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检查实验报告doc

合集下载

人体血液样本实验报告

人体血液样本实验报告

人体血液样本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分析人体血液样本,了解血液成分及其功能,并掌握常见的血液检测方法和实验操作技巧。

实验材料:1. 人体血液样本:新鲜的全血样本或血浆样本。

2. 血液检测试剂盒:包括各种血液分析试剂、标准物质及试剂盒说明书。

3. 实验仪器:血液分析仪、显微镜、离心机、移液器、乳化器等。

实验步骤:1. 样本处理:a. 取新鲜的全血样本,并用抗凝剂如EDTA稀释,保持血液液态。

b. 如果使用血浆样本,需通过离心将血液离心分离得到血浆。

c. 记录每个样本的相关信息,例如采样时间、采样者姓名、病人编号等。

2. 血液计数:a. 取适量的血液样本,将之加入血液计数仪中,进行全血球计数。

b. 按照血球计数仪的操作说明进行操作,获取各项指标的结果。

记录并分析相关数据。

3. 血红蛋白测定:a. 取一定体积的血液样本,将其加入血红蛋白测定仪中。

b. 按照血红蛋白测定仪的操作说明进行操作,计算出血红蛋白浓度。

4. 血液凝固功能测定:a. 取部分血液样本,将其置于理化仪器中,进行凝固功能测定。

b. 使用试剂按要求进行处理,并根据仪器的计算方法,得出凝固时间等结果。

5. 血液显微镜检查:a. 取一小滴血液样本,用干净的玻片将其擦匀,制作血片。

b. 将血片放入显微镜的载玻片上,用低倍镜观察血液形态,并用高倍镜观察血液细胞变化。

6. 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a. 根据不同实验数据,分析血液中各种成分的含量或功能状态。

b. 比较实验结果与正常值的差异,评估病人的血液状况并提出相应建议。

实验注意事项:1. 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血液接触皮肤和黏膜,防止感染传播。

2. 严格按照实验仪器和试剂盒说明进行操作,保证操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3. 实验材料和设备的清洁与消毒要求严格。

4. 注意记录实验数据,保证实验结果的真实可靠。

5. 执行实验时要保持良好的实验室操作规范及技术标准。

实验结果与讨论:血液是人体最重要的生命循环系统之一,在体内起着运输氧气、营养物质、携带代谢废物、调节体温以及维持酸碱平衡等重要功能。

血液生理实验报告

血液生理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血液生理学实验实验日期:2023年X月X日实验地点:生理实验室实验人员:[姓名1]、[姓名2]、[姓名3]一、实验目的1. 了解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2. 掌握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和影响因素。

3. 学习使用显微镜观察血涂片,了解血细胞的形态和数量。

4. 熟悉血液生理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二、实验原理血液是人体内重要的液体组织,具有运输、防御、调节体温等功能。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其中血浆是血液的液体部分,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血液凝固是血液由流动状态转变为凝胶状态的过程,对于防止出血和维持血管完整性具有重要意义。

血液凝固过程分为内源性凝血和外源性凝血两个途径。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家兔血液- 肝素- 草酸钾- 石蜡油- 生理盐水- 羊肺悬液- 血细胞计数板- 显微镜- 吸管- 试管- 秒表2. 实验仪器:- 动物解剖台- 颈动脉夹- 动脉插管- 恒温水浴- 计时器四、实验方法1. 血涂片的制作与观察:- 从家兔颈动脉抽取血液。

- 将血液滴在载玻片上,用推片将血液均匀展开。

- 将制作好的血涂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形态和数量。

2. 血液凝固实验:- 将肝素、草酸钾、石蜡油、生理盐水和羊肺悬液分别加入不同的试管中。

- 将家兔血液加入试管中,观察血液凝固的时间。

- 记录不同条件下血液凝固的时间,分析影响因素。

3. 血细胞计数:- 使用血细胞计数板和显微镜对血涂片进行计数,计算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

