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荒漠化公约
2017年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

2017年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
2017年是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的重要年份。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
是一项旨在防止、减缓和逆转荒漠化和土地退化的国际条约。
它于
1994年6月17日在巴黎正式生效,并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负责实施。
2017年的公约会议是公约十三届缔约方大会。
会议的主要目标包括审
查公约的实施情况,制定新的和措施来应对荒漠化和土地退化的挑战,并加强国际合作和资源支持。
在2017年的大会上,与会者讨论了各方的实施报告和进展,分享了最
佳实践和成功的案例,并讨论了荒漠化和土地退化的新趋势和挑战。
会议还就公约的监测和评估机制进行了讨论,并制定了下一步的行动
计划。
公约的目标是通过提供技术合作、财政支持和信息共享等手段,促进
国际合作,加强荒漠化和土地退化的防治。
公约还鼓励各方制定国家
行动计划,并提供资源支持和技术援助。
2017年的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会议为各方提供了一个机会,共同努
力解决荒漠化和土地退化问题,通过加强合作和资源支持,实现可持
续发展的目标。
联合国关于防治荒漠化公约(1994年发布)

【法规标题】联合国关于防治荒漠化公约(1994年发布)【发布部门】联合国【发文字号】【适用区域】全国适用【发布时间】1994-06-07【生效时间】1994-12-01【关键词】环境质量与基础【有效性】有效【更替信息】【注:此文档于2018年12月由一点通平台导出】联合国关于防治荒漠化公约联合国1994年6月7日联合国关于在发生严重干旱和/或荒漠化的国家特别是在非洲防治荒漠化的公约本《公约》各缔约方申明在防治荒漠化和缓解干旱影响时,受影响或受威胁地区的人类是受关注的中心,意识到国际社会,包括各国和各国际组织,迫切关注荒漠化和干旱的有害影响,了解到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合计占地球陆地面积的很大一部分,而且是地球上很大一部分人口的居住地和生计来源,承认荒漠化和干旱是全球范围问题,影响到世界所有区域,需要国际社会联合行动,防治荒漠化和/或缓解干旱影响,注意到严重干旱和/或荒漠化高度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并注意到这些现象在非洲造成了特别悲惨的后果,还注意到荒漠化的成因是各种自然、生物、政治、社会、文化和经济因素的复杂相互作用,考虑到贸易及国际经济关系的有关方面对受影响国家充分防治荒漠化的能力造成的影响,意识到可持续的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消灭贫困是受影响的发展中国家、尤其是非洲国家的优先任务,对可持续能力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铭记荒漠化和干旱经由与贫困、健康和营养不良、缺乏粮食保障、以及由移民、流离失所者和人口动态所引起的重大社会问题的相互关系而影响到可持续发展,赞赏以往各国和各国际组织在防治荒漠化和缓解干旱影响方面,特别是在实施1977年联合国荒漠化问题会议制订的《联合国防治荒漠化行动计划》方面所作出的努力和所取得的经验的重大意义,认识到尽管过去已作出了努力,但防治荒漠化和缓解干旱影响方面的进展未达预期效果,需要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内在所有各级推行新的更有效的方法,确认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通过的各项决定,特别是《21世纪议程》及其第12章的正确性和适切性,它们为防治荒漠化奠定了基础,为此重申发达国家在《21世纪议程》第33章第13段的承诺。
联合国防止荒漠化的公约

防治荒漠化公约GE. 05-60377 (C)190405 200405联合国 《公约》执行情况审评委员会第三届会议2005年5月2日至11日,波恩临时议程项目3(c)根据《公约》第22条第2款(a)项和(b)项、第26条以及第1/COP.5号决定第10段、审评《公约》的执行情况和体制安排审评联合国系统有关机构、基金和方案以及其他政府间组织和非政府组织提交的关于支持受影响的非洲国家缔约方执行《公约》的活动信息内容提要本文件载有截至2004年12月31日联合国系统机构、基金和计(规)划署以及获准参加缔约方会议的政府间组织提供的投入。
秘书处设法将在这一议程项目之下提交的所有报告都考虑在内。
为此,秘书处力求尽可能收入在2004年10月31日这一既定最后期限之后收到的报告。
但是,由于联合国的编辑和印刷计划安排紧凑,在时间上面临严格限制,因此,在2004年12月31日之后收到的报告无法为本文件目的而加以考虑。
这些报告将在秘书处网站http://www.unccd.int 张贴。
截至2004年12月31日,共有18个联合国系统机构、基金和计(规)划署以及其他政府间组织报告了2002年至今为支持受影响的非洲国家缔约方执行《荒漠化公约》而开展的活动情况。
在这一时期提供的资料证明,这些组织在各自专业领域内正在积极参与《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荒漠化公约》在非洲的执行进程。
