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中国玛瑙第一乡”创业的黑山人-阜新玛瑙大师李铁光宁国双

合集下载

央视曝光旅游点售卖的玛瑙大多由剧毒化学品染色而成

央视曝光旅游点售卖的玛瑙大多由剧毒化学品染色而成

市面上的染色玛瑙很多。

央视曝光了染色玛瑙的生产车间。

玛瑙作为一种宝石,在民间有“千种玛瑙万种玉”的说法,由玛瑙做成的首饰通透润泽,非常受人们的喜爱,在旅游景点以及商场等地方都能看到各种各样的玛瑙饰品,但就是这种比较常见的宝石,其背后隐藏着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昨天,据央视新闻频道的《朝闻天下》栏目报道,在号称全国最大的玛瑙原料集散地和
加工地的福建厦门东浦村,一些毫不起眼的玛瑙灰白原料经过染色后,摇身一变就成了光鲜亮丽的玛瑙手镯。

经过检测,这些“染色”玛瑙普遍重金属超标,具有一定致癌性。

令人震惊的是,业内知情人透露,全国各地的旅游点所卖的玛瑙手镯,只要是红的蓝的绿的黄的,
95%都是东浦村通过染色做的。

【鉴别染色玛瑙】
从颜色来说,天然玛瑙色彩纯正柔和,染色玛瑙则会出现色彩不纯伴有其它色调。

从常见的红色说,染色玛瑙的红色常常会有黄色的色调出现,而天然玛瑙是正红,且有些染色玛瑙颜色会过于艳丽,几年之后会出现掉色。

在传承与创新中发展-阜新玛瑙大师吕刚

在传承与创新中发展-阜新玛瑙大师吕刚

在传承与创新中发展-阜新玛瑙大师吕刚初识吕刚,缘于《中国玛瑙第一乡》一书,照片上的他看上去很年轻、帅气,给人一副精明强干的姿态。

“玛瑙是从古至今备受人们欢迎的玉料。

世界上着名的玛瑙宝石不胜枚举。

在西方许多国家,人们把纹理细密、象丝一样纹理缠绕的缠丝玛瑙与橄榄石并列为‘八月诞生石’,象征同心同德、家庭和睦。

玛瑙,被誉为‘幸福之玉’。

”短短的几句话,透露出现实中的吕刚的儒雅一面,一些不为人知的典故,在涉猎广泛的他看来,如数家珍。

32岁的吕刚,不但掌管着一铺很大的玛瑙事业,还担任阜蒙县十家子镇玛瑙协会副会长职务,在国内玛瑙界是一位知名人物。

“玛瑙雕刻工艺,不只是一种技艺,一种文化,同时也是一笔价值无可限量的财富和遗产!”这是雕刻师吕刚对玛瑙事业的理解。

“阜新玛瑙手工雕刻技艺被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必将推动我市玛瑙产业的振兴,有力地推进玛瑙雕刻技艺的传承。

可以这样说,阜新的玛瑙雕刻工艺以其悠久的历史、鲜明的地域文化和较为成型的工艺传承谱系,在全国玉雕界占有了一席之地,尽领风骚。

但是,阜新的玛瑙雕刻发展到今天,在一派繁荣的背后,也隐藏着许多令人忧虑的现状:如一些特色绝活因无人继承,濒于失传境地。

留住这些特色绝活、雕刻绝技,培养后备人才是当务之急。

”爱国自有凌云志,赤子尤怀忧民心。

企业家吕刚对阜新的玛瑙产业未来的发展又有这样的担忧。

俗话说:虎父无犬子。

吕刚与玛瑙业结缘是受他的父亲影响。

在十家子镇玛瑙业,吕刚的父亲吕学军是绝对的元老级人物。

早在1985年,他就靠着简单的设备开始加工玛瑙球了。

创业初期,磨一个玛瑙球才赚几分钱,并且成本高、生产速度慢、利润低,此时搞玛瑙加工只能靠着数量取胜。

可吕学军就是凭借对玛瑙产业的执着与热爱,在极其简陋的生产条件下加工玛瑙球及一些小件玛瑙工艺品,来逐步奠定了后续发展玛瑙产业的基石。

1986年,吕学军创办了顺意玛瑙工艺品厂,产品以加工首饰类、挂坠类等小件工艺品为主。

如今,51岁的吕学军仍在从事玛瑙加工,早就退居幕后的他为了培养和锻炼吕刚,甘于做一名默默无闻的顾问,为吕刚的玛瑙事业掌舵、导航。

中国24个珠宝玉石集散地,知道20个以上的都是大神!