五、实验结果1. 血涂片观察结果:- 红细胞:呈双凹圆盘状,无细胞核。

- 白细胞:体积较大,有细胞核。

- 血小板:体积较小,无细胞核。

2. 血液凝固实验结果:- 肝素、草酸钾、石蜡油和生理盐水条件下,血液凝固时间较长。

- 羊肺悬液条件下,血液凝固时间较短。

3. 血细胞计数结果:- 红细胞计数:[数值]个/μl- 白细胞计数:[数值]个/μl- 血小板计数:[数值]个/μl六、实验讨论1. 血液凝固是人体重要的生理过程,对于防止出血和维持血管完整性具有重要意义。

血液分析实验报告册(3篇)

血液分析实验报告册(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血液的基本组成和功能;2. 掌握血液分析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 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血细胞形态;4.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思维。

二、实验原理血液是人体循环系统中的一种液体组织,主要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血浆是血液中的液体部分,主要由水、电解质、蛋白质等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血液分析实验主要通过对血液的检测,了解人体的健康状况。

三、实验材料1. 血液样本:新鲜人血、动物血等;2. 实验器材:显微镜、血细胞计数板、载玻片、盖玻片、滴管、染色液、吸水纸等;3. 试剂:瑞氏染液、生理盐水、抗凝剂等。

四、实验方法1. 血涂片制作:取血液样本,加入抗凝剂,充分混匀后,用滴管吸取少量血液滴于载玻片上,用另一载玻片轻轻刮过血液,制成血涂片;2. 血细胞计数:将血涂片置于显微镜下,使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计数,计算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3. 血细胞形态观察:将血涂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形态、大小、染色特性等;4. 血液凝固实验:取血液样本,加入凝固剂,观察血液凝固过程及凝固时间。

五、实验步骤1. 血涂片制作:取新鲜人血或动物血,加入抗凝剂,混匀后滴于载玻片上,用另一载玻片刮过血液,制成血涂片;2. 血细胞计数:将血涂片置于显微镜下,使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计数,计算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3. 血细胞形态观察:将血涂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形态、大小、染色特性等;4. 血液凝固实验:取血液样本,加入凝固剂,观察血液凝固过程及凝固时间;5. 数据记录与分析:将实验数据记录于实验报告册,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血细胞计数结果:- 红细胞计数:X个/μl;- 白细胞计数:Y个/μl;- 血小板计数:Z个/μl;2. 血细胞形态观察结果:- 红细胞:正常;- 白细胞:正常;- 血小板:正常;3. 血液凝固实验结果:- 凝固时间:X分钟;- 凝固过程:血液由液体变为凝胶状。

医学检验导论实验报告

医学检验导论实验报告

医学检验导论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标题:人体血液常规检查实验摘要:本实验旨在通过对人体血液的常规检验,了解血液检测的原理和方法,并熟悉常见的血液检验指标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通过实验操作和分析,加深对血液检验的理解和应用。

材料与方法:1. 实验仪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

2. 实验样品:受试者血液样本。

3. 实验步骤:3.1 准备实验样品:收集受试者的静脉血样品。

3.2 检测血液指标:将样品注入全自动血液分析仪中,按照仪器的操作指南进行检测。

3.3 数据记录与分析:记录仪器上显示的各项检测指标,并与正常参考范围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与讨论:在本实验中,我们检测了血液的常见指标,包括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

并将所得结果与正常参考范围进行对比分析。

红细胞计数是衡量红细胞数量的指标,其正常范围为男性4.5~6.5×10^12/L,女性4.0~5.5×10^12/L。

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重要成分,对体内输送氧气具有重要作用,其正常范围为男性130~175g/L,女性120~160g/L。

白细胞计数是衡量白细胞数量的指标,其正常范围为4~10×10^9/L。

血小板计数是衡量血小板数量的指标,其正常范围为100~300×10^9/L。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初步判断受试者的血液指标是否在正常范围内。

若超出正常范围,则需要进一步分析和检测,以确定是否存在疾病。

血液常规检查是诊断和监测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对血液的分析,可以掌握患者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和诊断许多疾病。