ICCD/CRIC(3)/4page 2目录段次页次一、背景情况.......................................................................... 1 - 5 3二、联合国系统机构、基金和计(规)划署............................... 6 - 71 412 4A. 《生物多样性公约》 (6)-B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 13 - 23 5C. 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会................................................ 24 - 38 7D.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 39 - 42 9E. 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 43 - 48 10F.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 49 - 53 11G. 联合国大学............................................................... 54 - 62 11H. 世界粮食计划署....................................................... 63 - 69 13I. 世界银行 ...................................................................70 - 71 14三、其他政府间组织............................................................... 72 - 123 14A. 非洲联盟................................................................... 72 - 75 14B. 阿拉伯干旱地带和旱地研究中心.............................. 76 - 79 15C. 阿拉伯农业发展组织................................................ 80 - 86 15D. 全球环境基金........................................................... 87 - 94 16E. 国际干旱地区农业研究中心..................................... 95 - 96 18F. 伊斯兰开发银行........................................................ 97 - 98 18G. 《拉姆萨尔湿地公约》............................................ 99 - 100 18H. 撒哈拉和萨赫勒观测站............................................ 101 - 113 19I.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 114 - 123 21四、结论和建议...................................................................... 124 - 126 23ICCD/CRIC(3)/43page一、背景情况1. 缔约方会议在关于信息通报和执行情况审查程序的第11/COP.1号决定中,除其他外:(a) 鼓励联合国有关机构、基金和计(规)划署以及其他政府间组织和非政府组织酌情提供关于为支持拟订和执行《公约》之下的行动方案而开展的活动的资料;(b) 请秘书处汇编联合国系统机构、基金和计(规)划署以及其他政府间组织和非政府组织提供的关于为支持执行《公约》而采取或计划采取的措施的资料。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成立2017年《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组织委员会和执行委员会的通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成立2017年《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组织委员会和执行委员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日期】2016.12.17•【文号】国办发〔2016〕94号•【施行日期】2016.12.17•【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成立2017年《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组织委员会和执行委员会的通知国办发〔2016〕9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为办好2017年《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经国务院同意,成立2017年《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组织委员会(以下简称组委会)和执行委员会(以下简称执委会)。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组委会主要职责及组成人员(一)主要职责。