中国24个珠宝玉石集散地,知道20个以上的都是大神!

中国24个珠宝玉石集散地,知道20个以上的都是大神!截止2014年底,先后授予深圳罗湖等24个“中国珠宝玉石首饰特色产业基地”。

目前,这24个珠宝玉石首饰特色产地,市场规范,管理有序,优势突出,无论是珍珠养殖、玉石雕刻还是首饰加工等,都已成为广大珠宝玉石爱好者的放心之选。

接下来,我们就为大家逐一介绍一下这24个基地。

1、辽宁阜新:中国玛瑙之都地处辽西的阜新是中国主要的玛瑙产地、加工地、玛瑙制品集散地,玛瑙资源储量丰富,占全国储量的50%以上,且质地优良。

阜新玛瑙文化积淀深厚,7600年前的查海遗址中出土了用玛瑙打制的刮削器,以及玉器、石器等,说明查海人是世界上最早认识玛瑙和使用玛瑙的人群。

阜新玛瑙加工历史悠久,从辽代开始,阜新民间就有采集、挖掘、加工玛瑙的生产活动。

到了清代,阜新地区玛瑙业发展已具备一定规模,阜新玛瑙已成为宫廷贡品。

目前,阜新玛瑙艺术品已形成七大系列、200多个品种、数千种款式,以“巧、俏、绝、怪、新”为典型艺术特色的“雅活”更为突出。

近年来,,阜新市玛瑙产业的营业收入每年以30%以上的速度增长,,从业人员已达到3万多人,初步形成了以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十家子玛瑙批发市场和阜新玛瑙宝石城精品市场为代表的两大销售市场。

2、内蒙古赤峰:巴林石基地赤峰的巴林石产业从小到大,由弱变强,逐步形成了特色产业集群,在赤峰市最繁华的地段形成了巴林石商业一条街。

在大板镇拥有'一矿一街一城一会三个分公司'的产业格局,巴林石城已经成为闻名全国的巴林石原料和工艺品交易的中心,巴林奇石馆更以巴林石雕刻艺术品、鸡血石、福黄石、印章、观赏石等精品吸引了国内外游客,成为接待中外客商和参观者的重要场所。

3、辽宁岫岩:岫玉加工基地、中国最大的玉石原料和玉雕艺术品的集散地境内岫岩玉储量约300 万吨,岫岩玉主要有透闪石质玉(老玉、河磨玉、石包玉)、蛇纹石质玉(岫玉、花玉、黄玉等)和透闪石质玉与蛇纹石质玉混合体(甲翠)三大类。

围棋考古有重大发现——辽宁阜新出土辽代玛瑙围棋子

围棋考古有重大发现——辽宁阜新出土辽代玛瑙围棋子

围棋考古有重⼤发现——辽宁⾩新出⼟辽代玛瑙围棋⼦⼀场⼤⾬过后,⼭洪暴发,⼤青⼭脚下的⼀座古墓露出⼀⾓。

当地农民秦某、马某发现后,连夜私⾃盗掘。

两⼈从古墓中盗出镶有⾦边的碗碟等⽂物⼗余件。

其中最为罕见的是⿊⼦和⽩⼦各180枚、共计360枚玛瑙围棋⼦。

后因分赃不均,秦某将马某告到乡政府。

乡政府对这起私⾃盗掘古墓案件⼗分重视,⽴即报告县公安局。

县公安局⽴即派出两名⼲警,会同县⽂物管理所所长⽼袁等赶赴现场并把秦某、马某带回县公安局拘留审讯。

两⼈对盗掘古墓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但⼀⼝咬定所盗⽂物已于拿回村⾥的第⼆天全部丢失。

