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评分标准一般检查

体格检查评分标准普通检查一、胸部检查1. 胸廓形态评估:观察胸廓是否对称,有无畸形或者肋骨突出等异常情况。
2. 呼吸运动评估:观察呼吸运动是否规则,有无呼吸难点或者异常呼吸音等症状。
3. 肺部听诊:用听诊器对两侧肺部进行听诊,评估呼吸音是否清晰、无杂音。
二、心脏检查1. 心脏听诊:用听诊器对心脏四个区域进行听诊,评估心脏的心音是否正常、无杂音。
2. 心率评估:观察心率是否规则,可通过触摸动脉搏动或者使用心率计进行测量。
3. 心律评估:观察心律是否规则,有无心律失常的表现。
三、腹部检查1. 腹部触诊:用手轻轻触摸腹部,评估腹部是否有压痛、包块或者肿胀等异常情况。
2. 腹部听诊:用听诊器对腹部进行听诊,评估肠鸣音是否正常、无异常音。
3. 肝脾触诊:用手轻轻触摸肝脾区域,评估肝脾是否有异常肿大。
四、四肢检查1. 上肢检查:观察上肢是否对称,有无肌肉萎缩、关节畸形或者活动受限等异常情况。
2. 下肢检查:观察下肢是否对称,有无水肿、关节畸形或者步态异常等症状。
3. 肢体力量评估:通过抓握力、屈伸力等测试,评估四肢的力量是否正常。
五、神经系统检查1. 意识评估: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包括清醒、嗜睡、昏迷等级别。
2. 神经系统检查:包括对患者的脑神经、感觉、运动、反射等方面进行评估,检查是否有异常表现。
六、皮肤检查1. 皮肤观察:观察皮肤的颜色、湿度、有无疮疖、溃疡、瘀斑等异常情况。
2. 黏膜观察:观察口腔、鼻腔、眼结膜等黏膜的颜色、湿度、有无破损或者炎症等异常情况。
七、其他检查根据需要,还可以进行其他特殊检查,如血压测量、体温测量、视力听力测试等。
以上是体格检查评分标准普通检查的内容要点,通过对胸部、心脏、腹部、四肢、神经系统和皮肤等方面的检查,可以全面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
在实际操作中,医务人员应严格按照标准程序进行检查,记录检查结果,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和诊断。
这样可以确保检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患者提供合理的医疗服务。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蜘蛛痣示意图及检查方法
七、面容与表情
1、急性面容: 2、慢性病容: 3、特殊面容 (1)贫血面容 (2)二尖瓣面容 (3)甲亢面容 (4)粘液性水肿面容 (5)肝病面容
(6)肾病面容 (7)肢端肥大症面容 (8)满月面容 (9)伤寒面容 (10)苦笑面容 (11)面具面容
(2)二尖瓣面容:
面色晦暗 双颊紫红 口唇发绀 常见于: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二尖瓣狭窄
八 水肿
九 瘢痕
十、皮下结节
注意大小、部位、硬度、活动度、有无压痛 风湿小结: 关节附近、圆形质硬、无压痛 欧式(Osler)小结:
指尖、足趾、大小鱼际处, 蓝色或粉红色, 有压痛, 见于感染性心内膜炎。
十一 毛发
第三节 淋 巴 结
正常淋巴结: 直径0.2-0.5cm 质软,表面光滑, 单个散在,无压痛 与毗邻组织无粘连 一般不易触及。
① 体温计水银柱未甩到35℃以下 ② 体温计未夹紧 ③ 体温计附近有冷热物体 ④ 测量前以热水涑口或以热毛巾擦拭腋窝
(二)呼吸(RESPIRATION)
正常人呼吸节律均匀、浅深适宜、平静呼吸 时
每分钟16~20次,呼吸与脉搏的比例为1:4 新生儿呼吸较快,每分钟约44次,随着年龄
增长而减少。 正常人在情绪激动、运动、进食、气温增高
第一节 全身状态检查
三、生命征: 是Βιβλιοθήκη 估生命活动质量的重要征象(一)体温 (二) 脉搏 (三)呼吸 (四)血压
(一)体温
1.体温测量与正常范围 (1)腋测法 正常范围为36-37℃ (2)口测法 正常范围为36.3-37.2℃ (3)肛测法 正常范围为36.5-37.7℃
2.体温的记录方法
3.体温测量中常见的误差
体格检查评分标准-一般检查

体格检查评分标准-一般检查标题:体格检查评分标准-一般检查引言概述:体格检查是医生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的重要步骤之一,通过一般检查可以初步了解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
本文将介绍体格检查评分标准中的一般检查内容及其评分标准。
一、外观检查1.1 仪表端庄:患者是否仪表端庄,精神状态是否良好。
1.2 体态协调:患者的体态是否协调,是否有明显的畸形或不正常姿势。
1.3 皮肤状况:检查患者的皮肤是否有异常色素沉着、疹子、瘀斑等。