审议大会总体方案;协调相关政策的实施工作;推动中央有关部门、地方政府开展大会筹备工作并协调参会;就大会筹备、举办过程中的重大事项作出相关决议、决定;代表中国政府邀请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参会;与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等与会国际组织及参会国家进行协调;完成党中央、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组成人员。
主任委员:汪洋国务院副总理副主任委员:布小林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江泽林国务院副秘书长张建龙国家林业局局长刘振民外交部副部长委员:郭卫民国务院新闻办副主任傅政华公安部副部长苏德良安全部副部长胡静林财政部副部长戴东昌交通运输部副部长王受文商务部副部长张永利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鸿文国家林业局总经济师王志清中国民航局副局长王玉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二、执委会主要职责及组成人员(一)主要职责。
在组委会的领导下,落实和执行组委会的相关决议、决定并将有关情况定期向组委会报告,组织实施大会各项具体筹备工作,指导和协调地方政府开展工作,承办组委会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组成人员。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鄂尔多斯宣言》发布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鄂尔多斯宣
言》发布
焦玉海
【期刊名称】《内蒙古林业》
【年(卷),期】2017(0)10
【摘要】在9月15日闭幕的《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上,与会代表审议通过了《鄂尔多斯宣言》。
《宣言》强调了政府主导、多方合作及调动私营部门、民间组织、妇女和青年参与的重要性,认可了防治荒漠化、遏制土地退化、减缓干旱、缓解沙尘暴危害与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粮食安全的密切关系,承诺加强荒漠化防治,遏制土地退化,修复和重建退化生态系统。
【总页数】2页(P8-9)
【作者】焦玉海
【作者单位】中国绿色时报社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防治荒漠化,有我——《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无线电安全保障纪实 [J], 郝乐
2.《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取得五项重要成果 [J],
3.“看不见”的保障看得见的秩序——《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无线电安全保障纪实 [J], ;
4.携手防治荒漠共谋人类福祉——《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
在中国召开 [J], 耿国彪
5.《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在内蒙古鄂尔多斯举行 [J],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1994年发布)

【法规标题】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1994年发布)【发布部门】联合国【发文字号】【适用区域】全国适用【发布时间】1994-06-07【生效时间】1996-12-01【关键词】其它生态管理【有效性】有效【更替信息】【注:此文档于2018年12月由一点通平台导出】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
该公约的全称为“联合国关于在发生严重干旱和/或沙漠化的国家特别是在非洲防治沙漠化的公约”,1994年6月7日在巴黎通过,并于1996年12月正式生效。
目前公约共有191个缔约方。
公约的核心目标是由各国政府共同制定国家级、次区域级和区域级行动方案,并与捐助方、地方社区和非政府组织合作,以对抗应对荒漠化的挑战。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是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框架下的三大环境公约之一。
履约资金匮乏、资金运作机制不畅,一直是困扰《公约》发展的难题。
2005年5月2日至11日,《公约》履约审查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德国波恩举行,审查了非洲国家的履约情况。
2005年10月17日至28日,《公约》第七次缔约方大会(COP7)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召开。
期间还召开了高级别会议、履约审查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科技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和议员圆桌会议。
由国家林业局副局长李育才任团长,外交部、国家林业局、国家环保总局组成的中国代表团出席了会议。
大会审议了预算、联合国联合评估机构对秘书处工作的评估报告、全球环境基金与公约的谅解备忘录、2006国际荒漠和荒漠化年等议题,共通过33项决议。
与会部长级官员通过了《关于履行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的内罗毕宣言》,呼吁所有缔约方继续履行公约义务,努力实现公约目标。