两⼈只交代,当把所盗⽂物装⼊⿇袋拿回村⾥时,被马某家⼀个在⾩新市玍海西开照相馆的亲戚发现。

这个亲戚顺⼿从⿇袋中抓⾛鸡冠壶盖⼀个和围棋⼦五枚。

于是,县公安局⼲警找到马某的亲戚,把鸡冠壶盖和围棋⼦追回。

经专家当场鉴定,⽩棋⼦为天然玛瑙加⼯⽽成,⿊棋⼦是⽤⿊⾊⽟⽯即墨⽟磨制⽽成,⿊⽩棋⼦均呈双⾯凸形。

随后,县公安局对秦马⼆⼈拘留审讯多⽇,始终未能审出所盗⽂物之下落。

最后只对秦马⼆⼈各罚款五千元,这起盗掘古墓案便草草了结。

这⼀案件发⽣的时间为1993年9⽉,地点是辽宁省⾩新蒙古族⾃治县知⾜⼭乡罗匠沟村。

案发后,县⽂物管理所及时报告了省⽂物管理部门。

次年春,省⽂物考古队开赴⼤青⼭脚下的罗匠沟,对出⼟玛瑙围棋的古墓及其周边⼀带进⾏了考古勘探和抢救性发掘。

专家们认定,出⼟玛瑙围棋的古墓为辽代中晚期墓葬,因⽆墓志铭出⼟,墓主⼈姓名⽆从考证,但从墓葬的形制、规模、陪葬品数量和等级上看,该墓主⼈应是辽国的中下层官吏。

⼗分遗憾的是,罗匠沟出⼟玛瑙围棋⼀事,已经过去⼋年之久,竟⼀直堙没⽆闻。

由于当时参与办案的⼈员中没有⼈懂得围棋,不了解此事在围棋史研究上的重⼤价值,故⼀直未向外界披露。

最近⼀个偶然的机会,笔者听说此事,遂以⾩新市围棋协会主席名义同有关部门联系,并会同⾩新市围棋协会副主席张⽑代、秘书长罗季雄等前往⾩新蒙古族⾃治县公安局及知⾜⼭乡罗匠沟,进⾏调查核实。

浅谈制约阜新玛瑙行业发展的因素

浅谈制约阜新玛瑙行业发展的因素

行业市场文 曹 辉浅谈制约阜新玛瑙行业发展的因素玛瑙作为阜新市得天独厚的稀有资源,多年来的飞速发展有目共睹。

2016年阜新还被世界手工艺理事会评选为“世界玛瑙之都”,真正成了外界了解阜新的名片。

但近几年阜新玛瑙也遇到了产业发展的困难时期,多种因素的影响下玛瑙企业销售遇冷、产品滞销,这使得每一个关心玛瑙发展的人都一筹莫展。

俗话说“穷则思变”,在这个关键时期我们更应该冷静思考,砥砺前行。

随着电子商务经济的飞速发展,网络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冲击开始显现,阜新玛瑙企业所面临的竞争不再是区域性的,浙江的义乌、北京的宏桥、广州的荔湾、深圳的东埔、河南的南阳等几个大型市场都开始涉足玛瑙制品,这使得阜新原有的价格优势趋于弱化,成品质量也难以抗衡。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用自身的优势去寻找突破口,发挥自身长处,用雕刻细致、包装精致、设计新颖、文化丰富的产品印证世界玛瑙之都的实力。

阜新玛瑙还保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在几代玉雕手艺人的努力下,阜新的玛瑙制品受到业界认同,不仅精品云集,而且高手辈出,这正是阜新多年注重雕刻人才培养的体现,也是阜新异于其他市场的独特优势。

所以,我认为更好的产品才是阜新打开局面的硬实力,只有市场才是检验企业好坏的试金石。

好的产品会得到市场的良性反馈,才能助力企业效益提升,才能反作用于行业良性发展。

当年最早一批玛瑙手艺人正是凭借着超前的设计理念、精美的雕刻工艺受到市场的关注,虽然现在影响的因素更加多变与复杂,但核心并没有变,只有握住设计和工艺的利器才能再次披荆斩棘。

