3参加人:XXXXXXXXX白国韡缺勤:无集体备课内容:1、上次集体备课分工任务完成情况;电子教案打印下发情况;已完成解直角三角形小结和二次函数及图象4个教案2、分析电子教案的打印稿进行研讨的情况简单记录。
1)对部分例题进行拓展。
初中八年级数学组集体备课记录

初中数学组集体备课教研活动朱集一中学校初中数学组集体备课实施计划集体备课是学科教研的基本形式,是提高教师备课能力和上课水平的有效途径,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突破口。
开展集体备课活动能够营造一种交流、合作、研究的气氛,能够及时推广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缩短年轻教师的成长周期,促进教学质量整体提高。
为了充分发挥集体智慧,集思广益,博采众长,真正实现脑资源共享,使本年级教师能从单元整体上驾驭教材,现将集体备课计划制定如下:一、指导思想:集体备课必须立足个人备课的基础上,以学科备课组为单位进行,要在充分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前提下,集体商讨教学方法,共同研究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同时要兼顾学生的基础和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具体实施步骤:1、集体备课的基本程序是:个人初备——集体研讨——修正教案。
备课组要实行每周集体备课,每单元确定一个中心发言人。
2、在个人初备时,一定要认真学习和研究课程标准、教材、教学参考书以及其他相关材料;一定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
同时教师还要深入了解学生,研究学生的智力因素(知识水平、能力水平),又要研究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学习兴趣、态度、习惯)以便有的放矢的进行教学。
3、中心发言人在集体备课前要深入钻研教材和大纲,反复阅读教学参考书及有关资料。
集体备课时详细介绍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及前后联系,单元教学目的,三维教学要求,教材重点难点,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方法,每课课时分配,作业与练习配备,教学方法的设想等。
4、组内每位教师要积极参与集体备课活动,各抒已见,充分讨论,统一认识,实行教学上的“五统一”。
活动结束后,备课组长要认真做好活动记录,以备学校领导及教务处检查。
5、集体备课的具体要求是:“三定”、“五统一”,同时注意搞好“五备”,钻透“五点”、优化“两法”、精选“两题。
⑴三定:定单元集体备课课题,定中心发言人,定单元教学进度。
⑵五统一:统一单元教学目的,统一教学重点、难点,统一课时分配和进度,统一作业布置和三维训练,统一单元评价测试。
初中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初中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嬉子湖中心学校数学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时间2012.11.05 学科数学年级八年级中心发言人江李根(崔国春伍先吾孙大亮杨益吴军)缺席人员无研讨内容:本节课是认识三角形的开始,是为以后学习三角形打基础,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在以后的学习中也会经常用到。
围绕三角形的概念开展自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围绕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开展探究,以提高学生操作、探究、归纳、表达的能力。
研讨效果:我在教学的中重视学生识图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用小组合作交流来得出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探索归纳有能力。
鼓励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得出三角形的边的性质。
参与教师议课:伍先吾老师提出:首先,在这节课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都是学生们熟知的或身边的事实,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联系实际。
孙大亮:主动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同于过去学习函数知识初步时的单纯依赖模仿和刻板记忆,而是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感悟两变量间的对应关系,初步形成函数的思想,学生是乐于参加这种学习活动的。
杨益:其次在这节课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由过去那种课堂教学的主宰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让学生充当数学学习的主人.吴军: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以生活中的“温度的变化”,向学生提供充分形成函数思想的活动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肯定他们的作法。
崔国春:这节课的教学设计,要力求注意问题的层次性,由浅人深,逐层递进,从基本到简单开放,以问题串的形式让不同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这节课是认识三角形的基础,所以讲时应该放慢速度。
孙大亮老师提出:从教材上看,这节课安排学生动手操作的比较多,所以这处理这些环节时,应该注意掌握时间和学生动手操作时的目的,有时学生会不知道要得到什么。
教研组初中数学活动记录

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数学教育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为了提高我校初中数学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数学教研组于2022年10月20日组织开展了主题为“提升学生数学思维,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课堂观摩、专题讲座等形式,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活动时间2022年10月20日(星期四)下午2:00-5:00三、活动地点学校多功能厅四、活动参与人员初中数学教研组全体教师五、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1)备课主题: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勾股定理》(2)备课过程:本次集体备课由教研组长主持,全体数学教师参与。
首先,教研组长对《勾股定理》这一节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进行了详细解读,并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深入剖析。
接着,各位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就如何设计教学环节、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们提出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①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勾股定理,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②小组合作,探究新知:将学生分成小组,共同探究勾股定理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③动手操作,加深理解:利用几何图形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勾股定理的理解。
④拓展延伸,提升能力: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3)备课成果:通过集体备课,教师们对《勾股定理》这一节课的教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为接下来的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2. 课堂观摩(1)观摩内容:八年级数学课《勾股定理》(2)观摩过程:本次课堂观摩由青年教师张老师主讲。
张老师以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中,张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操作,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勾股定理。