血红蛋白浓度异常常见于贫血等疾病,红细胞计数异常可能与红细胞生成障碍或破坏增加相关。

白细胞计数异常常见于感染、炎症等疾病,而血小板计数异常则可能与出血或凝血障碍相关。

血液检验不仅可以用于疾病诊断,还可以用于评估治疗效果和监测疾病进展。

例如,在癌症治疗期间,白细胞计数可以用于评估化疗的副作用和监测疾病进展。

血液检查实验报告内容

血液检查实验报告内容

血液检查实验报告内容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血液检查,了解个体的健康状况,包括血细胞计数、血型鉴定、血红蛋白含量等指标,为医生提供诊断依据,进一步评估个体的身体健康状况。

实验方法1. 采集血液样本:在实验开始前,将实验者的上臂用酒精进行消毒,然后使用一次性采血针从静脉采集适量的血液样本。

2. 统计血细胞计数:将血液样本放入自动血细胞计数仪中,根据仪器的操作步骤设置相应参数,进行血细胞计数实验。

3. 进行血型鉴定:将血液样本加入抗血清试剂中,根据反应结果判断血型。

4. 测定血红蛋白含量:运用化学方法,将血液样本加入含有碱性溶液和还原试剂的试管中,通过比色法得出血红蛋白含量。

实验结果1. 血细胞计数:指标值单位-红细胞计数4.5 10^12/L白细胞计数6.0 10^9/L血小板计数250 10^9/L血红蛋白120 g/L红细胞比容40 %2. 血型鉴定:实验结果显示为AB型。

3. 血红蛋白含量:实验结果显示为120g/L。

实验讨论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对个体的健康状况做一些初步的评价和推断。

首先,在血细胞计数方面,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在正常范围。

这表明实验者的造血功能正常,免疫功能正常,血液凝固功能正常。

其次,血红蛋白含量的正常范围为120-160g/L,实验结果显示为120g/L,处于正常范围的下限。

这表明实验者的贫血程度较轻微。

贫血可能与饮食不均衡、营养摄入不足、长期失血等因素有关,建议实验者增加富含铁、维生素B12和叶酸等的食物摄入,同时避免大量出血。

最后,根据血型鉴定,实验者为AB型血。

AB型血的个体在捐献血液和输血时较为特殊,只能与AB型血进行输血,但可以将血液捐献给所有血型的人。

因此,实验者在面临输血和血液捐献时需注意与医生或者血站的沟通。

实验结论通过血液检查,初步评估了实验者的健康状况,发现实验者存在轻微的贫血情况。

建议实验者调整饮食结构,增加富含铁、维生素B12和叶酸等的食物摄入,注意避免大量出血。

血液实验报告结论

血液实验报告结论

实验名称:血液常规检查实验目的:通过血液常规检查,了解受试者的血液状况,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等指标,评估其健康状况。

实验时间:2023年X月X日实验对象:XXX(受试者姓名)一、实验材料1. 采血管:EDTA抗凝管2. 血液分析仪:全自动血液分析仪3. 试剂:红细胞计数试剂、白细胞计数试剂、血红蛋白试剂、血小板计数试剂4. 仪器:离心机、显微镜二、实验方法1. 采集受试者静脉血2ml,置于EDTA抗凝管中。

2. 将采集的血液样本在室温下静置30分钟,待血液凝固。

3. 将血液样本离心,分离出血清和红细胞。

4. 将血清和红细胞分别进行血液分析仪检测。

5. 根据检测结果,分析受试者的血液状况。

三、实验结果1. 红细胞计数(RBC):4.5×10^12/L2. 白细胞计数(WBC):6.0×10^9/L3. 血红蛋白(HGB):140g/L4. 血小板计数(PLT):200×10^9/L四、实验结论1. 红细胞计数(RBC):受试者的红细胞计数在正常范围内,说明其红细胞生成和破坏处于平衡状态。

2. 白细胞计数(WBC):受试者的白细胞计数在正常范围内,说明其免疫系统功能正常,无感染迹象。

3. 血红蛋白(HGB):受试者的血红蛋白水平在正常范围内,说明其携氧能力正常。

4. 血小板计数(PLT):受试者的血小板计数在正常范围内,说明其凝血功能正常。

5. 结合以上各项指标,受试者的血液状况良好,无明显的血液系统疾病。

五、实验讨论1. 红细胞计数:受试者的红细胞计数在正常范围内,说明其体内红细胞生成和破坏处于平衡状态。

红细胞负责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对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2. 白细胞计数:受试者的白细胞计数在正常范围内,说明其免疫系统功能正常。