二、一般情况检查2.1 意识状态:患者的意识状态是否清晰,反应是否迟钝。
2.2 精神状态:患者的精神状态是否正常,是否表现出异常情绪波动。
2.3 体温测量:测量患者的体温,是否存在发热或低热情况。
三、生命体征检查3.1 脉搏:测量患者的脉搏,包括心率、节律和强度。
3.2 呼吸: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和深度,是否有呼吸困难。
3.3 血压:测量患者的血压,包括收缩压和舒张压。
四、头颈部检查4.1 头部外观:检查患者头部的外观,是否有头皮疾病或外伤。
4.2 颈部活动度:检查患者颈部的活动度,是否有僵硬或疼痛。
4.3 淋巴结:触诊患者颈部淋巴结,是否有肿大或压痛。
五、胸部检查5.1 胸廓形态:观察患者胸廓的形态,是否对称和正常。
5.2 呼吸音:听取患者胸部呼吸音,是否清晰和对称。
5.3 心音:听取患者心音,包括心率和心音是否有异常。
结论:通过对患者进行一般检查,可以全面了解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为后续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医生在进行体格检查时应严格按照评分标准进行,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体格检查评分标准一般检查

体格检查评分标准普通检查体格检查是医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用于评估个体的身体状况。
在体格检查中,医生会根据一系列评分标准来评估患者的身体各个方面的健康状况。
以下是普通检查的体格检查评分标准的详细描述:一、普通情况评分标准(总分10分)1. 体重评分(2分):根据患者的身高、年龄和性别,评估其体重是否处于正常范围内。
体重正常得2分,偏轻或者偏重扣分。
2. 身高评分(2分):根据患者的年龄和性别,评估其身高是否处于正常范围内。
身高正常得2分,偏矮或者偏高扣分。
3. 体型评分(2分):根据患者的体重和身高,评估其体型是否匀称。
体型匀称得2分,不匀称扣分。
4. 体态评分(2分):根据患者的站立姿式和行走姿式,评估其体态是否正常。
体态正常得2分,不正常扣分。
5. 皮肤评分(2分):根据患者的皮肤颜色、弹性和湿润程度,评估其皮肤是否健康。
皮肤健康得2分,异常扣分。
二、头颈部评分标准(总分10分)1. 头颅评分(2分):根据患者头颅的大小、形状和对称性,评估其头颅是否正常。
头颅正常得2分,异常扣分。
2. 颜面评分(2分):根据患者的面部表情、面色和面部特征,评估其颜面是否正常。
颜面正常得2分,异常扣分。
3. 颈部评分(2分):根据患者的颈部活动度和颈部肌肉的紧张程度,评估其颈部是否正常。
颈部正常得2分,异常扣分。
4. 甲状腺评分(2分):根据患者的甲状腺大小、质地和活动度,评估其甲状腺是否正常。
甲状腺正常得2分,异常扣分。
5. 淋巴结评分(2分):根据患者的颈部淋巴结是否肿大和触痛,评估其淋巴结是否正常。
淋巴结正常得2分,异常扣分。
三、胸部评分标准(总分10分)1. 胸廓评分(2分):根据患者胸廓的形状、对称性和呼吸运动,评估其胸廓是否正常。
胸廓正常得2分,异常扣分。
2. 乳房评分(2分):根据患者乳房的大小、形状和对称性,评估其乳房是否正常。
乳房正常得2分,异常扣分。
3. 肺部评分(2分):根据患者的呼吸音、呼吸节律和呼吸运动,评估其肺部是否正常。
临床体格检查

位,左右腋后线、肩胛线上下共4 点。
[2.0]
47.叩诊肺下界和肺下界移动范围。 沿左肩胛
线自上而下, 叩出平静呼吸时的肺下界。 嘱
被检者作深吸气后屏住呼吸, 迅速自上而下
叩至浊音区, 翻转板指, 在其中点作一标记。
再嘱其深呼气后屏气, 迅速自上而下叩出浊
音区,翻转板指, 再作标记,嘱被检者恢复
正常呼吸。用直尺测量两个标记间的距离。再
福建省人民医院急诊科
EMERGENCY TRAINING
26
液波震颤。左手掌轻贴被检者右侧腹壁, 右手指指腹部叩击左侧腹壁,必要时 请被检者或助手用右手掌尺侧缘压在 脐部腹正中线上,再叩击对侧腹壁。
[0.5]
振水音。左耳凑近被检者上腹部,冲击
触诊上腹部。
[0.5]
福建省人民医院急诊科
EMERGENCY TRAINING
尖瓣区听诊。
[5.0]
心包摩擦音。在胸骨左缘3、4肋间听诊。
[1.0]
福建省人民医院急诊科
EMERGENCY TRAINING
18
六、背部]
43.视诊皮肤。被检者坐起,两手抱膝,暴露背
部。
[0.5]
44.触诊胸廓扩张度。双拇指在第10肋水平,对
称性地把手掌放在背部两侧,两拇指间距约
2cm,两手向脊柱方向推挤,使皮肤松弛致双
手大拇指掌侧缘平行;然后嘱被检者作深呼吸
动作。
[1.0]
45.触诊语音震颤。两手掌置肩胛下区对称部位,
请被检者发“yi” 长音,然后两手交换,请
被检者以相等强度重复发“yi” 长音。
[1.0] 福建省人民医院急诊科
EMERGENCY TRAINING
19
