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询楷书结体三十六资料

合集下载

欧阳询楷书结构36法

欧阳询楷书结构36法

欧阳询楷书结构36法欧阳询的书法熔汉隶和晋楷的特点,又参合了魏碑,博采众家之长。

其特点是严谨工整、平正峭劲。

字形稍长、分间布白,中宫紧密,主笔伸长,显得气势奔放。

欧阳询曾留下“字体结构法”三十六条,一切艺术中的法,都可以活学活用,要从有法到无法,这才是真正的艺术。

1、排叠字欲其排叠,疏密停匀,不可或阔或狭,如“壽、藁、畫、褰、筆麗、羸、爨”之字,系旁言旁之类,八法所谓分间布白,又曰调匀点画是也。

2、避就避密就疏,避险就易,避远就近。

欲其彼此映带得宜,如[庐]字上一撇既尖,下一撇不应相同。

“俯”字一笔向下,一笔向左。

[逢]字下“辶”拔出,则上笔作点,亦避重叠而就简径也。

3、顶戴顶戴者,如人戴物而行,又如人高妆大髻,正看时,欲其上下皆正,使无偏侧之形。

旁看时,欲其玲珑松秀,而见结构之巧。

如“臺、響、營、帶”。

戴之正势也。

高低轻重,纤毫不偏。

便觉字体稳重。

4、穿插穿者,穿其宽处。

插者插其虚处也。

如[中]字以竖穿之。

“册”字以画穿之。

“爽”字以撇穿之。

皆穿法也。

“曲”字以竖插之,“爾”字以“乂”插之。

“密”字以点啄插之。

皆插法也。

欧阳询楷书《初拓皇甫君碑》5、向背向背,左右之势也。

向内者向也。

向外者背也。

一内一外者,助也。

不内不外者,并也。

如“好”字为向,“北”字为背,“腿”字助右,“剔”字助左,“贻、棘”之字并立。

6、偏侧一字之形,大都斜正反侧,交错而成,然皆有一笔主其势者。

陈绎曾所谓以一为主,而七面之势倾向之也。

下笔之始,必先审势。

势归横直者正。

势归斜侧戈勾者偏。

7、挑连者挑,曲者。

挑者取其强劲,曲直本是一定,无可变易也。

又如“獻勵”之撇,婉转以附左,曲折以承上,此又随字变化,难以枚举也。

8、相让字之左右,或多或少,须彼此相让,方为尽善。

如“馬、旁、糸、旁、鳥、旁”诸字,须左边平直,然后右边可作字,否则妨碍不便。

如“鳴呼”字,口在左者,宜近上,“和”、“扣”字,口在右者,宜近下。

欧阳询行书千字文9、补空补空,补其空处,使与完处相同,而得四满方正也。

欧阳结体三十六法

欧阳结体三十六法

欧阳结体三十六法————————————————————————————————作者:————————————————————————————————日期:ﻩ欧阳结体三十六法(例字皆选自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颜真卿《多宝塔碑》、《颜勤礼碑》,请自行分辨;力有不逮,所选例字或有疏漏混淆者,望不吝指正;可参考邓散木《欧阳结体三十六法诠释》及《黄自元楷书间架结构九十二法》)一、排叠字欲其排叠疏密停匀,不可或阔或狭,如“壽、藁、畫、竇、筆、麗、赢、爨”之字,“糹”旁,“訁”旁之类,《八诀》所谓“分间布白”,又曰“调匀点画”是也。