议员圆桌会议通过了《议员宣言》,承诺致力于加强各国履约政治意愿,并根据“未来两年议会工作计划”,采取促进履约的具体行动。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UNCCD)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to Combat Desertification-UNCCD[基本情况]《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是1992年里约环发大会《21世纪议程》框架下的三大重要国际环境公约之一。
联合国荒漠化防治公约》

联合国荒漠化防治公约
联合国荒漠化防治公约(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to Combat Desertification, UNCCD)是1994年6月17日在法国巴黎签署的一项国际公约,于1996年12月26日生效。
该公约的宗旨是通过全球合作,减缓和防止荒漠化、干旱及干旱化的影响,特别是在受影响最严重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公约的三大目标是改善受荒漠化、干旱和干旱化影响的土地,维持和提高受影响地区的生计,以及帮助人们更好地适应气候变化。
联合国荒漠化防治公约的主要内容包括:促进可持续土地管理,加强荒漠化、干旱和干旱化问题的国际合作与合作机制,提高公众意识,加强科学和技术合作,鼓励发展中国家采取行动,并提供财政和技术支持。
公约的成员国通过合作交流经验和技术,共同努力解决荒漠化、干旱和干旱化等土地退化问题,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
联合国荒漠化防治公约的签署和实施对于全球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各国在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态环境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国际合作平台。
高中地理荒漠化防治教案:荒漠化防治的国际经验和启示

高中地理荒漠化防治教案:荒漠化防治的国际经验和启示摘要:荒漠化已经成为全球环境问题的主要矛盾之一,对于保护地球生态系统、维护人类社会稳定和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荒漠化防治的国际经验和启示,为高中地理教育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
关键词:荒漠化防治;国际经验;启示一、荒漠化防治的国际经验1.荒漠化防治的重要性全球近40%的土地面积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这些地区除了严重缺水外,还存在荒漠化、沙漠化和土地退化等问题。
荒漠化已经成为全球环境问题的主要矛盾之一,直接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健康。
2.荒漠化防治的国际合作1977年,联合国大会决定于每年6月17日设立“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以促进全球荒漠化防治的重视和加强国际合作。
1994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通过了《联合国公约防治荒漠化》(简称《公约》),已经有194个国家和欧盟等23个组织签署了该公约。
公约的核心是通过国际合作和综合治理措施实现荒漠化防治,让干旱、荒漠化和土地退化等问题得到了广泛关注和应对。
3.荒漠化防治的实践经验荒漠化防治需要综合治理,涉及社会、经济、生态等多个方面。
有些国家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例如:①中国:1981年至2019年,中国已经治理退化土地面积超过需要治理的面积;②埃塞俄比亚:通过大规模森林种植、草原保护等措施,调节降雨量和地表水流,增加土地覆盖率,有效治理荒漠化和土地退化问题;③瑞典:通过分配粗放的林业土地和建立林权融资体系,鼓励农民参与森林经营,提高森林覆盖率,实现了荒漠化治理和生态保护。
二、荒漠化防治的启示1.综合治理荒漠化防治需要对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多个方面同步治理,采取综合治理措施,使荒漠化问题得到全面解决。
2.改变人类行为人类通过限制土地破坏和环境污染、培养森林和草原保护的观念、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来改变人类破坏环境的习惯与行为。
3.管理者的重要性荒漠化防治需要管理者的领导与参与,荒漠化治理中需要从政府到企业等广泛的合作与投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防治荒漠化公约GE. 05-62758 (C)140905 160905联合国 缔约方会议科学和技术委员会第七届会议2005年10月18日至20日,内罗毕临时议程项目10干旱地带土地退化评估秘书处的说明1.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的缔约方要求评估干旱地带的土地退化程度,由此诞生了干旱地带土地退化评估(旱地退化评估)项目。
旱地退化评估项目是由全球环境基金、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全球机制和作为执行机构的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支助的全球举措。
2. 旱地退化评估的目标,是评估干旱地带土地退化的成因、状况和影响,以改进地方、国家、次区域和全球的干旱地带可持续发展决策,并满足《公约》行动方案执行者的需求。