体格检查评分标准一般检查

体格检查评分标准普通检查一、任务描述:本文将详细介绍体格检查评分标准的普通检查内容,包括检查项目、评分标准和参考数据。
通过本文,读者将了解到如何进行普通检查,并根据评分标准进行评分,以提供准确的体格检查结果。
二、检查项目:1. 身高测量:- 检查者应使用专业的身高测量仪器,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 受检者应站立直立,脚距与肩同宽,双脚平放在测量仪上。
- 测量结果应记录到最接近的0.1厘米。
2. 体重测量:- 检查者应使用准确的体重测量仪器,如电子体重秤。
- 受检者应脱鞋、脱袜,穿轻便衣物,站在体重秤上。
- 测量结果应记录到最接近的0.1公斤。
3. 血压测量:- 检查者应使用经过校准的血压计,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 受检者应坐在舒适的椅子上,双脚平放在地面上,胳膊放在桌子上,手心向上。
- 检查者应将血压计袖带绑在受检者的上臂上,调节至适当的紧度。
- 检查者应按照正常的测量程序进行测量,包括放气、充气和放气。
- 测量结果应记录为舒张压和收缩压,单位为毫米汞柱(mmHg)。
4. 心率测量:- 检查者应使用心率计或者手动计数法进行测量。
- 受检者应保持静息状态,不进行剧烈运动。
- 检查者应在受检者的脉搏点(如颈动脉或者腕动脉)进行测量。
- 测量结果应记录为每分钟的心率。
5. 呼吸频率测量:- 检查者应观察受检者的胸部或者腹部的运动,或者使用呼吸计进行测量。
- 受检者应保持正常呼吸状态,不进行深呼吸或者快速呼吸。
- 检查者应记录每分钟的呼吸频率。
6. 体温测量:- 检查者应使用准确的体温计进行测量。
- 受检者应将体温计放置在口腔下舌根部,保持闭口状态。
- 测量结果应记录到最接近的0.1摄氏度。
三、评分标准:根据普通检查的结果,可以根据以下评分标准进行评分:1. 身高评分:- 身高在正常范围内:得分10分。
- 身高超过正常范围:得分5分。
2. 体重评分:- 体重在正常范围内:得分10分。
- 体重超过正常范围:得分5分。
体格检查评分标准一般检查

体格检查评分标准一般检查一、任务描述:本任务旨在制定一套体格检查评分标准,用于一般检查环节,以确保体格检查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文本应详细描述体格检查的内容和评分标准,包括各项指标的定义、评分等级、评分标准的依据等。
二、体格检查内容:1. 体重测量:- 定义:使用体重秤测量被检查者的体重,单位为千克(kg)。
- 评分等级:- 优秀:体重在正常范围内(根据年龄、性别等因素确定)。
- 良好:体重略高或略低于正常范围。
- 一般:体重明显超过或低于正常范围。
2. 身高测量:- 定义:使用身高尺测量被检查者的身高,单位为厘米(cm)。
- 评分等级:- 优秀:身高在正常范围内(根据年龄、性别等因素确定)。
- 良好:身高略高或略低于正常范围。
- 一般:身高明显超过或低于正常范围。
3. 血压测量:- 定义:使用血压计测量被检查者的血压,包括收缩压和舒张压,单位为毫米汞柱(mmHg)。
- 评分等级:- 优秀:血压在正常范围内(根据年龄、性别等因素确定)。
- 良好:血压略高或略低于正常范围。
- 一般:血压明显超过或低于正常范围。
4. 心率测量:- 定义:使用心率计测量被检查者的心率,单位为次/分钟(bpm)。
- 评分等级:- 优秀:心率在正常范围内(根据年龄、性别等因素确定)。
- 良好:心率略高或略低于正常范围。
- 一般:心率明显超过或低于正常范围。
5. 视力检查:- 定义:使用视力表检查被检查者的视力,以确定其远视力和近视力。
- 评分等级:- 优秀:远视力和近视力均在正常范围内。
- 良好:远视力或近视力略高或略低于正常范围。
- 一般:远视力或近视力明显超过或低于正常范围。
6. 听力检查:- 定义:使用听力测试仪检查被检查者的听力,以确定其听力水平。
- 评分等级:- 优秀:听力在正常范围内。
- 良好:听力略高或略低于正常范围。
- 一般:听力明显超过或低于正常范围。
三、评分标准依据:1. 根据相关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确定各项体格检查指标的正常范围。
2、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一般检查一般检査包括:全身状态检查、皮肤和淋巴结检査。
全身状态包括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发育(身高、体重、头围)、体型、营养状况、意识状态、面容、体位、姿势、步态。
1、体温测量(8分)(7步骤)体温测量方法包括腋测法、口测法和肛测法,以腋测法最常考。
(1)测量方法(3分)①向被检者交代测量体温的目的,以取得配合。
②测量前让被检者安静环境中休息30分钟。
移走附近冷热物体。
③取出体温计,确认水银柱读数低于35℃。