高宗《书法》所谓“堆垛”亦是也。

书写时,根据每个字的点画多少和长短安排好体形大小与疏密,使其匀称停当,阔狭适度。

对笔画多的,如“焘、藁、馨、窦、墨、颦、羸、爨”等字,虽然排叠紧密,但能互不触犯,对横排“糹”旁、“訁”旁的字,点画也须各有位置。

在《八诀》中所说的“分间布白”,又说,“调匀点画”,都是这个道理,唐高宗《书法》中讲的“堆垛”,也是此意。

(文内所举字例,将“寿、画、笔、丽”换用了“焘、馨、墨、颦”,皆因原字已经简化。

以下诸条类同)二、避就避密就疏,避险就易,避远就近,欲其彼此映带得宜。

又如“庐”字,上一撇既尖,下一撇不当相同,“府”字一笔向下,一笔向左,“逢”字下“辶”笔拔出,则上必作点,亦避重叠而就简径也。

使字体结构的疏密、险易、远近,彼此变化得当,映带合宜。

例如作撇,“庐”字的外撇既长又尖,内撇就要短些,避免雷同,“府”字的长撇已经向下,短撇就应向左,使其有所变化。

再如作捺,“颇”字的皮捺要缩短,就叫作避;“昶”字的永捺伸长,则称为就。

另如平钩,“鸠”字的钩收当是避,“馗”字的钩展出则是就。

还如“逢”字的下“辶”拔出,则上边必作一点,也是避重叠而就简径的缘故。

三、顶戴字之承上者多,惟上重下轻者,顶戴欲其得势,如“叠、垒、药、鸾、惊、鹭、髻、声、医”之类, 《八诀》所谓“斜正如人,上称下载”,又谓“不可头轻尾重”是也。

欧体结字三十六法

欧体结字三十六法

一、排叠就是书写时,根据每个字的点画多少和长短安排好体形大小与疏密,使其匀称停当,阔狭适度。

对笔画多的,如“焘、藁、馨、窦、墨、颦、羸、爨”等字,虽然排叠紧密,但能互不触犯,对横排“糸”旁、“言”旁的宇,点画也须各有位置。

在《八诀》中所说的“分间布白”,又说,“调匀点画”,都是这个道理,唐高宗《书法》中讲的“堆垛”,也是此意。

(文内所举字例,将“寿、画、笔、丽”换用了“焘、馨、墨、颦”,皆因原字已经简化。

以下诸条类同)二、避就就是使字体结构的疏密、险易、远近,彼此变化得当,映带合宜。

例如作撇,“庐”字的外撇既长又尖,内撇就要短些,避免雷同,“府”宇的长撇已经向下,短撇就应向左,使其有所变化。

再如作捺,“颇”字的皮捺要缩短,就叫作避;“昶”字的永捺伸长,则称为就。

另如平钩,“鸠”字的钩收当是避,“馗”字的钩展出则是就。

还如“逢”字的下?拔出,则上边必作一点,也是避重叠而就简径的缘故。

三、顶戴指的是字体组成,以下承载上者居多,但对上大下小的字,就须顶正而不偏侧,视为上重下轻的字,要稳重而不浮漂。

例如“叠、蘖、鸳、鹭、骞、譬、聱、聚”等之类,就是这种情形。

《八诀》中所谓“斜正如人,上称下载”,又说“不可头轻尾重”,也是这个意思。

四、穿插指的是通过横竖笔画贯穿,和斜势线条交错方法来协调疏密、长短、大小的字形,达到均衡间架结构的目的。

例如“中、弗、井、曲、册、兼、禹、禺、爽、掇、襄、甬、耳、娄、由、垂、车、曹、密”等之类。

《八诀》中所说的“四面停匀,八边具备”就是这个理喻。

五、向背结字有相向与相背之分,各有体态姿势,不可紊错。

相向的如“卯,好、知、和”是一类,相背的如“北、兆、肥、根”是一类。

六、偏侧结字端正者故然很多,但也有偏侧、欹斜者,可以按照各个字势结体不同,相应地分布设置。

例如偏向右方者的“心、戈,衣、几、飞、也”是一类,偏向左侧的“夕、乃、朋、勿、少、宏”为一类。

基本上端正略有偏侧的有“亥、女、丈、又、互、不”为另一类。

欧体结字三十六法

欧体结字三十六法

26、包裹
■ 如“園、圃”之类,四围包裹也。“尚、向”上包下,“幽、凶”下包上。“匮、 匡”左包右,“甸、匈”右包左之类是也。 ■ 包裹之势要以端方而得流利为贵。非端方之难,端方而得流利之为难。
27、小成大