3. 第一个开发专项基金的目标如下:(a) 审查并综合与开发干旱地带土地退化评估有关的信息和数据;(b) 开发、测试和修改土地退化评估的综合方法和步骤;(c) 建立评估土地退化的能力和网络;(d) 挑选一些国家进行试点研究,以校正和测试评估土地退化的方法;(e) 制定信息沟通、执行伙伴和共同融资的战略; 以及(f) 编写全球环境基金项目简报。
ICCD/COP(7)/CST/8page 24. 旱地退化评估项目通过在阿根廷、中国和塞内加尔的试点项目,和在阿根廷、肯尼亚、马来西亚和墨西哥的案例研究,开发并测试了评估干旱地带土地退化的有效方法。
5. 第二个开发专项基金制定了一个建立共识过程的框架,确定解决干旱地带土地退化问题、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国际水体以及碳储存给全球环境带来的益处。
6. 全球环境基金批准的这个常规项目的目标是开发工具,以便在不同时间序列和空间分布上评估和测定土地退化的性质、范围、严重程度和对旱地生态系统、流域及河流盆地、碳储存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旱地退化评估项目还进行各级能力建设。
7. 随此文件附上粮农组织编写的一份旱地退化评估项目的进度报告供委员会审议。
委员会可以通过缔约方会议向粮农组织提出任何委员会认为合适的建议。
ICCD/COP(7)/CST/83page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编写的中期报告目录段次页次一、干旱地带土地退化评估项目进度报告............................. 1 - 45 45 4-A. 背景 (1)B. 全球环境基金理事会对项目的批准.......................... 6 5-40 5C. 2002-2005年旱地退化评估项目的成果 (7)D. 信息传播和推动土地退化问题上的国际合作.............................................................................. 41 - 45 14二、旱地退化评估的实施战略................................................ 46 - 49 15三、旱地退化评估带给《公约》缔约方的益处...................... 50 - 52 16四、结论和建议...................................................................... 53 - 56 16ICCD/COP(7)/CST/8page 4一、干旱地带土地退化评估项目进度报告A. 背景1. 最近几十年来开展了许多工作来了解、评估和监测土地退化,虽然迄今为止还没有建立起来一个机制进行国内、跨区域和国际上的信息收集和传播以做出比较。
为了满足对最新的和有可比性的土地退化信息的需求,全球环境基金资助了旱地退化评估项目,由环境规划署实施、粮农组织执行。
这个项目还得到了《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国际土壤参考资料和信息中心,和其他一些区域和国家伙伴的支持。
2. 旱地退化评估项目的主要目标是:确定评估的工具和方法,以便在不同时间序列和空间分布上评估和测定生态系统内土地退化的动因、性质、范围、严重程度及影响,进行全球土地退化评估,建设国家、区域和全球的评估和监测能力,从而能够设计和规划旨在减轻土地退化影响的干预措施,确立可持续的土地利用和管理做法。
3. 进行全球土地退化评估就有可能确定:• 干旱地带土地退化的状况和趋势;• 热点:在旱地退化评估中,热点指土地退化特别严重或速度特别快、对当地或远方已经造成或预期会造成有害或广泛的影响、需要迅速采取恢复行动的地区。
热点也可能是土地脆弱、受退化威胁的地区;• 亮点:在旱地退化评估中指没有严重的土地退化、处于自然稳定状态,或在目前的可持续管理的条件下处于稳定状态的地区。
亮点也可以是曾经退化或脆弱的地区,但土地保护或恢复工作很成功或取得了进展;• 导致热点土地退化和亮点土地改善的主要动因和压力;• 六个受荒漠化影响的试点国家,在国家和次国家等级上土地退化的状况和导致资源退化的动因和压力;• 地方参与式评估工具的作用。
4. 旱地退化评估项目综合了全球范围内现有的知识和专长,提出了一个灵活全面的土地退化评估方法框架。
该项目为进行由国家推动的全球土地退化评估以及监测防治土地退化的行动成功与否铺平了道路。
根据世界粮食首脑会议、《21世纪ICCD/COP(7)/CST/85page议程》、可持续发展问题世界首脑会议和《千年发展目标》的精神,旱地退化评估项目注重减贫和发展问题,将其活动与粮食安全及可持续的农业和农村发展联系起来。
5. 本文件报告了旱地退化评估项目在最初阶段(开发专项基金A和开发专项基金B)的进度,并概述了实施常规项目的四年里将采用的方法。
B. 全球环境基金理事会对项目的批准6. 项目的开发阶段(开发专项基金A和开发专项基金B)产生了大量信息,提出了一个临时的土地退化评估方法框架。
这两个阶段的报告放在一份项目简报文件中于2004年提交全球环境基金理事会。
2004年11月,全球环境基金理事会批准了该项目,批准拨款由环境规划署负责常规项目的实施。
全球环境基金资助的常规项目实施将历时四年,预计在当前的项目审评结束后于2005年10月启动。
项目已经得到了四个试点国家的批准,分别是阿根廷、中国、塞内加尔和突尼斯,预计2005年10月举行《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七届缔约方会议时将有更多的国家批准。
参加项目的国家已经承诺了提供实物捐助,数额不低于它们将从旱地退化评估项目获得的捐助。