若高于35℃,应甩到35℃以下。
④擦干腋窝,将体温计水银头端置于被检者腋窝顶部夹紧。
⑤上臂紧贴胸壁夹紧体温计,10分钟后读数。
⑥测量完毕,帮助被检者穿好衣袖。
⑦主动向考官报告测量结果:该被检者体温x℃,属于正常体温。
(1分)考生易犯错误①检査前、后无关爱意识。
②检査前体温计读数>35℃。
③未擦干腋窝。
④不会读数或读数错误。
(2)提问(2分)①何谓稽留热?常见于哪些疾病(1分)?答:稽留热是指患者体温维持在39~40℃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內体温波动范国不超过1℃(0.5分)。
常见于大叶性肺炎、斑疹伤寒及伤寒高热期(答出I项即可,0.5分)。
②指出Murphy征检查时胆囊点的位置及其阳性的临床意义(1分)。
答:Murphy征检查时,胆囊点在右锁骨中线与肋缘交界处或者右腹直肌外缘与肋缘交界处,阳性多见于急性胆囊炎。
(3)职业素质(2分)(4)记忆①体温正常值为36~37℃。
体温高于正常为发热。
②体温37.3~38℃为低热;38.1~39℃为中度发热;39.1-41℃为高热;41℃以上为超高热。
2、脉搏测量(6分)检査脉搏主要用触诊,可选择桡动脉、肱动脉、股动脉、颈动脉及足背动脉等。
考试时,一般选用桡动脉动脉进行测量。
在检査脉搏时应注意脉搏的脉率、节律、紧张度和动脉壁弹性、强弱及波形变化。
典型例题及评分标准【例2】体格检查考试项目:测脉捕(腕部)(须口述检查结果)。
(1)体格检查(2分)①检查手法、部位(1分)考生示、中、环指三指并拢,指腹置于被检者腕部桡动脉处,以适当压力触诊桡动脉搏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生命体征正常值:60~100次/分3.呼吸频率(R)(次/min):16~18次/分4.血压(BP)(mmHg ):正常血压收缩压<130mmHg、舒张压<85 mmHg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 mmHg二、一般情况1.发育与体型(1)判断成人发育正常的指标:胸围=1/2身高、两手距=身高坐高=下肢长度(2)体型:无力型(瘦长型)、超力型(矮胖型)、正力型(均称型)(3)发育异常:巨人症、侏儒症、呆小症、佝偻病2.营养状态:良好、中等、不良(1)身高和体重(2)BMI:体重/身高2→正常为15~223.意识状态意识障碍程度分为:①嗜睡:持续睡眠状态,能唤醒,很快又入睡②意识模糊:定向障碍(时间、颠倒、人物)③昏睡:熟睡状态,不易唤醒,醒时答话含糊或答非所问④昏迷:1)轻度昏迷: 无自主运动,对疼痛刺激有防御反射,角膜反射、瞳孔对光反射、吞咽反射、眼球运动等存在2)中度昏迷:对各种刺激均无反应,角膜反射减弱,瞳孔对光反射迟钝,眼球无转动,强烈刺激可能出现防御反射3)深昏迷:全身肌肉松弛,各种刺激全无反射⑤谵妄:意识模糊、定向力丧失、感觉错乱(幻觉,错觉)躁动不安,言语杂乱4.面容与表情,检查能否合作(1)急性病容:潮红、不安、呼吸急促(2)慢性病容:憔悴、灰暗或苍白、目光黯淡(3)贫血病容:苍白、无力(4)二尖瓣面容:面色晦暗、两颊紫红及口唇发绀(5)甲亢面容:面容惊愕、眼裂大、突眼、目光闪闪有神、不安烦躁易怒(6)粘液性水肿面容:面色苍白、浮肿、脸厚面宽、目光呆滞、反应迟钝、眉毛稀疏(7)满月脸:面如满月、皮肤发红、伴痤疮(8)肢端肥大症面容:头颅增大、面长颌大、眉弓及两颧隆起、唇舌肥厚、耳鼻增大5.体位:指患者在卧位时所处的状态(1)自主体位:身体活动自如,不受限制(2)被动体位:患者不能自己调整或变换身体的位置(3)强迫体位:为减轻痛苦,被迫采取某种体位,如强迫坐位(端坐呼吸)、强迫侧卧位、强迫仰卧位等三、皮肤及粘膜1.颜色:潮红、发绀(还原血红蛋白↑)、苍白、黄染、色素沉着2.弹性:正常:食指及拇指捏起手背内侧或上臂内侧的皮肤,松手后皮肤能很快平展减弱:松手后皮肤不能很快平展,见于严重脱水、长期消耗性疾病、老年人3.皮疹:(1)斑疹:不隆起皮面,只有颜色的改变(2)丘疹: 隆起皮面,且有颜色改变(3)斑丘疹:在斑疹的底盘上出现丘疹(4)荨麻疹:局部暂时性水肿性隆起(5)疱疹:局限性高起皮面的腔性皮损4.皮肤粘膜下出血瘀点:直径<2mm,压之退色紫癜:直径3~5mm瘀斑:直径>5mm 血肿:片状出血伴皮肤显著隆起5.蜘蛛痣:皮肤小动脉末端分枝性扩张所形成的血管痣,形似蜘蛛,雌激素↑6.水肿:(1)轻度水肿: 见于疏松组织如眼睑、胫前、踝部,指压后轻度凹陷(2)中度水肿: 全身水肿,指压下陷较深,平复缓慢(3)重度水肿: 全身明显水肿,皮肤发亮甚至有液体渗出或体腔积液四、淋巴结检查1.正常:很小不易触及,直径0.2~0.5cm,质软,表面光滑,无粘连,无压痛2.浅表淋巴结分组及引流范围3.检查顺序:耳前→耳后乳突区→枕骨下区→颌下→颏下→颈后三角→颈前三角→锁骨上窝→腋窝→滑车→腹股沟→腘窝4.检查内容(记录内容)及方法(1)部位 (2)大小 (3)数目 (4)硬度 (5)压痛(6)活动度 (7)红肿 (8)瘘管 (9)疤痕5.