白细胞具有吞噬、杀灭病原体的作用,是人体抵御感染的重要防线。

3. 血红蛋白:受试者的血红蛋白水平在正常范围内,说明其携氧能力正常。

血液成分实验实验报告

血液成分实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血液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2. 掌握血液分离、观察和检测的方法。

3. 分析血液中主要成分的分布和作用。

二、实验原理血液是人体内循环的重要介质,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血浆是血液中的液体部分,主要由水、电解质、蛋白质、激素等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本实验通过观察血液的分离和检测,了解血液成分的分布和作用。

三、实验材料1. 材料:新鲜人血、抗凝剂、试管、移液管、离心机、显微镜、血细胞计数板、计数器、载玻片、盖玻片、滴管、生理盐水、蒸馏水等。

2. 试剂:生理盐水、蒸馏水、瑞氏染液、缓冲液等。

四、实验方法1. 血液分离:将新鲜人血加入抗凝剂,轻轻混匀,静置一段时间,待血液自然分层后,取上层血浆和下层血细胞。

2. 血细胞观察:将血细胞涂片,用瑞氏染液染色,显微镜下观察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形态和分布。

3. 血细胞计数:使用血细胞计数板和计数器,分别计数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数量。

4. 血浆检测:使用滴管取少量血浆,加入相应试剂,观察血浆的色泽、透明度等特征。

五、实验结果1. 血液分离:血液自然分层后,上层为血浆,下层为血细胞。

2. 血细胞观察:显微镜下可见红细胞呈双凹圆盘状,白细胞呈球形,血小板呈不规则形状。

3. 血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约为4.5-5.5×10^12/L,白细胞计数约为4-10×10^9/L,血小板计数约为100-300×10^9/L。

4. 血浆检测:血浆呈淡黄色,透明度良好。

六、实验分析1. 血液成分分析:血液主要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血浆负责运输营养物质、氧气、二氧化碳、激素等,维持体内环境稳定;血细胞负责免疫、凝血、运输等功能。

2. 血细胞形态分析:红细胞呈双凹圆盘状,有利于通过毛细血管;白细胞呈球形,具有吞噬和抵御病原微生物的作用;血小板呈不规则形状,参与凝血过程。

3. 血浆特征分析:血浆呈淡黄色,说明其中含有胆红素等物质;透明度良好,说明血浆中悬浮物较少。

血液系统观察实验报告

血液系统观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2. 掌握血涂片制作和显微镜观察方法。

3. 观察血液中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形态和数量,了解其生理和病理变化。

二、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人静脉血、生理盐水、染色液、载玻片、盖玻片、吸管、显微镜、血细胞计数板等。

2. 仪器:显微镜、天平、计时器、计数板、离心机等。

三、实验方法1. 血涂片制作:(1)用吸管吸取少量静脉血,滴于载玻片上。

(2)用另一载玻片轻轻刮过血液,制成均匀的薄层。

(3)将盖玻片覆盖在血涂片上,用镊子轻轻压平,避免气泡产生。

(4)将血涂片放入染色液中染色,待染色充分后取出。

2. 显微镜观察:(1)将染色后的血涂片放置在显微镜载物台上。

(2)使用低倍镜和油镜观察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形态和数量。

(3)记录观察结果。

3. 血细胞计数:(1)将血涂片放置在计数板上。

(2)使用显微镜观察计数区域内的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数量。

(3)计算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红细胞:(1)形态:呈双凹圆盘状,无细胞核。

(2)数量:在正常范围内,约为(4.0-5.5)×10^12/L。

2. 白细胞:(1)形态:分为粒细胞和淋巴细胞。

(2)数量:在正常范围内,约为(4.0-10.0)×10^9/L。

3. 血小板:(1)形态:呈圆形或不规则形,无细胞核。

(2)数量:在正常范围内,约为(100-300)×10^9/L。

通过观察,发现实验者的血液系统处于正常状态,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数量均在正常范围内。