依据本人多年来的从业经验,认为制约阜新玛瑙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为以下三点:1.原料交易局限性限制行业发展原料是一件作品的根本,一块好的原料可以让雕刻事半功倍。

阜新现在所用的原料大多依赖进口,往往需要通过两到三个中间商才能运到阜新本地,不仅原料质量层层递减,而且这当中增加的成本都需要最终的雕刻企业买单。

雕刻界里流传一句话:“卖石头挣钱,挣钱了买石头,最后钱没剩下,剩下满地石头。

阜新玛瑙雕刻工艺

阜新玛瑙雕刻工艺

阜新玛瑙雕刻工艺【摘要】中国的玛瑙玉器有着悠久的历史。

在古代,人们用玉来代表高贵、高雅和纯洁,赋予玉丰实的文化内涵。

阜新是中国四大玛瑙产地之一。

阜新地区玛瑙开采、加工及使用,距今已有8000年的历史。

玛瑙雕可分为:人物、动物、花卉、山水、“素活”五大类。

阜新玛瑙雕刻工艺门类齐全,尤以“素活”工艺最为突出,在同行业中处领先地位。

李洪斌是阜新玛瑙雕的代表性人物,也是阜新唯一的玛瑙素活大师。

【关键字】阜新琢玉鼻祖“素活”工艺李洪斌【引言】玉器,在中国光辉的历史文化中,是一颗灿烂的明星,在世界艺术的百花园中,亦独树一帜,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玉雕艺术是中国传统手工艺中延续时间最悠久的一种,据史料记载,已有七千年以上的历史,各个时代的玉器反映出各个朝代政治思想、艺术风格,也反映出人与人的相互关系和社会地位。

每件产品均有其特色的环境,玉的器型纹饰都有其特定的文化内涵。

玛瑙是玉的一种,自古被视为美丽、幸福、吉祥、富贵的象征,因其兼具瑰丽、坚硬、稀有三大特征,从而荣膺"玉石"桂冠。

常言道:“千种玛瑙万种玉”。

玛瑙雕刻工艺巧夺天功极具欣赏价值;玛瑙有“玉黄金”的美称,具有收藏、保值、增值作用;玛瑙被视为美丽、幸福、吉祥、富贵的象征;玛瑙可以开发研制适应时代发展的各种艺术品。

【正文】一、玛瑙的传承中国的玛瑙玉器有着悠久的历史。

在古代,人们用玉来代表高贵、高雅和纯洁,赋予玉丰实的文化内涵。

玉制品常常被达官贵人和文人墨客作为相互馈赠的重要物品,玛瑙寓意美丽、幸福、吉祥、富贵,成为财富和身份、权利、地位的象征。

玛瑙也是玉的一种,玛瑙又被称为佛家“七宝”之一,与珍珠、翡翠齐名。

玛瑙色泽极为丰富,纹带花纹千变万化,无奇不有,用这样的玛瑙制成的素活,可称为俏色素活,比起新疆玉、岫玉、南阳玉等玉料制成的素活更具儿特的艺术魅力,放射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阜新是中国四大玛瑙产地之一。

阜新地区玛瑙开采、加工及使用,距今已有8000年的历史。

参观阜新玛瑙体会

参观阜新玛瑙体会

参观阜新玛瑙体会
摘要:
1.阜新玛瑙的简介
2.阜新玛瑙的特点
3.阜新玛瑙的参观体验
4.阜新玛瑙的文化价值
5.阜新玛瑙的市场前景
正文:
阜新玛瑙,是我国辽宁省阜新市特产,被誉为“宝石中的皇后”。

玛瑙是一种由二氧化硅组成的矿物,通常呈现出环带状、层状、斑驳状等形态。

玛瑙具有色彩丰富、纹理清晰、光泽度高等特点,被广泛用于珠宝首饰、工艺品等领域。

阜新玛瑙以其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内涵,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参观。