淋巴结肿大的意义:(1)局部肿大:非特异性淋巴结炎、淋巴结结核、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2)全身淋巴结肿大:急、慢性淋巴结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淋巴瘤、各种白血病、结缔组织疾病五、头部及其器官(1)眉毛:稀疏脱落、外1/3稀疏或脱落(2)眼睑:水肿、上眼睑下垂、眼裂增宽、睑内翻①睑内翻:见于沙眼②上睑下垂:1)双侧睑下垂:先天性上睑下垂、重症肌无力2)单侧上睑下垂:动眼神经麻痹(蛛网膜下腔出血、白喉、脑脓肿、脑炎等)③眼睑闭合障碍: 1)双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2)单侧:面神经麻痹④眼睑水肿:肾炎、慢性肝病、营养不良、贫血、血管神经性水肿(3)结膜:充血水肿、颗粒与滤泡、出血点、苍白(4)巩膜:黄疸、黄色色素(5)角膜:正常→透明异常→角膜云翳、白斑、溃疡(6)眼球:①突出:单侧→局部炎症或眶内占位性病变双侧→甲亢②眼球运动:上斜肌(滑车N)→外下方下斜肌(动眼N)→外上方③眼球震颤:双侧眼球发生有规律、快速来回运动,见于耳源性眩晕、小脑疾患和视力严重低下者④眼球下陷:双侧→严重水肿或老年人单侧→Horner综合征、眶尖骨折(7)瞳孔:交大副小①正常:1)直径3~4mm,圆形,两侧对称,等大2)对光反射:直间接对光反射存在3)调节反射、辐辏反射正常②异常:缩小、扩大、双侧大小不等(颅内病变:脑外伤、脑肿瘤)③定位诊断1)动眼神经核下性损伤:累及缩瞳核的纤维,引起瞳孔改变,症状常为单侧,早期刺激性病变时瞳孔缩小,光反射减弱或消失,进一步形成破坏性症状时,瞳孔散大,光反射消失,它常伴动眼神经麻痹2)交感神经病变:其通路中任何部位病变均可出现,表现为霍纳(Horner)综合征,病变侧瞳孔缩小,眼球凹陷,眼裂变小及半侧面部无汗3)脑干病变:当四叠体及顶盖前区病变时常出现双侧瞳孔散大,光反射消失,会聚运动障碍,在桥脑病变时出现双侧瞳孔变小,如针尖样4)对光反射的检查一侧视神经病变:出现同侧的直接光反射和间接光反射减弱或消失,对侧正常一侧动眼神经病变:出现同侧直接光反射减弱或消失,间接光反射正常,而对侧的直接光反射正常,间接光反射减弱或消失3.耳:(1)外耳:耳廓、外耳道(2)乳突:内腔与中耳道相连,乳突炎出现压痛(3)听力4.鼻:(1)外形(蛙鼻、鞍鼻)、鼻翼扇动、鼻出血(2)鼻腔:鼻中隔偏曲,鼻衄,鼻粘膜充血、肿胀、萎缩,分泌物(3)鼻窦压痛:上颌窦:左右颧部额窦:眼眶上缘内侧筛窦:鼻根部与眼内眦之间蝶窦:位置较深,不能在体表检查5.口腔:(1)口唇:颜色、口角溃疡、疱诊(2)口腔粘膜:出血、溃疡、色素沉着、麻诊粘膜斑、鹅口疮(3)牙齿:龋齿、缺牙、义牙(4)牙龈:出血、牙槽溢脓(慢性牙周炎、牙龈瘘管)、铅线(5)舌:干燥舌、舌体增大、地图舌等(6)咽和扁桃体①咽部:粘膜充血、肿胀、淋巴滤泡增生②扁桃体肿大I度:舌腭弓与咽腭弓之间 II度:超出咽腭弓III度:达咽后壁中线6.腮腺:位于耳屏、下颌角、颧弓所构成的三角区内,腮腺肿大见于急性腮腺炎、急性化脓性腮腺炎、腮腺肿瘤六、颈部检查1.颈静脉(1)正常:立位或坐位颈静脉不显露,平卧时可稍见充盈,充盈水平仅限于锁骨上缘至下颌角距离的下2/3以内(2)颈静脉充盈:30~45°的半卧时静脉充盈度超过正常水平,见于右心衰、心包积液、缩窄性心包炎、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3)颈静脉搏动:三尖瓣关闭不全2.颈动脉搏动:正常安静时不明显搏动增强:主动脉关闭不全、高血压、甲亢、严重贫血3.甲状腺:(1)甲状腺峡部:位于环状软骨下方第2至第4气管环前面(2)甲状腺肿大分度:一度:不能看出肿大但能触及者二度:能看见肿大又能触及,但在胸锁乳突肌以内三度:超过胸锁乳突肌外缘(3)甲状腺肿大的意义:甲亢、单纯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癌、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甲状旁腺腺癌4.气管(1)偏向健侧:胸腔积液、积气、纵隔肿瘤,单侧甲状腺肿大(2)偏向患侧:肺不张、肺硬化、胸膜粘连七、胸壁和胸廓检查1.胸部体表标志:(1)骨骼标志:胸骨上切迹、胸骨柄、胸骨角、腹上角、剑突、肋骨、肋间隙、肩胛骨、脊柱棘突、肋脊角(2)垂直线标志:前正中线、锁骨中线、胸骨线、胸骨旁线、腋前线、腋后线、腋中线、胛线、后正中线(3)自然陷窝:腋窝、胸骨上窝、锁骨上下窝、肩胛上下区、肩胛间区2.胸壁:(1)静脉(充盈或曲张):①上腔静脉阻塞:胸壁静脉血流自上而下②下腔静脉阻塞:胸壁静脉血流自下而上(2)皮下气肿:肺、气管或胸膜受损后,气体自病变部位逸出,积存于皮下(3)胸壁压痛:正常情况下无压痛,阳性见于肋间神经炎、肋软骨炎、胸壁软骨组织炎及肋骨骨折(4)胸骨压痛或叩击痛:见于白血病患者(5)肋间隙:①吸气时肋间隙回缩:提示呼吸道阻塞②肋间隙膨隆:见于大量胸腔积液、张力性气胸或严重肺气肿患者用力呼气时3.