C. 2002-2005年旱地退化评估项目的成果1. 建立方法框架筹备工作7. 在项目开发阶段(开发专项基金B)的初期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和评估,包括研究土地退化评估的可行方法和研究开发一个涵盖生物物理和社会经济方面的方法框架、进行了一个全球研究以评定使用遥感进行土地退化评估的有效性、审查了土地退化数据源、召开了一次关于生物物理和社会经济指标的电子邮件会议并提出了一份技术报告,并且研究了如何将生物物理和社会经济数据联系起来,以及如何使用统计技术将土地退化的动因和可能的影响联系起来。
所有报告均可在下面的网址查到:/pagedisplay/display.asp。
ICCD/COP(7)/CST/8page 6旱地退化评估的方法8. 根据筹备性研究的结果,2002年11月举行了一个旱地退化评估技术研讨会,会议综合了现有方法和国家经验,制定了全面进行旱地退化评估的七步骤方法,这被认为是旱地退化评估方法框架中的一个模块。
旱地退化评估方法的七个步骤是:1. 准备进行初步研究;2. 建立一个旱地退化评估国家工作组;3. 评估和初步分析;4. 制定一个分层和取样战略;5. 野外调查和当地评估;6. 开发一个旱地退化评估决策支助工具;7. 开发一个旱地退化评估监测工具。
注意在每个阶段都包括一个反馈环。
9. 这个旱地退化评估方法综合了不同层次上的土地退化的生物物理和社会经济因素,认识到社会经济问题也是造成影响土地状况的压力的动因。
10. 旱地退化评估方法进一步认识到土地退化评估应该:(一) 充分利用现有的举措;(二) 侧重干旱地带的商品和服务;(三) 和当地利害关系方合作;(四) 开发一种能及时监测土地退化的标准化方法。
该方法还认识到,人是大多数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强调必须弄清造成对生物多样性威胁的直接和根本原因,使得能在适当层面进行政策上的干预和管理上的干预。
旱地退化评估方法应用综合的方法考察地方、农业生态区和国家级别的生态系统管理。
11. 旱地退化评估方法框架由旱地退化评估方法和一套评估各不同级别上(从全球到次国家级别)的土地退化的工具组成。
它包括参与式的农村评定、专家评估、野外测量、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建模和其他现代数据生成和传播手段,以在国家和国际两级分析和共享信息。
12. 该战略方法的关键要素是:• 加入并涵盖对土地退化的不同认识• 专家评估与当地知识相结合• 评估工具要根据具体环境进行改适。
ICCD/COP(7)/CST/87page13. 为了解在次国家、国家和区域层面上的土地退化进程,旱地退化评估方法要依靠“动因――压力――状态――影响――反应框架”。
该框架表明,动因向环境施加压力,而压力会诱发环境状态或条件的改变。
之后对社会经济和生物物理特征产生的影响就会引起社会做出反应,制定或修改环境和经济政策和方案以防止、尽量降低或减轻压力和动因。
指标工具箱和土壤的目测评估工具14. 在开发专项基金B阶段,旱地退化评估项目开始开发一个指标工具箱,包含一套能够在地方和全球范围上测量并可以外推的最基本的指标。
在旱地退化评估常规项目全面实施阶段,工具箱的开发还将继续。
这个工具箱是根据对电子邮件会议、技术报告,和其他现有的国家经验和国际经验中得到的指标进行汇编和分析制定的。
旱地退化评估的指标比较容易测量或获得,所以成本低。
用这些指标测量土地的一些条件,就能以低成本高效率的方法描述土地系统的状况。
15. 旱地退化评估项目还开发了一个地方评估工具,这是一套操作简单、低成本的评估技术,农民可以慢慢学会,而且这也和他们改良土地条件的需要有关。
这些土壤目测评估指标都是形态指标,测定土壤特性,可以在不同地点、土壤类型和土地使用方式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同时又能够交叉校验结构描述符并为之提供实物。
16. 表1摘录了旱地退化评估中所用的指标。
表1还包含一份退化/影响类型的参考和旱地退化评估将使用的数据收集方法;仅供说明。
必须说明,指标工具箱还可以根据具体国情包含地方指标。
ICCD/COP(7)/CST/8page 8表 1 正在开发的指标工具箱摘录(表中仅列出部分指标类别和类别中部分指标,仅供说明)状态指标指标退化类型测量法气候资源干燥指数旱灾/荒漠化气象站的分析(LOCLIM) 土壤水分变化旱灾/荒漠化遥感土壤资源(地方/国家,大多数指标在后期外推为全球指标)土壤类型外推到全国国家土壤图/土壤和地形数据库(土壤和地形数字化数据库)有机物养分衰减/土壤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壤目测评估地形资源(地方、国家和全球)地表面貌山崩、溪谷和风蚀遥感水资源灌溉区盐渍化国家和粮农组织/卡塞尔数据库植被资源(地方、国家和全球)土地覆被的变化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丧失,养分流失遥感《生物多样性公约》关键物种的变化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生物多样性公约》资源承受的直接压力(压力指标)指标压力类型测量法生物物理极端气候事件盐渍化(海啸)山崩(暴雨)土地覆被和生物多样性丧失(长期干旱)模型/遥感模型/遥感模型/遥感斜坡/土地使用水蚀通用土壤流失方程模型社会经济森林火灾的频率森林采伐/养分流失数据库城市化密封(完全丧失土地) 数据库/遥感畜牧压力超过了承载能力压实/土地覆被丧失数据库动因指标间接成因类型测量法社会经济贫困发生率/按人头计算的贫困指数农业投入预算低,导致粗放农作;和土壤肥力下降及森林采伐有关人口普查人口密度随着土地/劳动力比率下降,可能会导致农业的集约耕作,或由于必须开垦新的土地从事农业生产而导致森林采伐;土壤侵蚀人口普查ICCD/COP(7)/CST/89page2. 在三个试点国家进行国家级的方法测试17. 目前为旱地退化评估开发出来的方法正在不断调整完善中,并在国家一级进行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