■ 字之大体犹屋之有墙壁也。墙壁既毁,安问纱窗绣户,此以大成小之势不可不知。 然亦有极小之处而全体结束在此者。 ■ 设或一点失所,则若美人之病一目。一画失势,则如壮士之折一股。此以小成大 之势,更不可不知。
24、附丽
■ 字之形体有宜相附近者,不可相离,如“影、形、飞、起、超、飮、勉”,凡有 “文、旁、欠、旁”者之类。 ■ 欧阳询 《穆公帖》
25、回抱
■ 回抱向左者如“曷、丐、易、匊”之类,向右者如“艮、鬼、包、旭、它”之类 是也。 ■ 回抱者,回锋向内转笔勾抱也。太宽则散漫而无归,太紧,则逼窄而不可以容物, 使其宛转勾环,如抱冲和之气,则笔势浑脱而力归手腕,书之神品也。
19、增减
■ 字之有难结体者或因笔画少而增添,或因笔画多而减省。
20、应副
■ 字之点画稀少者,欲其彼此相映带,故必得应副相称而后可。又如“龍、詩、讐、 轉”之类,必一画对一画,相应亦相副也。更有左右不均者各自调匀,“瓊、曉、 註、軸”一促一疏。相让之中,笔意亦自相应副也。
21、撑拄
■ 字之独立者必得撑拄,然后劲健可观,如“丁、亭、手、亨、寜、于、矛、予、可、司、 弓、永、下、卉、草、巾”之类是也。 ■ 凡作竖,直势易,曲势难,如“千永下草”之字挺拔而笔力易劲,“亨、矛、寜”,和婉 而笔势难存,故必举一字之结束而注意为之,宁迟毋速,宁重毋佻,所谓如古木之据崖, 则善矣。
22、朝揖
■ 朝揖者,偏旁凑合之字也。一字之美,偏旁凑成,分拆看时,各自成美。故朝有 朝之美,揖有揖之美。 ■ 正如百物之状,活动圆备,各各自足,众美具也。王世贞曰凡数字合为一字者, 必须相顾揖而后联络也。

欧阳询楷书结字三十六法带译文

欧阳询楷书结字三十六法带译文

欧阳询楷书结字三十六法带译文欧阳询(557年一641年),字信本,汉族,唐朝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唐朝著名书法家,官员,楷书四大家之一欧阳询楷书结字三十六法1、排叠:字欲其排叠疏密停匀,不可或阔或狭,如“壽"、“藁"、“畫"、“竇"、“筆"、“麗"、“羸"、“爨"之字,“系"旁、“言"旁之类,《八诀》所谓“分间布白",又曰“调匀点画"是也。

高宗《唱法》所谓“堆垛"亦是也。

译文:排叠就是书写时,根据每个字的点画多少和长短安排好体形大小与疏密,使其匀称停当,阔狭适度。

对笔画多的,如“焘、藁、馨、窦、墨、颦、羸、爨”等字,虽然排叠紧密,但能互不触犯,对横排“糸”旁、“言”旁的宇,点画也须各有位置。

在《八诀》中所说的“分间布白”,又说,“调匀点画”,都是这个道理,唐高宗《书法》中讲的“堆垛”,也是此意。

2、避就:避密就疏,避险就易,避远就近,欲其彼此映带得宜。

又如“廬"字,上一撇译文:避就就是使字体结构的疏密、险易、远近,彼此变化得当,映带合宜。

例如作撇,“庐”字的外撇既长又尖,内撇就要短些,避免雷同,“府”宇的长撇已经向下,短撇就应向左,使其有所变化。

再如作捺,“颇”字的皮捺要缩短,就叫作避;“昶”字的永捺伸长,则称为就。

另如平钩,“鸠”字的钩收当是避,“馗”字的钩展出则是就。

还如“逢”字的下?拔出,则上边必作一点,也是避重叠而就简径的缘故。

3、顶戴:字之承上者多,惟上重下轻者,顶戴,欲其得势,如“曡"、“壘"、“藥"、“鸞"、“驚"、“鹭"、“鬐"、“聲"、“醫"之类,《八诀》所谓斜正如人上称下载,又谓不可头轻尾重是也。

译文:顶戴指的是字体组成,以下承载上者居多,但对上大下小的字,就须顶正而不偏侧,视为上重下轻的字,要稳重而不浮漂。

欧阳询楷书结构36法

欧阳询楷书结构36法

欧阳询楷书结构36法
欧阳询先生是中国楷书艺术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创作楷书时总结出了36种结构法,被称为“欧体三十六补”或“欧阳询楷书结构三十六法”。