胸廓:(1)扁平胸:见于瘦长体型者、慢性消耗性疾病(肺结核等)(2)桶状胸:见于严重肺气肿患者、老年或体型矮胖者(3)佝偻病胸:佝偻病(佝偻病串珠、肋膈沟、漏斗胸、鸡胸)(4)一侧或局限性胸廓变形①一侧膨隆和肋间隙饱满:一侧胸腔积液、气胸②胸壁局限性隆起:心前区隆起、胸壁肿瘤、肋软③胸廓一侧或局限性凹陷:肺不张、肺纤维化、胸膜粘连4.乳房:从健侧开始,由外上象限,左侧顺时针,右侧逆时针八、肺和胸膜视诊:1.呼吸频率及深度的改变: 正常为12~20次/分,呼吸与脉搏之比为1:4 (1)呼吸增快:发热、贫血、疼痛、甲亢、心衰(2)呼吸深度受限:呼吸肌麻痹、腹部病变(如腹水)、肺胸病变(如肺炎、胸膜炎、气胸)、肥胖(3)呼吸浅慢:麻醉剂或镇静剂过量、颅内高压等(4)呼吸深长(Kussmaul breathing):见于酸中毒(5)呼吸深快(过度换气):见于瘾病、神经紧张2.呼吸运动:(1)胸式呼吸↓:见与肺、膜炎、胸壁病变(2)腹式呼吸↓:见与腹部疾病,如腹膜炎、腹水、肝脾高度肿大、腹腔内瘤(3)胸腹矛盾呼吸:膈肌麻痹或疲劳(4)呼吸困难:吸气困难、呼气性呼吸困难、混合性呼吸困难3.呼吸节律:(1)潮式呼吸:是一种由浅慢逐渐变为深快,然后再由深快转变为浅慢,随之出现一段呼吸停止后,又开始如上变化的周期性呼吸(2)Biots呼吸(间停呼吸):有规律呼吸几次后,突然停止一段时间,又开始呼吸,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毒(3)Kussmaul呼吸:呼吸深快,见于代谢性酸中毒触诊:1.胸廓扩张度:一侧减弱:大量胸腔积液、气胸、胸膜增厚和肺不张等双侧减弱:肺气肿、支气管炎等2.语音震颤:(1)语颤减弱及消失①肺部变化:肺泡内含气量过多(如肺气肿)、支气管阻塞(如阻塞性肺不张)②胸腔病变:胸腔积液、气胸、胸膜增厚粘连③胸壁病变:水肿、皮下肿(2)语颤增强①肺实变:如大叶性肺炎②肺空洞:如结核空洞③肺组织受压:如胸腔积液上方3.胸膜摩擦感:急性胸膜炎、肺梗塞、胸膜肿瘤、尿毒症等叩诊:1.肺部的叩诊音:正常胸部有四种叩诊音(1)前胸:右肺上部比左肺上部浊、左前3、4肋间比右侧浊、肝脏部位稍浊(2)背部:背部比前胸浊、背上部比背下部浊、右腋下部较浊(3)左腋前线下部:靠近胃泡为鼓音(Traube区)2.肺界叩诊:(1)肺上界:肺尖宽度①检查方法:自斜方肌前缘中央部开始,先向外→后向内均标记从清音至浊音的那一点,清音带的长度为肺尖的宽度②正常值:4~6cm③意义:缩小→见于肺结核增宽→见于肺气肿(2)肺下界①检查方法和正常值:平静呼吸时,于锁骨中线、腋中线、肩胛线从上向下叩,由清音叩至浊音的点分别为6、8、10肋间隙②意义:肺下界降低:见于肺气肿、腹腔内脏下垂等肺下界上升:见于肺不张、腹内压升高使膈肌上升,如腹水、肝脾肿大(3)肺下界移动:深吸气与深呼气时肺下界移动的范围①方法:深吸气后屏气与深呼气后屏气各再叩一次肺下界,记下从清音至浊音的那一点②正常值:深吸气与深呼气两点间距为6~8cm③意义:肺下界移动度正常:胸膜无粘连、肺组织弹性好肺下界移动减弱:肺气肿、肺不张、肺纤维化及肺组织炎症等肺下界移动度叩不出:胸腔积液、积气、胸膜粘连3.语音共振:产生方式与语音震颤基本相同,嘱被检查者用一般的声音强度重复“yi”长音,喉部发音产生的振动经气管、支气管、肺泡传至胸壁,由听诊器听及即为语音共振4.胸膜摩擦音:当胸膜面于由炎症而变得粗糙时,随着呼吸便可出现脏胸膜和壁胸膜间的摩擦声,常见于纤维素性胸膜炎、肺梗死、尿毒症、胸膜肿瘤、少量胸腔积液、严重脱水等疾病九、心脏检查视诊:1.胸廓畸形:心前区隆起、鸡胸、漏斗胸、脊柱畸形2.心尖搏动:(1)正常位置:第五肋间左锁骨中线内侧0.5~1.0cm,波动范围2.0~2.5cm (2)心尖搏动移位:生理性因素:1)正常仰卧:略上移 2)左侧卧位:左移2.0~3.0cm 3)右侧卧位:右移1.0~2.5cm(3)负性心尖搏动:见于粘连性心包炎或心包与周围组织广泛粘连3.心前区搏动:(1)胸骨左缘第3~4肋间搏动:房间隔缺损(2)剑突下搏动:肺源性心脏病右心室肥大、腹主动脉瘤两者的鉴别:患者深吸气后,搏动增强则为右室搏动,减弱为腹主动脉搏动(3)心底部搏动:①胸骨左缘第2肋间搏动:见于肺动脉扩张、肺动脉高压②胸骨右缘第2肋间搏动:见于主动脉弓动脉瘤、升主动脉扩张1.震颤:指心脏跳动时,用手触诊而感觉到的一种细小的振动,是器质性心血管病的特征性体征之一①原理:由于血流经口径较狭窄的部位,或循异常方向流动而产生旋涡,使心壁或血管壁振动,传至胸壁而被触及2.心包摩擦感:心包膜发生炎性变化时,渗出的纤维蛋白使其表面变得粗糙,当心脏跳动时,脏层、壁层心包发生摩擦产生的振动经胸壁传导到体表而触到的摩擦感,通常在胸骨左缘第三、四肋间处较易触及叩诊:2.