其特点主要体现在色彩的多样性和纹理的独特性。

色彩上,阜新玛瑙不仅有红、黄、蓝、绿等单色玛瑙,还有各种颜色相互交织的复合色玛瑙。

纹理上,阜新玛瑙呈现出各种自然景观、动植物形态,栩栩如生,令人叹为观止。

参观阜新玛瑙,不仅可以欣赏到它的天然之美,还可以了解到它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玛瑙在我国的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玛瑙饰品的出现。

阜新玛瑙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中华文明的一部分,见证了我国历史的变迁。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阜新玛瑙的市场前景也越来越广阔。

如今,阜新玛瑙已经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成为国际珠宝市场的新宠。

我们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阜新玛瑙将会在世界各地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
芒。

总的来说,阜新玛瑙是一种集美丽、神秘、文化、价值于一身的宝石。

玛瑙——在阜新传承了8000年,获得“世界玛瑙之都”的美名

玛瑙——在阜新传承了8000年,获得“世界玛瑙之都”的美名

玛瑙——在阜新传承了8000年,获得“世界玛瑙之都”的美名在有证可查的8000年玛瑙文化长河中,阜新创造了多项第一。

阜新的玛瑙资源储量全国最多。

2004年,第十二届国际矿山测量大会在阜新举行,权成专家测算后宣布:阜新玛瑙资源储量占全国总量的50%以上。

阜新是全国最大的玛瑙交易中心和集散地,拥有三大玛瑙专业展馆和五大玛瑙专业市场,每天都吸引着全国各地的客商来阜选购。

全国各旅游景点的玛瑙工艺品60%来自于阜新阜新的玛瑙大师人数最多。

阜新有1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2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9位中国玉石雕刻大师,有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有2位行业优秀专家,有158位省级以上玉雕大师。

在这诸多的中国之“最”面前,阜新赢得了“世界玛瑙之都”的美誉,放射着晶莹之光。

阜新玛瑙,从8000年前的远古走来,走过了辽代、清代和上世纪七十年代三个历史兴盛时期。

8000年的琢玉史让阜新玛瑙映射出七彩霞光,呈现出独具特色的文化色彩。

在宝玉石这个大家族中,玛瑙属于中档宝玉石,受到全世界人们的喜爱。

公元前4000年左右,埃及沙美里亚人就用玛瑙制作成一个形似斧头的工艺品,现存于美国纽约历史博物馆中。

许多国家把缠丝玛瑙作为“八月诞生石”,西方人认为,佩戴它象征夫妻和睦、恩爱、幸福,被誉为“幸福之石”。

在中国,玛瑙与金、银、琉璃、珊瑚、琥珀、珍珠并称为佛家“七宝”。

历代文人墨客为它写诗做赋。

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明确记载了玛瑙的药用价值,称它对调节神经、加强记忆力、改善睡眠、维持兴旺的精神具有卓著的功能。

因此民间有着“人养玉,玉养人”的说法。

千百年来,皇室贵族都将它作为宫廷贡品而备受推崇。

相传,清朝乾隆皇帝的朝珠就是由阜新玛瑙制成。

阜新玛瑙,历史悠久。

早在8000年前,阜新的查海先民发展成中国北方的“第一代农人”,他们创造了“世界第一玉”与“中华第一龙”,将红山文化向前推进了3000年,阜新因而有了“玉龙故乡”的美誉。

在查海遗址中,出土的上百件玛瑙刮削器告诉我们,8000年前的查海人就已懂得依靠玛瑙的硬度来制作生产生活工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来“中国玛瑙第一乡”创业的黑山人-阜新玛瑙大师李铁光宁国双2006年11月26日,本是公历的玛瑙集日。

从早晨开始,十家子玛瑙城就被一片车水马龙的热闹景象包围了:南来北往的,语声喧杂;大包小裹的,各显神通……
忽然,一阵阵鞭炮声在湛蓝的天空里炸响,人们开始驻足观望,同时也把远处爱凑热闹的人们吸引过来——从锦州落户于此的醉石堂玉雕厂开业了,由阜新市人大副主任潘志旻揭匾。