五、实验讨论1. 实验过程中,血涂片制作要均匀,避免气泡产生,以保证观察结果的准确性。

2. 显微镜观察时,要使用合适的倍数,以便观察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形态和数量。

3. 实验结果表明,血液系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系统,红细胞负责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白细胞负责防御感染,血小板负责止血和凝血。

六、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观察血液系统,了解了血液的组成和功能,掌握了血涂片制作和显微镜观察方法,对血液生理和病理变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液检查实验报告篇一:血型测定实验报告血型测定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学习ABO型血的鉴定原理和方法。

观察红细胞凝集现象,了解抗原抗体反应。

二、实验原理:血型就是红细胞膜上特异抗原的类型。

在ABO血型系统中,红细胞膜上抗原分A和B两种抗原,而血清抗体分抗A 和抗B两种抗体。

A抗原加抗A抗体或B抗原加抗B抗体,则产生凝集现象。

血型鉴定是将受试者的红细胞加入标准A 型血清(含有抗B抗体)与标准B型血清(含有抗A抗体)中,观察有无凝集现象,从而测知受试者红细胞膜上有无A 或/和B抗原。

在ABO血型系统,根据红细胞膜上是否含A、B抗原而分为A、B、AB、O四型。

(见表4-3-1-1)三消毒采血针;载玻片;消毒棉签;抗A、抗B血型定型试剂;75%乙醇;受检者血液四、实验步骤(1)取双凹玻片一块,用干净纱布轻拭使之洁净,在玻片两端用腊笔标明A及B,并分别各滴入A及B标准血清一滴。

(2)细胞悬液制备从指尖或耳垂取血一滴,加入含1ml 生理盐水的小试管内,混匀,即得约5%红细胞悬液。

采血时应注意先用75%酒精消毒指尖或耳垂。

(3)用滴管吸取红细胞悬液,分别各滴一滴于玻片两端的血清上,注意勿使滴管与血清相接触。

(4)竹签两头分别混合,搅匀。

(5) 10~30min后观察结果。

如有凝集反应可见到呈红色点状或小片状凝集块浮起。

先用肉眼看有无凝集现象,肉眼不易分辨时,则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如有凝集反应,可见红细胞聚集成团。

(6)判断血型根据被试者红细胞是否被A,B型标准血清所凝集,判断其血型。

五、实验结果:我们组本次实验中,载玻片1左边为抗B型定型试剂,呈淡红色,未发生凝聚;右边为抗A型定型试剂,血液在试剂中凝结,试剂较清亮。

该受试者1血型为A。

载玻片2左右边的试剂内的血液皆不出现凝结现象,受试者2为O型血。

六、实验讨论:1.实验中要分清牙签,不要用一牙签一端同时在抗A血清和抗B血清中搅拌,以免造成抗体试剂不纯。

2.实验中我们组发现15分钟后没有出现血凝现象,可用牙签轻轻搅拌一会儿,有些载玻片上就不现了血块,但有些经搅拌后仍不出现血凝现象,表示确实不含相应的抗原。

篇二:血糖的测定实验报告血糖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掌握测定血糖含量的原理和方法;2.掌握离心机和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1.动物血液中的糖主要是葡萄糖。

正常情况下,动物血糖浓度相对恒定,健康家兔的血糖水平为0.80~0.120mg/ml。

2.葡萄糖是一种多羟基的醛类,其醛基具有还原性。

当其与碱性铜混合加热后,醛基氧化成羧基,并生成红黄色的Cu2O沉淀。

Cu2O又可使磷钼酸还原生成钼蓝,使溶液呈蓝色,蓝色深度与微米中葡萄糖浓度成正比,无蛋白质滤液与葡萄糖标准液进行分光光度,测定出葡萄糖含量。

三、试剂与器材碱性铜试剂,磷钼酸试剂,葡萄糖标准应用液,1:4磷钼酸稀释液,无蛋白质滤液分光光度计,恒温水浴锅,刻度吸管,玻璃漏斗,锥形瓶,血糖管,试管四、实验步骤取4支血糖管篇三:诊断学实验报告实验诊断学实验报告红细胞计数试验实验目的:通过红细胞计数实验1、掌握红细胞计数方原理、方法及注意事项。