浊音界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1)心脏病变①左心室增大:心左界向左下扩大,心腰加深接近直角,使心脏浊音区呈靴形,或称"主动脉型",可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高血压性心脏病等②右心室增大:显著性增大时,相对浊音界向两侧扩大,但由于心脏同时沿长轴发生顺钟向转位,因此向左增大较显著,常见于肺源性心脏病等③左、右心室增大:心浊音界向两侧扩大,且左界向左下扩大,呈普大型,常见于扩张型心肌病、重症心肌炎、全心衰竭④左心房增大:左心房显著增大时,胸骨左缘第三肋间心浊音界向外扩大,使心腰部消失甚或膨出,二尖瓣狭窄时,左心房及肺动脉均扩大,心腰部饱满或膨出,心脏浊音界的外形成为梨形,或称"二尖瓣型"⑤主动脉扩张或升主动脉瘤:第一、二肋间心浊音区增宽,常伴收缩期搏动 ⑥心包积液:心包积液达一定量时,心脏浊音界向两侧扩大,其相对浊音区与绝对浊音区几乎相同,坐位时呈三角烧瓶形(2)心外因素:胸壁较厚、肺部病变、胸腔积液等1.心脏瓣膜听诊区:听诊顺序:心尖区→肺动脉瓣区→主动脉瓣区→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三尖瓣区(1)心尖区(二尖瓣):心尖搏动最强点(2)肺动脉瓣区:胸骨左缘第2肋间(3)主动脉瓣区:胸骨右缘第2肋间(4)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胸骨左缘第3~4肋间(5)三尖瓣区:胸骨体下端左缘或右缘2.听诊的内容:心率、心律、心音、额外心音、心脏杂音、心包摩擦音3.心率:60~100次/分之间4.心律:期前收缩、心房颤动5.期前收缩:心脏的兴奋和收缩是依靠窦房结的节律进行的,如果在心室的有效不应期后,给予人工刺激或心室受到病理性的异位起搏点刺激,则心室肌可以接受这一额外的刺激而产生期前兴奋,引起期前收缩(1)室性期前收缩:①提前出现的QRS波,其前无P波②期前的QRS波宽大畸形(>0.12s),T波方向与之相反③完全性代偿间歇:窦房结的节律未被扰乱,期前收缩前后PP间期恰好为窦性者的2倍(2)房性期前收缩:①期前出现的房性异位P波,其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②P,-R间期>0.12s③不完全性代偿间歇:期前收缩前后PP间期短于窦性者的2倍(3)交界性期前收缩:①期前出现的QRS波,其形态与窦性QRS波相同②完全性代偿间歇6.心房颤动:①心率绝对不规则②第一心音强弱不等③脉搏短绌心电图特征:①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形态各异、间隔不规则的小f波(颤动波)②f波的频率350~600次/分③心室率绝对不规则,QRS波一般不增宽心音:指由心肌收缩、心脏瓣膜关闭和血液撞击心室壁、大动脉壁等引起的振动所产生的声音第一心音:主要是由于二尖瓣和三尖瓣关闭,瓣叶突然紧张引起的振动(1)听诊:音调较低、声音较响、性质较钝、占时较长(0.1s)、心尖听诊(2)第一心音增强:①二尖瓣狭窄:心室充盈减少,收缩时二尖瓣位置低垂,振动幅度增大② P-R间期缩短:左室充盈减少,瓣膜位置低③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房室分离,心房和心室同时收缩,“大炮音”④心动过速或心室收缩力加强:运动、发热、甲亢等(3)第一心音减弱:①二尖瓣关闭不全②P-R间期延长③主动脉关闭不全④心肌收缩力下降:心肌炎、心肌病等(4)第一心音强弱不等:心房颤动、频发性室性期前收缩第二心音:主要是由于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关闭,瓣叶突然紧张引起的振动(1)听诊特点:音调较高、强度较低、性质较清脆、占时较短(0.08s)(2)S2增强:P2增强和A2增强P2增强:①肺血流量增多(如间隔缺损),肺血管阻力增加②肺静脉压力增高(如二尖瓣狭窄) ③在肺动脉瓣区听到A2增强:体循环阻力增高或血流量增多,见于高血压等(3)S2减弱:P2减弱和A2减弱P2减弱:肺动脉压低、肺血流量减少或肺动脉瓣狭窄等第三心音:发生在第二心音后0.1~0.2秒,频率低,它的产生与血液快速流入心室使心室和瓣膜发生振动有关,通常仅在儿童能听到11.第四心音:舒张晚期出现,S1前约0.1s处,和心房收缩有关,正常人听不到心音分裂:三尖瓣关闭晚于二尖瓣,肺动脉瓣关闭迟于主动脉瓣,S1和S2的两个主要成分的间距延长(超过0.03s),听诊时则出现一个心音分成两个心音S1分裂:(1)生理条件下:见于少数儿童、青年(2)病理条件下:常见于左、右心室收缩明显不同步时,如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右心衰竭、先天性心脏病伴左向右分流S2分裂:(1)生理性分裂:正常人在深吸气时,因胸腔负压增加,进入右心室血量较多,右心室排血时间延长,肺动脉瓣关闭则迟于主动脉瓣,见于健康儿童及青年(2)通常分裂:见于右室排血延长或肺动脉瓣关闭延迟的情况,常见于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肺狭、二狭合并肺动脉高压(3)固定分裂:见于房间隔缺损时,S2分裂程度几乎不受呼气、吸气时相的影响,都可以听到,吸气时右心血量增加,肺动脉瓣关闭延迟;呼气时左房向右房分流增加,右室血量仍增加,肺动脉瓣关闭延迟(4)反常分裂(逆分裂):见于主动脉瓣狭窄或左束支阻滞时,主动脉瓣关闭在肺动脉瓣关闭之后,吸气时分裂互相接近甚而消失,而呼气是则明显额外心音:在原有的第一、第二心音外,额外出现的病理性附加心音(1)舒张期额外心音:①奔马律②开瓣音:二尖瓣弹性和活动性尚好③心包叩击音:缩窄性心包炎④肿瘤扑落音:心房粘液瘤(2)收缩期额外心音:收缩早期喷射音、喀喇音(3)医源性额外心音:起搏音、人工瓣膜音奔马律(gallop