观摩结束后,教研组全体教师对张老师的课堂进行了点评。
初中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11

篇一:七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活动(huó dòng)记录数学组集体备课活动(huó dòng)记录(1)篇二:八年级数学集体(jítǐ)备课活动记录数学组集体备课(bèi kè)活动记录(1)集体讨论教学(jiāo xué)设计〔教案〕附后。
12.1 轴对称12.1.1 轴对称〔一〕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通过丰富的生活实例认识轴对称,可以识别简单的轴对称图形、轴对称及其对称轴,并能作出轴对称图形和成轴对称的图形的对称轴;说出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区别与联络;过程与方法: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经历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探究轴对称现象共同特征等活动,进一步开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欣赏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体会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泛运用和它的丰富文化价值。
教学重点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教学难点可以识别轴对称图形并找出它的对称轴.教学过程Ⅰ.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对称的世界中,许多建筑物都设计成对称形,艺术作品的创作往往也从对称角度考虑,自然界的许多动植物也按对称形生长,中国的方块字中些也具有对称性对称给我们带来多少美的感受!初步掌握对称的奥秒,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发现一些图形的特征,还可以使我们感受到自然界的美与和谐.轴对称是对称中重要的一种,从这节课开场,我们来学习第十四章:轴对称.今天我们来研究第一节,认识什么是轴对称图形,什么是对称轴.Ⅱ.导入新课出示课本的图片,观察它们都有些什么共同特征.这些图形都是对称的.这些图形从中间分开后,左右两局部可以完全重合.小结:对称现象无处不在,从自然景观到分子构造,从建筑物到艺术作品,?甚至日常生活用品,人们都可以(kěyǐ)找到对称的例子.如今同学们就从我们生活周围的事物中来找一些具有对称特征的例子.我们的黑板、课桌(kè zhuō)、椅子等.我们的身体,还有飞机、汽车、枫叶(fēnɡ yè)等都是对称的.如课本的图14.1.2,把一张纸对折,剪出一个图案〔折痕处不要完全剪断〕,?再翻开(dǎ kāi)这张对折的纸,就剪出了美丽的窗花.观察得到的窗花和图14.1.1中的图形,你能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窗花可以沿折痕对折,使折痕两旁的局部完全重合.不仅窗花可以沿一条直线(zhíxiàn)对折,使直线两旁重合,上面图14.1.1中的图形也可以沿一条直线对折,使直线两旁的局部重合.结论:假如一个图形沿一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局部可以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这时,我们也说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理解了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的概念后,我们来做一做.取一张质地较硬的纸,将纸对折,并用小刀在纸的中央随意刻出一个图案,?将纸翻开后铺平,你得到两个成轴对称的图案了吗?与同伴进展交流.结论:位于折痕两侧的图案是对称的,它们可以互相重合.由此可以得到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后,折痕两侧的图形完全重合.接下来我们来讨论一个有关对称轴的问题.有些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只有一条,但有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却不止一条,有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甚至有无数条。
初中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嬉子湖中心学校数学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时间2012.11.05 学科数学年级八年级中心发言人江李根(崔国春伍先吾孙大亮杨益吴军)缺席人员无研讨内容:本节课是认识三角形的开始,是为以后学习三角形打基础,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在以后的学习中也会经常用到。
围绕三角形的概念开展自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围绕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开展探究,以提高学生操作、探究、归纳、表达的能力。
研讨效果:我在教学的中重视学生识图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用小组合作交流来得出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探索归纳有能力。
鼓励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得出三角形的边的性质。
参与教师议课:伍先吾老师提出:首先,在这节课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都是学生们熟知的或身边的事实,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联系实际。
孙大亮:主动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同于过去学习函数知识初步时的单纯依赖模仿和刻板记忆,而是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感悟两变量间的对应关系,初步形成函数的思想,学生是乐于参加这种学习活动的。
杨益:其次在这节课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由过去那种课堂教学的主宰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让学生充当数学学习的主人.吴军: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以生活中的“温度的变化”,向学生提供充分形成函数思想的活动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肯定他们的作法。
崔国春:这节课的教学设计,要力求注意问题的层次性,由浅人深,逐层递进,从基本到简单开放,以问题串的形式让不同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这节课是认识三角形的基础,所以讲时应该放慢速度。
孙大亮老师提出:从教材上看,这节课安排学生动手操作的比较多,所以这处理这些环节时,应该注意掌握时间和学生动手操作时的目的,有时学生会不知道要得到什么。
所以在让学生做时,一定要让学生明白所做的目的。
孙大亮:要充分体现新课程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让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都能得到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样通过摆小木棍的练习,归纳出如何利用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判断三条线段是否能构成三角形。
用找三角形和选线段组成三角形两个题目,强化本节两个知识点。想一想两个题目一是活跃课堂气氛,二是拓宽一点知识的用处。
课时小节
学生自己谈体会,既是对本节知识的复习,又对学生的归纳、表达能力进行了训练。
研讨效果:
我在教学的中重视学生识图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用小组合作交流来得出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探索归纳有能力。鼓励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得出三角形的边的性质。
参与教师议课:
暨小满:老师提出:首先,在这节课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都是学生们熟知的或身边的事实,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联系实际。
教学方法:探索、归纳总结。 Nhomakorabea准备活动:
能从右图中找出4个不同的三角形吗?