在玛瑙城的西侧,一个干净整洁的店面门脸上悬挂一巨大的牌匾,上面有原辽宁省副省长林声的亲笔题词:醉石堂。

醉石堂玉雕厂始建于2000年,是锦州地区颇具实力和影响的一家玛瑙加工企业。

这次落户十家子,该企业的想法是走进“玛瑙之都”,展示企业风采。

同时也是为了进一步发挥人才优势,促进十家子玛瑙加工的整体水平提升。

几年来,醉石堂能迅速崛起,关键在两个人物,一个是设计师李铁光先生,他是全省玛瑙界屈指可数的几位特级玉雕大师之一,也是辽宁省特级玉石雕刻大师和辽宁省工艺美术大师,在玛瑙界享有广泛盛誉。

其许多玛瑙雕刻作品曾在全国“天工奖”及省“玉玦杯”等大赛中荣获大奖。

另外,十家子镇还特别聘请李铁光先生为十家子镇农民科技学校玛瑙雕刻培训班的兼职教师。

另一个关键人物就是厂长宁国双。

宁国双,1964年出生在辽宁省黑山县六合村。

他能走上玛瑙路,那可真费了一番周折,说百折不挠地走出来的也许有些夸大,但他的“蜿
蜒曲折”的过程也颇具一份传奇色彩。

八岁那年,小国双就开始自己养活自己,用他的话讲就是:不吃老爸。

在现在的社会里,八岁的年纪正是孩童躺在母亲的怀里撒娇的年龄。

可那时由于家庭条件的状况影响以及他天生好强的个性,小国双就过早地介入了劳动生活。

当时,由于家附近的山上产玛瑙石,附近的人们都去捡玛瑙石来卖钱。

于是,细心的人们发现在捡玛瑙石的大军里出现了一个稚嫩的身影:大人捡大的,弱小的他捡小的……大的玛瑙石都几斤重,人家卖几块钱;小的才一两、半两重,他只能卖几毛钱。

散碎的玛瑙石积攒多了,小国双就在大人的陪同下坐火车来到十家子卖玛瑙石。

后来,小国双上学了,他仍旧是自己供自己念书:春天挖野菜,夏天割草喂家禽,秋天捞庄稼,冬天捡粪、领口粮……这样一年下来,他也能赚个三、四百元钱,其中卖玛瑙石一项就占三分之一。