rhythm):在S2之后出现的响亮额外心音,心率快时与S1和S2组成类似马奔跑的声音(1)舒张早期奔马律:最常见,为病理性S3,与S1、S2一起,称室性奔马律,是舒张早期血液极快的充盈到扩大的心室引起室壁的振动或振动房室瓣所产生的声音,反映左室功能下降,舒张期容量负荷过重,心功能严重障碍①器质性心脏病②多伴心率增快③3个心音时距大致相同④不受体位影响“奔马律”是心肌严重受损的重要体征之一,其消失系病情好转的标志之一(2)舒张晚期奔马律:出现在收缩期前也称收缩期前奔马律或S4奔马律,是由于心室舒张末压增高或顺应性减退,心房克服心室充盈阻力加强收缩所产生的异常心房音,也称房性奔马律(3)重叠性奔马律:舒张早晚期奔马律同时存在,再加上S1、S2,构成四音律,“ke-len-da-la”, “火车头”奔马律,见于心肌病、左心或右心衰伴心动过速心脏杂音:在心音与额外心音之外,在心脏收缩或舒张时血液在心脏或血管内产生端流所致的室壁,瓣膜或血管振动所产生的异常声音(1)产生机制:①血流加速:容易产生旋涡,冲击心壁大血管、瓣膜腱索形成杂音②瓣膜口狭窄或大动脉狭窄:血流经过狭窄处形成湍流产生杂音③器质性或相对性瓣膜关闭不全:血液返流经过瓣口产生旋涡,形成杂音④异常血流通道:房缺、室缺、动脉导管未闭、A-V瘘⑤心腔内漂动物或异常结构:假腱索、腱索断裂残端,产生涡流,形成杂音⑥大血管瘤样病变:动脉瘤,血流经过扩张的部位形成湍流,产生杂音十、血管检查十一、腹部检查视诊:2.呼吸运动(1)腹式呼吸减弱:见于腹膜炎症、腹水、急性腹痛、腹腔内巨大肿物或妊娠(2)腹式呼吸消失:见于胃肠道穿孔所致的急性腹膜炎或膈肌麻痹等(3)腹式呼吸增强:不多见,常为癔症性呼吸或胸腔疾病(大量积液)3.腹壁静脉(1)正常:一般不显露,少数正常人可表现为静脉显露(2)异常:扩张、曲张,常见于门脉高压或上、下腔静脉梗阻等检查静脉血流方向方法:指压法①门静脉阻塞:以脐为中心向四周②下腔静脉阻塞:静脉血流向上4.胃肠型及蠕动波:正常时看不出,胃肠梗阻时可见叩诊:1.腹部正常叩诊音:鼓音(除肝、脾等所在位置外)2.肝脏叩诊肝上界:右锁骨中线第5肋间,矮胖者可高1肋间,瘦长型可低1肋间肝下界:不易叩准,多以触诊确定肝浊音界扩大见于肝癌、肝脓肿、肝炎、多囊肝肝浊音界缩小:暴发性肝炎、急性肝坏死、肝硬化、胃肠胀气等肝浊音界消失:急性胃肠穿孔2.胃泡鼓音区(1)明显扩大:见于胃扩张、幽门梗阻(2)明显缩小:见于心包积液、左侧胸腔积液3.移动性浊音:腹腔游离腹水>1000ml(1)卵巢囊肿:腹中部→浊音腹部两侧→鼓音(2)腹水:下腹部→浊音上浮的肠曲→鼓音4.肋脊角叩诊主要检查肾脏病变,肋脊角叩痛见于肾炎、肾结石、肾结核、肾周围炎等5.膀胱叩诊:尿液充盈时,耻骨上方呈浊音区,排尿后转为鼓音触诊:触诊注意事项(1)低枕,两腿屈曲,张口作腹式呼吸(2)医师立于患者右侧,两手温暧,动作轻柔(3)转移注意力,减少腹肌紧张(4)检查顺序:健侧→患侧、左→右、下→上、浅→深(5)触诊可在听诊后进行1.紧张度:正常时柔软(1)增加:因腹膜受刺激而痉挛(2)板状腹:急性胃肠道穿孔或脏器破裂所致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腹膜刺激而引起腹肌痉挛,腹壁常有明显紧张,甚至强直硬如木板(3)柔面感:腹壁柔软而具抵抗力,不易压陷,结核性腹膜炎、癌性腹膜炎(3)局部腹肌紧张:急性胆囊炎、急性阑尾炎(4)减低或消失: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大量放腹水后,腹肌瘫痪等2.压痛及反跳痛(1)胃炎或溃疡(2)十二指肠溃疡(3)胰腺炎或肿瘤(4)胆囊(5)阑尾炎(6)小肠疾病(7)膀胱或子宫(8)回盲部(9)乙状结肠(10)脾或结肠(11)肝或结肠(12)胰腺炎3.脏器触诊(1)肝脏触诊:双手触诊法、单手触诊法正常时肋下〈1cm,剑突下〈5cm,质软,表面光滑,无压痛注意:大小、质地、表面状态和边缘、压痛、博动等情况(2)脾脏触诊双手触诊法注意:其形态,大小,质地,表面情况,有无压痛及摩擦感,切迹等脾脏大小测量:①轻度肿大:肋下〈2cm,慢性肝炎、伤寒、粟粒性结核、败血症等②中度肿大:肋下>2cm,在脐水平以上,肝硬化、疟疾后遗症、慢性溶血性黄疸③高度肿大:超过脐水平线或前正中线,见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骨髓纤维化。