这其中包括:
1、先经后纬结构法
2、左颐右脐结构法
3、上触下顶结构法
4、中有左右结构法
5、上有下下结构法
6、中优外劣结构法
7、上怀下引结构法
8、上拱下平结构法
9、上实下移结构法
10、上怀下反结构法
11、上虚下实结构法
12、上实下空结构法
13、上弯下挺结构法
14、上宽下窄结构法
15、上狭下宽结构法
16、上厚下薄结构法
17、上薄下厚结构法
18、上小下大结构法
19、上大下小结构法
20、上敛下散结构法
21、上斜下平结构法
22、上圆下方结构法
23、上承下启结构法
24、上升下降结构法
25、上连下离结构法
26、上集下散结构法
27、上稳下动结构法
28、上开下合结构法
29、上放下短结构法
30、上顶下顷结构法
31、上束下开结构法
32、上肃下猛结构法
33、上浑下清结构法
34、上秀下俊结构法
35、上遒下劲结构法
36、上疏下密结构法
这些结构法用于构成不同形态的汉字,是欧阳询楷书风格的基础。

在学习楷书时,了解和掌握这些结构法非常重要。

欧阳询楷书结构36法

欧阳询楷书结构36法

欧阳询楷书结构36法1.上下结构:字体上下分为两部分,上部分是上头,下部分是下头。

2. 左右结构:字体左右分为两部分,左部分是左干,右部分是右干。

3. 中正结构:字体中心以竖直线为轴对称。

4. 右向结构:字体向右笔画多。

5. 左向结构:字体向左笔画多。

6. 左右对称结构:左右对称结构,左右对称对称。

7. 上下对称结构:上下对称结构,上下对称对称。

8. 上下左右对称结构:上下左右对称结构,上下左右对称对称。

9. 上下左右反对称结构:上下左右反对称结构,上下左右反对称反对称。

10. 上下左右三分结构:上下左右三分结构,上下左右三分平衡。

11. 上下左右四分结构:上下左右四分结构,上下左右四分平衡。

12. 上下左右五分结构:上下左右五分结构,上下左右五分平衡。

13. 上下左右六分结构:上下左右六分结构,上下左右六分平衡。

14. 上下左右七分结构:上下左右七分结构,上下左右七分平衡。

15. 上下左右八分结构:上下左右八分结构,上下左右八分平衡。

16. 上下左右九分结构:上下左右九分结构,上下左右九分平衡。

17. 上下左右十分结构:上下左右十分结构,上下左右十分平衡。

18. 上下左右十一分结构:上下左右十一分结构,上下左右十一分平衡。

19. 上下左右十二分结构:上下左右十二分结构,上下左右十二分平衡。

20. 上下左右十三分结构:上下左右十三分结构,上下左右十三分平衡。

21. 上下左右十四分结构:上下左右十四分结构,上下左右十四分平衡。

22. 上下左右十五分结构:上下左右十五分结构,上下左右十五分平衡。

23. 上下左右十六分结构:上下左右十六分结构,上下左右十六分平衡。

24. 半上下结构:半上下结构,上下不分明。

25. 半左右结构:半左右结构,左右不分明。

26. 居中结构:居中结构,中间笔画多。

27. 圆顶结构:圆顶结构,上头像半圆。

28. 偏圆顶结构:偏圆顶结构,上头偏向一侧。

29. 方顶结构:方顶结构,上头像方形。

《欧阳询楷书结体三十六法》原文译文对照

《欧阳询楷书结体三十六法》原文译文对照

《欧阳询楷书结体三十六法》原文译文对照作品简介《三十六法》相传为唐代书法家欧阳询所撰。

但事实上,这篇讨论楷书结体基本要素的文字并非欧阳询所作,有些文字明显是宋代以后人所作,如第30条谈到“东坡先生日”,并引用了苏轼著名的“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而有余'这段话。