虽然“不吃老爸”的日子过得很辛苦,可小国双也没耽误学习,他的学习成绩始终在班里名列前排。

上中学了,学校离家有3里地。

由于他没钱在外面买饭吃,就在中午跑着回家,吃口饭再跑回学校。

风雨无阻,从未迟到。

都说穷人家的孩子懂事早,小国双从小就知道过日子。

在他14岁的时候,有一天,在跑回家的路上他发现了一个破化肥袋子被人扔在道旁,就捡起来。

细心的他看到里面还有一点化肥,于是就用手小心翼翼地捧着,跑回自家的地里“苗”了四、五棵苞米苗儿。

在宁国双19岁的时候,他初中毕业后放弃了学业,家里安排他在一个工地学瓦匠。

可他只做了十四天半的力工,说啥也不干了:“任掏厕所去,也不干这玩意儿了。


这一年,宁国双开始琢磨着搞玛瑙,他想“倒腾”玛瑙石。

说起来话长,当地有一个“毛四爷”总去二道子村倒腾玛瑙石,宁国双的大哥就跟他在一起干。

在那段日子里,借大哥光儿的宁国双有事没事地就找“毛四爷”,开始了“偷艺”生涯:拿这个料问问从哪儿买的,什么价,将来卖什么价。

拿那块料问问缺点是什么,优点是什么……一来二去,感觉自己似乎也可以倒腾玛瑙石了,就和大哥及“毛四爷”商量,让他们带自己去做。

第一次,他买回来了一些玛瑙石,卖后赚了10元钱。

第二次,赚了15元钱。

第三次,宁国双胆儿大了起来,他自己骑自行车偷偷地去了二道子村。

那天,他花了13元钱买了一块玛瑙石,重4斤3两,青色。

可没想到却只卖了12元钱,赔1元钱。

宁国双上火了,看来自己倒腾玛瑙石还差些火候。

后来,生产队解体了。

宁国双就找上两名同学,一个叫毛文秀家里条件好,他拿150元钱,一个叫赵德海,他家有辆毛驴车,三个人合伙做起了玛瑙石生意。

这是宁国双的第四次倒腾玛瑙石。

这一次,宁国双可下狠了,他们从二道子村买回来一毛驴车玛瑙石。

人还没到家,消息却传了回来。

宁国双的大哥一听就急眼了:“这傻三(宁国双在家行三),太虎了,
我整这么多年玛瑙,也没敢一次就倒腾一车啊!”他骑上自行车就迎他们去了,在半道上把他们三个人给拦住了,劈头一句:“花多少钱?”“花35元钱。

”宁国双老实地回答说。

听到钱的数目,大哥松了一口气。

原来,宁国双买回来的都是“火石粉”,几分钱一斤,属于废料。

这种料回家得剥皮,能从里面挑出玛瑙小粒来,卖几毛钱一斤。

这一次,宁国双赚了415元钱。

对于倒腾玛瑙,他也悟出一个道理:做生意本儿小,就得从人家不注意的小地方着手,没准儿还能赚大钱。

1982年,宁国双在一个偶然的机遇中与十家子玛瑙世家——李氏家族结上了缘,经人介绍,他与李家的姑娘谈起了恋爱。

众所周知,在当地,李家是绝对的名门望族,等级观念较重,因此李家选婿是比较严格的。

然而也许是上天注定的姻缘,凭借个人的人格魅力,他逐渐走入了李家,并于次年成为李家的乘龙快婿。

结婚后,宁国双就携妻自己单过。

因考虑父母生活困难,个性刚强、独立的他不但没要筹办婚礼所剩的3000元钱,就连新婚妻子所带的嫁妆也留给了父母。

此时,用他的话说:“我连一双筷子都没拿……”赤手空拳,宁国双要为自己的小家打拼了。

没想到,第一年家里死了几头大牲畜,赔了三千多元。

尽管穷困依旧,可这也没把他难倒,他欲进军玛瑙业,开创自己的新征程。

于是,他筹集资金万余元承包了六合玉器厂,当时厂里有28吨料石,价值4200元。

1984年,承包齐齐哈尔玉器厂……
事业正顺,可逆风乍起。

1989年,全国的玛瑙行业陷入了低谷。

宁国双的玛瑙产业也受到了波及,他的工厂里积压了三十多万元的货,卖不出去。

此时,别的厂家早就开始低价出售产品了,可他抱着“大赔小赔都是赔,大赚小赚都是赚”的独特经营哲学,硬是把货物存了起来——他想赚大钱……四年后,令他失望的是,这些货物只是以3万元的价格出售——等了四年,赔了30万元,这就是他不愿意得到、也不想得到的结果,他饱尝了经济杠杆的苦果。

宁折不弯,是他的个性。

为了生活,也为了未来的玛瑙事业,他开始拆东墙补西墙地筹集资金,走其他的途径来赚取资金。

可老天对他真的很不公平,在现实面前,倔强的他不得不承受着一次次的失败:在黑山县英城子乡承包700亩地,一年内赔12万;养车赔了10万元;养草狸獭赔4万;养狗赔1万,养猪赔1万,养鸭子赔15万……赔,赔,赔,全是赔。

在宁国双28岁的时候,最高外债曾达六十余万元。

在他31岁的时候,果断出击,承包了六合沙厂。

苦心经营一年多,利润颇丰。

此时,尽管债墙高筑,他还是长长地松了口气。

从此,他的事业有了转机……
后来,宁国双又开始踏上了玛瑙经营路。

他从北京购进玛瑙原材料,销往十家子、新立屯等地。

2004年,与人合伙一次性投资135万元购进玛瑙原材料并销售。

这次,他赚了25万元。

2005年5月1日,对宁国双来说是很有纪念意义的日子。

因为,从这天起,他开始进军生产玛瑙雕刻件领域——在家乡六合村,宁国双建起了一个小家庭作坊。

由于刚开始只是对玛瑙雕件好奇,玩的意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