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诗歌鉴赏的专项培优易错试卷练习题(含答案)附答案解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

1.以罗贯中《三国演义》为背景,根据要求,完成小题。

宋代诗人王质有一首《八声甘州》词:

过隆中,桑柘倚斜阳,禾黍战悲风。世若无徐庶,更无庞统,沉了英雄。本计东荆西益,观变取奇功。转尽青天粟,无路能通。

他日杂耕渭上,忽一星飞堕,万事成空。使一曹三马,云雨动蛟龙。看璀璨、出师一表,照乾坤、牛斗气常冲。千年后,锦城相吊,遇草堂翁。

(1)上片中划线句子“世若无徐庶,更无庞统,沉了英雄”一句提到了哪几个人物?这中间有什么故事?

(2)这首词道出了“英雄”的一生。请从词中所涉及的事件中任选一件(划线句子除外),简要概括时间的情节。

【答案】(1)三个人物:徐庶、庞统、诸葛亮。人物之间的主要故事(示例参考)有:徐庶走马荐诸葛;诸葛亮号称卧龙,庞统号称凤雏,江湖传言“卧龙凤雏,得其一足以安天下”。

(2)示例参考:“本计东荆西益,观变取奇功”句,刘备三顾茅庐,与诸葛亮隆中对答,谋划天下大计。向东攻取荆州,向西掠地益州以为根基,然后连吴抗曹,最后谋求夺取中原,回复汉室。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1)上片中画线句子涉及到徐庶、诸葛亮、庞统师兄弟三人。他们三个人都是相知相识的好朋友和同学,他们三个人的才能都差不多,才能做到慧眼识英雄:徐庶举荐诸葛亮,诸葛亮推荐庞统,都说对方的才能在自己之上。徐庶投了曹营,但是一生不出一个计谋,帮助刘皇叔打败了过几次曹军。庞统可以说是用他的死,为刘皇叔换来攻占益州的借口和决心。诸葛亮出山后不负众望拿下荆州,攻占益州。刘备死后,又凭自己一己之力,保证了蜀汉延续十几年。据此归纳作答。(2)根据诗文内容,叙写词中所涉及的历史事件作答。如:“杂耕渭上”指的是诸葛亮的最后一次北伐,据武功五丈原与魏将司马懿对垒。魏军坚壁不出,诸葛亮即分兵屯田于渭水两岸,和当地居民杂处而耕,作为久驻之计。再如“出师一表”指诸葛亮出师伐魏之前写给后主刘禅的奏折,阐述了北伐的必要性以及对后主刘禅治国寄予的期望,言辞恳切,写出了诸葛亮的一片忠诚之心。答案是多元的,符合题目要求即可。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五律·喜闻捷报

毛泽东

一九四七年中秋步运河上,闻西北野战军收复蟠龙作。

秋风度①河上,大野入苍穹。

佳令随人至,明月傍云生。

故里鸿音绝,妻儿信未通。

满宇频翘望,凯歌奏边城。

(注)①度:通“渡”,过的意思。

1.“每逢佳节倍思亲”,诗中最能表达这层感情的是第______联。

2.这首诗是毛泽东喜闻捷报后诗兴大发而作,诗歌情景交融,耐人寻味。请从写景的角度赏析诗歌的首联。

【答案】

1.三

2.首联点出时令,铺写近景远景,极目所视,开阔舒展,表现出诗人闻捷报的喜悦之情和革命领袖的博大胸怀。

【解析】

1.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分析。结合“每逢佳节倍思亲”分析,需要找出思念亲人的诗句。故应该是“故里鸿音绝,妻儿信未通。”答案是第三联(颈联)。

2.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分析。结合“秋风度河上,大野入苍穹。”的意思“暮色苍茫,挟秋带晚的风冉冉从河上吹过,晓来一眼尽收的无边原野渐渐与天地溶为一体。”分析:秋风:点出时令。度河:铺写近景;大野入苍穹:是远景,极目所视,开阔舒展。从而衬托出领袖的心境和胸怀。

3.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菩萨蛮

舒亶

画船捶鼓催君去,高楼把酒留君住。去住若为情①,西江潮欲平。

江潮容易得,只是人南北。今日此樽空,知君何日同?

注:①若为情:何以为情,难为情。

1.赏析“画船捶鼓催君去,高楼把酒留君住”的表达效果。。

2.“今日此樽空,知君何日同?”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画船上的船夫捶着鼓催促着你启程,在高楼上我端着酒想把你留住。该句运用对比的表现手法,把将别而又不忍离别的情景映衬得十分强烈,突出强调了作者与好友的深厚友情和依依惜别之情。

2.从将别想到别后,笔意拓展,以问句结尾,表达了作者与好友的深厚友情和依依惜别之情,寄托了重逢的希望,情深意长。

【解析】

1.试题分析: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古诗词句子的赏析,要抓住关键字词来理解、揣摩、推敲语句的妙处。赏析可以从诗句的特色,或修辞,或表达方式,或遣词造句,或表现手法,或表现的情境等方面分析,并要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诗句“画船捶鼓催君去,高楼把酒留君住”把船夫捶鼓催促启程和朋友把酒挽留进行对比映

衬,突出地表达了作者与好友之间的深情厚意和依依惜别之情。

2.试题分析:考查对诗歌主旨的理解。诗句“今日此樽空,知君何日同?”的意思是:今天这酒杯空了,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与你同饮!叙写的是情景和思忖的结合。将送别之人心中的不舍之情表达的淋漓尽致,抒发了词人希望再与君重逢的迫切愿望。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注)本词约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作者时在建康(今南京)江东安抚司参议任上。1.下列对这首词作的赏析,不恰当的是( )

A.开篇破题,写中秋圆月皎洁似金波,升高后逐渐变得像重新磨过的铜镜般明亮。B.词人举杯赏月,由月亮联想到月中仙女,作者向嫦娥劝酒提问,浪漫而有意趣。C.结句展现了作者奇特的想象:要飞奔月宫,砍去婆娑的桂树,让清光洒满人间。D.作为豪放派词人,作者在本词中运用象征等手法托物言志,浪漫主义风格明显。

2.作者在这首词中寄寓了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

1.B

2.作者问姮娥“白发欺人”等词句,表达了自己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功业难成的愤懑。“直下看山河”“斫去桂树”等词句,表现了坚定的报国理想:扫清朝廷的妥协投降力量,驱除入侵中原的外敌势力,把光明带到人间。

【解析】

1.试题分析:词句“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的意思是:我举起酒杯问那月中的嫦娥:白发日增,好像故意欺负我,应该怎么办呢?故B项中所说的“作者向嫦娥劝酒”理解有误。故答案为B。

2.试题分析:考查对诗歌主旨的理解。作者的这首《太常引》,运用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通过古代的神话传说,强烈地表达了自己反对妥协投降、立志收复中原失土的政治理想。从词的内容看,作者“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表达了词人感慨时光的流逝和功业难成的愤懑心情。词的下片,作者又运用“直下看山河”“斫去桂树”等词句,展开想象的翅膀,直入月宫,并幻想砍去遮住月光的桂树。直接而强烈地表现了词人为实现理想的坚强意志,更鲜明地揭示了词的主旨。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5.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