其次,第35条又说“学欧书者易于作字狭长,故此法欲其结束整齐,收敛紧密”,这正是后人研究欧阳询楷书结体而得出的结论,也是后人学习欧阳询楷书最容易犯的毛病。

传世的号称为欧阳询所书的《千字文》在点画特征和笔法、结体上都符合欧阳询书法的特点,正是将字体写得狭长扁瘦,而欧阳询的行书真迹《仲尼梦奠帖》却并非如此。

《仲尼梦奠帖》既保持了欧阳询楷书结体的险劲,同时又有“二王'行书的飘逸感,与伪欧阳询书《千字文》相距甚远。

一、排叠【原文】排叠字欲其排叠疏密停匀,不可或阔或狭,如“壽、藁、畫、筆、麗、羸、爨”之字,“糸”旁,“言”旁之类,《八诀》所谓“分间布白”,又曰“调匀点画”是也。

高宗《书法》所谓“堆垛”亦是也。

【译文】排叠就是书写时,根据每个字的点画多少和长短安排好体形大小与疏密,使其匀称停当,阔狭适度。

对笔画多的,如“焘、藁、馨、窦、墨、颦、羸、爨”等字,虽然排叠紧密,但能互不触犯,对横排“糸”旁、“言”旁的宇,点画也须各有位置。

在《八诀》中所说的“分间布白”,又说,“调匀点画”,都是这个道理,唐高宗《书法》中讲的“堆垛”,也是此意。

二、避就【原文】避就避密就疏,避险就易,避远就近。

欲其彼此映带得宜,如 [庐]字上一撇既尖,下一撇不应相同。

[府]字一笔向下,一笔向左。

[逢]字下“辶”拔出,则上笔作点,亦避重叠而就简径也。

【译文】避就就是使字体结构的疏密、险易、远近,彼此变化得当,映带合宜。

例如作撇,“庐”字的外撇既长又尖,内撇就要短些,避免雷同,“府”字的长撇已经向下,短撇就应向左,使其有所变化。

还如“逢”字的下“辶”拔出,则上边必作一点,也是避重叠而就简径的缘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凤仙花的第一对叶 子——子叶
子叶淡绿色、无明 显叶脉。
在凤仙花种子萌发 的过程中,子叶的 作用是提供营养。
4月12日(长出第一对真叶)
子叶张开约一 周后长出真叶, 真叶是凤仙花真 正的叶子。 茎明显变粗。
4月14日 (长出第2对真叶)
4月19日 (子叶变黄)
4月28日(快速生长阶段)
凤仙花的叶子 平展、交叉生 长是为了最大 限度的接受阳 光的照射,进 行光合作用。
第四课:种子变成了幼苗
植物的生活史
凤仙花的生长变化记录表1
凤仙花的观察日记
观察要求:
项目
观察到的现象
凤仙花苗是在哪一天出土的?
刚出土的凤仙花茎的颜色?
第一对叶是什么样子的?
第一对叶同以后长出的叶有什么 不同? 凤仙花叶子在茎上是怎么排列的?
3月23日(播种)
4月3日(发芽)(播种后第13天)
种子萌发的过程
1、吸收水分和矿物质(营养) —— 根
? 植物生长发展所需的“食物”从哪里来 V植物的叶 和 光合作用
V植物的叶 和 光合作用
二氧化碳 + 水 阳光 氧气 + 养料
今天我学到了什么?
1.根的作用是吸收水分,叶子的作用是 为植物提供。养料
2.植物长出的第一对叶我们称为 子叶 ,第二对和 以后的叶我们称为 真叶 。
复习:植物根土壤中。 吸收土壤中的水分。 吸收土壤中的矿物质。
复习:根的生长方向
1. 通过观察种下的种子,我们发现,种子萌发
先(长出根 ),再(长出茎和叶 );植 物的根向( 下 )生长,植物根的生长速度 ( 很快 )。
2. 我们还发现,根的生长方向与种子放置的方
向( 没有 )关系。
3.凤仙花的叶都是 平展
的。植物叶在茎上的
分布 交叉生长 有利于接受更多的阳光.
4、绿叶是植物的“食物加工厂”,植物生长需要的 食物都是来自绿色的叶 和茎 。
今天我学到了什么?
5、光合作用就是植物的绿叶依靠阳光提供的 能量 ,
利用 二氧化碳 和 水
制成 养料 和放出 氧气 的
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