教学过程
一、新课:
1、在右下图中你能用符号表示上面的三角形吗?
2、它的三个顶点分别是 ,三条边分别是 ,三个内角分别是 。
3、分别量出这三角形三边的长度,并计算任意两边之和以及任意两边之差。你发现了什么?
结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本节大体可以分为两个知识点,①是三角形的概念,属于定义的范畴,所以通过生活实物或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后,采用直接呈现的方式。②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属于定理的范畴(定理是经证明为正确的命题),所以采用学生摆小木棍的实际操作及测量三角形三边的程度的方式去加以证明,也就是探究的方式。
暨小满 老师提出:在安排练习时要多让学生做些已知三角形的两条边求第三边的取值范围,也可以多加一问,如已知三角形的两边求第三边是奇数或者是偶数时三角形的周长。
预期目标:
突出重点:通过学生动手归纳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探究和归纳。
突破教学的难点:通过动手做题,理解三角形三边关系并能灵活应用。
附:说课稿 认识三角形(1)
叶志锋: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以生活中的“温度的变化”,向学生提供充分形成函数思想的活动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肯定他们的作法。
李福亮:这节课的教学设计,要力求注意问题的层次性,由浅人深,逐层递进,从基本到简单开放,以问题串的形式让不同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这节课是认识三角形的基础,所以讲时应该放慢速度。
王华良:主动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同于过去学习函数知识初步时的单纯依赖模仿和刻板记忆,而是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感悟两变量间的对应关系,初步形成函数的思想,学生是乐于参加这种学习活动的。
暨小满:其次在这节课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由过去那种课堂教学的主宰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让学生充当数学学习的主人.
说课教案
教材分析
教材地位
本节课是认识三角形的开始,是为以后学习三角形打基础,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在以后的学习中也会经常用到。围绕三角形的概念开展自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围绕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开展探究,以提高学生操作、探究、归纳、表达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点目标:①三角形的概念
②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①通过观察、操作、想象、推理、归纳等活动,发展学生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
暨小满 老师提出:以前我们在上课时,发现学生对于动手操作这一块,有不少的学生不知道如何归纳所得到的结论,还有一块就是学生已知三角形的两边求第三边的取值范围时,不知如何书写大于一个数而小于另一数的形式。
冷希林: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图形的思想,并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展现了一种课堂教学的新型师生关系。
作业:主要以作业本为主
板书展示(略)
11.1认识三角形(1)
教学目标:结合具体实例,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概念及其基本要素,掌握三角形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教学重点:三角形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三角形三边关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暨小满 老师提出:从教材上看,这节课安排学生动手操作的比较多,所以这处理这些环节时,应该注意掌握时间和学生动手操作时的目的,有时学生会不知道要得到什么。所以在让学生做时,一定要让学生明白所做的目的。
叶志锋:要充分体现新课程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让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都能得到发展。总体说来,这节课在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充分体现了新课程课堂的应有特色,体现了新课程对课堂教学的新要求
教学方法
自学------探究-------归纳
教学手段:主要采用实物投影仪
教学程序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用生活中学生见过的图景,找出曾经学过的平面图形,既以此作为背景,又对以前加以回顾。从学生找出的图形中挑出三角形,自然导入本章----三角形
讲授新课
用观察屋顶框架结构图,引导学生找三角形,引出三角形的概念。通过学生观察三角形的特点而出现三角形的要素。利用学生说不清自己指的是哪个三角形而出现三角形的表示。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例:有两根长度分别为5cm和8cm的木棒,用长度为2cm的木棒与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为什么?长度为13cm的木棒呢?长度为7cm的木棒呢?
二、巩固练习:
1、下列每组数分别是三根小木棒的长度,用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为什么?(单位:cm)
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时间2011.10.19学科 数学 年级 初二
中心发言人 暨小满(吴良平叶志锋邱贞清李福亮)
缺席人员无
研讨内容:本节课是认识三角形的开始,是为以后学习三角形打基础,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在以后的学习中也会经常用到。围绕三角形的概念开展自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围绕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开展探究,以提高学生操作、探究、归纳、表达的能力。
②结合具体实例,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概念,掌握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情感目标: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创设情景,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归纳,获得必需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方法
教学重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探究和归纳
教学难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应用
教学方法:探究-------归纳法
教材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