2、掌握血细胞计数板的结构试验器材:血细胞计数板、显微镜、盖玻片、试管、血红蛋白吸管、生理盐水实验原理:一定量的血液经一定量等渗性稀释液稀释后,充入血细胞计数池中显微镜下计数一定容积内的细胞,再换算成每升标本的细胞数报告。

操作步骤: 1、取红细胞稀释液2.0ml毫升,放入一小试管内。

2、用血红蛋白吸管吸血至l0ul处。

3、擦去管尖外部余血将血液迅速轻轻吹入盛有红细胞稀释液的试管内,上清液嗽洗吸管2-3次,立即摇匀。

4、将计数池与盖玻片用软布料擦净,将盖玻片覆盖于计数池上。

5、用吸管吸取混匀的红细胞悬液,充入计数池中。

6、待2—3分钟,让红细胞完全下沉后(转载自: 小草范文网:血液检查实验报告),将计数板平放在显微镜台上,用低倍镜观察,如红细胞分布均匀即可换高倍镜进行计数。

红细胞计数的区域:中心大方格中的5个中方格(正中一个和四角各一个)。

计数原则:数上不数下,数左不数右的计数原则即凡压在中方格边线(双线)上的红细胞,只计上侧与左侧线上的细胞,而压在下侧与右侧线上者不计入。

计算:红细胞数/l=5个中方格内红细胞数×5×10×201×106 或红细胞数/l=5个中方格内红细胞数÷100×1012 式中×5 5个中方格换算成1个大方格×10 1个大方格容积为0.1ul,换算成 1.0 ul。

×201 血液的稀释倍数×106 由u1换算成l数据处理: rbc: ×l0/l12参考值男:(4~5.5)×10/l12 女:(3.5~5)×10/l12 新生儿:(6~7)×10/l 12 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注意事项: 1、吸管、试管要注意清洁、干燥以防溶血,操作迅速避免血液凝固,如有血凝块应重新采血。

2充液前,红细胞复液要充分摇匀,红细胞悬液注入计数池内要求分布均匀,不可有气泡,亦不可有多余液体外溢。

3、中方格内红细胞分布应均匀,健康成人每中方格红细胞数约为80—100个,各中方格内之红细胞相近,如悬殊过大(超过10个细胞以上的)应重混匀再充填。

实验诊断学实验报告血红蛋白测定实验目的:通过血红蛋白测定1、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比色法原理及技术。

2、掌握红血红蛋白测定的原理、方法及注意事项。

试验仪器:试管、微量吸管、分光光度计实验原理:血红蛋白中的亚铁离子(fe2+)被高铁氰化钾氧化成高离子(fe3+),血红蛋白转化成高铁血红蛋白,高铁血红蛋白与氰离子(cn-)结合,生成稳定的氰化高铁血红蛋白。

用光电比色计在540nm波长比色。

从hicn参考液制作的标准曲线上读取血红蛋白克数。

操作步骤: 1、取试剂5毫升加入血液20ul混匀置5分钟2、用721光电比色仪,540nm波长,试剂为空白调0点比色,读取光密度,查标准曲线得结果。

计算:血红蛋白(g/l)=测定管吸光度×367.7 数据处理: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hb : g/l参考值男0.40~0.54l/l女: 0.37~0.48l/l儿童:0.35~0.49l/l新生儿:0.50~0.60l/l注意事项: 1、做血红蛋白测定,白细胞计数和分类计数,在采血时应先做血膜再做红细胞,然后做白细胞,血红蛋白检验,避免红细胞破坏。

篇二:实验诊断学实验报告(牡丹江医学院)实验诊断学试验操作报告目录一、红细胞计数试验二、血红蛋白测定三、白细胞计数四、白细胞分类计数五、尿比重六、尿沉渣定性检查七、尿蛋白检查磺基水杨酸法八、尿干化学分析九、尿葡萄糖定性检查(班氏法)十、 abo血型测定红细胞计数试验实验目的:通过红细胞计数实验1、掌握红细胞计数方原理、方法及注意事项。

2、掌握血细胞计数板的结构试验器材:血细胞计数板、显微镜、盖玻片、试管、血红蛋白吸管、生理盐水实验原理:一定量的血液经一定量等渗性稀释液稀释后,充入血细胞计数池中显微镜下计数一定容积内的细胞,再换算成每升标本的细胞数报告。

操作步骤:1、取红细胞稀释液2.0ml毫升,放入一小试管内。

2、用血红蛋白吸管吸血至l0ul处。

3、擦去管尖外部余血将血液迅速轻轻吹入盛有红细胞稀释液的试管内,上清液嗽洗吸管2-3次,立即摇匀。

4、将计数池与盖玻片用软布料擦净,将盖玻片覆盖于计数池上。

5、用吸管吸取混匀的红细胞悬液,充入计数池中。

6、待2—3分钟,让红细胞完全下沉后,将计数板平放在显微镜台上,用低倍镜观察,如红细胞分布均匀即可换高倍镜进行计数。

红细胞计数的区域:中心大方格中的5个中方格(正中一个和四角各一个)。

计数原则:数上不数下,数左不数右的计数原则即凡压在中方格边线(双线)上的红细胞,只计上侧与左侧线上的细胞,而压在下侧与右侧线上者不计入。

计算:红细胞数/l=5个中方格内红细胞数×5×10×201×106 或红细胞数/l=5个中方格内红细胞数÷100×1012 式中×5 5个中方格换算成1个大方格×101个大方格容积为0.1ul,换算成1.0 ul。

×201 血液的稀释倍数×106 由u1换算成l数据处理: rbc: ×l0/l12参考值男:(4~5.5)×10/l12女:(3.5~5)×10/l12新生儿:(6~7)×10/l 12 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注意事项: 1、吸管、试管要注意清洁、干燥以防溶血,操作迅速避免血液凝固,如有血凝块应重新采血。

2充液前,红细胞复液要充分摇匀,红细胞悬液注入计数池内要求分布均匀,不可有气泡,亦不可有多余液体外溢。

3、中方格内红细胞分布应均匀,健康成人每中方格红细胞数约为80—100个,各中方格内之红细胞相近,如悬殊过大(超过10个细胞以上的)应重混匀再充填。

血红蛋白测定实验目的:通过血红蛋白测定1、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比色法原理及技术。

2、掌握红血红蛋白测定的原理、方法及注意事项。

试验仪器:试管、微量吸管、分光光度计实验原理:血红蛋白中的亚铁离子(fe2+)被高铁氰化钾氧化成高离子(fe3+),血红蛋白转化成高铁血红蛋白,高铁血红蛋白与氰离子(cn-)结合,生成稳定的氰化高铁血红蛋白。

用光电比色计在540nm波长比色。

从hicn参考液制作的标准曲线上读取血红蛋白克数。

操作步骤: 1、取试剂5毫升加入血液20ul混匀置5分钟2、用721光电比色仪,540nm波长,试剂为空白调0点比色,读取光密度,查标准曲线得结果。

计算:血红蛋白(g/l)=测定管吸光度×367.7 数据处理: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hb : g/l 参考值男0.40~0.54l/l女: 0.37~0.48l/l儿童:0.35~0.49l/l新生儿:0.50~0.60l/l 注意事项: 1、做血红蛋白测定,白细胞计数和分类计数,在采血时应先做血膜再做红细胞,然后做白细胞,血红蛋白检验,避免红细胞破坏。

白细胞计数实验目的:掌握白细胞计数显微镜计数法原理及技术。

实验器材:显微镜、微量吸管、计数板、盖玻片、白细胞稀释液。

实验原理:用稀醋酸液将血液稀释并破坏红细胞,混匀后充入计数池中,于显微镜下计数一定体积内的白细胞数,经过换算求得每升血液内的白细胞数。

操作步骤: 1、取试管1支,加白细胞稀释液0.38ml。

2、用清洁干燥的微量吸管准确吸取末梢血20微升或抗凝血20微升。

3、擦去管尖外部余血、轻轻注入稀释液底部,再吸取上清液清洗3次,摇匀。

4、将计数板与盖玻片用软布擦净,将盖玻片覆盖于计数池上,再用微量吸管吸取悬液,充入计数池与盖玻片间的细缝隙中,静止2-3分钟,待白细胞下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